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7章:一支铁骑横穿河东诸州

作者:神桦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方源,谢谢你!”


    杨秀兰郑重感谢道。


    多亏方源,否则赵英才就完了。


    也多亏方源将自己母女接来辽州城,要不留在朗州会被杨家欺辱。


    总之,多亏有方源!


    “赵婶,赵叔对我有知遇之恩!”


    方源连忙扶起杨秀兰。


    但考虑到男女有别,只是虚扶。


    “娘,源哥是自己人,你太客气了。”


    赵梓萱都都嘴,不满地将杨秀兰扶起。


    娘亲搞得这么客气,她都不好意思和方源太好啦。


    “没错,当作一家人就好。”


    方源轻笑道。


    “是我见外了。”


    杨秀兰笑了笑,抹干净眼泪坐下。


    她重新看朝廷文书,确定赵英才真的没事才放心。


    “赵叔现在还没有回到朗州,我先与他通信后再确定什么时候送你们回去,怎样?”


    方源看向杨秀兰问道。


    朝廷文书中只说赵英才没事。


    但他现在还在长安城还是回朗州则不确定。


    赵英才不在朗州的话,方源还是不太希望杨秀兰回去。


    “嗯,好,听你的。”


    杨秀兰没有问题,重重点头。


    家里有男人的时候,她习惯性依靠男人。


    赵英才不在,方源在也行,她对方源的安排没有意见。


    “方源,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时,李丹秋好奇问道。


    李夫人也看向方源,眼神带着感叹和佩服。


    户部侍郎崔振堂亲自弹劾和抓拿赵英才,必定不会无凭无据的。


    但即便如此,方源还是将赵英才救下,而且还官复原职。


    关键是,方源人全程在辽州城,并无亲自出手。


    “万民血书,你们也是知道的。”


    方源轻笑道。


    以数万民意逼迫朝廷让步。


    朝廷就算是想处置赵英才,也但考虑是否会引起民愤。


    数万难民,在加辽州上下官员,朝廷又正在国战,多少都会考虑再三的。


    而且这一次确实就是朝廷做的不对,赵英才为难民筹粮,不算英雄已经很说不过去了。


    不过也可能是与赵英才背后不干净的事对消,方源不知道过程,所以猜测太多也没用。


    “原来万民血书是为了救赵刺史!”


    “万民血书挺危险的,但也挺成功的,方刺史,佩服!”


    李夫人感叹道。


    她只是从李丹秋口中知道方源做了这件事。


    但因为方源不让她姐弟却签字,李丹秋不知道万民血书上到底写什么。


    现在听方源这么说,顿时感觉方源的万民血书计划挺危险的,搞不好就会被人弹劾意图谋反。


    好在也成功了,不得不佩服方源的勇气和胆魄。


    “运气好。”


    “我还要忙,你们聊。”


    方源轻笑道。


    随即起身准备离开。


    现在还有很多事等着方源去做。


    “哥,我送你。”


    赵梓萱砰砰跳跳到方源边,挽着方源的手往外走。


    方源想将她推开,她却贴更紧,甩都甩不开。


    关键是杨秀兰看着也没有阻止的意思。


    “赵夫人,我看令爱与方刺史挺配的。”


    李夫人看着方源两人的背影开玩笑道。


    “我也觉得。”


    “但方源嫌萱儿小,年龄相差太大。”


    杨秀兰也看着方源的背影,越看越满意。


    其实很久以前赵英才就有心撮合方源和赵梓萱的,那时候方源还是武陵县县令。


    但杨秀兰到底是出身弘农杨氏,且赵英才出身也不低,于是对方源的身份有些看轻,就不乐意赵英才的安排。


    再加上方源只是将赵梓萱当作是妹妹,并且不止一次表示不喜欢年龄太小的,不喜欢年龄相差太大的,于是就没有后续。


    现在方源升为刺史了,又表现出以往都没有的魄力和能力,杨秀兰也越来越满意方源,似乎觉得女儿交给方源也不是不可能。


    “嗯?还有这样的事?”


    李夫人看了眼自己的女儿。


    心想李丹秋和赵梓萱两人年龄相差不到一岁吧?


    既然方源说过不喜欢年龄太小的,赵英才怎么还给李勣写信有意联姻?


    ......


    方源重回刺史府。


    没多时就收到禀报:朝廷的粮食运来。


    并且还有个好消息,黄河堤坝裂开的涌出的水退回去了。


    历经一个半月,河南道的水灾终于得到缓解,辽州的压力也得到缓解。


    得到消息的方源立即出现在城门外,站在高台上面对数万难民。


    难民们正在修建营帐,给还没有住所的难民提供住的地方。


    见到方源再次出现,都纷纷带着好奇的目光看向方源。


    “诸位父老乡亲,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朝廷拨粮了!”


    方源大声道。


    尽可能将声音传播到所有难民。


    “朝廷万岁!”


    “刺史大人仁慈!”


    片刻后,全场沸腾,一声又一声声浪。


    等了好久,声音终于慢慢停下,方源才再次开口。


    “还有一个好消息,黄河之水也退了,你们可以回家了!”


    方源再次朗声道。


    声音之大,他喉咙都有些难受。


    这一次,难民们却没有方源想象中的兴奋,更多的是复杂。


    逃亡了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家园被黄河水泡了一个半月。


    再回去,家还是家吗?有盘缠回去吗?


    不回去,辽州又收留他们吗?这里会有他们的家吗?


    “考虑到不同人不同情况,所以本官做出了一个的政策!”


    “凡是想离开的,现在就去登记,明天一早辽州会给每人发十个包子,但是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够。”


    “不想离开的,今晚也登记,本官会尽量尽早将大家分配到辽州一城四县,划地方给留下的你们开荒种田成家等等!”


    方源再次喊道。


    这一次,他的声音有些嘶哑。


    说完就感觉喉咙要生火一样。


    正准备走下高台,却突然停下。


    只见难民中突然有很多人跪下。


    “刺史大人大恩!”


    “刺史大人青天大老爷!”


    跪下的难民们哽咽着,在地上嚎啕大哭。


    不管是离开还是留下,辽州刺史方源都替他们考虑好。


    这种让他们活命和为他们着想的刺史,他们感激在心,感激涕零。


    越来越多人跪下,越来越多难民大哭流泪。


    方源很想让他们起身。


    但张张嘴,发现喉咙已经嘶哑。


    叹息一声,心情沉重走下高台,向城中走去。


    有时候,百姓们想要的不多,只想健健康康活着,只想能吃饱睡好,仅此而已。


    能做到这些的,在他们眼中都是好官,稍微再做好点的官员,就是青天大老爷。


    随着方源离开。


    张三再次带人出现登记。


    有人登记离开,有人登记留下。


    从方源宣布开始,大部分人都动了。


    “爹,我们回去还是留下?”


    小白一家子还在难民中。


    难民太多了,他们一直没有被挑中。


    其实也不是没有被挑中,小白的父亲其实被挑中过的。


    但是无法证明一家子是一家子,所以小白的父亲选择留下陪妻儿。


    也好在有一个男人留下照顾,因为看似秩序稳定下的难民营也很多肮脏事。


    “留下!”


    “这里有爹的梦想!”


    男人沉声道。


    双眼炯炯有神看向方源的背影。


    沉吟片刻,男人快步朝方源的方向追上去。


    “站住!”


    “不得进入一里之内!”


    立即有保安呵斥,阻止男人继续前进。


    城外的难民营里有规矩,城门开的时候不能靠近一里之内。


    若有人不停劝一定要靠近的,下一次施粥的时间将会延期一炷香时间。


    以此类推,可以叠加。


    如此制度,不需要州吏和保安惩罚,难民也会可能会将人打死。


    故而在保安呵斥之后,立即就有无数双眼睛盯着男人。


    “我有要事要见刺史大人!”


    男人如芒在背,不敢上前,僵在原处解释道。


    “你可以告诉我,我斟酌是否是要转告刺史大人!”


    保安还是拦住男人。


    “我......”


    男人张张嘴,最终讪讪退后。


    他总不能说,我是人才,我想投靠刺史大人吧?


    这种话说出来,怕是被包括保安在内的所有难民都会嘲笑的。


    最终,男人看着方源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回到城中,只能无奈回到妻儿身边。


    夜,方源在方府,收到张三的统计。


    “州尊,今日统计,共有两万五千零七十人离开,两万一千三百六十人愿意留下。”


    “加上我们之前安排进城中的六千八百人,总共从这次难民中吸纳了两万八千一百六十人。”


    张三拿着统计表如实禀报道。


    这次所有人的身份都有统计,都比较详细。


    “四县划出安置地方了吗?”


    方源点点头,沉声道。


    一场水灾,辽州收纳两万八千人。


    是发展机会,但同时也是非常城中的负担。


    要不是有各大工厂撑着,早就支撑不起这么多人进来。


    毕竟不是收纳进来就行,还要提供粮食,提供生存空间等等。


    “划出来了。”


    “各县划出两个地方,每个地方大概收纳两千人,总共一万六人。”


    张三又是翻了翻记录说道。


    各县划出地方收纳难民的事早就提出。


    “也就是说,我们辽州城还要接纳五千三百六十人!”


    方源有些头痛说道。


    怎么安排得了这么多人?


    各工厂现在都差不多已经饱和。


    “不如我们再给各县塞两百人?”


    张三看出方源的困难,沉声道。


    “那就先这样安排。”


    方源叹息一声,也只能先这样。


    辽州城比他们每个县收纳的人都多,他们有意见也得忍着。


    “那个......有个问题不知该不该说。”


    张三沉吟片刻,吱吱呜呜说道。


    “我们之间还见外?”


    方源眉头皱了皱说道。


    “是这样的,明天每个难民十个包子的事......对我们辽州来说负担太重,是不是可以少做点?”


    张三讨好一笑,随即脸色沉重道。


    两万五千多人离开,每个人带走十个包子,就是二十五万个包子。


    二十五个包子,全城所有包子铺通宵做都做不出那么多。


    最重要的是,这笔钱支出太大,换不来好处。


    “都是可怜人,就帮最后一次吧。”


    “我们也不是没有收获,朝廷不是刚赈灾下来吗?”


    方源叹息一声,摇摇头说道。


    他早已经吩咐一城四县所有包子铺赶工做包子。


    明天能做多少,就给多少吧,拿不到的难民要么离开,要么后期再留下。


    “好吧。”


    张三见方源支持,也就不再劝阻。


    辽州的负担虽然重,但短时间辽州不会缺粮食。


    长安城正在运一万石粮食回来,朗州也正在运三万石粮食回来。


    “好好努力,接下来是我们辽州发展的最佳时机!”


    方源打起精神,沉声道。


    人口吸进来了,接下来就是发展的时候。


    辽州城的两座小区也已经建到第七层,八层就可以封顶了。


    到时候,这些涌进来的难民也是购买力,可以让他们从钱庄贷款买房。


    方源已经有一个粗略的贷款政策,专门针对这些难民的。


    他们在辽州没有房子,这种小区最合适他们不过。


    “那我就先回去了。”


    张三也是郑重点头。


    他也是打起精神,迎接新的日子。


    接下来的辽州,将会迎来它最快发展的时候。


    “没吃饭的话就留下吃饭再回去。”


    方源拍了拍他的肩膀,与他去饭桌。


    此时正式吃饭的时间,方源还没有吃饭。


    “谢州尊。”


    张三自然不和方源客气。


    他经常到方府蹭饭的。


    来到饭桌,众人已经开餐。


    方府吃饭不需要等人,到点会有人叫的。


    如果没空过来,已经到台的则可以开餐。


    这时,红絮青媱巨子和赵梓萱母女以及李夫人一家三口等等都到来。


    “老爷,我正准备送饭过去给你呢。”


    红絮看到方源到来,立即准备方源和张三的碗快。


    “嗯,今天忙。”


    “绿夏,我正有事想找你商量。”


    方源接过红絮的碗快,没有立即开快。


    他刚才想到给灾民贷款的事,正好与绿夏商量。


    “老爷您说吧。”


    绿夏重重点头,但菜不离嘴。


    她今天也很饿了,忙了一整天,几乎没有休息过。


    “就是我和你前些日提到过的贷款,改为仅支持房贷。”


    “我会让张三给他们的身份标上记录,他们贷款的时候出示你就批给他们。”


    “但同样要确定他们有工作,要每个月都有一定数量的钱还,还要加一个条件进去,超过半年不还钱钱庄有权收回房子。”


    方源沉声道。


    关于贷款的事,方源早些日已经和绿夏聊过。


    那时候仅是说让她贷款的时候考虑清楚情况,并没有根据什么条件才能贷款。


    现在方源决定,辽州城的第一批小区房就提供给那些难民住,让他们在辽州城有一个安稳像样的家。


    “李夫人,您觉得呢?”


    绿夏想了想,很快明悟。


    但她并没有立即答应方源,而是看向一旁的李夫人。


    “没问题,回头我修改一下条款。”


    “那方刺史,利息的计算是不是也要更改才行?”


    李夫人点点头,看向方源道。


    “你这是?”


    方源有些意外。


    看了看绿夏和李夫人。


    现在李夫人在钱庄干活了?


    “嘻嘻,现在李夫人在钱庄帮忙啦。”


    “老爷你肯定没想到,李夫人的算术超好的!”


    绿夏笑了笑解释道。


    除了薛娇燕,李夫人是她见过最厉害的算数高手。


    但薛娇燕这家伙太可恶,老抱着方源的账本说要忙,没空去钱庄帮她的忙。


    “原来如此,李夫人真是深藏不露。”


    “利息的计算,就根据年限和本金去计算,你们定个数就好。”


    方源佩服地看向李夫人。


    真是没想到,这个外表看似柔弱的女子那么与众不同。


    不仅人长得好看,身材更是一流,同时还可能身怀绝顶武功,现在更是懂得算数。


    真是羡慕李勣,竟然能够娶到这样的美娇娘。


    “我们大概还要三五天的时间推出条款,到时候我拿给你看。”


    李夫人笑了笑说道。


    柔柔的声音听着让人感到舒服。


    方源满意点头,肚子开始咕噜叫着,开始吃饭。


    一夜过去。


    辽州城门外。


    一车车包子从城内和四县推来。


    难民们拍着长长的队领十个包子回家。


    没到中午,包子被领完,有些难民没拿到,留下等待下一批包子。


    此时,各县县令带人来领走他们的人物,每个县领走四千四百人。


    随着各县领走人,辽州城门终于少了很多人。


    还留下的剩余部分慢慢被安置进城中。


    几天后,辽州城门口终于没人。


    剩下的帐篷被清走。


    消息很快传到李世民的耳边。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水灾终于解决,几乎无难民伤亡!”


    早朝上,群臣恭贺李世民,说了很多好话。


    “祖宗保佑,众爱卿努力,方源功不可没。”


    “朕以为,要对方源大大奖励,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李世民也是很开心。


    担心了一个多月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好在没有因此而影响到与东突厥的一战。


    方源不愧是自己的应梦贤臣,有他自己安心。


    “陛下,方源在此处水灾中确实是功不可没。”


    “但臣听说其赈灾期间手段残忍,将数个难民从高台之上提下,断人手足。”


    “或是功过相抵才符合我大唐的刑律。”


    裴寂站出来,沉声道。


    他的话刚刚说完,立即就有好些大臣站出来附议。


    李世民神色依旧,但心中已经不喜。


    裴寂此举无疑是要抹掉了方源的功劳。


    正要说话,就看到一士兵从太极宫外狂跑进来。


    李世民的心当即一沉,心想不会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吧?


    “陛下,急报,急报!”


    “云州被破,一支一千左右的东突厥铁骑直冲河东道,朝并州太原府方向杀去。”


    士兵喘着粗气禀报。


    话落,群臣顿时骇然失色。


    李世民更是惊得从皇位上站起来。


    他担心的事情究竟还是发生了,东突厥果然趁黄河堤坝决裂的时机杀进大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