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9章:贞观三年的新生活

作者:神桦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噗!”


    寿春县主口喷茶水。


    人从凳子上站起来,向前弓着身,以免茶水打湿衣服。


    因为身体正对着方源,她脖子以下的衣服因重力向下,向方源展示。


    “你是方源?!”


    寿春县主指着方源,惊讶道。


    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在方源面前走光。


    杨师道和杨豫之两人同样没有注意到,两人也被这个消息给震惊到。


    自己等人刚刚就在问方源有没有遗漏什么把柄的,但没想到问的人就是方源。


    这个乌龙,够他们半辈子都尴尬的。


    “正是。”


    方源郑重点头。


    视线在寿春县主身上,大方欣赏着。


    果然,皇室女子就没有可能是营养不良的。


    “你!”


    寿春县主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不再面对着方源,而是看向杨师道,身子也站直了。


    “没想到竟然你就是方源,真是令老夫没想到。”


    杨师道感叹道。


    经过短暂的惊讶,他恢复了神色。


    刚才他就有些怀疑,现在得到证实,不再惊讶。


    “让杨老见笑了。”


    “我并没有隐瞒身份的想法。”


    方源起身,向杨师道拱拱手道。


    他没有想过隐瞒身份,是对方一直没有问而已。


    “倒是让方刺史见笑了。”


    “刚才所问,并非针对方刺史,仅是好奇而已,请坐。”


    杨师道摆摆手,坦然道。


    “谢谢杨老。”


    “但如果没有事,我们兄妹就先离开了。”


    方源没有坐下。


    是不是针对,是不是好奇,让时间去证明。


    至少从杨家抢夺武陵县一事来说,双方之间肯定不是朋友。


    当然,方源并非因为自己做过武陵县县令就觉得武陵县就是自己的。


    而是因为杨家从赵英才的手里抢走武陵县的控制权,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豫之,送一送方刺史。”


    杨师道没有挽留,澹然道。


    “方刺史请。”


    杨豫之起身,做出请的姿势。


    “谢谢,告辞!”


    方源向杨师道和寿春县主拱拱手,转身离开。


    杨师道还微微点头,但寿春县主却脸色难看盯着方源。


    刚才她骄傲地说着方源喝不到特级茶,但没想到打脸那么快。


    她知道,真正推出茶叶的是方源,而不是杜妙颜,杜妙颜只是管理而已。


    故而在方源的面前说方源喝不到特级茶,让她感觉很丢脸,现在脸滚烫滚烫的。


    杨府门口。


    方源感谢杨豫之相送,离开。


    杨豫之看着方源的背影好一会儿才回去。


    “源哥,我们去逛街吧。”


    赵梓萱突然说道。


    看着街道上人来人往,她蠢蠢欲动。


    “别想了,快回去吧。”


    “赵叔可能已经知道我们来了杨家,肯定担心着。”


    方源摇摇头道。


    “哦,好吧。”


    赵梓萱缩了缩头说道。


    今天差点就闹大事了,现在想想都有点怕。


    谁能想到,平常欺负自己的那个男孩的娘亲竟然是寿春县主。


    以前都没有听娘亲说过的,自己之前也没有见过他们几个人。


    实际上,杨师道等人并不是长居朗州,而是刚好这段时间在这里。


    然后恰巧杨师道看上了武陵县,就利用自己的吏部侍郎的身份夺了过去。


    故而赵梓萱不认识他们几个大人也是正常的。


    很快,方源几人就回到赵府。


    中午休息后,赵英才酒意已经散去,不过不在客厅。


    “你们去哪里了?”


    杨秀兰脸有点潮红,上前问道。


    她刚才起床,找遍了赵府都没有找到方源几人。


    “没,带源哥出去转转去了。”


    赵梓萱松了口气,暗叹应该没有发现。


    “方源,你赵叔找你,在书房。”


    杨秀兰没有继续追问,看向方源笑道。


    “好的,谢谢赵婶。”


    方源点点头。


    让红絮和青媱几人留下。


    书房,赵英才正在练书法,沉浸于贤者时间。


    方源没有打扰,在一旁看着赵英才练书房,时不时点头赞叹。


    很难想象,赵英才这种长相粗狂的人竟然还能沉下心来练书法。


    在赵英才身上,方源感悟最深的就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一刻钟后,赵英缓缓收笔,一副铿锵有力的楷书展现在方源的眼前。


    “赵叔力透纸背,字里行间透露着大气磅礴,厉害,厉害!”


    方源拍马屁道。


    “你这小子又拍我马屁,来这边坐。”


    赵英才瞪了一眼方源,但却呵呵笑道。


    他虽然知道方源是故意夸奖,但心中也受用,对自己的书法很满意。


    茶几边,这里有方源送来的蜂窝煤正燃烧着,水壶正在上面烧着,水已经沸腾多时。


    “赵叔,水不要沸腾太久,喝下会对身体不好的。”


    方源取出水壶开始泡茶,并嘱咐道。


    “又是你墨家研究院研究出的歪理?”


    赵英才翻了翻白眼说道。


    这些年,他从方源这里听到不少奇奇怪怪的歪理。


    比如吃饭之前要洗手,能够降低生病概率。


    比如饭后要散步一炷香,有利于身体健康。


    比如不要在昏暗灯光下看书,避免伤害眼睛。


    “你当作是就行。”


    方源笑了笑说道。


    这些都是他穿越前的小常识。


    平常多注意,能减少生病和有利身体健康。


    古人很少注意这些,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概念,也使得古人的寿命普遍很低。


    “行,我下次注意。”


    赵英才笑了笑说道。


    方源不会骗他,这是可以肯定的。


    故而方源的一些大小意见他都欣然接受。


    很快,两杯茶出现,闻味道可能比刚才寿春县主的还要好一点点。


    “你刚才去杨家了?”


    赵英才突然正色道。


    “是的。”


    “本是给萱儿讨回个场子,没想到见到杨师道和寿春县主他们。”


    方源如实回答。


    对于赵英才知道此事并不意外。


    赵英才已经在朗州做了两年半的刺史,对朗州掌控应该很深。


    赵英才将武陵县职位推荐给方源之后,他调取一个大县做县令,历经三年后升为朗州刺史。


    “萱儿那丫头是替我们打抱不平,以后这种事你不要掺和了。”


    赵英才一听就明白,摇摇头道。


    他不知道方源和杨师道是否有交谈,没有问。


    因为他没有跟方源说过武陵县是杨师道夺去的,以为方源不知,不想方源牵扯进来。


    “赵叔真不打算纳个妾?”


    方源沉吟片刻,沉声道。


    赵英才没有儿子这件事被很多人冷言冷语。


    不管是政敌还是朋友又或者是家族,都对此事相当不满。


    在这个时代,没有儿子会遭到鄙夷的,比后世严重很多。


    “不了,你婶待我很好,我现在也很好。”


    赵英才摇摇头,坚定道。


    “嗯,好。”


    方源没有再劝。


    人总有自己的坚守,这或许就是赵英才的坚守。


    有自己在,百年后赵英才的棺会有人抬。


    “我听说,朝廷要重视科举,要求各地至少要通知到乡里,你听说了吗?”


    赵英才回归正事道。


    每年方源过来,他都和方源谈谈政事。


    一开始是他指点方源,教导方源如何为官。


    后面方源的见识多了,两人变成相互探讨,相互分析时事。


    “出发前刚刚收到消息,等回去再推行下去。”


    方源点点头道。


    他离开辽州前已经收到朝廷的消息。


    朝廷要求各地的刺史负责这件事,安排关系的各县通知下去。


    务必要做到各乡百姓都知道朝廷正在推行科举,并且还建议各州垫付学子前往京师的路费。


    不过路费这里朝廷只说建议各州府垫付,但是却没有说朝廷之后会报销,意思应该是各州内自行解决。


    “推行科举,无疑是伤害了各世家的利益。”


    “皇帝雄才大略,不应该看不懂这点,你怎么看的?”


    赵英才沉声道。


    他最近考虑如何推广科举的一事?


    是随便敷衍过去,还是按照朝廷的要求去办事?


    前者大家都好,皇帝也看不到朗州那么远,但后者会让不少世家敌视。


    朗州位于南方,世家远没有北方多,但同样也有不少世家分支,比如方源刚去的杨家,乃是弘农杨氏分支之一。


    实际上,赵英才也是来自世家,只不过因为种种的原因,他并没有得到家族的扶持,几乎是靠自己才获得现在的地位。


    “赵叔应该知道朝廷要对东突厥开战了吧?”


    “此战朝廷必胜,皇帝将携万胜之势推行科举,势不可挡,我们听朝廷的办事就行。”


    方源沉声道。


    推行科举是比较难的。


    但灭掉东突厥之后,李世民的声望就会空前的强大。


    到时候没有人能够阻挡他的意志,科举推行势在必行的,最终就看地方是否配合了。


    “此战必胜?!”


    赵英才惊讶道。


    对方源的信心感到好奇。


    东突厥很强大,武德九年差点灭掉大唐。


    这才贞观三年,才过去三年而已,大唐就有必胜的实力了?


    “是的,必胜!”


    方源郑重点头道。


    历史对于这种大事件的记载不会有错的。


    尽管其中的细节不知道,但方源知道此战大唐必胜。


    李世民肯定也是想到利用灭掉东突厥的威势来推行科举制度的。


    “既然如此,那我就好好推行!”


    赵英才相信方源的自信,沉声道。


    “我得到消息,此战行军大总管应该是李靖。”


    “赵叔如果认识他,或者有认识他的好友,可以走近走近。”


    方源沉声道。


    现在李靖的名声还不是很大。


    因为玄武门之变置身事外的原因,他受到冷遇。


    但是这一战之后,李靖将会获得军神之称,成为军中第一人。


    “兵部尚书李靖......我知道了!”


    赵英才喃喃,沉声道。


    身在官场,没有走独木桥的说法。


    只有关系广,利益大,才能相互走得更远更高。


    赵英才就是懂这些,才使得哪怕没有家族帮助也坐上刺史之位。


    两人聊了不少,分析了不少当前的问题,以及对后面发展的猜测。


    方源虽然是穿越者,但是他也只是普通人,对唐朝的历史了解有限,在和赵英才的交谈中获得了不少经验。


    “对了,你现在的风头很盛,不少世家都看你不爽,回去之后最好能够低调点,未来两三年就专门搞发展,沉淀一番。”


    赵英才突然说道。


    从他的关系网中,他得知不少世家都看方源不爽。


    一个流民出身的人,做到刺史之位不说,竟然还一连灭了好几个世家,还有些是来历不凡的分支。


    大部分世家明面上相互争斗,但同样也是有各种各样关系的,各种联姻等等,关系错综复杂。


    故而对于方源的行为他们之中有些世家受到波及的,故而有世家发出声音,会让方源不好过。


    “我也想好好搞发展,但是他们不允许啊。”


    方源叹息道。


    他又何曾不想认真搞发展呢。


    可是有些世家就是把脖子伸过来叫他砍,方源也很无奈。


    “你出身卑微,导致很多世家都看不起你,他们不允许你站在他们头上。”


    “你今年也二十五了,我给你找门好点的亲事,把这个问题解决,会好点的。”


    赵英才沉声道。


    出身世家的他知道,世家对于底层人的偏见。


    像方源这种出身流民的却踩在他们头上,很多世家都忍受不住的。


    于是在武陵县或者辽州的时候,都被各大世家针对。


    “不用了吧。”


    “我觉得现在挺好的。”


    方源摆摆手道。


    今年才二十五,年轻自由得很。


    家里有红絮和青媱两人服侍着,外面有陆楚楚照顾。


    现在成亲是否被人管着先不说,但估计因为出身的问题也娶不到多好的姑娘。


    “你别管!”


    “我给你找个好家世的,也不会让你上门的!”


    赵英才板着脸道。


    这事他拍板了,不容方源再拒绝。


    上一年也是,方源说着说着又过去了一年。


    今年趁着当上刺史,应该会有些世家不在意方源出身的。


    毕竟才二十五就是刺史,就是大世家的嫡脉也没有几人。


    “好吧,但得让我看得上眼。”


    方源叹息。


    但也心里暖暖的。


    “嗯,那就这样决定。”


    “对了,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去?”


    赵英才满意点头,轻笑道。


    “明天中午吧。”


    方源想了想道。


    这次时间太紧了,没办法。


    本来想待两三天的,但时间不允许。


    “有点赶......我让你赵婶给你准备些东西带回去。”


    赵英才喃喃,有些失落。


    但身在官场,有些事不能自己。


    很快就是上元节了,到时候看看有没有时间再见。


    “好的,谢谢赵叔。”


    方源嘻嘻一笑。


    没多时,两人结束谈话,喝茶吹水。


    晚上,赵梓萱拉着方源聊了很晚才放回去睡觉。


    这一晚,方源在赵府睡得很香。


    第二天中午,张三和绿夏到来,众人出发。


    几天后,方源几人回到辽州城,开启贞观三年的新生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