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46章 怕你夜里孤单(三更)

作者:巅峰小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


    边上,孙氏见杨若晴盯着那对联出神,忍不住问。


    杨若晴回过神来,抿嘴一笑:“很有意境,也很应景呢。”


    孙氏听这话,笑了。


    “永仙书没白念。”妇人道。


    杨若晴点头。


    “娘,我们进去看。”


    进了院门,里面的房屋走势和规划设计,都是照着这一带的风格来做的。


    正面三间屋子,中间最宽敞明亮的,是堂屋。


    用来招待客人的地方,面积很大,里面摆下七八桌酒席都不成问题。


    今日的酒席,杨若晴就安排在这大堂屋。


    堂屋隔壁,分别是两间小一些的耳室。


    提供给亲戚朋友们休息的地方。


    今日人多,喧闹。


    宾客们全都汇聚在堂屋,有些宾客喜欢清静,或是想要私下说点话啥的。


    两侧的小耳室,就能给他们提供方便。


    前院东西两面,分别是厢房。


    跟老杨家前院一样的设计,东西厢房面对面,各三间。


    杨若晴挽着孙氏一间一间的看过去。


    每一间厢房都是窗明几净,里面都配置了基本的家具。


    床,衣柜,桌椅,洗脸架子,盆桶,一应俱全。


    “啧啧,这些屋子,搁在从前那会子,咱一家五口人要是能住上一间,都满足啦!”


    孙氏兴奋得道。


    杨若晴也笑。


    可不就是嘛,这随便一间厢房的面积,都要赶上老杨家后院两间屋子了。


    “娘,走,我们去后院看看。”


    杨若晴道。


    这会子时候还早,送礼的宾客还没到。


    族里帮忙的妇人们,也都还没过来。


    趁此机会,刚好陪孙氏到处看看。


    母女两个进了堂屋。


    堂屋里面,正中间的墙壁旁,杨华忠和老杨头正跟那忙着挂中堂。


    中堂是老杨头送的。


    老汉昨日为了买这副中堂,专门跑了一趟清水镇。


    因为三房如今又是从商又是念书,家里还添置了田地鱼塘啥的。


    一切都兴旺。


    老汉便咬咬牙,在镇上的墨香轩买了一副渔樵耕读的中堂来。


    这会子刚好挂起来,两边也配着对联:


    荆树有花兄弟乐,


    砚田无税子孙耕。


    杨若晴细细品砸着这对联的蕴意,暗暗点头。


    砚田无税?


    只要大安考中了功名,家里的田地就能免一些税。


    嗯,这话很吉利,爷这中堂买的好!


    那边,老杨头和杨华忠贴好了中堂,又检查了一番,确定没有挂歪,杨华忠这才从凳子上跳下来。


    转身,瞅见这边的母女两个,汉子咧嘴一笑。


    “你们过来的正好,晴儿,你看这堂屋,能摆下七桌酒席不?”他问。


    不待杨若晴表态,一旁的老杨头抢道:“老三你咋不信我的话呢,这么大的堂屋,莫说七桌,就是十桌也成哪!”


    杨若晴赞同的点点头:“爷说的没错,七桌摆下来,还很宽敞呢!”


    杨华忠道:“既然你们都这么说,那我就放心啦!”


    这时候,屋外院子里传来说话和走路的声音。


    众人一看,是杨华洲和杨永进过来了。


    今日杨若晴这个东家都告假,他们一个采办,一个伙计,自然也告假回村帮忙。


    此刻,杨华洲走在前面,背上扛着一张四只腿的八仙桌。


    杨永进跟在他身后,手里端着四条长高凳。


    见他们这样,杨若晴懂了。


    要七张桌子,而她自己家,只打了两张八仙桌。


    其他厢房里的桌子,都是型号小一些的八仙桌,有的还是圆桌。


    不适合出现在乡下这种酒席上。


    所以,杨华洲和杨永进才去村里跟别人家那借桌子。


    办喜事跟村人借桌子,甚至借堂屋借场地,也是这一带的习俗。


    大家都很乐意彼此互借。


    “三哥,桌子摆哪?”


    杨华洲扬声问。


    杨华忠奔过去帮着杨华洲把桌子放下来,“搁在这就成!”


    杨华洲抹了把额头的热汗,看到孙氏和杨若晴也来了,汉子咧嘴一笑。


    “算上家里的两张,还差四张,已跟村里长庚哥他们几家说好了,这就去扛来。”杨华洲道。


    杨若晴欣然点头:“受累啦!”


    杨华洲一摆手:“嗨,这点小事,不算啥,永进,咱走起!”


    “好嘞!”


    目送杨华洲和杨永进走远,杨若晴对杨华忠道:“现在时候还早,我先和娘去后院瞅几眼,等一会帮忙的婶娘们来了,就开工!”


    杨华忠点头:“成,后院交给你们,前院待客的事儿,我和你爷来做!”


    老杨头也对杨若晴道:“晴丫头你今个就顾着后院的菜,让亲戚朋友吃好喝足。”


    “前院这块,你莫要操心,有我们在。”


    “嗯,好嘞!”她道。


    大家分头忙活起来。


    绕过挂着中堂的堂屋墙壁,两侧留着两个穿堂,通往后院。


    杨若晴陪着孙氏来了后院参观。


    新屋子落成后,妇人一直都没空过来好好看下。


    后院,依旧是整齐干净的四合院。


    院子面积,相对于前院要小一些。


    为啥,因为前院杨若晴是打算以后在大院子里种花草和果树的。


    而这后院,是用来给家里人睡觉的地方,小而清静。


    从前院堂屋后面的穿堂出来,便是一条打磨平整的青石板路。


    青石板路笔直延伸向的尽头,是后院的是灶房和饭堂。


    青石板路的两侧,地上已经种上了花花草草。


    接着便是一排排栽下去的竹子。


    竹子之后,掩映着的是东西两侧各三间的厢房。


    厢房门口,杨若晴借鉴了一下邹县令家的设计,做了一个抄手游廊。


    抄手游廊的木质扶栏下,朱红色的木质边缘,刚好用来做凳子用。


    天再热一些,夏夜可以侧坐在这游廊边,打着蒲扇,看头顶繁星点点。


    下雨的时候,也可以趴在这护栏边。


    捧一本书,或是泡一碗茶,看雨,赏竹……


    想到这,杨若晴就忍不住心旷神怡起来。


    到时候再往廊下挂两只鸟笼,就更妙了。


    她这边正畅想着接下来的美好生活,那边,孙氏把东屋西屋全看了个遍后,来到了杨若晴身旁。


    “晴儿,你一个人住西屋,我们四个都在东屋,中间还隔着两排竹子,我怕你夜里孤单。”


    孙氏道。


    “还是让小安跟我和你爹睡,你住到小安屋里,也更热闹啊,好不?”


    妇人商量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