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03章 还因祸得福了(二十更)

作者:巅峰小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


    杨若晴道:“都是县城和白泉镇那边过来的,后面来的那几拨,好多是清水镇的大户人家的太太。”


    大孙氏点头:“怪不得一个个出手阔绰,点菜都不看价钱。”


    杨若晴笑。


    边上的周大厨道:“这风声走露得可真是快啊,那些夫人们,想必都是听闻了邹夫人来了,所以一窝蜂的儿过来捧场。”


    众人点头。


    锦上添花嘛。


    县令夫人亲自送贺礼的酒楼,她们也都上赶着过来惠顾。


    寄希望搭上县令那条线。


    “想不到,年前的事儿,竟然还因祸得福了。”


    杨华忠在那一脸感慨的道。


    “三哥,这就叫好人自有天佑。”杨华洲激动的道。


    “有县令夫人给咱酒楼添彩头,咱们这酒楼也算是在清水镇站稳了脚跟!”


    “五叔说得好!”杨永进抚掌。


    “往后咱天香楼生意越做越火爆,咱也开分楼,去邻镇开,去县城开!”他憧憬着。


    “好哇,到时候就让二堂哥去做分楼的掌柜。”杨若晴笑道。


    “嗨,我哪是那块料哦!”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


    “学嘛,学了自然就会了嘛!”杨若晴道。


    众人又笑,气氛大好。


    眼看着日头西沉,女眷们要动身回村了。


    孙老太在那叮嘱老孙头:“夜里我不在边上盯着,你铁定得贪杯!”


    老孙头笑着道:“你这老婆子,当着孩子们这样数落我,给我留点脸好不?”


    孙老太嗔了老孙头一眼:“孩子们又不是不清楚你那脾性?你得记着,你留在酒楼是帮女婿他们跑堂的,不是来喝酒的。”


    老孙头连连点头。


    边上,杨华忠笑着对孙老太道:“岳母,您就放心吧,夜里我给岳父温点酒,咱就喝两小盅暖暖身子,不多喝。”


    孙老太这才放心。


    在孙氏和大孙氏的搀扶下,走向酒楼后院门口。


    此时,骆风棠已经牵着马车等候在那。


    大安小安,大杰小洁全都坐在马车上,兴奋得直呼呼。


    “大安出来,跟你姐夫坐一排,让嘎婆坐里面。”


    杨若晴在边上吩咐着。


    大安赶紧出来,跟骆风棠坐一块。


    孙老太笑着道:“我还是坐五叔的牛车吧,马车让孩子们坐。”


    杨若晴道:“没事儿,坐得下。”


    把孙老太送进了车厢,老太太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一回坐马车。


    坐在里面,也跟几个孩子一样,兴奋得东摸摸,西摸摸。


    杨若晴又叮嘱骆风棠:“慢慢赶,不急,咱天黑前到家就行了。”


    骆风棠微笑着点头:“放心吧。”


    马车四平八稳的启动了。


    后面,杨华洲赶着老孙头的那辆牛车,牛车上放着些东西。


    边上站在大孙氏,孙氏,还有杨若晴。


    “谁坐上去?”杨若晴问。


    大孙氏和孙氏都不坐。


    “晌午吃得好撑,咱姐妹边说话边走回去得了。”大孙氏道。


    “我跟你们一块走。”杨若晴道。


    转而对归心似箭的杨华洲道:“五叔,你先回村吧,把东西带回去就行了。”


    “好勒!”


    杨华洲也走了。


    于是,迎着西沉的夕阳,大孙氏,孙氏,还有杨若晴三人徒步朝长坪村方向走。


    三个女人一台戏。


    走路,其实是为了给说话创造更多的机会。


    杨若晴很乖巧的跟在她们身侧,听她们姐妹聊这,聊那。


    好多陌生的名字,都是她不熟悉的。


    想必是孙家沟那边的人吧。


    她们姐妹聊得起劲儿,她也听得带劲儿。


    聊着聊着,话题就绕到了大安蒙学上面。


    大孙氏一脸羡慕的道:“大安真是好福气,摊上你们这么有志向的爹娘,又有这么有本事的姐姐。”


    “我们大杰,就不如大安。”


    “我和你姐夫一没志向二没本事,孙家沟又是那样穷山恶水的地方。”


    “大杰打小就性子软弱,在村里老是被其他小子欺负,还幸好有小洁维护。”


    “我真担心将来我和你姐夫年纪大了,小洁出嫁了,大杰要被人欺负死!”


    听到大孙氏的话,孙氏笑了。


    “姐,瞧你说的啥丧气话。”


    “我看大杰那孩子,挺好的,文文静静。”


    大孙氏翻了个白眼:“一个男孩子,就该皮实。他和小洁搞反了。”


    孙氏道:“文静有文静的好嘛,不惹事生非。”


    大孙氏道:“也只能这样想了。”


    “淑珍啊,姐有个事儿,想跟你和晴儿讨个看法。”


    “啥事儿?”孙氏问。


    杨若晴也把目光落在大孙氏身上。


    大孙氏叹口气,道:“大杰跟大安同年,今年九岁。”


    “我想等过个两三年,把大杰送出山来,放到你们酒楼里做事。”大孙氏道。


    孙氏愕了下。


    “姐,大杰不在身边,你们可舍得?”


    大孙氏道:“是舍不得,可是,舍不得也得送出来。”


    “孙家沟太穷了,山里的田地种不出多粮食来,交完税子,一家人顶多管个温饱。”


    “这两年,又老是干旱,收成更差。我看村里越来越多的人打光棍啊。”


    “穷,娶不起媳妇儿,好人家的姑娘也不愿把姑娘往里嫁。”


    “咱家又是那个样子,我担心大杰将来一没本事糊口,二没见识,活的还不如我和你姐夫。”


    “送出来,让他跟着晴儿学做事,将来要是运气好,在镇上安个家,那多好!”大孙氏憧憬着。


    孙氏点头,又问,“姐,这是你的主意?还是爹娘和姐夫的?”


    大孙氏道:“我们都有这个盼头,可惜从前有盼头也没门路。”


    “原本还打算等今年秋收了,送大杰来镇上找个泥瓦匠师父做学徒,学点糊口的本事。”


    “这趟出山,看到晴丫头这么能干,撑起这么大的酒楼。”


    “我就动了这心思,想让大杰在酒楼学做事。成吗?”大孙氏问。


    孙氏听得满脸的感慨。


    但具体到拿主意的时候,她却是把目光落在了杨若晴的身上。


    “晴儿,你看呢?”她问。


    杨若晴一直在边听边思考。


    这会子听到娘问,她打住了思绪抬起眼来。


    “我当然希望大杰来帮我,自己人,用着更放心啊!”杨若晴道。


    大孙氏一听这话,喜上眉梢。


    孙氏也很高兴。


    只听杨若晴接着又道:“这年头,不管做啥,肚子里有点墨水总是比目不识丁要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