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章制定计划,常封私征梁山

作者:穿云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要说这地方一个清官也没有,自然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当黑暗高涨的时候,光明就会退散。


    有些人是忍耐不住,加入其中,有些人则是不得不隐忍起来,等待机会。


    包拯和曹斌要做大事,自然要甄别这些人。


    不论是对付常封一党,还是善后,都需要这些人帮忙。


    别看包拯是钦差大臣,又有先斩后奏之权,但在人家的地盘上,也是不能为所欲为的。


    况且常封是山东安抚使,掌握一省军事,要想对付他,就得考虑兵变的问题。


    凭曹斌和包拯带来的一点“亲兵”,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名正言顺。


    包拯作为钦差,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代表天子......


    曹斌和包拯、公孙三人商量了大半夜,待制定完计划之后,已经是黎明时分。


    “既然计划已定,那曹某就先告辞了。”


    “我那里还有几十万贯,暂且可以稳住他们,还望包大人能够快些准备。”


    见曹斌要离开,包拯才开口问道:


    “在灾民之中挑选青壮,征讨梁山贼寇的布告,忠靖伯打算怎样与百姓解释?”


    “若是轻易反悔,撤回布告,恐怕会动摇官府信用。”


    曹斌不在意地摆摆手道:


    “这事简单,只说不曾发现如包大人这般面黑者。”


    “所以此战必败,撤回布告也就理所当然了......”


    包拯闻言,顿时满头黑线。


    见曹斌快步离开,公孙策摇头失笑道:


    “忠靖伯也并非不学无术之人,还颇有大智若愚之相,只是性格有些跳脱了。”


    展昭还在为曹斌调戏包拯的事愤愤不平。


    闻言立刻说道:“曹伯爷太过无礼了,又贪玩好色,总归不是什么正经人。”


    包拯摆了摆手道:“这些都是小节。”


    “他有能臣之资,也颇有仁心,但善恶皆在一念之间。”


    “可惜他是庞太师之婿,大势裹胁之下,他的立场终难定论啊......”


    公孙策问道:“大人,接下来咱们要如何做?”


    包拯道:“本府先去见一见罗统制,希望他能听从本府调令吧。”


    曹斌带着轿子回到钦使行辕的时候,已经天光大亮。


    吩咐人取消布告的同时,他趁着初阳升腾,洗了个热水澡,又与常卿怜作乐几回,才沉沉地睡去。


    再次醒来,已是黄昏时分。


    “伯爷,早上我义父来找你,见你睡地香甜,就自顾离开了。”


    常卿怜一边服侍曹斌穿衣,一边说道。


    “他有什么事?”


    曹斌随口问道。


    常卿怜道:“义父想和伯爷商量剿灭梁山的事......”


    曹斌摆摆手道:“梁山的事情以后再说,先不剿了!”


    他本来就不是要真的剿灭梁山,既然目的达到,也就没有商量的必要了。


    而且剿贼的事也不在他的职责范围内,他也没有那么上心。


    况且就算要剿灭梁山,现在也不是最好时机。


    如今乱哄哄到处都是灾民,若是弄不好,被他们裹胁了灾民,岂不是要弄出个星火燎原之势?


    常卿怜愣了一下:“义父说不用伯爷操心,他会亲率大军前往剿灭,伯爷只管等着好消息就是。”


    “......”


    听完这话,曹斌直接无语了。


    他没想到,常封这家伙竟然真的上了心,这不是自招麻烦吗?


    现在的梁山虽然还没有到鼎盛时期,但也完成了一次“聚义”。


    有名有姓的头领就有四十多个。


    不得不说,宋江这人还是颇有才能的。


    在他早早奔上梁山之后,就极力壮大自己的力量。


    得了足够的粮食后,就更没有顾忌了。


    在不断招收青壮的同时,还四处宣扬梁山替天行道的名声。


    如今的梁山,不仅兵强马壮,而且名声极大。


    已经成了江湖中人的一面大旗。


    引得不少“好汉”前往投奔。


    这时候攻打梁山,其实曹斌也说不出是好是坏。


    好处自然是能把梁山扼杀在萌芽之时。


    坏处是不能失败,一旦常封失败了,山东就会陷入糜烂之局。


    见曹斌皱眉凝思,常卿怜以为他在为常封担心,连忙劝道:


    “伯爷放心,义父带了三万多士卒,定会取胜的。”


    曹斌无语,我这是担心常封的生死吗?


    他死了倒无所谓!


    但他带走三万多人,这济州城岂不是没人守了?


    而且这也会对自己和包拯的计划产生影响。


    于是,他连忙叫来时迁,询问详细情况。


    时迁尖声道:


    “伯爷,现在济州城还有三千厢兵防守。”


    “但灾民情绪很稳定,他们看守一座州城应该足够了。”


    听到这种情况,曹斌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厢兵说得好听是兵,其实就是杂役、工匠之类,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曹斌忙问道:“现在常封到了哪里?


    时迁掐着指头算了算道:


    “先头部队应该已经到了蔡合庄吧,如今水泊水量减少,四周都是泥淖,那里是济州通往梁山的必经之路。”


    蔡合庄就在广济河码头附近,本是水运的集散地,曹斌回返汴梁也是在那里上船。


    曹斌道:“还能追上吗?”


    最终,他还是打算追上常封,劝他止兵。


    在他看来,跑去水泊里,在别人的地盘跟人拼命,是很蠢的方法。


    常封死了倒无所谓,还省了他的谋算。


    但若是把士兵损失了,就麻烦大了,梁山岂不是要趁机出来作乱?


    毕竟济州城囤积了一百多万钱粮......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