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落子

作者:江左俊杰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上午。


    南京城。


    皇宫。


    御书房。


    章武皇帝坐在御座上,伏案批阅奏折。时不时的端起茶盏,喝上一口。


    骨瘦嶙峋的他,还穿着原来的龙袍。样子就像是风筝,风一吹能吹上天。


    四周服侍的太监,看着不忍心,但也不敢劝。


    劝也没用。


    皇帝的心里头,想的是江山社稷。


    是祖宗基业。


    大敌当前啊。


    “茶凉了。”章武皇帝放下笔,伸手一摸茶盏,抬头说道。


    “来人,上茶。”虽然章武皇帝没有发怒,但是太监们还是心肝一抖,总管太监立刻说道。


    只一会儿,热茶就上来了。


    章武皇帝拿在手中有些烫手,张口吹了许久,才放心喝茶。


    “真是钱粮如流水啊。”章武皇帝放下茶盏,看着御案上堆积如山的折子,轻叹了一声。


    江南富裕,但也经不起这样造。


    之前中原大战。


    往中原输送粮草,就已经耗光了国库。


    现在虽然在家门口作战,有水路可以运送粮草。


    去年还是个丰年,国家有粮。


    也渐渐撑不住了。


    兵马太多了。


    太多了啊。


    章武皇帝摇了摇头,又取出了地形图观看。现在他也不知道,自己手中到底有多少兵马。


    重城、要地的守军。


    水军。


    预备兵。


    就是这么多的兵力,部署在湖广、江淮。


    他还是觉得心虚啊。


    还有一点。


    吴年几十万人屯兵在望楚一动不动,也着实是让人恼恨。


    正所谓。


    山雨欲来风满楼。


    吴年握拳而不出拳,他心里头发慌。


    要是吴年打出了拳头,他反而舒坦了。


    “朕的敌人。你到底在想什么?你要怎么打开局面?”章武皇帝趴在地图上,眼睛来回扫视,想要找出答案,却是徒劳无功。


    急促的脚步声响起,片刻后,章武皇帝的近臣,学士李明自外闯了进来,兴奋的满脸通红,禀报道:“陛下。淮安将军李廷元派人送来折子。”


    “汉大将冯冲、雁门守将薛平寇病死。”


    “现在冯冲部的骑兵北上,极可能驰援雁门去了。”


    “陛下。大喜啊。”


    说到这里,李明双膝跪下,喜形于色的磕头道。


    章武皇帝愣住,随即也是喜形于色,连骨头都轻了三两了。这是何等的甘甜啊。


    太甜了。


    他就像是因为干旱而濒临死亡的汉子,美美的喝上了一口甘甜泉水。


    活了。


    “好。好啊。天佑大楚,天佑大楚。”章武皇帝站起来走了下去,自李明的手中拿过了折子,看过之后,来回踱步,连声说好,红光满面。


    “传令。把消息发往各地,提振军心,稳定人心。”


    “让兵部想办法,派遣细作前往斯拉夫。想办法让斯拉夫人出兵进攻长城。”


    “是。”李明大声应是,站起来转身要走。但很快他又停下,转身趁机对章武皇帝弯腰行礼道:“陛下。局势正在改变,迟早陛下能拨乱反正,扫灭汉贼。”


    “请陛下宽心,再宽心。”


    章武皇帝知道李明在说什么,心中不由的一暖,笑着点头说道:“朕晓得。下去吧。”


    “是。”李明放下心来,转身下去了。


    真是好消息。


    章武皇帝不仅觉得肩上的压力,小了许多,也觉得肚子饿了,想起自己早上吃的很少。


    他转头对太监说道:“弄一碗瘦肉粥来。另外。告诉礼部官员,朕要去太庙,拜谒祖宗。”


    “是。”太监躬身应是,转身下去了。


    “列祖列宗护佑啊。”


    章武皇帝抬起头来,红光满面的说道。


    淮安将军李廷元,是不可能把消息传遍楚国的。


    在朝廷的操办下。


    消息才迅速的传遍了楚国。


    两军对阵。


    汉军死了两员大将。


    这是上天抛弃了汉贼的证据,皇楚必定能中兴,北伐成功,回到旧都。


    这件事情,大大的提振了楚国朝野的信心。


    .............


    望楚。


    汉军水陆大军,正常运转,井然有序。


    并未因为冯冲的病死,而发生什么动乱。


    正如北条氏政所说。


    汉军气势已成,不会因为一二员大将病死,而引发什么动乱。


    中军大帐内。


    吴年坐在御座上,身前御案上放着一张折子,前方立着一座挂着地图的屏风。


    吴年在展开的折子上,看了又看。然后,起身走到了地图前方,看了又看。


    “这是结合了古人的智慧,楚国全力经营的防线,从外部,果然很难攻破。”


    吴年回到了御座上,自言自语道。


    “但是。内部还是有机会的。”


    说到这里,吴年的脸上泛起笑意,又低头看了看御案上的折子。


    这是皇城司整理出来的“楚奸”名单。


    有一些是很早就发展出来的暗线,很大一部分,则是这几个月发展出来的。


    汉军屯兵在淮北,利剑悬在头上,还是很有威力的。


    有人为子孙考虑。


    有人野心勃勃,想要弄一个从龙之功。


    人数很多。


    只是。


    这些人大多都没有实权。


    有的人是主簿、县丞之流。


    有的人是军官。


    不过也正常。


    对面的章武皇帝是个精明的人,他与熊无我一起提拔起来的人,都很忠诚可靠。


    比如说以前的四大总兵,全都战死沙场了。


    “可以想办法,利用这些无足轻重的人,办足可以动摇楚国防线的大事。”


    “还有这个大别山,也可以利用。”


    吴年说话间又站了起来,走到了地图前,观看地图,目光仿佛钉子一样,订在大别山上。


    大别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东西走向绵延数百公里的深山老林。


    自古是个天然屏障。


    这么大的一片山林,自古就是游击战的天堂。


    华夏每次天下大乱,都有山贼、流寇入山作战。官军来,躲入深山。


    官军走,下山劫掠。


    吴年打算用大别山,扰乱楚国的防线。


    就像在巴蜀的时候,他利用皇城司的探子,把巴蜀搅和成一锅粥。


    但也有一个问题。


    现在楚国对江淮地区的控制力极强,远不是巴蜀时候那么薄弱。


    需要出大力气。


    “氏政。传令皇城司的探子。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去大别山。武装起来,上山打游击。”


    “攻打乡镇,搜集粮草。”


    “持续给楚国放血。”


    “另外。让章进领原来南阳方面的兵马,回去南阳。让他在威胁襄樊的同时,派遣小股精兵,一点点的输送去大别山,添一把火。”


    吴年抬起头来,对北条氏政说道。


    “是。”北条氏政脑子一转,便觉得天子这计谋十分好,笑着应了一声,转身下去了。


    “好了。我该怎么利用,这些皇城司发展的暗线呢?”


    吴年回到了御座上,低头看着名单,笑着眯起了眼睛。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