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兵强马壮

作者:江左俊杰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吴年离开了坤宁宫之后,乘坐上了銮舆,在众人的簇拥下,往内阁而去。


    銮舆内。


    他盘腿而坐,坐姿挺拔,气势十足,神色森然。


    事情很简单。


    乃是云南、贵州、缅甸的土司,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问题。


    这就是蛮夷,独立的土司。


    畏威而不怀德。


    他统领大军在南方的时候,这些土司被清理了一遍,剩下的还算乖巧,他离开南方不过一年多,接近两年的时间。


    这些土司却又蠢蠢欲动了。


    可能是欺他年老,不可能再次率领大军南下云贵、缅甸了。


    不过。


    还真是。


    “哎。”吴年轻叹了一声,摇了摇头。他确实是不可能再发大军,前往云贵、缅甸了。


    一来身体受不了。


    二来也没必要。


    吴年深呼吸了一口气,沉下心来,思量对策。


    他攻破西域、青藏、缅甸,都迁移了大量当地的民众,到关中、甘肃、河北、三汉、辽东等地。


    把这些突厥、缅甸、吐蕃人分散安置,切成碎片。让他们不能保持自己的语言、风俗,并派人教他们汉话。


    同化他们。


    与此同时,迁徙大量的汉人,前往这些地方。


    并每年输送许多人口,前往长子的齐国,夯实齐国根基。


    到了云贵的时候,就坚持不下去了。


    力量不足。


    一旦短时间内,这些外族人太多。就难以同化了。须得占据中原,才好迁徙云贵、缅甸的土司,前往中原居住。


    再把中原的汉人迁徙过去。


    一手同化。


    一手占据当地的生态位。


    但是现在中原还在楚国手中,所以迁徙计划就暂时搁置了。


    云贵、缅甸的土司力量,还很强大。


    “哼。”吴年冷哼了一声,右手下意识的抓向腰间,却摸了个空,没带刀。


    他只得把手放在一旁的凭几上,用力捏住,脸上显露出厉色。


    别以为山高皇帝远,寡人就会绕过你们。


    既然你们等不及了。


    寡人不介意,再清洗一遍。


    杀人盈野。


    文渊阁很快就到了。


    銮舆停下,有太监抱着小板凳,放在銮舆的旁边,并弯腰伸手,打算去搀扶。


    吴年走出了銮舆,推开了太监的手,很是矫健的踩着小板凳下了銮舆,抬头看去。


    “陛下。”


    首辅刘知行率领内阁大臣,并或在内阁当值,或刚好在内阁的官员,迎接君王。


    “免礼。”吴年摆了摆手,大踏步进入了文渊阁,来到了御座上坐下。


    其他人都离开了,只有内阁大臣一起进入文渊阁。


    吴年抬头看去,除了刘知行外,其他四位内阁大臣也都老了,头发花白,也驼背了。


    但他们都还很能打。


    老而弥坚。


    内阁与朝政都非常稳定。


    “寡人刚才想过了。目前还不能取缔所有的土司,以安抚为主,定点清除为辅。”


    “让云南、贵州、缅甸的督抚,与皇城司的探子配合,监视三地土司。找出刺头,该杀就杀,该族灭就族灭,以儆效尤。”


    “对安分守己的土司,都给予赏赐。官位、财帛,不要吝惜。”


    吴年把右手放在靠垫上,声音洪亮,目光锐利。


    “是。”刘知行躬身一礼,大声应是。


    “土司的事情,只是小患,不值一提。关键还是楚国。寡人回到都城,已经一年有余。”


    “各部兵马,补充兵力、盔甲、战马、兵器,加以训练,已经渐渐恢复元气。”


    “可以南下灭楚了。内阁有什么章程吗?”


    处置了这些该打屁股的小孩后,吴年的心情好了一些,换了一个轻松的坐姿,抬头问道。


    听到这话,内阁大臣们可就来了精神。


    专长财政,一如年轻时候热血的公孙桑上前一步,脸色潮红,躬身行礼道:“陛下。内阁反复商议,觉得大军应五路伐楚。”


    “一路渡河攻打洛阳。”


    “一路渡河攻打汴梁。”


    “一路攻打济南。”


    “一路攻打湖广。”


    “一路自南阳攻打中原。”


    吴年的眉宇间露出笑意,点头说道:“想法不错。”


    战略。


    战术。


    战略上,汉国要灭楚。


    战术上,五路伐楚。


    至于出兵之后的事情,那就是因时制宜了。毕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场上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奇怪。


    随机应变。


    内阁的计划,与吴年的想法不谋而合。


    比如出兵湖广,是呼之欲出的。


    因为张震、吕言训、陈平、刘黑山、杨白波等将,就屯兵在四川边境,对楚国的湖广虎视眈眈。


    如今这些人,也已经养精蓄锐足足一年有余。


    兵强马壮了。


    吴年盘算了一下后,抬头问道:“战术是没问题。后勤呢?钱粮、物资可充足?”


    “要知道。楚国也不是吃素的,不会轻易的把国家让出来。”


    “陛下放心。这些年国家虽然偶尔有天灾发生,但大体是风调雨顺。以河北、关中的粮仓、府库,就可以支撑大军南下。”


    “打三五年都没问题。”


    刘知行的脸上露出自信之色,声音掷地有声。


    “很好。”吴年满意一笑。


    战术是五路伐楚。


    后勤也有保障。


    大方向完全没问题。但是一些小细节,却还要商榷。吴年让太监去沏茶,与内阁大臣们商议。


    所有人都信心十足,汉军必定取胜。


    无论是军队战斗力。


    还是后勤深度。


    汉国都是占据上风。


    但是大部分人都觉得,楚国不会一战而灭亡。


    战争极可能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汉军占据中原,楚国退居淮河以南。


    汉军占据中原之后,加以消化,并实行迁徙土司外族到中原同化,把中原百姓迁徙到云贵的计划。


    第二个阶段,汉军攻破淮河、长江,攻入南京,灭亡楚国。


    没办法。


    现在的楚国,并不孱弱。而南方地形放在那边,防守是有优势的。


    吴年与内阁说了许多的话,讨论了许多。


    一恍神。


    都已经是中午了。


    吴年就让御膳房准备了午饭,与内阁大臣们一起吃了饭。


    离开内阁前,吴年让刘知行拟旨,让王贵、张声统率大内侍卫。


    他要检阅兵马。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