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章 刘海中的善意

作者:向东向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翌日凌晨,寒风凛冽。


    李卫东穿得跟狗熊似的,脸上戴着纱布口罩,手里拎着一盏带玻璃罩的马灯,行走在京城街头。


    前两天刚下过雨,地面上了冻,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清脆声响。


    道路两旁的路灯,散发出昏黄的灯光。


    李卫东沿着昏黄,走了足足五里地,来到一处逼仄的小巷子前。


    巷子里也是一片死寂,却有无数萤火虫在里面迅游,置身其中就像是来到了人间鬼蜮般。


    不过这鬼蜮却是人们的希望之地。


    这里就是京城的一处鸽市。


    鸽市的起源已经无从考据,产生的根源却很明确,那就是物质配给制度。


    建国初期,物资匮乏,粮食和工业用品都无法满足民众的生活所需。


    于是上面采取票券制度解决这一难题。


    原则很简单,每家每户按照不同的标准发放票券。


    有了票券,才能购买商品。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有些居民家里人口多,票券不够用,而有些居民票券则富裕。


    鸽市就此产生了。


    在这个灰色地带,居民们可以交换票券。


    随着时间的推移,鸽市的规模越来越大。


    京城近郊的农村社员们也会把农产品拿到鸽市上出售。


    专门从事倒卖票券的票贩子,收售古董的古董贩子,也都来到了鸽市。


    派出所自然知道鸽市的存在。


    不过考虑到民众所需,只要不闹出大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是偶尔派人来巡一次,抓几个票贩子。


    由于是灰色地带,不会得到上面的管理,鸽市上的买卖双方都很谨慎。


    卖家一般是摊一张旧报纸在地上,报纸上摆上‘样品’。


    卖小米的就放一小把小米,卖花生的放一小把花生。


    当遇到买家,双方达成一致后,卖家才会把货物拿出来。


    李卫东没有‘样品’,只能把矿石机摆在旧报纸上,提着马灯让‘逛街’的人可以看清楚。


    矿石机在民间很少见,更没有在鸽市上出现过。


    很快就引来不少人的围观。


    大家伙都很好奇,却没有出声询问。


    因为按照鸽市上的规矩,买卖双方是不能交谈的。


    李卫东早有准备,扯上天线,打开矿石机。


    很快冰冷的空气中就响起一阵悠扬的音乐。


    鸽市十几年的沉寂被打破了。


    一位头戴毡帽,身穿灰色中山装的中年人忍不住说道:“这,这收音机没有电池也能响?”


    李卫东没有理会他。


    矿石机虽然很小众,总有人懂得的。


    果然,中年人话音刚落,一位鼻梁上架着玳瑁框眼镜,浑身散发着斯文气息的年轻人就说道:“同志,这是矿石机吧?”


    围观民众对不用电池的收音机很感兴趣,纷纷围着年轻人问东问西。


    “矿石机是什么?”


    “没电池也能响?”


    “能收几个台?”


    ...


    当听年轻说只能收到一个台时候,很多人打了退堂鼓。


    “只能收一个台,有什么用?”


    “一个台怎么了?就算是收音机也不能一次播两个电台的节目吧!”


    “就是,矿石机不用电池,这也省了一笔开销。”


    ...


    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个中年人,他小声问:“同志,矿石机怎么卖?”


    李卫东没有回答,轻轻扭动按钮,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新电台。


    那位懂行的年轻人,忍不住惊呼:“今天算是小刀捅屁股———开了眼了!同志,你这台矿石机多少钱,我买了!”


    ——这年头广播电台不多,能够接收两个,足够日常之用。


    而且不需要买电池,还要啥自行车啊。


    中年人见有了竞争者,也慌了,伸出三根手指头。


    三十块!每台能净赚二十五块。


    况且这台矿石机只能收两个台,这已经算得上是好价了。


    不过李卫东是知足的人吗?


    不是!


    他伸出了一个巴掌。


    “嘶,小同志,你太黑了,真把矿石机当成收音机卖了?”中年人摇摇头,冲年轻人使眼色:“这玩意没什么用,大家伙都不要买了。”


    好家伙,恶意压价啊!


    李卫东瞪他一眼,伸出一根手指头。


    意思很明显,只有这么一台,爱要不要。


    年轻人本来也想压一下价格,这时也顾不得了,从怀中抽出五张大团结,递了过去。


    也不检查一下,抱着矿石机就跑了。


    货物卖出去,李卫东也收摊走人。


    离开时,还不忘记冲中年人竖起了小拇指。


    这种人最讨厌,嫌贵你可以不买,竟然恶意压价。


    中年人知道他自个坏了鸽市的规矩,只能无奈的看着李卫东消失在巷子尽头。


    ...


    怀着八十多块巨款,自然不能委屈自己。


    李卫东转到朝阳菜市场买了两斤瘦肉,两斤鸡蛋,一只鸡和一些青菜。


    待回到四合院的时候,稚嫩朝阳已经挂在了鳞次栉比的筒子楼上。


    淡金色阳光驱散寒气,冰封了一夜的大院里也热闹起来。


    家家户户的饭菜香味萦绕交织在一起,锅碗瓢勺叮叮当当混响着,空气中充满了烟火气息。


    李卫东刚进大院,就看到刘海中在打刘光福。


    “你这个小兔崽子,竟然敢偷喝劳资的酒,看今天劳资不揍死你。”


    刘海中有三大爱好,揍儿子,喝酒,当官。


    刘光福竟然犯了两项。


    这次不被打死也要脱一层皮。


    人家的家事,李卫东也不想管,准备从旁边绕过去。


    刘海中见李卫东走过来,小眼睛滴溜溜乱转,竟然放弃了打孩子,朝李卫东走了过来。


    “卫东,你知道吗,老易准备把你的房子收走。”


    李卫东佯装惊讶:“不可能,易中海是咱大院一大爷,不可能落井下石。”


    “你可不知道老易这个人,嘴上挂着仁义道德,心中黑着呢!”刘海中那肥腻的脸庞上肥肉乱颤。“你说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当咱们大院的一大爷!”


    李卫东明白了,刘海中并不是关心他,只是单纯的对易中海不满。


    不过,无论原因是什么,刘海中至少给他提了醒。


    李卫东自然要表示感谢:“谢谢二大爷了,我会小心的。”


    说完,拎着菜回了家。


    身后,刘海中挠了挠头,喃喃自语:“小心?小心有用吗?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知道人心险恶。”


    他转过头,发现刘光福不知何时已经溜走了。


    气得哇哇大叫:“刘光福,你这兔崽子,给劳资回来。”


    拎着大棒子,在院子里寻找刘光福的身影。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