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58章 新纪录!这就是力学的魅力!

作者:紫锋01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


    是因为在原本的短跑体系中,就不存在现在发生了这种事。除非你是体能分配类型的跑法,很有可能前面压了不少,后面还能有冲劲。


    那还是在情理之中。


    可现在这个。


    苏神显然不是。


    他前面冲的这么快,这么猛,完完全全是典型的牙买加跑法。这样的跑法下就是一个问题,无法忽视和避免……


    150米之后,体能的天赋极限就会被展现。


    也就是说你的原始天赋到底是怎么样?


    这里给你展露的一览无余。


    衣服脱了都不够的那种。


    是皮都扒了。


    就算是博尔特。


    也没差。


    可现在……


    苏神正在做的,就是他们想不到的。


    为什么他在这里可以持续性发力?


    而在这个地方,原本他是不可能支撑得住的。


    之前苏神跑过那么多次200米,没有一次是例外。


    所以谢正业现在都有些麻了。


    跟在后面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苏总在这里……


    突然降速变少了呢。


    如果是这样。


    那之前定制好的那些东西。


    之前和杨耀竹定好的计划不全都成了无用功吗?完完全全被打乱了。


    能做到这些,首先就是一点。


    对于长时间冲刺,疲劳阶段的控制。


    尽管在短冲刺中发现的所有趋势在长冲刺中也很明显,但由于比赛的长度,必须做出重大妥协,以解释疲劳的影响。在过去的认知中,长冲刺只被定义为 400米或者以上项目,但随着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疲劳也开始显着影响 200米项目。


    因此,200米比赛现在应该被视为一个中长或者短长距离冲刺项目。这不会改变短期或长冲刺的整体概念,单纯就是而是如何看待它们所呈现的不同阶段性效果。


    “疲劳”一词通常被定义为无意识地失去速度。在现代体育科学中,它被视为力输出的不自觉损失。由于苏神和拉尔夫.曼提出的所有力学概念都是基于有效的力产生,因此如果理论上执行得当,就会产生最大可能的速度值。


    苏神实验室现在总结出来了五点,不管首选的定义是什么,疲劳的原因在本质上是多种多样和复杂的。而运动员无法产生生产力的潜在原因他们认为包括:


    1.能量(ATP)相对于需求缺乏。


    2.妨碍肌肉收缩的代谢物积累。


    3.通过糖酵解和 ATP-PC能量系统减少 ATP输出。


    4.不恰当的冲刺力学。


    5.重复高强度冲击。


    前三项是基于生理基础上的修改和改变,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甚至是不断对于肉体的改造才能得来,而且有很多的东西,甚至眼下几乎没有提高的手段。


    而二沙岛的这些运动员,尤其是苏神,他们都对于自己的身体开发极其重视。这么多年了,早就已经成为了短跑运动员里面的标本之一。因此前三项再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短期内是不可能。


    苏神可以在今年的冬训完成三倍腿力的提升,超越之前自己无法达到的优秀标准。这已经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再想提升空间,虽然还有,不过也不是短时间内的事情,绝对要以年为单位。


    因此真正想要短时间内取得突破,就是从后面两点入手。


    这也是这一枪的重点,从力学方面是不是还能有改进的可能?


    答案是当然有。


    前侧力学就是用来干这个的。


    与短跑不同,在 400米赛跑中,身体无法以最大的努力完成赛事,这是众所周知的。这就迫使即使是精英运动员也要在速度和能量消耗方面做出妥协。虽然可以说 200米是一个短跑项目,但任何参加过或指导过这个比赛的人都会证实疲劳是一个主要因素。


    你的抗疲劳能力强不强很大决定上会决定的200米整体成绩走势。


    主要驱动 100米比赛的能量系统是 ATP-PC系统,它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废物代谢物。相对于其他两个系统,该系统产生的能量非常快,这使得它对短跑生物能量学非常重要。然而, ATP-PC系统的总容量非常小,即便是现在已经有理论和手段能够促使其提高改变了以前认为这方面无法提高的事实。可对于200米比赛来说,这个供能系统还是……


    太少了一些。


    在短距离冲刺比赛中,糖酵解系统和氧化系统产生的能量所占的比例很大,这也许会让大多数教练感到惊讶。


    在长冲刺中,由于疲劳是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在整个比赛中有效地调节力量消耗的水平。此外,力量应用的经济性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任何浪费的努力不仅会降低当前的水平速度,比如在起跑和短距离冲刺中。而且还会减少在比赛后期产生力量所需的能量供应。


    根据苏神引导下的实验数据可以很快得出——在长冲刺开始时,疲劳开始要求性能妥协。在比赛的非疲劳状态下,速度在8点左右下降。与短距离冲刺相比,200米和 400米分别下降了 16%和 16%。这些结果是第一个迹象,即使在 200米的初始部分,疲劳开始发挥一个主要因素。因为,在比赛的这个阶段,运动员并没有处于疲劳状态,所以速度的降低是为了保存能量。


    在比赛结束时,无论精英短跑运动员的质量如何,随着疲劳的开始,速度会出现额外的下降。与非疲劳状态相比, 200米的速度衰减约为 10%, 400米的速度衰减约为 15%。更令人惊讶的是,与短距离冲刺相比,200米的下降幅度为 16%,400米的下降幅度为惊人的 31%。


    这个些都在指出一个结论:运动员产生短冲刺速度的能力对于长冲刺的成功至关重要。同时它还强调了这个例子所展示的另一个观察结果……


    提高疲劳速度是提高长冲刺表现的最佳途径。


    最终苏神实验室这边得出了一个新的推论:


    由于疲劳速度的增加而产生的性能改进比由于非疲劳速度的增加而产生的增益大 50%以上。


    这就对于200米跑,这种介于100米和400米之间的短中期项目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由疲劳产生的大的下降是未来一个主要的改进潜力领域。


    而现在苏神要做的就是力学方面的改变了,利用去年年底才刚刚问世的前侧力学体系,对这个课题进行这个时间线上的第1波冲击。


    而未来十年后,拉尔夫.曼自己就会研究出一个全新的科研数据:


    短距离短跑结果相比,非疲劳时200的步频结果减少了 6%,而 400的数据减少了 14%。相比之下。如果考虑到短距离短跑和 200米短跑之间的水平速度差异,可跨步长度的结果几乎是一样的。更令人惊讶的是,在 400米比赛中,只有最优秀的精英运动员能够保持与短距离短跑相同的距离。


    因此实际上所有其他运动员都能保持更长的距离。


    而疲劳时,200米和 400米的步频分别下降了 7%和 14%。与非疲劳的情况一样,当考虑到速度的差异时,最好的运动员保持他们的步幅长度,而表现较差的运动员实际上增加了他们的长度。


    因此,那些能够最好地管理或避免疲劳的运动员可以在比赛结束时通过关注步频来控制他们的速度。


    同样还有个惊人的结论,那你是通常来说……那些必须额外依靠增加步幅来应对疲劳的短跑运动员被归为一般或差的表现类别。


    而这在上个世纪,还有这个世纪的世纪之初,反而都是被认为主流提高成绩的办法。


    类似于张培猛。


    类似于苏神。


    类似于谢正业。


    其实他们都有过这种,已经被前侧力学认定为表现一般或表现较差时候才会采取的被动办法。


    甚至把它当成主要点去训练。


    这就是为什么任何领域的科学都需要更新迭代的原因。因为很有可能上个世纪认为是最合理最坚不可摧的条例到了下个世纪,很有可能就会变成被完全推翻的东西。


    科学从来都没有止境,一成不变的那不叫科学。


    一直在进步纠错,找到更加接近真理的规律,那才是真的科学。


    那么最关键的来了。


    苏神实验室最新的结论是,对于最好的200米运动员当疲劳是短跑项目的主要因素时,步幅率也就是步频是唯一被改变的变量。对于较低水平的运动员,疲劳成为一种压倒性的需求,速率和长度都会受到影响。这导致了这样的见解,即那些在非疲劳和疲劳状态下保持速度和长度的运动员……


    在长冲刺中最成功。


    那么最后的结论就是——


    只有最新的力学体系,可以符合这个要求。原本的力学体系。很难训练到这些地方,这是原本力学体系的基础构造决定的,在后侧力学里面更吃天赋。


    即便是想通过训练来改进这些方面,如果你采取了牙买加跑法,也很难进行这方面的改造。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苏神之前无法训练这些方面具体技术的原因。他只能从前3点上去入手。


    但现在。


    时机已经成熟了。


    前侧力学已经按照原本的时间线推了出来。最关键的是自己现在这副身体也做好了,足够承受新力学体系复合的准备。


    这也是为什么牙买加的跑法,最后普及到了全世界,不仅仅只是因为这个跑法本身更符合潮流更先进,最主要的是已经有新的力学体系,为其搭配好的起飞跑道。


    不然的话,牙买加跑法实在是太过于吃天赋,尤其是后面50米,极其难以通过训练提高,就足以让绝大部分的运动员望而却步。


    这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动。


    新的生产力出现了。


    那自然新的生产关系也会出现。


    所以说牙买加跑法为什么能在2020年之后全面推广全球?为什么他都已经出来这么多年了,花了10来年才开始真正被所有运动员当成主流呢?


    就是配套设施的问题。


    现在。


    苏神走在了第一线。


    甚至是走在了第一个。


    那么……


    全世界都将见证200米新时代的到来。


    而这一次在羊城中心体育场的8万名观众。


    他们就是第一批见证者。


    前侧力学和前侧技术不仅仅是为100米服务的。


    这个世界上第1次有视频观察到的比赛。


    就是这一场。


    这场比赛也被后世相关科研人员,认定为200米新学派跑法的开端。


    ……


    “弯道进直道!”


    “苏神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整个前面弯道都是无敌的存在,就算是谢正业也难以匹敌,不过到了大直道谢正业的优势就会渐渐展现出来。”


    “谢正业渐渐加速,他对于速度的保持能力,实属亚洲罕见!”


    “苏神可能会有点难。”这是李韬的话,他认为这里苏神就开始准备进入挣扎期。


    可10米10米又是10米。


    在好几个10米过去后。


    在150米区域间已经过去后。


    杨剑还好,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么多,李韬这边已经是渐渐的看大了眼睛,甚至后面在看这场比赛的时候会发现最后50米……


    李韬是一句话都没有说。


    电视屏幕声音里只剩下杨剑的喊声:


    “最后50米,谢正业的加速,没有想象出那么快,苏神速度保持的不错,现在还在接近但是……”


    “距离不够了!”


    “谢正业全力加速!”


    “终点就在眼前!”


    “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苏神!”


    “压线!!!!!!!!!!!”


    “19……19.95s!!!”


    “苏神打开20秒!!!”


    “新的亚洲200米纪录诞生了!!!”


    呼——————————————


    苏神感觉到冲线后的风声。


    他开始渐渐把自己的脚步放缓下来。


    跟在自己后面过了就是谢正业。


    谢正业此时脸上的表情很是有一些有趣。


    有迷茫,有愕然,又不可思议,也有看着苏神宛如第一次认识的感觉。


    那一次在室内比赛里面,苏神就是和他打过赌问他相不相信自己能够三枪枪枪破纪录。


    那个时候到底他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孩童。


    才13岁而已。


    现在的他可不是了,他是亚洲第1个男子,200米的是少赛冠军,也是亚洲第1个200米世青赛冠军,甚至年纪轻轻就打破了亚洲的200米男子纪录。


    这么多年的学习深造苦练,对于他认识田径,已经比13岁的时候深入了很多。可越是这样,他就越发感觉到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呢……


    现在这种跑法虽然牙买加那边认为是牙买加法名的,但是种花家这边却也认为是苏神发明的,所以在谢正业这边认为,虽然这种跑法是苏神首创放在职业比赛里面……


    可相关的一些要点,基本上团队包括他自己都认为大抵了解。最大的问题不就是最后50米是一种纯粹天赋的互拼吗?


    这方面,自己拥有全体黄种人难以比拟的优势,这一点也是苏神自己亲口告诉他的呀。


    看着苏神成绩后面一个大大的AR。


    谢正业有些迷糊。


    难道……


    自己不是亚洲第一速耐天赋吗?


    虽然……


    他这一场同样打开了20秒。


    跑出了19秒99的成绩。


    在0.1秒几乎算是无风的成绩下硬开20秒,这种能力和稳定性已经是他这个年龄段里面首屈一指了。


    如果没有苏神,他对于自己的表现,在这种风俗下绝对还是基本满意。可现在,因为有苏神是19秒95在前,反倒是显得有些不那么满意起来。


    现场各种欢呼为新的男子,200米亚洲纪录诞生而尖叫。


    解说员也是各种烘托气氛。


    可苏神只是微微瞟了一眼就扭头看着身后的谢正业,开口就道:


    “这不是什么魔法,也不是什么基因突变,这就是最新的短跑力学体系的威力。”


    “怎么样阿业。”


    “你想学吗?”


    谢正业闻言愣了愣,他没有想到,这竟然不是什么超赞的力量,反而是二沙岛和苏神一直宣传的科学训练体系。


    至于什么力学体系,虽然他不是很明白,但他只要知道这个东西和科学挂钩……


    那就足够了。


    不是魔法,不是不可复制,也不是单纯天赋。


    “嗯,我要!”


    谢正业立刻开口回答。


    “行。”苏神笑着说道:“好好学,好好练,打好基础,今年奥运会结束后……”


    “就教你。”


    “好咧!”


    听到这里谢正业的消极情绪和迷茫迷茫一扫而空。18岁的年纪就是这样,很容易被一些小事影响,也很容易将其抛诸脑后。


    谢正业现在根本就没有想这一场的成绩问题了,他只是觉得竟然还有这样的科学体系?自己还没有加持就有这样的能力,如果加持好了那还得了?


    到时候分分钟……


    干掉苏总!


    想到这里,18岁的小谢同学,心中就突然开心起来。


    比看了喜羊羊还要喜羊羊。


    ps:第一更到!!!


    大家没有想到之前一直强调的前侧力学及其前侧力学相关的技术竟然会如此深层的影响到200米吧。


    同时祝贺谢神今年第1场200米就轻松跑出了20秒15的好成绩,同时直接达标伦敦奥运会的达标线!!!


    尤其是这一场的后程,接近自己的巅峰。


    他自己都说这一枪有些不满意,很多地方没处理好,如果前面跑好了,很可能又是一枪破20的成绩啊。


    希望今年谢总奥运会加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