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58章 避实就虚

作者:怪诞的表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吁!”


    阿术用单手勒住缰绳,那疾驰的马匹在地上兜了一圈便停下来。


    前方,本该属于蒙军大营的地方,却是空空如也,只留下一地马粪。


    再回头向西南方向望去,远处,巩昌城犹矗立在渭水河道边,城头上点点火光。


    “大营呢?”


    蒙古人是很容易聚合的,阿术领着五千兵士顺着马蹄、马粪以及各种大军留下的踪迹,向北又行了三十余里,找到了大军的驻地。


    只搭了寥寥几个帐篷。


    到处趴着马匹,兵士们野宿在地上,或趴在马背上睡觉。


    早有探马望到五千骑奔来,几个千夫长迎上前,开口便直言不讳。


    “大帅,我们不想跟着帖必烈打仗,他丢了黄金家族的脸。”


    阿术问道:“怎么回事?!难道是我离开了一个月,没能及时支援,才让你们被一个快要腐烂的老头赶到这里来。”


    “帖必烈是个懦夫,不配作为凉王阔端的儿子。”


    “……”


    骑兵避实就虚地撤退不要紧,但今日帖必烈逃跑时只顾着带上东面、北面的兵马,而西、南两个方向兵马他却是没再管。


    要不是宋军兵力少……其实就算宋军兵力多也没什么,蒙骑只要不想打,跑还是能跑得掉的。


    但帖必烈的表现确实不是能让蒙古勇士敬重的英雄。


    此时诸将见阿术回来,不免抱怨不已。


    帖必烈出了帐篷,也听到了这些,虽然很生气,但并未多说什么。


    他虽是蒙古宗室,地位却没有很高……


    阔端虽然是窝阔台汗最出色的儿子,但不论是窝阔台汗还是乃马真皇后,都没想让他当大汗,只想把他分封在西凉。


    阔端倒是想争一争汗位,可惜贵由汗一死,他也病死了。否则哪怕没争到汗位,也能像金帐汗国一样的建一个独立封国。


    蒙哥一上位便开始严厉打压窝阔台一系,也没忘了剥削阔端。


    当年窝阔台为了削弱拖雷系的势力,在不和诸王大臣商量的情况下,曾擅自把拖雷系的兵马分给阔端,让他出镇西凉。


    现在,拖雷的另一个儿子忽必烈,派阿术来,说是总领西路兵权,其实是把当年窝阔台一系从拖雷一系手中抢走的兵马加倍抢回去。


    总而言之,帖必烈并不受忽必烈待见。


    他面对阿术很客气,小心地解释道:“宋人在城头上用了很可怕的砲……”


    “我听说了,等杀进了巩昌城,把工匠留下来。”阿术问道:“驱口呢?”


    “驱口当然是丢掉了。”帖必烈笑道:“我们还能带着驱口撤军吗?”


    “要是驱口没有用处,我为何不早早把他们杀光?没有杀光,就是有用!”


    “那再去抢来就是了,都是小事。”


    阿术啐了一口,暗骂帖必烈真是无能。


    原本蒙古人是“凡攻大城,先击小郡,掠其民以供驱使,每一骑兵,必欲掠十人”,原本阿术至少要掠十万人来攻城的,这次才掠到五万。


    他到了巩昌之后,又派探马打探过巩昌府附近,发现宋军已布置好各处防线,再掳掠已经是很难了。


    不如转到别处。


    但要转到别处,反而该先摆出继续强攻巩昌的架势,围点打援,再消耗一些宋军,并逼宋军调动防线。


    “我击败了廉希宪,抢了他的辎重,能带的都带回来,带不走的一把火烧了,把这个色目人叛徒像狗一样赶到了漳河对岸……”


    ~~


    同一个夜里,漳河边。


    陆小酉策马绕了一大圈才抵达廉希宪的大营,正在复述李曾伯的话,之所以不写下,无非是怕被蒙军截获。


    “……阿术打仗无别的能耐,只强在‘找路’二字,李公曾数次击败阿术,然而老苍关一战,让阿术找到了义宁小路,李公战虽未败,实则一败涂地。


    而所谓行军诡谲、绕出其后,无非是阿术也不知要从何处走,连他自己也不知,我们当然猜不出,也防不住所有的路线。


    那与其去猜,不如化被动为主动。阿术尚不知刘整之败,那他对我们有多少兵马便不清楚,或可诱他决战……”


    廉希宪点点头,没有多问。


    因为陆小酉是转述李曾伯的话,问了也不会有什么答案。


    他听到最后,脸色始终沉静,仿佛已有定计。


    ~~


    次日,阿术再次领兵包围了巩昌城。


    这次却是围而不攻。


    失去了驱口之后,他并不愿意让勇士平白折损。


    他已开始寻找下一个劫掳的方向。


    其实还有一条路,李曾伯、廉希宪根本就没能力封住,完全能够让阿术杀进川西……


    如今西面的宋军是不多的,过了临洮,再西面就更不是李瑕的地盘了。


    简简单单就能突围而出,进入阿坝草原。


    从阿坝草原南下有两条路,其中一条阿术走过,是他当年随兀良合台攻大理时的路线。


    另一条则是忽必烈走的路。


    从阿坝草原循大渡河西岸南下,通过吐蕃聚居区,到泸定东渡大渡河,就能进入黎州。


    再往东,杀入雅州,便可北上成都。


    这条路李曾伯、廉希宪无论如何都防不住,只看阿术肯不肯走。


    阿术还没想好。


    食物应该是能撑到成都,虽然一路掠夺而来的物资被帖必烈丢了许多。


    蒙古军中,一匹母马一天能产的马奶也可饱三人。


    士卒自己也会去打猎,兔子、鹿、野猪,老鼠也吃,如果迫不得已,马肉能吃,人肉也能吃。


    蒙古勇士就像狮子,只要饿了,自然会去猎取野兽。


    如果没水,刺马血也可以。


    至于草料,蒙古马最大的优点就是什么都吃,竹叶也吃、树皮也啃。


    当然,这样穿过吐蕃确实有些冒险。


    关键在于,他的大汗并没有要求他做到这种地步,只命令他“保证李瑕不能响应李璮,并在北伐阿里不哥之前,收复川陕行省”。


    按常理而言,实在是没有必要走这条路。


    但阿术想这么走。


    他已经被激怒了,想到能再次绕出其后就兴奋。


    他想要杀进汉中,杀李瑕全家,为兀良合台报仇。


    “走吧,这才是兀良合阿术的战法。”


    “不,只要牵制住陇西兵力就可以,攻关中不止这一路兵力。”


    阿术喃喃自语着,最后做了个决定。


    “今日探马回来,要是还没发现宋军破绽,干脆就走阿坝草原……”


    ~~


    李曾伯看着地图,老眼中泛着深深的沉思。


    他在分析阿术还能走哪里。


    “九和熟路……九和熟路……”


    这不是李曾伯这些天第一次念这个名字。


    九和熟路,是他给蒙军灭大理国的路线取的名字。


    在忽灭烈灭大理之前,蒙军曾攻过大理一次,算是踏路问道。


    当时李曾伯任广西经略安抚使,他派属下谢图南出使大理,敏锐捕捉到这个情报,上了《帅广条陈五事奏》,称一支蒙军行吐蕃界中,不经过四川,攻入大理境内,破三城,杀三节度,兵锋直至大理之九和镇。


    李曾伯上这封奏折,比忽必烈灭大理还早四年。


    可惜他没能挽回西南局势,只打探到了一条九和熟路。


    “那……蒙军能否从吐蕃杀到成都?”


    李曾伯老眼中愈发充满焦虑。


    廉希宪一直在担心阴平古道,这几乎是能预算到的极致了。


    但也许还有比阴平古道更难以提防的道路……防不胜防啊。


    最好的结果,是廉希宪能引阿术决战才行。


    如今李瑕在川陕的兵力与大宋以前不同了,有野战决胜的实力。


    这一战若能再摸索出更多以骑制骑的战法……


    “大帅!蒙军动了!”


    戍楼外响起一声通报。


    李曾伯连忙出了戍楼,抬起望筒向城外望去。


    只见一队队蒙军竟是向西北方向滚滚而去,一路扬得尘烟漫天。


    “西面?西面……廉希宪没能成功?没能成功……”


    李曾伯愣在那儿,感到无比的失望。


    他守了一辈子了。


    一辈子只能守,这种仗打得太憋屈、太憋屈了!


    这一次失去了决战歼敌的机会,垂垂老朽之躯也不知还能不能看到大宋将士与蒙虏野战得胜……


    “罢了,罢了,传快马告诉他们,川西务必要防蒙古由吐蕃入境……防、防、烦啊。”


    ~~


    阿术策马而行,大军一路向西。


    他像是要突破临洮的宋军防线,杀往河州。


    河州并非李瑕的地盘,他可以在河州休整,而河州往南,便可往阿坝草原。


    但其实他并不打算去阿坝。


    因为据可靠消息,李瑕已击败刘整急援陇西,兵马刚出天水,正想寻求决战……


    阿术才不会决战。


    一支支宋军正在向巩昌包围而来,包括李瑕的援兵,决战并不有利。


    他要调动宋军,把他们往西面吸引,一次次给宋军好像能包围蒙军的机会。


    然后,他突然北上,跳出重围。


    眼前是黄河奔腾,风卷马嘶。


    他要绕过整个陇西,腾挪千里,直奔泾河古道,杀入关中!


    只要走一千五百里路途,防守空虚的关中就在他的眼前,比走吐蕃快得多。


    阿术哈哈大笑,扬鞭向东。


    “勇士们!巩昌的小打小闹受够了,我们去京兆府,有十倍的金银、女人任你们拿,破城不封刀!”


    回应他的,是勇士们的咆哮,以及马蹄踏在黄土地上的如雷响声。


    黄河、黄土……终于穿入泾河河谷,又沿河而行数日,前方便是泾川。


    泾川再往前,就是浅水塬了……


    7017k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