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0章 赴任

作者:怪诞的表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五月。


    “噔、噔、噔……”


    敲打声不停响起。


    汉中城东面建起的一片作坊区域,劳工们正在建造房屋,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李昭成穿过人群,四下看了一眼,找到一个熟悉的火药匠人,问道:“郝道长呢?!”


    “在那边找女人呢!”


    周围很吵,两人不得不提高声音。


    李昭成绕过这一片地基,好一会才找到郝修阳。


    只见这位老道长已换了身崭新的道袍,不复以前的邋遢模样,正坐在摇椅上挥着手中的拂尘。


    他面前,还排了八个面黄肌瘦的小姑娘。


    “道长这是在做什么?”


    郝修阳笑叹道:“老了啊,筋骨不济,雇些婢子来端茶倒水。”


    李昭成虽是晚辈,却也低声提醒道:“道门中人,这般好吗?”


    “着相了,你着相了。”郝修阳指了指他,道:“便因我是道士,做了何事,你便指责道门,岂非以偏概全?老道好享受,因老道有钱,与道门何干?”


    李昭成一时无言。


    他知道郝修阳如今有钱,吃住都是蹭李家的,当然有钱。


    “老道已这般老了,又不会欺负了她们,周济她们,有何不妥?”


    郝修阳挥了挥拂尘,让他的婢子们且去生火做饭、洗衣扫地,又交代要在院子里种些银杏。


    他打算往后要过得体面些。


    “叫你找物件,可找到了?”


    李昭成遂让随从将背上的篓子拿来,一桩桩把东西找出来。


    “这是道长要的罗盘……”


    “噫,连二十四山都看不了的,何用?再找。”


    郝修阳摇了摇头,抬头望天,喃喃道:“这汉中……怎看铁矿都不多,过几日,老道得往归仁山去一趟,辛苦喽。”


    他领的钱多,但其实做的也多。


    如今李瑕麾下将士的火器、武器、盔甲制造,多由郝修阳在管。


    这来简单,从采矿开始却是极复杂的流程。


    比如,李瑕要制造望筒,嫌玉石紫晶太贵,与郝修阳甚……用砂子便能造镜。


    简直一派胡言。


    郝修阳费了无数功夫,烧了不知多少种石头,才用从一个黄州来的玉石商人手上购来的水晶硅石烧出镜片,却依旧不满足李瑕要的纯度。


    许是原料不对、许是烧得不够热……不知道,只能慢慢试。


    且如今更要紧的还不是这些新奇物件,得先把将士们的武器、盔甲造足了,才能将汉中两万余兵力尽数编练成战兵。


    而不是一堆只带长矛、连甲胄都不齐的乡兵。


    “书呢?”


    “这里……《梦溪笔谈》好找,世彩堂便有刊本。《刀铭》却极难找,我托林子派人到南面去才购得。”


    李昭成将篓子里的书一本本拿出来。


    郝修阳又问道:“《云笈七签》呢?”


    “道长是要造刀,要道门的书做甚?”


    “你这小子,道门便有灌钢之法。”


    郝修阳对李昭成这不懂事的读书人颇不屑,道:“凡炼钢之法,以熟铁打薄片,生铁安置其上,草履盖上,泥涂底下。洪炉鼓鞴,火力到时,生钢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此方为我炼钢之秘要,比当世之刀兵更为坚韧。”


    李昭成又问道:“道长既然知道,又何必翻书?”


    郝修阳骂道:“熟铁几何?生铁几何?草、泥几何?火力几何?若不查阅,老道如何得知?何况沈括记‘淋钢’之法,与这‘团钢’又不相同……”


    “好吧。”李昭成无奈,道:“为道长找来这些书便是。”


    “你自与李大帅言,此事重要,教他休再与老道些似是而非之物,钢都不会炼,尽日嚷着造这造那,简直毫无章法。”


    郝修阳着,翻身起来,又遥指东面一间寺庙。


    “看到那石佛寺否?有一高塔。”


    李昭成道:“看到了。”


    “须将那寺拆了,老道须借那高塔建一巨炉,为大帅炼钢。”


    “道长切莫打趣。”


    郝修阳莞尔一笑,轻骂道:“这汉中,寺庙可太多了……”


    李昭成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却又见许多船只由东而来。


    “朝廷任命的官员们到了……”


    ~~


    望江门码头。


    一众年轻官员下了船,抬眼看这汉中城。


    “这便是汉中城、古梁州。”有人喃喃道。


    “真破啊。”


    “人太少了,远逊临安城之张袂成阴、比肩继踵……”


    “云栈屏山阅月游,马蹄初喜踏梁州。”胡三省开口吟道。


    黄瑢哈哈一笑,回首一指身后的汉水,跟着高声吟道:“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杨日夜流。”


    这是陆游的诗,将这古梁州、汉水的壮阔一语道尽。


    众人不由意气上来。谷熤


    黄震大步上前,接了下一句。


    “遗虏孱孱宁远略,孤臣耿耿独私忧。”


    诗到这里,所有年轻官员们齐声应喝了最后一句……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城洞将这意气风发的声音回荡开来。


    周围挑担的百姓纷纷侧目,见这些官人们衣着不凡、仆从如云,连忙散开。


    众官员却犹不过瘾,再次提声呼喊。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不知大散关在何处,没看到啊……”


    “好诗!好诗啊!”


    “陆放翁天资慷慨,诗寄恢复是也!”


    “不是……诸君可知大散关……”


    “良时恐作他年恨,我等为官汉中,必要把握良机,待王师北复,祭放翁先生!”


    “诸君,理我一下,大散……”


    “诸君可知,陆放翁还有一首汉中之词……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好!好一句‘匹马戍梁州’!”


    “我等此来,正是……朱颜渐改功名晚,击筑悲歌一再行!”


    “的好……”


    ~~


    站在城头上值守的刘金锁探头一看,“嘿”了一声,骂道:“书生真是吵死了。”


    他招了招手,哈哈笑道:“走,把这些嫩蛋子带过去……”


    ~~


    “击筑悲歌一再行!”


    “好!”


    “走吧,去见了李节帅,各自赴任地方,为民务事……”


    “明日将与诸君分别了啊。”


    “且看我等,孰将治下治理最善……”


    见那边有一大将带着人按刀过来,昝万寿于是上前,道:“我等受朝廷之命上任汉中,不知李节帅何在?”


    “哈哈哈。”


    见这大將不言反笑,众官员不由一愣。


    “某,镇西军统制,刘金锁!”


    “原来是刘将军当面……”


    刘金锁很高兴,他还是授官以来第一次对着外人这般威风地把名字念出来,挺着肚子扫了这些人一眼,最后看着昝万寿。


    “咦,你很不错,看起来很能打嘛。”


    这话颇为无礼,不少官员已不喜。


    昝万寿雖是個县尉,那也是武举受文阶,哪是这般见礼的?


    但初来乍到,心气终究是虚,他们也不敢什么。


    刘金锁手一挥,便大声道:“跟我走吧!”


    着,他大步却是往城外走,向西。


    “走啊!”


    “敢问劉统制,李节帅不在城中?”


    “不知道!”


    “那我们这是……不入城?”


    “入城做甚?当然是先带伱们住下啊!等下一批官员到了,再一起开拔……”


    胡三省不由向黄琛低声问道:“他的是开拔?不是赴任?”


    “想必是粗莽之人,分不清这些……”


    ~~


    走着走着,离汉中城愈远。


    胡三省微微皱了皱眉,已预感到有些不妥,他转头看了一眼,见陆秀夫脸色煞白,不由关切了一句。


    “君实,水土不服?”


    从临安到汉中,三千余里水路,近一个月的舟车劳顿,就连胡三省这壮年书生都吃不消。


    二十四岁的陆秀夫则是头一次跋涉这么远,加之一路晕船,显然已是病了。


    他却还是努力维持着步履沉稳,张口吐出两个字。


    “无妨。”


    胡三省转头一看,向刘金锁喊道:“刘统制,我们要去官驿,明日再去谒见李节使可否?”


    刘金锁回过头,大声道:“哪有官驿?就在这里歇吧!”


    “陆知县病了,他是少年进士,知附廓南郑县……”


    “那我找个大夫来!”


    “这城外哪有大夫……”


    胡三省话到一半,转头一看,只见一片軍营已缓缓在眼前展开。


    7017k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