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5章 第 45 章

作者:虎昭昭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姜蓁现在就在边城,宋国的消息来得最快。

    胡彪因为吃了败仗,被宋王召回去闲置了,前线又派了另一位将军来。

    这位将军是宋王的心腹,是当初宋王流浪他国的时候陪着宋王的人,但平生好像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

    不知道是看在宋王的面子上,还是宋王发力了,反正新将军来了之后,前线的粮食又续上了。

    然后这位新将军就带兵出城迎敌,惨败,身受重伤。

    打出这么个成绩,宋国往前线送的粮食又断了。

    整得吃瓜看戏的姜蓁都无语了,“这宋国人也太现实了。哪有谁是常胜将军,一直不败。它宋国是只养军神吗?”

    【打赢就给粮,打输就断粮。这是哪位人才想出的好计谋,难道是卫国派出去的间谍?】

    【那群宋国人,把战场当成政治斗争玩儿呢。可惜了前线的将士。】

    【有那么大个城池能防守,非要逼人家出去送菜,这将军也挺惨的。】

    连姜蓁都觉得宋国这一系列操作,有卫国人在里面掺和,宋国的一些聪明人,自然也能看出来,可关键是他们就是筹不出粮食来。

    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白瞎。

    不止筹不出来粮食,国库运往前线的粮草,一路上还有人伸手贪腐,加上运粮民夫的一路上的消耗,粮食从出仓到前线,损耗比例高达十比一。

    宋国右相因为粮食的事,现在已经气得病倒在家了。

    前线的将士卖命还饿肚子,当然不乐意,坚持半个月后,军队哗变,卫国不战而胜,开始长驱直入,按着宋国的脑袋捶。

    这个时候,宋国才真的急了,连右相都垂死病中惊坐起,着急忙慌的征兵,征粮……

    郭凡得知宋国右相现在的情况,开心得多吃了两大碗饭,然后还千里迢迢的写信来和姜蓁分享快乐。

    “当初我提议禁制宋国的粮食买卖,贵族按照自己养的人的数量来交税,逼迫闲散人士回乡种田,提高粮食产量……右相他非跟我唱反调,还说得问心无愧的样子,不就是他也有封地,他也要卖粮吗……现在好了吧,被那群蠢货气病了,可笑死我了……”

    “宋国就需要我这么一个无钱无粮无封地的人,替他们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早晚得玩完。我都敢玩命替宋太后干活了,他们一个个的居然还想弄死我……现在好了吧,卫军要是赢了,什么封地,什么粮食,都成了别人家的了……”

    “最好笑的是,右相现在征粮还是征不到,咱们的商队却能买到粮食……”

    看到郭凡的信,姜蓁也忍不住乐。

    拖宋国贵族的福,蓝河县的粮仓,粮食垒得老高,短时间内,她是不会再愁粮食了。

    但姜蓁现在在桑泽郡,依旧还是要花钱买粮。不过她这次来桑泽郡,带了大量的盐,买起东西来一点也不手软。

    金玉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布为中币。但她带来的盐,在桑泽郡比布更受欢迎。

    桑泽郡随处可见的都是桑树,作为布料的原产地,布价并不高,姜蓁见着价格便宜,就又给护卫们添了一身作战服,因为最近清缴盗匪的任务着实不少,一个个的衣服都破损了。

    屠野家里放着的兵法虽然粗糙,但他自己教人的本事倒是挺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先任由姜蓁在家里看几天书,然后屠野就会把姜蓁拉到剿匪现场去实操一下,结合地形和双方的形势进行现场讲解。

    清缴了几次盗匪之后,姜蓁觉得自己现在已经能够做到杀人不眨眼了。

    【养成系的快乐,看着阿蓁越变越果断,屠野对姜蓁的态度都变好了。】

    【没什么好值得骄傲的,阿蓁这才哪到哪儿呢。】

    【这操蛋的社会,不止阿蓁习惯了死人,蓝河县选来的护卫也都一样,不论男女,都很习惯。】

    【现在看来,阿蓁刚遇到我们的时候,真的是格外软萌,一点这个时代的恶习都没有。】

    除了姜蓁第一次剿匪,回去就做了噩梦,其余人是一点反应都没有,包括她新招的两百女护卫。

    男子到了十六七岁,就需要去服役,一个月的更卒,一年的正卒,或者两年的戍卒,他们总有机会去历练。

    女子的话,服徭役干的就是些苦活,危急时刻,也只会做守城的事,不会到城外征战。

    可这两百个女护卫,随着姜蓁一起去清剿盗匪的时候,一个个下手狠辣,抢人头争军功的速度,比男子还快。

    几次剿匪之后,就有人达到了姜蓁赐田宅的标准。

    姜蓁没有拖延,立刻就把这群人召到自己跟前,好好的鼓励了起来,然后才说道:“你们的军功记录和赐田的命令,待会儿我会让人送回蓝河县,你们若是有家书,也可以一起寄回去。”

    蓝河卫起步就是五十亩地,而且蓝河县大量的奴隶,都在姜蓁和府衙名下,立功之人,县衙甚至还会安排人去帮他们劳作。

    但普通护卫就没这待遇了,她们还得先给自己挣一份田。

    虽然她们到手的田不过二十亩,但这群人都十分开心。

    【他们的要求好低。】

    【军功不止可以换金钱田宅,还可以换官职和爵位,基层的伍长什长这种不算。】

    【怪不得卫国的战斗力强呢,人家军功能封侯。】

    姜蓁小声吐槽,“我自己不过也才小小的一片封地,我哪能给人家承诺封侯。连官职都不好意思给人允诺。”

    蓝河县最大的官职是县令,人家一直做得不错,姜蓁刚上任,他就老老实实的支持姜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就连她的心腹陈冬,官职不过就是个县都水丞,其余人就更不用说了。

    想要给人安排高官,她只能向姜王举荐,姜王考察合格过后,才会任命。

    【这事不急,等以后你能说上话了,再去安排。】

    【爵位等级也不用自己想,照抄咱们给你的那二十级爵位就好。】

    【不过有一点你得记住了,咱们能给爵位,但不能给封地,否则早晚又得四分五裂。】

    姜蓁手底下的传令兵,隔几天都要跑一趟,很快就把姜蓁的命令,还有那群护卫的家书给送了回去。

    军功换田的事情落到了实处,蓝河县的人就更热衷于练武,乡里日常的娱乐活动就是演练军阵,男女都会参与。

    县令对姜蓁的吩咐,一点都不敢打折扣,以最快的速度安排好军田,然后又向姜蓁表功,顺带说一下县里的难处。

    现在的蓝河县,生意兴隆,庄稼繁茂,六畜兴旺,俨然是整个姜国最有名气的富县,和之前有天壤之别。

    去年陈黑来蓝河县收税,看到的还是百姓生活困苦模样,直接替姜蓁免了大部分的杂税。这事儿虽然是他自作主张,但他也替姜蓁收获了一部分民心。

    一年多过去,蓝河县富饶了许多,商人往来,给蓝河县带来了大量的商机,乡民们就算去城里做杂工,也能挣不少钱。

    可就算这样,蓝河县依旧有交不上来税的人。

    知道姜蓁不是严苛的人,县令赶紧写信询问这群人的处置办法。

    “按照常理,该让他们以徭役来抵。可蓝河县没交上税的,大多都是老弱或者未成丁的小儿,一共有四十五户……”

    家里有壮劳力的,哪怕家里的田少,去军田那边做佣耕,去城里打杂,帮忙扛货,以蓝河县现在的繁华,他们再怎么也凑够税钱了。

    可没有能力的孤儿和老人,哪怕有机会,也没办法抓住。

    【把他们所有的税都免了好了。反正咱们也不缺这点钱。】

    【不止该免税,以后孤儿院也该弄起来。】

    姜蓁垂眸,没有直接听从直播间的建议,思索了两秒之后,说道:“蓝河县是不缺这点税。但不能就这么免了。否则明年就不止四十五户人不交税,别人也会照着学。”

    跟在姜王身边处理政务,姜蓁也学到了更多符合这个时代的管理方式。

    既然事情有律可依,那就要按照律法来。否则她一旦松口,别人也会跟着钻空子。

    第一年免税,第二年免税……到了后面,所有人都会觉得这税不该交,若是没能达到他们的期盼,蓝河县百姓对姜蓁的爱戴,可能转瞬就会变成怨恨。

    姜蓁追求的,并不是那些浅薄的名声和夸赞,她的野心更大。

    “蓝河县好不容易才养成现在的风气,人人都练武识字,以求上进。不能因为这几十户人的税给毁了。”

    【额,阿蓁说的也有道理。】

    【但不免税,让这群老弱病残去服徭役,是会要人命的。】

    【前几天你还是个晚上做梦的小女孩,现在就直接变身冷酷无情大公主。】

    【是不是最近人杀多了,阿.蓁悄悄变态了呜呜呜】

    徭役是每年都有的,修渠,修路,修城墙,修君侯的陵墓……战时送运送粮草物资……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服役的人死亡。

    蓝河县的生活水平稍稍好一点,但让老弱病残去看这些重活,也会要他们的命。

    姜蓁无语的说道:“虽然不给他们免税,但我也没想让他们死。水磨坊那边日夜不停的转动,是个苦活,但不缺吃喝。我让县令把人安排到水磨坊干活就行。养猪场那边也可以,那边的活虽然有些脏,但待遇也还不错。”

    【这么安排也行。可以跟姜王学套路,但不能跟他学漠视人命那一套。】

    【养猪场里的猪,应该有部分可以出栏了吧。】

    【到时候姚春的功绩就有了,能给她赐田宅了。】

    【上次去蓝河县挑护卫,好像都没看到姚春,她去乡下教百姓养猪去了,这次回去可以跟人好好聊聊,探探她的本事。】

    姜蓁倒是无所谓,说道:“再过半个月,我差不多就该回去了。屠将军对我不错,走之前至少要帮着他把水磨弄好。到时候军营里的兵卒,也不至于顿顿都吃麦饭。”

    这次做的水磨结构复杂,哪怕是蓝河县来的匠人,也有些搞不明白,想要半个月的时间搞定这个水磨坊,没有姜蓁不行。

    要在平缓的河流上建立水磨坊,那河的水量需要够大,然后再把木房子建在河道上,承载石磨……

    桑泽郡的几个匠人被安排来帮忙,顺带学习,等姜蓁离开,他们他能照猫画虎。

    因为这水磨是姜蓁弄出来的,屠野毫不客气的把这石磨划拉到了军队的名下,磨出来的米面,优先供应军营。

    贵族家里都有石磨,也有干活的奴隶,倒是没人跟屠野争。

    “你父王写信叫你回去了,我都还没教你点什么呢。”屠野说得有些不好意思。

    姜蓁非常真诚的感谢道:“屠将军怎么能这么说。你教了我领兵之道啊。”

    “你的领兵之道,哪是我教的,明明是你老师教的。”屠野说起这个,一脸幽怨。

    他写出来的兵书,姜蓁看一遍就能理解,不仅如此,姜蓁还能提出一些让他耳目一新的东西,弄得屠野都不知道到底是谁教谁了。

    幸好姜蓁没有实际带过兵,否则他就真的没教的了。

    屠野颇为感慨的说道:“我都不知道你父王有什么好担心的,就算有一天咱们老一辈都没了。凭你的本事,你也会是一个手握大权的实权公主。”

    “实权公主?”姜蓁挑了挑眉,没有多解释什么。

    屠野的语气轻松:“公主还是早日回去吧。对峙了半年,宋卫两国终于开始和谈,后面桑泽郡也能稍稍放松一点了。”

    双方加起来几十万人,就在你家门口干架,哪怕人家还没打你,你也得提防一点。

    姜王安排姜蓁来桑泽郡的目的,一是为了学本事,二是为了来感受大国交战的氛围,刷新她带兵养兵的理念。

    现在宋国都快打完了,姜蓁自然可以回都邑。

    回去之前,姜蓁就在桑泽郡大肆买布料,桑泽郡的布匹物美价廉,比都邑买划算多了。

    她把行李收拾好,从桑泽郡出发的时候,宋卫和谈的结果,正好就传出来了。

    宋国割五城给卫国,而且这五城还不是以前宋溪承诺的普通城池,是对宋国至关重要的大峰郡的城池。

    大峰郡有天险,进可攻退可守。

    宋国、姜国和卫国临近大峰郡的地盘,都是地势平坦,一马平川,若是卫国拿下大峰郡,不止对宋国不利,对姜国也不利。

    这个和谈结果,听得屠野都忍不住骂骂咧咧的,“宋国这群废物蛋子,崽卖爷田心不疼,什么都敢送出去。”

    卫国需要抵御北边的胡林和娄烦,兵卒的战斗力,一直是各国最高的,大峰郡落到了卫国手里,屠野觉得自己能睡安稳觉的时间都少了。

    姜蓁也跟着吐槽:“是挺废物的的。要是宋太后在,宋国的局面不至于混乱成这样。”

    不过她们姜国就是个看热闹的,怎么分割利益,是宋卫两国的事,嫌弃吐槽完之后,姜蓁就带着人,慢悠悠的回都邑。

    来时为了给屠野留个好印象,姜蓁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骑马,路上也很少休息,回去的话,就没这么着急了,不止马儿跑得慢,路过城池的时候,姜蓁就会直接歇在城里。

    城内的官员,知道姜蓁来了,还会主动来拜访,这又浪费不少时间。

    所以姜蓁回都邑的路才刚走到分之一,大峰郡那边的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

    宋国把大峰郡割让给卫国,大峰侯却不愿意,高调的表示,要把大峰郡献给姜王。

    这消息,大峰侯不止派使者给姜王说了,甚至还特意派人把这个消息传开。

    在姜王还没有做决定之前,卫国就已经知道他要献城的事了。

    现在姜国客舍的商队们,讨论得最热烈的,就是姜国会不会收下大峰郡,和卫国作对。

    姜蓁晚间在酒楼吃饭,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了两秒,忍不住敬佩的说道:“这是阳谋啊。”

    【阿蓁觉得姜王会要大峰郡?】

    【大峰郡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姜王只要有野心,他就会要。有了大峰郡,姜国不仅能防住宋国卫国,必要时还能东进,否则姜国就要受到卫国的威胁。姜王肯定知道该怎么选。】

    【要了的话,就得和卫国干仗了。队友还是宋国那一窝猪队友。想到宋国那堆人,我就糟心。】

    【再猪队友,那也是二打一,两大强国打卫国,胜算很大的。】

    【大峰侯应该也是拿捏准了姜王的心态,才敢把姜国拉下水。】

    姜蓁有些古怪的说道:“宋国领军打仗的水平,要是有政治斗争水平的一半,也不至于输出这个样子。”

    哪怕宋国有一堆拖后腿的,但作为五大强国之一,还是有能人异士存在的。

    就比如这大峰侯,献城这招一出,宋国的局面,可能很快就会逆转。

    宋国这一仗败得窝囊,差点被卫国打到都邑。

    反正都是要割掉大峰郡的,宋国还不如借此拉拢姜国,把卫国打回去。这样宋国损失的城池,不仅能在卫国身上找回来,还能一雪前耻。

    大峰郡是大峰侯的封地,他有权自己处置,要是能耐大点,起兵造反,独立出宋国也不是不行。

    现在他违反宋王的命令,把自己的封地送给姜国,是站得住脚跟的。

    姜王收了这份礼,大义上,没什么不道德的地方,就是会得罪卫国。

    酒楼里,来自各国的商队,也在讨论此事。

    卫国的商队:“大峰郡是我卫国的战利品,大峰侯不乐意也没办法,大峰郡只能是我们卫国的。”

    “就是,割城的事,是宋王承诺过的。他先失诺,我卫国只是拿回我们该拿的东西。”

    “卫国的将士骁勇异常,知道这件事情,肯定会早有防备,姜王不会去趟这摊浑水的。”

    姜国的本地人:“大峰侯白送我们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要。而且几十年前,大峰郡也是我姜国的城池。”

    “人家大峰郡的百姓,都讨厌死你们卫国了,一点都不想去卫国过苦日子,就想来咱们姜国。咱们王上也没办法啊。”

    卫国人:“敢动卫国的城池,小心我卫国大军压境。”

    姜国人:“来啊,怕你啊。我姜国实力可不弱。”

    宋国人怂成一团,不敢搭话。

    齐国和郑国人,坐在一旁吃瓜看戏,顺带煽风点火。

    眼看着双方都快提剑干起来了,酒楼管事才哭着一张脸,急急忙忙的来劝架。

    外人不知道姜王的决定,但姜蓁很快就知道了。

    因为姜王去桑泽郡的信使和姜蓁相遇了,信上没别的内容,就是催促她赶紧回都邑,别在边城久待。

    看到这信,姜蓁和直播间的人都悟了,姜王这是打定了主意,吞下大峰郡这个香甜的饵料。

    若是卫国忍下这口气,重新去捶宋国,索要另外五城,他们姜国就白捡这么一个大礼,可以继续当吃瓜群众。

    若是卫国转头来揍姜国,姜王也不怕,大义上他没问题,再和宋国联手,两个打一个,怎么说也是他们的胜算更大。

    虽然心里抱有侥幸的想法,但姜王也猜到,卫国不会白白让他捡便宜,所以做好决定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命令各郡县征兵。

    姜蓁知道姜王让自己回去,是为了自己的安危着想,但姜蓁却和直播间的人商量道:“我有点不甘心就这么回去。我想去桑泽郡,你们觉得合适吗?”

    “你们觉得,我能在战场上活下来,并且还能立功吗?”

    她没有黑壮的先天优势。她的身材和力量,就是一个普通女子的水平,哪怕她补钙补蛋白质,每天训练,在黑壮手里也过不了一招,甚至她的马上功夫也不好……

    但姜蓁从不觉得一个合格的将军,有一身蛮力就行,要带领一个军队获胜,需要的是智慧,而这智慧,她刚好就有,直播间几十万观众,比参战的人都多。

    事关姜蓁的小命和未来,所有人都慎重了起来。

    【军事和政治这两样东西都抓住了,阿蓁的地位才会稳当,否则还要再多奋斗两年。这一票咱们可以干。】

    【我也觉得你可以去,你打架不行,逃命的本事还是可以的。你的坐骑是姜王送你的好马,跑得快,逃命也快。】

    【再不行,就把马鞍和马镫提前弄出来,有了它,你逃命的速度会更快。】

    【再抓紧时间弄了炸.药.包,保命肯定是没问题的。】

    得到大家的支持,姜蓁忍不住放松的笑了,开玩笑道:“逃命那是打了败仗才会发生的事,你们这么多人,难道就没信心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