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5章 第 165 章

作者:虎昭昭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疫气是由郑国而起的,如今天下人对郑王怨气都快溢出来了。


    宋王齐王等人这时候焦虑到睡不着觉,郑王倒是心态很好,睡得格外踏实。


    忙着医治都邑病人的太医,头发都快掉光了,恨不得拉着郑王的肩膀摇晃质问:你是怎么睡得着的!


    虽然太医心里恨不得捶郑王两拳,但给郑王回报工作的时候,他还是格外老实。


    “都邑已经清查了一遍,有症状的人,都被送到疫所去了,但咱们发现得有些迟,很多人已经离开都邑去往他国……”


    “如果此事单单是郑国的事,那就是个大麻烦,可如今这麻烦不单是郑国的,那就是个小事情。”郑王虽然对宋国的态度很不满,但却一点都不影响他幸灾乐祸,谁叫宋齐两国偷偷挖他墙角的,活该如此。


    郑王把重担分散给了四国,身上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但他好歹也是郑国君王,没有彻底摆烂。


    比起曾经被封锁的疫区,都邑百姓的死活,郑王不敢不管,对太医吩咐道:“库房里的药材都拿出来,煎给都邑的百姓喝。”


    姜国给的那副药方,郑国的仓库虽然凑不齐,但对症的药还是有一两种,有药喝总比没药喝的好,至少能减缓如今的情况。


    “臣马上就去清点药材,分发下去。可郑国的医者数量不比姜国,按照姜国医疗手册上的防疫方法来的话,宫里的医者需要全都派出去。”甚至在太医的设想中,宫中的医者全派出去,可能都还不够。


    听到这个,郑王忍不住皱眉,供养在宫中的医巫,是他的保命符。


    若不是太医还算中用,又有青霉药辅助,他染上的病,也不会这么容易好,如今他的病虽然好了,但宫中还有妃嫔和他的子女。


    自家人总是比外人重要,郑王犹豫了两秒,说道:“宫中的医者派一半出去就行。不用什么都跟姜国学,疫所里的人,基本都没救了,可以不用管。”


    “臣明白。”太医苦着一张脸回道。哪怕不管疫所,医者也是不够用的。但郑王都已经下令了,他也不想说一些话来郑王添堵。


    谁都有私心,哪怕是太医也有,他本来没有想过去疫所帮忙。


    宫里面的医者,太医虽然会安排,但太医用的最多的,还是民间征集的医者和巫者,真正危险的事情都是民间的医者在做。


    此时郑国重现了当初姜国义诊时的情况。许多读书人拿着姜国出品的医疗手册,一边翻书一边给自己治病。


    因为这个时候谁都靠不住。


    “书中说要通风,熏艾草,赶紧去找商贾买……”


    都邑没封锁两天,街道上就没多少人了,许多人家里都挂上了白,疫所也焚烧了几次尸体,死了一大批人。


    有些人的病原本很轻微,但进了疫所,就只有死路一条。


    郑王原本的目的就是如此,快速的清除疫气,死大批庶民,在他的预料之中。


    短暂的封了几天城,清理出了有症状的病人,把他们关进疫所,都邑的大门很快就重新打开。


    城门一开,就一堆马车排队出城,想要离开。


    “你们走什么?都邑刚把病人清理干净,还算安全。他处说不定比都邑的疫气还重。”


    “赶紧回家老实待着吧,你们就算想跑,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去宋国齐国或是姜国,留在都邑万一惹上病了呢。”


    底层的百姓消息流通速度慢,并不知道如今各个城池都在严查。甚至宋国都关上了城门,不搭理郑国人了。


    “赶紧回去老实待着吧,如今宋国防我们防得跟什么似的。”


    “没错,宋国你们都去不了,更别说姜国,别瞎折腾了。”


    城门的守卒为了劝退众人,极其真诚的说道:“如今郑国都邑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都邑既然解封,就没有强


    制百姓留下的道理,有些人确实是有急事要办,不能在都邑耽搁。


    可担心疫气扩散,郑王就把劝退百姓的任务交给了城门守卒。


    跟风凑热闹心志不坚定的百姓,很容易就会被劝回去。


    郑国如今疫气四散,都邑还真是最安全的地方,至少医者和药材比别的地方更多,而且郑王也在此处,不会像别处疫区一样,被封锁之后,连吃的都送不进去。


    “若不是这群蠢货四处乱跑,我郑国哪会陷入如今这混乱的境况。”郑王对自己的子民非常不满。


    “恐惧本就是人之天性。”右相说道:“听说上梨侯病重,向您求青霉药,您给拒了?”


    “我试过了,青霉药没什么用。”郑王一脸正经的说道:“我的病是太医开药治好的。我已经让太医准备了一份药给他送去。”


    右相的嘴角抽了抽,青霉药没用,你倒是别吃,也别护得这么紧啊。


    “上梨侯是您长辈,又擅交际,与许多君侯都交好,您这次若是救他一命,有他从中斡旋,应该就没那么多君侯跟您唱反调了,而且上梨郡紧邻宋国,是兵家必争之地……”


    郑王‘呵呵’一声,嫌弃道:“上梨侯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不过是装老好人罢了。”


    “就算他是装的。只要您赐药,他就只能装一辈子!”右相苦口婆心的劝说。受了儒家多年的熏陶,郑国的君侯远比他国君侯要面子。


    但无论右相再怎么说,郑王就是舍不得,顾左右而言他。


    看郑王油盐不进,右相也只能无奈的自我安慰道:“说不定太医给的药也管用,到时候他也得记王上您的恩情。”


    太医给的药,不过就是姜蓁公开的那个药方,上梨侯好歹是个有封地的君侯,怎么会没药,只是因为病情严重,才把主意打到了青霉药身上。


    姜蓁和直播间的人,都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并没有敝帚自珍,像医疗手册这种对天下百姓有帮助的书籍,里面的内容全都是真材实料的。


    手册里面有一个版块,专门写的是治疫防疫的知识。


    这次郑国瘟疫,各国采用的防治方法,都是用的医疗手册上的。


    哪怕还有一个宋国在中间挡着,姜蓁也没有掉以轻心,提前让各均线的医者预防起来,尤其是个宋国临近的地方,更是要严防死守。


    进出的人员要严查就算了,可疑的病人全部都要集中到疫所治疗,以防万一。


    姜国的疫所和另外四国的疫所不一样,里面被收拾的干净明亮,病人给安排进去之后,医者也不会被放任不管,甚至还会重点关注这群人,不会缺了他们的药吃。


    郑国的病人要是身体不舒服,都是躲躲藏藏不敢声张,姜国的病人却对医者充满了信任,感觉情况不对,就自己主动找上门去。


    这个信任不是短时间内培养出来的,是这两年的时间内,各郡县的医者和百姓们相处出来的。


    【最近姜国到处都在熏艾草,都点燃好几处房子了。】


    【烧房子总比烧人好吧。宋国一时不查,都已经有几处地方中招了。】


    郑国是发源地,是死人最多的地方,但宋国和齐国被郑国坑了一把,如今的情况也不太好,甚至连姜国和卫国都出现了几列零星的病例。


    不过姜国的医者多,管得又严,暂时还没出什么问题。


    【幸好这次的瘟疫不是什么烈性的,否则就这传染率,不知道得死多少人。】


    【致死率和传染性本来就是成反比的,要是发病快,死亡率高,也不会传这么广了。】


    各国被郑国折腾得提高警惕,郑国自己却闹腾了起来。


    上梨侯公开和郑王叫板,甚至给宋王去信,想投靠宋国,气得郑王差点跳脚。


    【上梨郡地位相当于姜国的大峰郡,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宋王要是敢接手,郑王肯定会


    闹,打起来是肯定的。】


    【怕不是当初大峰郡的事,给了上梨侯灵感?】


    【当初姜国接手大峰郡,那也是干了好几仗的,上梨郡不可能这么平稳的交接。现在这情况,要是真打起来了……我头皮开始发麻了!】


    【我鸡皮疙瘩也开始起来了。】


    疫气四散,各城池本该严守城门,联手把这瘟疫按下去。


    但如果现在打仗,就会从各地征集兵卒,十万二十万人混在一起,跟养蛊没什么差别。


    等打完了仗,那群兵卒再归乡……


    光是想想,姜蓁就想掐人中,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立马就准备去当和事佬,给宋王连着发了好几封信,劝他不要被眼前的脸利益冲昏了头脑。


    宋国的大臣也都比较谨慎,跟着劝说:“王上,这上梨郡可以慢慢谋划,还是我宋国的百姓更加重要,若是疫气在我宋国弥漫开来,没有十年二十年,根本就恢复不回来。”


    “说不定这瘟疫会被控住呢?这上梨候可是主动投靠……”宋王心里抱有侥幸。有些瘟疫有药治,有些瘟疫到时间就自己消失……这可是白白送上门来的上梨郡!多难得的机会。


    “王上,就算是上梨候主动投靠,当初姜国的大峰郡也不是白捡的,如果您拿了上梨郡,就要做好打仗的准备,郑王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是啊王上,这天下没有白拿的好处,怎么可能几份青霉药就能换回一个郡。而且姜王如果插手,上梨候可不会缺药,上梨郡之事必定有阴谋……”


    “可上梨郡是兵家必争之地。”宋王的表情心疼。


    “王上,您说错了。如今的上梨郡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是兵家不争之地。”


    想到郑国如今的现状,宋王哽住了。这上梨郡不止姜蓁劝他别要,朝中大臣也劝他别要,确实是被大家嫌弃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