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5章 第 135 章

作者:虎昭昭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姜蓁那些‘过目不忘’‘算学天才’之类的厉害光环,不止姜国的人知道,天下的人都知道。


    有个这么厉害的顶头上司在,不止姚春压力山大,其他官员的日子也是一样。


    虽然跟在姜蓁身边压力巨大,还是有人愿意投靠姜蓁,因为跟着姜蓁走,他们知道自己走的是对的路。


    姜蓁就像在茫茫黑夜中,高举火把的带路人,耀眼瞩目。


    【给姚春多立几个小目标,她才不会放松下来。从海外找到新粮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粮种的推广和改良,任务艰巨。】


    【有事情做,代表有功劳领,姚春是文臣,获得功劳的机会并不多,这也是她的机会。】


    红叶出海,拿命拼搏了一次,带回了许多新的粮种,只要等农庄这边验证过,红叶的侯爵就稳了。


    可姚春在农庄做着最辛苦的活,能看到她功劳的人却极少。因为棉花种子是长宁郡那边送过来的,海外的种子又是红叶拿回来的。姚春就只负责种植和推广,相比起来,功劳不算显眼,想封侯的话,还差点意思。


    想堵住悠悠众口,姚春就只能在改良粮种上下功夫,无论是水稻还是玉米、红薯,随便哪一个,她都能得到足够的名望。


    因为土地和粮食才是国之根本。


    搞农业是最耗费时间的,哪怕姜蓁告诉了姚春方向,姚春还是得慢慢磨。


    朝中很多大臣不懂农事,参加参观完农庄的新作物就离开,只有姜蓁留下,和姚春说起了稻种的事情。


    研究了杂交水稻两三年的时间,对天然雄性不育株水稻的发现,姚春比姜蓁想象中的还要激动。


    “真的发现了?”


    “丹朱县的县令没敢说死,但听他描述的样子,应该就是。等他到时候送种子来都邑,你可以在暖房里种来看看。”


    姚春有些担心的说道:“这种不育株的水稻,很难找。都邑周边的稻田,我们都查过,一颗都没找到。我想派人亲自去盯这几株水稻。”


    虽然姜蓁是杂交水稻的提出者,但真正的践行者还是姚春,两者的心态自然不一样,姜蓁贴心地说道:“都随你。”


    姚春安排的人,第二天就出发丹朱县。


    但姜蓁却在这个时候,又收到了两份丹朱县送来的奏折。


    一份奏折的内容和之前一模一样。各地交通不便,有些奏折很可能会遗失在路上,或者在路上拖延,当地的官员没有及时收到回复,就会再发一份奏章过来。


    这些无用的奏章,平时也会占据姜蓁不少的时间。


    把那份重复的奏章放在一边,姜蓁又拿起一份新的奏折查看。


    看完之后姜蓁就忍不住心梗了。


    【什么玩意儿?那几株水稻居然被偷了?】


    【不会吧,怎么连这个都有人偷呀?谁干的?】


    丹朱县的县令,在奏折上诚惶诚恐的给姜蓁解释了这个事情的缘由。


    发现那几株水稻的人,是县内的一位小贵族。


    他在出门游玩的时候,偶然发现的不育株水稻,担心县令或者其他官员抢自己的功劳,这位小贵族直接把稻苗的事情嚷嚷开了,大张旗鼓的去县衙通知县令。


    这下子,哪怕不知道什么叫天然雄性不育株水稻的人,在这位小贵族的宣传下,也听说了姜蓁曾经在官报上的悬赏。


    其实这也是那位小贵族的无奈之举,因为那片田不是他家的,是另一位贵族家的。


    他总不能派人半夜去偷人家的水稻吧,这要是被抓住,是会被判刑的,而且这水稻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万一这稻苗被折腾死,他就亏大了。


    官报上说了会奖赏这个稻苗的发现者,该他的功劳跑不掉,所以这儿小贵族把稻苗的事情闹开之后,就把保护稻苗的压力扔给了县令。


    他要是得赏,县令也会有功劳,小贵族撒手得理直气壮。


    只是大家都没想到,姜国是天下人关注的重点,官报更是。他们这么一闹腾,很快就吸引了他国人士的注意。


    姜蓁悬赏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哪怕他们不知道这稻苗的用处,也不影响他们想要的那颗心。


    所以在丹朱县县令给姜蓁报喜的第三天晚上,田里的稻苗就被人给偷走了。


    【姚春要是知道了这事,得伤心死,等了那么久的东西,被人给偷了。】


    【惊喜惊到一半,变成惊吓了。】


    【这都好几天过去了,现在派人去查也来不及了吧。】


    【水稻不是死物,不能藏在衣兜里,尤其是灌浆的水稻,需要大量的水。出入城门关卡的时候,应该很好查的。】


    【就怕偷了稻苗的人不走,直接把水稻种在田里,等收割了再离开。除了水稻扬花的季节,天然雄性不育株的水稻很难发现。】


    姜蓁叹了口气,“这种水稻不好找,一旦错过,不知道又要等几年。就算难找,我也想赶紧把那几株稻苗找出来。希望偷苗的人只是为了求财,不是为了捣乱。”


    【想捣乱的间谍,应该都在都邑蹲着。偏远的小县应该没什么厉害人物。】


    不确定偷稻苗的贼人是否还在丹朱县,姜蓁直接把查人的范围扩大到了象郡。


    姜蓁的命令一下,象郡立刻就戒严了起来。


    出入城门的马车,无论身份有多尊贵,都要严查,尤其是可以放下水稻苗的地方,更是会被重点查看。


    “怎么了这是,忽然查得这么仔细?”


    “丹朱县丢了几株水稻,正在严查贼人呢。”城门的守卒八卦的说道。


    “几株水稻?不至于这样吧。”


    “至于,怎么不至于,这水稻可不是一般的水稻,是王上在官报上发过悬赏的水稻,叫什么…嘶想不起来了,反正那几株水稻金贵得很。”


    “想想也是,要是这玩意儿不金贵,怎么会有人偷呢。”


    “什么水稻这么厉害,我家田里的水稻行不行?”


    “这我哪知道,你去图书馆看看去年的官报呗,上面应该有写。”


    被金钱和利益驱使,城内的图书馆建立以来,第一次爆满。


    哪怕不识字的,也要去听两耳朵。


    “你快仔细说说,这金贵的稻苗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回家我好看看我田里有没有……万一有的话,我就发了!”


    “嘿嘿,你要是能找到偷稻苗的贼人,你也能发财。”


    “如今象郡搞出这个大的动静,足见王上的重视。可惜,如今这个功劳,丹朱县的县令拿不到了,县令应该气惨了吧。”


    “何止丹朱县的县令,咱们郡守应该也气得不行。”


    明明是一个挣表现的好机会,却被几个贼人给搅和了,象郡的郡守确实气得够呛,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把丹朱县的县令叫来骂了一顿。


    但郡守也不是刚出气不干活的人,在姜蓁的命令下来之前,丹朱县周边县城的检查,就比平时严格了好几倍。


    丹朱县更是进行了大排查。


    住在客舍里的人,全部要查户籍文书证明,没有证明的,统一抓进牢房里,甚至有户籍文书,但形迹可疑的,依旧会被抓。


    县里的每个街道和郊外的各乡里,突然来的生人,哪怕有身份证明,也会被严格审查。


    尤其是稻苗失窃的那个乡,是重点监察对象。


    这样严格的检查,原本只有丹朱县有,姜蓁的口令一下,丹朱县周围的几个县也是如此。


    不过他们这一通审查,虽然查出了几个逃犯,水稻的影子都没见到。


    就在丹朱县县令愁得头发都快掉了的时候,他终于等来了蓝河卫协助办案。


    看到骑马而来的蓝河卫,就仿佛是看到了仙女一般,殷勤得不行。


    新来的蓝河卫也没有客气,直接吩咐道:“先审牢里关着的人。然后张贴悬赏,谁能给出有用的线索,给赏金。”


    “牢里的人都审过一遍,但贼人应该已经离开丹朱县……”


    蓝河卫无所谓的说道:“再审一遍也不碍事。”


    蓝河卫审人,没有严刑拷打,只是像大家陈述了一个事实


    现在是水稻扬花时候,那水稻成熟的时间,大致也能推算出来。到那个时间,周围的城池,还会严查。


    象郡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段时间内,商贾没得到确切消息,是不敢来的,来的人少了,离开的人自然也会更少,尤其是在水稻成熟季节离开的人,不知道会有多显眼。


    而且一两个月之后,别的地方说不定也会发现姜蓁要找的稻苗,丹朱县的那几颗稻苗,也就不值钱了,还不如就靠着如今的悬赏拿钱……


    给大家说了这一通理论,蓝河卫就把牢里的人都给放了出去。


    偷苗的人,本就是为了钱财,威逼不管用的情况下,利诱却是有用的。


    在蓝河卫放人的第二天,就有商贾向蓝河卫提供了稻苗的情报。


    “贼人应该是跑了,但那几颗稻苗,还留在小溪边……”


    “听你说话的口音,你应该是宋国来的商人?”蓝河卫问道。


    对方憨笑一声,“是宋国,没想到大人您居然能听出来。”


    走南闯北的商贾,好的世道,大多正经做生意,但要是遇上不好的世道,商贾也能变身杀人劫货的盗匪,正经生意哪有偏门生意挣钱。


    知道这是个宋国来的商贾,蓝河卫就挑了挑眉,没再多问,“先带我们去看看那几株稻苗的,如果那几颗苗是我们要找的苗的话,不会少了你的赏金。”


    “嘿嘿,那苗八成就是你们要找的……”商贾的语气自然,但心里却是慌张的。


    起贼心的时候,他心中类比的是宋国的查案速度,觉得自己跑路肯定没问题。


    但姜国的效率太快了,尤其是在姜蓁对户籍大清理过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凭证。


    他家的商队,就因为形迹可疑,被抓到牢里关了好几天,错失了逃跑的最佳良机。


    如今他们虽然被蓝河卫放了出来,但这次的审查他能侥幸躲过,下次带着稻种离开的审查,又怎么办。


    他总不能为了几颗稻种,在丹朱县耗到死吧。


    在丹朱县经历了这么一遭,这位商贾在心中告诉自己,以后在姜国一定要老实一点,姜国不比宋国,哪怕是丹朱县这样的偏远小县,县令也不是个窝囊的,那几株水稻刚被偷,县令就当机立断的抓人……


    现在不止丹朱县严查,整个象郡对他来说都变得危险了起来。


    等拿了蓝河卫给出的赏金,他就老老实实的离开,短时间内,绝对不往姜国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