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2章 第 132 章

作者:虎昭昭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郑王就算做再多,也改变不了他科举失败的事实,尤其是在姜蓁的科举办的这么成功的情况下,他又被天下人拎出来嘲笑了一通。


    大家笑归笑,有郑国这么个教训摆在那里,其他各国也都放慢了对姜国的学习脚步。


    东西是好东西,但他们用不用得上就不一定了。


    姜蓁能在短时间内挑出这么多可用的人才,简化字功不可没。所以郑王也学乖了,没再急于求成,而是从事情的根源入手,要求国内的官员,上奏章的时候必须要用简化字。


    “王上,我郑国有自己的文字,何必要去学姜国。”几位老臣有些不满的劝诫。


    郑王说道:“我郑国的文字笔画繁复,有的字,有三四种甚至五六种写法,确实不方便郑国孩童识字。”


    “王上,简化字确实更易学,可郑国字代表了我郑国的传承,你怎能让郑国臣子摒弃郑国字,去用简化字……”


    “当初仓颉造字,天下人会的就这一种字。如今诸国的文字虽有差异,但其本源是一样的。甚至简化字,也是在姜国字的基础上改进的。我郑国字简化起来,最后和姜国的字不是一样吗?”


    老臣子坚定的回答,“不一样!姜国字和姜国的简化字,代表的是姜国的传承。我郑国就算想简化文字,也该由我们郑国人自己来编撰。必须要和姜国简化字有所不同。”


    “就算这简化字是姜王发明出来的,但它只要在我郑国的土地上流传。几百年后,这简化字不止可以叫姜国字,也可以叫郑国字。”郑王只觉得自己深谋远虑,还对臣子嫌弃道:“你们做事也别只想着跟前,目光放长远一点。”


    几位老臣被噎得没话说。


    郑王态度坚决的说道:“今年先大力推广简化字,等再过两年,我肃清了朝堂,再举行科举,一雪前耻!”


    就算这两年,郑王遭受了以前从没经历过大量挫折,但有梦中先王的认可,他依旧充满了斗志,自觉超越姜蓁只是时间问题。


    但郑王这边的斗志刚升起来,姜国的间谍传回来的情报,又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姜国出海的船回来了。带回了新的粮种,至于这新粮种究竟是什么?还有待考证。”


    拿到这个情报,郑王又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要是别人,郑王肯定会忍不住嘲讽,中原地大物博,哪需要去海外找粮种。而且出海之后,天地苍茫,难道不会迷失方向吗?还能找到陆地,带新的粮种回来?


    但这事是姜蓁做出来的,就莫名合理。


    “这姜王还真是,天佑之人。”郑王把情报拍在桌子上,心情复杂的对近侍吩咐道:“多派一点人去姜国打听,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些什么东西。”


    因为是姜蓁搞出来的,郑王一点都没怀疑过这批种子的重要性。


    姜蓁折腾出来的棉花种子,郑王亲自体验过,这就是个御寒神物,冬天不知道会救多少百姓的命。


    这新种子,哪怕郑王还没见过,他就已经提前交付了信任。


    当初送红叶乘船离开的时候,悄无声息,送行的就只有姜蓁,如今红叶她们载着胜利的果实回归,姜蓁就给她们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庆功宴。


    除此之外,姜蓁还准备入乡随俗,带着这些新物种,去祖庙祭拜先人,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庆功宴上,一堆人向红叶敬酒。


    大家虽然没见过她带回来的新粮种,但姜国的大臣对姜蓁有足够的信任,看姜蓁这副重视的样子,红叶就算现在官位低,等新粮种出来,她的功绩至少也能封个侯,都提前吹捧了起来。


    红叶在海上差不多待了快一年,原本小麦色的皮肤,如今已经黑成了个煤球。


    但此时红叶的眼睛却熠熠发光,非常开心的众人分享海上见闻。


    “我们的船在海上遇到风暴,差点迷失在路上,不过那阵狂风,把我们吹到一个岛上,那岛上的野人,以人为食……看我们长得细腻白嫩,居然当着我们的面流口水……”


    “细腻白嫩?”


    “嗨呀!我们刚出海的时候,真的很白!如今只是在海上漂泊久了,被太阳晒黑了而已。”红叶恼羞成怒。


    蓝河卫日常训练量那么大,就没有一个白净的,红叶的底细,黑壮还能不知道吗,但她识趣的没有戳穿,笑嘻嘻的追问道:“然后呢,这食人的部落对你们动手了?”


    “那是自然。可他们的武器是石头和木棍,哪比得过我们锋利的刀剑……而且好巧不巧,他们的岛上,就有我们要寻找的红薯……”


    哪怕这些事情,红叶回国的时候,已经和姜蓁说过一遍,如今和其他大臣说起来,依旧激情澎湃。


    出海的人就那么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还有话聊。到了后面,大家就相顾无言,彼此的祖宗八代都知道了,一点秘密都没有,根本就聊不动了。


    等回到了岸上,一个个就跟憋疯了似的,全体变成话痨。


    这段奇特的海外经历,除了红叶他们,还没人经历过,宴会里的所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哪怕姜蓁看过红叶的航海日志,私下听红叶汇报过她的经历,但此时也会被红叶的话语吸引注意力。


    “你也是第一次出海,怎么就知道玉米、红薯和土豆的模样呢?”等红叶说完一段,诸位大臣就赶紧求着她解惑。


    听到这个问题,红叶就转头看向了姜蓁。


    姜蓁喝了一口果酒,一脸淡定的说道:“我师门中的人曾经流落海外,给我留了一张海图,还留了海外常见而中原没有粮种信息。”


    “你的师门没大船,就靠小船划桨划那么远吗?船上放的粮食够吃吗?”郭凡问道。


    各国的制造水平摆在那里,除了各国王室,普通的君侯都没那个财力物力,造那么大的出海的船,红叶她们这次出海乘坐的船,说是如今天下最大的船也不为过。


    就算这样,红叶他们遭遇狂风巨浪之后,也差点几次迷航。


    郭凡想象了一个老头坐在一个小船里使劲划桨的样子,再想象了一下海中巨浪拍下来,小船乘风破浪的模样,眼神里写满了不信。


    别说郭凡了,其余大臣也不太信姜蓁的借口。


    【说了一个谎言,就需要用更多的谎言去填补。】


    【都编到这个地步了,还能有什么办法,只能接着编了。】


    想借口费脑子,姜蓁连编都不想编,理直气壮的说道:“我师门的人运气好。”


    如此敷衍的借口,连姜大头都听不下去了,默默的转移话题,对红叶问道:“你在哪个小岛上,可吃过红薯?滋味如何?”


    “这土豆呢?是什么味道?味道好不好?”


    “味道不重要,重要的是产量。”


    一众大臣默契的转移话题,都没人搭姜蓁的茬,话题直接歪到红薯土豆的种植和食用去了。


    【哟哟一个个都皮痒痒了,居然都不搭理阿蓁。】


    【戏演多了,这群大臣也不想演了,他们现在对阿蓁的老师,那是一点耐心都没有了。】


    【姜国的大臣:尊重,理解,但不想和你说话。】


    红叶偷瞄了姜蓁一眼,见姜蓁把玩酒杯,满脸都写着无所谓,放心的和姜大头说起了红薯的口感。


    “新鲜的红薯,可以直接煮来吃,也可以烤来吃,口感软糯,味道清甜。不仅红薯可以吃,红薯藤也能当菜吃……”


    红叶仔细描述了一下他们在岛上烤红薯吃的细节


    ,听得姜大头满心都是期待,“等过两日祭祖,我也要尝尝这红薯的滋味。”


    出海的船就那么大,还要储存船上人要用物资,红叶带回来的粮种分量都不多。


    虽然分量少,但红叶带得齐全,除了姜蓁小册子上特意叮嘱过的,其余各地的特色物种,只要是有用,姜国又没有的,红叶全都带回来了……


    红薯、玉米、土豆,辣椒,花生、芝麻、大蒜,核桃树,橡胶树……


    虽然姜蓁说自家师门的人运气好,但红叶的运气也不赖,出去一趟,把姜蓁点名要的东西基本都集齐了不说,还为姜国带回了其他重要的东西。


    种苗稀少,如今全在农庄的玻璃暖房里面养着,只留了一部分能吃的,准备祭祀用。


    作为此次寻找新粮种的功臣,祭祀先祖的时候,姜蓁和姜大头站在前面,红叶就站在她俩身后。


    每年的新粮成熟之际,姜国就要祭祀先祖,请他们品尝今年的新粮。


    如今红叶带回来的是新的粮种,此次祭祀就更为盛大。


    祭祀宗庙的贡品大致有四种,一种是煮熟的牲畜,一种是宰杀还未煮熟的牲畜,一种是酒,一种是煮熟的粮食。祭祀完祖先之后,剩下的祭品可以由众臣分食。


    由于姜蓁的私心,红薯她弄的是烤红薯,玉米和土豆就用水煮,花生辣椒之类的就直接用的新鲜的。


    每种粮食的数量少,但种类多,一碟一碟的摆着,看起来也挺丰盛。


    等祖先吃完,就该轮到姜蓁她们。


    忙碌了这么久,姜大头和众臣都在期待这个时刻。


    姜蓁率先对烤红薯下手,分了一个给姜大头,然后就说道:“每个新粮的种类都不多,我就不替你们分了,你们自己选吧,好奇什么吃什么。”


    右相和御史丞都是稳重的,为了保险,选择了和姜蓁一样的烤红薯。


    郭凡贪新鲜,选中了碟子里唯一的一个大红辣椒。


    【阿蓁怕辣到老祖宗,供奉的时候都没敢放太多,郭凡是真的不怕事啊。】


    【要不提醒他一下。】


    姜蓁看了郭凡一眼,犹豫了两秒,提醒道:“辣椒你随便吃。但里面的籽要留下来给农庄。”


    【提醒了,但没完全提醒。】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