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60章 严峻考验!

作者:烟斗老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三代止吐药的事情很快就解决了。


    尽管没有对外宣布,但还是给赵原发送了一份具体的调查结果。


    常洪波得知此事,沉默许久,没想到不知从何时起,赵原的能力已经大到难以想象。


    要知道,此事常洪波处理的话,涉及跨部门,还需要一番波折。


    常洪波突然认清事实,赵原已经不是当年被自己挡在羽翼下的雏鹰了!


    清晨五点。


    赵原准时起床。


    晨曦微露时,白云这座一线城市,才进入短暂的安静状态。


    赵原的生活相当自律。


    没有特殊情况都会喝上一杯黑咖啡,默念一句道心稳固,开始晨练跑步。


    对外科医生而言,身体素质要求极高。


    有人说,专家拼的是健康,这个话有几分道理,三个人同行,熬死两个,剩下就是权威。


    半夜突发事故,你随时都得起床,在短时间内保持高度注意力。


    如今社会是浮躁的。


    尤其是互联网发达之后,好像什么都不值钱了。


    人均百万,人均玛莎拉蒂,人均诺奖。


    搞得赵原这种有拉斯克奖在身的长江学者好像都没什么面子。


    其实在医学界,不要说什么全国专家了,就是省级专家那也超级牛逼的存在了。


    别看秦国强瞧不起江强。


    事实上,在医学江湖,江强已超过很多同行,在任何一家医院都会视为立院的大腿。


    其实,外科医生一旦能熬到县级第一把刀,那就是相当厉害的存在。


    外科医生本身成材率就低,何况能扎根在县级医院,这种人才,医院会当成宝贝供起来!


    华国医疗的模式,是大医院越来越强,小医院越来越弱势。


    加上这几年飞刀手术被诟病,所以小医院越来越难生存了。


    没了专家飞刀,普通老百姓真的很难拥有最好的外科手术机会。


    赵原回到医院之后,胡丽将上周的考试成绩拿给赵原,除此之外,还有高分试卷。


    赵原随即抽了几张,然后在成绩单上签字。


    考试成绩不影响最终升迁,但计入年终绩效,参加一次考试,只要达标就能拿到五百块钱,如果进入前十的话,上一个名次那就得翻倍了。


    大家倒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名誉。


    能进天华的医生谁在学校阶段不是学霸?


    有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成了医生,还时不时要考试。


    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医生和护士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医院保持一种向上的态势。


    大家业余时间有事情可做,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蝇营狗苟的事情上。


    少一点乱七八糟的事情,院风也就变好了。


    也有人会抱怨。


    但面对每个月不错的收入,想着年底的年终奖,一切都释然了。


    管理医院的最高境界,还是得回到医院的风气来。


    一些医院为什么搞不好,是因为风气不佳,上面的人整天想着怎么搞米,下面的人也效仿。


    赵原给东区医院带来最大的改变是,从上到下,大家的精气神很不错,都想尽办法要在工作中做出成绩。


    因为一旦有成绩,医院就会想方设法地培养你。


    即使没有成绩,能稳定工作,收入也大于其他医院的同行。


    赵原上班之后,带人查房。


    高斌站在队伍的第三排,尽管他是书记,但在查房的时候,没有什么说服力,他也知道分寸,站在第三排的位置,偶尔会从管理的角度,挑出几个毛病。


    一般从外科住院楼开始查起。


    一层层地扫楼!


    因为床位增加,以前一个多小时就能查完,但现在要到两个小时,如果遇到特殊的病人,可能要半天时间。


    有人觉得院长大查房查得那么细有必要吗?


    事实上,赵原每次查房效果都显而易见,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会让胡丽纳入自己的手术计划。


    所以病人现在一股脑地朝东区医院运过来,那也是有原因的。


    一些需要外科手术的病人,即使主管的医生解决不了,会层层往上找更高阶的医生,最终会有赵原托底。


    如果赵原也没把握,全国也没其他外科医生有把握了。


    “这名患者的药物使用超标,白蛋白超标,要停药才行。在饮食上增加营养,多一点耐心。不要急着出院。”


    “这名患者的抗生素用的时间还是太长了。虽然是感染手术,但还是要控制一下。”


    查房结束,赵原前往实验室。


    实验室这边,赵原一般是走马观花,大部分的事情都交给郭志昌来负责。


    郭院士在这方面经验丰富,态度认真,管理得井井有条。


    赵原不爱来这里,因为骨子里害怕。


    那些搞科研的,动不动就会跟赵原暗示,快没钱了。


    赵原来一趟,总得想方设法找个借口,找器械商榨点儿米。


    返回办公室,陆续有人来找自己,有些人是过来批条子,有些人是过来蹭吃蹭喝的。


    赵原养成了当年常洪波的习惯。


    跟自己关系不错的医生,来到自己办公室,可以带几盒茶叶离开。


    比如传染科的主任,每次过来都是阴沉着脸而来,笑眯眯地离开。


    没办法,传染科的离职率太高了。


    医生也是人,面对未知的东西,也会感到恐惧。


    这个科室每天都接触高危病人,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科室,全靠一群老人顶着。


    传染科的主任每次都抱怨自己下面的人又少了,希望能加入新鲜血液。


    赵原不得不厚着脸皮说违心的话,等过段时间就好了,下个月给你们科室的多安排点福利。


    主任知道要人没有,只能退而求其次要钱。


    传染科现在的人均工资在医院位列前茅,但没人敢质疑此事。


    若是不满,把你调整传染科,愿意吗?


    不愿意,那就闭嘴。


    结束日常事务,赵原到手术室走了一圈。


    如今东区医院的战斗力已经达到不错的水平,绝大多数时候,都不需要自己救台。


    回到办公室。


    赵原接到电话,是疾控中心打来的。


    “赵院长,刚从上面得到消息,我们检查到了一种呼吸道病毒,毒性非常强,传染性很足。世卫组织在上周做过预警。”


    “我知道了,会立即采取行动。”


    赵原皱眉,赶紧打电话给高斌,组织动员会议。


    所有科室负责人全部到位。


    “同志们,刚得到消息,有一种新型病毒出现,不出意外最近这段时间病人会激增,我们要重视起来,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尤其是重症科,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我们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