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阿哥不想奋斗(清穿)》 第1章 第 1 章 康熙二十一年冬。 昨夜下了一场大雪,今日外面白茫茫的一片,偶尔有北风呼啸,卷起一地雪花。 五阿哥胤祺坐在暖炕上,手里握着一块打磨光滑的木制正方形七巧板。 上面还有几个若隐若现的牙印。 瞧着小主子愣了好一会儿,赵嬷嬷忍不住向前,想牵起胤祺的手将最后一块七巧板放在空位上。 毕竟三岁的小孩不能对他要求太多,能乖乖坐在这里已经是烧高香了。 尤其是这位向来让人不得安生的。 啪! 正方形被胤祺大力按在了七巧板左上角,正好与其它几块拼成一个完完整整的大正方形。 见没自己什么事,赵嬷嬷默默收回自己刚伸出去的右脚,并且将心提了起来。 按照以往的规律,能安静这么一会儿已经是阿弥陀佛了,接下来该是—— 房间内的嬷嬷和宫女们都准备好了小块棉花,随时可以塞进耳朵里。 一分钟。 两分钟。 ······ 过了一盏茶时间,房间内依旧安静地落针可闻,再仔细一瞧,让她们绷紧心弦的罪魁祸首正呆呆坐在暖炕上,一动不动。 胤祺低头看着他刚拼好的七巧板,不知怎么的,以往只有当磨牙棒的玩具此时在他眼里突然有了具体玩法,就好像世界有了实感。 按照俗话来说就是——开智了。 他开始思考一个非常哲学的问题。 我是谁? 可惜还没思考出个一二三,胤祺便被赵嬷嬷侧身托抱了起来,去到里间换衣裳。 赵嬷嬷是自打胤祺出生起便贴身伺候着的。 先前是他的奶嬷嬷,后来到了一岁半,不知怎么的,胤祺死活不肯再吃奶,谁给他吃他就哭,哭得嗓子都哑了还细细声声地抽噎。 都说隔辈亲,这可把皇太后心疼坏了,也不顾什么祖宗规矩,问过太医不妨事后,什么饽饽蛋羹肉泥,五阿哥能吃什么就给安排什么,只要他肯吃。 四位奶嬷嬷原本至少要到五阿哥三岁时才会退回内务府两个,被他这么一哭,有两位便提前失了职。 幸好皇太后是个明事理的,知道五阿哥不肯吃奶这事儿不怪她们,不然还少不了挨一顿板子。 不过五阿哥虽然精力旺盛了些,过于活泼了些,不服管教了些,但不说话时还是挺安静的。 赵嬷嬷在心里安慰自己,这活儿可是自己使银子好不容易求来的,后半生不说荣华富贵,至少安稳到老应该没问题。 迟疑看了一眼怀里开始用手扣她衣裳,并且将上好绸缎扣抽丝的五阿哥。 她在心里又将自己安慰了一通,虽然五阿哥调皮了些,但这都是幼儿天性,等五阿哥长大了就好了。 保持着良好心态,赵嬷嬷将胤祺脱得一干二净,又从一旁的托盘里拿了一件新的大红菱形肚兜给他系上。 今儿是五阿哥三岁生辰,晚上有家宴,皇太后、皇上和五阿哥生母宜妃娘娘均会出席,内务府一大早便将要穿的吉服送了过来。 只等她们在晚宴开始前给五阿哥换上了。 胤祺之前是从来没有在意过自己穿什么的。 赵嬷嬷给他穿什么他就穿什么。 但是现在。 胤祺低头看了一眼用红丝绦系着的金锦鲤肚兜,瘪嘴:“丑。” 唯恐他下一句就是哭闹着要换,赵嬷嬷连忙给他套了一件月白色素纺绸中衣,又将银红撒花对襟夹袄给他穿上,哄着他低头重看:“刚刚那是小阿哥看错了,这会儿可不丑了?” 这种哄人的小把戏,若是六岁的胤祺肯定不会上当。 可他今天刚满三岁。 那件银红撒花对襟夹袄是胤祺平日里穿惯了的,脑海里模模糊糊还有印象,他点头表示满意:“好看。” 赵嬷嬷松了一口气,趁着刚把人糊弄了过去,手脚麻利地给他戴上金项圈长命锁等饰品,想着外面风大,又罩了一件兔毛斗篷挡风,赶趟儿似地抱着他往正殿方向走。 慈仁宫作为太后太妃们的居所,自然是气派大方的。 做北面南,正殿慈仁宫面阔七间,左右东西配殿各五间,以慈仁门为起点,经抄手游廊、窝角廊联通整个正殿,殿前种着桂花、杏花等树木,还有月季、牡丹以及一些不知名花草,西南角和东北角还对称地摆了两只青花瓷大缸,里面种了荷花还养了几条锦鲤,是皇太后的爱物。 胤祺先前是同皇太后一道睡在正殿的,可惜康熙来了一趟,说小儿吵闹不利于皇太后安枕,昨日才让内务府给他收拾了东偏殿出来让他住。 不过昨晚依旧是皇太后带着他睡的罢了。 至于东偏殿,皇太后就当是给他新安排的玩乐场所,之后让内务府制作些大的玩具,正好让胤祺白日过去玩。 还有夜晚。 皇太后表示,不抱着乖孙孙,她才安枕不了。 皇帝管天管地还管不了她慈仁宫内部的事儿,太皇太后还在呢。 胤祺来正殿自然是用不着通禀的。 不仅用不着通禀,刚踏入正殿门槛,他便在赵嬷嬷怀里扑腾,像一条滑不溜手怎么按也按不住的鱼。 赵嬷嬷也没打算按住他。 胤祺一溜烟下了地,小短腿迈得欢实,蹬蹬蹬自个儿跑进了东次间,张嘴就是一通喊:“皇玛嬷,皇玛嬷,皇玛嬷。” 没在东次间瞧见熟悉的身影,他喊得更大声了:“皇玛嬷!” “在这儿呢,”皇太后中气十足地回应他。 没等胤祺循着声音跑过去,皇太后已经从西次间走了过来,满脸笑容地蹲在地上对胤祺伸手。 胤祺像颗小炮弹似的直接冲进了皇太后怀里,仰着小脸撒娇:“皇玛嬷——” 奶声奶气的嗓音,长长的尾调,圆润润的大眼睛,皇太后心都要化了。 这么好的乖孙,便宜儿子造孽才让乖孙独自去偏殿睡。 还好他管不着慈仁宫。 不然乖孙一个人睡多可怜多孤单啊。 皇太后轻轻摸了摸胤祺肉嘟嘟的小脸,眼里的慈爱满得都要溢出来了,柔声道:“皇玛嬷在这儿呢,可是饿了?” 单看胤祺藕节似的小胖手便知晓,他是从未挨过饿的。 皇太后养孩子奉行蒙古那一套,多吃多跑才能长得健壮,慈仁宫有自己的小厨房,各类辅食都是随时备着的,只等五阿哥需要。 被这么一问,胤祺还真的感觉有点饿了,吧嗒吧嗒嘴,“要吃蛋羹。” 小厨房有一手蒸鸡蛋羹的秘诀,做出来的蛋羹又软又滑,嫩得像豆腐,只有纯粹的鸡蛋清香。 刚满三岁的胤祺说不了太复杂的词语,蛋羹已经是他说得最好的蒙语了。 因着皇太后是蒙古科尔沁的贵女,并且只会说蒙语,所以慈仁宫上上下下也都是用蒙语交流,胤祺说话自然也是被教的蒙语。 虽然他学得有些慢,很少能连成句子,大多是一两个词往外蹦。 但这不妨事,慈仁宫都是聪明人,最会揣摩上意了,连眼神都能读懂,更何况降低了难度的词语。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蛋羹便被放在描金托盘上呈了过来。 胤祺被赵嬷嬷抱着坐上自己的专属座位,眼巴巴地瞅着赵嬷嬷为他分蛋羹。 因为稍后还有晚宴,所以这碗蛋羹是用汝瓷小碗蒸的,分量刚好让他吃个半饱。 趁着孩子安静,皇太后和贴身宫女巴音说起晚宴安排:“若是宜妃与皇上一道前来,便将她同皇上安排在一处,若是宜妃先自己过来了,就把胤祺抱过去陪陪她,小半个月没见,她嘴上不说,心里还是牵挂着的。” 胤祺是宜妃还是宜嫔那会儿生下的孩子,没过满月便被皇上下旨抱到了慈仁宫由皇太后抚养。 按照宫里的规矩,嫔位是有资格养孩子的。 所以皇太后总觉得对宜妃亏欠两分,也不拦着宜妃和胤祺亲近。 可惜宜妃心里有顾虑,再怎么想孩子也就请安时过来早一些,打着伺候皇太后用膳的名义看看胤祺。 为了方便同皇太后交流,她还自学了蒙语。 知道宜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胤祺好,皇太后可怜她一片慈母心肠,却也只能见缝插针地让她同胤祺多相处相处。 第2章 第 2 章 三岁小孩正处于多喝口水都会被夸奖的年纪,况且胤祺身份尊贵又有皇太后这么一位溺爱乖孙的奶奶在。 等他乖乖将小银碗里最后一口蛋羹吃完,身边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夸赞声。 “小阿哥吃完了!” “可真厉害!” “一口都没剩呢!” 这些夸赞包括但不限于来自皇太后、赵嬷嬷、巴音等,情绪价值给得足足的。 胤祺也觉得自己很棒,骄傲地扬起脑袋,学着皇太后平日里的样子,微微扬起嘴角,大方挥手,“有赏。” 可惜这姿态在皇太后身上是威严不凡,由满脸奶膘短手短脚的胤祺做出来就只剩下可爱了。 舌头都还理不直呢,就一本正经学着大人说话,皇太后内心瞬间软了一块,帮着搭台子道:“既然五阿哥要赏,慈仁宫上下便都赏一个月月钱。” 宫女太监们的月钱虽然都由内务府发放,但这额外的赏赐必不可能再去内务府领,是从皇太后私库出的。 她也不缺这么一点小钱就是了。 皇太后当年是以皇后身份入的紫禁城,皇室聘礼是一大笔银子,嫁妆又是一大笔,再加上当皇太后二十几年收到的各种孝心,别提有多富裕了。 这话一出,房间内伺候的宫女嬷嬷各种好听的话又是不要钱地往外冒。 她们知道说什么才能让皇太后高兴,好话都是奔着五阿哥去的。 热热闹闹了好一阵,直到慈仁宫守门的小太监来通传皇上到了,这场吹捧才停了下来。 胤祺本人吃了个半饱,此时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见她们不继续夸他了,眼睛一转悠,迈着小短腿就往门外跑。 他想去摸雪好久了,只是赵嬷嬷盯得紧,去哪儿都抱着他,不许他乱跑。 但是现在刚长出脑子的胤祺可聪明了,无师自通学会了偷跑。 砰! 刚跑到廊下还没来得及下台阶,胤祺迎面便撞上了一堵肉墙,甚至因为跑得太快用力过猛,他还一下子被反震了个屁股墩儿。 尚未感觉到疼痛,胤祺便被眼前双目圆瞪的龙纹吸引了注意力,就这么坐在地上扣起龙靴上的眼睛。 然后他就被一双大手提溜着后衣领站了起来。 “小五,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正值壮年的康熙看着还不到他大腿高的胤祺,难得升起一些慈父心肠,又问了一句:“摔疼了没?” 这一问就问出了祸事。 没有龙眼睛分散注意力,胤祺终于感觉到了屁股上迟来的疼痛,张开嘴就开始嚎:“哇——” 穿云裂石之声响起,站在康熙身旁直面攻击的太子脑子猝不及防空白了几秒。 缓过来后,他用一言难尽的眼神看着嗷嗷大哭的胤祺。 五弟这嗓子是不是有点太厉害了。 康熙被哭得有些心虚,连忙将胤祺举起来瞧了瞧,还想去扒他的里衣看摔伤了没。 不过胤祺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格外厚实,目前尚未达成光天化日之下漏屁屁的成就。 赵嬷嬷从胤祺偷跑那一刻便注意到了,只是想着孩子贪玩,因此不远不近地跟在他身后,此时见皇上抱着五阿哥她也不好上手去瞧,但皇太后就没这个顾虑了。 胤祺刚开始哭她便着急忙慌地出了正殿,此时也毫不避讳地从康熙手里接过孩子,一边哄一边往正殿里走。 外面天寒地冻风又大,可别风进了喉咙伤着身体。 康熙也牵着太子的手跟着进了正殿。 哄了半盏茶时间,胤祺终于渐渐收了声音,小声抽噎着,眼眶鼻尖都红彤彤的,一看就哭得真心实意。 皇太后将他抱在怀里,轻轻顺着背,柔着嗓音问他:“怎么一下子哭得这么伤心呀?” 胤祺抬头看了一眼坐在皇太后左侧的康熙,非常生气地拔高音调指认,“皇阿玛,打我!” 康熙:? 太子:? 皇太后:! 康熙觉得自己现在就是那个被狗咬了一口的吕洞宾,冤得很。 但见皇太后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为了自己的名声,康熙还是无奈地三言两语将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朕没对小五动手,是他自己在廊下跑跳撞到朕腿上,一下子没站稳坐地上了,朕只是拉了他一把。” 要他说,这小子屁股上肉多,最多疼一下也就过了。 后面一直哭完全是因为有人哄着,越哭越委屈了。 亲手带大太子的康熙对此很有经验。 胤祺坚定不挠地继续指认他:“皇阿玛,打,痛!” 虽然胤祺长到三岁就没被打过,但这不妨碍他有‘打’的概念,知道打就是痛。 所以他屁股痛,一定是被皇阿玛打了。 并且报复心很强地拉了拉皇太后衣袖,倔强道:“皇玛嬷,打,皇阿玛。” 在胤祺心里,皇玛嬷就是最厉害的,所有人都要听她的话。 他被皇阿玛打痛了,希望皇玛嬷也把皇阿玛打痛。 听了胤祺哄堂大孝的话,康熙和皇太后开始眼神交流。 康熙:不必为了这小子做到这种地步吧? 皇太后:那小五继续哭你来哄吗? 康熙迟疑了。 小五是他见过最能哭的孩子了,太子小时候乖乖巧巧的很少哭,其他阿哥在他去的时候也安安静静的,最多就是说些稚嫩的童言童语。 只有小五,嗓门大又力气足,哭起来整个慈仁宫都听得见。 但······ 康熙不经意间看了一眼身旁的太子。 保成还在这儿呢,要是被皇额娘打了他作为皇阿玛的威严往哪搁? 不成。 看懂了康熙隐晦的拒绝,皇太后直接将怀里的胤祺塞给了他。 胤祺记仇着呢,坐在康熙怀里就开始扑腾,立志为自己报仇。 但他张牙舞爪了一阵,对康熙造成了零点伤害。 见罪魁祸首还有脸对他笑,胤祺气得不清,张嘴大喊:“皇阿玛,坏,坏,坏!” 最后甚至冒出一句:“不许吃饭!” 康熙乐了,将胤祺举了起来,见他气势汹汹地在半空中胡乱蹬小脚,试图和他讲道理:“朕真的没有打你,你是自己摔在地上的,不许生气了。” 胤祺表示,皇阿玛在叽里咕噜说什么,听不懂。 他转了转眼珠子,张嘴,“哇——” 见他又要开始哭,康熙连忙将人放了下来,从碟子里拿了一块米糕喂到胤祺嘴边,试图贿赂他。 慈仁宫所有点心都是特制的,就怕胤祺看见吵着要吃。 按照常理来说,给零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哄小孩绝招。 毕竟哪个小孩不爱吃正餐之外的东西呢? 胤祺仿佛也被米糕吸引了注意力,不再哇哇叫,慢慢将嘴靠近康熙手指,然后—— 略过米糕一口咬在了康熙手掌靠近大拇指的里侧。 还知道咬肉比较多的地方。 康熙一直关注着他,看见胤祺因为成功给了他一口而露出或许可以称之为得意洋洋的笑容。 沉默了一瞬,康熙觉得这个儿子似乎有些心坏。 自觉报了仇,胤祺不乐意继续待着康熙怀里,哼哼唧唧了两声,仰着小脸就对着皇太后伸手要抱抱。 被抱过去前,他还顺便一把将康熙手里那块米糕抢走了。 孩子不折腾了,皇太后和康熙这才空下来闲谈,看完全程长见识的太子则是坐在一旁好奇地看着这个胆大包天的五弟。 胤祺专心致志地捧着米糕嚼嚼嚼,太子就专心致志地盯着他看看看。 有宫女摆了茶果上来又退了下去。 皇太后拍了拍胤祺让他下地去吃米糕,又招呼太子:“保成在这里待着也无趣,哀家让巴音带你去西次间,那里有小五的玩具,和弟弟一起去玩吧。” 太子正是对这个五弟好奇的时候,点头答应了。 两个小辈都去了西次间,皇太后这才问起康熙:“怎么这么早便过来了?” 如今离晚宴还有一个时辰左右,皇帝又日理万机,按照以往的习惯来看,他至少还要等半个时辰后再过来的。 而且还把太子带来了。 康熙咳嗽一声:“保成功课学得好,朕又想起今日是小五生辰,便让保成早些下了学,兄弟和乐一番也好。” 简而言之就是,太子功课学得好,康熙心里高兴,决定带他出门放松一下,又恰好今日是五阿哥生辰,于是顺便把太子也捎过来了。 皇太后知道他对太子看重,只是又问了一句:“宜妃呢?” 前两年里,有一年是康熙先去宜妃宫里,然后与宜妃一道过来的。 还有一年就是康熙和宜妃说好了,让她先过来,他政务繁忙要等一会儿。 今年倒是又开了先例,康熙自个儿先来了,也不知道他给宜妃说了没有。 康熙不自在地转了转大拇指上的扳指,“朕派人去了翊坤宫传话。” 实际上就是康熙一路和太子聊天,到了慈仁宫门口才想起自己的爱妃,还是梁九功靠谱,在乾清宫那会儿就提前派人去翊坤宫传了口信,说是皇上和太子殿下去给皇太后请安,先行一步,让宜妃娘娘不要着急。 不然等会儿宜妃见着太子估计还一头雾水呢。 第3章 第 3 章 大人之间的闲谈是不关小孩子什么事的。 西次间在东偏殿收拾出来之前一直都是胤祺的玩具间,暖炕上的炕桌被撤在了一旁,引枕之类方便坐时扶胳膊的倚枕也没有陈设,只是一览无余的平坦,上面铺了一张厚实平整的秋香色炕毯,方便胤祺爬来爬去。 米糕在走路过程中已经被胤祺三两口解决了,现在他正踩在脚踏上,攒着劲往暖炕上爬。 赵嬷嬷想过去直接将他抱到暖炕上,刚接触到胤祺手臂便被他字正腔圆地拒绝,“不要!” 知道五阿哥主意大,不遵循他意愿一定会哭给她看,赵嬷嬷又默默站了回去,只注意着他动作别给摔了。 可惜他短手短脚的,即使踩在脚踏上,一只腿搭上了暖炕,他也没能成功翻上去,只是就着这个姿势使劲、使劲、再使劲。 看了一会儿无声的默剧,年仅八岁的太子发挥兄长风范,走过去托了胤祺一把。 历经千辛万苦成功上炕的胤祺转过身蹬掉鞋子,乌溜溜的大眼睛看了太子好半响,终于歪歪脑袋想出了一个称呼:“哥哥?” 不算夭折的,如今玉蝶上正经序列的共有八位皇子三位公主,太子在皇子中行二,胤祺行五。 皇太后也教过他怎么用蒙语喊大哥二哥等,可语言这东西不实际用一下转头就忘,胤祺脑子里也就记得哥哥这个笼统的词了。 太子点头应下:“五弟。” 察觉到眼前这位哥哥对他态度不错,刚刚又帮了他一把,胤祺拍了拍身边的位置,“哥哥,一起。” 这是在叫太子上暖炕和他一道玩。 太子犹豫了一下。 他在尚书房读了两年书,知道不可在外衣冠不整的道理,若是要上暖炕一定会褪去鞋袜,不雅。 见太子站在原地不动,胤祺将胖乎乎的身子探出暖炕,伸手去够他。 这动作有些危险,怕弟弟摔下来大哭,太子不得不靠近了些,任由胤祺拉住他的衣角,一本正经道:“只此一次。” 太子将先前被胤祺蹬得歪七扭八的鞋子整整齐齐摆在脚踏上,又有条不紊地褪去鞋袜,将其与胤祺的鞋子摆在一道,这才盘腿上了暖炕。 胤祺看见了太子的一系列行为,用夸张的上扬调大声道:“哥哥,厉害!” 一看就是在学平日里大人夸赞他的样子。 太子不知道这是在夸他上了暖炕还是给他摆好了鞋子,但被弟弟热情夸赞,太子嘴角还是微微扬了起来。 虽然玩具大部分被搬迁到了东偏殿,但西次间里遗留下来的也不少,被整整齐齐放在两个紫檀木小箱子里,就在暖炕边上。 胤祺不要人帮忙,自个儿撅着屁股,从小箱子里拿出了一只小布老虎,又摸出了一只铜钱编狮子,接着又拿出了一套七巧板、动物纸牌、藤编小球等零零散散的各种玩具。 然后回头看向太子,指了指他拿出来的那一堆:“哥哥,要?” 太子奇妙懂了他的意思。 这是让自己从这一堆玩具里选一个? 他试探伸手拿了一套七巧板。 胤祺又勤勤恳恳地撅着屁股将那一堆玩具塞回了小箱子。 第一次被弟弟照顾的太子心情有些复杂,又有些好笑,“没想到你还是个贴心人,不过我是哥哥,应该我照顾你才是。” 显而易见,这句话里面有生词,胤祺没听懂。 见弟弟懵懵懂懂地望着自己,太子轻轻掐了一下他柔软的小脸蛋,勾起嘴角,“夸你呢。” 这下胤祺听懂了。 虽然他天天被大人用各种理由夸赞,但好话不嫌多,知道哥哥在夸自己的胤祺肉眼可见地开心起来。 他表达开心的方式就是站起来欢快地扑到太子怀里,使劲在他右脸颊啵了一大口。 太子手忙脚乱地接着扑过来的弟弟,被亲后两三秒才反应过来,耳尖悄悄泛红,嘴角微微上扬又快速压下去。 这还是他第一次被人亲脸。 皇阿玛虽然对他也亲近,但最多就是牵他的手再偶尔抱一抱他,这种行为是从未有过的。 亲了一口还不够,胤祺窝在太子怀里,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软糯道:“哥哥,喜欢!” 他说得十分顺畅,半点磕巴都不打。 这是胤祺每日都要说的话。 睡醒见到皇玛嬷,喜欢。 赵嬷嬷喂他用膳,吃得饱饱的,喜欢。 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喜欢。 只要他开心了,什么都是好的,什么都喜欢。 太子原本只是想和皇阿玛多待一会儿才来的慈仁宫,对这位养在慈仁宫的弟弟并没有多大印象,更别提有什么好感之类的了。 但有了冤枉皇阿玛那档子事儿,又见这个弟弟这么喜欢自己,太子对胤祺倒是真的生出几分兄弟情谊,将腰上悬挂的青玉卧虎玉佩解下来递给他,眼神因为害羞有些闪躲又很快坚定。 “今儿是你的好日子,我知道皇阿玛为你准备了贺礼,但皇阿玛送的是他的,这是我作为哥哥送给你的。” 虽然康熙为太子修建了毓庆宫作为东宫,但太子年岁尚小,还是有大半时间居住在乾清宫里,迎来送往之类的琐事也由乾清宫的管事嬷嬷一手包办了。 五阿哥生辰,早晨那会儿各宫便送来了贺礼,太子的那一份也在里面。 胤祺接过玉佩,张嘴就要试一试嘴感。 太子怕把他的小米牙给崩了,连忙又夺了回来,递给守在一旁的赵嬷嬷:“你替五弟收着,等他不会动不动就上嘴咬东西了再拿出来给他带上。” 刚到手的东西被人抢走,胤祺眼眶里浮上一层水雾,眼看就要开嚎。 太子眼疾手快地解下腰上的荷包塞他手上,又捏了四分之一块米糕直接怼进胤祺嘴里。 米糕入口即化,这么一小点也不会噎着他。 品尝到嘴里的甜味儿,双手抓着荷包,胤祺被打断蓄势,含着眼泪冲太子露出一个天真无邪的笑容。 短短半个时辰,太子掌握了胤祺的使用方法。 - 宜妃坐着暖轿到慈仁宫后,先去见了皇太后和康熙,行礼问安又寒暄了几句,这才与康熙一道往西次间来。 太子正带着胤祺一道拼七巧板。 在带孩子这方面,太子出人意料地有天赋,无师自通了耐心引导和尝试鼓励,和胤祺有了一点小冲突也不生气,还会安抚胤祺的小脾气,让他不要哭闹。 胤祺哭起来真的威力很大,太子不想再直面第二次声波冲击。 瞧见兄弟两人相处和睦,宜妃暗暗松了一口气,对着身侧的康熙打趣道:“小五可是个小魔星,一天少不得哭闹几场,难得有安静时候,臣妾还真是好奇太子殿下是怎么镇住他的。” 这话说到康熙心坎上了,“虽然小五不明事理了些,但保成作为兄长是极好的。” 康熙不会和三岁小孩计较,但不妨碍他暗戳戳在言语上贬低胤祺两句,并抬一抬他最爱的宝贝太子。 太子在暖炕上坐着不方便行礼,口头上对康熙和宜妃问过好后便眉头微微皱起,反驳二人对胤祺的偏见:“五弟很乖巧,从来不会毫无缘由地哭闹。” 他可是相当认真地观察过五弟的。 五弟可好懂了,说话从不拐弯抹角,开心时喊他哥哥就用轻快调,像含了蜂蜜甜滋滋的,委屈时唤他就带哭腔,生气时会不自觉拔高音量,语气和情绪完全绑定,一听就能知晓五弟心情如何,再赤诚不过了。 皇太后也扶着巴音的手走了进来,赞同太子的话:“小五是个好孩子,保成是个好哥哥,你们不要挑拨兄弟感情。” 在皇太后心里,胤祺就是最最最乖巧的孩子,即使皇帝和宜妃是乖孙的阿玛额娘,皇太后也不想听到有丝毫贬低胤祺的话。 作为话题中心,胤祺只知道大人和哥哥在叽里呱啦说些他听不懂的东西,他觉得自己被排斥了。 “哇——唔” 刚准备嚎两句展示一下存在感,胤祺便被身旁的太子及时捂住了嘴。 他两眼泪汪汪地和太子对视。 太子拇指和食指夹住胤祺软乎乎的腮帮子轻轻捏了捏,见他像小金鱼似的微微张开嘴,便给他投喂了四分之一块米糕,松手。 胤祺眨巴眨巴眼睛,嘴巴一撇。 太子又给他投喂了四分之一块。 来回三四次,太子以一块米糕的代价成功哄好了胤祺。 康熙在一旁看着兄弟互动,若有所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第4章 第 4 章 因为是家宴,再加上皇太后不爱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所以晚膳只布了一桌不大的席面。 三只紫檀嵌螺钿椅中间一左一右地穿插了两只高脚黑漆描金云蝠纹靠背椅。 胤祺被赵嬷嬷抱上靠背椅,捧着自己的小银碗,眼巴巴瞧着圆桌上色香味俱全的各种菜肴,口水不自觉流了下来。 宜妃就坐在他右边时时刻刻关注着,见状,拿出手帕给他擦了擦口水。 胤祺拉着宜妃衣袖,小手指着摆在他面前的一碟清蒸鲈鱼,腮帮子微微鼓动,咽了咽口水,“额娘,这是什么?” 说到吃,他也不两个字两个字往外蹦了。 宜妃含笑看着他,知道孩子馋了,夹了一块鱼腩到他的小银碗里。 这些鱼类在上桌前里面的刺都是被仔细挑了出去的。 赵嬷嬷连忙拿起碗边配套的小银勺,正要上前喂他,却见胤祺抱着小银碗往后一缩,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口齿不清却态度坚决:“要,我,吃。” 或许是开了智,胤祺此刻注意到了以前从来没有在意过的细节。 经过他观察,桌上的大人和哥哥都是自己吃的,没有让别人喂。 他也不要。 赵嬷嬷拗不过他,只得让他自己吃。 胤祺手小小的,手指头也软软的,尝试了好一会儿才用手掌整个握住了勺柄,在碗里使劲舀鱼肉,全神贯注又颤颤巍巍地将小银勺往自己嘴边送。 第一下送歪了,小银勺怼到了脸上。 第二下他调整了位置,不过还是高了些,碰到了鼻尖。 直到第三下,胤祺才终于将鱼肉送进了嘴里。 整个吃饭过程一波三折,看得在场的众人紧张不已。 等他成功吃下鱼肉,房间内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夸赞声。 “小五会自己用膳了,真厉害!” “五阿哥天资聪颖!” “小五第一次自己用膳都没洒出来,太伶俐了!” 连太子都随着宜妃她们的话夸了一句,“五弟聪慧过人。” 康熙不知道他是怎么从吃饭这事儿上看出胤祺聪慧过人的。 不过在慈仁宫康熙不是最重要的那个,只有胤祺才是视觉中心,一举一动都被关注着。 一次成功和众人的夸奖给了胤祺极大自信,接下来他更不要赵嬷嬷喂了,一心一意和勺子作斗争,顺便驯化自己精准度不怎么高的右手。 晚膳结束,有三分之一的食物进了胤祺肚子,三分之一被他喂给了桌子,还有三分之一被他弄在了身上。 一顿晚膳下来,胤祺把自己吃成了脏兮兮的小花猫。 宫女太监们井然有序地将碗碟撤了下去,待几位主子净手漱口后,又另上了几盏茶水并几碟点心。 胤祺这下子是真的只有望着流口水。 他刚才将自己喂得太饱,现在肚子连口水都装不下去,更别提点心之类的实在东西了。 见他不舍地盯着点心看,宜妃给他擦了擦脸,又摸了摸他圆滚滚的小肚子,小心翼翼地将他抱下椅子。 皇太后乐呵呵地剥了一颗橘子递给太子,又对宜妃和蔼道:“哀家上了年纪不爱走动,你便带着小五出去走走吧,吃撑了正好消消食,不然若是积食晚上不好睡他要闹的。” 康熙瞧了一眼正在认真给橘子去白色脉络的太子,思考要不要带他也出去消消食。 正好宜妃领着胤祺,他领着保成。 皇太后三言两语打消了康熙的念头,“听说保成学问好,文课进度已经赶上了大阿哥?哀家去给皇额娘请安时她还狠狠夸赞了保成一通,说他敏而好学,必定会成为优秀的储君。” 正如没有皇子能比得上胤祺在皇太后心里的分量,其他阿哥也远远赶不上太子在太皇太后心里的地位。 每回皇太后去慈宁宫请安都要听一耳朵太皇太后念叨太子近况。 如今拿这个来和康熙闲谈再合适不过了,作为话题主角的太子也被顺理成章地留了下来。 难得有母子相处的时刻,胤祺一年也就这么一回生辰,皇太后不愿叫人去扰了母子亲近。 宜妃估计这会儿也没有那个心情来应付皇帝。 冬季宫门落锁一般是在申时末,也就是太阳落山那会儿,现在太阳还斜斜地挂在天上。 宜妃看了一下天色,再计算了一番从慈仁宫到翊坤宫的时间,得出结论——她还能陪胤祺两刻。 也就是半个小时。 宜妃亲手取过一旁紫檀木架上的兔毛斗篷为胤祺披上,又为他仔细系好领口的盘扣,确保寒风不会从缝隙里钻进去,这才牵着他温热的小手,在廊下慢慢走着。 身后两个嬷嬷并四名宫女不远不近地跟着。 胤祺有时候会比较倔强,比如说现在,他指着外面堆积的自己偷跑也没摸上的雪花,激动地嚷嚷:“额娘,雪,雪,雪!” 拉着宜妃就想下台阶去。 外面风大又冷得慌,宜妃怕他闹着去摸雪受寒,连忙挡住他的眼睛,又给赵嬷嬷使了个眼色。 赵嬷嬷心领神会,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将胤祺抱了起来,稳稳托在怀里。 一行人不再停留,匆匆忙忙地进了东偏殿。 作为宠妃,宜妃消息还是挺灵通的,再加上她尤为关注慈仁宫的动静,内务府前脚收拾出了东偏殿,她后脚就收到了消息,并猜出这是给胤祺准备的住处。 虽然知道皇太后亏待自己都不会亏待了胤祺,但宜妃还是想亲眼看看他以后的居所。 胤祺只觉得眼前一黑,再一亮。 看不到雪了。 他瘪嘴。 东偏殿的炭火一直烧着,宜妃用温水给胤祺洗了洗脏乎乎的小脸小手,又将他最外的那一件沾满饭渍的衣裳褪下,见他眼睛已经开始蓄眼泪了,连忙让宫女将刚捏好的小雪人端到胤祺眼前,哄他开心:“这是雪人,胤祺可以伸一根手指头出来摸一摸。” 那是个巴掌大的小雪人,圆滚滚的身子,因为是仓促间做的,所以只嵌了两颗黑豆子当眼睛。 不过做雪人的宫女手艺好,三两下捏的雪人模样憨态可掬,还冒着淡淡的寒气。 胤祺好奇地看着眼前奇怪的白色东西。 宜妃指了指雪人,教他说话:“雪人。” 胤祺磕磕绊绊:“雪——” 宜妃慢慢重复:“雪、人。” 胤祺鹦鹉学舌:“雪——人。” 宜妃眉眼弯弯,轻轻抵着胤祺额头,声音里满是欣喜:“额娘的小五真聪慧,教两遍就会说了。” 胤祺感觉到了宜妃的高兴,自己也很开心,将小脸蛋贴在宜妃脸上蹭来蹭去,撒娇似地念叨着自己新学会的词语:“额娘,雪——人,雪、人,雪人。” 念顺畅后,胤祺吧唧一声亲在宜妃脸上,大声道:“我喜欢,额娘,开心!” 宜妃:! 心花怒放。 直到上了暖轿,又回了翊坤宫,宜妃仍然晕晕乎乎像踩在云端似的,脑海里不停回味着胤祺说喜欢她。 夜晚躺在锦被里时,她甚至有些想落泪。 四阿哥生下来就被养在皇贵妃跟前,德妃连声额娘都没听他叫过,见面更是空谈,皇上下旨将小五抱去慈仁宫那会儿,她夜里辗转难眠,心里想的全是德妃和四阿哥的前车之鉴。 好不容易升到嫔位,自己却依旧连孩子都不能养在身边,她差点想去跪着求皇上收回成命。 可她转念一想,不得皇上喜爱的孩子能否在宫里长大都说不准,这可是连皇后所出的嫡子都夭折过的后宫。 自己受点委屈倒也罢了,若是因为她的冲动让小五遭了厌弃因此出了什么事,那才是真的不可承受的锥心之痛。 留给她的路,从来都只有一条。 还好还好,宜妃轻轻用手背抹去不知何时溢出眼眶的泪珠,胤祺在慈仁宫长得很好。 她翻了个身,又想起胤祺一岁生辰时候唤她额娘的笑脸。 宜妃决定明日就动针线给皇太后绣几只抹额。 再给小五做一套里衣。 还要给皇上绣只荷包。 似乎有点多了······ 那荷包等明年再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