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汉武帝我是汉朝本朝》 第1章 那‘人\’是高祖? 第1章 (段评已开,收藏文章即可发布。) --- 抵达新的世界,竹青霭闭目开始收集本世界信息,她睁眼后唇边浮现些微笑意:“无灵异元素,汉景帝前元四年,眼下是四月初夏。” 她先动手给自己的宿主捏了一个壳子,外表完全参照她自己的审美,粗布麻衣也不掩其风华。 唔……首先要病弱,合理‘孤独终老’一心事业,但还要抡得动几十斤农具,一天犁地无数……最后身份为祖上富过的落魄农户。 身份问题她直接自行去户籍管理处修改了,最大花费还是使用积分给周围‘邻居’增添关于【子车九】的模糊记忆。 “我们接下来……”竹青霭视线转向自己的宿主。 子车九跟着竹青霭做了两个世界的任务,早就懂得她的套路了:“我知道,青霭要去皇宫看看,扮演大汉,然后助我一臂之力,推荐我入朝为官。” 套路不在新旧,好用就行。 说话间子车九不忘看自己的宿主积分余额,自从他和青霭换了定位,系统成为宿主,宿主变成系统后。 他变得富裕了,很富裕,从未这么富裕过的富裕! 他可以支出大部分,再加上青霭存的,不但可以买到竹青霭可以用的人类身体,还可以兑换一个世界的休闲时间。 竹青霭微笑颔首并鼓励自家宿主继续说:“不错,所以?” 风雅隽逸的年轻公子声音自信:“我要进入权利中心,演权谋巨制,打顶级政斗。” 竹青霭:……? 竹青霭婉拒了,她:“不,你不想,你想去种田。” “可我上个世界和张良进修过,”子车九有着病弱的外表,却也有一颗想要证明自己的心,系统转生成的人也是人,他可以和人类勾心斗角!“……好吧,我想种田。” 子车九一脸情愿地开始考虑,这个世界如何快速上手农务,良种和配套肥料的研究,农具改良以及原材料获取…… 竹青霭替子车九选了一个好位置,距离长安不远不近。 现在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无法住进长安城,给他安排的身份也只是在长安城外落魄农户。 好在历经两个世界,她也算家资颇丰,没有吝啬于花费,给子车九在长安城外置办了一处大宅院。 地段非常一般,甚至算得上偏僻,但好就好在偏僻,不容易惹事。 她又给那个地方加了一层可以让过路人忽视,又不会产生疑心的buff,这才将子车九投放到了预定地点,她自己则往皇宫飘去。 --- 前元四年,四月二十三日,栗姬所生长子刘荣与王娡所生刘彻同时受封,刘荣为太子,而刘彻为胶东王。 仪式之浩大,百官分站两侧汇聚于高祖庙前,几乎占据了广场所有空地。 而刘启(汉景帝)先祭高祖,后宣诏、加冠、读册、授玺。 在场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太子刘荣身上,这一刻他们中很多人都等了许久。 自七国之乱后,父皇也再未笑的这么快心。 此时刘彻或许不懂太子与王位置之别,但他羡慕正在拜谢父皇的长兄刘荣。 羡慕所有人的视线都在太子身上,他这个胶东王只配站在一边静静等待,等到册封太子礼成才轮得到他。 年幼的孩子精神是无法长时间集中,刘彻的母妃王娡便陪在他的身边,时不时提醒他注意自身。 但管得住孩子,管不住孩子的眼睛。 刘彻的注意力从穿的极为好看的兄长身上渐渐挪移,然后发现了一个‘人’。 一个不该出现在此地的‘人’,她穿着一身黑红配色的曲裾深衣,其上是金色丝线绣出的华丽纹路,怀中抱着一柄长剑。 她昂首行走在众多大臣之间,他站的地方只能看见她的侧脸,也能发现其神态对高祖毫无尊重之意,那些微微垂首站于两侧的大臣却会下意识避开她的行进路线。 明明是高祖庙内,反而更像是她的主场。 他们毫无所觉地为她让开一条路,任由她走在这样庄重的场合里,无人阻拦。 两边带甲兵卒为其戍卫,两边位高权重者为其臣子。 刘彻觉得很奇怪,这样的待遇,他只在自己父皇身上见过。 就算是他的父皇,也不会在高祖庙中如此倨傲。 他看向周围的人,他们都不觉得奇怪吗,是只有他能看见吗? 王娡轻轻拽了一下左扭右看的刘彻,刘彻只能压下好奇心安静低头看自己的鞋履。 他悄摸放轻呼吸,左耳朵一直注意自己阿母的动向,阿母应是专注观礼去了。 刘彻又悄咪咪抬头,去看那边的册封礼。 刘彻:! 不见了!那个奇怪的人消失了,无人见其来,同样也无人见其离开? “彻儿,彻儿?”王娡稍稍提高了音量。 刘彻这才回神,抬头用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看向自己母妃,试图萌混过关:“阿母,彻儿有在听的。” 王娡有些头疼,她还不清楚自家这个皮猴子吗? 他能老老实实站在这里,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她的要求也不能太高不是? 她轻声嘱咐:“还记得阿母之前的交代吗?” 刘彻点头:“记得,阿母的交代,彻儿都记得!” “记得就好,去吧,不要急躁也别慌张,会有礼官在你旁边提醒的。”王娡轻轻推了一下刘彻的背部,示意他快去找刘启。 刘彻捏着礼服的裙角,迈着小短腿哒哒哒往前走,第一次行走在众人的注视之下,他不紧张,反而有些兴奋。 这些人都在看他! 刘彻头扬的更高了,下意识学起那‘人’从容威严的神态,却因小孩子的体型显得有些滑稽可爱了。 他觉得,他距离那‘人’之间,只差怀里那柄宝剑! 刘启见了忍俊不禁:“彻儿很有为父当年风范。” 刘彻小脸骄矜,过了两秒暴露原型笑的见牙不见眼:“彻要成为和父皇一样顶天立地的男子!” 刘启不顾这是册封仪式,开怀大笑:“好,不愧是朕的儿子。” 授予茅土后,便是读册与授玺印。 这漫长的礼节流程中,刘彻按照王娡的要求一点点跟着礼官去做,只眼睛在刘启注意力不在他身上时不太老实地微动,试图搜寻那道一闪而逝的身影。 他潜意识里觉得,那‘人’很重要。 那是一种诞生于灵魂深处的,吸引。 可他没有在视线中看见那‘人’,仿佛她从未出现在这里过。 也仿佛,她只是为了太子而来,到了他,也就离开了。 毕竟,他只是胶东王。 阿母说了,王是越不过太子的。 新鲜出炉的胶东王刘彻不开心,即使仪式结束之后,父皇喜爱他连起驾离开都带着他,也不能弥补心中隐约的遗憾。 蹭上父皇的御驾,刘彻也忍不住回头。 就连刘启都发现了自己儿子的奇怪之处,好奇问他:“彻儿这是在看什么?” 刘彻思索片刻,回答道:“彻好像见一抱剑人,行走于庙内,大臣未见其人便皆避让开来。” 她也没做什么,他就好心替她掩盖一下。 没错,他刘彻,就是这么善良! 刘启脑补的就多了,王美人怀孕之时便说夜梦大日入怀,后生下刘彻。 现在刘彻初封胶东王,便在高祖庙内见抱剑旁观之人。 “他穿什么样子的衣服。” 刘彻将自己父皇从头看到尾,很认真地说道:“和父皇穿的好像,只是不戴冠冕,很随意。” 刘启悟了,是了,是高祖显灵! 高祖未发家之时便有斩杀白蛇的传说,年轻时又喜任侠。 抱剑?合理,太合理了! 不戴冠冕,又符合高祖洒脱恣意的性格。 现在可没有人敢在高祖庙内给高祖本人造谣,所以刘启信的很自然。 至于他为什么没看见,那一定是因为高祖是来看重孙的,不是来看他的缘故。 高祖这人就是偏心,只喜欢小的,不喜欢大的。 明日他就偷偷来高祖庙里,上香问问为什么。 他摸了摸刘彻头顶扎成小揪揪的发髻,道:“那是高祖,可见高祖他老人家也对你很满意,以后彻儿可不能辜负老祖宗的期待。” 刘彻僵硬了一下,啊……那是高祖吗,高祖应该不是女人吧…… 她的形象又浮现在刘彻脑海之中,身形高挑的女人,穿着逾越的华服站在光中,似是而非侧首看他的那一眼。 距离太远了,又迎着阳光,他看不清楚。 刘启只以为是小孩子坐不住,想去玩了,就掐了一把刘彻嫩呼呼的脸颊:“去把衣服换了再撒欢,下次朕可不会接住一个小泥猴子!” 刘彻欢呼一声,在刘启注视下跑远了。 --- 到了傍晚,在宫中撒欢跑够的刘彻回了王娡的宫殿。 王娡她自己便极得刘启宠爱,生下的刘彻同样讨刘启喜欢,也就和自己的几个孩子拥有了独立的宫殿。 不必去和永巷里那些女人们挤在一起,住那些拥挤的小宅子。 王娡住在正殿,两侧的厢房分别属于刘彻和他的三个姊妹。 刘彻是想绕开阿母,直接回自己房间的。 但是他刚刚想从廊下溜走,就听见阿母身边女侍的声音:“殿下,夫人找你。” 刘彻别别扭扭躲在女侍身后,跟着她走进殿内。 “出来吧,还躲什么,有什么阿母见不得的?” 刘彻低着头小步挪出来,他下午只是去的地方多了些,想着‘她’会不会在各种隐秘的角落,所以才狼狈了点。 绝对不是自己玩开心,结果忘了父皇的话。 王娡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她拉过刘彻:“这是哪里来的泥人,找来我宫里了?” “阿母……” 她吩咐身边人:“去打净水来,再取干净的布巾。” 打发走了殿内的侍女,王娡亲自给刘彻擦脸,打湿的布巾一度将其变成小花猫。 “你父皇今日同你说了什么?” 脸上白一道,黑一道的刘彻故作深沉,模仿刘启的语气:“那是高祖,可见高祖他老人家也对你很满意,以后彻儿可不能辜负老祖宗的期待。” 王娡手上动作一顿,夜梦大日入怀一说是真是假,她这个当事人再清楚不过。 可她,从来没有教过刘彻说这样的话。 她利落地将刘彻小脸擦回白净的样子,郑重道:“不管此事如何。” 她在刘彻耳边轻声道:“只能是真的,可明白?” “彻儿明白。” 刘彻认真点头,他当然不能让父皇知道他骗了他,那人其实不是高祖,那人是女‘人’。 欺君之罪,他尚且年幼也知道这有多严重。 但为‘她’犯下此罪时,他竟然没有多少犹豫。 哪怕她在父皇口中,因高祖之名得到尊崇,他也觉得没什么问题,仿佛天生便该如此。 王娡神色放松,又温柔道:“日后你就是胶东王了,你虽住在宫中,也要多关心封地里的黔首,以显仁善。” “可他们距离我们好远,我要怎么关心?” 王娡引导道:“未央宫外北面有行人署,兼掌管诸侯国方面的事务,你若想去,可以叫你舅舅带你去看看。” “诺,彻儿明白。” 王娡满意点头,她看着已经有些困倦的孩子,不再多问柔声哄着人去睡觉了。 而她在听见刘启未传召她侍寝后,找来了心腹:“去打听一下,陛下后来是否专门传召太子。” “诺。” 刘彻:好神奇,他们都看不见她![星星眼] 刘启:那是高祖(确信)[害羞] - 咳咳,首先作者要辟谣一件事: 1.历史上刘彻没有刘彘这个名字,根据《史记·孝景本纪》和《汉书·孝景纪第五》的记载,他三岁封胶东王的时候就叫刘彻了,后来的《资治通鉴》也采用这一记载。于是本文也称呼小时候的刘彻为刘彻,而不是刘彘,也不会存在喊他猪猪的剧情。汉武故事不算正史,根据现在研究,两个字在汉代可能算是同音字,所以《汉武故事》才会有这个说法。 2.以及关于陈皇后的名字,作者实在不知道她本名叫什么,也取名困难,于是选了最广为流传的那一个,后期或许会改一个名字。 陈皇后依旧会经历从皇后到废后,但会给她一个好结局,个人认为她在哪里发光发热都比纯爱刘彻强。总之她会有自己的事业,不会进化成究极恋爱脑。 3.刘彻下一代的发展目前不能保证,但这个设定来说,他应该不能发癫。 4.关于汉景帝具体在哪里立的太子,其实史书没记,我是综合参考了刘邦和刘彻立诸侯王的地址之后推测大概率在高祖庙里,大家也知道这不是史书的对吧。流程也参考的汉武帝时期还有后来的汉朝皇帝,文景没有这类很具体的记载,总之看个乐呵。 5.如果觉得我写的后宫大的离奇,那么请和我一起默念故宫0·73平方公里,汉代未央宫4.6平方公里,长乐宫6.6平方公里,这还不算北面的桂宫北宫明光宫等等宫殿和北面的居民区以及东市西市乱七八糟的东西。反而刘邦的高祖庙(在未央宫外面东边的地方,紧挨着长乐宫)对比之下算得上小巧玲珑,所以写百官几乎站不下也是合理的。 6.高祖庙位置的缘故,再加上作者本人其实分不清东南西北,所以阳光描写那段可能有问题,总之忽视吧![爆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那‘人’是高祖? 第2章 你们也不一定生的出孩子 第2章 王娡正坐在铜镜前,神色淡淡,她打开漆奁,捏着梳子抬手轻轻拂过发丝。 镜中人美丽依旧,岁月不忍留痕。 只是胶东王,还不足以令她满足。 她的第一段婚姻美满幸福,而她抛夫弃女入宫来的追求,远不止于此处。 王娡轻轻闭眼,喃喃:“当贵。” 不过此时刘荣刚封太子,没有好的机会,她不急于这一时。 --- 很快,王娡等的机会就来了。 四月刘荣刚被立为太子,不出月余,馆陶公主便差遣了人去为自己的女儿说亲。 她希望自己的女儿日后可以成为皇后,恰好太子刘荣尚未婚配。 馆陶公主刘嫖初时很自信,因为这是一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婚事。 只要娶了她的女儿,便可以得到她及她所代表的利益团体的支持,她实在想不到栗姬拒绝婚事的可能。 强强联合,有什么不好? 也是这份自信,让刘嫖得知栗姬拒婚后大为愤怒。 “你说什么?!” 刘嫖放下手中酒樽,桌案被砸地‘砰’然作响。 “她怎么敢……”刘嫖气的胸膛快速起伏,手里捏着的酒樽还好不是脆弱的材质,不然也要身陨当场。 “殿下,消消气,为栗姬这种人,不值得发这么大的火。” 刘嫖视线在心腹脸上刮过,渐渐平静下来,她唇边勾起冷笑:“你说的是,不值得为这个蠢货生气。” 心腹不语,她可不敢真的辱骂天子嫔妃。 她抬起酒樽一饮而尽,呵了一声:“宫里的立场哪里是固定的,永恒的只有利益。” 她又骂一声:“愚蠢。” “她非吕后,真以为能护住吗?” 天真! 栗姬非吕后,后宫那群女人亦非戚夫人。 栗姬心机手腕皆不如吕后,朝中也没有开国功臣那样的人支持,不过如小儿抱金过市。 守不住的宝物只会招来杀身之祸,例如——太子之位。 刘嫖抬手招了招:“附耳过来。” “不必管薄皇后,你去……” 心腹恭敬俯身,细细去听刘嫖的吩咐。 --- 馆陶公主进宫已是常事,她长袖善舞,和她的母后窦太后、皇帝弟弟、梁王弟弟的关系都不错。 甚至一度成为几方之间调和的那个人,她并非一个简单的人物。 不管是之前给刘启进献美人,还是之后找栗姬替女儿订婚,她的每一步都是出自利益考虑。 经过再次观察考量,刘嫖看上了刚封胶东王不久的刘彻。 根据礼制来讲,二字王远不及一字王,可刘彻封王时才三岁。 还同册封太子一起,已然能说明刘启的态度。 馆陶公主刘嫖很了解她这个弟弟,刘启只有真的很喜欢刘彻,才会这么做。 如果刘彻占长,那么她毫不怀疑,刘启一定会立刘彻为太子。 刘荣的优势不少,长子为其一,其二为栗姬受宠。 他的劣势不多,却致命。 刘嫖此次进宫以看望侄儿为借口,先拜见刘启说明目的,又带着诸多礼物去看了刘荣,才带着身后众多侍从光明正大往王娡宫里走去。 自文帝以来,汉宫自上而下厉行节俭,王娡为后妃之一,也当有所表态。 比如她时不时也会进行纺纱和织布的活动,刘嫖来的时候,她就正在摇动手上纺纱用的轮子。 听见殿外侍女通报,王娡才停下手中动作,站起身亲自迎接刘嫖进来。 “让公主见笑了,妾身殿内略有凌乱。”王娡微微行礼,又挥手让宫人将器具收起来。 伸手不打笑脸人,王娡有礼,刘嫖同样很有礼节。 聪明人对视一眼,便能明白对方是想说什么话。 “公主请坐。” 两边席位对面摆放,两人正坐(正坐=跪坐)其上,中间隔着一个小几。 有侍女动作迅速摆上祛暑冷饮,又小碎步退了下去,绝不打扰两位贵人的谈话。 刘嫖给面子地喝了一口:“寒泉清冽而甘甜,不错。” 王娡很是谦虚:“公主谬赞了。” “夏日饮上一口,更是舒适,”刘嫖轻轻转动手里捏着的杯子,“本宫以为,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时宜。” 刘嫖说这话时,视线直直落在王娡身上,说的话单指饮用的清泉,却又意有所指:“若冬日饮下,必然心冷。” “夫人,意下如何?” 王娡微垂眼眸,回话时恭谨不与刘嫖对视,她颔首道:“公主所言极是。” 刘嫖问起自己此行真正的目的——刘彻。 等王娡抬眸时,她神情不卑不亢,唇边挂着得体而有礼的笑:“彻儿之前还时常盼望公主,小孩子家念着想着什么的就是不肯说,还和妾身闹别扭呢。” “这下听闻公主进宫,却又一个人躲着不出来,万望公主谅解。” 刘嫖笑意渐深,王娡上道,她也顺着说:“那应该不是盼着我这个‘老人家’,是想着别的人吧。” “这……”王娡揣着明白装糊涂,“妾身可不敢乱讲。” 刘嫖浑不在意,她敢只来和王夫人说婚事,那就敢确定,她弟弟刘启肯定会同意。 “这算什么乱讲,彻儿也算是本宫看着长大的,同本宫同他表姐亲近一些,也是应该的。” “更亲近一些,也未尝不可。” 王娡点头,已经算是应下这门婚事,却还是装着让人去叫了刘彻过来,由小孩子亲自说出口,来讨馆陶公主喜欢。 那边刘彻是同陈阿娇一起进来的,两个玉雪可爱小孩子站在一起更讨人爱。 陈阿娇进门后喊了句母亲,便扑到刘嫖怀里,时不时还看刘彻一眼。 刘嫖心里更是满意了,她渴望权势,但也不是不在乎女儿,女儿喜欢,她也得利。 喜上添喜。 刘彻乖乖给自己的阿母还有馆陶公主行礼,然后依偎在王娡身边。 他同样也在看对面的人,只不过看的不是众人以为的陈阿娇,而是站在馆陶公主身后,表情冷淡的‘人’。 册封典礼出现过的‘人’又出现了,只是上次抱在怀里的剑,这次佩戴在她腰间。 她是被自己的诚心感动了吗? 刘彻自信! 他这几日可是在宫中寻了许久,三过阿母宫门而不入。 终于在今日又看见她了。 他现在心里涌起莫名的喜悦,连带看陈阿娇都更觉喜爱。 当然了,刘彻心里还是认为,这‘人’肯定是来看他的,阿娇姐姐只是凑巧。 使用‘汉’马甲形象出场的竹青霭可不认为‘亲近’、‘喜悦’是偶然的情绪,在她计划中这几乎是必然的。 她上个世界便演过由‘秦’转化的‘汉’,刘邦亲自喊了许久【祖宗】的‘汉’,自有一世界的‘汉’之概念在身上,刘彻年幼被影响再正常不过。 她也没有想过去特意骗刘启,成年人刘启和幼年刘彻还用做选择吗,她只花了一秒就决定了骗谁。 小孩子当然要从小骗起啦~ 刘彻自以为很有智慧地躲到了王娡身后偷偷仰视她,也看清楚了她的容貌。 眉若远山含黛,眼瞳的红色纯正,唇…… 她挑眉了,看见他了吗?! 刘彻一惊,又躲了一下。 他更觉惊讶的是,她穿的那身衣服不就是皇帝冕服的变种吗,虽然细节上来看,和他父皇穿的衣服两模两样。 刘嫖显然理解错了刘彻的行为,她调笑道:“彻儿还害羞了。” 等她问起刘彻是否愿意娶阿娇,王娡暗中拽了一下儿子。 他将要开口之时,冷不丁听见一陌生声音响起。 “血脉相近者诞下子嗣不但容易夭折还痴傻,哦,我忘了,你们也不一定能生的出孩子。” 那是道女声,冷冷的,又略有讽意,此时刘彻还不懂阴阳怪气是什么意思,以后经历多了的他自会无师而通。 刘彻三岁却也懂子嗣与夭折的意思,惊的他把刚想说出口的话给咽了回去。 眼见馆陶公主神色有异,机智如他立刻补上:“姑母说的娶是何意,嫁又是什么意思,是说彻儿可以和阿娇姐姐日后也待在一起吗?” 刘嫖点头温柔道:“正是,等阿娇做了彻儿的王后,你们自然可以日日在一起。” 刘彻回头去看王娡,见阿母微微点头,心里明白他必须应下。 又始终对那句【容易夭折还痴傻】极为在意,而且那‘人’似乎也不满他的选择,冷嗤一声,身影骤然消失于殿内。 殿内还有他阿母和姑母在,他不敢出声挽留,只能做出小孩子情态问刘嫖:“姑母,彻儿可以和阿娇姐姐出去玩吗?” 刘嫖也懂,这个年纪的小孩子很难拘束在房间里,她摆摆手让侍女带着两个小孩子出去了,她也乐得见他们亲近。 王娡居住的宫殿规模不小,自带庞大的院子,出了正殿廊下两侧便是花圃,平日里有专门的人来照料。 侍弄花草的人用心,但小心这些花的不包括两个小孩子。 他们在花丛里玩的是开心了,后面人跟着收拾也不轻松。 刘彻见陈阿娇的注意力在那些娇艳的花朵上,视线四下乱转,做贼一样压低声音偷偷问:“你还在吗,之前说的夭折,痴傻是什么?” 无人回应。 只有站在前面一点的小女孩回了头,她年纪同样不大,算是馆陶公主千娇百宠长大的,在刘彻面前也不觉得自己就低了皇子一头,即使这是新封的胶东王。 她学着阿母,以小大人的口吻关心刘彻:“彻儿在说什么?” 刘彻摇头:“没有什么,在问阿娇喜欢哪朵花。” 刘彻:真的假的? ‘汉’:爱信不信,没有解释的义务jpg· - 喝着可乐码字真的很可乐(划掉)快乐~本来准备九点直接发三章的,但第三章要修一下,晚点吧[害羞],后面修文会作话添加一些资料,现在刚发文来不及添加。 ps:王娡是二婚入宫,之前还有一个女儿应该也不用我多解释吧?古代人其实很开放的(?) pps:汉代人夏季消暑其实喝的就是井水,井水冷而消暑。 关于四月为什么是夏季:因为二十四节气虽然春秋就起源了,但真正定下来是太初历诞生(汉武帝后期),所以这个时候,按照史书记载(礼仪制度要求封王也是在夏季)三月春,四月为夏。汉景帝不配用太初历[狗头]这个时候饮茶的,大概只流行在四川一带,不关陕西的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你们也不一定生的出孩子 第3章 他的身后空无一人! 第3章 陈阿娇一指花圃中开的最娇艳的那一朵,她从小得到的就是最好的,理所当然认为要便要最好的:“我喜欢那朵,它开的最好看。” 说着,她伸手就将那朵花折了下来。 刘彻微微皱眉,其实他不喜欢别人动他的东西。 阿母宫里的东西,自然也算有他一半。 但阿母之前又说了,要把阿娇姐姐当做他的亲姐妹看待,她要什么就给,不能小气。 哪里一样了,他果然更喜欢自己的亲姐妹。 现在他还要违心捧场:“阿娇姐姐眼光真好,我之前也觉得它最好看。” “你看那里,好像有个虫子?” “哪里,哪里?”刘彻的注意力又被转走了。 陈阿娇抬手指着花圃中的花枝下面:“唉,哎?你动作快点呀,你堵着那边,我来抓!” 她指挥刘彻很顺手,抓起虫子也下手狠辣果断。 刘彻早就把什么‘夭折’啊,‘痴傻’的抛之脑后了,还是抓虫子好玩! 两个小孩子玩的不知天地为何物,最后馆陶公主向王娡告辞准备带女儿离开,看见女儿的那一刻,她脸上笑容差点挂不住了。 你们关系可以好,但不能好成这样,她不接受! 刘彻捏着一只栓了草环的虫子:“阿娇姐姐你明日还来吗?” 陈阿娇刚想说话,被刘嫖拽了一下,刘嫖深吸一口气:“明日姑母有些事,来不及进宫,等来日有了空闲再带着你的阿娇姐姐来看你。” 她一边说一边给自己的侍女使眼色,那侍女赶紧用帕子将阿娇手里的虫子包起来,她还不能直接扔。 要是扔了,闹得可不止阿娇一个,公主的孩子和陛下的孩子一起闹,她一个小宫女丢了命,太恐怖了。 刘彻没看出来刘嫖的嫌弃,他朝她挥挥手:“姑母可要记得彻儿!” 刘嫖勉强笑着点点头:“好,姑母一定忘不了我们乖巧听话的彻儿。” 站在刘彻身后,属于王娡宫里的女史垂首抽了抽嘴角。 送走馆陶公主刘嫖,她立刻躬身在刘彻耳边说:“殿下,该用晚膳了。” 刘彻焉焉点头,他还没玩够,快乐的时光过得好快啊,又到了讨厌的洗漱环节。 不过他还是不敢造王娡的反的,他跟着女史蹦蹦跳跳往殿内走。 至于忘了什么? 管他呢,应也不是什么重要事! 净手净面之后,刘彻随女史进入王娡的正殿,他快快乐乐向王娡扑去:“阿母——我来了!” 接住他的王娡却没有多少笑意,刘彻也知自己今天犯了多大的失误,收敛起笑容。 啊,想起来了,今天他还没为自己的行为收到批评教育。 刘彻:QAQ。 “阿母……” 王娡叹了口气,她怎不知她的儿子才三岁,可宫里孩子的三岁能一样吗? 此时代后宫或许少宫斗,但一旦斗起来,那就是牵连无数的政斗,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和单纯的争宠是不一样的。 “阿母之前是不是教过你,今日见了姑母要怎么说?” 刘彻点头:“今日早晨,姑母还未来时,阿母教过。” “是了,那彻儿今天又说了什么?” 刘彻支支吾吾的,他以为他临场发挥还算不错? 随机应变还能让姑母不生气,他都佩服自己! 而这时他听见身后传来一阵笑声,像是在笑他焉头巴脑低着头的样子。 刘彻:! 刘彻震怒,竟然有人敢笑他。 谁敢在他阿母宫里笑他!有没有规矩了,还有没有王法了。 他恼羞扭头,或许也有窃喜,他要甩锅! 却见几日不见的‘人’站在那里,还是刚刚对他批命【子嗣容易夭折且痴傻】的‘人’。 他气鼓鼓的脸颊又扁下去,算了,也不是不能原谅,她一看就不是人,他让让她又能怎么样? 偏那‘人’也不领情,还言语挑拨:“看我作甚,现在不怕我了?” “之前见我不还要躲在你阿母身后?” 刘彻小发雷霆快速转头回去,死要面子嘴硬:“我什么时候怕过你?” 亲眼见着自己儿子转头看后面,像是得到了什么鼓励一般,又转头回来看她并撂下一句:‘我什么时候怕过你?’ 还在进行思想教育的王娡:? ‘汉’看全了王娡脸色的变化,五颜六色那叫一个精彩,她抚掌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彩!” ‘汉’:“刘彻,你很有志气!我喜欢~” 王娡:“刘彻!” 全名一出,刘彻整个人站在原地一激灵:“……阿母,你听我解释!” ‘汉’笑的毫无形象:“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比刘邦好玩,可别今天被阿母打的屁股开花哦。” 刘彻恼怒,指向自己身后同时和自己阿母告状:“是她嘲笑我!” 王娡面无表情,抬眸看向殿内唯一的女史,她也同时是她的心腹。 她:“哦?” 女史面露震惊不解,这和她有什么关系,要知道她表情管理很好的,不该有的神情根本不会在她脸上出现,但她没出声辩驳,还从心地往旁边挪了挪。 眼见阿母表情不对,刘彻赶紧回头去看,他的身后空无一人! 那‘人’定是胆小怕被发落才跑路了,留他一个人承受阿母的怒火,他们之间的情谊呢?! 空中又幽幽传来一句:“所以给你留点**,我就不看了。” 刘彻小眉毛皱着,她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 “太明显了,你的脸上不是写着?” 刘彻摸了摸脸,胡说,他脸上没有墨迹。 “吭—” 又被笑了……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 刘彻小脸严肃,昂首,但双手捂着屁屁:“阿母,我真的可以解释。” “刚刚那么说,都是有理由的。” 王娡露出和善的微笑:“说吧,今日不说清楚,就不用晚膳了。” 为了最后给自己儿子,也是新任胶东王留点面子,王娡让女史将女儿们带出去,打算一个人留在殿内给儿子做思想教育。 “诺。”女史带着几个好奇的公主走了出去,给里面尊贵的母子留出来私人空间。 --- 王娡不像是刘彻想的一样雷霆震怒,而是蹙眉问起:“你说的那人,不会是你册封那日看见的……?” “可若是高祖,你不会是刚刚的态度。” 敢抬手指着高祖,还想把错误甩给祖先,那也太不孝了。 王娡想不到,她的儿子可更加胆大,敢把锅甩给大‘汉’。 王娡一看这小子的表情就知道这里面有问题,她将人拉到跟前,压低声音问:“和阿母说实话,那‘人’究竟是什么?” 刘彻纠结一番,老实摇头:“孩儿不知,但……但应该是个神明吧。” 他心里还有暗搓搓的高兴与自豪,偷偷炫耀:“是只有孩儿一人能看见的神明,你们都看不见,父皇也看不见。” 王娡:“……” 这破孩子。 她长叹一口气:“你可知道商纣王其中一罪便是淫祀,大汉历来班教化、禁淫祀。” “你又如何得知,祂是正统神明?” 刘彻又是一阵支支吾吾,强行挽尊:“反正我就是知道,我看见的肯定是正神!” 他这样天赋卓绝得天独厚的小孩,看见的肯定是正神。 “那她还嘲笑你?” 刘彻膝盖中了一箭。 为什么会被正神嘲笑呢,是啊,为什么呢? “有正神会笑小孩子?” 刘彻膝盖又中了一箭。 刘彻:QAQ。 他不相信! 他拒绝相信! 他都快要被王娡说哭了,还不忘嘴硬:“这说明彻……”他吸了吸鼻子,“说明,我不是小孩子,我是大人。” 王娡:“?” 王娡抬手扶额。 啊,头好像有点疼,之后传个女医看看吧。 他宁愿阿母质疑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为何在相信他看见了神明后,要质疑那是不是正神? 正因为了解儿子,所以才愿意相信刘彻说的话,王娡无奈又问:“那彻儿以为,祂为何是正神。” 她嘲笑小孩子? 那必然不是这个原因。 刘彻思来想去好不容易憋出来一句:“她穿的和父皇很像。” “她还在高祖庙中来去自如,她还夸我比高祖刘——” 王娡飞快捂住了刘彻的嘴,她真是没眼看了。 “既然亲眼见过神明,为何敢直呼高祖名讳?” 刘彻可爱地眨眨眼,嘴里叽里咕噜的,却因被人捂嘴而强行闭麦。 王娡警告他:“不许再直呼祖宗名讳了。” “今日在我面前,我可以当没听见,你若是在你父皇面前这么说,明日就要被逐出未央宫。” 刘彻点头似小鸡啄米。 等阿母一松手,刘彻立刻说:“因为她叫的就很顺口,我一时之间没注意跟着就喊了……” 这是能跟的吗? 她没忍住敲了一下刘彻的小脑瓜,还一时间没注意,人小小的鬼话连篇。 王娡心下念头急转,眉头微蹙,既然身穿高位冕服随口直呼高祖姓名,又对彻儿没有恶意。 只是喜欢逗小孩子玩,在她看来更像是以长辈的心态。 彻儿确实特殊,这对她来说更是好事。 王娡既期待那传说中的神明降下神迹,一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那般,助她孩儿成为正统扶摇而上。 又担心是哪里的妖精野怪,虽然这个可能性很低就是了,她也不认为非正统的神祇能在高祖庙里行走自如。 她还是不太放心地叮嘱:“若彻儿下次见了那位,可否引荐阿母认识?” 今天之后就日更三千力,感觉写的还挺顺利的,我再修一下文,更新时间我再考虑一下固定个时间,明天之前如有显示更新,那就是我在修文![让我康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他的身后空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