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直播美食种田的日常》 第1章 第 1 章 永泰元年 晨曦微光,太极宫屋檐上的初春的雪尚未消融,内侍和宫娥们就已经把道路上清扫的干干净净了。 李熙打着呵欠,疾步行走在宫中的青石板路上,拢了拢狐裘,却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冷,化雪天实在是太冷了。 这么冷的天,神尼玛还要上朝,也太惨了。 孩子才十岁啊,为什么要遭受这种苦难。 为什么先帝皇子那么多,就她需要上朝,这个年纪不是该拾掇拾掇滚出京了吗? 臣子们早就齐整整的排排站好,老当益壮的郭子仪站在武将前排,此人以近七旬的年纪还在工作,真是让人敬佩,李熙冲郭子仪客气的拱了拱手,却不料这老家伙头一摆,不看她。 嗯,哪里惹到他了? 而就在李熙踏入殿内的瞬间,一道道目光齐齐射向她。 犹如一群学霸,注视着迟到且学渣的同学。 李熙知道自己又又又来晚了。 总归没在皇帝陛下后面进来,这也不算很离谱。 李熙熟门熟路的站在了文臣武将的前面,太子李适的侧后方,同样也是离大唐皇帝陛下最近的位置。 “苕郎,你不义气,来这么早怎么不叫我,你是怎么起得来的。”李熙瞪了一眼比他还年长十三岁的侄子,压低了声音威胁:“下回我有好吃的,也不叫你了。” 李适看向比他长子也大不了几岁的小叔叔:“东宫离承庆殿多远,又不是很顺路。” 您就省省心吧,不知道父皇最近很烦您吗? 李熙很委屈:“先帝的其他皇子为什么不用上朝。” 李适:.......那是因为他们对父皇没什么用处,在别的地方,阿耶也听不到您哔哔赖赖啊。 “因为他们都去封地了。” “我也想去封地。” “你想分封去哪里?” 李熙打了个呵欠:“去一个不用起早上朝的地方。” 李适:“......” 殊不知两人蛐蛐的动作,也引来了不少人侧目,文臣武将们纷纷投向他一个羡慕的眼神,得先皇宠爱,又得本朝皇帝的圣心,跟太子殿下能处得和乐融融,还带着皇长孙满太极宫的闯祸,这位真是阖家欢乐,兄友弟恭的典范,真是可歌可泣的兄弟情,叔侄爱! 十三殿下乃先帝的皇子之中盛宠第一人也,就是在本朝也是第一人。 等李熙一站定,离她最近的那几位脑子里,顿时响起叮里咚咙的吐槽声: 【苕郎这个吉祥物要上朝我能理解,可为什么连我也要来,我不理解,也表示不尊重!】 太子李适:次奥,谁特么是吉祥物??? 二皇子李邈嘴角露出微笑。 【二郎这个家伙为什么也要来凑数,他不是比我更应该去就番吗,回头跟皇兄说一声,把他安排到我隔壁吧,不过在隔壁好像也没什么用,藩王不能串门啊,emo】 李邈嘴上的那抹微笑突然间消失了。 李熙打了个喷嚏—— 【谁想我了】 众臣:“......” 刚吐槽完,又瞥了一眼站得笔直的郭子仪,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老货还真牛,胡子都花白了,据说还能上马弯弓射大雕。 【惨惨惨,七旬老翁还要上早班,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缺失】 郭子仪的身形晃了晃:.......老子不服老行不行! 十三殿下站得笔直,形容端正的让人无处吐槽。 哼,就是内心戏太多。 【好吧,郭子仪这个卷王成功把我秒的更懒惰了,就算从亲仁坊过来很近,但也没有住在太极宫的我近吧,可能他是老头儿他觉少,我是少年我嗜睡,睡不好可是会影响长个子的,要是因为早起成了个矮子,满朝文武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会嘲笑我,等会儿我要喝个羊乳,毕竟羊乳能让孩子长个】 【就算矮那也不是我的错,谁叫我爹生我的时候年纪一大把,年纪大的人精子质量不行,没把我生成歪瓜裂枣已经很幸运了,等待会儿下朝,我再多喝点羊乳吧,羊乳里面还要加点红茶叶煮一煮,这天气喝点热奶茶好舒服啊。】 郭老头捏紧了拳头。 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还在太极殿,拳头估计也硬了。 这吐槽让站在后殿,正在让内侍整理腰带的李豫身形一顿。 吐槽他爹生自己的时候老,他居然敢吐槽先帝。 【哎,我好饿,我还想吃涮羊肉,刚出门前忘记跟小卓子交代,羊腹肉得放外头冻硬了,才好片成肥羊肉卷,清水锅中涮一涮,再沾个本殿秘制的酱料,味道简直绝绝子,涮鞋底子都好吃,呜啊,呜啊,呜呜呜,我好饿,我还要吃酱肘子、老母鸡汤、红烧大丸子,听说宫里的暖棚的黄瓜又熟了一根,晚上本王亲自去.......兄弟间的事,不能叫偷,这叫替陛下品尝!】 但还没来得及发火,就听到了报菜名。 一直听到最后,李豫火冒三丈,朕就说为什么今年冬天还没吃到黄瓜,敢情都是给你偷了! 早起上朝,皇帝陛下也只吃了几块点心垫了肚子,现在他也饿了。 好吧,七旬老翁也下意识的摸了摸肚子。 奶茶的做法,他也是听李熙在心声记下来,回家试了试果真大赞,不知不觉奶茶的风就刮遍了长安,满朝文武不仅喝过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还尝试过奶茶的各种做法。 这个什么涮鞋底子都好吃的秘制酱料的做法,殿下怎么不说清楚! 李熙挪到前排位置,冲不远处的郭子仪笑了笑。 今天老翁的脸色似乎不是很好。 肯定嫌自己到的晚了。 呵—— 就算是御史台参也没用,李熙现在的脸皮厚如城墙,作为皇帝的“兄弟”,只要不谋反,没人真的能把她怎么着了。 刚站定,皇帝陛下到来的声音就响彻大殿之中。 跪在大殿冷冰冰的石板上,李熙又打了个哆嗦。 大殿中虽然燃了暖炉,但空间太大了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站在前排的李熙还能沾点光,蹭到更多的热气,后排靠门的那些官,已经冻麻木了。 【我大唐真是没落了吗,连炭火都烧不起了吗,冻煞我了真是】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熙的错觉,她总觉得坐在大殿之上的皇兄身形晃了晃,身旁的苕郎也抖了抖。 李熙冲殿上坐着的人咧嘴一笑,她觉得皇兄今儿也不是很高兴。 【就是说呢,牛马谁愿意起大早,谁搞的规矩这么大清早的上班儿,我抗议,我严重抗议】 看,殿内的其他人也很同意呢,看来谁都不愿意起大早。 这时宰相裴遵庆上前,近日监军郭奉先回报,说仆固怀恩要谋反,虽然在朝中重臣们的坚持下,李豫打消了要马上召回仆固怀恩的想法,但还是招众臣商议应对之策,这时候郭子仪为了避嫌,不能替他说话,出面劝谏的是以宰相裴遵庆为首的文官集团,但纵使裴遵庆、颜真卿等力劝,这位被判臣打到后怕的天子始终帝心难安。 颜真卿复议:“大宁郡王忠勇,当年安贼甫一起战乱,就派兵前往灵武,为平乱更是一门四十六人英勇牺牲,可谓满门忠烈,请陛下深思,切勿相信小人谣言,寒了忠臣良将的心呐。” 裴遵庆等大臣也纷纷跪下,为仆固怀恩求情。 李豫依旧不为所动,心中的天平偏向了监军宦官的一方:“此一时彼一时,他要没有反意,为什么会与辛云京开战?” 颜真卿继续道:“辛云京与仆固怀恩一向不合,必是要激怒仆固怀恩,逼他谋反,骆奉先这一路监军,也与仆固怀恩不合,此人奸佞,请陛下明察。” 李熙低头,打了个呵欠,再这样逼下去,不反也想反一反了,唐人不少来自于少数民族,颇具血性,难怪大唐中后期有这么多反贼前仆后继,一般是出自野心,一般是出于猜忌,在心中吐槽: 【呵,宦官靠得住,母猪能上树,大唐迟早亡于内侍之手】 【郭奉先收了辛云京的钱呗,不然他在宣阳坊怎会有处宅子,里面还养了几个美女,那女子比崔贵妃都好看!】 【等仆固怀恩反了你,带着吐蕃人攻入长安,你们这群逼逼赖赖的内侍,就会躲在将军们的后面,最后还不是让郭子仪给你们擦屁股,可怜七旬老翁,这么大把年纪了,还没消停日子过,拿着卖白菜的俸禄,干的是掉脑袋的活,呜呼哀哉】 郭子仪吓的脸色铁青,余光瞄向李豫。 李豫脸色更难看,什么反了反了,攻入长安,这种话从一个皇子嘴里吐出来,跟说别人家的事儿一样,老弟你到底有没有心,这大唐难道只是朕一人的朝堂不成? 此刻的李豫只觉得一股浊气直冲天灵感,快快快晕厥了。 “十,十,十.......” 旁边的大太监赶紧扶了他一把,压低了声音在他耳畔:“陛下,您不要再窥探天机了,当心身体。” 李豫窥探天机过甚,导致现在身体越来越差,一坐在这里脑子都嗡嗡的,最近已经有些威胁到他身体健康的趋势了。 天机是好,可也太吵。 但天机上头,听了抬不起脚。 李豫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太听从大臣们的意见,把幼弟给分封出去了。 站在前排的李熙离的也最近,最先注意到皇帝的异常,目光关切的看向李豫,脑子也吓得一片空白,李适更是冲上御座,跪倒在李豫脚下。 片刻空白让李豫得到了喘息,但很快脑海中又传来一阵鸡叫—— 【啊啊啊啊,天拉,皇兄难道是要中风了吗,万一爆了血管可不是好玩的,皇兄这样偏疼二郎,实在是让大郎难过,父母一碗水端不平,这会让大郎生气,二郎也不服大郎,从而对皇兄产生怨恨。我都可以想象等到皇兄以后快嘎了,兄弟在一起商量到底要不要停药,大郎说停,二郎说好。】 李豫瞳孔地震:竖子,竖子,汝要杀吾! 站在前排的几个大臣努力憋笑,皇帝陛下偏疼崔贵妃生的庶子,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若不是太子早有根基,只怕这会儿不知道废了多少次。 太子李适微微瞥过去了脸。 二皇子很想这时候回头掰开他小叔的脑袋,看看他一天到晚到底想些什么东西。 那头,李熙已经饿得面无表情。 郭子仪好不容易憋住笑,就听到脑海中叮咚一声响—— 【七旬老翁家里的儿子们倒是争气,可他夫人醋意太大了,老郭这个气管炎被他夫人揪耳朵也不敢多说一句,想不到也料不到吧】 郭子仪心口一滞,他的形象,他的形象。 再看向李熙,这货竟然还是一本正经的样子。 李豫又觉得自己能喘上气了,不怀好意的扫向郭子仪,见郭子仪还是那副表情,心里早就乐开了花,装看你还装。 李熙依旧面无表情一脸严肃。 管他封去哪里,反正去了封地,就不用起早贪黑的上朝。 想吃啥就吃啥,再也不用看御膳房的脸色。 等到了封地,一定要大搞暖棚种植,技术上绝对超过皇帝的暖棚。 等他搞到了好吃的,肯定不会让皇兄知道。 这等大逆不道,吃独食的心声,也让李豫心生怒意。 这还是皇子吗,还有天理吗,谁饿着他了一脑子都是吃的东西。 “赤狸,你怎么看?”赤狸是李熙的小名。 李熙站直,僵着那张快要饿扁了的脸,随口说:“臣弟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李豫:“......说人话。” 李熙拱了拱手,生怕李豫不愿意似的:“臣弟就一个要求,可否让臣弟把母亲带去封地养老?” 李豫冷笑:“哪里需要去哪里?” 李熙:“那要看皇兄打算让臣弟去哪里?” 【嘿嘿嘿,只要去了封地,皇兄就不能总让来上朝,颜师傅也必不能逼着我练字,七旬老儿从此以后也得了清闲,再也不想大清早的被人提溜出去练武,从此以后天高海阔任我飞,哈哈哈哈哈】 李豫:“......” 颜真卿:“......” 郭子仪:“.......”此等纨绔行径,当真让人神共愤。 李豫气得顺手就往地图上某一处指了过去:“那你就去这里吧。” 抬着舆图的两个小内侍也吓得发抖,扑腾一声跪倒在地上,众臣顺着皇帝陛下的手看了过去。 西域,安西。 李豫呆住了,他不是故意的。 但天子一诺千金。 李熙也愣了,这地儿。 她就知道皇兄对她是虚情假意,哼哼。 李豫看向下首站着发呆的小矮子,一瞬间暴怒然后又狂喜,心中窃喜狂笑,求饶吧亲爱的弟弟,如果你在脑海中哭泣、哀嚎、求饶,朕可以考虑给你换个地盘。 这时候李豫等人脑海中“叮咚”一声响—— 【wohoho,烤包子大盘鸡羊肉串我来了!】 开文了开文了,喜欢的留个言。 前排占座,24H内2分评都有红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第2章 第 2 章 下了朝,李熙刚走出太极殿。 平安紧随其后,赶紧递上暖炉,主子最怕冷了。 李熙接过带着热气的炉子,感觉半条命瞬间回来了,快步跟上太子。 “苕郎。”平常太子跟他关系最好了。 李适脚步一顿,想到刚才小叔的话,头也没回的走了。 李熙又接过平安递过来的帕子,擦了把脸,这才捡起带来的点心放嘴里,甜甜的桂花味的糕点在口中化开,可她还是很不快乐,肚子饿了果然想吃点咸的有味道些的东西。 这时候李邈也从殿内出来。 “二郎。” 李邈想到刚才小叔子在殿内吐槽的那些话,连看都没看他一眼,抬脚就走。 “真没礼貌,崔贵妃不会教孩子。”李熙把手中的帕子一收,往后看了过去,又见到郭子仪昂首挺胸而来,她心说这回必然是不会理她了。 谁料老头儿特特绕了一截路,走到她面前,目光中带着些许审视,最后鼻子里发出重重一声:“哼!” 李熙望着老头的背影,问身侧的平安:“怎么了,我得罪他们了?” 平安也不解:“刚才您干什么了不成?” 李熙:“难道他们怕我借钱?” 所谓借钱,有借无还。 平安不解:“您需要花钱,找娘娘去支些就是了,干嘛要找他们借?” 李熙望着遥远的天空:“可能是因为我快要去封地,而我很穷。” 平安脸上顿时露出喜悦来,先帝的皇子里面,十一岁不到就得了分封的,也只有他们殿下一个,殿下可真是棒棒,也真是很受宠啊!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分封这种事有利有弊,对于有争储的皇子来说,自然不想被撵出权利中心,但对于李熙这样的当今皇帝亲弟弟来讲,离开太极宫,意味着财务自由,而且他们殿下一直以来都很想被分封呢。 平安也没什么野心,一想到出宫以后自由很多,顿时开心起来。 “你很想跟我一起去封地?” “奴自小跟随殿下,自然要誓死相随。” “好,那我带你一起去西州。” “啥?”平安只觉得这两个字很陌生,天下如此多州郡,有他不认得的很正常。 不过能跟殿下一起出京,就开心。 ———— 李熙抬脚往后宫走去,她还没把这个消息告诉她娘武氏,武氏一直忧心她女子的身份被拆穿,招来杀身之祸,这下好了,往后去了西域,皇兄想知道都难。 那以后岂不是天高任鸟飞! 武氏眼底的泪痕还没擦干,丰腴的脸蛋上刚刚补过妆,一看见李熙,又忍不住扑簌簌落下泪来,看来朝堂上议的事情,已经传到后宫去了。 李熙早就知道朝堂跟个筛子差不多了,但没想到事情传得这么快。 “赤狸。” 李熙看了一圈左右,把武氏拉着往后面的房间扯,底下的人也识趣的在外头等着,两人一进屋里,李熙就雀跃的说:“阿娘,阿兄给我分封了,从今天开始,我也是一个王了。” 最高兴的是离皇帝很远很远,以后再也不用起大早,跟着一群大人去上朝。 “是哪里?”武氏一双杏眼带着期许的看向女儿。 “西域。” “我的儿。”武氏瞳孔巨震,大颗大颗的泪珠滚落,双手抚摸着李熙的脊背,声音发颤的道:“以后咱们娘儿俩这辈子都见不着了,都怪阿娘害了你,你本该吗,本该——” 接下来的话就不能再说了。 自从十年前,她那个孩儿死了,重新换的这个成了个女孩儿,武氏整日都活在担惊受怕中。 好在李熙这孩子讨喜,不仅先帝宠爱,连当今圣上都对她颇为恩宠。 武氏一直觉得,熬到女儿被分封出去,这日子就看到希望了。 但没想到分封的却是这么一个地方。 西域,那地方简直是不毛之地,这些年来都不太安稳,去了那里只怕一辈子都回不来了。 李熙抢过帕子,胡乱在武氏脸上擦了一把:“别哭了别哭了求您了,您别害怕见不到我,陛下已经答应我,让我带着您一起去封地。” 长安有什么好的,万一把仆固怀恩逼反了,明年他就要带着吐蕃人跟回纥人打进长安城了,到那个时候,有得是鸡飞狗跳的时候,对于现在的李熙来说,赶紧提桶跑路比什么还重要。 啥,武氏美眸微颤,差点没站稳。 啥,她也要去西域? “对啊,我求了陛下好久,他才答应呢,阿娘您不是早就想出宫了吗?” “这还是你求的?” “等出了宫,咱们就不用受那么多约束了,您想干嘛就干嘛?” “我也要去西域?” “娘,你高不高兴?” “娘,高兴。”武氏胸膛剧烈起伏着。 对于先皇嫔妃来说,跟着儿子们去封地养老是最好的选择,但仅限于去富饶的地方,西域什么的还是免了吧,对于一辈子没出过关中平原的武氏来说,这简直是天雷滚滚。 武氏翻了个白眼,软绵绵的往后倒了过去。 李熙:.......啊,看吧,我娘高兴得都晕了。 ———— 几日后,在皇长孙的哭嚎中,在皇太子的注视下,在十里长亭与众多大臣分别以后,被灌得微醺的李熙,被人塞到了马车的车厢内,一路往北往西驰去。 她将一路经过夏州,草原,凉州(划掉),凉州现在被吐蕃人占着,甘州,肃州,伊州,最后到达西州。 在没有高速公路跟导航的古代,需要穿越大量的草原和沙漠地区,还将面临着吐蕃人跟回纥人的威胁,一路跋涉三千公里。 武氏软绵绵的靠在马车里,十几天路程下来,早已经习惯了四周的颠簸。 自从离京后,她的兴致就怎么都高不起来。 李熙却不觉得闷,一到草原上就叽叽喳喳的拱武氏出来玩。 “阿娘,骑马来啊。” “你去玩儿吧,阿娘昨晚上没睡好。”武氏无力的说:“不如你陪我说说话。” 这几天李熙在给武氏说一个少女随军的故事,这也给武氏这趟出行增添了不少乐趣。 “娘,待会儿吃饭时我再跟你讲。”她这是想去跑会儿马:“追风都不耐烦了。” 追风是匹三岁龄的公马,同样也是精力无限的年纪,一人一马都是蓄势待发。 也不知道这孩子哪来的这么丰富的精力。 武氏被烦得不行,挥舞着手,让春桃几个陪她玩儿去了。 春夏秋冬四个丫鬟是武氏的大丫头,以前在宫里的时候规矩的不行,但自从出了宫,也被李熙带的野了,听昭仪打发她出去陪李熙骑马,春桃发出一声欢呼,往车厢外面蹿去。 武氏又对上三个丫头期待的眼神,没眼看的把眼睛合了合,挥了挥手:“都出去吧,只是看紧了她,别瞎跑。” 四人也不过都是十四五岁的年纪,正是贪玩的时候,便一起出去骑马玩儿去了。 自从进入了草原,路便没有在官道上那样好走,为了赶路又改成了双马拉车,速度是提上去了,车厢内却不如骑马舒服,就这样跑了几日,却还未见到城镇。 等埋锅造饭时,武氏终于忍不了了:“还要多久才能到城市里?” 别的都好说,就吃这一样她快忍受不了。 出门在外,食材带的虽丰富,但却没有时间做饭。 所以进入草原之前,车队提前买了几大筐子胡饼,这几日吃的都是这个。 她吃惯了面食,却很不喜吃干巴巴的胡饼,这几日赶路吃汤饼却没那么容易,虽说胡饼刚出炉时味道确实不错,但风吹了几日饼子很难咬,而且每日都吃这些,觉得连更衣都没以前那样顺畅,武氏更喜欢带着汤汤水水的东西。 春桃说:“不如让厨子合面,给您做汤饼如何?” 合面醒面,光做一顿饭至少要一个多时辰了,这样一套下来,倒是容易耽搁赶路的时机,武氏又忍了忍:“算了先这样吧,晚上你煮点白粥,明早起来我要喝粥。” 晚上停车后时间倒是多,但夜里喝粥又要频繁起夜。 春桃说:“那婢子明早早些起来煮。” 早上吃的,自然早上煮的比较好。 李熙也注意到了武氏这边的动静,小跑着过来问:“怎么了?” 武氏蔫蔫的:“还有多久才能到甘州?” 李熙又看向几个丫头。 春桃想了想:“娘娘这是想换个口味,您也知道的,娘娘喜欢有汤水的东西,却又不想耽搁车队行进的进程。” 如果还有日子到甘州,娘娘就要生气拉! 李熙知道,像武氏这样从小到大娇生惯养的,吃什么都特别有讲究,像这样别说是想吃一口汤饼的日子,就是以前,顿顿不得换着来,但武氏从未在她面前表现出过不满,但她没有料到母亲的心思,却也是不孝了。 “原来阿娘是不想吃胡饼,想吃汤饼了。”李熙沉思片刻:“让我想想......” 目光瞥见不远处正在切羊肉的士兵的手上,脑海逐渐放空,眼神也跟着亮了起来:“有了,我知道给娘怎么改善伙食了。” ———— 而此时的太极宫,刚刚下了早朝的李豫,此时正在闭目养神。 身旁的小内侍悄无声息的点燃了苏合香。 此香有醒神开窍的作用,近日陛下总觉得疲乏,寥寥青烟从香炉中燃气,屋中弥漫着一股动人的香气。 “西州王走多少天了?” “回禀陛下。”身边的大太监算着日子:“有十五日了呢。” 仆固怀恩上表要求回京,也是那一日送上来的。 自从召回了骆奉先,又在其回到京城以后,冷了对方一个多月,远在回纥的仆固怀恩也有了动作,他先是上书说明情况,并表示自己随时可以入京,李豫打消了对其打压的想法,并派了颜真卿前去迎接,又派了使者抚慰他在京中的老母亲。 仆固怀恩事母至孝,得知这段日子以来,母亲非但没有受到宫里的刁难,赏赐也是一次比一次丰厚,加之骆奉先回京以后,李豫又没有像往常一样召见这位随行的监军,不知不觉间陛下不信任郭奉先的传言,便流传了出去,这一举动更是让仆固怀恩彻底打消了对朝廷的怀疑。 君臣之间以诚相待,关系难得的得到了缓和。 只是人一清闲下来,难免想到别的,李豫看了内侍一眼,内侍立马心领神会:“也不知道西州王殿下走到哪里了呢?” 李豫也有些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是啊,他没带信回来?” 内侍低下头去:“到了大草原,行走起来就困难了,哪能时常带信回来呢,但想必西州王殿下也是惦记陛下的。” 想,想个屁。 想他,怎么连个信都不带回来? 临走前还给了他那么多匹马,不就是为了送信方便些? 此时李豫想爆粗口,那日他目送小弟,一直到他看不见的地方。 可这货呢,一出京就跟撒欢了的野马一样,听说路过夏州的时候,还跟当地的富商们一起去猎野羊。 好吃好喝的好不开心,哼哼。 不过李熙也是他一手带大的,这小子又投了李豫的眼缘,两人感情深笃,是大唐兄弟和睦的典范,洗刷了从太宗时期开始,兄弟父子关系不睦的魔咒,不仅成为大唐皇室兄友弟恭的典范,更是让各路文人墨客称颂,不知不觉间李豫便在民间有了些好名声。 李豫是坚决不会承认,自己是被好话给裹挟了的。 但他很快发现,自李熙出宫以后,歌颂他的诗歌渐渐少了起来。 这怎么行,不能让人以为他跟幼弟闹掰了。 此时正好外面有人拜见,慌慌张张的走到门口。 李豫刚想发火,见到来的是长子,面容便缓和了些。 李适匆忙走到皇帝的书房外面:“父,父皇。” 李豫不悦:“你儿子都快比赤狸大了,怎么还是这么慌里慌张。” 好歹跟小叔学学,哪怕内心里再不靠谱,面儿上装的却是极好的。 李适跌跌撞撞的上前来,在他阿耶面前停下,结结巴巴的说:“阿耶,儿子,儿子刚看见小叔了。” 阿耶这个称谓,也只有父子俩私底下相处,李括才会这样叫。 但今天却是因为李适被惊吓到了,才失了态。 李适赶紧低头认错:“父皇。” 李豫抚摸着长子的额头,一时之间想到儿子还小时候的模样,内心有些触动:“苕郎,你思念你小叔了吧。” 他已经后悔了,后悔把幼弟封到那种地方。 “父皇,儿臣真的看到小叔了。” “苕郎,你是不是喝酒了?”李豫很嫌弃的看向儿子,但空气中并未有酒味,心里想着莫非做梦梦见,嘴上却随口问:“在哪里看到的?” 李适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在......天上?” 李豫:“啥?” 幼弟上了天,莫非是碰到了危险。 李豫蹭的一下从御座上站起身来,顿时又想到若幼弟身死,那些文人墨客还不定怎么抹黑他。 他的名声,他的大业,他的千古名君的梦想。 脚底一滑,无力的往后瘫软着坐了下去。 李适:....... 24H内留言有红包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第3章 第 3 章 小胖子皇长孙跟李适咬耳朵:“我就说了,阿翁肯定会很高兴,你看刚才他都高兴的昏了过去。” 李适:“......”阿耶可能是被吓的。 谁乍听到自己弟弟上了天,都会被吓到吧。 李豫总算是从惊吓中回过神来,从过年开始,他频繁头晕,看来是要少吃肉多运动了。 “苕郎,你刚才说的在天上,是什么意思?” 皇长孙瞧瞧说:“在承庆殿,小叔爷就挂在上面。” 李豫觉得自己又要晕了,什么叫挂在上面,用三尺白绫那种挂? 他不是出京了吗? “谁把他挂房梁上的,取下来了吗?” “取,取不下来。”李适说话都结巴了。 “那还不快快取下来?”李豫觉得自己脑袋很痛,还很晕。 李适很难形容:“父皇,您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 祖孙三个进了承庆殿正殿,命其他内侍宫女们在外头等着,就进来了一个陛下的大太监马松。 李适带着几人,往后殿走,刚进后殿就看到半空中如天幕一般的降下一道影像,里面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几人嘴里念念叨叨的李熙等人。 此时李熙正低着头,不知道在做什么。 李豫长大了嘴巴,又擦了擦自己的眼睛:“苕郎,狸奴,你们都看到了吧。” 皇长孙:“看见了看见了,阿翁,小叔爷怎么跟在咱们面前一样,你说我去碰他,是不是也能摸得到他?” 说罢使劲蹦了蹦,但才五岁的小矮个子,根本碰触不到影响里面的人。 李豫正在感慨此物之神奇,就听见儿子在一旁开口。 “儿臣曾听小叔说过海上有蜃境,沙漠中亦有景象,此物并非是神怪作祟,而是光通过折射,换去了另一个地方,想必是小叔那边的景象,折射到了宫里来。”李适继续说:“其实刚才是狸奴进殿里捣乱,儿子刚巧进来寻他见到,起初见到之时也觉得不可思议,小叔怎会到天上去,但想想之前那么奇异的事情竟然都发生了,想必是因为咱们李氏皇族得了上天的眷顾,才会降下神眷,这可证明父皇乃是天命之君。” 吹一下李氏皇族得合法性又没什么毛病,况且老子是天命之人,他这个儿子难道不可以沾光吗? 李豫沉默了一下,看着半空中栩栩如生的景象:“你小叔在做什么呢?” 那里的人物跟真人一般,此时的李熙低着头。 而随着她的目光往下,画面也往下,此时一口大瓮里正在咕嘟嘟的冒泡,锅里不知道煮着什么,飘起来烟,李熙正让人往里头倒着什么东西,先是这样那样,又是这般那般,最后只听李熙欢呼一声:“好了。” 祖孙三人:??? 好了,什么好了。 ———— 羊肉泡馍出锅了。 香味在整个营地里弥漫,不少人已经开始咽口水。 已经有人决定,等晚上他们也要煮上一锅。 这锅汤做法其实特别简单,先用瓮烧一壶开水出来,把卤好了的羊肉切片,丢进去先煮上半柱香的功夫。 羊肉经过卤制过后,能存放的时间相对长一些,这也是一些长途跋涉的商队或者是军队最爱带的军粮之一,这些羊肉只需要稍微煮煮,香味就出来了,再往里加上一勺羊油,撒上一勺盐,离火倒进去掰碎了的羊肉,最后再撒上草原上随处可以摘到的野菜,就是一碗简易版的羊肉泡馍。 这样略泡过的胡饼,既没有放了多日的硬,还增添了羊肉的肉香,野菜的清香,在这种环境下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武氏光看一眼,就觉得口中生津,忙叫人给她盛了一碗。 春桃将羊肉、泡馍、野菜等物一起盛到碗里,小心翼翼的捧到武氏面前。 武氏先是尝了一口,眼睛顿时大亮,她的关中基因迅速被激活。 这东西,可比汤饼还要好吃。 “好吃吗阿娘?”李熙看向武氏。 武氏连连点头:“好吃好吃,你也赶紧吃吧。” 又补充了一句:“给你老师,和大人们也送一碗过去。” 李熙换了个老师,此人名叫薛窦,是个老儒生,这次也跟着一起去了封地,他同时也是李熙的王府长史。 另外一些文官,如鸿胪寺的行人,户部的书记,也跟在出行队伍里。 这些文人不比武将,从出夏州以后,饮食上也多有不适。 刚才煮的那一大锅,自是不够全部的人分享,可给这些文人们一人分一碗,还是够的。 武氏已经在侍女们的服侍下大快朵颐起来,这一顿堪称出宫以后,她吃过的最好的一顿饭。 这一碗实在是太合她的口味了,胡饼的硬在汤里完全化解掉,一口下去包含着羊肉的汤汁,汤里面还伴随着羊肉的香味,一口泡馍一口卤羊肉片,搁在这种地方,犹如珍馐美味。 武氏一口泡馍一口羊肉的吃着,时不时还要喝上一口汤,这会儿的她,哪有在宫里当娘娘的风度,一碗下去,还叫人给她再添一碗,一连吃了两碗,才算罢了。 “赤狸,此物叫什么,之前怎么没见你做过?”吃饱喝足,武氏眼里都有光了。 唐人以圆润为美,武氏就是那种肤如凝脂,貌若桃李的健康美人。 节食减肥,完全不在她的考虑范围。 揉着鼓起来的肚子,武氏第一次觉得此刻好惬意。 李熙也吃了好几天的胡饼,此时吃到泡馍,也觉得胃口大开,她现在又是长身体的时候,一碗下肚尚觉得腹中空空,恨不得再来三大碗还好,所以连宫廷礼仪都不顾了,大口吃着东西,大声回答:“您就叫这个做泡馍,若是用羊骨头跟生羊肉打底,熬出羊汤来,再加粉丝木耳,味道才更佳,晚上您若还想吃,便再泡上些许木耳,咱们行路上不方便,只能煮卤羊肉了,滋味自是比不得羊骨汤做出来的,但若是在汤上面浇些辣子油,味道或许更佳。” 只是可惜的很,唐朝还没有辣椒。 美洲大陆离东土又太远,皇帝老哥曾听到李熙的计划,就连连摆手,表示消耗不起。 也不知道此生能不能吃到辣椒了。 武氏大赞:“阿娘觉得这样就很好吃,若是用羊汤煮,滋味想必更加了不得,只是那个什么辣子油,哪里又能得来?” 李熙叹了口气:“儿子跟皇兄提过,若是有航能人,可使其往更南边的地方走,那里有一片大陆,至今未与我大唐有往来,那里物产丰富,只可惜皇兄不肯,这样的能人也难找,这样的大船,咱们大唐也没有,只希望大唐能盛世太平,皇兄有朝一日能抽出手来派人去美洲。” 武氏自然不知道美洲大陆有多远,随口就说:“你皇兄哪会听你一个小孩子说这些。” 只当李豫没空跟她小孩子玩笑,人家可是干大事的人。 此时的薛窦跟李行人几个,也在一旁津津有味的吃着了。 薛窦今年四十有六,孙子都能满地跑,在这个时代的的确确算“老人家”,这一路过来,薛窦也吃了不少苦,尤其是在草原上啃胡饼啃到牙酸的时候,都产生一种自己到不了西域的感觉。 但这一碗羊肉泡馍下肚,不仅暖了他的胃,也暖了老人家的心。 他跟这群文官一样,一人分到一大碗,这一碗对薛窦来说刚刚好,忍不住赞叹道:“这东西莫非是宫里传出来的,果真又便捷又好吃,李行人经常出使,可有在路上煮过此物?” 薛窦这样问也是有理由的,李行人是高宗那一脉的子孙,虽然到他这一代,与现在的皇室的血脉有些远了,但依旧上了李家族谱。 李家这帮皇帝繁衍能力惊人,玄宗生了三十个儿子,太宗生了十四个儿子,这么多儿子还要生孙子,孙子生重孙,所以在本朝,凡是出了五服的宗亲,任谁都得自谋生路,哪怕你是皇帝的后代也得打工。 所以李行人也跟薛窦一样,得靠着朝廷的俸禄生活。 李行人笑道:“我也是今天第一次吃,若是以前行路过程中有这,那自是会少吃许许多多苦头。” 如果李行人都没听说过,那必是西州王殿下的巧思了。 这西州王果真,深不可测啊。 没有收藏的求一个收藏啊,24H内留言还有红包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