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入我怀》 第1章 第 1 章 上午十一点,首都机场的候机大厅人来人往。广播声一遍一遍地提示着即将登机的航班,拖行李箱的声音在地面上划过,空气里混着咖啡香和行李轮的摩擦声。 沈时宴戴着口罩和棒球帽,坐在角落的沙发上。 助理低声提醒:“沈哥,航班还有四十分钟登机,粉丝应该已经在外面等了。” 沈时宴“嗯”了一声,抬手揉了揉眉心。 他的手机屏幕上,跳动着新剧的热搜词条—— #沈时宴元澈爆红#、#顶流演技派#,一连串标题在榜首闪烁。 这一周,他的名字几乎霸占了整个娱乐版面。 外头传来一阵尖叫。 几位粉丝不知怎么冲破了保安线,举着应援灯牌向VIP室这边跑来。 助理想要起身拦,却被沈时宴拉住:“没事。” 他摘下口罩,露出那张被镜头打磨得完美的脸,微微一笑。 “大家慢点,注意安全。” 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过嘈杂,像是安抚人心的信号。 几个粉丝兴奋得快要哭出来,举着手机求合影。 沈时宴耐心地一个个配合,签名、拍照、寒暄。 有人夸他比镜头里更帅,他笑笑,不置可否。 也有人问他下一部戏是什么,他只是说:“还在看剧本,希望能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角色。” 在周围人看来,这是一幕熟悉的“顶流现场”。 光鲜、温柔、体贴、无可挑剔。 可眼底那抹倦意,却只有近距离的助理看得见。 同一时刻,候机室另一侧。 首都机场的VIP候机大厅,是嘈杂都市中勉强维持秩序的一角。 林知夏头靠在柔软的椅背上,长发如瀑布般垂落。她没有睡着,只是在闭目养神。为了赶完一份关于知识产权侵权的案例分析,她通宵未眠,大脑深处残留着法条和逻辑交织的嗡鸣声。她的膝上放着一个米色的电脑包,旁边是她用牛皮纸袋装着的、最新修改的律所合同草案——这是她即将研究生毕业,急于证明自己专业价值的战场。 此刻,她只希望世界能安静四十分钟,让她积攒起前往研讨会的精力。 然而,这份渴望中的宁静很快被打破。 角落的骚动先是低语,随后被一阵高亢的尖叫声撕裂。 “啊啊啊是沈时宴!” “快快快!这边!” 沈时宴,顶流大明星。林知夏知道这个名字,她的闺蜜姜雨是他的铁粉。 沈时宴戴着低檐棒球帽,在助理的保护下坐在沙发区。他脸上带着明显的疲倦,手指揉着眉心,似乎正在承受着聚光灯外无形的压力。当粉丝冲进来的瞬间,他放下手机,嘴角立刻扬起一个得体而温柔的弧度。 他站起身,耐心地配合着合影和签名,每个动作都完美无瑕。在周围人看来,这是一幕熟悉的“顶流现场”,可林知夏隔着一段距离,却不小心地捕捉到他眼底那一闪而逝的、无法掩饰的疲惫和疏离。 那是长期活在别人期待中的人,才会有的眼神。 林知夏叹了口气,拿起桌上的拿铁,准备在喧嚣彻底爆发前,先喝一口提神。 候机室不算安静,旁边的几个乘客在低声聊天,柜台那边不时传来广播。她正准备眯一会儿,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尖叫。 几分钟后,一群粉丝推开门冲进了VIP休息区。几个年轻女孩拿着手机,举着灯牌往里挤。她本能地往旁边让了让,咖啡还没拿稳,一个被推着往前的粉丝一头撞在她的手臂上。 咖啡泼出来,溅在了她的电脑包上。热气瞬间散开,文件袋上的纸张被染成深色。 “对不起对不起!”那女孩慌乱地道歉,声音还带着喘气。 “没关系,”林知夏压着情绪,“但能请你看着点走吗?” 那女孩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身后的同伴一把拽走,“别管了,快点,沈时宴在那边!” 林知夏抬头,看到那个名字的主人正被围在人群中。 他戴着黑色帽子和口罩,但那张脸依然让人一眼就认出来。 他被粉丝团团围着,伸手接过签名本,耐心地一个个签名、拍照。 “别挤,注意安全。”他语气温和,声音不大,但听起来有种让人信任的力量。 林知夏看了一会儿,低头准备擦包。还没等她动作,一个粉丝在拍照时又退后一步,差点踩到她的电脑包。她伸手拦住,语气冷下来:“小心点。” 那女孩回头,不满地瞥她一眼:“你坐这儿挡着,我们也没办法。” 林知夏抬起头,神情平静:“这是公共区域,每个人都有使用的权利。你们围堵别人已经影响到其他乘客。” “你管我们干嘛?他是公众人物,我们拍照怎么了?”对方语气更冲了。 林知夏放下纸巾,声音清晰:“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规定,‘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她抬眼,声音略带冷意:“无论你追谁,都不能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追公众人物不代表你有权侵犯别人。你们推搡、撞翻我的物品,这在民事上属于对他人财产的损害,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女孩怔了一下,没料到她说得这么正式。 周围的粉丝小声议论,有人忍不住说:“你也太认真了吧,就一点咖啡,至于吗?” “我没要求赔偿,”林知夏语调平稳,“只是提醒你们,追星不该影响别人。” 这时,一个声音从人群那边传来:“抱歉,让一让。” 沈时宴走过来了。 他摘下口罩,微微弯腰,看向她:“真的很抱歉,她们太激动了,没控制好。” 林知夏抬头,迎上他的视线。 他看起来比荧幕上更温和,气质干净,说话时眼神很认真。 “没关系。”她合上电脑包,声音不冷不热,“我只是希望大家能注意一下秩序。” 沈时宴点头,转头对助理说:“拿几张纸巾,帮这位小姐擦一下。” 他又回过头,对她说:“真的很抱歉,给你添麻烦了。” 林知夏接过纸巾,轻声道:“谢谢。” “我可以让助理帮你清理,也可以赔偿你文件的损坏。” 他认真地说,态度谦和,眼神真诚。 “没这个必要。”林知夏摇头,语气平稳,“文件我有备份,咖啡只是意外。” 顿了顿,她加了一句:“希望下次能提醒你的粉丝注意公共秩序。” 她的声音不大,却有一种“法律条文式”的坚定。 那种既不咄咄逼人,也不迎合讨好的分寸感, 让沈时宴罕见地无言了两秒。 围堵的粉丝有些局促,低着头退到一旁。助理小声催他:“沈哥,时间差不多了。” “知道。”他应了一声,又对林知夏说:“希望你没受伤。” “没有。”她摇头,擦干包上的咖啡痕迹,把文件收好。 她拿起桌上的纸巾,擦着电脑包上的咖啡渍,抬头看向他:“我不需要赔偿,我有电子备份。我只是希望您能明白,维护规则,也是公众人物的责任。” 沈时宴的眼神里流露出明显的赞赏,仿佛非常认同这个意见一样。他从助理手中接过一张提前备好的名片,递给了林知夏。 “您说得非常对。我接受您的提醒。”沈时宴将那张只有名字和私人号码的白卡递给她,“这是我的私人联系方式。如果后续文件有任何问题,请务必联系我。” 林知夏接过名片,指尖触碰到他温热的指腹。她看向那张简洁有力的白卡,心头一动。 “我叫林知夏。”她也自我介绍道。 “林知夏。”沈时宴重复了一遍,嘴角扬起一个真实的、带着轻松的笑容,“期待我们下一次,还能有机会再见。” 林知夏微微颔首:“希望如此。” 她看着沈时宴带着助理,以及身后安静收敛的粉丝队伍走向登机口。候机室彻底恢复了宁静,只剩下咖啡的余味,和她手中那张薄薄的名片。 林知夏将名片夹入那份被咖啡弄脏的合同草案中。 旁边的座椅被新乘客占据,拖行李的声音在脚边滑过。 过了几分钟,那个闹腾的粉丝女孩又悄悄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杯新的咖啡。 “那个……刚才真对不起。”女孩怯生生地说。 林知夏抬头,表情放松下来:“没事。” 她接过咖啡,“谢谢你。” “他真的不是那种高傲的人。”女孩小声说,“他刚才还在后台帮我们签了好多名字。” “我看到了。”林知夏笑了一下 女孩松了口气,挥手离开。 林知夏低头喝了一口新的拿铁,苦味比刚才更浓一点。她看了眼时间,还剩半小时登机。 她起身去了洗手间,等再回到座位时,窗外阳光已经移了角度,照得人有些晕。 她重新坐下,耳机放在一边,笔记本合上,手里捏着登机牌。 远处传来广播:“请搭乘前往H市的旅客尽快前往登机口A23。” 她拿起包,整理好东西,准备出发。 走到登机通道前,她看到沈时宴站在不远处。 他戴着口罩,身边有几个工作人员,正在低声说话。 他抬头的时候,正好看见她。 目光短暂地交汇了一下。 他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她也微微颔首,算是回应。 她知道,自己在一个严谨的圈子,周围都是法律和规则,而明星的圈子都是纸醉金迷,她和这个光芒万丈的顶流之间的壁垒是不可能被打破的。而这份意外的相遇,正带着她,一步步偏离家人为她安排的“安全轨迹”,走向一个充满未知,却令她内心悸动的未来。 回归了,最近出现在脑子的梗这个最喜欢,所以先来这个试试水[狗头叼玫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第2章 第 2 章 上午十一点半,H市,林知夏的法学研讨会。 不,林知夏摇了摇头,她不是为了研讨会而去,是为了逃离。 她将巨大的行李箱交给托运,手中只留着一个轻薄的电脑包。包里,除了电脑,还有她毕业论文的初稿,以及一本《民事合同法》的最新修订版。 她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从业者,但首先,她得证明她能靠自己的能力,在法律的世界里,为自己和别人立下一块坚固的规则之锚。 登机广播响起后,林知夏一边拉着行李箱等着,一边整理手机。她看了眼登机牌:2A,靠窗的位置。 她拖着步子走进狭窄的机舱通道,终于找到了2排。 2C的男人刚放好外套,转头朝她看了一眼。 是沈时宴。 他戴着口罩,帽子已经摘了,一头利落的短发有些微乱。看到她时,他似乎也愣了一瞬。那双被镁光灯捕捉过无数次的眼睛,此刻带着一丝讶异和压抑不住的笑意。 他很快笑了笑,礼貌地侧身让出位置。 “真巧。”他的声音隔着口罩,低沉而磁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愉悦。 林知夏的表情控制得极好,她努力保持着一个即将毕业的优秀法学生的冷静与得体。 “是啊。”林知夏点了点头,努力让语气平静。她将电脑包放到脚边,侧身挤进了狭窄的靠窗位置。 两人之间的距离很近,近到能听见彼此轻微的呼吸声。空气里弥漫着他身上淡淡的清木香气,让人想起春日清晨的树林,干净,却又带着一种复杂的层次感。 沈时宴靠在座椅上,低头看手机。他的助理坐在后排,正低声与工作人员发着信息。他摘下口罩,露出那张棱角分明的脸,表情看起来很放松,但林知夏却能从他眼中读出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沉重。 林知夏没有多看,她假装没注意,掏出手机给闺蜜姜雨发消息。 ——【知夏】:我上飞机了。 ——【姜雨】:哇!你是不是坐在沈时宴那班?我刚看新闻他也飞H市! ——【知夏】:…… 林知夏内心叹气,闺蜜的情报网总是快人一步。 ——【姜雨】:你别告诉我你又碰到了他? ——【知夏】:好像是吧,他坐我旁边。 ——【姜雨】:真的假的?!你拍个照我看看!!啊啊啊啊啊! ——【知夏】:不行,人家就在我边上。 ——【姜雨】:那你帮我要个签名!!拜托拜托!我追他五年了!我发誓,这次我要不到签名,我就要原地爆炸!! 林知夏盯着屏幕发了会儿呆。她感到一股强烈的无奈,姜雨的世界里,沈时宴是光芒万丈的偶像;而在她的世界里,沈时宴只是一个在机场弄洒了她的咖啡,却让她在那个瞬间产生了强烈的规则碰撞的陌生人。 她没有回复姜雨,而是果断地打开了电脑。她这次去H市,是为了旁听一场关于“演艺经纪合同中的权力滥用”的法律研讨会。她要将自己的论文思路,与最新的案例进行比对。 屏幕亮起,林知夏点开一份名为《论显失公平合同的界定与规制》的论文草稿。 沈时宴似乎察觉到身旁的人进入了一种专注状态,他侧头看了一眼。林知夏的侧脸被机舱的顶灯照亮,眼神坚定而认真,仿佛眼前不是狭小的机舱,而是庄严的法庭。 他看到她正在论文中划重点,重点标注的段落,带着她作为一个法学生,对规则与公平的执拗。 “法律的本质,并非是对既定秩序的盲从,而是对权力失衡的校正。尤其在具有高度人身依附性的服务合同中,一方利用其优势地位,强行将所有不可预见的风险转嫁给处于劣势地位的一方,使其独立意志被剥夺。这种显失公平并非仅以金钱损失为衡量标准,更在于对弱势方职业自由与人格尊严的侵害……” 沈时宴的眼神瞬间凝固。 “这个……‘人身依附性服务合同’,是指什么?” 沈时宴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克制不住的兴趣。 林知夏抬起头,见他神色认真,便收起了学生对偶像的疏离感,自然而然地以专业角度进行解释。 “通常是指,如经纪合约、运动员合同、或高度依赖个人能力的雇佣合同。在这些合同中,提供劳务的一方,其个人价值、声誉甚至自由,都可能被合同规则所捆绑,而难以实现个体独立。” 她指着论文中的一个案例,那是一个过气演员因身体原因被经纪公司要求支付天价违约金的案例。 “这里提到,合同要求演员为‘所有非剧组主观原因’导致的延期承担赔偿。这本质上,是要求演员承担了他无法控制的全部风险。” 沈时宴的呼吸微微一滞。他几乎每天都在和这种“无法控制的风险”打交道。他所面临的,正是父亲利用家族光环和人情,为他编织出的、让他无法独立的合同。他所演的每一部戏,都被冠以“顾导之子”的标签,而这标签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显失公平的合同。 “如果……一个人,他的合同不是与外人签订,而是与家庭签订。他的每一个成就,都被打上了家族的烙印。他想证明自己的独立价值,法律能帮他吗?” 沈时宴的声音很低,低到几乎听不见,但语气中的那种挣扎和渴望,却无比清晰。 林知夏盯着他的眼睛,透过那双带着疲惫的眼神,她看到了他内心深处,与她相似的对独立的渴望。 她沉思了几秒,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法律的思维,给出了一个原则性的答案。 “法律,永远是为公平服务的。合同是规则,规则的目的是界定权利与义务。但如果规则本身成为了束缚独立意志的工具,那么规则就需要被修正。” 她轻轻敲了敲键盘,将论文的标题再次展示给他。 “我们法学生,就是要在合同的博弈中,为那些被权力优势挤压的独立个体,找到那个规则的锚点。让他们拥有选择的自由和承担对等责任的权利。” 沈时宴看着她,口罩遮住了他大半的脸,但那双眼睛里却燃起了一团火焰。那是被人理解、被专业认同的火焰。 他看到了她手中那份论文,不是冰冷的法条,而是维护个体独立的武器。她,正在用她的专业和执拗,挑战着这个世界既有的规则失衡。 “我喜欢你的这个观点,林知夏。”沈时宴第一次直呼她的名字,语气中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赞赏。 林知夏微微一怔,有些不好意思:“谢谢。我只是一个法学系的毕业生,正在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从业者。” “在我看来,你已经很合格了。”沈时宴靠回椅背,声音带着一丝释然,“至少,你看到了规则背后的人。” 他没有再多问,而是戴上耳机,开始看剧本。但他时不时地会侧头看一眼林知夏的电脑屏幕,似乎在寻找更多关于“独立意志”的法律解读。 林知夏也重新沉浸在自己的论文世界里。 飞机开始滑行,发动机的轰鸣声让一切变得模糊而遥远。 她将电脑合上,靠在椅背上。 “第一次坐飞机?”沈时宴问,试图打破方才那种过于严肃的氛围。 “不是。”她摇头,“只是起飞有点晕。” “喝点水。”他把旁边的小瓶水递过来。 “谢谢。”她接过,喝了一口,心里稍微稳了点。 飞机升空后,机舱里安静下来。 沈时宴戴上耳机,开始看剧本。林知夏也打开电脑,但只是假装在看资料。她其实什么都没看进去。 手机震了一下,是姜雨的消息。 ——【姜雨】:进展如何?签名拿到没?我跪求! 她盯着屏幕,犹豫了几秒,没回。她此刻的身份是法学生,她需要思考她刚才与沈时宴的对话,如何融入她关于“职业合同公平性”的论文中。 她瞄了一眼沈时宴,他正专心地在平板上做笔记,神情认真。他身上那种随时被审视的紧绷感,似乎在这一刻彻底放松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世界里。 最后,她干脆放弃,拉下眼罩,假装睡觉。 飞行时间三个小时。 窗外的云层一层一层,阳光透进来,照在桌板上。 空乘推着餐车经过,林知夏动了动,却没睁眼。 沈时宴低头看了她一眼,发现她的电脑屏幕还亮着,停留在论文的编辑界面。他轻轻替她合上电脑盖,动作小心。 他叫来空乘,拿了一张空白纸,从包里拿出一支笔。他低头写了几行字,签上名字。 飞机降落前的广播响起时,林知夏才醒。 她摘下眼罩,眯了眯眼,看向窗外。阳光正好,城市在脚下越来越近。 沈时宴已经摘下耳机,正在收平板。 他侧头看她:“睡得还好吗?H市的研讨会,希望你一切顺利。” “谢谢。”林知夏点头,准备起身。 沈时宴看着她,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和认真:“林知夏,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从业者,请一定坚持你对公平的执念。” 他将那张空白的纸条,轻轻放在她收起的笔记本旁边,然后起身,等待下机。 林知夏一愣,拿起纸条。上面除了沈时宴刚劲有力的签名,还有两行小字: 林知夏: 规则至上,但人情无罪。代转交姜小姐。 她看着这张纸条,内心最坚硬的法律信念,似乎被一丝柔韧的人情暖意轻轻触动。她抬起头,沈时宴已经戴好了口罩和帽子,融入了下机的人流中。 ——规则至上,但人情无罪。 这句话,带着一种复杂的重量,让她在冰冷的法条世界里,第一次感受到了规则之外的温度和理解。她知道,沈时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偶像,他只是她在追求独立和公平道路上的偶尔遇到的一个同路人。而她,也似乎找到了一个将自己的专业,与他人的真实困境相连接的契机。 她紧紧握着纸条,走出了机舱。 男主不参照任何人设,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第3章 第 3 章 第二天下午,H市法学交流中心。 研讨会主题是《新时代文化产业合同的风险规避与责任界定》。林知夏坐在靠后的位置,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听课笔记。 当会议进行到专题讨论环节时,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律师,作为“顶流艺人风险防范”的代表上台发言。这位律师是T市一家顶级律所的合伙人,在业界以维护强势资本方利益而闻名。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高价值艺人的健康、形象和时间,本身就是巨大的商业资产。因此,在合同中,为了确保投资方的利益,我们有必要将艺人因非剧组原因导致的一切延期或损失,界定为艺人个人责任。”律师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傲慢。 他继续阐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约束艺人的个人行为,确保项目的稳定。这并非‘显失公平’,而是投资者的自我保护。” 林知夏的笔尖猛地顿住。她知道,这位律师所说的,正是沈时宴可能面临的合同版本,是那个将所有风险转嫁给个体的规则。 会场中,台下不少律师和法学教授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这种看似“合理”的商业逻辑。 林知夏的心脏开始加速跳动。她想到了沈时宴眼中流露出的那种被规则压抑的疲惫。如果连法律人都默认这种不公平的规则,那么那些寻求独立的个体,又该如何挣脱? 她深吸一口气,果断地举起了手。 主持人点名:“那位同学,请提问。” 林知夏站了起来,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穿透了会场略显沉闷的空气。 “您好,尊敬的专家。我是Z大即将毕业的法学系研究生林知夏。”她先礼貌地介绍了自己,随后立刻进入核心问题。 “您提到,将‘非剧组原因’导致的损失界定为艺人个人责任,是投资者的自我保护。但根据《合同法》中的公平原则,这种条款是否构成了对艺人独立意志的过度侵犯,从而涉嫌权利滥用?” 她目光直视那位律师,继续发问:“如果合同中并未明确规定与艺人责任对等的剧组安全保障、合理休息时间等义务,那么这份合同的本质,是否已经从‘权利义务对等’的商业契约,退化成了单方面剥夺个体自由的人身依附性契约?法律的规则,难道不应该首先维护个体的独立与自由吗?” 她的提问精准而锋利,直指合同法中最核心的公平和对等原则。会场内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那位律师显然没想到一个学生能提出如此尖锐的问题,他微微一愣,脸色有些不自然。 “这位同学,你的提问很深刻。”最终,主持研讨会的学院教授接过话筒,眼神中充满了赞赏,“但商业风险的规避,往往是复杂的博弈。你所提及的‘独立意志’,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我们法学界正在探讨的难题。” 虽然没有得到直接的答案,但林知夏知道,她的声音已经发了出去,她用专业的语言,为那个在云端与她讨论规则的沈时宴,投下了一块锚点。 ---------------------- 又是一阵忙碌的行程,林知夏拖着行李箱,一路从校门口走回宿舍。阳光落在柏油路上,空气里有一点热气,树影晃来晃去。熟悉的校园在午后的光线里显得安静又普通。 她拎着电脑包,慢慢往宿舍楼走。电梯口有几个学生刚下课,拿着奶茶在聊天,笑声一阵阵传来。 她站在一旁等电梯,脑子里还在想着研讨会的事情,这时手机响了一声,知夏拿起来一看,是室友姜雨催自己赶快回去的信息,估计是迫不及待想见到自己---那张偶像的签名吧。 想到这,知夏也想到了飞机上的事——沈时宴那双带着笑意的眼睛,以及那张纸条上遒劲有力的签名和那句:“规则至上,但人情无罪。代转交姜小姐。” 她摇了摇头,自嘲地笑了一下。那张纸条,已经被她小心翼翼地收进了笔记本里。 电梯“叮”的一声停下。她拖着箱子进去,按了七楼。 门刚打开,就听到熟悉的喊声。 “知夏!你回来了!” 姜雨穿着宽大的T恤,头发还没干,一边擦头一边冲过来。“我就知道你这会儿到,我都帮你烧好水了。” “谢谢。”林知夏把行李放下,换了鞋。 姜雨立刻凑上来,眼睛亮晶晶的,根本顾不上别的:“快说!快说那张纸条!” 林知夏从笔记本中抽出那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签名,递了过去。 姜雨小心翼翼地展开,看到那句“规则至上,但人情无罪。代转交姜小姐”时,眼神从狂热变成了疑惑。 “‘代转交’?他知道是你帮我要的?他怎么知道的?”姜雨捧着签名,兴奋到语无伦次,但很快被纸条上的文字吸引。 “‘规则至上,但人情无罪’?”姜雨念了一遍,抬起头看林知夏,“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他对粉丝的寄语吗?还是……对你说的?” 林知夏走到桌边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水,语气平静:“我们聊了聊。在飞机上,他看到我在看一篇关于合同公平性的论文,我们进行了一些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姜雨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你跟沈时宴聊合同法?知夏,你是不是太无趣了!你为什么不聊聊他的八卦,或者问问他最喜欢吃什么!” “他在问我关于‘人身依附性服务合同’中,个体独立意志被规则束缚的问题。”林知夏耸了耸肩,“这是我的专业。如果他问我最喜欢吃什么,我倒是可以告诉他,我最喜欢吃的是没有被洒上咖啡的甜点。” 姜雨“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抱着签名纸,神情满足:“行吧,虽然过程曲折,但签名到手,我心满意足了。不过,他特意写了这么一句给你,说明他对你印象很深刻啊。” “也许吧。”林知夏将毛巾搭好,“他作为一个站在权力金字塔顶端的个体,对‘规则’和‘独立’的困惑,其实比普通人更深刻。” “得了吧,顶流大明星能有什么困惑?不过是烦恼下一部戏拍什么。”姜雨摇头,但很快又收起笑容,认真地说:“不过,你这次去H市,不就是为了那个研讨会,证明你的‘规则之锚’吗?好好表现啊。” “我明白。”林知夏坐到桌边,打开电脑,“我还有报告要改,明天下午一点开始。” 姜雨抱着签名纸,神情满足:“那我不打扰你了。我先去朋友圈炫耀一下。” “别@我。” “我懂,我懂,你要保持低调。”姜雨俏皮地眨了眨眼,离开了。 宿舍又安静下来。林知夏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法条,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她这次,不仅是为了毕业的论文,更是为了寻找一个能让她的专业发光发热的机会。 看我来不来得及下午再更一章,来不及就等明天吧[柠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第4章 第 4 章 研讨会结束后的一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林知夏的手机响了。 是一个陌生号码,来电者自称是沈时宴的助理萧然。 “林小姐,您好。我是沈时宴的助理萧然。”电话那头的声音似乎带着一丝焦急和谨慎。 “萧先生,您好。”林知夏心中一凛,首先觉得诧异,但是也隐约知道沈时宴找自己的缘由,虽然不是那么确定,但是也只有那一个理由了。 “是这样的,林小姐。我们沈哥,呃,他看到了您在研讨会上的提问。您对‘人身依附性契约’的界定……非常精准。”萧然的语气顿了顿, “实不相瞒,沈哥有些事情想找你聊聊。” 知夏听了萧然的话,并没有马上答应,反而有些迟疑“我目前就是一个还没毕业的法学生,跟沈先生能有什么可聊的呢?” 那边大约沉默了一会儿,知夏才听到手机里传来声音:“其实,上次你们在飞机上聊的东西,我也不小心听到了一些,而目前沈哥正在跟家里为一份合约僵持。之前您在研讨会的提问,现在已经在T市的法律圈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林知夏心中明白,她的问题击中了那位律师的软肋,而那位律师很可能与沈家有关。 “我只是从法学理论的角度提出疑问。”林知夏保持着距离。 “不,林小姐,您帮了沈哥一个大忙。”萧然的声音压得更低,无奈的透露出内幕:“原本家族公司要求沈哥签下那份几乎将所有风险都转嫁给他的合同,但因为您那天在研讨会上的公开质疑,以及沈哥在飞机上听到的您的理念——他现在坚决不肯签字,要求重订条款。顾导那边很生气,要求法务部立刻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否则就要将风险评估的责任转嫁给法务团队。” 沈时宴利用了她!他用她的专业理念,作为对抗家族规则的武器。林知夏的心情有些复杂,既有被利用的不适,又有一丝被认可的兴奋。 “那么,沈先生目前需要的是法律意见,而不是我的学术观点。”林知夏提醒他,“我是一名法学系学生,无法提供正式的法律服务。” “沈哥明白,林小姐。”萧然语气一转,变得真诚起来:“他知道您还记得咖啡的约定。他想请您抽时间,如果方便的话,到静巷咖啡馆见一面。他想正式向您请教一些关于‘规则’的问题。” 林知夏犹豫了几秒。她清楚,一旦踏入那间咖啡馆,她就将正式介入一个顶流明星与他显赫家族之间的权力博弈。但同时,沈时宴对独立和公平的追求,以及对她专业知识的认可,让她无法拒绝。 “我需要考虑一下”知夏并没有真的想好该怎么办。 “好的,如果您想好了,麻烦就用这个手机号回复我就行”萧然估计也知道,这件事情也不是一下就能做好决定的,反而很轻松的就给出了回答。 挂了电话的林知夏有些迟疑,要让自己的世界和沈时宴的世界,交织在一起吗?还是说,就算自己不去主动踏入,他们也已经不可避免的开始走近彼此的世界了呢。 知夏觉得,之前自己就是一直太畏首畏尾,所以才始终不敢迈出那一步,现在有机会摆在面前,为什么要放弃,就以这个为起点,开始好了。 下定决心的知夏拿出手机,“请把地址发给我吧。”发完短信的知夏,不自觉的舒了一口气。 静巷咖啡馆,藏在大学城附近的一条安静街道里。林知夏推开厚重的木门,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和旧书的味道,隔绝了外界世界的喧嚣与压力。 沈时宴坐在最里面靠窗的位置。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T恤和棒球帽,戴着口罩,比在机场时更加低调。如果不是那双在口罩上方依然引人注目的眼睛,没人会认出他是顶流明星。 她走过去,在他对面坐下。 “抱歉,沈先生。我来晚了。”她的语气保持着得体的疏离。 沈时宴摘下口罩,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眼神里带着一种成功挣脱枷锁的轻松。他没有急着谈公事,反而直奔他们关系中那份最隐秘的“原罪”。 “应该道歉的是我,林知夏。请原谅我利用了你的专业和理念,作为我拒绝家族规则的筹码。”他语气真诚,没有丝毫的傲慢。 林知夏的心脏在那一刻紧缩了一下。她知道,他指的是他们之间有关于法律、关于公正的讨论。在他口中,“拒绝家族规则的筹码”这个词像一枚锋利的针,有点刺痛了她对法律那份纯粹的坚持,但同时也承认了她专业能力在他心中的价值。 “规则的回响是不可控的。”林知夏平静地说,努力将心底的那丝波动压下去,“你的助理已经把情况跟我说明了。你很聪明,知道用公平来反制权力。” 服务生端上来两杯咖啡。林知夏的那杯,是冰美式。沈时宴的是一杯手冲。 沈时宴将那杯冰美式推到她面前:“那天在机场弄洒你的咖啡,我一直记着。这是我欠你的。” 林知夏看着那杯冰美式,冰块在玻璃杯中发出清脆的响声,冰凉得像她此刻的心情。 “沈先生太客气了。”林知夏端起杯子,喝了一口。冰凉的液体让她头脑更加清醒,这份清醒是她给自己筑起的一道防线:沈时宴只是一个客户,一杯咖啡足以还清一次意外。 “叫我沈时宴吧,林知夏。或者,如果你愿意,直接叫我名字。”沈时宴笑了笑,随后收起笑容,神色变得郑重起来。 “我今天找你,不是为了闲聊。”他将手机屏幕转向她,上面是一份尚未签署的《演员经纪与项目合作主协议》的首页。 林知夏仅看了一眼合同的抬头,心头便警铃大作。她清楚一般家族的法务团队是如何运作的。他们制定规则,不是为了平衡利益,而是为了绝对的控制。 她的大脑瞬间进入了律师模式,但心里却开始了一场剧烈的挣扎。 她能帮他吗? 理智的警报告诉她,她如果介入这份合同,未来所有的职业发展都会被贴上“同盟”的标签,那将是她职业生涯中难以抹去的经历。她需要稳定,需要一个没有风险的未来吗。可是还有另一个声音在呼唤:要不要突破自己,面前的这个人现在面临困境——是被家族权力以合同之名合法束缚——而正是她毕业论文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法律的工具性与正义性。可是,当她看到沈时宴眼中的那份疲惫和坚定。在她看来,这不是一个娱乐明星的合同纠纷,而是一个个体自由被权力倾轧的经典案例。这种对公平的渴望,让她无法拒绝。她告诉自己,她不是为了沈时宴这个人,而是为了她心中的那份坚持。 沈时宴的声音将她从剧烈的内心交战中拉回现实。 “这份合同,就是那位律师在研讨会上所极力维护的‘自我保护’规则。”沈时宴的语气带着明显的嘲讽,“它要求我,以演员的身份,为所有投资方和剧组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却从未将我视为一个独立的商业主体。” 林知夏将目光从合同首页移开,看向他:“我理解你的困境。但你的目的是什么?只是拖延,还是彻底改变规则?” 沈时宴靠在椅背上,眼神坚定:“我要改变。我需要一份能让我独立的合同。我厌倦了以‘顾导的儿子’这个身份,接受所有不公平的规则。我要证明,我的价值,值得一份对等的契约。” 沈时宴的回答,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林知夏内心的理想主义阀门。 “如果你想改变规则,就必须提出一套更完善、更公平的新规则。”林知夏放下咖啡杯。冰美式的温度已经不足以冷却她此刻沸腾的思绪。她知道,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 “你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合同纠纷。这是个体独立意志与家族权力结构的博弈。如果不能在合同中设置一道‘规则之锚’,你的每一次成功,都将再次成为束缚你的锁链。” 她从包里拿出她的法学笔记本,那是她为毕业论文准备的唯一工具。笔记本的皮面有些磨损,记录着她对法律公正最热烈的思考。翻到空白的一页,她拿起笔。 规则之锚——这个词汇在她脑海中闪耀,那是她论文的核心概念:在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中,如何通过法律的技术性设计,建立起一套能确保弱势方基本权益、抗衡绝对权力的机制。她曾无数次用假想的案例来推演这个理论,现在,一个活生生的、重量级的案例就摆在她的面前。她不能退缩。 笔尖最终落下,在笔记本的页首,写下了“规则之锚”四个字,工整而有力。她的决定,已经做出。她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灰色地带,一个既能保护自己、又能伸张理念的途径。 “我无法以律师身份为你服务,”林知夏抬起头,眼神认真得不容置疑,语气充满了律师的专业和学生的谦逊,“但作为一名法学系学生,我可以通过学术研究的名义,为你提供一份‘规则与公平性’的法律意见书。” 她清晰地界定着身份,这是她对对方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这份意见书将以我的毕业论文核心思想为基础,针对合同中所有‘显失公平’的条款,提出具有法律依据的对等反制条款。沈时宴,你将用这份意见书,来推动你的家族法务团队,进行真正的谈判,而不是单方面的接受。” 沈时宴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与理解。他知道她不是为了他这个人,而是为了她所信仰的法律。这份专业的尊重,比任何情感的表白都更有力量。 “费用?”他问,这是一种形式上的确认,也是对她专业价值的认可。 “不需要。”林知夏摇头,唇角微扬,带着一丝理想主义者的骄傲,“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最好的实践案例。如果这份意见书能成功,它将比任何毕业证书,都更能证明我的价值。”她的价值,不是父母给的,也不是学校所给的,而是由她亲手铸造的“规则之锚”所决定的。 “成交。”沈时宴笑了,那笑容不再是影帝的公式化微笑,而是放松的、带着一丝少年气的释然。他伸出手,这一次,他没有再说任何多余的话,只是静静等待。 林知夏没有犹豫,她伸出手,与他相握。 这一次的握手,不再是机场的匆忙,不是咖啡的歉意,而是两个追求独立和规则的人,在咖啡馆里达成的,一次关于规则与自由的严肃协议。她的手掌很温暖,而他的指尖带着艺术家的力量和温度。 林知夏感到一股电流般的悸动从指尖传导至全身,这股悸动带着合作的兴奋,也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危险和禁忌。 她看着他,心中默念:沈时宴,请你不要辜负了这份规则之锚所代表的理想。 窗外阳光正好,照亮了桌面上那份尚未签署的合同,以及林知夏笔记本上刚刚写下的四个字:规则之锚。她知道,从她写下这四个字起,她和沈时宴,就已经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对抗着那个试图吞噬个体自由的庞大权力结构。这条路,注定是荆棘密布,但她已经踏上了,无法回头。 这章写的有点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 4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