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在红楼》 第1章 明月姑娘入京都 话说这一日,贾元春在宫中听闻了一些消息,又与自家相关,命身边太监夏守忠来到荣国府中说与贾母等人知。 原来这荣国府有一位二姑奶奶,乃是姨娘所生,可怜这位姨娘生下她便撒手人寰,因此贾母便抱到身边养着直至出嫁。嫁的是一位军中副将,姓楚。这位楚副将是个有能耐的,十年的时间,就做到了镇边大将军的位置。 如今贾元春听闻当今圣上封他为云南王,这才命人出来告知贾母等人知晓。贾赦、贾政一听闻这消息,也赶到了贾母处。此时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凤姐、李纨、宝玉、宝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都在贾母这儿,见他二人进来,凤姐等人忙起身行礼。他二人对贾母说了此事,问贾母是否信这消息的真假。贾母让人叫了贾琏过来,命贾琏出去打探打探,贾赦让他去找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打听,这内相乃是天子近身太监。直到天黑了,贾琏才回来,笑着对贾母道喜:“给老太太贺喜了。” 贾母上房中众人一看贾琏给贾母道喜,便知消息属实,因此皆对贾母道喜。贾母喜的大笑。 贾母让贾琏详细说说,贾琏道:“老内相说了,因缅甸那边投降了,圣上高兴,又看楚姑父政绩赫赫,这才封了楚姑父为云南王。已经拟了圣旨了。那老内相还说圣上传了户部,要在京中赏楚姑父一处府邸。只是如今边疆还不稳,等过边疆稳定了,就宣楚姑父一家回京了。”贾母大笑着,连说几声‘好’,又说道:“我记得她家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我年纪大了,竟忘了这两孩子多大了。”凤姐忙上前笑说:“我替老祖宗记着呢。男孩如今十八岁,女孩才十岁。比惜春妹妹还要小上一些呢。” 半响后,贾母道:“云南那儿比不得咱们这里。她一个小人儿在那儿岂不是受罪?琏儿,你让人写了书信去,就说我想外孙女儿了,把她给接了来。再者,咱们家女孩多,姐姐妹妹们一处热热闹闹的才好呢。”又命凤姐将园中另收拾出一处来与这外孙女儿住。凤姐连忙应下,又说了许多话,哄的贾母更开心了。 别人也就罢了,唯有宝玉高兴园中又要多了个姊妹了。 三个月后的傍晚,在京都码头,早有荣国府的仆妇、轿夫等人并拉行李的车辆等候着了。有人见这大阵仗,便问了一嘴,有一仆妇笑说道:“我们是荣国府的,来接我们家的表小姐。当今圣上新封的云南王,知道吗?我们家表小姐就是云南王的闺女。” 这时,有一艘大船正在缓缓驶来,有那眼尖的看见船上的旗帜上有一个‘楚’字,忙喊道:“表姑娘的船来了!” 待大船靠了岸,有一仆妇上船至船舱门口,请楚明月下船上轿。 上轿后,楚明月不禁想到了母亲临别前一晚与自己说:“母亲自然是不舍得你的。只是其一,孝字当头,你外祖母写了信来要你去,我也不好驳回。另,我虽不是你外祖母亲生的,但也是在她身边长大的,吃穿用度同你三姑姑是一样的。自我出嫁后,母女二人就再也没见过了。你替我在你外祖母膝下尽尽孝道吧;其二,你时常生病,大夫说是因这儿气候的原因,京都不似这儿环境恶劣,你正好养养身子;其三,我在家时,与你三姑姑最是要好,前些年她没了,前不久你林姑父也没了,只留下了一个女儿寄居在你外祖家。你多照顾着些。” 思绪到这,忽觉着轿子停下了,耳边是杂乱急促的脚步声,随后轿子又被抬起,没一会儿的功夫,又停下了。众婆子上前打起轿帘,楚明月扶着婆子的手下了轿子,进了垂花门,经过抄手游廊,走过穿堂,转过插屏,来至厅后的正房大院。院子里的丫鬟们见她来了,忙打起帘子来,朝里头喊道:“楚姑娘到了。” 楚明月进入房中后,只见乌压压的一屋子人,正座上的是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楚明月便知这是她外祖母,忙上前来拜见。拜见后,贾母领着她一一认识众人:“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二舅母的娘家姊妹,你叫薛姨妈就是了。”又指着凤姐和李纨说道:“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这是你琏二嫂子。”楚明月一一拜见行礼。凤姐笑着携着明月的手,细细的打量了一翻,笑道:“怪道老祖宗总是念着妹妹。今儿我见了,才知这老天有多偏心,将这天地灵气都给了妹妹了。老祖宗您瞧瞧,妹妹这容貌、身段、通身的气派,可见姑母教导的好啊!只可惜我不曾见过姑母,若有幸能得姑母教导,我此生也无憾了。” 众人听了凤姐这番话,都忍不住细细的打量起明月来,不住的点头称赞。 凤姐又带着明月见过了宝钗、黛玉等姊妹,互相厮认过,宝钗又带着明月见了宝玉。那宝玉早在明月进来时就看愣住了,心想:“我原以为林妹妹、宝姐姐已是绝色的人物,不想这个妹妹来了,竟将家里的姊妹都给比下去了。老天啊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竟生出这位妹妹来!依我看,世上再无几个人能与这位妹妹比之。”宝钗见他呆呆的,推了他一下,宝玉这才回过神来。 一时有人来回席面已经有了,就在新盖的大花厅上,小戏子们也等着了。众人便移步去了大花厅。 大花厅内,摆了两桌席面,贾母在里间席面正面坐下,命明月坐在自己左边位置,宝玉坐在自己右边位置,又叫了黛玉、宝钗入座。贾母又命邢、王两位夫人去另一桌席面入座,只说:“让她们小妯娌俩个伺候着就行,你们陪着薛姨太太说说话。”又叫迎春三姊妹在王夫人那桌入座。又与凤姐说:“跟小戏子们说,不拘唱什么,捡极好的唱两出就是了。”转头又对明月说:“今儿原该见见你两位舅舅的,只是天色已晚,日后再见吧。”明月点头说是。 贾母年纪大了,吃多了不消化,因此吃了几口菜,几口饭就放下了,命迎春三姊妹坐过来相陪,又叫了凤姐、李纨入王夫人那桌席面去吃些,自己进里间屋的榻上歪着看戏。一时见她们姊妹要去敬明月,便说道:“她年纪小,不可多喝,喝过这一杯不可再劝了。” 明月喝过一杯,宝玉等人便围着她问云南是如何的,来京的路上可曾有什么趣事,在家中都做些什么等话,明月笑着说与她们听云南是什么样的,路上遇到的趣事。这些少爷、姑娘们即便出门子,也不过是去相熟的人家里坐坐罢了,何曾出过远门?不免都听的入迷了。 时间已过了二更天,贾母也累了,便命众人散了,又让凤姐亲自带了明月进园子里。邢夫人和王夫人搀扶着贾母说说笑笑的回房去了,薛姨妈也跟着一道去了。凤姐携着明月,李纨跟在身旁,后面是宝玉及黛玉姊妹们,再来就是各人的丫鬟、婆子们随行。一行人声势浩大的入园去了。 众人走过穿廊,来到南北宽夹道,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凤姐指着那说道:“那是我的屋子,妹妹少了什么东西,只管来找我要。丫鬟婆子们有什么不好的,也只管跟我说。”紧接着过了西角门,进了东角门,出了东院,凤姐又指着一处房舍说道:“那是薛姨妈的院子。你宝姐姐同姊妹们都住在园子里,没事你就找她们玩去。”走着走着就到了正园门,却不进正园门,而是从旁边的聚锦门入园。入园后,宝玉同众人告辞,东面去了。其余者进了曲径通幽处,不远处就是潇湘院了,凤姐又指着潇湘馆告诉明月,那是黛玉之住处。在峰腰桥处,李纨等人皆告辞离去,只剩下凤姐、明月以及她二人的丫鬟婆子。凤姐继续带着明月往里走,右边有一亭名叫滴翠亭,再往前就是明月之住处,只见这院子四面环水,院门头牌匾上写着‘芙蓉阁’。一入门,一股清香扑鼻而来,院中绿树成荫,枝繁叶茂,花团锦簇。又有一曲折游廊通向阁楼,游廊下的池水里有着不计其数的锦鲤。游廊尽头是由数不胜数的石子铺成的石子路。走过石子路,凤姐携着明月的手,提醒明月小心台阶,来至了芙蓉阁。芙蓉阁的门头上又有一匾,题着‘瑶池仙境’四字。这芙蓉阁乃是一个三层的阁楼,外观上精致典雅。最妙的是这阁楼的第三层,四面镂空,倚栏精雕细刻,美轮美奂。 凤姐送明月至屋内,又说了一会子的话,才告辞道:“妹妹一路远来必定是劳累了,早些歇着吧。明儿我再带你好好逛逛去。”明月道谢,又要将凤姐送至院门口,凤姐忙拦道:“妹妹快歇着吧,不必送了。”明月只好道:“嫂子慢走。” 明月此次来带了四个丫鬟,一位嬷嬷。丫鬟里有两个十三四岁的,名叫知礼,知善,还有两个十一岁的,名叫无悔、浮云。嬷嬷是自小照顾她的奶嬷嬷,姓潘,故此大家都唤她潘嬷嬷。 明月回到屋内,丫鬟知礼上前说道:“姑娘,已经备好了洗澡水,姑娘上去洗洗吧。”明月一边上楼一边问道:“如今两府里的主子可都打听清楚了?”知礼道:“都打听清楚了。荣国府大房那边的礼没问题。二房这儿,还有一位环三爷,是三姑娘的同胞兄弟。另问姑娘,薛姨太太和宝姑娘那儿是否要送份礼过去?”明月道:“自然是要送的,只是薛姨太太那儿比之两位舅母,需薄上三分。宝姐姐的礼就同林姐姐她们的一样,环三爷的同宝二哥哥的一样就是了。”又问道:“宁国府那边呢?”知礼道:“宁国府那边多了一位宝珠小姐。据说是前头那位没了的小蓉大奶奶的丫鬟。因那位小蓉大奶奶无儿无女,她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所以宁国府的珍大爷传与众人,从此以后宝珠为小姐。”明月道:“倒是个有情有义的丫鬟。既然是宁国府的小姐了,姐姐们有的,也给她备一份。今儿晚上你们辛苦一些,把这些要送人的礼都打点出来,明儿一早好去送。”知礼忙应下。 待明月洗漱完毕,就见她的奶嬷嬷端着一碗燕窝粥来:“我看今儿个席上,大鱼大肉的,姑娘没动几筷子,便让知善熬了燕窝粥,姑娘用些吧。”明月接了过来,吃了几口,道:“两位奶哥哥可都安排妥当了?”潘嬷嬷说道:“都安排妥当了,他们如今就住在府后的花枝巷里头。姑娘有什么要紧的事就说与我,我告诉他们办去。”明月点了点头。 翌日一早,知礼和不悔、浮云带着院子里头的丫鬟婆子们去送礼,留下知善伺候明月。 这边知善伺候明月用了早膳,明月吩咐潘嬷嬷用匣子装了二百两银子,带着知善去往了凤姐那儿。可巧遇见管家媳妇们来给凤姐回话,凤姐的心腹丫头平儿便引着明月进了东屋里头炕上坐,又给她倒了茶来,说了一会子话。平儿见她年纪虽小,却行事端庄大气,言谈举止间更显沉稳,家中的这些姑娘们都远不及她。 就在说话间,只见丫鬟打起了帘子,凤姐进来了。平儿连忙起身让坐,站在凤姐边上。凤姐笑说道:“我才说等忙完了就进去瞧瞧妹妹,顺便谢过妹妹送的东西呢。不想妹妹亲自来了。”明月道:“是有件事要跟嫂子说,嫂子可千万要答应我。”凤姐道:“妹妹请讲。” 知善将匣子放在炕上的小几上,明月打开匣子,说道:“这里头是二百两银子,算是我院子里头一年的花费。嫂子可一定要收下。”凤姐忙将匣子推了过去,说道:“妹妹这是做什么,难道我们府里连个姑娘都养不起了,竟要姑娘自己出钱。说出去让人笑掉了大牙了。”明月道:“还请嫂子一定要收下,不然我住着也不安心。若嫂子执意不肯收,那我只有去回了外祖母,今儿个就家去了。”凤姐见她坚持,只好先收下再做打算,命平儿将匣子收好了。明月道:“还有一件事要求嫂子。大夫说我饮食不可太过荤腥油腻。还请嫂子跟厨房那儿说一声,每日里头菜色清淡些才好。”凤姐笑道:“嗐,就这事啊。平儿,你去厨房说一声。”平儿答应着出去了。 明月又跟凤姐说了一会子话,就告辞去贾母院里了。凤姐则是去往王夫人院里。 当明月来到贾母房中,贾母还在梳洗,黛玉已经在了。黛玉见了她,忙上前来谢过她送的礼。姊妹二人进了内间屋,贾母的丫鬟琥珀倒了两杯茶进来,放下就又出去了。 明月观黛玉身体面庞怯弱不胜,便问道:“姐姐瞧着身子骨有些弱,似有不足之症?”黛玉回道:“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如今不过是吃人参养荣丸调理着。”明月道:“古人说‘是药三分毒’,又言‘食谷者生’。从前我身子也弱,吃了许多的药都不中用,幸而遇着一个游方大夫,说以食疗的法子好好调养调养,果真大好了。我母亲又说燕窝最是滋阴补气的,因此每日里命人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加水炖煮半个时辰左右。长此以往,果真比吃药还好呢。姐姐何不也以此法好好调养调养,说不定病就好了。” 黛玉不知为何,一见明月只觉亲切,如今听她说这些话,更觉贴心。见外头没有丫鬟,不免说起了心里话来:“妹妹才来不知,只因我身上不大好,时不时的就病一回,请大夫,熬药,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你方才说以食疗的法子来调养,少不得要麻烦到厨房为我单做。再说那燕窝虽易得,老太太、太太、凤姐姐三人自然没话说,底下的那些丫鬟、婆子,岂有不嫌我多事的?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姐姐两个,他们尚且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更何况于我呢?我又不是他们府里正经主子,原是父母没了,又无兄弟姊妹,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说着说着,落下两行泪来。 明月连忙从袖中拿出帕子给黛玉拭泪,说道:“这都不是难事。等会我回去,就将食疗的方子抄录一份给你送去,也不用麻烦厨房,做起来都是便宜的。不过就是写了单子,让厨房采买时一并买来,给她们几个辛苦钱罢了。我那儿还有些燕窝呢,等会就让人给你送来几两,叫丫鬟们熬了就是,也不兴师动众的。姐姐吃完了只管与我说,我再打发人给你送。姐姐也别有所顾虑,不好意思。我在家时,母亲就常与我说她和三姑姑之间的事儿,两个人最是要好。那会儿得知三姑姑没了,她也病了一场。后说虽有林姑父,但到底是男人家,怎懂教养女儿?便说要把你接了来同我作伴,谁知你已经被外祖家接了来了。临行时,母亲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多照顾着些姐姐。所以请姐姐别多心。”见黛玉渐渐的止住了泪,明月又说道:“今儿个我来了,见府中饮食大多是荤腥油腻之物,吃多了对身子不好,且不消化。更不要说姐姐身子弱,合该吃些清淡的才是。我已经同二嫂子说了,让她跟厨房那儿说一声,我每日里头菜色清淡些。姐姐不如也和二嫂子说一声,厨房要说闲话也是说我。” 黛玉能感受到明月是真心在为自己好,心中暖洋洋的。日后更是拿明月当亲妹妹对待。当然,此乃后话。 还不等黛玉说什么,听见外头有脚步声响起,二人便止住了话题,不再说了。脚步声越来越近了,等来人走进来一瞧,原来是宝玉。 红楼梦同人文开始更新了,撒花撒花~ 希望大家会喜欢,比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明月姑娘入京都 第2章 巧遇金蝉脱壳计 话说宝玉进来后,见黛玉眼眶红红的,忙上前问道:“好端端的,怎么就哭了?”明月道:“都怨我。我同林姐姐在唠家常呢,却不想惹得她想家了。”宝玉不言语了,坐在黛玉一旁。 一时鸳鸯进来说道:“宝二爷也来了。老太太已经好了。”说完,引着宝玉、黛玉、明月到那屋里去了。 宝玉、明月、黛玉三人见了贾母后,给贾母请安。贾母让她们在下头坐下,问明月昨夜住的可习惯,可有想家,平日里只管姐妹们一处说话解闷,若是受了委屈,只管说,不要外道。明月笑着一一答了。 没多时,迎春、探春、惜春、宝钗也都来了。大家陪着贾母说笑了一回,贾母便让她们都散了。 迎春、惜春各自去了,探春和宝钗结伴,一同往王夫人院里去了。宝玉要到北静王府去。明月邀黛玉进园子里去逛逛,从怡红院启,到潇湘馆毕,半日的功夫,竟将这园子粗略的逛了一圈。 到潇湘馆后,黛玉说要回去洗澡,明月则是回芙蓉阁将食疗的方子抄录了一份,又命无悔拿了几两燕窝和冰糖,并抄录好的食疗方子送去潇湘馆与黛玉,这才命人备好洗澡水沐浴。 沐浴后,明月来至游廊坐下,看着池中锦鲤,思绪却飘远了,她想到了黛玉那日所说的话‘我是一无所有’,心中想道:“林姑父家也是书香门第,祖上曾袭过四代列侯,林姑父又任巡盐御史多年,这可是一份肥差,林姐姐怎会是一无所有呢?那林家这几代积累的家财都去哪了呢?暂且不说林家,母亲曾说过,三姑姑当年出嫁,十里红妆。那三姑姑的嫁妆又都去哪了呢?” 明月抬头望向四周,不禁想起方才逛园子时所见之景。这园子实在是太过奢靡了,不说别处,就单说这芙蓉阁,不知就要花费多少物力、人力、财力。明月心中隐隐约约有了一个可怕的猜测。 突然,耳边响了的无悔的声音:“姑娘。”明月吓了一跳,说道:“你这小蹄子走起路来怎么也没个动静,倒唬了我一跳。”无悔道:“是姑娘想事情想的入了迷了,这才没瞧见我来了。”明月问道:“林姐姐在家做什么呢?”无悔说:“姑娘说说,这事怪不怪?我才到林姑娘家去,就见林姑娘坐在那儿哭着写字,那紫鹃姐姐见了,也不理论,留我在那儿就自去了。可是我们来了这么几日,我也听这府里下人都说紫鹃姐姐待林姑娘极好,事事周到,事事妥帖,把林姑娘的生活起居照顾的无微不至的。那怎么见林姑娘哭,也不去劝劝呢?”明月起身就走:“我去看看林姐姐。”无悔赶紧跟上。 待明月到了潇湘馆,只见黛玉坐在廊下,倚着栏杆,不知道在想什么。明月欲悄悄过去吓她一跳,却被黛玉给瞧见了,黛玉笑道:“你这个小促狭鬼儿,定是要吓我一跳。”明月道:“我在家里闲的无聊,来瞧瞧姐姐做什么呢。”黛玉起身携着明月的手,带她进了屋里,并命紫鹃倒茶来。 紫鹃倒了两杯茶来,黛玉说:“你们出去吧。留我们俩在这说说话。”紫鹃和无悔退了出去。黛玉道:“这是暹罗进贡的茶叶,凤姐姐给的,我喝着倒是不错。你尝尝。”明月喝了一口,说道:“是不错。”黛玉道:“你既喜欢,等会拿一瓶回去。”明月笑道:“那我就不跟林姐姐客气了。” 正说话间,听见外头紫鹃说道:“二爷来了。姑娘正和楚姑娘在里头说话呢。”宝玉进来后笑道:“你们俩倒是要好,竟一时半刻也分不开了。”明月拉着黛玉的手,笑说:“我一见林姐姐就喜欢,恨不得林姐姐是我的亲姐姐才好呢。” 宝玉一直见黛玉和其她姊妹间淡淡的,本就忧心,今见黛玉和明月极要好,不免高兴了起来,喜黛玉有人说话解闷了。 紫鹃又端了一杯茶来与宝玉,明月见这茶与她们的不同,色泽更加深厚。黛玉见她盯着宝玉的茶,说道:“他喝不惯那个。”宝玉听了,看向她二人的茶,笑说:“原来楚妹妹也爱喝这暹罗进贡的茶,我......” 还未等宝玉说完,只见宝玉房里的袭人急匆匆的走了进来说道:“快回去穿衣服,老爷叫你呢。”宝玉听了,顿觉五雷轰顶,急忙忙的就跟着袭人回去换衣裳了。黛玉看着宝玉离去的背影,自言自语道:“舅舅叫他又是为了什么事呢?” 明月叫了黛玉几声,黛玉才回过神来,二人继续说话,说着说着,便说到明儿是芒种节。闺中更兴这件风俗。在芒种节这日,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女孩子们会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又或是用绫锦、沙罗叠成干旄旌幢,都用彩线系在一棵树上或是一朵花儿上。 黛玉也不知为何,有时候姊妹们来与她说闲话,说不了三五句就嫌厌烦,偏偏和明月似有说不完的话,因此明月与黛玉告辞时,黛玉拉着她的手说道:“好妹妹,晚上再来同我说说话吧。”明月笑道:“只要林姐姐不嫌我聒噪就好。” 吃完了晚饭,明月来到潇湘馆,可巧碰见黛玉出门。原来黛玉因贾政叫宝玉,一日未回,心中担忧。方才听紫鹃说宝玉回来了,便要去找他问问是怎么样了。 明月听了缘由,便说要与黛玉一同去。 二人到了沁芳桥,远远的就看见了一个人进了怡红院,明月说道:“看那人的身形,倒像是宝姐姐。” 等她二人来到怡红院时,见院门关着。黛玉上前以手叩门,只听院内传来一个丫鬟的声音:“都睡下了,明儿再来吧!”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她们彼此玩耍惯了,想着院内的丫鬟没听真是她的声音,因而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门吗?” 你道院内的丫鬟是谁?原来是晴雯,她因和碧痕拌了几句嘴正恼着,见宝钗来了,更是没好气,坐在院中正抱怨着:“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越发的动了气,也不管外头是谁,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滚下泪珠来。明月见了要上前理论,黛玉拉着她摇了摇头,带着她走了。 回了潇湘馆,明月问黛玉为何不让她与那丫鬟理论一番,黛玉道:“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我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岂不无趣。” 黛玉如此模样,明月瞧着心疼极了,却也无可奈何,只说:“今夜就让我陪着姐姐睡吧。” 到了第二日一早,明月醒来,不见黛玉,披衣起来。知礼、无悔见了,上前来伺候。明月问道:“林姐姐呢?”无悔道:“林姑娘背了个花锄,拿了个花帚就出去了,走之前吩咐我们不要吵醒了姑娘。”知礼和无悔伺候着明月换了衣裳,梳洗了一下,知礼道:“姑娘,潘嬷嬷让忠勇在外头寻了些茯苓霜,说是用牛乳和着吃,最是补人。长时间吃了,对身子有益。早起已经叫小丫鬟去厨房要了牛乳来了。姑娘回去吃了再去园里找姑娘们吧。”明月点了点头。 忠勇是潘嬷嬷的次子,另有一长子,名叫忠义。 明月出了房门,迎面见宝玉来了,宝玉笑道:“楚妹妹在这呢。林妹妹可是在里面呢?”明月瞧了他一眼,冷哼一声,抬脚就走。宝玉心中纳闷,不记得何时得罪了这位妹妹,赶忙追了上去问道:“妹妹怎么不理我?可是我有何处得罪了?妹妹好歹告诉我知道。”明月停下,看着宝玉道:“昨儿你被二舅舅叫走,林姐姐担心了你半日,夜里听闻你回来,连忙去怡红院寻你,却不想在叫门时,你院里的丫鬟不开门也就罢了,还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宝玉急忙道:“这话从哪里说起?我何曾吩咐过这话!我若说了这话,就叫我立刻死了!” 明月见他急得一脸汗,筋都暴起来了,想来说的是真的了。因此说道:“想必是宝哥哥屋里的丫鬟懒怠动,就说了这话来糊弄我们。”宝玉道:“想必是这个原故,等我回去问了是谁,教训教训她们就好了。”明月道:“宝哥哥的丫鬟们是该教训教训了,惹得林姐姐伤心动气。姐姐身子本就弱,若再气恼伤着了,算谁的?”宝玉忙问道:“林妹妹哪去了?我去与她说明白!”明月道:“我也不知林姐姐去哪了,无悔说林姐姐背了个花锄就出门了。”宝玉心中已有了答案,连忙谢过明月出门去了。 知礼看着宝玉远去的背影,说道:“我听府里的下人们都说,宝二爷房里的丫鬟被宝二爷宠的无法无天,一个个精贵的跟姑娘似的。倒是有一个叫袭人的,满府上下都称赞,是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 明月早已从丫鬟口中得知,昨儿个拉宝玉走的便是袭人,如今听知礼这么说,心中不觉好笑。 回去的路上,经过滴翠亭那儿,忽见宝钗站在滴翠亭前,明月刚想叫她,就见她惊慌失措起来,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一面说,一面往前赶。 就在这时,只见滴翠亭的窗子被打开了,露出了里头的两个丫鬟。一个丫鬟大些,瞧着十五六岁,另一个小些,瞧着不过十一二岁。 那两个丫头见了宝钗,也都唬住了。宝钗上前问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到哪里去了?”小丫鬟说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又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她在这里蹲着弄水儿。我要悄悄的唬她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她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说完,宝钗便进去寻上了一寻,出来时对她二人说道:“一定又是钻到哪个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上一口也罢了。”转头要走时,看见明月主仆三人站在不远处,也不知她三人看了多久。 明月见此情景,心中已有了一个答案,定是宝钗来到这儿,不想这两丫鬟在亭子里说话,听到了些什么不该听的。这两丫鬟担心有人偷听,就将窗子推开,此时宝钗已无法脱身,只得使出一招‘金蝉脱壳计’。 宝钗转身离开时,见明月带着知礼、不悔站在前头,一时间愣了一下,不知她们什么时候来的,看到了多少。当宝钗经过明月身边时,明月说道:“宝姐姐演的这出戏,可真好看。”臊的宝钗脸面通红,快步离去。 更文啦~~更文啦~ 作者写小说纯属是爱好,如有写的不好的地方,还请见谅,谢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巧遇金蝉脱壳计 第3章 清虚观打平安醮 吃过了午饭,明月只觉得身上乏得很,陪着贾母说了一会子话,便辞了出去,往园区里走。睡醒后下楼,只见桌上放着两柄扇子,两串红麝香珠,随手拿起一柄扇子问道:“这是哪来的?”知善回道:“回姑娘,这是宫里贤德妃娘娘赏赐下来的端午节节礼,这些是给姑娘的。”明月又问道:“其她姑娘的也是这个?”知善道:“姑娘的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林姑娘的是一样的。宝姑娘的除了这二样外,还有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知善停了一下,才说道:“同宝二爷的是一样的。” 浮云进来,听了这话,说道:“我知道为何宝姑娘的和宝二爷的是一样的。我说给姑娘听听,姑娘就当听个笑话吧。府里都在说宝姑娘有一个金锁,是一个癞头和尚给的,那和尚说了,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若说是寻常的玉,哪个富贵人家没有?可巧宝二爷是衔玉而生的,可不就对上了?更巧的是宝姑娘这金锁上有八个字,宝二爷的玉上也有八个字,竟是一对儿的。因此府里都在传‘金玉良缘’。今日因贤德妃娘娘的赏赐,府中下人已经议论纷纷了。”浮云又说道:“我才回来的路上,就听见了不少。因着老太太喜爱林姑娘,林姑娘平日里又与宝二爷亲近,偏偏又有‘金玉良缘’这一说,那起子嘴碎的就拿林姑娘同宝姑娘比,说宝姑娘端庄稳重大气,林姑娘清高,小性子,爱刻薄人。真真是一个踩到泥里,一个捧到天上。”明月冷笑道:“这府里的家下人多是富贵眼,捧高踩低的,成日里头议论这个,议论那个的。一不合她们的意,就要到处编排。”明月将手中的扇子放下,说:“把这些好生收起来吧。” 翌日一早,明月正在梳洗,浮云来回:“姑娘,林姑娘来了,说是等姑娘一同去给老太太请安。”明月看着镜子,拿起一朵珠花,在头上比了比,说道:“跟林姐姐说我就来。倒一杯玫瑰花茶给林姐姐。”浮云答应着下去了。 明月和黛玉来到贾母房中,只见宝玉呆呆的坐在那儿,桌上还有一串红麝香珠。明月笑道:“这儿怎么有只呆雁?”宝玉回神过来,问道:“呆雁在哪?”明月拿着帕子捂嘴笑道:“我一出声,呆雁呀,就飞走了。”黛玉听了,也笑了起来。宝玉起身让座,问黛玉:“我的东西,叫你拣,你怎么不拣?”一说到这个,黛玉只觉心酸,道:“昨儿我也得了,那些你自己留着吧。” 宝玉还想说什么,凤姐儿就来了,说起了初一日在清虚观打醮的事来,邀明月、黛玉、宝玉一块看戏去。明月道:“如今天越发的热了,我不去。”凤姐儿道:“他们那里凉快,两边又有楼。咱们要去,我头几天打发人去,把那些道士都赶出去,把楼打扫干净了,挂起帘子来,一个闲人都不许放进庙去。好妹妹,这些日子闷得很,咱们一起去散散闷。” 这时,鸳鸯和宝钗搀着贾母进来了,贾母道:“既这么着,我也去。”凤姐听了,赶忙走到贾母跟前,笑道:“老祖宗也去,敢情好了!就只是我又不得受用了。”贾母道:“到明儿,我在正楼上,你在旁边楼上,你也不用到我这边来立规矩,好不好?”凤姐笑道:“这就是老祖宗疼我了。”贾母又对宝钗说道:“你和你母亲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也是睡觉。”宝钗只得答应下了。 到了初一这日,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宝玉骑着马,在贾母轿前,贾母独坐一乘八人大亮轿,薛姨妈、凤姐、李纨三人,每人一乘四人轿,明月、黛玉、宝钗三人共坐一辆翠盖珠璎八宝车,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奶母抱着凤姐之女—大姐儿,还有两个丫鬟坐一辆车,众人的丫鬟以及各房的老嬷嬷、奶娘并跟出门的家人媳妇子坐在后面的车里,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浩浩荡荡的朝着清虚观去了。 将至清虚观,只听钟鸣鼓响,早有张道士执笏披衣,带领着众道士在路旁等候着。又有贾珍带领着贾家子侄在此等候,见贾母的轿子来了,忙带领着众子侄上前去迎接。 一时车停下了,宝钗先下了车,自那日滴翠亭被明月撞见后,她见明月总是不自在,因此下了车便往前赶。黛玉和明月下车后往前走,见人堆里有一个小道士在乱窜,众婆娘、媳妇都喝声叫喊着:“拿,拿,拿!打,打,打!”没一会儿,贾珍便过来把他带走了。 贾母领着众人拜了神,又各处游玩了一回,方去上楼。才坐下没一会儿,就见尤氏带着贾蓉之妻胡氏进来请安道:“听闻老太太姨太太都来了,我特带了蓉儿媳妇前来伺候。给老太太、姨太太请安了。”胡氏亦道:“给您请安。”贾母笑道:“我不过是没事来逛逛罢了。又惊动了你们婆媳二人了,炎天暑热的跑这一趟。也罢,既然来了,就一起看戏好生热闹热闹。” 这时,贾珍上来说道:“张爷爷现在楼下,过来给老太太请安。”贾母忙道:“快搀了上来。”贾珍忙下了楼去搀了张道士上来,张道士一上来便笑呵呵的说道:“无量寿佛!老祖宗一向福寿安康?众位奶奶小姐们纳福!” 原来这张道士是当日荣国公的替身儿,后又作了“道录司”的正堂,曾经先帝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又被当今封为“终了真人”,如今的王公、藩镇都称呼他为“神仙”。因此在他上来时,除贾母外,众人都站了起来,见他行礼,皆还礼。 张道士又说道:“一向没到府里请安,老太天气色越发好了。”贾母笑道:“老神仙,你好?”张道士道:“托老太太的福,小道也还康健。别的倒也罢了,就是记挂着哥儿,一向身上可好?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人也来的少,东西也很干净。我说请哥儿来逛逛,怎么说不在家?”贾母道:“果真不在家,那日往北静王府去了。”又叫了宝玉过来,宝玉上前问:“张爷爷好。” 张道士忙抱住问了好,又对贾母笑道:“哥儿越发发福了。”贾母道:“他外头好,里头弱。又搭着他老子逼着他念书,生生的把这孩子给逼出了病来。”张道士道:“我前日在好几处看见了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好得了不得呢,怎么老爷还抱怨哥儿不大喜欢读书呢?”又叹道:“我瞧着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止,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 一说到荣国公,贾母亦是忍不住泪流满面,道:“正是呢。我养了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还像他爷爷。” 张道士又向贾珍说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随后又对贾母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得倒也是个好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到年纪该寻一门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的模样儿,聪明智能,根基家当,倒也配得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示下,再说。” 当张道士为宝玉说亲时,明月不经意间看到黛玉的手绞着帕子。 贾母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点再定吧。你如今也打听着,不管她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也罢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当贾母说出这句话时,明月看见薛姨妈和宝钗的脸色都变了。 “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你也不换了去。前儿亏你还有那么大脸,打发人来跟我要鹅黄缎子去!我要不给你,又怕你那老脸上过不去。”凤姐儿上前对张道士说道。张道士呵呵大笑道:“是我眼花了,也没看见奶奶在这儿,也没道多谢。符早已有了,前日原是要送去的,不料娘娘来作好事,就混忘了,还在佛前镇着呢。待我取来。”说罢,便下楼去往大殿。 过了一会儿,张道士回来了,手中捧着一个茶盘子,搭着大红蟒缎经袱子,托出符来。大姐儿的奶娘接了符。凤姐儿笑道:“你就手里拿出来罢了,又用个盘子托着,倒不像是送符来了,反倒像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众人听了,哄然一笑。张道士也笑道:“我拿出盘子来却不为化布施,倒要将哥儿的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道而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贾母道:“既这么着,你带了他去,岂不省事?”张道士道:“外头人多,气味难闻,况是个暑热天,哥儿受不惯。倘或哥儿受了腌臜气味,倒不值当了。还是让小道请了下来,带出去给他们见识见识为好。” 贾母听说,觉得张道士说的也有理,便命宝玉摘下玉来,放在盘内。张道士兢兢业业的用莽袱子垫着,捧了出去。贾政也跟在后头出去了。 不多时,贾珍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道:“是什么故事?”贾珍回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不再言语。贾珍便退了下来至外边预备着申表、焚钱粮、开戏。贾母对凤姐等人说道:“你们去东楼上坐着看戏吧,留下宝玉和她们姊妹在这陪我就是了。”凤姐等人答应着退了出去上了东楼,丫鬟们则是去了西楼,轮流伺候。 正看戏,只见张道士上来了,手中捧着那个盘子。后头跟着一个小道士,亦是捧着一个盘子。张道士来到贾母跟前,贾母将玉拿起,给宝玉戴上。张道士笑道:“众人托小道的福,见了哥儿的玉,实在是稀罕,都没什么敬贺之物。”张道士让那小道士过来,指着盘子说道:“这是他们各人传道的法器,都愿意为敬贺之礼。哥儿便是不稀罕,留着在房里赏人玩吧。”贾母道:“你也胡闹。他们出家人哪里来的!何必这样,这断不收的。”张道士说道:“这都是他们各人的一点敬心,小道也不能阻拦。老太太若是不留下,岂不是叫他们看着小道微薄,不像是门下出身了。”贾母听他这么说,只得命人接下了。张道士退了出去。 贾母身后,小丫头捧着那一盘子贺物,宝玉坐在贾母身边,招手叫她过来,翻弄寻拨,一件一件的挑给贾母看。当宝玉翻到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时,贾母伸手拿了过来,说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到谁家的孩子也戴着这么一个。”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这才恍然大悟道:“原来是云儿有这个。” 明月拉了拉黛玉的衣袖,轻声问道:“林姐姐,方才外祖母说的云儿是谁?”黛玉道:“是老祖宗娘家外甥女,叫湘云。” 一出戏还未唱完,只见有人来报:“冯将军家有人来了。”凤姐赶忙过正楼来,拍手笑道:“嗳呀!我就不妨这个。只说咱们娘儿们闲来无事逛逛,却不想人家只当咱们大摆斋坛的来送礼。都是老太太闹的。这又得预备赏封儿。” 这边冯将军家的两个管家娘子还未走,紧接着赵侍郎家也打发了两个管家娘子送礼来了。后来,凡一应远亲近友,世家相与都来送礼了。正楼里乌压压的站了一群人。贾母和凤姐儿忙着接待,贾母命丫鬟去东楼里叫了尤氏来一起帮着,又命李纨、胡氏带着宝玉并她们姊妹去东楼坐着看戏。 等明月她们上了东楼坐着,那胡氏便殷勤小心的伺候,李纨笑道:“你只管坐着看戏,这儿有丫鬟伺候着呢。” 戏唱完了,正楼的管家娘子都打发走了,贾母也累了,因此下午便回了。 凤姐儿次日再请贾母,贾母执意不去了。凤姐儿又去请了薛姨妈等人,薛姨妈说昨日累着了,还没缓过来,推辞了。宝钗则是说天太热,就不去了。宝玉因着昨日张道士说亲,心中一日都不自在,回家来生气,口口声声说从今以后不再见张道士了。黛玉昨日回家用又中了暑,自然是不能去了。明月听闻黛玉中了暑,放心不下,也就推了。其余者见贾母不去,也都说不去了。凤姐便自己带了人去。 更文啦,更文啦 最近不想写小说,想看小说,想看动漫。 有没有小伙伴有好的樱兰高校乙女向同人文推荐的,动漫都刷了N变了!真的好喜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清虚观打平安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