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崖往事》 第1章 突然的会议(1) “倦鸟暮归林,浮云晴归山......” 林瑜指尖沿着这句诗轻轻地划了下,又点了点,朝落地窗外看去。早晨7点,除了保洁人员,只有她会准时出现在环海大厦的最顶层。 顶楼挑高将近四米,加上大面积落地窗,视野开阔明亮。可惜正临海崖州台风前夕,天色阴暗,望出去只有浓浓浊云。 厚重的胡桃木大门分隔出两个空间,门内是董事长办公室,门外是董办秘书的工位。她的工位离门最近,背后正对着单向透明的玻璃隔断。 她随手打开手机上的资讯软件,点开新闻频道当做背景音。 早餐是便利店的三明治,今天是鸡蛋肉松口味,混着蛋黄酱的馅料甜得腻人。林瑜满不在乎地就着速溶咖啡咽下去。 她的身体早已习惯廉价食物,光鲜的外表可以伪装,刻在骨子里的本性难移。 林瑜细细品尝完最后一口三明治,把塑料包装袋叠好塞进垃圾桶,再用碎纸掩上。同僚们对保持身材有近乎病态的追求,她没必要因为这点不合群的癖好引来非议。 她羡慕诗里的那只鸟,虽然是倦鸟,累了的时候,却仍有归处可停。对于她来说,这是一种过于飘渺的奢求。 腕上的手表震动了三下,提醒林瑜已经到了八点。林瑜收敛心神,利落地把垃圾收好,开始一天会议的准备工作。 三年前,她回到海崖州加入环海集团。 海崖州地处边陲,孤悬在华国内陆之外,拥有华国最大的海洋面积,油气资源不少,却因底子薄没有开发条件,经济指标常年排在华国倒数前几名,和东南区域发达的州根本没法比。环海集团即便已是海崖州最大的州级政属企业,放在整个华国来说也依旧排不上号。 林瑜就读于华国排名第一的华府大学,又从竞争最为激烈的金融系毕业,不费吹灰之力便进了环海集团的运营管理部。 华府大学金融系毕业的学生,除非从政,没几个会选择来到偏远的海崖州,外面多的是高薪体面的工作机会。 林瑜是冲着找个养老摸鱼的闲职来的。不想一年前,顾晏廷空降过来当董事长,并购了因资不抵债而破产重整的海崖港务,资产规模剧增。不久海崖州又被选为华国对外开放的自治州,环海集团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也是一年前,顾晏廷把她从普通的一个业务经理,连提三级,变成了直属秘书,一度成为整个集团热度最高的八卦新闻。 她却忙得脚不沾地,连辟谣的功夫都腾不出来。 从朝九晚五双休,到二十四小时待命,让她养老的计划彻底落空。 顾晏廷性格阴晴不定,极为挑剔,据说此前身边的秘书撑不过半年就被开除。数数日子,她已经在这个位置干了一年零十天,已经创下新纪录。 林瑜面上从来没有表现出来对秘书工作的厌恶,没人知道她并不喜欢一直需要和人打交道的活,如果可以选,她宁愿当回一个普通的项目经理,哪怕只是干收发文件,贴贴发票这样不需要动脑筋的活,也好过天天应付人情世故。 能做和喜欢做,天差地别。她特别希望有人能努力一把,能取代她的位置。 林瑜的工位是半隔断,必要时掩上推拉门,也可以短暂拥有一个独处空间。只有顾晏廷不在楼里办公,而她又不需要随行的时候,她才有资格把自己关起来小憩。否则,她必须敞开门随时待命。 “嘭”地一声,一份文件从半掩的门后扔出来。 “重做。” 顾晏廷的声音传来,随后王燕仓皇退出。 文件正好落在林瑜脚下,她俯下身捡起递给王燕:“王部,资料请收好。” 王燕面上难掩尴尬,一把从她手里拽过去,留一下一句“多谢”便匆匆离开。 王燕是运营管理部的部长,刚进集团时她就在王燕手底下干活。这人为人虽古板,作风却相对正派,教导她的时候并不藏私。 突然被顾晏廷调到董办,王燕事先毫不知情。她的调令刚下来时,集团内部炸开了锅,捕风捉影的说法层出不穷,编排她是顾晏廷情人的更是不在少数。 王燕给了林瑜解释的机会,只可惜她有苦难言。 顾晏廷不可能认识她。 准确来说,在被顾晏廷点名的那天之前,二人并无直接交集。 顾晏廷的名声比环海集团大得多,原是华国首府京州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财税司司长。突然到海崖州当州政企业董事长,一度让人大跌眼镜。 华国向来有重政轻商的传统,政属企业一把手和政府部门高官看起来不过一线之隔,跨过这条线难如登天,更少有他这般反其道而行之。 林瑜离开运营管理部后,王燕就没再给过她好脸色。 不过她始终对王燕是感激的,王燕至少是有原则的人,如今这样的人并不多。 林瑜始终不确定顾晏廷突然提拔她的原因。她有自知之明,学历的光环绝不可能出色到可以让这样一个风云人物把她放在眼里。至于是不是看上她的脸,林瑜认认真真照了几次镜子,果断否决了这个可能性。 不过她这个人有个优点,就是凡事不太追根问底,只要没有停发工资,她就能咬咬牙继续干。 好在顾晏廷没有对她表露出额外的“性趣”,只一味在工作上挑战她的极限。林瑜一开始由于没有行政管理经验,吃了不少苦头,逐渐上手后,得益于业务方面底子够扎实,反而比一般的秘书要反应快得多。她现在成为集团上下默认的常务秘书,全权负责顾晏廷所有的正式会议,并负责所有董办书面文件审核和对外接洽。 董办主任刘鹭临近退休,已经不管事。林瑜作为常务秘书统筹,其余两个秘书一男一女,男的叫周宇安,是生活秘书,主要安排行程和外勤,另一个女生方雯雯,据说也是背景深厚,暂时作为林瑜的助理秘书。 方雯雯刚来两月,出落得高挑明媚,肤白貌美,难得性格不过分张扬,也能认真虚心学习。 林瑜打心底希望她能上位,最好是把自己比下去,她就可以找个机会回原来的部门打杂了。 “林秘,顾董下午三点的专题会,这是听取南方港务债务风险化解的事项汇报的议程,您看看写的合适吗?” 林瑜接过来方雯雯打印出来的会议议程,一边浏览一边说:“往后你可以公司通讯系统上发电子版我,等定稿了再打印也没关系。” “好的明白。” 方雯雯忙不迭地点头,在她眼里,林瑜简直是个传奇人物,还不到三十岁就已经能独当一面,能力强,又不会仗势压人,对她也十分有耐心。方雯雯刚毕业不久,父亲是海崖州行政司秘书长,她自己学历也不差,也是名校毕业,虽然比林瑜肯定还是差了点,不过也是完全拿得出手的。但能直接跳过管培生门槛进到环海集团的董办,主要还是托了父亲的关系。 其实她私下还是个言情写手,不过家里人都不知道就是了。 林瑜完全长在她的审美上,不是第一眼美女,一张小巧的鹅蛋脸白里透红,耐看极了。放在她的小说里必须是主角。 林瑜当然不知道方雯雯内心竟然对她的长相评价甚高,她点了点议程的讨论事项:“这里得写明白是集团风控部主汇报,还是南方港务负责人主汇报。” 方雯雯愣了愣:“有区别吗?” “当然有。”林瑜耐心地解释,“这个议案比较特殊,南方港务是去年刚并购过来的,还在融合阶段,我记得运管部就刚牵头做了授权表,如果这个不在他们权限范围内,我建议就是集团风控部的人主汇报,如果是的话,那就南方港务负责人主汇报就行。” 方雯雯瞪大眼睛:“原来还有这个讲究。” “嗯。顾董对于会议议程要求还是比较严谨的。议案材料他们提前发过来了没?” 方雯雯急忙回道:“发了,我已经打印好都摆好在会议室了!” 林瑜失笑:“别着急,你先拿给我看看,你也看一下,要检查一下有没有明显错误的表述。另外你也不能只做二传手,内容你也要看,一次看不懂没关系,多看就能明白了。” 方雯雯又愧疚又佩服:“不好意思,林秘,我做事太粗心大意了。我感觉我可能没有做行政的天分......” 林瑜看着她可怜兮兮的样子,安慰道:“其实看材料挺有意思的,前提是你用心看进去。” 随后她用电脑调出其实她早就拿到了的汇报文件,拖到历史沿革这边:“你看这部分就可有意思了。你看股东一开始是政属单位,然后五年内经过多轮融资,政属股权被稀释后,上市后就彻底分散了。” 方雯雯可怜的脑袋瓜子还没反应过来,但是林瑜一本正经的样子,让原本枯燥的议案珍的显得似乎有意思多了。她晕乎乎地问:“然后呢?” 林瑜眨眨眼:“这是潜在的政属资产流失的典型案例。不过现在通过破产重组,又收回来了,这可是顾董的杰作。” 第2章 突然的会议(2) 林瑜对方雯雯耳提面命了好一会,才把下午开会所有的注意事项都一一交代到位。讲到最后,方雯雯的笔记本已经记了整整三页纸,林瑜才停下来,抿了口咖啡润润喉咙。 这时另外一个行政秘书周宇安敲了敲门:“林秘,快九点了,顾董待会的早报汇报您别忘了。” 林瑜点点头:“知道了,九点二十他要参加州里的会,我十分钟结束,放心。” 周宇安有意无意地问:“林秘,我记得行程表没排随会人员,要不我过去待命?” 林瑜抬眼,嘴边带着笑意:“行,你工作安排得过来就行。” 周宇安显得有些惊讶。他在董办的时间不短,上一任董事长在的时候,他就是行政秘书。林瑜调上来后,顾晏廷用她用得顺手,周宇安露脸的机会少了许多。他本以为按资历,自己任常务秘书顺理成章,哪里想到竟被林瑜后来居上。 周宇安总归有些落差,所以不时想着多争取一些表现机会。这周顾晏廷行程出来,他留意到顾晏廷这次没有圈林瑜随会。往常这种对外的重要会议都是林瑜随行记录的,不知为何这次却没有。周宇安一向猜不透顾晏廷的想法,但被林瑜压一头太久,让他有些按捺不住,于是才有了主动待命这一出。 没想到林瑜竟然毫无芥蒂地同意了。 林瑜关还心地补了句:“随行车辆你和行政部那边对接一下吧,或者你自己开公车过去也行,今天是分管政企的副州长的会,在州政大楼21楼,提前报备一下车牌号。” 周宇安愣了下,他之前还没有陪同顾晏廷参加过州政会议的经验,不知道还需要自己开车过去,前任董事长根本没资格参加这么高规格的会议。 林瑜笑说:“顾董去这种场合习惯一个人坐车。” 她没说的是,顾晏廷去州里开会一般不喜欢带人。之前带她,也不过是觉得她做会议记录简明扼要,还能抓住重点。州政行政司各处的秘书私下没少找林瑜帮忙起草会议纪要,她每次都能完成得又快又好,还能不着痕迹地有利于环海集团的内容写进去。 可能是顾晏廷之前的确没遇到过她这么好用的秘书?林瑜也只能往这个方向分析了。 至于今天为什么不带她,林瑜可没有兴趣猜。她看过会议议程,是海崖州一个新开发区的会展项目,这种项目投钱多收益少,砸个十几亿下去都不见得听个响,就是个面子工程罢了。兴许顾晏廷打定主意也不想接茬,也就懒得带她去了。 不过周宇安的小心思她也明白,林瑜倒是希望他能多进顾晏廷的眼,多分些活匀给他,那她往后可就轻松了。 她还记得第一次陪顾晏廷参加正式活动,是州里某个招商推介会。她当时刚进董办不久,顾晏廷有心磋磨她,突然点名让她跟着去。 她没想到这人自顾自上了专车,也不等她,车门一关就扬长而去,留下她一个人站在公司大堂前。 那时候正值早高峰,她要是傻傻等着叫到出租车,估计招商会早都结束了。还好海崖州作为最南边的州,不起眼的巷子里面还是有不少自由穿行在车流中的摩托车。她狼狈地越过主干道,一头扎进巷子里面,好不容易拦了个大爷愿意把她载到会场。 顾晏廷早就已经坐在嘉宾席里,看她满头大汗,颇有些嫌弃:“去哪鬼混了?” 林瑜无奈:“顾董,不好意思,我既没车也不会开车,坐摩托车过来的。” 顾晏廷勒令她去学车,她也乖乖去了,但是中途屡次被顾晏廷安排的工作耽误考试,浪费了小几千块后,顾晏廷便没再提让她学车这一茬了。 再后来,看在她其他活都干得很利索的份上,出行的时候,林瑜获得了可以和顾晏廷坐同一辆车的“殊荣”。 不过能上顾晏廷的专车,又让林瑜背地里被猛嚼舌根了好一阵。 能靠不会开车上位,要是乐子的主角不是她,她也觉得离谱得很值得多八卦几句。谁能信她真的是单纯的不会开车,还被上司坑了她好几次学车的费用打水漂呢? 林瑜掐着点,九点零一秒敲了敲顾晏廷的门。 “进来。” 顾晏廷的声音低沉而有磁性,但是林瑜听出来一丝不正常的沙哑。应该是前一晚的饭局,多喝了几杯。 她把晨报材料放到顾晏廷办公桌上,顺手把他撕开的银翘丸包装收拾好,又到隔间冲泡了一杯解酒茶替换调了行政办公室例行准备好的咖啡。 做好这一切,林瑜在心里默默给自己点了个赞,如果她穿越到古代皇宫,一定是一个合格的内务太监。 顾晏廷比林瑜大五岁。三十五岁对于普通上班族来说,不算年轻。但是放在他如今的位置来说,已经十分罕见。环海集团这几年发展突飞猛进,虽然只是政属企业,但一把手的位置也距离州部级仅一步之遥。而林瑜也相信,一个政属企业的董事长,还远不是顾晏廷的目标。 顾晏廷瞄了一眼她的着装,冷不丁评价到:“今天看起来还可以,比大学生成熟点。” 林瑜在心里翻了个白眼,顾晏廷的毒舌在环海集团和他的英俊外表一样出名,撞枪口的人不计其数,被训哭的大有人在。就是不知道为何在林瑜这里有点跑偏,特别是顾晏廷发现在工作上能挑剔她的越来越少后,便开始对她的着装品头论足。林瑜皮肤白嫩,眼睛圆,鼻头圆,看起来实在过于缺乏职场上该有攻击性。一开口又是温软的南方腔,说是刚出学校没多久的实习生也有人信,哪怕她已经三十岁了。 林瑜个子不高,光脚1米6出头,没跟着顾晏廷前,她习惯了穿平底小黑鞋。被顾晏廷批评了几次像刚毕业的愣头青后,不得不开始换上稍微高跟的鞋。即便如此,5厘米的中跟小皮鞋已经是她的极限。但顾晏廷一八五的身高,她即使踩着小皮鞋也就勉强到他肩膀偏下一点。 林瑜当然知道自己这副外型在生意场上容易被轻视,不过她也没少利用这点让别人放松戒心,占了不少便宜。 只可惜顾晏廷这行不通。 她如今上班几乎是清一色的职业套装,每天的区别大概只有颜色不同。今天一身墨绿丝质衬衫陪黑色套裙,裙子也是严格到膝盖,长一厘米就古板,短两厘米就露骨。天然卷的头发她也一丝不苟地盘起来,除了那些不听话的鬓角胎毛刘海还是没能彻底藏起来。 林瑜虽然个子小,胜在比例好,该凸凸,该翘翘,气质也能加成一些。只要没有跟在顾晏廷旁边,还算得是赏心悦目的小美女一个。 她早对顾晏廷喜欢挑剔她幼稚的恶趣味免疫了:“谢谢顾董夸奖,我再接再厉,争取看起来更老成些。” 在环海集团大部分员工眼里,顾晏廷就是严厉冷漠的代名词,但不代表顾晏廷是一个古板无趣的人,只不过他的恶趣味极少有人能有机会体验到,只有林瑜这个常务秘书的享受到了专属“福利”。 好在顾晏廷私分明,林瑜从来没有接到过与公事无关的工作任务,也不需要没完没了地陪他参加应酬。 更让林瑜庆幸的是,顾晏廷应该没有吃窝边草的习惯,哪怕她已经被传得跟狐狸精一样,顾晏廷对她并没有表现出额外的“兴趣”。当然林瑜也没有见过他和公司任何一个女性有超出正常范围的来往。 林瑜常常在心里给顾晏廷烧香,希望他能保持这个良好的作风,为此就算顾晏廷再挑剔,她也觉得完全可以忍受。 毕竟顾晏廷给她的待遇,完全足以补偿她的精神损失,还不需要她卖艺又卖身。 顾晏廷脑子很好,材料翻了两页就看得七七八八,随手一扔:“风控部没干好活,硬憋出几个不痛不痒的事项来报告,还浪费纸张打印干什么?” 林瑜面不改色:“我已经删除了大部分,留的几条和今天下午南方港务有关,不过风控部的确没有做好牵头,和律所的对接估计没有亲自去,南方港务的法务部不太熟悉集团流程,是做得不够规范。” 顾晏廷对林瑜能够很快跟上他思路这点一直都很满意,不然也不会给林瑜这么多机会。 “下午的会让风控部牵头汇报,案子没弄好,今年他们部门就喝西北风。” 林瑜“噢”了一声,隐晦提醒到:“风控部徐部长刚来,可能还不适应。” 她言下之意,是隐晦地提示顾晏廷,徐部长是州里司法局副局长的弟弟,要随便让人喝西北风,也不太好。 顾晏廷淡淡道:“行了,不用你操这个心,按我说的做。” 林瑜点头收声,其实她也知道,顾晏廷背景必定深不可测,她不过尽到一个秘书该有的义务,至于神仙们怎么打架,那的确也轮不到她操心,只要不要殃及她这只小鱼就行。 顾晏廷突然说:“今天下午这个会,要是我来不及,你就代我先主持。” 林瑜收拾资料的手一顿:“这,合适吗?” 严格意义上来说,林瑜所在的董办,只是集团的行政服务部门,她最多就是做会议记录,一般都不会直接主持业务专项的会议。 顾晏廷挑挑眉:“没自信?” “那倒不是。”林瑜摇摇头,“您觉得没问题的话,我也没问题。” 顾晏廷欣赏林瑜骨子里那股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傲气,和他有点像,只不过平日里隐藏得很好,从来不会主动争取什么资源,但也并不会拒绝他递过去的机会。 这点很矛盾,林瑜看起来无欲无求,又能把分内的每一件事情完成得比那些有野心的人更为漂亮。 也许这也是他喜欢用林瑜的原因之一。一个潜力十足,却又安分守己的人,总归是好用的。 第3章 突然的会议(3) 原定下午三点的专题会,顾晏廷果然没有赶回来。 周宇安半小时前就给林瑜发了信息,说州里的会比计划时间长,开到一半就到了饭点,分管副州长姓吴,和顾晏廷似乎是老相识,留顾晏廷用工作午餐,下午还得继续开。 不知为何,林瑜总觉得顾晏廷今天出去前,似乎就知道今天是赶不回来的。 而她的直觉一向很准。 她瞄了一眼会议室,新来的风控部部长徐闻和南方港务的董事长鲁福海聊得正欢,暂时都还不知道顾晏廷赶不回来的消息。 林瑜整理了一下碎发,拿出精油浅浅抹了层,看来她今天是赶鸭子上架,不上也得上了。 方雯雯进来:“林秘,您看这会议是不是得取消?” “不,照常开,我主持,你记录。” 方雯雯差点没把自己噎过气去:“您您您.....我我我......” 林瑜安抚地拍拍她的肩:“又不是让你主持,你照常做记录就行了。” 终于等到林瑜走进会议室,不耐烦的鲁福海故意大声道:“林秘,您不会记错会议时间,没帮我们排上顾董的专题会,还折腾我们来一趟,这案子可不是开玩笑的。” 说罢还转头看徐闻:“徐部可是专门和司法局打了招呼,就等我们内部决策了,可不能拖。” 林瑜在顾晏廷座签旁边坐下:“徐部,鲁总,不好意思顾董还在州里开会,他让我先主持,我们先开始吧。” 鲁福海把汇报材料往桌上一拍,皮笑肉不笑:“这事得顾董拍板,您就算是顾董的秘书,到底不是管业务的,这些都是保密信息,你来主持恐怕不合适吧?” 鲁福海架子大,林瑜一直都是知道的。南方港务原先风光得很,资产规模比环海集团大上几倍。被环海集团收购前,一直是海崖州最大的上市公司。不过近年莫名其妙投了杂七杂八的非航运港口领域的项目,钱出去的多,回来的少,经营状况急剧恶化。去年海崖州政府出面安排环海集团整体并购下来。南方港务原来股东的人基本被清理出去了,只有鲁福海这个总经理被留了下来。林瑜没少从集团各个条线听到对这位老总的抱怨。作为南方港务的元老,还是遗留了趾高气昂的习惯,始终觉得被环海集团收购变成一个二级公司,是个憋屈的事情,暗中总是不服环海的管理。 林瑜不慌不忙:“鲁总,顾董当然是最后拍板的人。不过今天州里的会开晚了,授权我先主持会议。另外,虽然这个案子涉及上市公司信息保密问题,但南方港务上市公司内幕知情人列表,我记得名单里面也列了我,并且我可以保证我和我的直系亲属都没有持有南方港务股票。所以不论集团内部规定,还是证委会的纪律,我了解信息不存在合规问题,当然,我也会注意保密。” 鲁福海没想到林瑜一点也不怯场,还有理有据的把他的质疑都一一反驳回来了,脸色不由难看起来,最后只得重重地“哼”一声:“既然顾董授权了,我们也听安排,只希望林秘不要浪费我们的时间。” 徐闻刚来不久,进环海集团前,他就是海崖州中级法院的副院长,出了名的笑面虎,人精似的人物。见林瑜来者不善,他便打哈哈道:“鲁总,要多给年轻人机会嘛,我看林秘能力强得很,又是高材生,顾董这么赏识,前途无量的。” 林瑜微微一笑,不论是鲁福海的为难讽刺,还是徐闻的笑里藏刀,对她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她见好就收,顺势道:“谢谢徐部和鲁总理解,我们开始吧。” 林瑜的镇定自若让徐闻颇为意外。来之前,兄长让他留意这号人物,他没怎么放心上。毕竟一个资历浅又没什么背景的小秘书,顾晏廷“小情人”的传言又甚嚣尘上,实在不值得费心。但徐闯却几次三番提醒他,顾晏廷绝非沉溺声色之辈。今日一打交道,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林瑜这人的底细。鲁福海想使些阴招无所谓,但要借他徐闻刀杀人,可没这么容易。 “那就鲁总您让港务的法务经理,给林秘汇报一下吧。”徐闻刻意忽略了议程上白纸黑字写了是要他负责汇报。 “等等。”林瑜及时插嘴,“徐部不好意思,顾董很重视这个案子,今天早上他亲自看了材料,要求这个事情必须集团风控部牵头处理。” 徐闻不悦:“这话是什么意思?我难道不是一直在协助吗?” “是牵头负责,不仅仅是协助。”林瑜的声音平稳,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退让。她从顾晏廷身上学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在这种场合绝对不能掉进对方预设的话术陷阱,被牵着鼻子走。 这个案子是并购南方港务前就已经涉诉的遗留问题。南方港务的原股东非法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购买了海崖州中心保护区的一块林用地,后来又以度假山庄开发名义实则变相搞成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结果不出一年海崖州房价跳崖式大跌,土地变性也被有关部门叫停,项目便烂尾了。当时已经给项目贷款的银行纷纷起诉,区政府又以项目开发未达到法定比例,要无偿收回这块地。要是并购前,南方港务最擅长的就是一个拖字诀,和区政府打上几年官司没什么大不了,真被收回就认栽。但现在南方港务已经变成环海集团的子公司,是政属企业,要是被无偿收回,被认为政属资产流失,顾晏廷作为一把手可少不了被问责。 徐闻刚来不久,这个案子牵连太广,他不想碰这个烫手山芋,做好了是应该,做不好还浪费资源和精力,所以才一直往后躲着。徐闯让他来环海集团不过是过渡,不用多久就能给他谋其他政属企业更好的位置。他以为顾晏廷再厉害,也不过是企业高管,总得给徐闯个面子。不料顾晏廷没出面,竟让林瑜做了这个挑事人。没见过哪个老总养小情人这么养的,分明是养了个随时可以牺牲的工具人。 林瑜当然明白,顾晏廷没有亲自出面,就已经是给徐闯留了面子。她来挑刺,再好不过。就算徐闯徐闻两兄弟要计较,顾晏廷大可以全推到她身上,总归撕不破脸皮。这方面他一向精明得很。 不过顾晏廷有底气,可不代表林瑜有底气。 如果“小情人”这个身份是事实的话,倒也勉强算底气。实际上她根本不是,林瑜生出些许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要不是顾晏廷非要她摁在这个岗位,她早就辞职了。目前支撑她的,仅仅剩下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罢了。 她不喜欢主动做多余的事情,不过既然顾晏廷安排了,她便不折不扣地做到最好,只希望哪天彻底没用了,顾晏廷能看在她兢兢业业的份上,大方放她离开。 毕竟这份工资不菲,她没理由怠工。 徐闻暗暗记了林瑜一笔,他倒要看看,这个炮灰顾晏廷准备用到什么时候。顾晏廷是奔着政界走的,一旦高升调走,像林瑜这种年轻未婚的女秘书,不可能跟着过去。 他见多了狐假虎威的人,如果林瑜自以为一时被赏识,就能一辈子高枕无忧,登的高,跌的更重。 徐闻也不是仗着家里有后台就一无是处的绣花枕头。能够做到法院院长,专业能力自然过关。虽然他不想接这个活,但是该做的方案他老早就让助手备好了,就是防着顾晏廷动真格了他不至于被动接招。 林瑜认真听完了徐闻助手的汇报,把要点一一记录下来。徐闻本来就是法院出身,和政府打官司需要注意的点全都考虑到了。这个案件核心的症结不在法庭上,而是和区政府部门提前做充分的沟通,如果能换个开发方案,投点小钱,只要达到区政府要求的底线,就可以用时间换空间,逐步化解烂尾风险了。 她也不吝称赞:“徐部考虑的很周全,顾董这边关注的问题都有解决措施。我这边就提示一下,现在地产开发已经不是南方港务的主业了,根据州里要求,南方港务要专注港口和航运业务,这些遗留的非主业的资产都是要剥离的。风控部统筹解决银行诉讼和土地收回问题后,鲁总这边也应该同步做好处置剥离方案了。” 鲁福海冷笑:“林秘说得容易,现在这个行情,谁愿意接这块有瑕疵的地?” 林瑜眨眨眼:“鲁总,您是在咨询我这个“不管业务”的助理关于资产处置的意见吗?” 鲁福海被反将一军,恨不得要在林瑜身上瞪出一个洞来。被一个不知靠什么手段上位的小辈搞得下不来台,整个会议他连话都没插上几句,简直荒谬。 林瑜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站起身:“鲁总,您之前说得对,我只是行政口的,刚才的建议也是顾董指示传达的,我个人没有资格提什么专业意见,之后请您再专项向顾董汇报吧。” 林瑜心里补充道,她倒是可以给意见,不过那得鲁福海单独付咨询费她才会考虑,想白嫖她那可是万万不行的。 方雯雯踮着小碎步紧紧跟着她屁股后面,拍着小胸脯低声道:“林秘,您太厉害了,这么大的场面都能镇得住,不愧是我的偶像。” 林瑜回到隔间后,等徐闻鲁福海一行离开,才接话道:“业务逻辑可以学,不过这个会的处理方式,倒不用专门学。” 方雯雯一脸疑惑:“林秘您刚才那样多帅啊,我不该学吗?” 林瑜摇摇头,半天也找不到合适的解释,就也不再多说,只让方雯雯赶紧把会议记录整理好。像给人下马威这种得罪人不讨好的事情,以方雯雯的出身背景,只要她老爹不落马,绝不会轮到她来上手。 第4章 圈套的开始(1) 会议结束后,徐闻立刻拨通徐闯的电话。 “大哥,你之前的消息准确么?”徐闻忍不住又确认一遍。两周前,徐闯曾经和他提过,顾晏廷可能近期会有调动。 顾晏廷空降环海就已经是破格提用,再往上走就是州部级了。一个不到四十岁的州长预备役,放眼整个华国都非常罕见。 徐闯皱皱眉,顾晏廷来之前,他才是海崖州本土最有潜力的司局级干部。原本去年州政换届调整,他的提拔几乎是板上钉钉,不想却又被摁了下来。顾晏廷势头起来后,他的光芒就更为黯淡了。 “按惯例,他想要从企业回来政界条线,只能先平调去个州政部门。”徐闯是从州里人事局的内线得到顾晏廷即将调动的消息。顾晏廷不可能直接提拔到州部级,总要到司局级的位置上过渡一年。至于去哪个司局,这里面能运作的门道可就多了。如果是发审署或者财经办两个核心部门,试用期一年时间过去,顺理成章就能升任州部级。但诸如司法局这些二线部门,即使他顺利成为一把手,也差州部级一截,远不及那两个部门分量重。 但发审属和财经办的两个部长履新不满一年,按理来说短时间内不会动。顾晏廷选在这个时候有动作,徐闯觉得并不是个好时机。不过给消息的人是人事局的老领导,徐闯不怀疑这个信息的准确性。 徐闻有些幸灾乐祸:“顾晏廷是不是有点着急了,选这么个时机,连好位置都没有,要是去了个不痛不痒的地,想要往上走可没那么容易。” 徐闯没接茬,反问:“顾晏廷和林瑜,你判断他俩有情况么?” 提到林瑜,徐闻倒是一改之前的轻视:“今天顾晏廷州里开会,放了我鸽子,让林瑜主持会议,看她态度,顾晏廷是不会进这个圈套的,中心保护区这个项目,鲁福海想借土地回收逼他同意启动开发,恐怕要落空。” “这个项目可不能让顾晏廷起疑心,既然第一条路走不通,就换第二条路。先让银行那帮人撤诉,区政府那边我会打招呼。” 徐闯心里总觉得有点不踏实,顾晏廷此举究竟只是警告,还是留有后手?与这人打交道以来,往往事事都会让人出其不意。 “安排手脚利索的人盯一下林瑜,要是能拍到点东西,等顾晏廷调动的时候,给监察部送个礼。” “我办事,哥你放心。” 与此同时,林瑜难得准时在傍晚六点按时下班了。 走出环海大厦的一楼,前面就是泉市最为繁华的兴荣大道,此时落日的余晖透过层层叠叠的高楼洒在步行道上。 林瑜眯起眼睛想,距离上一次下班还能看见日光,似乎也快两个月了。 虽然外表与二十出头时相差不大,但林瑜的的确确在今年迈进三十岁的坎了,同龄人不少连二胎都有了,她依旧是孑然一身。为了上下班方便,没有驾照的她在距离公司仅一个街口的的位置买了一套40平的小单间。首付几乎就把她的存款用光,好在顾晏廷开的工资足够优渥,否则每月还贷她都消受不起。 只用散步一公里,不到二十分钟就可以回到这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想到完整的一个晚上的独处时间,林瑜久违地感觉到了放松和期待。她甚至饶有兴味地想到,之前一时兴起买的泡澡球,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林瑜破天荒泡了将近一小时,在快要脱力前爬起来窝到懒人沙发里。 她打开手机上APP娱乐版,这是上班的时候绝对不会点开的界面,多数都是没营养的明星花边新闻,正好方便她分心想今天这场突如其来的会议的来由。她有九成九的把握,顾晏廷肯定是有意为之。 只不过这一出戏,是安排给谁看的,她暂时没有头绪。 环海集团这两年规模上去后,州里各路神仙都安插了不少人,徐闻不过是其中一个。顾晏廷让他吃瘪,最大的可能还是敲山震虎,就是不知道震的是哪只老虎。鲁福海这样的人,不过南方港务之前的实控人留下来的棋子罢了,应该还不够格被顾晏廷放在眼里。林瑜很自然想到徐闻的哥哥徐闯,也是现在海崖州叫的上名号的司局级干部。难道鲁福海这个项目背后有徐闯的手笔? 南方港务底子那么好,被挥霍殆尽,这其中政商勾结起来巧设名目的事情不会少。林瑜记得收购前,州监察属就启动过专项调查,还抓了不少人。但这其中她没看到和司法局有关联,特别是徐闯。 不过也不能证明徐闯就干干净净,也许只是没留下什么明显把柄。顾晏廷极有可能借她给徐闯一个警告,让他不要再试图插手环海的事情。 林瑜一直都有预感,顾晏廷不会在环海集团待太长时间,他从来也不掩饰往政界去的野心,与州部的上峰交往甚密,那些人对他的态度也非同一般。算算时间,顾晏廷在环海集团待了也将近三年,在他的履历表里面,这个时间已经不算短了。但是海崖州去年刚换届不久,看起来似乎不是什么好时机。但林瑜还是直觉他最近的行事一定还是与调动有关。 想到这,她在沙发上打了个滚,瞪着天花板继续发呆。顾晏廷拿她当棋子倒也不是什么接受不了的事情,毕竟也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她运气还算好,顾晏廷看她有用,目前为止,总算有惊无险。 只是不知道如果这次顾晏廷是真的打算走,还会不会管她死活了。 这晚,林瑜睡得并不如想象中安稳。竟然梦到了三年前,第一次见顾晏廷的时候。 她刚从星加国回来,休息不到一周,就马不停蹄进了环海集团。 环海集团当时在海崖州虽是老牌政属企业,但资产规模很小,经营乏善可陈,离几年后摇身一变跨进华国500强的明星企业可以说是云泥之别。 林瑜彼时靠着学历和海外工作履历的光环一路绿灯到了面试,虽然她只应聘的是运管部的普通经理。 对只想找一份工作糊口的林瑜来说,一个工资不高但稳定的工作,实在是好得不能再好的选择。 进入最终一轮面试的时候,人事部门的负责人要求她再次确认薪酬的水平。 林瑜不慌不忙填了5000华币。 负责人眉毛抽了抽,林瑜履历表上一份工作月薪可是5000星加国币,换算成华币是3万不止。她还是第一次碰到不但主动降薪,幅度居然还这么大的应聘人员。 鉴于林瑜态度过于诚恳,也不讨价还价,人事部破天荒给她把月薪定成6000华币。 林瑜自然是毫不犹豫签下合同,当晚大方地给自己加餐了个卤鸡腿。 在顾晏廷来之前的那段时间,是她毕业之后难得的最没有压力的一段时间。 老政属企业几乎没有新业务,都是些传统的基建项目,而且一个项目可以做上好几年,不乏做着做着就黄了的,换个领导便疾疾无终。 时间仿佛被放慢了数倍。王燕是她唯一需要服务的部门领导,为人虽古板无趣,但胜在循规蹈矩,捞偏门的事情从不做,她反倒落得轻松,只需要做王燕吩咐的琐事即可。收发文件,整理材料,写写不痛不痒的分析报告,有时候可以花上半天时间帮王燕贴发票走报销。这些在外人看来上不了台面的工作内容,对林瑜来说却无比自在。 简单的生活,对她来说,求之不得。上一份工作风光无限,却也一度把她逼得在国外回不来,差点上了通缉名单。 但顾晏廷空降到环海集团后,她近乎养老的生活节奏就被彻底打乱了。 董事会办公室通知全体员工参加顾晏廷的任职大会,林瑜是有些疑惑的。她来了将近一年,还从来没有参加这么大规模的会议。 坐在最后一排,远远瞥见顾晏廷的面孔,林瑜突然浑身一阵发冷。 她曾经见过他的。只不过那时候,她还在前司大安物产,陪同集团创始人蒋方奎去拜访过顾晏廷。 林瑜努力回想,那个时候顾晏廷应该是泉市分管投资的主官之一。 项目最终没能谈成,只是和他不近不远打过一个照面。顾晏廷和蒋方奎肯定是认识的,那他有很大概率也会知道大安物产的近况。若他有心过问,那她从大安物产离职的内情恐怕也不是秘密。哪怕这个可能性是万分之一,也让林瑜坐立不安。 上一份工作经历的一切,她已经不想再回忆一遍。 林瑜低下头,本来最后一排已经很不显眼了,她还是不放心地想要尽量把存在感降到最低。 也许是过分紧张,即使隔了这么远,她还是感觉顾晏廷似乎视线往这边扫了几次,不由下意识往旁边邹晓琳身侧躲了躲。 邹晓琳归属行政部,虽然年纪比她小,但也环海集团已经干了五年。林瑜曾因为这无比稳定的人员结构,感叹过老企业真是个适合躺平的地方。 邹晓琳知道顾晏廷过来履新任集团董事长的事情比林瑜是要早的。拜她所赐,林瑜才知道原来顾晏廷此前在环海集团刚成立的时候,也是他刚来海崖州的时候,就在集团当过副总。这次再次回来,已经摇身一变,成了董事长。 林瑜从国外回来不久,加上之前一直都是在社会企业工作,对于海崖州的政治生态非常陌生。 但是从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她也能拼凑出来,顾晏廷俨然是海崖州新生一代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别的不说,就说晋升速度,几乎每两年换一个位置,提拔的速度可以说在华国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林瑜只能安慰自己,以顾晏廷的身份,应该不会对仅有一面之缘的人留有印象。 她太希望那段过往,可以安静地埋在过去。 可惜事与愿违,林瑜后来才知道,顾晏廷是个记忆力出奇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