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少年包青天》 第17章 药铺毒案 在解决了“悦春梨园”的神秘断弦案后,开封府内短暂恢复了平静。包拯、公孙策和展昭依旧每日处理着各种事务,维护着开封城的秩序。然而,这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多久,又一桩离奇案件摆在了他们面前。 这日午后,开封城内老字号药铺“回春堂”的掌柜刘德急匆匆地跑到开封府。他满脸惊恐,见到包拯便扑通跪下,声音颤抖地说道:“包大人,救命啊!我药铺出大事了!今早有几位客人来抓药,服用后竟纷纷上吐下泻,险些丢了性命。大夫诊断后说是服用了有毒的人参,可我药铺的人参一直都是精心挑选,从未出过问题啊!” 包拯面色凝重,连忙扶起刘德,说道:“刘掌柜,先莫慌张。你且详细说说,这些有毒的人参是何时进货的,在这之前药铺可有什么异常情况?” 刘德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说道:“大人,这批人参是半月前进的货,一直妥善保存在库房里。库房是上了锁的,钥匙由我和负责采买的老陈保管。而且,平日里药铺的伙计们也都各司其职,从未有过外人随意进出库房。” 包拯转头看向公孙策和展昭,说道:“我们即刻前往回春堂,仔细查探一番,看能否找到线索。” 众人来到回春堂,包拯先检查了库房的门锁,发现门锁完好无损,没有被撬过的痕迹。公孙策则拿起那些有毒的人参,仔细观察。他发现,这些人参表面并无异样,只是颜色微微有些暗沉。公孙策将人参放在鼻下轻嗅,隐约闻到一丝淡淡的异味。展昭则开始询问药铺里的伙计和相关人员。 一位年轻的伙计回忆道:“昨天我在库房附近整理药材时,好像听到库房里有轻微的动静,但当时我以为是老鼠,就没太在意。” 负责采买的老陈也说道:“这批人参我进货的时候都是仔细检查过的,品质上乘,绝不可能有毒。而且这半月来,库房也没什么异常情况。” 展昭将这些信息告知包拯,包拯微微皱眉,说道:“库房门锁未被撬,人参却被下毒,看来此事颇为蹊跷。公孙先生,你对这些人参有何发现?” 公孙策指着人参,说道:“大人,这些人参表面看似正常,但有一丝异味,应该是被人下了毒。而且,从下毒的手法来看,此人对药材比较熟悉,很可能是药铺内部或者与药铺有密切关系的人。下毒者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库房里下毒,说明对库房的情况也很了解。”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展昭,你去调查一下药铺里与刘掌柜或者负责采买的老陈有过矛盾的人,以及近期与药铺有过接触的可疑人员。公孙先生,你再在药铺里仔细找找,看是否还有其他线索,比如有没有发现类似装毒药的容器。” 公孙策在药铺的各个角落仔细搜寻,终于在库房的一个隐蔽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瓷瓶。瓷瓶上没有任何标记,瓶口还有一些残留的粉末。公孙策小心地拿起瓷瓶,观察着瓶中的粉末,发现这粉末颜色微微泛绿。公孙策心中一动,连忙将瓷瓶拿给包拯看。 “大人,您看这个瓷瓶,里面的粉末很可能就是用来给人参下毒的毒药。而且,这瓷瓶藏得如此隐蔽,说明下毒者想要极力隐藏它。”公孙策说道。 包拯接过瓷瓶,仔细查看后说道:“如此看来,这瓷瓶是个关键线索。我们先不声张,继续调查。” 这时,展昭匆匆赶回,禀报道:“大人,我在调查中发现,药铺里的另一位伙计赵三,一直对刘掌柜和老陈心怀不满。赵三觉得自己在药铺干了这么多年,却一直得不到重用,而老陈采买时拿回扣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据其他伙计说,赵三曾多次在背后抱怨,还扬言要让药铺好看。而且,昨天有人看到赵三在库房附近鬼鬼祟祟的。” 包拯说道:“看来这个赵三有很大的嫌疑。展昭,你立刻去将赵三带来,我们要当面审问他。” 赵三被带到包拯面前时,眼神闪烁,神色慌张。包拯严肃地问道:“赵三,你可知罪?药铺的人参是不是你下的毒?” 赵三连忙摇头,说道:“大人,冤枉啊!我虽然对刘掌柜和老陈有些不满,但我也不敢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啊。” 公孙策拿出那个瓷瓶,说道:“赵三,你看看这个瓷瓶,在库房的隐蔽角落里发现的,瓶口有残留的粉末,很可能就是毒药。而且有人看到你昨天在库房附近鬼鬼祟祟的。你还有何话可说?” 赵三看到瓷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但他仍强辩道:“大人,这瓷瓶不是我的,我也不知道里面的粉末是什么。我昨天在库房附近只是找东西,并没有下毒。” 包拯盯着赵三的眼睛,说道:“赵三,本府给你机会如实交代,若你执迷不悟,等证据确凿,定严惩不贷。你要清楚,伤害无辜百姓,是何等严重的罪行。” 赵三在包拯的逼视下,内心开始崩溃。沉默了许久,他终于瘫倒在地,哭着说道:“大人,我有罪。确实是我下的毒。我恨刘掌柜和老陈,觉得他们不公平。我想着让药铺出点事,他们就能重视我了。我从别处弄来一些毒药,趁没人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进库房,把毒药撒在了人参上。” 包拯怒喝道:“你为了一己之私,不顾他人性命,做出这等恶毒之事,实在可恶。刘掌柜,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你药铺在人员管理和药材监管上的漏洞,望你今后加强管理,确保药材安全,莫再让此类事情发生。” 处理完此案后,包拯走出回春堂,看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对公孙策和展昭说道:“人心难测,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我们身为执法者,不仅要惩处罪恶,更要引导世人坚守良知,莫让贪欲和怨恨蒙蔽了双眼。” 夜色渐浓,开封城灯火渐次亮起。包拯、公孙策和展昭向着开封府衙走去,他们的身影在灯火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坚定。他们知道,在守护开封城的道路上,还会有无数挑战,但他们必将秉持正义,一路前行。(本章完) 喜欢新少年包青天请大家收藏:()新少年包青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8章 布庄奇案 在解决了“回春堂”的诡异毒参案后,开封府内的气氛虽稍有缓和,但包拯、公孙策和展昭依旧不敢有丝毫懈怠,时刻警惕着新的案件发生。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开封城内又一桩离奇案件打破了这份宁静。 这日清晨,开封城内颇有名气的“锦绣布庄”的老板林盛满脸焦急地来到开封府。他见到包拯后,顾不上礼数,大声说道:“包大人,您可要为我做主啊!我布庄昨夜遭贼了,损失惨重,好几匹珍贵的丝绸和布料都被偷走了,那些可都是价值不菲啊!” 包拯微微皱眉,安抚道:“林老板,先别着急,慢慢说。你且详细讲讲昨晚的情况,布庄的门窗可有被破坏的痕迹?” 林盛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道:“大人,我昨晚关店时还一切正常,门窗都好好地锁着。今早我来开店,就发现库房的门大开着,里面一片狼藉,好些珍贵的布料都不见了。而且奇怪的是,门窗都没有被撬过的痕迹,就像是有人有钥匙一样,能自由进出。” 包拯转头看向公孙策和展昭,说道:“看来此事不简单,我们即刻前往锦绣布庄,仔细勘查一番。” 众人来到锦绣布庄,包拯先检查了布庄的大门和库房的门窗,确实如林盛所说,没有任何被破坏的痕迹。公孙策则在库房内仔细搜寻,希望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他发现,地上有一些细微的脚印,看起来不像是林盛和伙计们的鞋印。展昭则开始询问布庄里的伙计和周边的邻居。 一位年纪稍长的伙计回忆道:“昨晚我离开布庄的时候,还特意检查了门窗,都锁得好好的。而且我记得,我走的时候,库房的钥匙就放在柜台的抽屉里。” 旁边的邻居也说道:“我昨晚半夜听到布庄这边有一些动静,但我以为是林老板他们在整理货物,就没在意。” 展昭将这些信息告知包拯,包拯摸着下巴,说道:“门窗未被撬,却能进入库房,看来这个贼对布庄的情况很熟悉,很可能是内部人员或者与布庄有密切关系的人。公孙先生,你对地上的脚印有什么发现?” 公孙策蹲在地上,仔细观察着脚印,说道:“大人,这些脚印看起来比较小,应该不是成年男子的脚印。而且,从脚印的走向来看,这个贼应该是从库房的一个角落进入,然后从大门离开的。”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展昭,你去调查一下布庄里与林老板有过矛盾的人,以及近期在布庄周围徘徊的可疑人员。公孙先生,你再在布庄里找找,看是否还有其他线索,比如有没有丢失什么其他东西。” 公孙策在布庄里仔细搜寻,在柜台的抽屉里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粉末。他小心地收集了一些粉末,放在鼻下轻嗅,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香味。公孙策心中一动,连忙将粉末拿给包拯看。 “大人,您看这个,在柜台抽屉里发现的粉末,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我怀疑这可能与贼进入布庄的手法有关。也许是有人用这种粉末迷晕了看守或者打开了门锁。”公孙策说道。 包拯接过粉末,仔细查看后说道:“如此看来,这粉末也是个关键线索。我们先不声张,继续调查。” 这时,展昭匆匆赶回,禀报道:“大人,我在调查中发现,布庄里的一位年轻伙计李青,最近与林老板因为工钱的事情发生过争吵。李青觉得自己工作很努力,但工钱却比其他伙计少。而且,有人看到李青昨晚在布庄附近徘徊到很晚。” 包拯说道:“看来这个李青有很大的嫌疑。展昭,你立刻去将李青带来,我们要当面审问他。” 李青被带到包拯面前时,眼神闪烁,显得有些紧张。包拯严肃地问道:“李青,你可知罪?布庄的失窃是不是你干的?” 李青连忙摇头,说道:“大人,冤枉啊!我虽然和林老板因为工钱的事情有过争吵,但我也不敢做出这种偷东西的事啊。” 公孙策拿出那些奇怪的粉末,说道:“李青,你看看这个,在柜台抽屉里发现的粉末,有一股淡淡的香味。而且有人看到你昨晚在布庄附近徘徊到很晚。你还有何话可说?” 李青看到粉末,脸色微微一变,但他仍强辩道:“大人,这粉末不是我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昨晚在布庄附近是因为我想起有东西忘拿了,回来取,并没有偷东西。” 包拯盯着李青的眼睛,说道:“李青,本府给你机会如实交代,若你执迷不悟,等证据确凿,定严惩不贷。你要清楚,盗窃他人财物,是何等严重的罪行。” 李青在包拯的逼视下,咬了咬牙,还是坚持说自己没有偷东西。包拯见状,示意展昭将布庄里其他伙计叫来。 包拯询问其他伙计,是否知道李青和林老板争吵的具体情况,以及李青平时的为人。其他伙计们纷纷表示,李青平时工作确实努力,但这次因为工钱的事情确实很生气。 这时,公孙策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大人,我们之前只关注了李青,却忽略了另一个关键问题。库房的钥匙放在柜台抽屉里,除了林老板和伙计们,还有谁可能知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包拯恍然大悟,说道:“公孙先生所言极是。林老板,你仔细想想,除了布庄的人,还有谁知道库房钥匙的位置?” 林盛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大人,前些日子,有个名叫王二的布料供应商来过布庄,我当时和他谈生意,可能无意中提到了钥匙放在柜台抽屉里。” 包拯说道:“展昭,你立刻去调查这个王二,看他最近有没有异常行为。” 展昭领命而去。不久后,展昭回来禀报道:“大人,这个王二最近突然添置了不少新东西,而且行为举止有些鬼鬼祟祟。据他的邻居说,他昨晚很晚才回家,怀里还抱着一些包裹。” 包拯说道:“看来这个王二很有问题。我们即刻前往王二家,搜查证据。” 众人来到王二家,在他的房间里找到了一些被盗的丝绸和布料,还有一些与柜台抽屉里相同的粉末。在证据面前,王二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王二得知库房钥匙的位置后,一直想找机会偷些布料。他弄来一些迷药粉末,趁布庄伙计们不注意的时候,将粉末撒在柜台附近,迷晕了看守。然后他打开库房,偷走了珍贵的丝绸和布料。 包拯怒喝道:“王二,你为了一己私利,盗窃他人财物,实在可恶。林老板,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你布庄在管理上的漏洞,望你今后加强管理,妥善保管财物,莫再让此类事情发生。” 处理完此案后,包拯走出王二家,看着街道上的人群,对公孙策和展昭说道:“这世间的罪恶,往往源于贪婪。我们身为执法者,不仅要维护法律的公正,更要让人们明白,不义之财不可取,唯有通过正当的努力和劳动,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富和尊重。” 天色渐晚,包拯、公孙策和展昭向着开封府衙走去。月光洒在他们身上,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在守护开封城的道路上,他们将继续迎接新的挑战,坚守正义的信念。(本章完) 喜欢新少年包青天请大家收藏:()新少年包青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9章 神秘书卷 在解决了“锦绣布庄”的离奇失窃案后,开封府内众人稍作休整,包拯依旧每日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政务,公孙策在一旁协助整理文书,展昭则不时外出巡查开封城的治安情况。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开封城内又发生了一件怪事。 这日晌午,开封城内颇有名气的“鸿儒书院”的山长李致和神色匆匆地来到开封府。见到包拯后,他急忙行礼,脸上满是焦虑之色,说道:“包大人,求您一定要帮帮我们书院。昨日夜间,书院藏书阁内一卷极为珍贵的古籍书卷被盗了,那书卷乃是先朝大儒的手稿真迹,价值不可估量啊!” 包拯闻言,放下手中的文书,神色严肃地问道:“李山长,先别着急,你且详细说说昨晚的情况。藏书阁的门窗可有被破坏的痕迹?” 李致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道:“大人,昨日傍晚我亲自检查过藏书阁,门窗都好好地锁着,钥匙也一直在我手中。今早我去藏书阁准备取些书卷时,却发现放置那珍贵手稿的书架处一片凌乱,书卷已然不见了踪影。而且,藏书阁的门窗并未有任何被撬过的痕迹,实在是奇怪至极。” 包拯转头看向公孙策和展昭,说道:“看来此事又是一桩离奇案件,我们即刻前往鸿儒书院,仔细勘查一番。” 众人来到鸿儒书院,包拯先检查了藏书阁的大门和窗户,确实如李致和所说,没有任何被破坏的痕迹。公孙策则在藏书阁内仔细搜寻,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他发现,书架附近的地上有一些细微的纸屑,看起来不像是平时整理书卷时掉落的。展昭则开始询问书院里的夫子和学生,以及周边的居民。 一位年轻的夫子回忆道:“昨晚我离开书院的时候,还特意看了一眼藏书阁,门窗都关得好好的。而且我记得,藏书阁的钥匙除了山长,就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年长的夫子知晓。” 旁边的一位学生也说道:“我昨晚半夜起夜,隐约听到书院这边有一些轻微的脚步声,但我以为是夫子们在巡夜,就没在意。” 展昭将这些信息告知包拯,包拯摸着下巴,说道:“门窗未被撬,却能进入藏书阁,看来这个贼对书院的情况比较熟悉,很可能是书院内部的人或者与书院有密切关系的人。公孙先生,你对地上的纸屑有什么发现?” 公孙策蹲在地上,仔细观察着纸屑,说道:“大人,这些纸屑看起来比较新,而且质地细腻,不像是普通的纸张。从纸屑的形状和位置来看,很可能是贼在寻找书卷时不小心扯下来的。或许这个贼对书卷的存放位置并不是特别清楚。”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展昭,你去调查一下书院里与李山长有过矛盾的人,以及近期在书院周围徘徊的可疑人员。公孙先生,你再在藏书阁里找找,看是否还有其他线索,比如有没有丢失什么其他东西。” 公孙策在藏书阁里继续搜寻,在一个书架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块衣角。他小心地将衣角拿起,发现布料质地较为粗糙,不像是书院夫子和学生们所穿的衣物材质。公孙策心中一动,连忙将衣角拿给包拯看。 “大人,您看这个,在书架角落里发现的衣角,布料粗糙,应该不是书院内人的衣物。也许这是贼在匆忙离开时不小心扯掉的。”公孙策说道。 包拯接过衣角,仔细查看后说道:“如此看来,这衣角也是个重要线索。我们先不声张,继续调查。” 这时,展昭匆匆赶回,禀报道:“大人,我在调查中发现,书院里有个名叫张生的学生,最近因为违反书院的规矩,被李山长惩罚过,他心中似乎颇有怨言。而且,有人看到张生昨晚在书院周围徘徊到很晚。” 包拯说道:“看来这个张生有一定的嫌疑。展昭,你立刻去将张生带来,我们要当面审问他。” 张生被带到包拯面前时,脸色有些苍白,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倔强。包拯严肃地问道:“张生,你可知罪?书院藏书阁的古籍书卷失窃是不是你干的?” 张生连忙摇头,说道:“大人,冤枉啊!我虽然被山长惩罚过,但我对那些珍贵的书卷向来敬重,怎敢做出偷书这种大逆不道的事。” 公孙策拿出那块衣角,说道:“张生,你看看这个,在藏书阁里发现的衣角,布料粗糙,有人看到你昨晚在书院周围徘徊到很晚。你还有何话可说?” 张生看到衣角,眼神微微一缩,但他仍争辩道:“大人,这衣角不是我的,我昨晚在书院周围徘徊是因为我在思考课业上的问题,所以才忘了时间,并没有偷书。” 包拯盯着张生的眼睛,说道:“张生,本府给你机会如实交代,若你执迷不悟,等证据确凿,定严惩不贷。你要清楚,盗窃珍贵古籍,是何等严重的罪行。” 张生在包拯的逼视下,咬了咬牙,还是坚持说自己没有偷书。包拯见状,示意展昭将书院里其他夫子和学生叫来。 包拯询问其他夫子和学生,是否知道张生被惩罚的具体情况,以及张生平时的为人。其他夫子和学生们纷纷表示,张生虽然有些调皮,但对学问还是很热爱的,不像是会偷书的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时,公孙策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大人,我们之前只关注了张生,却忽略了另一个关键问题。藏书阁的钥匙除了山长和几位夫子,还有谁可能知道?李山长,你仔细想想,近期有没有外人来过书院,你可能无意中透露过钥匙的事情?” 李致和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大人,前些日子,有个名叫赵三的书商来过书院,我当时和他谈收购书卷的事情,可能无意中提到了藏书阁钥匙的存放位置。” 包拯说道:“展昭,你立刻去调查这个赵三,看他最近有没有异常行为。” 展昭领命而去。不久后,展昭回来禀报道:“大人,这个赵三最近突然出手阔绰,还在书市上售卖一些珍贵的书卷。据他的邻居说,他昨晚很晚才回家,怀里抱着一个精致的木盒。” 包拯说道:“看来这个赵三很有问题。我们即刻前往赵三家,搜查证据。” 众人来到赵三家,在他的房间里找到了那卷被盗的古籍书卷,还有一些与藏书阁里发现的纸屑相同材质的纸张。在证据面前,赵三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赵三得知藏书阁钥匙的位置后,一直想偷取那珍贵的手稿真迹去售卖获利。他趁书院众人不注意的时候,潜入藏书阁,由于对书卷存放位置不太熟悉,在寻找的过程中不小心扯下了纸屑,还扯掉了衣角。得手后,他匆忙逃离。 包拯怒喝道:“赵三,你为了钱财,盗窃珍贵古籍,破坏文化传承,实在罪不可恕。李山长,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你们书院在管理上的疏忽,望你今后加强对藏书阁的管理,妥善保管珍贵书卷,莫再让此类事情发生。” 处理完此案后,包拯走出赵三家,看着远处的书院,对公孙策和展昭说道:“古籍乃文化之瑰宝,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心血。我们身为执法者,不仅要维护法律的公正,更要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得以传承和发扬。” 夜色渐深,包拯、公孙策和展昭向着开封府衙走去。星光点点,洒在他们的身上,他们肩负着守护开封城和文化传承的重任,坚定地走在维护正义的道路上,准备迎接新的未知挑战。(本章完) 喜欢新少年包青天请大家收藏:()新少年包青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0章 离奇纵火 在解决了鸿儒书院的神秘书卷失窃案后,开封府内众人的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包拯依旧每日埋头于堆积如山的政务之中,公孙策协助其处理文书,展昭则照常巡查开封城的治安。然而,这种平静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很快就被一起突如其来的案件打破。 这日清晨,开封城内颇有名气的“瑞祥绸缎庄”老板王福生慌慌张张地跑到开封府,见到包拯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包大人,求您为草民做主啊!昨日夜里,我家绸缎庄突然起火,烧了大半,损失惨重啊,这可是我全家的生计啊!” 包拯连忙起身,将王福生扶起,神色凝重地问道:“王老板,先别着急,你且详细说说昨晚的情况。起火前可曾有什么异常?这火是从何处燃起的?” 王福生擦了擦眼泪,说道:“大人,昨日傍晚我关店的时候,一切都好好的,店里伙计也都检查过,没有任何火源隐患。可到了半夜,我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喊失火了,等我和家人赶到绸缎庄时,火势已经很大了。我看那火像是从店铺后面的仓库先烧起来的,可仓库平日里都上着锁,钥匙也一直在我手中,实在想不明白这火是怎么着起来的。” 包拯转头看向公孙策和展昭,说道:“看来此事颇为蹊跷,我们即刻前往瑞祥绸缎庄,仔细勘查一番。” 众人来到瑞祥绸缎庄,只见店铺后面的仓库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焦黑的墙壁和满地的灰烬诉说着昨夜的惨烈。包拯先检查了仓库的大门和窗户,确实如王福生所说,没有被破坏的痕迹。公孙策则在废墟中仔细搜寻,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他发现,仓库角落里有一些烧焦的碎布,看起来不像是绸缎庄所售卖的布料。展昭则开始询问绸缎庄的伙计和周边的居民。 一位年轻的伙计回忆道:“昨晚我离开店铺的时候,还特意检查了一遍仓库,门窗都关得好好的,而且我记得,仓库的钥匙除了老板,就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年长的伙计知晓。” 旁边的一位邻居也说道:“我昨晚半夜听到有一些轻微的动静,像是有人在仓库那边走动,但我以为是绸缎庄的人在巡夜,就没在意。后来没多久就看到火光冲天了。” 展昭将这些信息告知包拯,包拯摸着下巴,说道:“门窗未被撬,却能进入仓库放火,看来这个纵火者对绸缎庄的情况比较熟悉,很可能是绸缎庄内部的人或者与绸缎庄有密切关系的人。公孙先生,你对那些烧焦的碎布有什么发现?” 公孙策蹲在地上,仔细观察着碎布,说道:“大人,这些碎布看起来质地粗糙,和绸缎庄售卖的精致绸缎完全不同。从碎布的位置来看,很可能是纵火者在点火时不小心留下的。或许这个纵火者对仓库的布局并不是特别清楚。”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展昭,你去调查一下绸缎庄里与王老板有过矛盾的人,以及近期在绸缎庄周围徘徊的可疑人员。公孙先生,你再在废墟里找找,看是否还有其他线索,比如有没有丢失什么其他东西。” 公孙策在废墟里继续搜寻,在一堆灰烬中发现了一截烧焦的木棍,木棍的一端似乎有被烧过的痕迹。他小心地将木棍拿起,仔细查看后,心中一动,连忙将木棍拿给包拯看。 “大人,您看这个,在灰烬里发现的木棍,一端有明显的烧过的痕迹,很可能是纵火者用来点火的工具。”公孙策说道。 包拯接过木棍,仔细查看后说道:“如此看来,这木棍也是个重要线索。我们先不声张,继续调查。” 这时,展昭匆匆赶回,禀报道:“大人,我在调查中发现,绸缎庄里有个名叫李贵的伙计,最近因为工钱的事情和王老板起了争执,他心中似乎颇有怨言。而且,有人看到李贵昨晚在绸缎庄周围徘徊到很晚。” 包拯说道:“看来这个李贵有一定的嫌疑。展昭,你立刻去将李贵带来,我们要当面审问他。” 李贵被带到包拯面前时,眼神闪烁,但还是强装镇定。包拯严肃地问道:“李贵,你可知罪?瑞祥绸缎庄的纵火案是不是你干的?” 李贵连忙摇头,说道:“大人,冤枉啊!我虽然和老板因为工钱的事情有过争执,但我怎么敢做出纵火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我昨晚在绸缎庄周围徘徊是因为我想找老板再说说工钱的事,可一直没等到他,所以才待得晚了些,并没有放火。” 公孙策拿出那截烧焦的木棍,说道:“李贵,你看看这个,在绸缎庄废墟里发现的木棍,一端有明显的烧过的痕迹。有人看到你昨晚在绸缎庄周围徘徊到很晚。你还有何话可说?” 李贵看到木棍,脸色微微一变,但他仍争辩道:“大人,这木棍不是我的,我真的没有放火。” 包拯盯着李贵的眼睛,说道:“李贵,本府给你机会如实交代,若你执迷不悟,等证据确凿,定严惩不贷。你要清楚,纵火造成他人重大财产损失,是何等严重的罪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李贵咬了咬牙,还是坚持说自己没有放火。包拯见状,示意展昭将绸缎庄里其他伙计和周边居民叫来。 包拯询问其他伙计和居民,是否知道李贵和王老板争执的具体情况,以及李贵平时的为人。其他伙计和居民们纷纷表示,李贵虽然脾气有些暴躁,但平时干活还算勤恳,不像是会做出纵火这种事的人。 这时,公孙策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大人,我们之前只关注了李贵,却忽略了另一个关键问题。仓库的钥匙除了王老板和几位伙计,还有谁可能知道?王老板,你仔细想想,近期有没有外人来过绸缎庄,你可能无意中透露过钥匙的事情?” 王福生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大人,前些日子,有个名叫张彪的布料供应商来过绸缎庄,我当时和他谈布料进货的事情,可能无意中提到了仓库钥匙的存放位置。” 包拯说道:“展昭,你立刻去调查这个张彪,看他最近有没有异常行为。” 展昭领命而去。不久后,展昭回来禀报道:“大人,这个张彪最近和另一家绸缎庄来往密切,而且据他的邻居说,他昨晚半夜才回来,身上有一股很浓的煤油味。” 包拯说道:“看来这个张彪很有问题。我们即刻前往张彪家,搜查证据。” 众人来到张彪家,在他的房间里找到了一些煤油和与绸缎庄仓库里发现的碎布相同材质的布料。在证据面前,张彪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张彪因为王福生最近拒绝了和他继续合作,转而和其他供应商进货,怀恨在心,便想报复。他得知仓库钥匙的位置后,趁绸缎庄众人不注意的时候,潜入仓库,用带来的煤油和木棍点火,由于对仓库布局不太熟悉,在点火时不小心留下了碎布和木棍。 包拯怒喝道:“张彪,你为了一己私利,纵火泄愤,给他人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实在可恶。王老板,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你们绸缎庄在管理上的漏洞,望你今后加强对仓库的管理,妥善保管好货物,莫再让此类事情发生。” 处理完此案后,包拯走出张彪家,望着远处的瑞祥绸缎庄,对公孙策和展昭说道:“我们身为执法者,不仅要惩治罪恶,更要维护百姓的生计和安宁。每一起案件背后,都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活,我们定要用心对待,不可有丝毫懈怠。” 天色渐晚,包拯、公孙策和展昭向着开封府衙走去。月光如水,洒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身影在月色中显得更加坚定,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守护这一方百姓的平安与正义。(本章完) 喜欢新少年包青天请大家收藏:()新少年包青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章 古宅血案 开封府内,包拯、公孙策和展昭刚刚处理完瑞祥绸缎庄的纵火案,本以为能稍作休息,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这日午后,城郊一位名叫刘老汉的村民慌慌张张地跑到开封府报案,称在城郊一座荒废已久的古宅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现场血迹斑斑,十分可怖。 包拯听闻此事,脸色一沉,立刻召集公孙策和展昭,一行人迅速赶往城郊的古宅。到达现场后,只见古宅大门破败,院内杂草丛生,散发着一股阴森的气息。走进古宅的正厅,一具尸体横躺在地上,死者是一名中年男子,面部扭曲,身上有多处刀伤,鲜血早已凝固,将地面染成一片暗红。 包拯蹲下身子,仔细查看尸体,发现死者的伤口深浅不一,似乎凶手在行凶时情绪十分激动。公孙策则在四周仔细搜寻线索,他发现古宅的门窗并没有被破坏的痕迹,屋内的物品摆放虽然杂乱,但似乎没有被翻动寻找财物的迹象。展昭开始向刘老汉询问发现尸体的详细经过。 刘老汉哆哆嗦嗦地说道:“大人,我平日里就喜欢在这附近捡些破烂。今天午后,我像往常一样想来这古宅里看看有没有能卖钱的东西。谁知道一进来就看到这具尸体,可把我给吓死了,我连滚带爬地就跑回村里,然后赶紧来报官了。” 展昭又询问了刘老汉最近是否看到过有人在古宅附近徘徊,刘老汉摇了摇头,表示没有注意到。这时,公孙策在尸体旁边发现了一块染血的布条,布条上似乎绣着一些花纹。他小心地将布条拿起,说道:“大人,您看这块布条,上面的花纹精致,不像是寻常百姓家的东西,或许这是个重要线索。” 包拯接过布条,仔细端详后说道:“看来这古宅里的死者身份不简单。展昭,你去附近的村庄和城镇打听一下,看有没有人认识死者,或者最近有没有人失踪的消息。公孙先生,你再仔细勘查一下现场,看是否还有其他遗漏的线索。” 公孙策在古宅内继续搜寻,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掉落的玉佩。玉佩质地温润,雕工精美,一看就价值不菲。他将玉佩拿给包拯看,说道:“大人,这玉佩如此珍贵,或许能帮助我们确定死者的身份。而且从现场来看,凶手似乎不是为了钱财,那他的作案动机又是什么呢?”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此案疑点重重,我们先从死者身份查起。” 展昭领命而去,经过一番打听,终于在附近的城镇里找到了一个认识死者的人。此人是一家商行的掌柜,名叫赵德才。赵德才见到展昭后,脸色一变,说道:“大人,这死者是我的生意伙伴孙富,我们一起做些药材生意。前些日子,他说要去城郊办些事情,之后就一直没有回来,我还以为他有事耽搁了,没想到竟然遭此横祸。” 展昭询问赵德才孙富最近是否与人结仇,或者有没有什么生意上的纠纷。赵德才想了想,说道:“大人,孙富为人还算和善,生意上也一直顺风顺水。不过,最近我们和另一家药材商行因为一批珍贵药材的货源起了争执,那家商行的老板名叫周强,脾气暴躁,会不会是他……” 展昭将这些信息告知包拯,包拯说道:“这个周强有一定的嫌疑。展昭,你去把周强带来,我们要当面审问他。同时,公孙先生,你去调查一下孙富和赵德才的生意往来,看是否还有其他线索。” 周强被带到包拯面前时,满脸的不耐烦,说道:“包大人,我虽然和孙富有过生意上的争执,但我可没杀他。我周强虽然脾气不好,但也不至于为了这点事就杀人。” 包拯严肃地问道:“周强,你且说说,案发当晚你在何处?有何人可以为你作证?” 周强说道:“案发当晚我一直在自家商行里,和几个伙计一起整理药材,他们都可以为我作证。” 公孙策这时走进来,说道:“大人,我调查了孙富和赵德才的生意往来,发现他们的账目有些问题。孙富最近似乎在偷偷转移一些资金,而且这些资金的去向不明。” 包拯闻言,看向周强,说道:“周强,看来这案子没那么简单。孙富的死或许不只是因为生意上的争执。你再仔细想想,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线索。” 周强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大人,我想起来了。前些日子,我听人说孙富和一个神秘人来往密切,那个神秘人总是在夜晚和孙富见面,而且行踪十分诡秘。” 包拯说道:“展昭,你立刻去调查这个神秘人,看他到底是谁,和孙富的死有没有关系。” 展昭再次领命而去。经过一番周折,他终于找到了那个神秘人。此人是一个江湖郎中,名叫陈安。展昭将陈安带到包拯面前。 陈安看到包拯,脸色苍白,浑身颤抖。包拯问道:“陈安,你和孙富是什么关系?案发当晚你在何处?” 陈安哆哆嗦嗦地说道:“大人,我和孙富确实有来往,我是他的私人医生。他最近身体不好,经常找我看病。案发当晚,我在家里给其他病人看病,有病人可以为我作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公孙策拿出那块染血的布条,说道:“陈安,你看看这个,在孙富尸体旁边发现的布条,上面的花纹和你身上的衣服花纹有些相似,你作何解释?” 陈安看到布条,眼神闪过一丝慌乱,但他还是强装镇定地说道:“大人,这布条不是我的,我真的没有杀人。” 包拯盯着陈安的眼睛,说道:“陈安,本府给你机会如实交代,若你不说实话,等证据确凿,定不轻饶。” 陈安咬了咬牙,终于说道:“大人,我确实和孙富有些秘密。他最近发现自己得了绝症,不想让家人知道,所以找我帮他隐瞒。他还说要把自己的一部分财产转移给我,让我为他保守秘密。但是我真的没有杀他。” 包拯和公孙策对视了一眼,觉得陈安的话虽然有一定可信度,但还不能完全排除他的嫌疑。这时,展昭又在孙富的住处发现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孙富写给赵德才的,信中提到他发现赵德才在生意上做了手脚,私吞了他们共同的利润,他准备找个机会和赵德才摊牌。 包拯看到信后,说道:“看来这个赵德才也有很大的嫌疑。展昭,你立刻去把赵德才带来,我们要重新审问他。” 赵德才再次被带到包拯面前时,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包拯将信扔到他面前,说道:“赵德才,你还有何话可说?孙富发现了你在生意上的手脚,所以你就杀了他灭口,对不对?” 赵德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道:“大人,我承认,我是因为害怕孙富把我私吞利润的事情说出去,才一时糊涂杀了他。那天晚上,我趁着他在古宅里,偷偷溜进去,用刀刺死了他。我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还是被大人查出来了。” 包拯怒喝道:“赵德才,你为了一己私利,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生意伙伴,实在罪大恶极。此案真相大白,你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处理完此案后,包拯、公孙策和展昭走在回开封府的路上。包拯感慨地说道:“这世间,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太多了。我们身为执法者,一定要明察秋毫,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还死者一个公道。”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他们身上,他们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带着坚定和正义,继续守护着开封城的每一寸土地。(本章完) 喜欢新少年包青天请大家收藏:()新少年包青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章 银号失窃 开封府内,包拯、公孙策和展昭刚刚将赵德才一案审结,还未等他们稍作喘息,城内又出了一桩怪事。这日清晨,开封城内最大的银号“聚丰银号”的掌柜林德急匆匆地跑到开封府报案,称银号内大量现银和贵重票据离奇失窃,损失巨大。 包拯听闻此事,眉头紧皱,立刻带着公孙策和展昭前往聚丰银号。到了银号,只见银号内一片狼藉,存放银钱和票据的库房大门敞开,地上还有一些凌乱的脚印。林德心急如焚地说道:“包大人,昨日傍晚我们关库时一切正常,今日一早来准备开门营业,就发现库房被人光顾了。这些银钱和票据可是我们银号的命脉啊!” 包拯走进库房,仔细查看四周。库房内的柜子和箱子都被打开,里面空空如也。公孙策则蹲在地上,研究那些脚印,说道:“大人,这些脚印大小不一,看来作案的不止一人。而且脚印从库房一直延伸到银号的后巷,似乎是从那里离开的。” 展昭则开始询问林德银号的人员情况以及昨晚是否有异常。林德说道:“大人,我们银号的伙计都是信得过的,平日里也没有什么不良行为。昨晚打烊后,除了守夜的老吴,其他人都离开了。老吴是个老实人,在我们银号守夜多年了,从来没出过岔子。” 包拯命人找来守夜的老吴,老吴战战兢兢地说道:“大人,昨晚我一直在银号里守着,没有听到什么异常声音。到了后半夜,我实在困得不行,就打了个盹,等我醒来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我去库房查看,就发现银号被偷了。” 展昭又问老吴是否看到有陌生人进出银号,老吴摇了摇头。这时,公孙策在库房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把奇特的钥匙,钥匙上刻着一些花纹,和银号库房的钥匙并不一样。他拿起钥匙说道:“大人,这把钥匙看起来不像是银号的,或许是作案之人遗落的。” 包拯接过钥匙,仔细端详后说道:“展昭,你去附近打听一下,看有没有人认识这把钥匙。公孙先生,你再检查一下银号的门窗,看是否有被撬的痕迹。” 展昭领命而去,在银号附近的街道和店铺里打听这把钥匙的来历。终于,在一家锁匠铺里,锁匠认出了这把钥匙。锁匠说道:“客官,这把钥匙我有印象,是前几日一个叫张麻子的人找我配的。张麻子是个地痞无赖,平日里就喜欢偷鸡摸狗的。” 展昭立刻回到银号,将这个消息告诉包拯。包拯说道:“看来这个张麻子有很大的嫌疑。展昭,你去把张麻子带来,我们要审问他。同时,公孙先生,你继续调查银号的账目,看是否有内鬼勾结的可能。” 张麻子被带到包拯面前时,一脸的吊儿郎当,说道:“包大人,我虽然是个地痞,但可没干这偷银号的大事啊。” 包拯严肃地问道:“张麻子,有人指认这把钥匙是你配的,而且就在银号失窃现场发现的,你作何解释?” 张麻子一听,脸色一变,但还是强辩道:“大人,这钥匙是我配的不错,但我配了之后就给别人了,我哪知道它怎么会出现在银号里。” 包拯继续问道:“你把钥匙给了谁?如实招来。” 张麻子支支吾吾地说道:“大人,我不能说,我要是说了,我这条命可就没了。” 包拯怒喝道:“张麻子,你若不如实交代,本府定不轻饶。现在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否则,你就等着在大牢里度过余生吧。” 张麻子犹豫了一下,终于说道:“大人,我把钥匙给了城西的一个叫刘三的人。刘三说他要进一个地方,让我帮忙配把钥匙。我也不知道他要进的是银号啊。” 展昭立刻前往城西寻找刘三,然而到了刘三的住处,发现他早已人去楼空。展昭回来将情况告诉包拯,包拯说道:“看来这个刘三知道事情败露,已经逃走了。不过,我们不能就此放弃。公孙先生,你那边银号的账目查得如何了?” 公孙策说道:“大人,我查了银号的账目,发现最近有几笔资金流动很可疑,都是林德掌柜亲自审批的,而且去向不明。” 包拯看向林德,说道:“林德,你如何解释这些可疑的资金流动?” 林德脸色煞白,连忙说道:“大人,这都是为了银号的一些隐秘生意,和这次失窃无关啊。” 包拯冷哼一声,说道:“暂且先记下。展昭,你继续去追查刘三的下落,同时留意张麻子的一举一动,看他是否还有所隐瞒。公孙先生,你再去调查一下林德所说的隐秘生意,看是否真如他所言。” 公孙策经过一番调查,发现林德所说的隐秘生意根本不存在,那些资金其实是他暗中转移到自己名下的。包拯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再次提审林德。 包拯将证据扔到林德面前,说道:“林德,你还想狡辩吗?你私吞银号资金,现在又发生银号失窃案,你和此案脱不了干系。” 林德见证据确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大人,我承认我私吞了银号的资金,但银号失窃真的不是我干的啊。我也是怕银号的资金亏空被发现,才想办法转移资金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包拯说道:“暂且信你这一回。但此案还未了结,你若有隐瞒,定不轻饶。” 这时,展昭传来消息,在城南的一个破庙里发现了刘三的踪迹。包拯立刻带人前往破庙,将刘三抓获。 刘三被带到包拯面前,他知道自己无处可逃,便说道:“大人,是林德的一个对头买通我和张麻子偷银号的。他说林德私吞了他的钱,让我们把银号的钱偷出来,分我们一部分。我们只负责偷,其他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包拯问道:“他叫什么名字?” 刘三说道:“他叫王富贵,是城东的一个富商。” 包拯命人将王富贵带来,王富贵一开始还百般抵赖,但在刘三的指认和各种证据面前,他终于承认了自己买凶偷银号的罪行。 原来,王富贵和林德在生意上有过节,林德私吞了他们合作生意的利润,王富贵怀恨在心,便想出了这个偷银号的主意,想让林德身败名裂。 包拯怒喝道:“王富贵、林德,你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一个买凶偷窃,一个私吞资金,实在可恶。此案真相大白,你们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处理完这起银号失窃案后,包拯、公孙策和展昭走在回开封府的路上。天空飘起了细雨,包拯望着灰蒙蒙的天空说道:“这世间的贪欲就像这细雨,若不加以遏制,便会泛滥成灾。我们身为执法者,唯有坚守正义,才能让这开封城少一些罪恶,多一些安宁。” 三人在细雨中,步伐坚定地向着开封府走去,继续履行着他们守护正义的使命。(本章完) 喜欢新少年包青天请大家收藏:()新少年包青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3章 城郊命案 开封府内,包拯、公孙策和展昭刚刚处理完聚丰银号的离奇失窃案,本想稍作休息,却又被一桩新的案件打破了短暂的宁静。这日午后,城郊一家名为“悦来客栈”的掌柜火急火燎地赶到开封府报案,称客栈内发生了一起神秘命案。 包拯听闻后,心中一紧,立刻带着公孙策和展昭前往悦来客栈。到了客栈,只见客栈内一片慌乱,住客们都聚集在一旁,脸上满是惊恐之色。掌柜的见到包拯等人,连忙迎上来,焦急地说道:“包大人,出大事了!住在天字一号房的客人被人发现死在了房间里,死状十分诡异。” 包拯走进天字一号房,房间内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气味。死者是一名中年男子,躺在地上,面色铁青,嘴角流出一丝黑色的液体,双眼圆睁,似乎死不瞑目。公孙策蹲下身子,仔细检查死者的尸体,说道:“大人,从死者的症状来看,应该是中毒而亡。而且这毒似乎是一种罕见的毒药,毒性十分强烈。” 展昭则开始在房间内搜索线索,他发现房间内的物品摆放整齐,没有打斗的痕迹,桌上还放着一壶茶和几个茶杯,似乎死者死前还在与人喝茶。展昭拿起茶壶闻了闻,说道:“大人,这茶壶里的茶似乎也有问题,可能是毒药的来源。” 包拯命人将客栈的掌柜和伙计们都召集起来,开始询问情况。掌柜的说道:“大人,这位客人是昨日傍晚入住的,自称是外地来的商人,名叫李富贵。他入住后就吩咐伙计送了一壶茶和一些点心到房间,之后就没再出过房间。直到今天中午,我们去收拾房间,才发现他已经死了。” 一个伙计战战兢兢地说道:“大人,昨晚我送茶点到李富贵的房间时,看到他房间里还有一个人,那人背对着我,看不清长相。我放下茶点就离开了,也没多想。” 包拯问道:“你确定没看清那人的长相?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特征?” 伙计想了想,说道:“我只看到那人穿着一件黑色的长袍,身材比较高大,其他的就没注意了。” 公孙策在房间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张揉成一团的纸条,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一些模糊不清的字迹,似乎是一些交易的信息。公孙策说道:“大人,这张纸条上的信息虽然模糊,但似乎和一些生意上的交易有关。也许这李富贵的死和他的生意有关。” 包拯说道:“展昭,你去调查一下这李富贵的身份和他在开封的生意往来,看是否能找到与他有过节的人。公孙先生,你继续检查尸体和房间内的物品,看是否还有其他线索。” 展昭领命而去,他先是到城中的商会打听李富贵的情况,得知李富贵是一个做丝绸生意的商人,平日里为人比较刻薄,经常在生意上坑害合作伙伴。而且最近他刚刚谈成了一笔大生意,似乎得罪了一些同行。 展昭又来到李富贵下榻的其他客栈,询问掌柜和伙计们李富贵的情况。在一家客栈里,掌柜的说道:“客官,这李富贵确实在我们这儿住过,他经常和一个叫赵刚的人来往。赵刚也是个做丝绸生意的,听说他们之间因为生意上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 展昭立刻回到悦来客栈,将这个消息告诉包拯。包拯说道:“看来这个赵刚有很大的嫌疑。展昭,你去把赵刚带来,我们要审问他。同时,公孙先生,你那边尸体和物品的检查有什么新发现吗?” 公孙策说道:“大人,我检查了死者喝的茶,发现里面含有一种名为‘断肠草’的毒药,这种毒药无色无味,很难察觉。而且我在死者的指甲缝里发现了一些黑色的粉末,似乎是某种药物。” 包拯接过黑色粉末,仔细端详后说道:“公孙先生,你去查一下这种黑色粉末的成分,看是否能找到线索。” 赵刚被带到包拯面前时,一脸的紧张,说道:“包大人,我虽然和李富贵在生意上有矛盾,但我可没杀他啊。” 包拯严肃地问道:“赵刚,有人指认你和李富贵来往密切,而且你们之间因为生意上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你作何解释?” 赵刚一听,脸色一变,但还是强辩道:“大人,我和李富贵确实有矛盾,但那都是生意上的事情,我犯不着杀他啊。而且昨天晚上我一直在自己家里,根本没去过悦来客栈。” 包拯继续问道:“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昨晚一直在家里?” 赵刚说道:“大人,我家的仆人可以为我作证。” 包拯命人找来赵刚家的仆人,仆人说道:“大人,昨晚我家主人确实一直在家里,没有出过门。” 展昭在一旁说道:“大人,这赵刚家的仆人有可能是在说谎,为他的主人作伪证。”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暂且先记下。公孙先生,你那边黑色粉末的成分查得如何了?” 公孙策说道:“大人,我查了这种黑色粉末,发现它是一种治疗风寒的药物,和毒药没有关系。不过,我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李富贵最近一直在寻找一种稀有的丝绸原料,据说这种原料只有在城西的一个小村庄里才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包拯说道:“展昭,你去城西的那个小村庄调查一下,看李富贵是否在那里有什么交易,以及是否有人因为这种原料和他产生了矛盾。公孙先生,你继续调查赵刚的情况,看他是否还有所隐瞒。” 展昭前往城西的小村庄,经过一番打听,得知李富贵确实来过这里,而且他为了得到这种稀有的丝绸原料,和村里的一个叫张老汉的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张老汉认为李富贵出的价格太低,不愿意卖给他,而李富贵则威胁张老汉,如果不卖给他,就让他在村里待不下去。 展昭立刻回到悦来客栈,将这个消息告诉包拯。包拯说道:“看来这个张老汉也有嫌疑。展昭,你去把张老汉带来,我们要审问他。同时,公孙先生,你再去调查一下赵刚和张老汉之间是否有联系。” 张老汉被带到包拯面前时,显得很紧张,说道:“大人,我虽然和李富贵有争吵,但我可没杀他啊。” 包拯严肃地问道:“张老汉,有人指认你和李富贵因为丝绸原料的事情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作何解释?” 张老汉说道:“大人,我确实和他吵过架,但那都是为了保护我们村里的利益。我不可能杀他的,我一个老头子,哪有那个胆子。” 包拯继续问道:“那你昨晚在哪里?在做什么?” 张老汉说道:“大人,昨晚我一直在家里,和我的老伴在一起。” 包拯命人找来张老汉的老伴,老伴说道:“大人,昨晚我家老头子确实一直在家里,没有出过门。” 这时,公孙策传来消息,他在调查赵刚的过程中,发现赵刚和张老汉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赵刚的一个生意伙伴和张老汉的儿子关系很好。公孙策说道:“大人,我怀疑赵刚是通过他的生意伙伴,买通了张老汉的儿子,让他在李富贵的茶里下毒。” 包拯说道:“展昭,你去把赵刚的生意伙伴和张老汉的儿子带来,我们要审问他们。” 赵刚的生意伙伴和张老汉的儿子被带到包拯面前时,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在包拯的严厉审问下,他们终于承认了罪行。原来,赵刚因为生意上的事情对李富贵怀恨在心,得知李富贵在城西的小村庄寻找丝绸原料,便通过自己的生意伙伴,买通了张老汉的儿子,让他在李富贵的茶里下毒。 包拯怒喝道:“赵刚、赵刚的生意伙伴、张老汉的儿子,你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草菅人命,实在可恶。此案真相大白,你们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处理完这起城郊客栈的神秘命案后,包拯、公孙策和展昭走在回开封府的路上。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包拯望着远方,说道:“这世间的罪恶,总是源于人的贪欲和私心。我们身为执法者,唯有明察秋毫,才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让正义得以伸张。” 三人在夕阳的余晖中,步伐坚定地向着开封府走去,继续履行着他们守护正义的使命。(本章完) 喜欢新少年包青天请大家收藏:()新少年包青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4章 字画铺案 开封府内,包拯、公孙策和展昭刚刚处理完城郊客栈的神秘命案,还未好好休息,又被新的案件打破了平静。 这日晌午,开封城内一家颇有名气的字画铺“墨香斋”的老板急匆匆地跑到开封府报案。此人姓陈,名德海,年约四十,生得一副精明模样,此刻却满脸焦急与惊慌。见到包拯,他连忙哭诉道:“包大人,求您为小人做主啊!今日清晨,我到字画铺准备开门营业,却发现店铺被人翻得乱七八糟,好几幅价值连城的字画都被盗走了!” 包拯听闻,立刻带着公孙策和展昭前往墨香斋。到了字画铺,只见店内一片狼藉,原本挂在墙上的字画大多不翼而飞,地上散落着一些画卷的残片和被扯断的挂绳。展昭和公孙策开始仔细勘查现场,包拯则向陈德海询问详细情况。 陈德海说道:“包大人,我这字画铺平日里都是傍晚关门,昨日一切正常,我还特意检查了门窗,确定都已关好才离开。没想到今日一来就成了这般模样。被盗的字画中,有一幅唐代名家的山水画,还有一幅宋代书法家的墨宝,价值不可估量啊!” 展昭在店内搜索线索,他发现店铺的后窗有被撬开的痕迹,窗台上还留有几个模糊的脚印,似乎是盗贼进入的地方。展昭蹲下身子,仔细观察脚印,说道:“大人,这脚印看起来是成年男子的,而且鞋底纹路比较特殊,或许能成为破案的关键线索。” 公孙策则在店内的柜台处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粉末,他用手帕小心地收集起来,说道:“大人,这些粉末看起来不像是字画铺里的东西,也许是盗贼留下的。我回去检查一下,看能否发现什么。” 包拯命人将字画铺的伙计们都召集起来,开始询问情况。一个年轻的伙计说道:“大人,昨晚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店铺的,走的时候门窗都好好的,也没发现有什么异常。不过,我记得前几日有一个穿着灰色长袍的男子,在店铺里转悠了很久,还问了很多关于那几幅被盗字画的事情。” 包拯问道:“你可还记得那男子的长相?” 伙计挠了挠头,说道:“大人,那男子戴着一顶宽边帽子,遮住了大半张脸,我只看到他下巴上有颗黑痣,其他的就没注意了。” 这时,另一个伙计说道:“大人,我也记得这个人,他当时还说自己是个字画收藏家,对我们店里的字画很感兴趣。我当时还以为他是个大客户,就多留意了一下。”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展昭,你去城中打听一下,看是否有人认识这个下巴有黑痣、穿着灰色长袍的男子。公孙先生,你回去检查那些粉末,看是否能找到线索。” 展昭领命而去,他先是到城中的一些字画收藏家和爱好者那里打听消息,却一无所获。随后,他又来到一些常和字画铺有生意往来的店铺,询问是否见过这样一个人。在一家装裱店,老板说道:“客官,我好像见过你说的这个人。他前几日来我这儿裱过一幅字画,出手还挺阔绰的。不过,他当时留下的名字是假的,我这里只记得他留下的一个地址,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展昭接过地址,立刻回到墨香斋,将这个消息告诉包拯。包拯说道:“不管这地址是真是假,我们都要去查一查。展昭,你带上几个衙役,去这个地址看看。公孙先生,你那边粉末的检查有什么新发现吗?” 公孙策说道:“大人,我检查了那些粉末,发现是一种特制的颜料粉末,这种颜料比较稀有,一般只有在一些专门制作高档字画的作坊里才会用到。而且,我在粉末中还发现了一些细小的纤维,像是丝绸的纤维。” 包拯接过纤维,仔细端详后说道:“公孙先生,你去查一下城中制作高档字画的作坊,看是否能找到线索。也许这盗贼和字画制作行业有关系。” 展昭带着衙役们来到装裱店老板提供的地址,发现这是一处破旧的民宅。他们小心翼翼地进入屋内,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只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几幅未完成的字画。展昭在屋内搜索了一番,在一个抽屉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和数字。展昭心想,这可能是盗贼留下的某种暗号或标记。 展昭将纸条带回墨香斋,交给包拯。包拯和公孙策看着纸条,一时也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公孙策说道:“大人,这些符号和数字看起来很有规律,也许是一种密码。我尝试破解一下,看能否找到线索。” 这时,去城中字画作坊调查的衙役回来报告,称在一家名为“雅艺轩”的作坊里,发现了与现场相同的颜料粉末。而且,作坊的老板说,前几日有一个下巴有黑痣、穿着灰色长袍的男子来过,买了一些颜料和丝绸。 包拯说道:“看来这个男子很可能就是盗贼。展昭,你去把‘雅艺轩’的老板带来,我们要审问他,看他是否知道那男子的更多信息。公孙先生,你继续破解那张纸条上的密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雅艺轩”的老板被带到包拯面前时,显得有些紧张,说道:“大人,那个男子确实来过我的作坊,买了一些颜料和丝绸。但我真的不知道他是盗贼啊,他当时说自己是要制作一些高档字画。” 包拯严肃地问道:“你可还记得那男子买东西时的其他细节?比如他和你交谈时有没有透露过什么信息?” 老板想了想,说道:“大人,他当时说他最近接了一个大活,要制作几幅高仿的古代字画,还说这些字画做好后能卖个大价钱。其他的就没说什么了。” 这时,公孙策兴奋地说道:“大人,我破解了纸条上的密码。这上面的数字和符号代表的是一个地点,就在城外的一处废弃仓库。” 包拯说道:“展昭,你立刻带上衙役前往城外的废弃仓库,看看能否找到被盗的字画和盗贼。” 展昭领命而去,他带着衙役们迅速赶到城外的废弃仓库。他们悄悄靠近仓库,听到里面似乎有说话的声音。展昭示意衙役们做好准备,然后一脚踹开仓库的大门。只见仓库内有一个男子正在整理一些字画,正是那个下巴有黑痣、穿着灰色长袍的男子。 男子见展昭等人闯入,脸色大变,想要逃跑,但被衙役们迅速制服。展昭在仓库内找到了被盗的字画,经过陈德海辨认,正是墨香斋被盗的那几幅。 包拯在开封府内审问盗贼,盗贼见证据确凿,只好承认了罪行。原来,他是一个专门制作和贩卖高仿字画的人,得知墨香斋有几幅价值连城的真迹,便心生贪念,策划了这次盗窃。他先是在字画铺踩点,然后买通了一个伙计,得知了字画铺的关门时间和一些内部情况。之后,他趁着夜色撬开后窗,盗走了字画。 包拯怒喝道:“你为了一己私利,盗窃他人财物,实在可恶。此案真相大白,你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处理完这起城内字画铺的离奇盗窃案后,包拯、公孙策和展昭走在回开封府的路上。天色渐晚,开封城的街道上灯火通明,包拯看着热闹的街道,说道:“这世间的罪恶,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只要我们用心去查,真相终会水落石出。” 三人相视一笑,步伐坚定地向着开封府走去,继续守护着开封城的安宁与正义。(本章完) 喜欢新少年包青天请大家收藏:()新少年包青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5章 书院古籍 开封府内,包拯、公孙策和展昭刚刚处理完城内字画铺的离奇盗窃案,本想稍作休息,却又被新的案件打破了平静。 这日午后,开封城内一所颇有名气的书院“鸿儒书院”的山长李逸风匆匆来到开封府报案。李逸风年约五十,一袭长衫,气质儒雅,此刻却满脸焦急与忧虑。见到包拯,他连忙拱手说道:“包大人,求您为书院做主啊!昨日傍晚,书院照例关闭藏书阁,今日清晨,夫子们去整理书籍时,发现阁内一片混乱,好几本珍贵的古籍不翼而飞了!这些古籍都是书院历经多年收集而来,价值难以估量啊!” 包拯听闻,立刻带着公孙策和展昭前往鸿儒书院。到了藏书阁,只见阁内书架倾倒,书籍散落一地,原本整齐排列的古籍大多缺失。展昭和公孙策开始仔细勘查现场,包拯则向李逸风询问详细情况。 李逸风说道:“包大人,这藏书阁平日里只有夫子和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可以进入,且每日关闭前都会仔细检查门窗。昨日一切正常,夫子们确定门窗关好后才离开。没想到今日一来竟成这般模样。被盗的古籍中,有一本唐代的孤本诗集,还有一本宋代的医学典籍,皆是书院的镇阁之宝。” 展昭在藏书阁内搜索线索,他发现阁楼的一扇窗户有被撬动的痕迹,窗台上留有几个清晰的脚印,看起来是成年男子的脚印,而且鞋底纹路与之前字画铺盗窃案中的有所不同。展昭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后说道:“大人,这脚印的鞋底纹路细密,不像是普通百姓所穿之鞋,或许盗贼是个有些身份的人。” 公孙策则在书架旁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毛发,他用手帕小心地收集起来,说道:“大人,这些毛发看起来不像是人的头发,倒像是某种动物的毛发,也许是盗贼在作案时留下的。我回去检查一下,看能否发现什么。” 包拯命人将书院的夫子和学生们都召集起来,开始询问情况。一个年轻的夫子说道:“大人,昨晚我是最后一个离开藏书阁的,走的时候门窗都好好的,也没发现有什么异常。不过,我记得前几日有一个自称是外地学子的人,在藏书阁里待了很久,还询问了很多关于那几本被盗古籍的事情。” 包拯问道:“你可还记得那学子的长相?” 夫子想了想,说道:“大人,那学子戴着一顶斗笠,遮住了大半张脸,我只看到他脸上有一道明显的疤痕,其他的就没注意了。” 这时,一个学生说道:“大人,我也记得这个人,他当时还说自己对书院的古籍很感兴趣,想要借阅那几本被盗的古籍,但因为是珍贵古籍,夫子没有借给他。我当时还觉得他有些奇怪,现在想来,很可疑。”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展昭,你去城中的客栈和其他书院打听一下,看是否有人认识这个脸上有疤痕、戴着斗笠的外地学子。公孙先生,你回去检查那些毛发,看是否能找到线索。” 展昭领命而去,他先是到城中的各大客栈打听消息,却一无所获。随后,他又来到其他书院,询问是否见过这样一个人。在一家名为“文渊书院”的书院里,一个夫子说道:“客官,我好像见过你说的这个人。他前几日来我们书院交流学问,还打听了一些古籍的事情。不过,他当时没有透露太多信息,只说自己对古籍研究颇深。” 展昭又问了一些细节,便回到鸿儒书院,将这个消息告诉包拯。包拯说道:“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继续查下去。展昭,你再去详细调查一下这个‘文渊书院’,看能否找到更多关于此人的线索。公孙先生,你那边毛发的检查有什么新发现吗?” 公孙策说道:“大人,我检查了那些毛发,发现是狐狸的毛发。而且,我在毛发上还发现了一些特殊的香料味道,这种香料比较名贵,一般只有富贵人家才会使用。” 包拯接过毛发,仔细端详后说道:“公孙先生,你去查一下城中使用这种香料的富贵人家,看是否能找到线索。也许这盗贼和富贵人家有关系。” 展昭再次来到“文渊书院”,他仔细询问了与那外地学子交流过的夫子和学生们。一个学生说道:“展大侠,我记得他当时说自己的老师在研究唐代的诗词,还说他自己也在收集相关的古籍。对了,他还提到过自己住在城东的一处宅院里。” 展昭立刻前往城东,在那处宅院附近打听情况。经过一番询问,他得知这处宅院是城中富商张员外的别院,平日里鲜少有人居住。展昭心想,这其中必有蹊跷,于是带着衙役们来到宅院外。他们翻墙进入院内,小心地搜索着。在一间偏房里,展昭发现了一些古籍和一个绘制着狐狸图案的香囊,香囊上散发着与毛发上相同的香料味道。 展昭将这些发现带回鸿儒书院,交给包拯。包拯和公孙策看着这些物品,开始分析起来。公孙策说道:“大人,从这些线索来看,盗贼很可能是个对古籍有研究的人,而且与富贵人家有关。这香囊上的狐狸图案和毛发相呼应,也许盗贼是想用狐狸来掩盖自己的踪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展昭,你去把张员外带来,我们要审问他,看他是否知道这宅院里的情况。公孙先生,你继续分析这些古籍,看是否能发现其他线索。” 张员外被带到包拯面前时,显得有些慌张,说道:“大人,那处别院我平日里很少去,也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真的与此事无关啊!” 包拯严肃地问道:“你可曾将别院借给过什么人?或者有什么人经常出入那处宅院?” 张员外想了想,说道:“大人,我确实将别院借给过一个远方亲戚的儿子,他说自己来开封城求学,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居住。我看他是亲戚家的孩子,就答应了。不过,我已经很久没见过他了,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包拯问道:“你这亲戚家的儿子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模样?” 张员外说道:“他叫林宇轩,脸上有一道疤痕,平日里喜欢读书。” 这时,公孙策兴奋地说道:“大人,我在这些古籍上发现了一些笔记,笔记上的字迹和藏书阁内一本未被盗走的古籍上的借阅记录字迹相同。看来,这个林宇轩就是盗贼。” 包拯说道:“展昭,你立刻带上衙役前往那处宅院,抓捕林宇轩。” 展昭领命而去,他带着衙役们迅速赶到张员外的别院。他们悄悄靠近宅院,听到里面似乎有翻找东西的声音。展昭示意衙役们做好准备,然后一脚踹开房门。只见屋内有一个男子正在整理一些古籍,正是那个脸上有疤痕、戴着斗笠的林宇轩。 林宇轩见展昭等人闯入,脸色大变,想要反抗,但被衙役们迅速制服。展昭在屋内找到了被盗的古籍,经过李逸风辨认,正是鸿儒书院被盗的那几本。 包拯在开封府内审问林宇轩,林宇轩见证据确凿,只好承认了罪行。原来,他是个古籍爱好者,但因为家道中落,无法购买珍贵的古籍。得知鸿儒书院有几本珍贵的古籍后,便心生贪念,策划了这次盗窃。他先是以交流学问为由,在各个书院踩点,然后买通了鸿儒书院的一个学生,得知了藏书阁的关闭时间和一些内部情况。之后,他趁着夜色撬开窗户,盗走了古籍。 包拯怒喝道:“你身为读书人,却做出这等盗窃之事,有辱斯文。此案真相大白,你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处理完这起书院古籍的神秘失窃案后,包拯、公孙策和展昭走在回开封府的路上。月光洒在开封城的街道上,一切显得宁静而祥和。包拯看着街道两旁的百姓,说道:“读书本是为了明理,可这林宇轩却因一己私欲而误入歧途。我们身为执法者,不仅要惩治罪恶,更要引导世人走正道。” 公孙策和展昭点头称是,三人步伐坚定地向着开封府走去,继续守护着开封城的公平与正义,守护着这座城市里每一个人的安宁生活。(本章完) 喜欢新少年包青天请大家收藏:()新少年包青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6章 纵火一事 处理完鸿儒书院古籍失窃案后,包拯、公孙策和展昭回到开封府,本以为能稍作喘息,然而新的案件又接踵而至。 这日清晨,开封城内一家颇有名气的绸缎庄“锦绣绸缎庄”发生了离奇的纵火案。火势凶猛,虽然经过众人奋力扑救,火被及时扑灭,但绸缎庄内的许多珍贵绸缎被烧毁,损失惨重。绸缎庄的老板刘德财心急如焚,匆忙来到开封府报案。 刘德财年约四十,身着华丽的绸缎长衫,此时却满脸焦黑,神情沮丧。见到包拯,他扑通一声跪下,哭诉道:“包大人,求您为草民做主啊!小人这绸缎庄经营多年,一向本本分分,不知得罪了什么人,竟遭此横祸。昨夜我明明检查了店铺门窗和火烛,一切都好好的,今日清晨伙计们来开门时,就发现店铺着火了。” 包拯闻言,立刻带着公孙策和展昭前往锦绣绸缎庄。到了现场,只见店铺内一片狼藉,烧焦的绸缎残骸散落一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展昭和公孙策开始仔细勘查现场,包拯则向刘德财询问详细情况。 刘德财说道:“包大人,我这店铺平日里生意不错,和同行们也没有什么过节。而且我待人一向宽厚,伙计们也都对我忠心耿耿。实在想不出会有谁要对我的绸缎庄下此毒手。” 展昭在店铺内搜索线索,他发现店铺后门的门锁有被撬动的痕迹,地面上还有一些奇怪的脚印,脚印看起来有些凌乱,似乎是几个人匆忙离开时留下的。展昭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后说道:“大人,这些脚印大小不一,应该是几个人所为,而且从脚印的方向来看,他们是从后门进入店铺的。” 公孙策则在烧焦的绸缎堆里发现了一些残留的黑色粉末,他小心地收集起来,说道:“大人,这些黑色粉末看起来像是某种助燃物,也许是盗贼为了让火势迅速蔓延而使用的。我回去检查一下,看能否确定这是什么东西。” 包拯命人将绸缎庄的伙计们都召集起来,开始询问情况。一个年轻的伙计说道:“大人,昨晚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店铺的,走的时候门窗都好好的,也没发现有什么异常。不过,我记得前几日有一个陌生的男子在店铺外徘徊了很久,还不时向店铺内张望。” 包拯问道:“你可还记得那男子的长相?” 伙计想了想,说道:“大人,那男子身材高大,脸上有一颗黑痣,穿着一件灰色的粗布衣衫,看起来不像是有钱人。” 这时,另一个伙计说道:“大人,我也记得这个人,他当时还问我店铺里有没有一种特别稀有的云锦,说愿意出高价购买。但那种云锦我们店里没有,我就如实告诉了他。他当时看起来有些失望,之后就走了。”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展昭,你去城中的客栈和附近打听一下,看是否有人认识这个脸上有黑痣、穿着灰色粗布衣衫的陌生男子。公孙先生,你回去检查那些黑色粉末,看是否能找到线索。” 展昭领命而去,他先是到城中的各大客栈打听消息,却一无所获。随后,他又在绸缎庄附近的街道上询问路人,终于在一家小茶馆里,一个茶客说道:“客官,我好像见过你说的这个人。他前几日在我这茶馆里坐着,听他和旁边的人聊天,说自己是个绸缎贩子,来开封城找货的。不过,他说自己最近生意不太好,还抱怨说这开封城的绸缎庄都太抠门,不肯卖给他好货。” 展昭又问了一些细节,便回到锦绣绸缎庄,将这个消息告诉包拯。包拯说道:“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继续查下去。展昭,你再去详细调查一下这个绸缎贩子的情况,看能否找到更多关于此人的线索。公孙先生,你那边黑色粉末的检查有什么新发现吗?” 公孙策说道:“大人,我检查了那些黑色粉末,发现是一种常见的硫磺粉,这种东西在市面上很容易买到。不过,我在硫磺粉里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的成分,经过分析,应该是一种特殊的香料粉末。这种香料虽然不贵,但味道比较独特,一般只有在制作某些特定的熏香时才会使用。” 包拯接过黑色粉末,仔细端详后说道:“公孙先生,你去查一下城中使用这种香料制作熏香的店铺,看是否能找到线索。也许这纵火案和这些店铺有关。” 展昭再次开始调查那个绸缎贩子的情况,他通过在绸缎行里打听,得知这个绸缎贩子名叫赵大虎,经常在周边几个城市贩卖绸缎。展昭顺着这条线索,找到了赵大虎在开封城暂时居住的地方。 展昭带着衙役们来到赵大虎居住的小院外,他们悄悄靠近,听到里面似乎有几个人在低声交谈。展昭示意衙役们做好准备,然后一脚踹开房门。只见屋内有三个人,其中一个正是脸上有黑痣的赵大虎。 赵大虎等人见展昭等人闯入,脸色大变,想要逃跑,但被衙役们迅速制服。展昭在屋内发现了一些残留的硫磺粉和那种特殊的香料粉末,以及一些写着绸缎庄名字和地址的纸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展昭将这些发现带回锦绣绸缎庄,交给包拯。包拯和公孙策看着这些物品,开始分析起来。公孙策说道:“大人,从这些线索来看,赵大虎等人很可能是因为在绸缎庄买不到想要的货,心生怨恨,所以策划了这次纵火案。他们使用硫磺粉助燃,还加入了特殊的香料粉末,可能是为了混淆视听,掩盖他们的真实目的。”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展昭,你去把赵大虎等人带来,我们要审问他们,看他们是否承认罪行。公孙先生,你继续分析这些物品,看是否能发现其他线索。” 赵大虎等人被带到包拯面前时,一开始还百般抵赖,拒不承认纵火。但当包拯将他们屋内发现的证据一一摆出时,赵大虎等人脸色煞白,知道无法抵赖,只好承认了罪行。 原来,赵大虎等人是一伙绸缎贩子,他们来开封城寻找稀有的绸缎,想要高价贩卖。但在锦绣绸缎庄没有买到心仪的货物,而且刘德财拒绝了他们出高价购买的请求,让他们觉得丢了面子。于是,他们心生怨恨,策划了这次纵火案,想给刘德财一个教训,同时也想趁乱抢夺一些珍贵的绸缎。 包拯怒喝道:“你们为了一己私利,做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不仅给他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危及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案真相大白,你们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处理完这起绸缎庄的离奇纵火案后,包拯、公孙策和展昭走在回开封府的路上。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开封城的街道上,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包拯看着街道上忙碌的百姓,说道:“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有一些人被欲望蒙蔽了双眼。我们的职责就是明察秋毫,让真相大白于天下,维护这世间的公平与正义。” 公孙策和展昭点头称是,三人步伐坚定地向着开封府走去,他们知道,在守护开封城的道路上,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本章完) 喜欢新少年包青天请大家收藏:()新少年包青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7章 客栈疑云 处理完锦绣绸缎庄的离奇纵火案后,包拯、公孙策和展昭回到开封府,短暂的休息后,开封城的宁静再次被打破。 这日午后,开封城一家名为“悦来客栈”的老板王福急匆匆地来到开封府报案。王福四十多岁,满脸焦急,见到包拯便说道:“包大人,求您为草民做主啊!小的这悦来客栈,虽不算什么大的客栈,但一直以来都经营得规规矩矩,可今日却出了大事情,客栈里一位贵客的贵重物品被盗了。” 包拯微微皱眉,问道:“王老板,你且细细说来,到底是怎么回事,被盗的是什么贵重物品?” 王福定了定神,说道:“包大人,被盗的是住在我们客栈天字一号房的李公子的一对玉镯。这李公子是从外地来开封城做生意的,那对玉镯据他所说,是祖传之物,价值连城。今日上午李公子出门办事,中午回来后发现房间被翻得乱七八糟,那对玉镯也不见了踪影。” 包拯当即带着公孙策和展昭前往悦来客栈。到了客栈,只见天字一号房内一片凌乱,衣物、箱笼都被翻倒在地,显然是被人仔细搜寻过。展昭和公孙策立刻开始勘查现场,包拯则向王福和李公子询问情况。 李公子年约二十七八,衣着华贵,此时却满脸焦急和愤怒。他说道:“包大人,我这对玉镯意义非凡,绝不能丢失。我出门时房间门窗都锁得好好的,回来就成了这样,肯定是客栈里出了内鬼。” 王福急忙说道:“李公子,您可别冤枉小人啊,我们客栈的伙计都是老实本分之人,绝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展昭在房间内仔细搜索,他发现窗户的窗栓有被撬过的痕迹,窗台上还有一些细小的脚印。展昭说道:“大人,看来盗贼是从窗户进入房间的,这些脚印很细小,不像是成年男子的脚印。” 公孙策则在房间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根黑色的毛发,他小心地将毛发收集起来,说道:“大人,这根毛发看起来有些特别,不像是常人的头发,倒像是某种动物的毛发。我先收起来,回去检查一下。” 包拯命人将客栈的伙计们都召集起来,开始询问。一个年轻的伙计说道:“大人,今天上午我负责打扫天字一号房附近的区域,并没有看到什么可疑的人。不过,我记得昨天有一个穿着破旧的小孩在客栈附近转悠了很久。” 包拯问道:“你可还记得那小孩的模样?” 伙计想了想,说道:“大人,那小孩看起来十来岁的样子,瘦瘦小小的,头发乱糟糟的,脸上还有一些污渍,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的,一看就是个小叫花子。” 这时,另一个伙计说道:“大人,我也看到那个小孩了,他昨天还向我打听李公子住在哪间房,我当时没在意,就随口告诉了他。”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展昭,你去城中打听一下,看是否能找到这个小叫花子。公孙先生,你回去检查那根毛发,看能否找到线索。” 展昭领命而去,他先是在客栈附近的街道上询问路人,却没有什么收获。随后,他来到城中的乞丐聚集处,向那些乞丐打听消息。终于,一个老乞丐说道:“客官,你说的那个小孩我好像见过。他叫狗剩,平时就喜欢在这附近晃悠,不过最近几天没见着他了。听说他前几日跟着一个神秘的人走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展昭又问了一些关于那个神秘人的特征,便回到悦来客栈,将这个消息告诉包拯。包拯说道:“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继续查下去。展昭,你再去详细调查一下这个神秘人的情况,看能否找到更多线索。公孙先生,你那边毛发的检查有什么新发现吗?” 公孙策说道:“大人,我检查了那根毛发,发现是狐狸的毛发。这种狐狸毛发比较常见,一般用来制作一些皮草制品。不过,我在毛发上还发现了一些特殊的香料味道,和之前绸缎庄纵火案里的香料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 包拯接过毛发,仔细闻了闻后说道:“公孙先生,你去查一下城中使用这种香料的地方,看是否能找到线索。也许这起失窃案和这些地方有关。” 展昭再次开始调查那个神秘人的情况,他通过在城中的各个角落打听,得知那个神秘人是一个走江湖卖艺的,经常在一些热闹的地方表演杂耍。展昭顺着这条线索,找到了这个神秘人经常表演的场地。 展昭在场地附近观察了一会儿,果然看到一个穿着奇装异服的人在表演杂耍,旁边围了一群观众。展昭仔细观察,发现这个人身边有一个小孩,正是伙计们描述的那个小叫花子狗剩。 展昭示意衙役们做好准备,然后走上前去。那神秘人见展昭等人靠近,脸色一变,想要带着狗剩逃跑,但被衙役们迅速拦住。展昭在神秘人的身上发现了一些开锁的工具,以及一些残留的香料粉末。 展昭将神秘人和狗剩带回悦来客栈,交给包拯。包拯和公孙策看着这些物品,开始分析起来。公孙策说道:“大人,从这些线索来看,这个神秘人很可能是利用狗剩打听消息,然后再用开锁工具进入房间盗窃。他们使用狐狸毛发和特殊香料,可能是为了混淆视听,掩盖他们的真实身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先审问他们,看他们是否承认罪行。” 神秘人和狗剩被带到包拯面前时,一开始还不肯说实话。神秘人说道:“大人,我们什么都没做,这些东西都是捡来的。” 狗剩也吓得瑟瑟发抖,说道:“大人,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跟着他玩。” 包拯严肃地说道:“证据确凿,你们还想抵赖?这狐狸毛发、开锁工具以及香料粉末,都在你们身上被发现,而且有人看到你们在客栈附近活动,还向伙计打听房间信息。” 这时,公孙策拿出那根狐狸毛发,说道:“你身上的香料味道和这毛发上的香料味道一致,而且这毛发是狐狸的,你一个走江湖卖艺的,身上为何会有这种东西,分明是用来掩盖行迹的。” 神秘人听了公孙策的话,脸色变得煞白,知道无法抵赖,只好承认了罪行。 原来,神秘人名叫张麻子,他得知李公子带着贵重的玉镯住在悦来客栈后,便打起了主意。他利用狗剩无依无靠的情况,哄骗狗剩帮他打听消息。然后,他用自己的开锁工具,从窗户进入房间,偷走了玉镯。他使用狐狸毛发和特殊香料,就是为了让包拯等人难以追查。 包拯怒喝道:“你们为了钱财,不择手段,做出这等盗窃之事,实在是可恶。此案真相大白,你们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处理完这起神秘客栈的失窃疑云后,包拯、公孙策和展昭走在回开封府的路上。天色渐暗,开封城的街道上亮起了点点灯火。包拯看着这繁华却又暗藏罪恶的城市,说道:“罪恶总是在暗处滋生,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让这些不法之徒逍遥法外。维护这一方安宁,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公孙策和展昭听了包拯的话,都重重地点了点头。三人的身影在灯火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坚定,他们向着开封府走去,准备迎接下一个未知的挑战。(本章完) 喜欢新少年包青天请大家收藏:()新少年包青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8章 古籍疑案 处理完悦来客栈的失窃案后,包拯、公孙策和展昭回到开封府,还未来得及稍作歇息,又一桩离奇案件摆在了他们面前。 这日清晨,开封城内颇有名望的“育德书院”山长周明礼神色匆匆地赶到开封府报案。周明礼年逾花甲,两鬓斑白,平日里温文尔雅,此时却满脸焦虑,见到包拯便拱手道:“包大人,求您为书院主持公道啊!书院内珍藏的几本极为珍贵的古籍不翼而飞了,这些古籍乃是书院的瑰宝,价值难以估量。” 包拯闻言,微微皱眉,问道:“周山长,你且详细说说,这古籍是何时发现丢失的,丢失的古籍都有哪些,平日里这些古籍又是如何保管的?” 周明礼定了定神,说道:“包大人,这些古籍一直都珍藏在书院的藏书阁内,由专人负责看守。昨日傍晚,负责看守的夫子还检查过藏书阁,一切正常。今日清晨,夫子准备取书时,却发现藏书阁的门被撬开,那几本珍贵的古籍不见了踪影。丢失的古籍中,有一本是前朝大儒的手稿真迹,还有两本是孤本典籍,对学术研究意义重大。” 包拯当即带着公孙策和展昭前往育德书院。到了书院,只见藏书阁的门半掩着,锁被撬开,阁内书架上原本放置古籍的地方空了出来,周围有一些翻动的痕迹。展昭和公孙策立刻开始勘查现场,包拯则向周明礼以及负责看守藏书阁的夫子询问情况。 负责看守的夫子名叫陈清,年约五十,戴着一副老花镜,此时一脸愧疚和慌张。他说道:“包大人,小人昨日傍晚检查完藏书阁后,确定门窗都已锁好,钥匙也一直贴身保管,不知贼人是如何进入的。” 展昭在藏书阁内仔细搜索,他发现藏书阁的窗户虽然关着,但窗台上有一些细微的粉末,像是某种润滑剂的残留。展昭说道:“大人,看来贼人是用了润滑剂,使得窗户能在不破坏窗栓的情况下被打开,从而进入藏书阁。” 公孙策则在地上发现了一些细小的木屑,他小心地将木屑收集起来,说道:“大人,这些木屑看起来有些特别,不像是书院内桌椅的材质,我先收起来,回去检查一下。” 包拯命人将书院的师生们都召集起来,开始询问。一个年轻的学生说道:“大人,我昨日傍晚离开书院时,看到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在书院附近徘徊,鬼鬼祟祟的。” 包拯问道:“你可还记得那男子的模样?” 学生想了想,说道:“大人,那男子大概四十来岁,中等身材,脸上有一道明显的疤痕,穿着一件灰色的粗布衣裳。” 这时,另一个夫子说道:“大人,我记得前些日子,有一个自称是书商的人来过书院,说是想收购一些古籍,当时我没在意,就打发他走了,会不会是他?”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展昭,你去城中打听一下,看是否能找到这个脸上有疤的陌生男子以及那个书商的下落。公孙先生,你回去检查那些木屑,看能否找到线索。” 展昭领命而去,他先是在书院附近的街道上询问路人,却没有什么收获。随后,他来到城中的书商聚集处,向那些书商打听消息。终于,一个书商说道:“客官,你说的那个脸上有疤的男子我好像见过。他叫刘三,平时不务正业,偶尔会倒卖一些古籍,不过最近几天没见着他了。听说他前几日和一个外地来的书商走得很近,那书商好像叫钱富。” 展昭又问了一些关于钱富的特征,便回到育德书院,将这个消息告诉包拯。包拯说道:“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继续查下去。展昭,你再去详细调查一下这个钱富的情况,看能否找到更多线索。公孙先生,你那边木屑的检查有什么新发现吗?” 公孙策说道:“大人,我检查了那些木屑,发现是一种比较名贵的檀木,这种檀木一般用来制作高档的书架或者箱子。而且,我在木屑上还发现了一些胶水的痕迹,说明这些木屑可能是从某个用檀木制作的物品上脱落下来的。” 包拯接过木屑,仔细看了看后说道:“公孙先生,你去查一下城中使用这种檀木制作物品的店铺,看是否能找到线索。也许这起古籍失窃案和这些地方有关。” 展昭再次开始调查钱富的情况,他通过在城中的各个角落打听,得知钱富住在城外的一家客栈里。展昭顺着这条线索,找到了那家客栈。 展昭在客栈附近观察了一会儿,果然看到钱富和刘三在房间里鬼鬼祟祟地交谈着。展昭示意衙役们做好准备,然后走上前去。钱富和刘三见展昭等人靠近,脸色一变,想要带着东西逃跑,但被衙役们迅速拦住。展昭在他们的房间里发现了几本古籍,经过周明礼和陈清辨认,正是书院丢失的那几本。 展昭将钱富和刘三带回育德书院,交给包拯。包拯和公孙策看着这些古籍,开始分析起来。公孙策说道:“大人,从这些线索来看,这个钱富和刘三很可能是勾结在一起,刘三负责踩点和望风,钱富则利用他书商的身份,用润滑剂打开藏书阁的窗户,偷走古籍。那些檀木木屑,可能是他们用来装古籍的箱子上脱落下来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先审问他们,看他们是否承认罪行。” 钱富和刘三被带到包拯面前时,一开始还百般抵赖。钱富说道:“大人,这些古籍是我们在别处收购来的,与书院的失窃案无关。” 刘三也说道:“是啊,大人,我们可没偷书院的东西。” 包拯严肃地说道:“证据确凿,你们还想狡辩?这些古籍上都有育德书院的特殊印记,而且在藏书阁发现的润滑剂痕迹、檀木木屑都与你们有关,还有人看到你们在书院附近鬼鬼祟祟。” 这时,公孙策拿出那些檀木木屑,说道:“你看这些木屑,是名贵的檀木,和你房间里用来装古籍的箱子材质一致,而且上面还有胶水痕迹,分明是从箱子上脱落下来的。你们还有何话说?” 钱富和刘三听了公孙策的话,脸色变得煞白,知道无法抵赖,只好承认了罪行。 原来,钱富得知育德书院藏有珍贵古籍后,便打起了主意。他勾结了刘三,让刘三在书院附近踩点,寻找机会。刘三发现藏书阁的看守情况后,告知了钱富。钱富准备了润滑剂,趁着夜色,从窗户进入藏书阁,偷走了古籍。他们用檀木箱子装古籍,就是为了防止古籍受损,没想到却留下了线索。 包拯怒喝道:“你们为了私利,盗窃书院古籍,破坏学术传承,实在是罪大恶极。此案真相大白,你们必将受到严惩,以儆效尤。” 处理完这起书院古籍的离奇失踪案后,包拯、公孙策和展昭走在回开封府的路上。月色如水,洒在开封城的街道上。包拯看着这宁静却又暗流涌动的城市,说道:“知识和文化是国家的瑰宝,不容侵犯。我们不仅要维护百姓的安危,也要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唯有如此,方能让开封城真正成为一方乐土。” 公孙策和展昭听了包拯的话,都深以为然,三人步伐坚定地向着开封府走去,心中充满了对维护正义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准备迎接未来更多的挑战。(本章完) 喜欢新少年包青天请大家收藏:()新少年包青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