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的小女奴她倒反天罡(废弃坑)》 第1章 不好意思啦 非常抱歉呀,由于当初我初到jj不知道预收和直接开文什么意思,导致新建了这本文作预收,但是选成了直接发布,导致开文时间变成了好久以前,这样我就上不了好多个自然榜,所以我新开了坑在隔壁,真是对不起十二个小伙伴的预收,我真的需要你们,宝子们要是喜欢,请移步隔壁《侯爷的小女奴她倒反天罡》 翻到后面可能会有惊喜……也说不准~ 开新文啦,喜欢的宝子加个收藏呀~~[比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不好意思啦 第2章 随便写写[番外] 坑都开了,就随便写点什么吧~ 写个《千家灯火万家禧》的后记吧,原名《守寡后看上弟弟了》,最开始叫《怎把红娘娶回来了》。 这本书我是过签的梗,一开始用《先婚后爱,但爱的是他哥》这个梗去申签,申不上,又换成《侯爷的小女奴她倒反天罡》,也申不上,最后换成千禧这本,很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梗,奇迹般签上了! 一开始是很艰难的,因为没有构思,曾有放弃的打算,但是签约时跟编辑承诺过,要写完签约第一本,我也不想专栏里留下一个坑,于是硬着头皮写下去了,一写就是九十万字。 中途无人问津的时候,无数次写不下去,但故事就是那么有魅力,当一点一点敲下千禧所经历的事,她说的话,她的个性,她的人物关系,她的期许,人物就活了,再也没法停笔。 一开始就想写个红娘的,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女性的思潮发生了变化,对婚恋关系也有了新的理解,像以往一样一个劲撮合男女好像行不通,于是便有了思考。 婚姻意味着什么,什么样的婚姻才有必要,若婚姻一定要存在,一个社会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婚姻又给社会提供了什么。 很多问题想深了,总是没有答案的,我也给不出答案,千禧的职责也只是片面,所以创作过程很是艰难,要怎么融合新的思潮与传统观念成了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凭空创造了一个角色,芙蕖夫人,她是新潮观念的开始。没有正面写,是因为这份事业太难,要写出那样的抗争,需要很多很多的事迹,很长很长的篇幅,理论道理大于故事的趣味性,所以选择了留白。 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需要社会各界人事现有理论指导,再通过政策慢慢引导,才能让观念与实际生活融合,这个思辨让这篇文章的风格变为写实。 不管女性主义多么先进,不直面传统的观念,抗争就会显得没有意义,对那些所有苦苦挣扎的人,两句简单口号启蒙就能解决的话,那会显得挣扎的人多么愚笨,显得千禧这样的媒氏多么高高在上,我不想如此表达。 所以我写她们的挣扎,却不想轻飘飘地解决,要反反复复,剖析根源,慢慢在新思潮中生根发芽。这也是我为什么一遍一遍写孔从,写乐悦,写张贤春。 孔从听了道理,明白了,却并不能让她立马获得更好的生活。乐悦知道自己与丈夫走不到一条道上,该离婚了,为什么反复纠结,因为她除了婚姻,身上也担负着母亲,家族的责任,不能甩甩手说不要就不要,这就是为什么婚姻是个大难题的缘由,大部分人除了妻子这一个角色,是母亲,是女儿,是家庭的支柱,是商铺的支柱,就是这些牵绊,才让人反复纠结。 当然了,千禧若只凭借一张嘴就能改变一个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这很悬浮,根本不可能。所以有金玉署这一机构,这个概念一般的存在。 她代表的是一种权威,权威对百姓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一个视频,在营销号上发,和在权威的官媒上发,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一个官媒氏的身份,才给千禧了行事的便利,与更高的信服度。 这也要求金玉署是个严密的组织架构,才能保障代表金玉署行事的媒氏都有相应的素质。文章有一处,是有人质疑千禧年纪轻不该入金玉署,高粱声站出来,说他有权发掘适宜金玉署的人才,这应该算是一种选拔方式。还有一处提到,媒氏是要认一千个字,参与考试才能进了,如何不算一种上岸呢~ 不过一切的一切,都必须基于千禧的能力,我自认为应该写出了这种能力,这才让这个机构有一定信服力。 搜索引擎上对媒氏这一职业的记载很少,我只是抓着只言片语开始发散,但我想啊,在遥远的从前,媒氏这一职业也一定有组织架构存在,一定有人能说会道,一定也有人丧尽天良,一定也经过世世代代的变迁,不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会传那么久。 对于江祈安,我也想过,是不是有时候看上去他不那么爱千禧,但实则不是,我认为他非常尊重千禧。 爱是一种悄然萌生的本能,但尊重是一种非常综合的能力,这要求人必须有一定的道德修养,以克制自己不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别人头上,也要求人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毕竟连对方的需求都无法察觉,怎么会知道如何尊重对方呢,当然他有时候喜欢搞点涩涩的,生理本能,男人就这个样,他没有因为这克制不住的情愫去伤害千禧,我就姑且算他有尊重。 文中有一处细节,是江祈安带千禧去军营,千禧被两个士兵缠上,她自己靠一张嘴化解了危机,与两个士兵聊得很开心,江祈安起初是想阻止,但他在确认安全后折返了,没有打扰,因为他想到她本身就是个媒氏,不和人聊如何知晓一个人的品性,这也是尊重。 更重要的是,两人思想同频,深度是一致的,才能谈尊重。不然一个人要的尊重是要吃苹果就能吃苹果,对方跟你说我给你买了最贵的榴莲,他是最爱你的,但你就爱吃苹果,吃不来榴莲,他又跟你说,是榴莲还不够贵不能代表他的爱么,这就很扯淡。 千禧这个人就是挺轴的,理想主义者,岚县就是这样子,岚县的媒氏就是挺值得骄傲的,且丝毫不会向他人妥协(霸道死了,我好爱),假设江祈安不认同这个想法,两人就没法沟通,不是一路人。 江祈安作为县令,大多数时候也是挺无奈,又穷又没有帮衬的人,他一个人埋头库库地干,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信念。他太苦了,这也让他的爱显得无能为力,没那么璀璨夺目,我也不打算写bking,因为他这矢志不渝,千难万险于他视而不见的品质很难得,也不怕人笑话,很纯粹的一个实干家,我很喜欢。 ———————————————————————— 其实文中我真的写了很多小技巧,或者说感悟与经验,不一定对,但我很想写出来跟大家分享。都比较偏理论,所以不适合放在小说表达,于是写在这里。 1.开篇吴宛和冯贵的婚姻矛盾 千禧解决的时候,沟通双方意愿比较基础就不提了,最重要的是对冯贵做的那些事。 一是找冯贵的兄弟们谈,让兄弟们明白吴宛是稳住这档生意的人,利益共同体,谁若放纵冯贵,就有可能导致生意做不下去。这个点很重要,跟好人学好人的道理,假设周围人都正经地劝他,自然而然会对当事人形成压力。 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只有被约束的文明者。(脱口秀人家说的,不是我原创,但放在这里很合适) 二,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夫妻情绪上头开喷后,意识到自己喷错了的时候立马道歉,这是情绪打断法,防止事态升级,在对方劈头盖脸挨骂后,若听到一句道歉,是一种安抚与补偿。而不是本能认为自己对,越想越想气,非要辩个所以然来,很容易将小事化大。 当然还挺难的,要意识到本身就很难了。小打小闹时不用在意,若是每天吵得过不下去日子,尝试一下也无妨。 不过这适合嘴贱的夫妻,有事没有就想蛐蛐对方几句,不适合那种委曲求全,隐忍负重的夫妻。 2.孔从的案例。 我给孔从写了个工具人丈夫,赚钱很乖也很听话的老实木讷人,目的还是想表达,当自己的情绪问题占了夫妻生活中的90%时,对方什么样已经不重要了,跟谁过都是一个样。 我并没有批判孔从的意思,甚至在很久以前,我也是这么一个人,小时候跟爷爷奶奶长大过得惨了一点,后来在父母面前也感受不到什么爱,于是我逢人就说我的悲惨遭遇,是能换来同情与眼泪的,但对同一个人只能有一次,我逐渐不满足,觉得全世界没人爱我,我妈甚至比我更严重,她逢人便说我爸的以前怎么让她伤心,属于是遗传了。 直到高中有一天,一个很灿烂美好的女同学跟我说了一句话,她说,“你好像那个祥林嫂啊。” 不夸张地说,这句话改变了我的一生,像一把斧头那样的精确,当时甚至反应不过来伤心,什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么悲哀的人物,我竟然像她,天塌了啊。 事实是,我没有因此伤心,就想痘痘,挤了反而不疼,甲沟炎把嵌进肉里的那块削了,疼痛也会瞬间消失,很神奇的一次体验。 那段时间正好在看火影,鸣人对一个小孩说,“……你就可以把自己当成悲剧主角,每天哭得唏哩哗拉了吗……” 两句话合二为一,给当年小小的我,带来了无比巨大的震撼,至今想起,仍觉得是神来之笔。 我的人生,就是从那天开始变的,以前我是感觉不到快乐的,做什么好像都就那样,死了也无所谓,我没有半分流连,但那天后,我给自己找了个梦想,生活好像开始有了颜色。 很中二吧~ 但都是真的。 也因此,我很深刻地体会到文学作品带给人心灵的洗涤。 所以我能读一本颓靡消沉释放的作品,人□□望阴暗面,有时候还看得很开心,但我好像无法写出那样的作品,消沉颓靡的美学,就像一双温柔的魔爪,轻轻牵着你,一步步走向一个虚无的寂静世界。 那是我小时候就见过的世界,那里什么都没有,鲜花于我没有香味没有颜色,亲人于我不过陌生人,爱是什么玩意儿,很可笑的东西,很无聊,很幼稚,毫无意义。 我至今无比感谢说我像祥林嫂的那个同学,想起她的面容我会流泪的那种,我也很感谢鲁迅先生能将这样的人描述得如此生动,还感谢漩涡鸣人他永远朝着梦想的昂扬面貌,将我拉出了那个世界。 这个世界连痛苦都是有颜色的,怎么会没有意义呢,而意义在于我与世界的连结。 我想要,我得到,我喜欢,我厌恶,有人因我流泪,有人因我快乐,我在不起眼的角落种下一颗树苗,十年百年后有人在树荫下摘果乘凉。 有想法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行动,有行动才有连结,当我开发的app被人使用,当我写得文章被人看见,当我得到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当我看懂一部作品,与背后的作者感同身受,如何不算活着的乐趣呢。 (不好意思,这中间插的这段纯纯是infp放飞自我搞抽象,话题扯远了,扯回来。) 孔从的问题是把自己的情绪放得很大很大,大到遮蔽了所有,为什么放那么大,因为她从没得到过什么,不踏实,惶恐,文中说的是掌控力。 那什么是掌控力呢,连结是一点,更重要的其实是得到,我能通过自己得到什么样的东西,跨越过什么样的困难。 好比千禧劝孔从抄书,而不是让她以后永远抄书,这是一次小小的尝试,开拓视野,体会更多的感觉,这很重要,不然很多东西她都理解不了。 且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她不能在这件小事上半途而废,得到一次重大的打击,这很容易使一个原本就脆弱的人更加一蹶不振,哪怕咬着牙也得成功。 小时候是父母说你这不行那不行有什么用,那这失败的打击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很致命,所以千禧一直陪着她。 而且这个掌控力吧,甚至是一些更不起眼的东西。 比如,对身体的掌控能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从小身体能力强跑得快跳得高,攀岩爬山很在行的人,很多都还挺自信的,比足不出户压抑管教下的孩子掌控力更强。假设身体能力普通,若他是个能堆乐高,或者能写作文的孩子,也能获得掌控力。(一家之言) 前提是这个孩子的动作在这次事件中起了主导作用,假设父母说你这样才能成功,并用父母的威严逼你就范,那这样是不会获得掌控力的,甚至会心生挫败感。(这也是一家之言) 我想很多脆弱的姑娘就是在某种压抑中,从小一遍一遍被夺走主导权,轮到自己面对一件大事的,会有种无法承受的挫败,然后就会很想很想要一次成功满足的掌控感。 自己又不敢动手了,只能寄希望于有人能证明自己的价值,人们通常把这种证明称为缺爱。 那要用什么方式去证明这种爱呢,当事人其实也不清楚,可能是看到别人情人节收了红包秀朋友圈,当事人便模仿,但收到的时候真的有想象中那么开心么? 未必。 这样的不满足,表现出来就是作。 这里要区别于另一种,比方就是想晒朋友圈的,目标很明确,收到红包就会开心的情况。 说回来,当事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开心,别人怎么做,所以通常是感受不到爱的。 举个例子,比如我有个梦想是做一个画家。 在我拥有梦想前,父母给我买水彩笔,我会觉得那是啥玩意儿啊。 但在我拥有梦想后,父母再给我买水彩笔,我会觉得他们是爱我的。 所以很多时候“缺爱”与“爱”并无关系。 所以我给孔从写了这样一个转变,且是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当有一天孔从能说出,“我可以完成什么什么”,“这事就该如何如何”,“没关系,都是小事”的时候,她一定不会那么茫然了。 张贤春可以与之做个对比,张贤春表面看起来是个软弱的人,很怕站在高处承担责任,总是不自信。但是她会自学认字,自学医书改变自己的处境,这是她没那么颓靡的原因。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还有很多思考,要是哪个宝子不小心发现了这一篇,我还会有点小紧张,说不准哪天火了,我就隐藏了,哈哈哈。 要是有人想看这种乱七八糟的话,给我留个言呀,我有充足的表达的**,就当聊天了。 有生活中的烦恼也可以跟我说,我们聊聊,压力释放出来总比闷在心里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随便写写 第3章 后记2[番外] 居然涨了收藏,早知如此,我就多写点~ 上篇说到孔从的案例,掌控力概念的提及,后面千禧陪孔从做的,就是如何改变。 上文提及不要失败,不要半途而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巧,蓦然想要改变的朋友记得尝试些简单的事,不要好高骛远。 现在我们再提一个技巧,当你想做一件事,始终因为恐惧无法行动时,在无人的角落里,对自己说我可以,用嘴说,说出声来。 百分百有效。 经验来自于我当初学轮滑,学习刹车,怕摔跤,犹犹豫豫拖拖拉拉,就是怕得不敢动弹,学长就告诉我,你喊出来,大声喊出来。 我大喊三声,“我不怕!” 然后我尝试了,虽然摔了,但后续却少了那种恐惧,开启了学刹车的历程。 后来我将这招总结为,这么瓜(丢脸臊皮的意思)的事情我都做了,还有什么不能做的,简称豁出去了。 好像学表演的也有这种练习,要做些常人不好意思做的事情,突破自己的底线,都是一个理儿。 有时候踏出那一步,就是需要那么一次豁出去了,真的就会改变命运,改变脸皮薄,改变一种压抑颓丧的心理。 再来第三个点,表达困难而不是情绪。 在孔从抄书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字太复杂纸张要泅墨,她便想放弃了。她那时候的心里应该是,我怎么这都做不好,这么难,做不了,反正我以后也不抄书的,巴拉巴拉之类的。 千禧让她求助丈夫,假设她此时对丈夫说的是,“我做不了这事,太难了。” 他丈夫听了,大抵只会有一种反应,“做不了没事,咱又不靠这个吃饭。”或者“宝宝你很厉害,加油呀。” 很空洞,很敷衍的安慰与鼓励吧,听的人只会觉得你不爱我了。 但孔从换种说法呢,“我遇到了点问题,字太复杂纸张要泅墨,我解决不了,太难了。” 她丈夫听了,是不是就立马知道面临的什么问题,有心之人早就在想解决办法了,最不济也提个换笔换纸的解决方案。(若是被漠视了,这种男人不要也罢) 自卑的人常常将所有的原因归结于自己,一遍遍强调自己不行,这导致他们的表述通常为,是我做不好,我真的不行。 这其实什么都没表达,只是表述了你的愧疚,你的悔恨,你的自卑。 听的人一头雾水,怎么就不行了,事情卡到哪里了,那要怎么搞,但是看你又姿态低,骂你两句又于心不忍,所以只能敷衍,“啊,没事啊,没事啊。” 那事情就被掩盖过去了。 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也会遇到这种问题,出了问题先道歉,先表达自己疏忽,生怕被开除了,就是不表达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不重要,很多事就是一个人完成不了,世界就是草台班子,哪能让你一个人会完了,别人都是吃干饭的吗。 最后孔从给苗剑说了,苗剑就知道该怎么帮她了。 这是孔从的案例,我觉得这个人物还是蛮经典的,至少我身边有,自己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影子,因此才跟大家分享。还有些细节我忘了,想起来再继续添加。 3.唐琴,妇科病羞耻的案例。 这样的例子我不知是否普遍,因为涉及到人的**,但在我身上真真实实发生过。 我小时候应该就得妇科病了,如今说起来也觉难以启齿,这事困扰了我很多年,年头有多长呢,记事至今,我都在困惑。 怎的得的呢,估计是小时候不懂事,看见婶婶内裤好看就往自己身上套,哈哈哈哈,没人教我,我又偷偷摸摸的,谁也不知道。 困惑是为什么困惑呢? 其实我也不知道。 回到父母身边后,我曾想过告诉我妈,让我妈带我去医院瞧一瞧,但很多年始终没说出口。 后来一想,至少三点原因,第一医院贵,只是轻微的痒,不致命的病没必要去医院,当时的我不敢跟父母这么要求。第二我跟我妈还没那么熟。 第三嘛,就是重量级的羞耻感,因为是妇科病,因为是羞于启齿的病,怎么好意思跟不熟的妈妈说呢,说了她会不会觉得我私生活不检点?那时候我才上初中啊!月经都要说成那个的年纪! 有一回,我鼓了几年的勇气跟我妈说了,她却说,你去药店买个什么氧氟沙星,我当时没太听清,听清了也不敢去药店问,羞耻极了。 “脏”这个概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甚至找不到源头,可能是影视剧,可能是文学作品,可能是大人们的讳莫如深,这样的东西潜移默化,揪不到根,却时时刻刻笼罩在我头上,或许是每个女性的头上,百年或者是千年,真腐朽啊。 以前看有部剧,至今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好像是一版杨门虎将,杨七子惹了反派,杨七有个情投意合的姑娘,她去求反派不要把事情闹大,然后反派把她给强j了,还对杨七大放厥词,说她身上的每一颗痣他都认得,那姑娘听了后没脸活在世上,跳河自尽了。 我嘞个乖乖,小时候觉得真是be美学天花板啊,每每想起都要心痛一次,现在想想真荒谬啊,这样的情节几乎随处可见,充斥着对不贞洁女子的蔑视鄙夷排挤。 我想没有哪个小孩想被蔑视鄙夷排挤,生怕被人嫌弃了,对家长也好,对男人也好,于是那讳莫如深的妇科病谁又敢说出口。 对贞洁的重视程度,造就了女人对私密的紧张,紧张到那地方生个小病,她就永远低人一等了,好荒谬啊。 文中提了,那个地方跟口腔眼睛手指有什么区别呢,都是长在人身上的东西,怎么就不允许它生病呢,这太不应该了。 很多影视作品也很荒谬,有些作品打着批判的旗号,一遍一遍描写“脏”女人如何受嫌弃,如何受人鄙夷,最后大结局了,浅浅提一句,这是封建的思想,要不得。这跟那种一样问题没解决,最后大团圆包饺子幸福生活在一起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想问问大家,对于影视剧,人是会在那前面那些带着痛苦的鄙夷中留下印象,还是在最后包饺子的时候留下印象。 还有一种写法,写受到伤害的女子在爱情来临时,一遍遍躲闪退缩,生怕被人知晓了那样的经历,各种觉得自己不配,不干净,最后得到爱人的宽恕。白天叱咤风云风生水起,夜晚独自emo,我遭遇过那样的事,我不干净不配了,一遍又一遍提醒自己的不贞。 这样的写法也荒谬,但可笑的是,这两种写法几乎成为了模板,被一遍遍地展示。 批判糟粕,99%的篇幅描写失贞带来的压抑不堪痛苦,夸张的嫌恶,再用1%描写批判,描写那不是失贞人的错,观众究竟会记住什么呢? 结果当然是人们知道贞洁是荒谬的,喊着政治正确的口号,实际心里怕得要死,生怕沾染了一丁点的不堪。 那小小的我,看到这样的剧,会怎么塑造世界观呢。 事实是,口号不能教会人,重复镌刻的行为却会深深将思维烙印。 印象很深的一部电影,叫百元热恋,写女主遭受了猥琐老板的侵犯,那时候的她痛苦,电影用了夜景寂寥的灯光,给了她一个落魄凄惨的背影,第二天,这个事情就没有再渲染了,过去了。 我当时看到这里,莫名会害怕电影将这样的伤害反复描写,将女主受到伤害的镜头反反复复回放,提醒观众她不再贞洁,强调她的可怜,同时也强化了失贞带来的可悲。 我并非觉得受到伤害的人不惨,不值得可怜,但错的不是她们,却要在余生,一遍遍受到贞洁的批判,那何尝不是一种二次、三次、无数次伤害呢? 第一次伤害是□□犯给的,后面人生的伤害呢,是所有人的目光,是自己一遍遍的矮化。 痛苦是荒芜的精神,是贫穷的生活,侵犯也是痛苦,但只是其中之一,很多作品却忽略荒芜的精神贫穷的生活,独独只渲染侵犯,对贞操用尽了笔墨,重复又重复,强调再强调。 我设想过一件事,假设世界上从未有人提及过贞洁一词,那还会有人在意这个事吗? 说回来,我在大学第一次去医院挂了号,很简单的炎症,是慢性炎症,在抵抗力差的时候会复发,治疗其实也简单,急性时期医院会开抗生素,但我已经是慢性了,去地里翘两根蒲公英煮水喝了效果也能立竿见影。(有同样困扰的宝子记得去医院看,会加重心理负担,很简单的,网上有很多好心人会教你怎么挂号。别在搜索引擎上搜自己的病症,就是这种羞耻心,让那些骗人钱财的假医院四处敛财横行霸道。) 就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那么莫须有的事情,怎么会困住一个人那么久呢? 更是在有了x经验后,我真的会笑,什么玩意儿竟然能扼住一个女人的咽喉,这本该用来享受的事情啊,干嘛加注如此如此巨大的负担。甚至会有种解脱的感觉,有时候在医院,能听到医生对其他病人说炎症,说怀孕,说很多女性常见病,跟吃饭喝水一样正常。 时隔多年,我才明白,原来我只是一个会生病的正常人。 所以我在写文时,一直避免去描写千禧因为已经嫁人的身份带来的自卑,她有过思考,却从未因此困扰过。岚县二嫁很常见,这句话也反复出现,就是想说,一切都太正常不过了。 文中像媒氏这样的半个公职人员,就更不能怀抱偏见了,他们有引领百姓思潮的责任,如果他们自己都想不通,那如何影响他们? 唐琴这个案例一直都是我很想表达的,刚好媒氏这个职业很适合表达,于是我写出来了,若是我们有缘相聚,没有这经验的宝当故事看,有此困扰的宝能宽心,这是小事。 跟口腔溃疡一样的小事。 今天写到这里啦,还有好几个案例,以后慢慢写啦,我要去写《侯爷的小女奴她倒反天罡》,喜欢恨海情天相爱相杀的宝记得收藏,大约14号开文。 第4章 后记3[番外] 4.苏丽的案例。 苏丽是个饱受男性欺辱的角色,尝过了父权所有的恶果,她的遭遇令人愤怒,痛苦,她恨男人是应该的。 但我为什么要写千禧让她不要恨男人呢? 原因是我觉得,恨男与爱男,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种情感或注意力被剥夺的失权。 就好像,女人这一辈子除了男人没别的事儿了。 写千禧千禧母亲的时候,我很少提到千禧的爹,她爹早早死了,也没有提及过千禧对父亲有什么遗憾,有什么痛苦,只是作为身世提及了一下他的死亡。 所以千禧对这个父亲没有什么感觉,不恨,也不爱。 如果我写千禧因此感到悲伤,千芳因此裹足不前,恨他死的早,恨他出身卑微,控诉他作为父亲的无力,会消解女性骨子里的独立人格。 就算千禧爱武一鸿,爱江祈安,也只是因为她喜欢这样的人,所以对他们好,想跟他们在一起,自己能得到快乐,但如果千禧她怨呢,怨武一鸿死的早,留下一堆烂摊子给她收拾,在这样的情况下去爱上江祈安,就好像江祈安是她绝望人生中一根救命稻草,这样会让千禧没有魅力。 写的时候我偶尔也会萌生出想法,如果不给她制造绝望,那江祈安的形象就不会那么光辉,这是戏剧性与独立人格的纠缠,我目前掌握得还没那么好,原谅我啦~ 或许有一天我会写出那样的文章,我会努力,拭目以待啦。 说回苏丽,我觉得让她脱离万物以男女叙事为先的思维,才是对她的一种救赎。 众所周知,人都有劣根性,男女都一样。很难想象一个全是好人的世界,也很难想象一个全是坏人的世界。我还喜欢看男模帅哥呢,男人也喜欢看美女,我想大多数人都不是圣洁的娃娃,又**,有嫉妒也有喜欢。 倘若站在苏丽的角度,让男人全部消失,真的就能避免这些恶了吗? 我觉得不会,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对生产资料分配的江湖,全女也会有这些问题。 但也不是不批判男性,因为他们现在的确占着很大一部分生产资料,却也担任这很多生产工作。 岚县的解法是,让女人也占据这些生产资料,担任生产的劳动力,大家都劳动,男女之间的差异就小了。 当女性在社会劳动中占据了地位,那维护女性权益的机构就会应运而生,金玉署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有了这样的机构,就可以消解一部分男性的霸道,让整体达到平衡。 整体□□后,再说个体。金玉署的媒氏都是活人,还担任这眼睛的工作,媒氏就要去看去观察,到底哪个地方可以改进,比如千禧在发现很多人对妇科病没有常识后,立马给高粱声提及要印科普图册,高粱声以成本太高回绝,最终选择折中的方案,通过媒氏的口口相传。 还有千禧出发寻找妇科病大夫,也是达到了女人生产解救女人,被解救的女人再回馈这个系统,再次解救其中的个体。 但这些事情,千禧一个人完成不了,而是由整个岚县一起完成,要有织坊肯定得有农人,有木工,有千千万万数不尽的人,其中一定有男有女。 这是结构的力量。 所以很多时候,我觉得该批判的是恶人,品行不端的人,危害别人利益的人,而不是男人。 以性别作为立脚点批判一个人的行为,其实很站不住脚,也是在给女人设限,比如骂男人从来不关心家里,但若承担经济重任的是个女性,上班已经很累的情况,还要求这个女人对家里事无巨细,这简直是双重枷锁。 脱离性别,有人恶劣,有人吃瘪,有人辛劳,有人懒惰,不看他是男是女,反而更能看清一个人。 比如一个人背叛了婚姻,那就是这人不行,别说什么男人嘛,都一个样,把所有的恶劣都推给性别。这样看人会不会更清晰。 现在去掉性别了,苏丽就是一个人,我会觉得视野豁然开朗,苏丽该关心的是什么呢? 要如何找一份工作,要怎么让坏人绳之以法,要怎么让自己过上好日子,该去学一门什么手艺,小到今晚吃什么,问题变得很具体。 假设是在爱情里迷茫的人,被伴侣欺辱,直接判定为恶劣之人,而不去相信爱情里总有磕巴,男人都这样,问题反而更好解决。 前提是,有公正的渠道真正在为弱势群体做事,不多说,哈哈哈。 说得很乱。 5.乐悦的案例。 这可有得说。 乐悦被调解的次数特别多,都在犹豫,但在剧情里可能有些枯燥,但有几个点我觉得还蛮厉害。 一,明确信仰。 这里面说的是追求,与丈夫信仰不合就是天大的问题,除非你的信仰三天一变。 说大了是信仰追求,说小了就是自己的执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拗,这些不同于常人的执拗塑造了一个独特的你,且你自己很喜欢这样的执拗,根本不想改。 也没必要改! 我一直在想常说的自由恋爱到底在恋爱个什么,写到乐悦我突然悟了。 假设你要踏进婚姻,恋爱不就是让两个人处处,看看对方是否认同这份执拗,最差的也是漠不关心,如果对方不能接受,就别结婚,但绝不要为了对方去纠正这份执拗,这样你就会失去最令你舒服的姿态,以后一定会变弱势了。 当然有些自己都不想要的状态就不用混为一谈了。 也不能指望别人为你而改,办不到的,徒增矛盾。 假设我们把这份执拗称为自我,那其实长大的主线就出来了,我们要在年少时一点点确立自我。 但是这个自我并不是说什么我就是喜欢旅游,我就是喜欢蹦迪之类的事,而是更笼统的,我喜欢怎么做事情。 这年头有mbti能帮你总结一下,以前靠星座,哈哈哈哈,不太靠谱。 总是不是指你喜欢的具体事物,而是你构建行为的逻辑。 打个比方,我一定要在吃饭事看电视,因为吃饭对我来说是个很重要,很享受的过程,还得吃得很慢很慢,延长这幸福的时光,一天的疲劳就指望这点幸福充电了。 这是我的底层逻辑,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但这就是我的自我,不想改,对我来说也没有必要改。 好,先明确了自我,我们再来谈别的。 假设这时候我要找伴侣,我能很清晰地排除一些人,吃个饭都嫌累的人,吃饭很严肃的人,见不得我吃饭那么慢的人,食不言寝不语的人,不愿陪我看电视的人,在吃饭时要跟我叽叽歪歪的人,等等等等阻碍我获得幸福的人! 说这个道理大家可能都明白,但我实际的经验是,遇到实际问题,吵架的时候并不会明白为什么。 比方有人会指责,“不就吃个饭吗?怎么就叽叽歪歪个不停!” 有人会一股无名火,“我正常说两句怎么了?多大个事?” 甚至两个人都不知道在吵什么,就觉得这个人很烦很烦,又挑不出大的错处,让人烦躁无奈。 冷静下来一想,可能是你觉得很对理所应当的事儿被人搅合了,但对方并没有这个习惯,然后你们吵架了。 说到这种分歧,就要说怎么解决。 二,旗帜鲜明。 在千禧调解乐悦时,提到过这个词,看小说肯定过得很快,不知又没人注意到这个词。 旗帜鲜明也建立在自我之上,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面目模糊的人,是没法旗帜鲜明的,多半就会别人说什么你都说好,无所谓。 旗帜鲜明绝不只用在夫妻关系中,亲子,职场,只要有社交,就是权力的试探,旗帜鲜明就是划分楚河汉界。 比如,打工牛马,不是服务器崩了这样的大事,我拒绝加班。 比如,被父母烦透的孩子,你不必隔五分钟就喊我一次,九点钟我一定上床睡觉。 再比如,一个妻子,我说了不到三十没有生孩子的计划。 这种旗帜鲜明,就是要非常明确地说出来,还得掷地有声,一开始就为事情定了基调。 实际还挺难操作,一来是对方不听,那你就要说得更大声,公开的,书写的,倾诉理由,讲清后果,并做好承担结果的准备。 二来是,有时候人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这本就是人生课题,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我,但总有一些小瞬间,你会忽然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比如乐悦在丈夫投靠前朝势力后,忽然意识到他在背弃芙蕖夫人的信仰,虽然她年纪大了,那个时候再觉醒也不晚,既然意识到了,就可以开始旗帜鲜明了。 不能抱着我不和他争的念头,比如乐悦为了证明自己的信仰净身出户,这就很荒谬了。 小事上,你争一争,对方就会意识到你是有你的思想的,你是个活人儿! 大事上,你争了才有自由。 不能干那种闷起来怨天尤人的事儿啊,会把自己气死 比如,我爹妈一点也不爱我,我让他们给发卡,我喜欢红色的,他们却给我买蓝色的,那么多年他们竟然不知道我喜欢红色,他们果然不爱我,啊,我是个没有爹妈爱的小孩,我生在了一个什么样的原生家庭。(父母若真有偏心,那就去找别的能支撑你情感的东西,别灰心,父母绝不是你人生的全部) 再比如,他不爱我了,秋天我没有第一杯奶茶,明明他们都有。(这种事儿还是得明说,别期待什么惊喜,要说,我就是在意这样的仪式感,这会让我感到幸福,对方不知道是一回事,旗帜鲜明的要了后不给,那就是他的不上心。) 即使你明白了很多道理,大多数时候你仍会觉得阻力很大,这个时候就可以去金玉署找千禧~ 开玩笑的~ 哈哈哈,那你来找我聊聊天吧。 未完待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后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