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银杏时》 第1章 初遇 九月的风带着夏天的尾巴,热得懒洋洋的。 沈清背着画板走进校门,阳光在她肩头铺了一层暖金色,她微微眯起眼,看着前方喧闹的篮球场。 文艺社的群里发来消息—— 【今天下午要拍篮球队训练,清姐记得来。】 她叹了口气,提着相机走向球场。 篮球场上,少年们奔跑、传球、投篮,汗水顺着下颌线滑落。沈清的镜头不自觉地被一个人吸引——姜黎。 他穿着白色球衣,号码是11号,身形修长,动作干净利落。每一次起跳,都像带着风。 沈清按了几次快门,却发现自己拍的全是他。 “新来的?” 一个声音从身后响起。 沈清回头,姜黎正站在她身后,手里转着篮球,目光直直落在她脸上。 那一瞬间,她有点恍惚——不是因为他帅,而是因为那双眼睛里,有她熟悉却说不上来的情绪。 “我是文艺社的沈清,来拍训练照。”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稳。 “哦。”姜黎的眼神在她脸上停留了两秒,然后移开,像是在确认什么,“你相机的电池呢?” 沈清一愣,才发现自己忘了装电池。 “我……” “等我。”姜黎丢下一句,转身跑向小卖部。 沈清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 他刚才看她的眼神,像是透过她在看另一个人。 几分钟后,姜黎拿着备用电池回来,递给她:“下次别忘。” “谢谢。”她接过,却在指尖碰到他时,察觉到他微微顿了一下。 训练继续,沈清按下快门,镜头里的姜黎总是不经意地朝她这边看。 她不知道的是,看台上的林桅雨正抿着唇,目光在他们之间来回。 风从操场吹过,带着篮球的橡胶味和少年的汗味,沈清觉得,这个新学期,好像会发生些什么。 第2章 ”相似的背影” 午后的阳光从体育馆的天窗泻下来,照在木地板上,映出斑驳的光影。 沈清蹲在场边,调着相机的焦距,镜头里的姜黎正和队友击掌庆祝进球。 她的手指微微一顿—— 这是她第三次捕捉到他在比赛间隙看向自己的眼神。那不是单纯的好奇,而像是在确认什么,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恍惚。 “沈清。” 背后传来声音。她回头,是林桅雨。 林桅雨穿着白色连衣裙,长发被风吹得轻轻摆动,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拍得怎么样?要不要我帮你拿东西?” “不用了,谢谢。”沈清礼貌地笑了笑。 两人并肩站着,却没什么话说。林桅雨的目光越过她,落在场上的姜黎身上,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训练结束,姜黎走向她们,手里还转着篮球。 “照片拍好了?”他问沈清。 “嗯,回去我会挑出来发给你。” “好。”他点点头,却没有马上离开,反而低声补了一句,“你和她……很像。” 沈清愣住:“谁?” 姜黎没回答,只是转身走向更衣室,背影干净利落,像在逃避什么。 林桅雨垂下眼,声音轻得像风:“他说的,可能是我。” 沈清转头看她,林桅雨的笑带着一点苦涩:“你知道吗,他以前追过我。” 沈清的心里微微一沉,不知是因为林桅雨的话,还是因为姜黎刚才那句意味不明的话。 她没注意到的是,在走廊的拐角,姜黎停下了脚步,指尖死死攥着篮球,指节泛白。 他的脑海里闪过两年前的画面——林桅雨在夕阳下微笑的样子,和刚才沈清站在阳光里的侧脸,几乎重叠在一起…… 第3章 那张旧照片 午休时间,图书馆三楼的自习区格外安静。 沈清坐在靠窗的位置,翻着一本摄影集,阳光从玻璃上斜斜地洒下来,落在她的发丝上,镀了一层淡金色。 “沈清。” 姜黎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她抬头,看见他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信封。 “这是你上次要的篮球队合照,我洗出来了。” “谢谢。”她接过信封,刚想打开,姜黎忽然说:“里面……还有一张别的。” 说完,他像是有些不自在地别开视线,“你别误会,是我不小心夹进去的。” 姜黎离开后,沈清带着疑惑抽出照片。 合照的下方,果然多了一张已经微微泛黄的旧照片—— 照片里,林桅雨穿着高中校服,背着单肩包,站在校园的银杏树下,笑容清澈,阳光正好。 沈清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照片边缘,心里涌上一种说不清的酸涩。 那张照片的构图、光线,甚至林桅雨的姿势,都和她昨天在篮球场边的样子几乎一模一样。 她忽然想起,昨天姜黎在看她时的那种恍惚眼神。 原来,他并不是在看她。 “原来如此。”沈清低声呢喃,不知是在对自己说,还是在对空气说。 这时,林桅雨从书架间走出来,看到她手里的照片,脚步明显顿了一下。 “你看到了。”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点无奈,“那张照片……是两年前秋天拍的。” 沈清合上照片,抬头看向她:“所以,他接近我,是因为我像你?” 林桅雨沉默了几秒,轻轻点头:“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 窗外的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 沈清把照片放回信封,压在书下,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敲了一下—— 疼,却又说不清是为什么。 而此刻,在图书馆门口,姜黎正站在阴影里,手里攥着一张刚洗出来的新照片—— 照片上的沈清,笑容干净明亮,背景是金黄的银杏树。 他看着看着,忽然分不清,自己想留下的,到底是谁的影子。 第4章 刻意的距离 周一的早晨,校园里弥漫着初秋的凉意。 沈清抱着书走进教室,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后排的姜黎。 他也看到了她,眼神下意识亮了一下,刚想抬手打招呼,却发现沈清的目光只是轻轻扫过他,像看一个普通同学,然后径直走向了前排的空位。 姜黎的手僵在半空,嘴角的笑也僵住了。 课间,姜黎走过去:“沈清,中午有空吗?我想……谢谢你帮球队拍照。” “抱歉,我中午要和社团的人出去。”沈清的声音礼貌又疏离,“照片我会发到群里。” 说完,她低头整理书本,不再看他。 姜黎站在原地,有些无措。他第一次发现,沈清的冷淡比任何争吵都让人心慌。 林桅雨坐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指尖轻轻摩挲着笔杆。 她知道,沈清已经明白了——至少,明白了一部分。 下午的摄影课,沈清刻意和姜黎保持距离,连分组都避开了他。 姜黎忍不住在课室外等她,想解释些什么,可沈清只是淡淡地说:“姜黎,我们还是保持普通同学的关系比较好。” 那一刻,姜黎才意识到—— 替身也好,影子也罢,一旦她真的要离开,自己竟然……这么害怕。 第5章 意外的心动 傍晚的操场,天色渐渐暗下来,风带着初秋的凉意。 沈清背着相机,正准备回宿舍,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嘈杂声。 她回头,看见几个男生在篮球场边追逐打闹,其中一个手里的篮球失控地朝她飞了过来。 “小心!” 声音还没落下,沈清就感觉有人从侧面猛地抱住了她,把她拉到怀里。篮球擦着她的耳边呼啸而过,重重砸在地上。 她抬头,撞进了姜黎的眼睛——那双眼里有紧张,有担忧,还有她从未见过的认真。 “你没事吧?”姜黎松开她,却还是伸手护在她身前。 沈清怔了几秒,低声说:“没事,谢谢你。” 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姜黎下意识伸手帮她理好。指尖碰到她的耳尖,沈清微微一颤,心跳莫名快了半拍。 “沈清……”姜黎的声音低沉,“我……我不是故意要把你当成她的影子。” 他顿了顿,像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只是……有时候,你让我想起了很多美好的东西。” 沈清垂下眼,没有说话。 可她心里那道刻意筑起的防线,却在这一刻,悄悄裂开了一道缝。 第6章 永存的伞 傍晚,天空像被墨汁泼过一样沉下来,雨点毫无预兆地砸落。 摄影社的会议比预想中拖了很久,沈清收拾好东西走出教学楼时,外面已经是瓢泼大雨。 她站在门口,眉头微蹙——没带伞。 正当她犹豫着要不要冒雨冲回宿舍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雨幕中传来: “沈清!” 她抬头,看见姜黎正撑着一把深蓝色的伞朝她跑来,雨水打湿了他的运动鞋和裤脚。 “你怎么在这儿?”沈清有些惊讶。 “刚从体育馆出来,看到你还没走。”姜黎把伞往她那边倾了倾,自己的肩膀瞬间淋湿了一大片,“走吧,我送你回去。” 一路上,雨点敲打着伞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沈清侧头看他,发现他的侧脸在路灯下显得格外柔和,和球场上那个锋芒毕露的少年判若两人。 “姜黎。”她忽然开口,“你以前……也是这样对她的吗?” 姜黎脚步顿了顿,随即摇头:“不是。” 他看着她,眼神认真得像在许下什么承诺,“我现在做的,只是因为是你。” 沈清心口一颤,没有再说话。 可她心里清楚——那道裂缝,已经彻底被雨水冲开了。 第7章 真相与告别 周三的午后,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面上投下一道道细长的影子。 林桅雨约姜黎在校园的小咖啡馆见面。 “你找我,有事?”姜黎开门见山。 林桅雨搅了搅杯子里的拿铁,抬起眼,眼神很平静:“我想和你谈谈沈清。” 姜黎的手指微微收紧:“她怎么了?” “她很好。”林桅雨笑了笑,“但你不好。” 她顿了顿,语气忽然变得认真,“姜黎,你知道吗,你一直在用她填补我留下的空白。” 姜黎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音。 “两年前,我拒绝了你,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不合适。”林桅雨的声音很轻,却每一个字都像落在他心上,“可你一直没放下,所以当你看到沈清——那个和我有点像的女孩——你就忍不住靠近。” 姜黎沉默了很久,才低声说:“我……可能真的一开始是那样。” 他抬起头,眼神里有一丝慌乱,“但现在,我发现我想见到的人是她,不是你。” 林桅雨看着他,忽然笑了:“那就别再让她觉得自己是替身。” 她站起身,拿起包,“姜黎,我们都该向前走了。” 咖啡馆的门被推开,风带着桂花香吹进来。 姜黎坐在原地,手心里全是汗。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 如果再迟疑,他可能真的会失去沈清。 而此刻,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沈清正抱着一摞书走过。 她不知道,一场关乎她和姜黎未来的对话,刚刚结束。 第8章 全场的目光 周五的傍晚,篮球场灯火通明,校篮球赛决赛正在进行。 沈清本不想来,但被文艺社的朋友硬拉来拍照。 比赛进行到第二节,姜黎忽然在一次暂停时朝她的方向看了一眼,眼神坚定得像在做什么决定。 第三节结束,姜黎忽然拿过场边的话筒,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抱歉,占用大家一点时间。”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整个球场,“我想说几句话,给一个人。” 沈清的心猛地一跳。 “沈清。”姜黎的目光穿过人群,准确地落在她身上,“第一次见你,我承认,是因为你和她很像。” 全场哗然,沈清的手指瞬间冰凉。 但姜黎继续说下去,声音却越来越坚定:“可后来我发现,我想每天见到的人是你,想在比赛后第一时间找的人是你,想和你分享所有小事的人,还是你。” 他深吸一口气,“沈清,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像谁,而是因为你就是你。” 说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 那是他上次在图书馆门口洗出来的那张,沈清站在银杏树下,笑得明亮。 全场安静了一秒,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口哨声。 沈清的眼睛有点酸,她忽然觉得,那些曾经的委屈和不安,在这一刻都变得不再重要。 她慢慢走上篮球场,站在姜黎面前,轻声说:“你确定吗?” 姜黎点头,眼神笃定:“确定。” 沈清笑了,那是姜黎第一次看到她笑得那么轻松。 “那……我也喜欢你。” 灯光下,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是终于走到了一起。 第9章 第一次约会 周六的早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带着温暖的味道。 沈清早早起床,在镜子前试了好几套衣服,最后选了一件米白色的针织衫和浅蓝牛仔裤。 约定的地点是学校东门的咖啡馆。 姜黎已经在那里等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袖口挽到小臂,看见她时,眼底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早。”他站起身,很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包。 沈清有些不好意思:“我是不是来晚了?” “没有,是我来早了。”姜黎替她拉开椅子,动作细致得像怕她有一点不舒服。 他们点了咖啡和蛋糕,边吃边聊。 姜黎说起自己小时候的趣事,沈清听得眼睛弯弯的。 而沈清谈起摄影时,姜黎也认真地听,时不时提出问题。 午后,他们去了市中心的摄影展。 沈清在一幅黑白人像前驻足,姜黎站在她身后,低声说:“你拍的,比这个还好。” 沈清回头看他,心跳又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 傍晚,他们沿着河边散步。夕阳把水面染成金色,风吹起沈清的发丝,姜黎伸手替她别到耳后,动作自然而温柔。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姜黎?” 他们回头,看到一个高挑的女生站在不远处,笑容灿烂——是姜黎的青梅竹马,也是他初中时的同桌。 女生走近,目光在沈清身上停了几秒,笑容微微一顿,随即又恢复自然:“这位是?” “我女朋友,沈清。”姜黎没有丝毫犹豫。 沈清的心里暖了一下,可女生看她的眼神,却让她莫名觉得有点不自在。 回家的路上,沈清忍不住问:“她……是你很重要的人吗?” 姜黎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小时候很重要,但现在……最重要的是你。” 沈清笑了笑,没再追问。 可她没看到的是,姜黎在说这话时,眼神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第10章 过去的影子 周一的校园里,阳光正好,银杏叶开始泛黄。 沈清抱着书走进教室,却意外看到姜黎和那位青梅竹马——苏晚——坐在走廊的长椅上说话。 他们靠得很近,苏晚笑得很开心,姜黎的表情也很柔和。 沈清的脚步顿了顿,没有上前,只是转身从另一侧绕进了教室。 一整天,她都有些心不在焉。 她想告诉自己,那只是朋友间的聊天,可脑海里总会浮现他们并肩而坐的画面。 放学后,姜黎来找她:“今天怎么不等我一起走?” “我有点事。”沈清淡淡地说。 姜黎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皱眉道:“是不是因为苏晚?” 沈清抬起头,直视他的眼睛:“她是你很重要的人吗?” 姜黎沉默了几秒,才开口:“她是我小时候的邻居,我们一起长大。她……帮过我很多。” “那你们之间,有没有过……”沈清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姜黎的眼神闪了闪:“高中以前,我确实喜欢过她。” 沈清的心微微一沉。 “但那是过去的事了。”姜黎急忙补充,“我现在喜欢的是你,这一点不会变。” 沈清没有回答,只是转身走向校门口。 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姜黎站在原地,第一次觉得,有些过去的事,可能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容易被放下。 第11章 正面交锋 周三下午,文艺社在学校的多功能厅办摄影展。 沈清正忙着布置作品,忽然听到有人喊她的名字。 她回头,看到苏晚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一杯奶茶,笑容得体:“你就是沈清吧?我常听姜黎提起你。” 沈清礼貌地点点头:“你好。” 两人并肩走在展览区,苏晚看似随意地开口:“姜黎这个人啊,别看他现在话不多,小时候可调皮了。” “是吗?”沈清淡淡回应。 苏晚笑了笑,像是无意地提起:“他第一次送女生礼物,就是送给我的,一支钢笔,我到现在还留着。” 沈清的手指微微一紧,但还是保持着微笑:“那确实很珍贵。” “不过,”苏晚忽然转头看她,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你知道吗?他以前追过的女生,和你有点像。” 沈清的心口猛地一紧。 她直视苏晚:“是吗?可我觉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锋,像有无形的火花。 这时,姜黎走进来,看到她们,明显愣了一下:“你们……认识?” “刚认识。”苏晚笑得自然,“沈清比我想象中还要漂亮。” 沈清没有接话,只是转身去整理作品。 姜黎看了看她,又看了看苏晚,心里升起一种不安的预感—— 有些事,似乎正在失控。 第12章 你的抉择是什么 周五的傍晚,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的闭幕式,操场上人潮涌动。 沈清和文艺社的同学负责拍摄,姜黎则作为篮球队代表上台领奖。 仪式刚结束,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人群瞬间混乱,大家纷纷冲向教学楼避雨。 沈清抱着相机,被人群挤得东倒西歪,差点摔倒。就在这时,她听到有人喊她的名字。 “沈清!” 姜黎逆着人群跑来,脱下外套披到她身上,“快跟我走!” 他们刚走到教学楼门口,就看到苏晚站在不远处,怀里抱着一摞资料,被雨水打湿了一大半。 她也看到了他们,眼神闪过一丝委屈:“姜黎,我的资料快湿透了,帮我一下好不好?” 姜黎看了看沈清,又看了看苏晚,眉头紧锁。 沈清轻轻推了推他:“你去吧,我没事。” 可姜黎却握住了她的手,对苏晚说:“抱歉,我先送她回去,你可以先去教室避雨。” 苏晚的脸色瞬间僵住,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跑进了雨里。 姜黎拉着沈清走进教学楼,把她带到走廊的长椅上坐下,仔细替她擦去脸上的雨水。 “刚才……谢谢你。”沈清低声说。 姜黎看着她,眼神坚定:“沈清,我不想再让你觉得自己是任何人的影子。从现在开始,我会用行动证明,我选择的是你。” 沈清的心里一暖,轻轻点了点头。 而此刻,在走廊的另一头,苏晚站在阴影里,目光复杂地看着他们,手指死死攥着那摞已经湿透的资料。 第13章 矛盾 周一的早晨,沈清刚走进教室,就听到同学们在小声议论。 “听说姜黎周末和一个女生去看电影了。” “好像是他青梅竹马吧,长得挺漂亮的。” 沈清的心猛地一沉。 她看向后排的姜黎,他正低头看书,似乎没听到这些议论。 课间,沈清忍不住问:“周末你去哪儿了?” 姜黎愣了一下,随即回答:“在家复习,怎么了?” “没什么。”沈清笑了笑,却没再说什么。 午休时,她收到了一条匿名短信,里面是一张照片—— 姜黎和苏晚坐在电影院里,靠得很近,苏晚正递爆米花给他。 沈清盯着照片看了很久,手指微微颤抖。 她想打电话问清楚,可又怕听到自己不想听的答案。 傍晚,姜黎来找她:“今天怎么一直躲着我?” “没有啊。”沈清避开他的目光,“我只是有点累。” 姜黎皱眉,刚想再说什么,手机忽然响了,是苏晚打来的。 他看了沈清一眼,接起电话:“喂?” 电话那头,苏晚的声音带着哭腔:“姜黎,我在图书馆门口,外面下雨了,我没带伞……” 姜黎下意识看向沈清,眼神里带着询问。 沈清轻轻摇头:“你去吧。” 姜黎犹豫了几秒,最终还是拿起伞,朝门口跑去。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雨幕中,沈清的心里像被什么堵住了一样—— 闷,疼,却又说不出口。 而此刻,在图书馆门口,苏晚看着跑来的姜黎,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 第14章 真相浮出 周三下午,沈清没有去上课,而是直接去了电影院。 她调出了周末的监控录像——还好,文艺社之前和影院合作过活动,她有熟人可以帮忙。 画面里,姜黎和苏晚确实坐在相邻的座位。 但沈清注意到,姜黎全程都在看电影,偶尔转头和苏晚说话,表情平淡。 而苏晚的手几次试图碰到他的手,都被他不动声色地避开了。 更重要的是,电影结束后,姜黎立刻起身离开,而苏晚在座位上停留了几分钟,像是在等什么。 紧接着,画面里出现了另一个女生——她拿着手机对着姜黎的背影拍照,然后传给了苏晚。 沈清的心里一沉—— 原来,那张“亲密”的照片,是刻意制造的。 她又去查了图书馆的监控。 周日下午,苏晚确实在图书馆门口等姜黎,但她手里的伞一直没打开,直到姜黎出现,她才装作没带伞的样子。 沈清关掉监控画面,深吸一口气。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一直被苏晚牵着鼻子走。 傍晚,沈清约苏晚在校园的小花园见面。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沈清开门见山。 苏晚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我只是想让你知道,姜黎身边一直有我。” “可他已经选择了我。”沈清直视她,“你这样做,只会让他更反感。” 苏晚的笑容僵住,最终低声说:“我只是……不甘心。” 沈清叹了口气:“喜欢一个人没错,但用这种方式伤害别人,就不对了。” 说完,她转身离开,留下苏晚一个人站在原地,脸色复杂。 而此刻,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姜黎正焦急地寻找沈清。 他不知道,一场关于信任与真相的对话,刚刚结束。 第15章 误会加深 图书馆的玻璃门被推开,阳光顺着缝隙涌进来,落在走廊的地板上。 沈清抱着书,正准备走进去,却在门口停住了脚步。 姜黎和苏晚并肩走出来,笑得很开心。苏晚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画册,侧头和姜黎说着什么,而姜黎低下头,眼神里带着她熟悉又陌生的温柔。 那一刻,沈清觉得胸口像被什么东西重重砸了一下,呼吸一滞。 她没有上前,只是默默转身离开。 “沈清——” 姜黎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带着急促的脚步声。 她没有回头。 脚步很快,像要逃离什么。 —— 夜色渐深,房间里安静得只剩下钟表的滴答声。 沈清的手机忽然亮起,屏幕上跳出一条新消息: 【我们先冷静一下吧。】 姜黎盯着那句话,指尖停在屏幕上,想打些什么解释,却又一次次删掉。 话到嘴边,却像被无形的墙堵住。 误会,就这样在两人之间埋下了种子。 它在夜色里悄悄扎根,等着下一次风雨,长成无法撼动的隔阂。 第16章 沉默的裂缝 第二天一早,沈清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 没有新消息。 她盯着聊天框里那句“我们先冷静一下吧”,心口一阵闷。她想删掉,却又舍不得——那是姜黎昨晚唯一留下的话。 课堂上,两人座位隔着一条过道,却像隔着一条无法跨越的河。 姜黎几次转头,想说点什么,却被沈清淡漠的侧脸挡了回去。 课间,苏晚走过来,递给姜黎一支笔:“昨天借你的,还你。” “谢谢。”姜黎接过,声音很轻。 这一幕,恰好落在沈清眼里。 她垂下眼,把视线埋进课本里,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午休时,姜黎终于鼓起勇气,走到沈清桌前:“我们能谈谈吗?” 沈清抬起头,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水:“没什么好谈的。” 姜黎的手攥紧了又松开,最终还是转身离开。 她不知道,在她转身的那一刻,沈清的眼里闪过一丝失落——只是很快被掩饰过去。 沉默像一层薄雾,笼罩在两人之间,把原本亲密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 而误会的种子,正在这片寂静里,悄然发芽。 第17章 情绪 下午的风有些凉,吹得校园里的梧桐叶簌簌作响。 沈清收拾好书包,准备直接回宿舍。 刚走到教学楼门口,就被人拉住了手腕。 “沈清,你到底怎么了?”姜黎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急躁。 沈清甩开她的手,眼神冰冷:“我怎么了?应该是你问自己吧。” “我和苏晚只是朋友,昨天——” “够了。”沈清打断她,“我不想听你的解释。” 姜黎盯着她,胸口起伏得厉害:“你就这么信不过我?” 沈清的唇角微微上扬,却没有一点笑意:“信不信,有区别吗?” 两人之间的空气像凝固了一样。 风吹过,卷起地上的落叶,却吹不散这股紧绷的气息。 “好。”姜黎的声音低得像在耳语,“既然你这么想,那就算了。” 说完,她转身离开,背影决绝。 沈清站在原地,指尖微微颤抖。 她想喊住她,却发现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一个字也发不出来。 误会的裂口,在这一刻彻底扩大,变成了无法轻易跨越的鸿沟。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沈清没有和姜黎说一句话 第18章 离别 几天过去,沈清和姜黎的关系依旧冷淡。 走廊上擦肩而过,眼神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 沈清把自己埋在书本和试卷里,似乎这样就能把心里的那点不安和委屈压住。 那天下午,她在校园小道上偶遇了苏晚。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两人之间,苏晚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 “其实我和姜黎没什么,你别多想。” 沈清只是轻轻笑了笑,那笑意淡得像风里的尘埃: “这不是我想不想的问题。” 说完,她绕过苏晚,继续向前走。 背影干净利落,却藏不住微微发颤的指尖。 —— 期末结束那天,校园里到处是拖着行李箱的人。 沈清把最后一件衣服叠好,拉上拉链,深吸一口气。 就在她准备走出宿舍时,楼下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姜黎站在门口,气喘吁吁,手里攥着一瓶矿泉水。 四目相对的瞬间,空气似乎凝固了几秒。 最终,她只是低声说了一句: “路上小心。” 沈清抬起眼,看着她,轻轻点头,转身进了车站。 —— 列车缓缓启动,窗外的姜黎站在原地,目光追随着车厢的方向。 阳光在她的发丝上跳跃,却照不进沈清的眼睛。 沈清靠在座椅上,闭上眼,泪水无声滑落。 她知道,这段感情,可能真的结束了。 后来 沈清去到了自己理想的上海而姜黎还留在原来的城市两人再也没有了交集…… 第19章 第 19 章 三个月后。 沈清站在另一座城市的街头,手里捧着一杯热咖啡。 她剪短了头发,眼神比以前更沉静。 交换项目比想象中忙,她几乎没有时间去想过去的事。 只是偶尔,在路过篮球场时,会忍不住停下脚步。 姜黎留在原来的城市,依旧每天去图书馆,却再也没有坐过靠窗的位置。 他把那张“亲密”照片删掉了,却删不掉记忆里沈清离开时的背影。 朋友劝他重新开始,他只是笑笑,说:“等我想清楚再说吧。” 苏晚则退出了文艺社,转去了别的学院。 她偶尔会在校园里远远看见姜黎,却再也没有上前。 她终于明白,有些喜欢,只能放在心里。 初冬的第一场雪落下时,沈清在新城市的窗边拍下一张照片,发给了一个很久没联系的人。 姜黎收到照片时,正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他盯着屏幕看了很久,最终只回了两个字: “好看。”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街道,也覆盖了那些未说出口的话。 他们都知道,有些故事,不会有续集。 第20章 番外:雪落时分 两年后,初春的雪,意外地大。 沈清拖着行李箱,站在熟悉的车站出口。 她交换结束后留在了外地工作,这次回来,只是为了参加一个摄影展。 街上的雪还没化,路灯下泛着温暖的光。 她走过母校的大门,忍不住停下脚步—— 那片曾经金黄的银杏林,此刻枝桠光秃,却依旧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沈清?” 一个熟悉到骨子里的声音,从背后响起。 她猛地回头,看见姜黎站在不远处,穿着深色大衣,手里提着一杯热咖啡。 时间似乎在这一刻静止,雪花在两人之间飘落。 “你……回来了?”姜黎的声音有些发颤。 沈清微微一笑,却没有回答,只是问:“你呢?还在这读书吗?” “嗯,研一了。”姜黎顿了顿,“你呢?” “回来办点事。”沈清说。 两人并肩走在雪路上,谁也没有提过去。 他们聊起现在的生活、城市的变化、彼此的新爱好。 气氛轻松,却又藏着某种说不清的悸动。 走到路口时,沈清停下脚步:“我该走了,展览明天开始。” “我可以去看吗?”姜黎问。 沈清只是笑了笑:“如果你有空的话。” 她转身走进雪中,背影渐渐模糊。 姜黎站在原地,看着她的方向,没有追上去。 雪越下越大,把两人之间的距离,盖得干干净净。 他们会不会再见——没有人知道…… 第21章 番外:平行时空 在这个世界里,沈清从未看到那张“亲密”照片。 她和姜黎,依旧像大一刚认识时那样,每天一起上课、一起去图书馆。 苏晚在一次社团活动后,笑着对沈清说:“其实我也喜欢过姜黎,但看到你们在一起,我觉得他更适合你。” 沈清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谢谢你告诉我。” 从那以后,三人成了朋友。 周末,他们会一起去看电影、爬山、拍照。 苏晚甚至会帮沈清和姜黎拍情侣照,还调侃说:“我这是助攻专业户。” 大四那年,姜黎在学校的银杏林里,单膝跪地,向沈清求婚。 银杏叶在风中飘落,像金色的雨。 沈清笑着点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毕业后,他们留在同一座城市工作。 租了一间朝南的小公寓,阳台上种满了多肉和薄荷。 每天早上,姜黎会为沈清煮一杯咖啡,沈清则会为他准备早餐。 某个周末,他们和苏晚一起去郊游。 夕阳下,三人坐在草地上,看远处的天空染成橘红色。 苏晚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照片里,沈清和姜黎相视而笑,眼底满是温柔。 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没有错过彼此。 所有的误会、犹豫和遗憾,都被温暖的日常轻轻化解。 而他们,也终于走到了一起。 第22章 后记 作者后记 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感情里最难的,不是相遇,而是理解。 误会可以让两个人渐行渐远,而一句真诚的解释,也许就能让一切回到原点。 现实里,很多关系都没有第二次机会。 错过的人,可能就真的错过了。 但在故事里,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平行时空,一个圆满的结局。 在不圆满结局里,我让沈清和姜黎错过,是想表达现实的无奈; 在雪落时分的番外里,我留下了一丝希望,让他们在雪天重逢,却没有给出答案; 而在平行时空的圆满番外里,我让他们绕过所有的误会,直接走向幸福。 其实,每个结局都可能是他们的未来。 就像现实中的我们,面对选择时,谁也不知道哪一条路会通向幸福。 如果你是沈清,你会在雪天回头吗? 如果你是姜黎,你会放下过去,重新追求她吗?如果当初他们没有错过,会怎样? 如果当初误会没有发生,会怎样? 也许,你心中的沈清和姜黎,还有另一种结局。 也许,他们会在雪落时分重新牵手, 也许,他们会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再次相遇 又或许,你们的答案,会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续写。 ——全文完—— 本人纯灵感突发瞎写的 未有抄袭行为 如有与别的小说相似之处 轻喷 感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