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你要相公不要?》 第1章 第 1 章 赵国,京城。 上坡村。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一年播种季。 黄昏时刻,村民结束劳作,扛着锄头三三两两回家。 突然。 远处传来几声驴鸣,一辆简陋的驴车停在村口。 然后,走下一名青衫方巾的书生,眉目清朗,气度温文。他取出五文铜钱,含笑递给车夫,又拱手一礼,方才转身步入村中。 村人见了,不论心中作何想,脸上皆堆起笑意,纷纷招呼: “韩秀才,今儿怎得空回来啦?” “几日不见,秀才相公越发俊俏了……” “那可不,读书人吃的是墨水,能跟咱一样?” 村民们热情打招呼。 原身也不是个高冷性格,韩璋自然不能冷脸。 他笑道:“今日书院休沐,便回家看看。各位叔伯婶娘近来可好?” “好好好,今年春雪应时,春耕也顺当,大伙儿心里都乐着呢……” 因着今年气候好,农耕顺利,村民都喜气洋洋。 当然也有煞风景的人。 上坡村乃杂姓聚居,韩、罗两家因早年分田结怨,素来不睦。 村中唯二的秀才,除了韩璋,便是罗家郎。 罗母向来见不得韩家占尽风头,见韩璋手中提着八宝斋的糕点,便又忍不住扬声讥诮: “哟,韩秀才这是提了八宝斋的点心回来?这一包少说也得百来文吧,年纪轻轻,倒真舍得!” “你爹娘叔伯、兄弟姐妹哪个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挣几个辛苦钱,省吃俭用供你读书,你倒好,有钱不买书,尽往嘴上花。” “哪像我家郢郎,有点工夫就抱着书不放,那可是‘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将来啊……” 然后滔滔不绝地夸起自家儿子如何勤勉,如何上进,拉踩韩璋不得行。 这般场面,在原身的记忆里,早已不是头一回了。 韩璋也不生气,只端着最温和的笑意,说出最绵里藏针的话。 “婶子说得是,韩某确实不及罗兄刻苦,日日挑灯夜战方能完成先生布置的课业,就连休沐归家也片刻不得闲,还要劳心劳力地背书,实在令人钦佩。” “韩某胸无大志,惟愿他日若能高中,好好照应家人。眼下最要紧的,是尽心侍奉祖父祖母、爹娘叔婶,免得将来‘子欲养而亲不待’,空留悔恨……” “对了,罗婶家里既有读书人,想必也清楚,读书人是可以靠抄书挣些银钱的。一本书若抄得工整,能得几钱到几两不等,倒也不至于连一包点心都舍不得买。” “怎么,罗兄平日里不曾抄书赚些银两,孝敬罗婶几包点心尝尝?” 罗秀才就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两手不沾俗事的主,从不想法子贴补家用,只伸手要钱,将一家人累得如牛似马。 “你……” 罗婶被这一番话噎得满脸通红。 她当即撸起袖子叉腰,就要破口大骂,挣回颜面。 可惜韩璋不配合,当即打断: “婶子,天色不早,该回家用饭了,今日就不多陪了,改日再叙。” 说罢转身就走,迅速走远。 罗婶儿没机会找回面子,只能气得在后面跳脚,气急败坏嚷嚷。 “呸!小兔崽子牙尖嘴利!会抄两本书有什么可得意的?我儿可是已经和孙家小姐定了亲!等他做了孙员外的乘龙快婿,莫说百来文的糕点,就是几两银子一块的点心,俺家也吃得起!” 对方声音很大,哪怕已经走远的韩璋都听见了。 但韩璋却并没有停顿和在意。 他不是原身,对那孙家小姐可没意思——他喜欢男人,要娶也是娶小哥儿。 没错。 此韩璋已非彼韩璋! 他是昨夜才穿越而来的异世之魂。 穿越之前,他的世界正陷于末世。天灾肆虐,丧尸横行,变异动植物与人类争夺着最后的生存空间。他所在的基地遭遇围攻,所有人都丧生于那场恐怖的尸潮之中,包括他自己。 可没想到的是。 他再次睁眼,竟重生在这个架空朝代,成了一名贫寒的农家子弟。 这个世界类似华夏古代,却有三种性别:男人、女人,以及能生育的男子——哥儿。 而原身名字与他有一字之差,叫韩勤璋,今年20岁,京城郊外上坡村人士,是个已经有秀才功名的寒门书生。 昨夜原身起夜如厕,迷迷糊糊脚下打滑,竟一跤摔没了性命。 而后醒来的,就成了他! 对此,韩璋是非常高兴的。 毕竟他还没活够,还不想死。纵然穿越到这落后古代,可再艰难,又能难过那个满目疮痍的末世吗? …… 循着原身留下的记忆,韩璋没费什么周折便寻到了韩家门前。 与村里常见的泥草房不同,韩家的房子很不错,是一座青砖瓦房的大院子。 可这并不意味韩家有多富裕。 恰恰相反,为了供养原身这个读书人,韩家早已捉襟见肘。 自古读书便是烧钱的行当,寻常百姓若想供出一个读书人,莫说勒紧裤腰带,便是敲骨吸髓般的付出,也未必能填满这无底洞。 韩家之所以能住青砖瓦房,以及供养原身读书。 有很大原因,是韩爷爷年轻时敢闯敢拼,随商队走南闯北,几番出生入死,才攒下些许家底,在村中建起这座体面的青砖院子。 “爷奶,爹娘,二叔二婶,三叔三婶,我回来了。” 走到韩家门口,还没进去,韩璋就学着原身的习惯喊了声。 他适应环境很快,昨晚就已经把原身记忆的融会贯通。 没办法,不快不行——这毕竟是礼法森严的古代,稍微有点不对,就会被人当成异端,那可就要大命了! 今日恰是书院休沐,韩家上下早盼着长孙归来。 一听见韩璋的声音, 无论在堂屋忙活、灶房张罗,还是后院拾掇的家人,皆放下手中活计,满面喜色地迎了出来。 “是大郎!咱们大郎回来啦!” “哎呦,奶奶的乖孙,这才几天没见,怎么瞧着又清减了!” “大侄子快进屋歇着!” “大哥,大堂哥……” 韩家老老小小围着韩璋关心,就跟护什么稀世珍宝般,既欢喜又小心翼翼。 而他也确实是韩家的宝。 二十岁的秀才,虽非惊才绝艳,却也堪称出色。若再进一步中了举,那便是改换门庭、光耀乡梓的大事。 面对韩家人的热情,韩璋适应非常良好。 前世身为孤儿,想要什么都需要自己去争,所以性格并不内向,再大的场面也难不住他。 “爹,娘,我回来了。家里用过饭不曾?若还没,把我带的糕点蒸上,热着吃更香,今晚正好添个菜……” 他将手中物什递给母亲,又转向祖父母笑道: “阿爷阿奶,我在书院好着呢,哪就瘦了?您瞧我这胳膊腿,结实着呢!” 说罢,还挽起袖子,鼓了鼓臂上肌肉示意。 韩爷爷早年走镖,通些拳脚,家中儿孙自幼也跟着习武强身,就连原身这个书生也不例外,身子骨很是硬朗。 韩奶奶见孙子这般健壮,喜得连连点头: “壮实好,壮实些,往后进贡院考试才不易病倒。” “……” 说起科举考试,韩璋表情就有瞬间的僵硬。 因为原身不仅是韩家的指望,还是整个韩氏宗族的希望,肩负光宗耀祖,重新崛起家族的重担。 这不,说曹操曹操到。 一家人还未叙完话,院门外便涌来一群族中老人。 人人手中提着鸡蛋、布匹、腊肉等物,满面堆笑。 “老六!听说大郎休沐回来了?” “瞧着像是瘦了些,快把这些拿去,给大郎好生补补!” “大郎在书院可还顺心?先生近来可曾夸你……” 韩氏宗亲们一如往常,热络又疼惜地围上来问长问短。 那阵仗,简直如潮水般涌来,颇有几分“丧尸围城”的气势。 不过韩璋很淡定! 因为这在原身记忆中是常态,而且这些长辈也用不着他招呼。 果不其然。 稍作寒暄后,老人们便自发在院中坐下,话起当年。 族老语气怀念又惆怅道。 “想当初咱们老韩家,也算是名门望族,尚未落魄时,最拮据最没出息的族人,都是奴仆伺候,绫罗绸缎,好不风光显赫。” 韩爷爷也点头附和,感叹道:“大哥说的是,犹记得小时候我调皮,把父亲书房价值千金的琉璃马打碎,还是大哥替我与父亲求的情。” “不过千金琉璃马罢了,那时算不得什么,便是没有我求情,父亲也不会责怪弟弟……只叹我韩氏气运不佳,王朝更迭,乱世横行,家族往昔峥嵘只剩云烟岁月。” 族长摸着胡子长长叹气。 四周记得旧事的老辈们也纷纷面露唏嘘。 但很快,族长又振作精神,浑浊的眼中绽出精光,重重一拍韩爷爷的肩: “好在老六你争气,为咱们韩氏养出了一位麒麟孙!” “大郎十几岁便中了秀才,又入了向南书院求学。待明年秋闱,必能高中举人、进士,重振我韩氏门楣!” “老六,你们定要悉心照料大郎,笔墨衣食,皆需用好的,切莫让他为俗务分心。若有难处,尽管向族里开口,绝不能误了孩子的前程!” 言罢,他又环视众人,语重心长道: “大伙儿也莫存芥蒂。大郎是宗族之望,他若高中,全族皆受益。想想咱们韩氏昔年风光,再看看如今子孙模样——” “祖宗家训:宗族同心,其利断金,吾等定要重振家族荣光!” 闻言,众人纷纷点头。 族老1郑重道:“大哥说得是,老六家既出麒麟儿,我等怎可袖手旁观?” 族老2严肃道:“战乱饥荒都熬过来了,还差这紧几年裤腰带?” 族老3激动道:“你一两,我一两,家族明年就荣光!” 族老4拍桌道:“你不给,我不给,大郎何时耀门楣!” 一群老头老太太就跟洗脑现场般,气氛那叫鸡血和热闹。 大学理科生的韩璋:…… 这门楣他感觉自己有点耀不了。 - 开新坑啦,求支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第2章 第 2 章 “爹,娘,我这一身尘土腌臜得很,容孩儿先回房换身衣裳,此处便劳烦二老照应了。” 眼看众人聊得火热,韩璋不想留下当猴子,果断开溜。 直至回到房中,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他才长长吐了口气,想着现在的情况有些头痛。 对于能够重新活一次,韩璋自然是欣喜开心的,但他这具身体的原主,处境却并不太好。 家徒四壁尚在其次,他拥有后世知识,敛财聚富并非难事。 眼下真正的难关,乃是读书科举! 但凡懂点的人都知道,古代科举的难度有多大。 韩璋自觉不是学渣,可也没什么信心在其中脱颖而出,哪怕融合了原身的记忆也不行。 因为他前世是个理科生,底子从一开始便偏了! 而这不是最头痛的。 最头痛的是,原身不仅是父母全家的指望,更是整个韩氏一族,东山再起的唯一曙光。 如同刚才院子里韩族长感叹的那般,他们韩氏一族,以前还真的是个名门望族。 可惜,那都是前朝旧事了。 由于王朝更迭,乱世战争,饥荒逃亡……等等天灾**。 偌大一个家族早已在乱世中风流云散。家财尽丧,族人凋零,最终只剩韩族长与韩爷爷等几个半大孩童,侥幸逃至这京畿之地落脚生根。 曾见识过家族鼎盛,享受过锦衣玉食,韩爷爷兄弟几人岂甘终生面朝黄土背朝天? 奈何他们既无读书天赋,又因家族败落时年纪尚幼,未能承袭多少安身立命的本事,重振门楣之志,终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是最后怎么办呢? 自然只能“激娃”,培养子孙后代。 原身,就是韩氏族中这么多年,目前唯一一个拥有读书天赋的苗子。 而原身很是争气。 自幼受尽亲长与族人的珍视呵护,非但未养出骄纵性子,反格外懂事,立志发奋苦读,以复兴家族为己任。 但问题是…… 原身虽然优秀,可不是天才,所以平时学习压力还是很大的。 而现在,韩璋想到那些‘之乎者也’的四书五经,也是脑壳痛得很。 穿越爸爸,早告诉他是科举文男主啊! 当初填报大学志愿时,他肯定选文科,还专攻选汉语言文学专业,把中华上下几千年的知识名著,儒家经解,通通倒背如流,钻研透彻。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 所以现在的结论就是:他这半路出家的理科生,想走科举仕途,必须付出双倍的努力和汗水才行! 是的,韩璋并没有放弃科举这条路。 古代士农工商。 他是个有野心的人,如果可以,他还是想站在高处。 毕竟古代和现代不同,三六九等阶级森严,种田辛劳,工匠位卑,商贾即便腰缠万贯,亦处处受制,难有尊严。 这个时代想出头,还真就只能靠读书。 “好在老天爷没太绝,让我把异能也带了过来……” 韩璋长呼一口气,看着手中瞬间催熟的草籽,神色有些安慰。 没错,他在末世觉醒的植物异能,也跟着他穿越了过来。 他这个异能还是很不错的。 既可以催熟植物,又拥有治疗效果。 前者作用暂且不多说,只说后者,韩璋就非常满意。 穿越古代,最怕的便是医疗落后,一场小病便能夺人性命。 如今有异能,他就不用担心古代的医疗条件不够,一不小心病死了。 前路虽然困难。 但韩璋是个有毅力,也不乏手段之人。 前世孤儿出身,他都能靠自己混出人样,末世后还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安全基地,成为一方大佬。 现在同样天崩开局,他就不信自己还能一辈子待在底层! …… “吃饭了!” 就在韩璋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时,外头闲聊的族长族老们已经离去,家里的饭食摆上桌,终于可以开晚食了。 一家人围坐在那张略显破旧的圆桌旁,目光皆不由自主地飘向桌上饭食,暗暗咽着口水。 韩家穷困,饭菜自然不好。 就是杂粮窝头,清稀粥,还有炒野菜,和百姓家最常见的腌咸菜。 但因为韩璋今天回来。 所以桌上多了一碗白米饭,和一小盘腊肉炒白菜,以及他带回来的糕点。 不出意外。 上桌后,韩奶奶就把米饭和腊肉摆到了韩璋面前,满是慈爱心疼道。 “大郎,奶的乖孙,在书院定是辛苦得很,瞧着脸都清减了。快,多吃些肉补补身子,若不够,奶再与你蒸去!咱家过年腌的腊肉,还存着好几方呢!” “还有这精米,是顶好的货色,你阿爷前几日特意进城买的,听说是打江南水乡运来的,咱们这地界长不出,最是养人……” 这是原身的专属待遇,作为读书人,但凡家里最好的东西都属于他。 韩家众人也早就习惯,虽然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却并没一个人露出反对和不满之色,家庭关系十分和谐。 而这,都是韩爷爷长年累月的洗脑成果。 果不其然。 等韩奶奶说完,韩爷爷就把另一盘糕点,给家里人均分下去,日常训诫道。 “正所谓: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我们韩家如今虽清贫,但有大郎在,迟早能够有改换门楣,重回先祖荣光的那天。” “老二、老三,这些年为供养大郎读书,你们两房受累了。你们的辛苦,不止爹娘看在眼里,大郎也必是铭记于心。” “这块点心,不仅仅是大郎孝敬你们的心意,而是咱们韩家崛起的奠基。” “长辈慈,子孙敬,同族共齐心,作为韩氏子孙,你们定要谨记在心!” 韩爷爷话音方落。 韩父韩母立马附和响应:“父亲说得对,齐心协力才能其利断金,二弟三弟为大郎的付出,大郎定会谨记,将来他出息了若不孝顺叔婶,儿子亲手打断他的腿。” 韩二叔二婶笑容憨厚:“大郎是麒麟子,将来定能高中进士,光耀家族门楣,眼下吃些苦,值得!我们相信大郎。” 韩三叔三婶也赶紧道:“父亲放心,我们都晓得轻重,我们知道大郎不似罗家秀才,心中是看重我们这些叔婶的,为了大郎我们吃苦都愿意……” “阿爷阿奶,堂哥读书费心神,合该吃好些!” “就是,穷秀才,富举人。待大哥中了举,咱家不仅能日日见荤腥,还能住上青砖大瓦房,使奴唤婢,叫村里人都眼热哩!” “大兄有了功名,我们姊妹往后说亲也能攀得高枝,穿戴那顶好的头面衣裳……” 韩家孙辈们也是激烈响应。 没有半分嫉妒兄长的特殊待遇,只有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和坚定。 大哥可是十几岁就能考上秀才的麒麟子,落榜是不可能落榜的,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如此一番激动人心的发言后。 韩家众人又齐刷刷看向韩璋,满眼殷切期许。 韩璋:…… 韩璋笑容勉强,“阿爷阿奶,爹娘叔婶,弟弟妹妹,你们放心,我一定努力读书,明年秋闱高中,改换咱们韩家门庭。” “好,好孩子!吃饭,都动筷吧。” 韩爷爷这才笑容欣慰招呼大家开饭。 一群人迫不及待拿起窝头,啃得香甜。 韩璋也努力埋头干饭。 虽然他现在吃的每一口米和肉,都需要将来数十倍的汗水来偿还,但那又怎样,现在吃到嘴里的东西才是王道。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他都多少年没吃过纯天然的正常食物了! 末世动植物变异,就算他有植物异能,可以催熟粮食,但变异粮食只能填饱肚子,口感方面实在一言难尽。 虽然原身处境艰难,但能够重活一世,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考科举就考科举吧。 毕竟人生没有哪条路是轻松的。 饭毕。 韩璋想起先前罗婶儿说的话,不由询问。 “阿爷,今日孙儿回村时,听罗家婶子提及,那罗郢似乎已与孙家小姐定了亲事?” 罗郢就是上坡村唯二的另一个罗秀才。 因为罗氏和韩氏两族矛盾,原身和罗秀才平日也难免比较竞争。 为了往上爬,两人都很是有心机。 这孙家小姐就是他们同时看中,准备吃软饭的目标。 是的,吃软饭。 作为寒门书生想要出头实在太难了,娶个好妻子好夫郎,接受岳家扶持,是普通书生最容易缩短奋斗时间的捷近。 韩璋对孙小姐没意思。 但如果孙小姐嫁给了罗秀才,罗家有孙员外帮扶,那他们韩家接下来在村里,怕是少不得被打压受气。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第3章 第 3 章 韩璋并不是多虑。 他们韩氏和罗氏两族之间,虽不存在深仇大恨,但多年来也是矛盾重重。 但凡姓罗的得势,他们姓韩的肯定没好日子。 提起孙小姐这门亲事,韩爷爷满是皱褶的脸上也不免露出愁色。 “阿爷正想同你说,孙员外已与罗家定下亲事,聘礼婚书皆已过毕……” 韩奶奶有些不忿道,“孙员外明明看中的是咱家大郎,论才华,论相貌,那罗秀才拍马都赶不上咱家大郎!” “可恨罗郢那小子能说会道,竟私下与孙小姐暗通款曲,哄得孙小姐非他不嫁,这门好亲事才落到罗家头上。” 这话不假。原身无论相貌才学,皆在罗秀才之上。 但架不住罗秀才更会甜言蜜语,而原身却是个不解风情的榆木疙瘩,可不就成了输家。 孙员外这个小地主,已经是韩家目前能够接触到最好的亲事对象了。 现在被人捷足先登,韩奶奶除了生气,更多的就是担忧。 “听说孙员外的族兄,可是个六品官员,在国子监任职,罗秀才娶了孙小姐,就算不能去国子监读书,也能去借藏书看。” “到时候,罗秀才有更好的夫子和书籍,咱们大郎没有,来年科考肯定落后对方一大截,这可如何是好……” 古代寒门为什么难出贵子? 是寒门子弟智商不行吗? 当然不是! 归根究底,还是上层垄断了知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书籍,天才也会被埋没。 所以,韩璋对原身想吃软饭的想法,并不排斥。 因为这种高娶低嫁的现象,在古代很正常,是一种典型的姻亲交易。 甚至很多高门大户,还会主动物色有能力的贫寒书生,把自家女儿哥儿下嫁过去做投资。 只要别软饭硬吃,这条路还是个很有前景的事情。 他脸皮厚,不介意! 韩璋安慰道:“阿奶,孙家这门亲事,罗家抢就抢了,京城最不缺的就是显贵,孙儿无论是相貌还是才华,都远超罗秀才,他都能娶到孙家小姐,孙儿还缺赏识我的伯乐吗?” “既然要高娶,就要娶最好的,孙家当官的人是孙家族亲,又不是孙员外自己,一个小地主能帮孙儿多少?” “孙儿喜欢小哥儿,官家公子和富商公子,才是孙儿的目标。” 前者能够帮助仕途,后者虽身份瑕疵,但胜在有钱实惠! 面子和里子,总得占一个才行。 韩爷爷沉吟道,“大郎你说得有道理,可问题是,官家公子和富商公子,咱们家根本没有门路攀附,孙家已经是咱们能够接触到最好的亲事了。” “还是说,大郎你已经有了人选?” 韩璋:……当然没有。 他昨天才穿越过来,一直忙着熟悉原身记忆,哪有功夫考虑成亲对象。 但这不妨碍他做梦。 他不仅有能力,还长得帅,一看就是个潜力股,连罗秀才都能吃上软饭,他还愁找不到有眼光的伯乐岳父吗? 伟人曾说过,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 别怕梦想不能实现,没有梦想才完蛋。 于是,韩璋很自信点头。 “阿爷,您放心,孙儿的亲事孙儿自己心中有数,绝对不会比罗郢那小子差,咱们当务之急,还是要防备罗氏那边的打压,在孙儿考中举人,又或者亲事定下之前,族里的叔伯婶子们,可能要受些委屈了。” “此事阿爷会和你族长爷爷他们商议,你好好读书,莫要为这些事情操心,阿爷只盼你早日娶回一位贤良夫郎。” 韩爷爷抚须含笑,眼中尽是信重。 他对这孙儿,向来寄予厚望。 …… 晚膳后,又和韩爷爷聊了会在书院读书的情况。 韩璋这才得闲,回到房间,点燃油灯看书。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他不敢保证自己努力了,日后就一定能在科举大军中脱颖而出,但学习这个事情,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和持之以恒。 反正甭管成不成功,先学了再说。 通读历史,封建王朝普通百姓的生活太难了,不仅生活水平低下,人更是没有任何人权可言,一个弄不好,被贵族打死了都还得被嫌晦气。 他在末世虽然吃穿不好,但作为基地掌权者,活得还是很痛快。 所以,古代百姓这种水深火热的日子,他是真过不了。 他要出头,一定要出头! “咚咚……” 就在韩璋愁眉苦脸看书的时候,房门突然被敲响。 几声清脆呼唤自外传来: “大哥!” “大兄!” “大堂哥!” “我们能进来吗?” 是原身同辈的弟妹们。 韩家的孙辈,对比村里别家一对夫妻四五个娃,子孙算是单薄的,但在韩璋这个后世人看来,其实加起来,也真心不少了。 姑娘小子哥儿加起来足足8人。 韩父韩母育有三个孩子:长子韩勤璋(韩璋),次子韩勤年,小哥儿韩冬。 二叔二婶也有三个孩子:长子韩勤丰,次子韩勤文,小哥儿韩秋。 三叔三婶则是两个女儿:长女韩春,次女韩夏。 这些弟弟妹妹们的年纪都不大,最大不过15岁,最小才10岁。 “进来吧。”韩璋放下书让大家进来,神色温和询问,“怎么这个时候来找大兄?” 原身是个很有君子风范的人,待人向来温和有礼。 尤其是对自己付出良多的家人,原身很是在乎重视,不管内心承受多大的压力,在家人面前都保持着长子长孙的担当和沉稳。 而这些弟妹们,也很尊敬原身这个兄长。 几人进屋后,由他两个亲弟弟做代表,小心翼翼从怀里拿出个小包裹打开。 “大兄,你在书院辛苦了,这是我们自己攒钱给你买的东西。” 韩勤年道:“毛笔是我和二弟三弟,去山上捉野鸡兔子赚的。” 韩冬道:“墨块是我和秋哥儿,还有春丫、夏丫一起打络子赚的。” 其余人:“大兄,你看喜欢不?书斋掌柜说这笔墨是读书人最喜欢的一款,大兄用着定然顺手,写字漂亮。” 众人稚嫩的脸上洋溢着期待兄长夸赞的表情。 是那么真挚淳朴。 韩璋目光看到几个弟妹明显有伤口的粗糙手指,还有黑瘦的小脸…… 绕是经历良多,不会轻易动摇情绪的他,胸口也忍不住涌出一股酸涩。 他在现代是孤儿,虽然孤儿院的院长和老师都对他很好,但因为院里的孩子太多,这份好终究是有限的。 他从未体会过如此温暖的亲情,和友爱的家庭氛围。 韩璋挨个揉揉弟妹们的脑袋,有些感动教训道。 “这笔墨品质上佳,少说也得花2两银子,你们得捉多少野鸡兔子,打多少络子才能把银钱攒出来?” “山里有猛兽,你们仨小子时常偷摸进去,也不怕被大虫和熊瞎子叼了去!” “还有冬哥儿你们几个,总是偷摸夜里打络子,若是把眼睛熬坏了,将来怎么给自己绣嫁衣?” 也不怪原身重视亲人,虽然背负着振兴家族的巨大压力,但亲人对他是真的好。 知道兄长是关心自己,几人被教训了也不生气。 “大兄为了光耀门楣读书甚是辛苦,我们没有大兄的读书天赋,只能帮大兄多多买些笔墨使用。” “大兄放心,阿爷有教我们拳脚,我们就在后坡捉野鸡和兔子,没去深山里。” “等大兄出息了,咱们的嫁衣就让绣庄绣娘做,不累着自己……” 众人笑得憨厚,眼中尽是对兄长的崇拜。 韩冬更是抱着亲哥的手臂嬉笑,“大哥,待你考中举人、进士,做了大官,我就是官家哥儿了,哪怕有眼疾,人家也羡慕我!” “谬论。” 韩璋敲了下活泼的小弟脑袋。 教训几个小不点几句,勒令几人不许再偷偷去后山,熬夜打络子,最后又表扬肯定了他们的关心,这才让人离开。 然后长长叹了口气。 原身背负着沉重的家族希望,而韩家其余人,又何尝不是为了家族改变阶层地位,牺牲自己的利益,压榨自己的价值呢。 韩璋想着如今的处境,不禁有些惆怅。 但很快。 他就惆怅不起来了。 因为拥有异能的他,现在五官要比寻常人灵敏数倍。 只听刚刚跑来关心的他几个弟妹,正聚在角落说悄悄话。 韩冬代表家里的姑娘哥儿道:“二哥,你们哪里来的银钱买毛笔?那可是一两银子一支的毛笔,你们是不是又去骗地主家的傻儿子了?” “都说让你们别干这种事,别干了!人家儿子傻,人家爹可不傻。” 韩勤年立马反驳:“……谁骗人了,我们是那种人吗?王少爷爱听故事,我们给他讲,他老子和他嫂子的二三事,他听得高兴打赏银,咱可正经又光明!” 解释完。 韩勤年也代表家里的男丁问:“那你们的墨块儿咋回事?这也不便宜,你们是不是又跑去哄王地主家的傻小姐了?” 韩冬顿时急眼:“……啥叫哄?我们也不是那种人啊!我们就是是帮王小姐盯梢,前儿逮住她未婚夫与表妹私会,她谢我们的!” 确认过眼神,都是打小报告赚封口费的人! 三个小子和四个姑娘哥儿对视露出默契憨笑。 然后。 韩冬咳嗽道:“算了,这不重要,大哥方才定感动极了,以后等大哥科举高中,肯定会帮我们找个好人家。” 韩勤年点头,“大哥刚才眼眶都红了,我们的好,大哥肯定都记住了,等大哥金榜题名,咱们就有好日子过了。” “是的是的,大兄最厉害,咱以后就靠大兄了!” 其余人也小鸡啄米,幻想日后啃兄的美好日子。 屋中。 不小心听完全程的韩璋:…… 什么老实巴交淳朴,一群戏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第4章 第 4 章 在原身的记忆中,韩家人就是淳朴和老实的代名词。 但通过韩璋的观察和分析,他发现这个韩家,是有点子东西在身上的,一个个看似老实憨厚,实则腹黑精明。 不过,老话说得好。 凡事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韩家的确指望原身振兴家族,可对原身的付出和关爱,也不是假的。 从小到大,家里和族里但凡有点什么好东西,都是原身享受,原身在族里的话语权,也是相当得高。 而且有一点很好。 就是这个韩氏全族人,是真的非常团结。 一夜好眠。 次日。 韩璋早早就起床,穿上方便行动的短打布衣,按照原身的生活习惯,出门跑步打拳,进行每日的身体锻炼。 顺便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应付罗氏对韩氏的打压危机。 以他们两族多年的矛盾,这个危机肯定不会来得太晚。 而韩璋也猜测得没错——罗氏的打压,来得比他预料中还要快! 下午。 孙家的管事便来到上坡村,宣布了一个消息。 “为庆贺我家小姐与罗郎君定亲,老爷决定今年佃给上坡村的田,租子统统一律减收一成。” “当然,韩氏全族例外,并且你们的佃租,要涨两成,因为我家老爷去庙里算过了,你们韩氏一族的八字,和咱们老爷犯冲!” 此话一出,韩氏全族人脸色大变。 虽说近几年风调雨顺,地里的庄稼年年都收成不错,但这个时代产量到底有限,交完赋税后,剩下的也就只能糊口而已。 现在孙家要涨两成,足足七成佃租,生怕他们饿不死啊。 韩族长立马着急道:“何管事,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我们韩氏佃孙家田地多少年了,八字怎么可能与孙老爷犯冲?” “是呀是呀,何管事,这其中肯定有误会。” “如今收成刚够吃饱,您这一下子涨两成,也太不给人活路了啊!” 韩氏其余族人也接二连三开口,个个心急如焚。 田地收成就是种田人的命,谁能淡定得了? 可孙家摆明是要替亲家罗氏出头,故意刁难。 何管事皮笑肉不笑地摆摆手: “韩族长,瞧你们说的,事情哪有这么严重?不过多交两成佃租而已,你们不是还剩下三成余粮吗?这怎么就过分了?” “没有我们老爷的田,你们一粒粟米都收不着呢,做人呐,不要太贪心。” “庙里大师既然说你们八字犯冲,那就是犯冲。若非我们老爷心善,直接把地收回来,你们全族现在就得喝西北风!” 韩族长气得浑身发抖:“你…你们……” 话音未落,里正也走了过来,看向韩族长的目光躲闪,语气带着几分愧意: “韩老弟…还有一事,今年村里的徭役,你们韩家的名额…不能再以银钱抵了。不然村里人手实在不够……” 哐当—— 里正话音一落,韩氏众人眼前发黑,几位老人当场晕厥过去。 徭役是何等要命的事?稍有常识的人都清楚。 每年徭役期至,但凡家境宽裕些的,谁不拼命凑钱抵了名额?如今村里不准他们破财消灾,那韩家青壮这一去,还有几人能回? 等青壮年都死完了,韩氏就剩下来老弱妇孺,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这分明是要将他们全族往绝路上逼啊! 偏偏他们还反抗不得,因为无论是涨佃租,还是花钱抵消徭役名额,孙家和里正都并没有违反律法,至多落个不仁之名罢了。 “欺人太甚,你们实在欺人太甚了……” 韩氏众人浑身颤抖,怒不可遏。 徭役一事,不用多想,必也是孙员外逼迫里正所为。 村里其余姓氏的人,虽然得了减佃租的好处,但心里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唇亡齿寒。 今日孙员外能够帮助罗氏,打压韩氏,又怎知将来他们与罗氏发生矛盾,被打压的对象,不会换成他们自己? 倒是罗氏这边喜气洋洋。 罗秀才的母亲罗婶儿,更是抓住机会耀武扬威,落井下石。 “唉哟,韩族长,你们这可就太胡说八道了!” “地是孙家的,孙老爷愿意把地佃给你们,那是情分,给你们涨租,也是本分,怎么就欺人太甚了?” “你们要觉得委屈,别佃孙老爷家的田,不就成了……” 对方捂嘴,笑得幸灾乐祸。 而这话纯粹就是放屁。 上坡村周围的田,都是孙老爷家的,不佃孙家的田,还能佃谁家的? 京城寸土寸金,韩氏族人自己积累的几亩薄田,根本不够填饱肚子,想活着,就只能租别人家的种。 这就是底层百姓,人家只需要稍稍抬手,就能压得你喘不过气。 所以,真不怪韩爷爷这些族里的老人们,想改变阶级都快想疯了。 眼看韩氏众人无话可说。 何管事这才拂袖道:“既然你们没意见,那佃租的事情,就这么决定了,今年你们韩氏记得把佃租交齐。” 说罢,就准备走了。 但下一刻。 他就被人叫住了。 在人群中看完全程的韩璋走出来,声音冷冷道。 “七成的佃租,我们韩氏交不起,既然我族的八字与孙老爷犯冲,那这地,我们韩氏就不佃了,你们把田收回去吧。” 什么,不佃了? 众人闻言,皆震惊看向韩璋,想知道他是不是疯了,竟然说出这样的鬼话。 不佃孙家的地,他们韩氏就靠自家那几亩薄田,不怕饿死吗? “大郎……” 韩族长和韩爷爷也着急看过来。 以为他是少年意气,一时冲动忍不了委屈,才说出如此气话。 但韩璋很冷静,并非冲动信口开河。 他冲族里众人点头,“此事我心中有数,还请族长和族老们相信大郎。” “这……” 韩氏众人迟疑,面露着急,不知该如何是好。 最后还是韩族长有魄力,咬牙拍板道:“好,听大郎的!” 这个时代族长的权利,是非常大的,韩族长开口支持,再加上韩璋的秀才身份,韩氏族人们就算担忧不解,也暂时把嘴巴闭上了。 见此。 何管事有点笑不出来了。 他家老爷给韩氏涨佃租,是理所当然,但韩氏拒绝佃他家老爷的地,那就是不给面子,公然挑衅打脸。 何管事脸色有些不好道,“韩秀才,你可想清楚,我们家老爷的地,可不缺佃农,你们要是不佃,改明儿可就佃给别人,再拿不回来了。” “管事儿您说了,我们韩氏全族与孙员外八字犯冲,孙老爷的地,咱们韩家佃不起。” 韩璋也没客气道。 为了给罗氏撑腰,孙员外都如此正大光明打压他们了,那韩氏也没必要给对方好脸色,因为就算他们卑躬屈膝,对方也不会放过他们。 “好,韩秀才有骨气,不愧是读书郎!” 既如此,何管事也不再多说,冷笑留下这句话,冷哼甩袖走人。 等对方离开。 村民和幸灾乐祸的罗氏众人散去。 里正叹口气,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愧疚对韩族长拱手道。 “韩老弟,你也莫怪老哥为难你们,实在是那孙家……咱们都惹不起。” 孙家在京城不算什么,但家中却是有当官的人,对于他们这些普通百姓来说,已经是庞然大物,足够以势压人了。 说罢,叹息着离开。 …… 韩家。 族里的长辈们聚集,神色忧愁讨论刚才的事情。 韩爷爷替众人询问:“大郎,说说吧,你刚才不让族里继续租孙家的田,究竟有何打算?” 韩璋闻言也没有废话,直接解释。 “阿爷,孙家摆明了是要帮罗氏打压我们,既然他们都已经做到了这个份儿上,就算我们低头讨好,也没什么好日子。” “与其被他们拿捏,还不如破而后立,寻找其它出路。” 韩族长担忧道:“可短时间内,我们有何出路?孙家可是有当官的人,而我们韩家全都是泥腿子,与其硬碰硬,与蚍蜉撼树有何区别?” “别的不说,就说吃喝问题,没有了孙家的田,我们今年都过不去。” 其余族老点头赞同。 不是他们太过悲观,而是事实如此。 但韩璋却有主意。 韩璋道:“京城乃天子脚下,孙家就算想帮罗氏打压我们,也不敢做得太过分,罗郢能够攀附上孙家小姐,孙儿自然也能找一个好岳家。” 他是吃过生活苦的人,没那么多少年意气。 反正他现在没有喜欢的人,软饭而已,他不介意。 为了让家里人安心。 韩璋只能忽悠道:“族长,阿爷,你们放心,亲事我自己已经有眉目了,你们等着听好消息便是。” “真的?那太好了。” 韩氏众人压根没有怀疑,全都露出惊喜之色。 韩爷爷担心道:“那田咋办?种不了田,咱吃啥喝啥。” 吃饱肚子比亲事更迫在眉睫。 而这个对韩璋来说最简单。 韩璋道:“阿爷,种不了地,咱们还能挣钱。我近日琢磨出一物,名为‘火柴’,拿出去绝对可以卖上好价钱,短时间解决族人吃喝的银钱问题。”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 4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