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国手修复师她颠覆豪门》 第1章 奠基惊雷 贵宾休息室里,苏蔷替沈知微整理旗袍下摆,语气轻柔却暗藏锋利。 "姐姐,璟琛最重仪表,待会儿千万别碰红酒,拿杯果汁就好。" 她把一枚钻石胸针别在沈知微胸前,"免得太素净了。" 沈知微低头看了一眼,指尖轻触腿上的都承盘,"谢谢。" "我们是多年的朋友,自然比你更了解璟琛。"苏蔷不以为意。 "朋友?那你们的关系还真是深厚。" "别误会,我只是希望今天顺利。媒体都在外面等着看笑话呢。" "笑话?你觉得我会成为笑话?" "我只是提醒你,别做不合时宜的事。" 门被推开,陆璟琛走进来。目光在钻石上停了一瞬,对苏蔷点头,"你有心。" 他抬手从沈知微鬓角取下一瓣木兰花瓣,随手丢进垃圾桶。那动作轻描淡写,却把两人之间的距离量得清清楚楚。 沈知微的手指在都承盘上轻敲一下,"陆总,您知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吗?" "什么意思?" "没什么,只是觉得,有些东西,比钻石古老得多。" "时间到了,我们该出去了。" "陆总,如果今天的奠基会破坏重要历史遗迹,您还会坚持吗?" 陆璟琛皱眉,"别闹。这种场合,别谈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虚无缥缈?对某些人来说,那是不可替代的历史。" "够了。今天是''珀澜''的大日子,我不希望有任何意外。" "我也是,所以才提前问清楚。"沈知微起身,拿起都承盘。 苏蔷微笑,"姐姐,走吧。" 沈知微点头,走到门口时回头看了一眼那枚被丢弃的木兰花瓣。 奠基仪式广场人声鼎沸。舞台上,陆璟琛用中英双语阐述"珀澜"的设计理念。 "我们要打造超越时代的未来主义杰作!成为城市新地标!" 掌声如潮。沈知微站在人群边缘,从都承盘中取出鲁班锁在指间转动,双脚微分,以"踏勘步"缓慢移动,感受脚下细微变化。 "沈小姐?需要站到前面去吗?陆总安排了您的位置。"公关总监走来。 "不用了,我在这里看得很清楚。" "可是媒体都在找您。" "那就让他们找吧。找到我时,会给他们一个惊喜。" 她注意到东南角地衣颜色更深,砖缝误差超过明代工艺标准。蹲下假装整理裙摆,指尖拂过砖缝,触感告诉她,这些砖块并非同一时期铺设,下层更久远。 "这里曾经有过建筑,后来被拆除重铺。" 继续移动到舞台正下方,她停下脚步。这里的震动频率不同,像有巨大空洞在地下延伸。 "找到了。" "在什么地方?"陆璟琛站到她身后。 "在您脚下,有一座被遗忘的明代建筑,很可能是《乾隆县志》记载的''听雪藏书阁''。" 周围记者围拢过来。 "沈小姐,别在这里说这些。你知道后果吗?"陆璟琛压低声音。 "我知道,所以提前告诉您。" "无稽之谈。我们做过勘探,什么都没有。" "也许方法不够全面,或者有人故意忽略了某些发现。" "你在暗示什么?" "只是陈述事实。如果判断没错,项目将面临巨大麻烦。" "够了!别胡言乱语!" "我不是要搞砸它,只是想保护历史。也许可以找到双赢方案。" "双赢?为了不存在的建筑放弃数十亿投资?" "不是放弃,而是重新规划。将历史与现代结合,才是真正的杰作。" "有什么证据吗?"记者问道。 "证据很快就会出现。"沈知微取出探测器放在地上,屏幕上开始显示地下结构三维图像,建筑轮廓逐渐显现。 人群惊叹。陆璟琛脸色凝重。 "这是什么?" "地面穿透雷达。" "你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职业病。" 图像越来越清晰。"各位,我们脚下确实存在明代建筑遗址,我相信这就是''听雪藏书阁''。" 记者蜂拥而上。"会影响项目吗?""陆总回应?" "需要时间核实,请冷静。"陆璟琛努力维持镇定。 "根据《文物保护法》,应立即停工上报。"沈知微提醒。 "你是故意的。" "我是专业的。" 这时,工作人员对陆璟琛耳语,"文物局的人已经在路上,收到了匿名举报。" "是你做的?"陆璟琛质问。 "我只是做了正确的事。" "立即取消仪式,疏散人群。"陆璟琛对助理说。 "都安静一下。"一个低沉声音响起。众人望去,陆老爷子在搀扶下走来。 "小姑娘,你做得好。璟琛,你知道这座藏书阁对陆家意味着什么吗?" "爷爷,我……" "仪式取消,联系文物局配合工作。" "可是爷爷,这是数十亿投资!" "金钱可再赚,历史一旦被毁,回不来了。小姑娘,你是这方面专家?" "不敢当。" "从今天起,聘请你为陆氏文化遗产保护顾问。璟琛,送沈小姐回去,好好想想我说的话。" 老人离开后,"恭喜你,你赢了。"陆璟琛声音低沉。 "这不是输赢,是保护共同的历史。" "共同的历史?你不了解我。" "也许吧,但希望你能理解。" "你到底想要什么?出名还是报复?" "保护历史,让更多人了解文化。也希望你明白,有些东西比金钱权力更重要。" 沈知微离开。不远处,苏蔷拨打电话,"计划有变,沈知微比想象更麻烦。" "派亚历山大先生过来,他会处理。"电话那头回应。 停车场,沈知微收到消息:"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真正的敌人,还在后面。" 激光沙盘前,记者再次蜂拥。 "有什么依据?""确定有遗址吗?""是权力斗争吗?" 苏蔷微笑,"姐姐,不如在沙盘上指出''听雪藏书阁''在哪里?" 沈知微走向沙盘,取出黑曜石放大镜,俯身观察泳池区模型。 "在找什么?" "证据,文明的证词。" "《园冶》有云:''相地合宜,构园得体。''你们的设计与这片土地历史格格不入。泳池区曾是水街,走向与设计相反。" "不符合几百年前的县志?"苏蔷挑眉。 "是忽略了历史脉络。好的设计应与历史对话,而非抹杀。" 沈知微拿出手机,"地层透视APP,通过AR模拟地下结构。" 戴上眼镜,她看到地下透视图,"泳池区下方有完整明代建筑基础,强行施工将造成不可逆损害。" "荒谬!我们做过专业勘探!"总设计师抗议。 "请问阁下读过陈植《中国造园史》吗?" 设计师语塞。 "够了!"陆璟琛抓住沈知微手腕,"跟我来。" "陆总回应?"记者追问。 陆璟琛不顾,强行带走沈知微。苏蔷微笑,"好戏才刚刚开始。" 控制中心内,大屏幕监控全场。陆璟琛甩开沈知微,"说吧,依据是什么?不能证明,陆氏将追究责任。" "沙盘前已经说清楚了。" "那是你一面之词。这些数据显示没有遗迹。" "你们的数据忽略了历史信息。" 沈知微走向主控电脑,插入奇特U盘。 "喂!这是核心系统!"技术员惊呼。 屏幕黑屏,红色代码滚动。 "你疯了!" "接入更高级别的系统。" 国徽标志出现,"国家文物局地下遗存监测网络"。红色禁区图层覆盖沙盘,泳池区全为禁止施工区,警报响起。 "这是什么?"陆璟琛声音嘶哑。 "国家红线。根据条例,文物保护范围内不得施工。项目位于即将认定的保护单位内,继续施工违法。" "你早就知道?" "怀疑过,今天确认。" "故意发难?知道损失吗?" "知道,但更清楚文化损失无法挽回。" "够了!你以为你是谁?" "文物保护工作者。" "也许这是转型契机,将历史融入商业,打造文化地标。" "需要时间考虑。" "当然,但时间不多。文物局随时到达。" 沈知微拔下U盘,"陆总,现在,我们可以重新谈谈那份婚前协议了吗?" "你什么意思?" "也许需要加入文化遗产保护条款。" 电话响起,技术员脸色惨白,"文物局到了,还带来令人震惊的文件。" 沈知微回头,"看来,谈话需要提前开始了。" 控制中心内一片死寂,只有警报声在回响。沈知微拔出U盘,看向脸色铁青的陆璟琛,声音不高,却足以穿透他的灵魂:"陆总,现在,我们可以重新谈谈那份婚前协议了吗?" 第2章 协议夫妻 警报声像没上油的齿轮,在控制中心里反复摩擦,刺得人耳膜发紧。技术员捏着电话的手都在抖,声音发飘:“陆总,文物局到了,还带来令人震惊的文件。” 沈知微刚把U盘从主机拔出来,金属外壳还带着主机的余温。她回头时,目光扫过满墙暗下去的屏幕——刚才那片刺眼的红色禁区还印在视网膜上,像一道擦不掉的疤。“看来,谈话需要提前开始了。” 陆璟琛的指节抵着控制台,指骨泛白。他没看技术员,也没看沈知微,视线钉在屏幕残留的残影上,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什么文件?” “没、没说具体内容,只说要您亲自签收,还带了勘测队的人……”技术员话没说完,控制中心的门就被推开,两个穿制服的人走在前面,身后跟着扛着仪器的勘测员,为首的人亮出证件:“陆璟琛先生,我们是市文物局的,现在正式通知您,‘珀澜’项目地块涉嫌覆盖明代文物遗存,即日起停工接受全面勘测,这是停工通知书。” 陆璟琛接过文件,指尖触到纸张时,才发现自己手心里全是冷汗。他扫了眼落款和公章,抬头看向沈知微:“是你举报的?” “是我提交的勘测报告,”沈知微纠正他,把U盘塞进都承盘的暗层,“按照《文物保护法》第三十二条,发现疑似文物遗存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上报。陆总,您该关心的不是谁报的,是怎么处理。” 文物局的人显然没兴趣看他们争执,放下文件就招呼勘测员:“现在开始初勘,先重点排查泳池区域,注意保护现场。”仪器的嗡鸣声很快盖过了警报的余响,陆璟琛盯着那些在沙盘旁忙碌的身影,突然拽住沈知微的手腕往外走。 她的腕骨细得像易碎的瓷片,陆璟琛的指腹能摸到她皮肤下轻微的脉搏,可手上的力道却没松:“跟我来,有话问你。” 沈知微没挣扎,只是把都承盘往怀里拢了拢。走出控制中心时,外面的记者已经被保安拦在警戒线外,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有人喊着“陆总!项目停工是真的吗?”“沈小姐!您真的发现文物了?”陆璟琛头也不回,径直把她塞进停在后门的黑色轿车里。 车门关上的瞬间,外面的喧嚣被隔绝在外。陆璟琛靠在椅背上,扯了扯领带,第一次在沈知微面前露出疲惫的神态:“你到底是谁?那个预警系统的权限,还有你手里的勘测设备,不是一个‘研究老物件的’能有的。” “我是国家文物局特聘的古建筑修复师,”沈知微终于挣开他的手,手腕上留下一圈红痕,她揉了揉,“也是陆氏集团1%股份的持有者——根据我们的婚前协议,这是您给我的‘补偿’,对吧?” 陆璟琛的眉峰拧得更紧:“你早就知道地块有问题?故意嫁给我,就是为了盯着这个项目?” “我嫁给你之前,只知道陆氏要在这一带开发,”沈知微从都承盘里拿出一张折叠的手绘地图,展开后铺在腿上,“上周我去现场踏勘,发现东南角的夯土层有明代特征,才申请了进一步勘测。陆总,协议里只写了我不能干涉陆氏的正常经营,没说我不能阻止违法施工。” 轿车缓缓驶出停车场,窗外的街景往后退。陆璟琛看着那张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突然发现她用的笔是支旧的金星钢笔,笔杆上有明显的磕碰痕迹,和他平时用的万宝龙形成刺眼的对比。“每天停工,陆氏要损失三百万,”他突然说,“你赔得起吗?” “一座明代水街遗址的价值,不是三百万能衡量的,”沈知微抬眼看他,“它的建筑形制、排水系统,甚至地砖上的纹样,都是研究明代江南民居的活资料。陆总,您的财务报表算得出投资回报率,算得出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吗?” 陆璟琛被问得语塞。他这辈子习惯了用数字衡量一切,却第一次发现,有些东西根本没法用数字标价。轿车驶进别墅区,停在那栋欧洲设计师打造的别墅门前时,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先上去,把话说清楚。” 沈知微跟着他走进玄关,第一件事就是弯腰从都承盘里拿出素面绣鞋。她换鞋的动作很轻,软底鞋踩在大理石地面上,没有发出一点声音。陆璟琛看着她裸露的脚踝,突然想起自己母亲总是穿着高跟鞋在屋里走来走去,鞋跟敲击地面的声音像在炫耀某种权力——而沈知微,像是在用这种无声的方式,在他的地盘里划下一道边界。 “你换鞋干什么?”他忍不住问。 “保护地面,”沈知微直起身,“这是老习惯,修复古建筑时,连一片瓦都不能随便踩,何况是您这地板。”她说着,抬头直视他,“陆总,在问我问题之前,您是不是该先解释下,为什么项目立项时,没做文物影响评估?这可是违反《文物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的。” 陆璟琛被她问得一噎,转身往书房走:“进来说。” 书房里的落地书架占了整面墙,摆的全是商业和法律书籍,只有最上层放着几本精装的画册。陆璟琛从抽屉里翻出一份文件,摔在书桌上:“这是你给我的履历,上面只写了‘毕业于某艺术院校,从事古建筑研究’,其他的全是空白。沈知微,你故意隐瞒身份?” “我没隐瞒,是您没问,”沈知微把婚前协议和一份补充协议并排放在他面前,“这份补充协议,是我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八条拟的——格式条款有歧义时,要作出不利于提供方的解释。原协议里说我‘不得干涉陆氏经营’,但没说‘违法经营也不能干涉’,现在,我要求在协议里加上:若陆氏项目涉及文物违法,我有权提出停工建议,且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陆璟琛盯着补充协议上她的签名,钢笔字迹工整有力,和她平时温和的样子截然不同。“你嫁给我,究竟是为了看住陆家的地,还是为了我?”他突然问,声音比刚才低了些,带着一丝自己都没察觉的探究。 沈知微还没回答,她的手机就响了。屏幕上跳着“姜月”两个字,她接起,按下免提:“喂,月姐。” “知微,我刚收到文物局的消息,‘珀澜’项目的初勘结果出来了,确认有明代建筑基础,”姜月的声音冷静得像在念法律条文,“另外,我查了陆氏的其他地块,发现城西那块待开发的地,也在文物高风险区。陆总在你旁边吗?我想跟他说两句。” 陆璟琛的身体僵了一下,没说话。沈知微看了他一眼,把手机往桌中间推了推:“他在。” “陆总您好,我是姜月,知微的代理律师,”姜月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根据《文物保护法》,陆氏若因未做文物评估导致项目停工,不仅要承担勘测费用,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另外,我收到消息,苏蔷小姐联系了国际建筑大师亚历山大,想提出‘文物异地重建’的方案,这个方案在法律上是行不通的——明代木构建筑的构件不能随意迁移,这一点,我想您需要清楚。” 陆璟琛的手指在桌沿上敲了敲,没接话。这时,书房的智能屏幕突然亮了,一个清晰的三维地图跳了出来,上面布满了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圆点。“陆总您好,我是秦语薇,数字文保工程师,”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这是陆氏所有待开发地块的文物风险热力图,红点是高风险区,除了‘珀澜’项目,城西和城东的两个地块也在红线内。这些数据是我用卫星遥感和地层模拟技术算出来的,准确率92%。” 屏幕上的红点像烧红的烙铁,烫得陆璟琛眼睛发疼。他突然意识到,沈知微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背后有律师,有技术人员,有一个他看不见的专业团队。 “你们想怎么样?”他终于开口,语气里没了之前的强硬。 “我们想和陆氏合作,”姜月的声音适时响起,“知微可以担任陆氏的文物顾问,我负责提供法律支持,语薇提供技术保障。我们帮陆氏规避文物风险,陆氏则配合我们进行文物保护——比如在‘珀澜’项目里保留部分遗址,做成开放式的文化展区,这样既不影响项目整体,还能提升品牌价值。” 陆璟琛没说话,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窗外的夜色已经浓了,城市的灯光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他想起小时候,爷爷带他去老宅的祠堂,指着那些雕花的木梁说“这是陆家的根”,可他那时候只觉得老旧、沉闷,一心想把老宅推了盖新楼。直到今天,他才明白爷爷说的“根”是什么。 “我需要时间考虑,”他回头看向沈知微,“合作的事,不能马上答复你。” “可以,但时间不多,”沈知微收起手机,屏幕上的热力图还亮着,“文物局下周会出正式的勘测报告,苏小姐那边的方案估计也快提出来了。陆总,您应该清楚,‘异地重建’是幌子,本质上还是想毁掉遗址搞开发。” 陆璟琛没反驳,只是看着她收拾都承盘。她把钢笔、地图、U盘一一放进暗层,动作熟练又认真,像在对待什么稀世珍宝。“要不要去露台透透气?”他突然问。 露台在书房外面,铺着防腐木,摆着一张藤编的圆桌。夜风拂过,带着小区里桂花树的香气。陆璟琛靠在栏杆上,看着远处的城市夜景:“我以前觉得,商业就是要追求效率和利润,其他的都不重要。今天才知道,有些东西,比利润更重要。” 沈知微没接话,只是望着那些闪烁的灯光。她知道,陆璟琛的转变不是因为她的话,是因为他自己终于看清了——资本可以建造高楼大厦,却留不住文化的根。 “姜律师说的合作,我可以考虑,”陆璟琛突然转头看向她,眼神里没了之前的敌意,多了些探究,“但我有个条件,协议要重新拟,不仅要写清楚责任,还要写清楚利益分配——比如文化展区带来的收益,你和你的团队也该有份。” 沈知微有些意外地看着他,月光落在她脸上,能看到她眼底的惊讶。 “通话结束,夜风拂过。陆璟琛走到沈知微身边,与她并肩望向夜景,语气不再是质问,而是带着一丝探究和妥协:“沈知微,我们重新定一份协议吧。一份……合作契约。” 她抬头看向陆璟琛,发现他的眼神里,第一次有了除了冷漠和愤怒之外的东西——那是一种承认,一种愿意放下偏见、共同寻找出路的诚意。而她知道,这份合作契约的背后,不仅是两个成年人的妥协,更是资本与文化的第一次握手,是一场注定不会轻松,却必须走下去的旅程。 第3章 白月光的手段 “姜律师说的合作,我可以考虑,”陆璟琛突然转头看向她,眼神里没了之前的敌意,多了些探究,“但我有个条件,协议要重新拟,不仅要写清楚责任,还要写清楚利益分配——比如文化展区带来的收益,你和你的团队也该有份。” 沈知微有些意外地看着他,月光落在她脸上,能看到她眼底的惊讶。怀里的都承盘还带着体温,木质边缘被指尖摩挲得光滑,她没料到这个始终以资本为标尺的男人,会主动让步谈利益分配。 “陆总不怕我提超出行业惯例的要求?”她指尖顿在都承盘边缘,还是问出了声。 陆璟琛靠在露台栏杆上,威士忌杯在手里转了半圈,杯壁水珠滴在栏杆上:“你们要是图钱,就不会花三个月跑档案馆查《乾隆县志》,更不会自己贴钱做地层扫描。”他仰头喝了口酒,喉结滚动,“1%的股份都给你了,还在乎这点收益?明天把团队诉求整理好,书房谈。对了,苏蔷跟亚历山大走得近,她不会甘心放弃那个‘数字水族馆’方案。” “通话结束,夜风拂过。陆璟琛走到沈知微身边,与她并肩望向夜景,语气不再是质问,而是带着一丝探究和妥协:“沈知微,我们重新定一份协议吧。一份……合作契约。” 风裹着桂花香气扑过来,混着他身上的酒气。沈知微看着远处霓虹里的高楼,忽然觉得她和陆璟琛之间那道无形的墙,裂开了一道缝。这份合作契约,不只是两人的妥协,更是资本与文化第一次试着握手——这条路注定不好走,但她没理由拒绝。 第二天清晨七点,沈知微在书房连了视频会议。平板电脑分屏里,姜月敲着键盘调文件,秦语薇举着3D模型平板,林星染对着化妆镜补口红,身后直播设备亮着灯。 “收益方案拟了三个版本,15%是最优解,”姜月把文件扫到屏幕上,“符合文物顾问行业惯例,还能覆盖文创和舆情成本。陆氏去年文化板块收益两千万,15%就是三百万,对他们不算多,对我们够支撑遗址研究。” “3D模型更新好了,连明代排水砖纹路都复原了,”秦语薇把平板凑近镜头,“准确率93%,考古队按模型定探方,能省20%勘测成本。舆情仪表盘也弄好了,正面讨论占比81%。” 林星染对着镜头比了个OK手势:“非遗传承人联系了三个,苏绣、面塑、竹编都愿意合作。昨晚直播录屏发出去了,#陆氏守护文明#还在热搜上,再推一把就能进前十五。” 书房门被推开,陆璟琛端着两杯咖啡走进来,看到屏幕里的三人,脚步顿了下:“没打扰你们吧?” “刚好对接合作细节,”沈知微把一杯咖啡推过去,杯沿轻碰,“陆总要不要一起听?” 陆璟琛拉了把椅子坐下,目光落在屏幕上。姜月直接把15%方案调出来:“陆总,我们包文物顾问、技术支持、文创指导和舆情引导,15%收益很合理。秦语薇的模型能省两百万勘测费,林星染的舆情让你们好感度涨12%,找外面团队光技术费就得一百万。” “模型准确率真有93%?”陆璟琛看向秦语薇。 “我结合了卫星遥感、地层扫描和古籍图纸,”秦语薇把模型细节放大,“城西地块你们花三百万勘测,这次有模型,两百万就能搞定。” 陆璟琛盯着屏幕里清晰的砖缝纹路,端起咖啡喝了口:“就按15%来,法务部跟姜律师对接。上午九点项目重启会,苏蔷会提亚历山大的方案,你跟我去。” 沈知微点头:“好。” 挂了会议,陆璟琛看着她收拾文件:“你团队的人,都挺专业。” “姜月是文物法金牌律师,秦语薇在故宫做过数字修复,林星染爷爷是考古学家,”沈知微把都承盘放进包,“她们是真的想保护遗址。” 陆璟琛“嗯”了声,起身往门口走:“八点五十楼下等你。” 上午九点,陆氏集团顶层会议室坐满了人。苏蔷穿白色西装,手里攥着平板,看到沈知微跟着陆璟琛进来,眼底不悦一闪而过,又堆起笑。 “人到齐了,开始吧,”陆璟琛坐在主位,手指敲了敲桌面,“苏蔷,说你的方案。” 苏蔷立刻站起来,投影上跳出“数字水族馆”效果图——蓝色水幕里,全息锦鲤游过明代砖墙。“这是我和亚历山大先生设计的!”她声音拔高,“在遗址上建透明水箱,用全息还原水街,游客能看鱼群‘穿梭’古迹,既保护文物又吸流量,这才是‘让历史活起来’!” 董事会成员纷纷点头,有人低声说“有新意”。苏蔷更得意了,转头看向沈知微:“沈专家,保护不能把文物埋地下吧?让大众触摸、感知,才是真传承,您说呢?” 这话明着请教,实则道德绑架——不同意就是保守,同意就是放弃原则。 沈知微从包里拿出都承盘,取出检测报告放在桌上:“苏小姐,你的方案不符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她指着报告,“准则要求‘最小干预’‘原真性’,水箱需要承重框架,桩基得打在遗址外围三米处,但秦语薇的扫描图显示,那里有明代排水管道,打桩会震裂。而且恒湿系统让湿度保持85%以上,遗址砖含盐量0.3%,半年就会酥碱,这是不可逆的损害。” “可亚历山大先生说国外很成熟!”苏蔷手里的平板晃了晃。 “国外文物多是石质,你们这是砖质,”沈知微反驳,“而且亚历山大在意大利做过类似项目,最后震裂古罗马城墙,被罚款两百万,你不知道?” 苏蔷脸白了,转头抓着陆璟琛的胳膊:“璟琛,难道要因为一个人的保守,放弃让陆氏在国际上露脸的机会?亚历山大的方案能让我们成全球标杆!” 会议室安静下来,所有人看陆璟琛。他手指敲着桌沿,忽然看向沈知微:“你有别的方案?” “有,”沈知微调出方案,“保留藏书阁地基核心区,用玻璃栈道围起来,游客能参观。剩下区域建地下展厅,展示考古成果。林星染联系了非遗传承人做文创,能覆盖15%成本缺口。品牌部数据显示,受舆情影响,陆氏文创搜索量涨了300%,公众更买文化的账,不是噱头。” 苏蔷还想辩,陆璟琛抬手打断:“我跟文物局沟通下。”他拿起手机走出会议室。 十分钟后,陆璟琛回来,脸色凝重:“文物局说,亚历山大提交了‘异地重建’申请,想拆了藏书阁地基搬去别的地方。” “绝对不行!”沈知微猛地站起来,“明代砖构地基不能异地迁移,拆了就再也复原不了!” 苏蔷眼里闪过得意:“璟琛,你看,连亚历山大都觉得可行,说明我没坚持错!” 陆璟琛没看她,目光落在沈知微紧绷的脸上。他忽然想起早上书房里,她和团队讨论时的认真。拿起桌上方案翻了两页,他对技术部说:“把林星染的直播间切到投影上。” 屏幕瞬间跳转——林星染素颜出镜,背景是项目蓝色围挡,手里举着自拍杆:“宝宝们,围挡里就是明代水街遗址,考古队已经开始工作了。有人想把它拆去别的地方,可文物像植物,根在这里,挪了就不是原来的它了!” 弹幕刷满“反对异地重建”“守护水街”,林星染继续说:“我们的历史不是道具,希望陆氏慎重,别让四百年文明毁在‘创新’里!” 陆璟琛看着屏幕,又扫了眼舆情数据——#陆氏守护文明#热度破百万,公众好感度还在涨。他忽然明白,沈知微和她的团队,用专业、法律和舆论织了张网,既护住了遗址,也给陆氏指了新方向。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通知董事会,原‘珀澜’项目无限期搁置。启动B计划,成立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特别小组。” 苏蔷冲上来想拉他:“璟琛,你不能这么做!亚历山大的方案才是最好的!” 陆璟琛甩开她的手,眼神冰冷:“苏小姐,从今天起,你不再是‘珀澜’项目艺术顾问。” 陆璟琛的目光在沈知微和苏蔷之间巡弋,最终,他走到办公桌前,按下内线电话,做出了决定:“通知董事会,原‘珀澜’项目无限期搁置。启动B计划,成立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特别小组。” 他看向沈知微:“沈小姐,请你负责。” 第4章 书房里的《营造法式》 车子驶进别墅区时,夜色已经浓得化不开。沈知微看着窗外掠过的路灯,手里还攥着从工地带回来的半块明代砖雕——刚才施工队没来得及开挖,被赶来的考古队和警方拦了下来,亚历山大的人也被带走调查,但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息。 “今晚辛苦你了,”陆璟琛把车停在别墅门口,转头看向她,“先上去休息,明天再跟团队复盘。” 沈知微摇头,解开安全带:“我去书房待一会儿,把砖雕的受损情况记录下来。你也早点休息,跨国会议应该耗了不少精力。” 两人并肩走进玄关,沈知微换鞋时,才发现自己的裤脚沾了不少泥土,指尖还残留着砖雕的粉末。她没在意,拿起都承盘就往书房走,陆璟琛看着她的背影,鬼使神差地也跟了上去。 深夜十一点的别墅静得能听见钟表的滴答声,经过书房时,陆璟琛发现门缝里透出暖黄的灯光。他原本想敲门,手刚抬起来,就看见沈知微俯身桌前的身影——她正对着电脑屏幕比对文件,屏幕上是泛黄的古籍扫描件,桌案上摊着遗址地层剖面图,一支银色的光谱仪放在旁边,镜头还对着那半块砖雕。 更让他意外的是,她耳侧别着一朵白色的木兰花瓣,大概是刚才在小区里不小心沾到的。花瓣随着她低头的动作轻轻晃动,落在光谱仪的镜头上,与那些冰冷的仪器、严肃的古籍形成奇妙的反差,竟让这满是书卷气的书房多了几分生动。 陆璟琛推门的动作轻得几乎没声音,沈知微却立刻抬起头:“陆总还没休息?” “刚想回来拿份文件,”他走进去,目光落在屏幕上,“这是……《营造法式》?” “是,”沈知微把花瓣从光谱仪上取下,夹进剖面图的书页里,“秦语薇帮我找的孤本扫描件,里面记载的明代砖雕工艺,刚好能对应遗址里发现的砖雕纹样。”她指着屏幕上的文字,“你看这段,‘砖雕需用糯米灰浆打底,掺以桐油,可防蛀防潮’,我们在遗址砖雕上检测到的成分,跟这个记载完全吻合。” 陆璟琛凑过去看,屏幕上的古籍文字密密麻麻,还有手绘的砖雕纹样,沈知微的指尖在屏幕上划过,眼神亮得像有光:“可惜刚才施工队的钻头蹭到了砖雕,我得用传统地仗工艺修复——就是《营造法式》里说的‘以麻筋、灰浆层层叠加’,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的纹样。” 他这才注意到桌案上的砖雕,边缘确实有一道细小的划痕,沈知微正用一支细毛笔,蘸着浅灰色的膏状物体,小心翼翼地填补划痕。她的动作很轻,手腕悬着,生怕力道重了破坏砖雕,指尖沾了不少灰膏,却毫不在意。 陆璟琛原本是想质问她——早上董事有人提出,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特别小组的预算太高,需要重新评估。可看着沈知微专注的样子,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之前总觉得她是在“对抗”陆氏的项目,却没看到她对这些文物的珍视——这不是对抗,是救赎,是在拯救那些快要被遗忘的历史。 “这个修复要多久?”他忍不住问。 “最少得三天,”沈知微放下毛笔,揉了揉发酸的肩膀,“每天只能修复两厘米,不然灰浆干不透,容易开裂。”她拿起光谱仪,对准砖雕扫描,“秦语薇还研发了‘文物生命体征监测系统’,你看这个数据——遗址区的微生物群落数量,比上个月少了15%,都是因为之前施工设备的震动影响的。要是再继续用大型设备,这些微生物会彻底消亡,到时候砖雕的保存环境就更差了。” 陆璟琛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微生物数据,心里突然有些发沉。他以前只关心项目进度、成本、收益,从来没想过,那些看不见的微生物,也是文物保护的一部分。 “我让技术部明天把施工设备都换成小型的,”他说,“尽量减少震动。” 沈知微有些意外地看他,随即点头:“谢谢陆总。” 两人没再说话,书房里只剩下钟表的滴答声和光谱仪的轻微嗡鸣。沈知微继续修复砖雕,陆璟琛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没再提文件的事,只是看着她的动作。她偶尔会抬头看一眼《营造法式》,眉头微蹙,像是在琢磨工艺细节,偶尔会伸手调整光谱仪的角度,指尖的灰膏蹭到仪器上,也只是随意擦了擦。 陆璟琛的目光落在她的手上,那双手不算纤细,指节因为常年握笔、修复文物,有些轻微的变形,还沾着灰膏和砖粉,却格外有力量。他突然产生一种冲动,想伸手去触碰那双手,想知道那些常年与文物打交道的手,是不是像看起来那么温暖。 就在这时,沈知微的手机响了,是秦语薇打来的:“知微,我刚在陆氏集团的历史档案里找到一份遗嘱,是陆老爷子二十年前立的!” “遗嘱?”沈知微愣了一下,按下免提。 “对!”秦语薇的声音带着兴奋,“里面写着,要是陆氏旗下的地块发现重要文物,尤其是明代及以前的,所有开发权自动移交……移交文物保护团队的负责人!也就是你!” 陆璟琛猛地站起来:“你说什么?我怎么不知道有这份遗嘱?” “遗嘱是公证过的,存放在市公证处,”秦语薇说,“我也是刚才查陆氏与文物局的历史合作记录时偶然发现的。陆老爷子当年好像跟文物局有约定,要是陆家的地发现文物,必须优先保护,不能只想着开发。” 沈知微和陆璟琛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陆璟琛从小在爷爷身边长大,却从没听过这份遗嘱,老爷子也从没提过与文物局的约定。 “还有个事,”秦语薇继续说,“我根据《营造法式》里的记载,结合遗址的3D模型,发现藏书阁的地砖下面有机关——是明代的防火机关,用空心砖铺成,里面藏着盐卤,要是发生火灾,盐卤会顺着砖缝渗出,灭火。你猜怎么着?这个原理跟陆氏集团现在研发的智能消防系统几乎一样!都是利用‘液体渗透’的方式灭火,只是陆氏用的是阻燃剂,明代用的是盐卤。” 这个发现让两人更惊讶了。陆氏的智能消防系统是去年才开始研发的,没想到几百年前的明代,就已经有了类似的防火原理。 “我明天把遗嘱扫描件和防火机关的分析报告发给你,”秦语薇说,“你们早点休息,尤其是知微,别为了修复砖雕熬太晚。” 挂了电话,书房里再次安静下来。陆璟琛看着屏幕上的《营造法式》,又看了看桌案上的砖雕,心里五味杂陈。他忽然觉得,自己对家族、对陆氏的了解,好像还不如沈知微多。 “没想到爷爷还有这样的遗嘱,”他轻声说,语气里带着点自嘲,“我这个做孙子的,反而不知道。” “陆老爷子应该是怕太早公布,会影响陆氏的开发计划,”沈知微收拾好毛笔和灰膏,“他既想保护文物,又不想让陆氏为难,所以才立了这样的遗嘱。” 就在这时,书房门被推开,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知微丫头说得对,我当年确实是这么想的。” 两人转头看去,陆老爷子坐着轮椅,被保姆推了进来。老人穿着一件灰色的羊毛衫,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目光落在屏幕上的《营造法式》上,眼神里满是感慨。 “爷爷?您怎么起来了?”陆璟琛连忙走过去,想扶老人。 “听说家里来了懂《营造法式》的人,我睡不着,想来看看,”老爷子摆摆手,目光落在沈知微身上,“你就是沈知微吧?秦丫头跟我提过你,说你懂文物保护,还懂古籍。” “是,陆老爷子,”沈知微站起身,“我也是刚研究《营造法式》没多久。” “够了,够了,”老爷子笑着说,让保姆把轮椅推到桌案前,他颤抖着伸出手,抚摸屏幕上《营造法式》里“檐椽承重”的插图,“你知道吗?我们陆家祖上,就是这座藏书阁的守护人。” 陆璟琛和沈知微都愣住了。 “七十年前,战乱的时候,”老爷子的声音有些沙哑,“我父亲把《营造法式》的刻本埋在藏书阁的地基下,就是怕被战火毁了。他说,陆家世代守护这座藏书阁,就算以后陆氏发展起来了,也不能忘了根。”他从怀里拿出一把黄铜钥匙,钥匙上刻着复杂的纹样,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这把钥匙,是当年藏书阁的门钥匙,”老爷子把钥匙放在沈知微面前,“我父亲临终前说,要是有一天,有人能看懂《营造法式》,能保护好藏书阁,就把这把钥匙交给她。孩子,该物归原主了。” 沈知微看着桌上的黄铜钥匙,指尖轻轻碰了碰,钥匙的金属表面还带着老爷子的体温。她突然想起秦语薇说的遗嘱,想起那些与陆氏相关的文物记载,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原来这份守护,从几百年前就开始了。 “谢谢您,陆老爷子,”她把钥匙握紧,“我一定会保护好藏书阁,保护好《营造法式》。” 老爷子点点头,又看向陆璟琛:“璟琛,以前是我太纵容你,总想着让你把陆氏做大,却忘了陆家的根。以后,多跟知微学学,多关心关心文物保护,别眼里只有项目、只有钱。” 陆璟琛看着爷爷,又看了看沈知微,郑重地点头:“我知道了,爷爷。” 凌晨三点,老爷子被保姆推回房间休息,书房里又只剩下沈知微和陆璟琛。两人都没说话,却没了之前的尴尬,反而多了几分默契。沈知微继续整理《营造法式》的笔记,陆璟琛则坐在旁边,帮她把散落的文件分类。 天快亮的时候,沈知微终于熬不住,趴在桌案上睡着了。陆璟琛看着她,把自己的西装外套脱下来,轻轻盖在她身上。晨光透过窗棂,落在她的脸上,也落在她手边摊开的笔记上。 陆璟琛的目光落在笔记上,上面是沈知微清秀的字迹,写着:“万历三十七年,陆氏先祖赠《营造法式》予沈氏匠班——原来看守文明的,从来都是我们两个家族。” 他愣了愣,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原来他和沈知微的相遇,不是偶然,是两个家族几百年守护使命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