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玥寕诗词集》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七律《寄衷肠》《前盟》《感梦》 《七律·寄衷肠》 【下平七阳】 君若东风护海棠,长将魂梦惜韶阳。 心承霖霈何妨翳,蕊有清阴只自香。 怀抱菱花宜鉴雪,情如芳草不经霜。 但知缱绻成无意,一别参商纵断肠。 注解: 缱绻:情意缠绵不离不弃。 ?唐白居易《寄元九》诗:“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宋王安石《解使事泊棠阴时三弟皆在京师》诗:“久留非吾意,欲去犹缱绻。” ?明刘基《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诗:“赠诗慰缱绻,俛仰空徘徊。” ?清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缱绻之情,兄固有之,弟亦何能不尔也。” 韶阳:春天或美好的时光。 ?唐·皇甫冉《东郊迎春》:“律向韶阳变,人随草木荣。” ?宋·张孝祥《诉衷情·牡丹》:“花王自有标格,尘外锁韶阳。” 菱花:镜子。 芳草:情意。 参商:永不相见。 释义: 你如果能像东风呵护海棠那样呵护我,能将魂梦皆系于我身。我的心能接受到你的甘霖,即便将眼睛蒙上迷雾又何妨,只愿为你绽放芳菲美丽。我的心如明镜一样,可以知道你是冰雪般的纯洁还是肮脏,对你的情从来就像芳草般美好,却经不起风霜的摧残。若是这些缠绵的情意最终都成为无情无意,纵使伤心断肠,也要与你永不相见。 《七律·前盟》 【上平一东】 应向前生识旧逢,倾心不为影惊鸿。 忘川渡尽情难了,蟾镜明时梦未空。 莫道兰因成絮果,重来尘海续春风。 茫茫回首灵犀在,再话鸳盟旖旎中。 注解: 惊鸿:身姿动人美好。 忘川:忘川河上有奈何桥,忘记前世今生。兰因絮果:爱情有好的开始没有好的结局。鸳盟:爱情的誓言。 旖旎:指美丽风光。 ?《楚辞·九辩》:“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王逸注:“旖旎,盛貌。” ?汉刘向《九叹·惜贤》:“结桂树之旖旎兮,纫荃蕙与辛夷。” 释义: 应是前生就已相见,所以才会一见倾心,而不是因为身影动人。那是忘川河也渡不尽的深情,是明月下美好的梦境。不早说美好的爱情没有美好的结局,愿从尘世的海洋里再续美好前缘。回首天地虽茫茫无边,却有灵犀相通,愿相伴在这美好风景中,再话爱情的誓言。 《七律·感梦》 (下平二消) 梦醒何堪梦尽消,回望旧事覆芭蕉。 当窗忍看朱成碧,隔月绝知情已遥。 昨日尘缘终属幻 ,此时心海渐生潮。 韶华且惜眸前好,相顾春风满谢桥。 注解: 覆蕉:世事如虚幻。 ?清钱谦益《长干行》:“且将分鹿付覆蕉,覆蕉莫以亡羊笑。” 看朱成碧:为情伤心。 ?唐·武则天《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谢桥:是与所爱之人相会之桥。 释义: 梦醒后何堪梦皆成空,回看旧事,一切都不真实,就像虚幻的一般。忍看窗外,皆已模糊不清,一个月过去,终于知道这段情已经远去。这段尘缘终究不属于自己,此时我的心海渐渐泛起波涛。要珍惜眼前,珍惜在这美好年华里对我好的人,一起执手桥上,相依相顾。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七绝《月下》《海渊》《海之舞》《相思》寄 《七绝·相思》 (平水韵上平十四寒) 锦字依依不忍看,银钩当牗照人寒。 星眸玉靥知何处,犹入深宵梦未阑。 注解: 锦字:寄托情意的美好诗文。 ?清·纳兰性德《清平乐》词:“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 ?唐·李白《秋浦寄内》:“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 ?唐·薛涛《赠远》诗:“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银钩:残月。 ?宋李弥逊《游梅坡席上杂酬》之二:“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星眸:星辰一样的眼睛。 ?唐章孝标《鹰》诗:“星眸未放撆秋毫,頻掣金鈴試雪毛。” ?宋柳永《木兰花》词:“星眸顧指精神峭,羅袖迎風身段小。” ?《花月痕》第十四回:“星眸低纈,香輔微開。” 玉靥:美丽的面容。 ?元杨立斋《哨遍》套曲:“啼玉靨,咽冰弦,五牛身後更無傳。” 牗:窗户。 ?故曰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窥于牖而知天道。——《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君守》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深宵:深夜。 释义: 书上依依不舍的文字,不忍细看,窗边残月照着我一身清寒。你星辰一样的眼眸,玉一样的面容,知从何处寻觅。只在每个深夜进入我不想完结的梦里。 《七绝·别君有寄》 (平水韵下平十一尤) 韶华一别那堪愁,君向西洲我倚楼。 肠断参商深有念,何年契阔共优游。 注解: 西洲:离别之地。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参商:比喻难以相见。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相俦:相伴。 契阔:久别重逢。 ?郭沫若《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叶是北伐时代的老友,我和他的契阔也整整地十年了。” ?曹操《短歌行》:“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 ?宋·梅尧臣《淮南遇楚才上人》诗:“契阔十五年,尚谓卧巖庵。” ?明董其昌《节寰袁 公行状》:“虽天涯契阔,合并恒难。” 优游:自在的游玩。 ?唐元稹《春馀遣兴》诗:“恭扶瑞藤杖,步屧恣优游。” ?宋司马光《和子骏洛中书事》:“西都自古繁华地,冠盖优游萃五方。” ?郭沫若《漆园吏游梁上》:“鱼儿一对对地衔尾接首在水里面优游。” 释义: 在这美好的年华却与你分别,难忍心中愁苦,你自向远方,我倚楼遥望。难以与你相见,让我断肠,只有深深思念,什么时候才能与你重逢,一起自在游玩。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七律《黄河》《听雨》《中秋》《三晋行》 《七律·黄河》 【通韵十一安】 浩荡奔来玉宇宽,黄河九曲陟尧天。 阑凭流水襟期近,潮卷浮云绮梦闲。 砥柱回澜思远道,烟波送目许华年。 灵犀已契千山外,莫问红尘陵谷迁。 注解: 襟期:心中的期待。 桂魄:月亮。 砥柱:黄河中的石头。 陵谷迁:沧海桑田。 释义: 看河水浩荡,天地宽广,黄色的河流九曲回环,从盛世奔来。凭阑传递衷情,我们的心也为之相依。天上浮云随潮水卷舒,如我们美好闲适的梦。砥柱山回荡着波澜,让人思绪飞向远方,入目烟波美好,畅想我们美好的年华。无论走得再远,都与你灵犀相通,一任尘世沧桑变化。 《七律·听雨》 【平水韵十一尤】 雨声静谧醉清秋,碧伞同肩取次游。 山色空濛瑶圃外,烟波旖旎段桥头。 遥听漱玉情犹远,尚想乘鸾梦未休。 佩种江皋缘自合,五湖风暖共兰舟。 注解: 段桥:段家桥,指情人相会之地。 漱玉:雨打水面的声音如玉落。 乘鸾:比喻爱情美好。 江皋佩指定情信物。 五湖:出自典故五湖槎,比喻有情人终成眷属。 释义: 听雨声静谧,与你在美好的秋天里沉醉。美丽的雨伞下,我们相互依偎,随意的游览。远处山色朦胧,如在仙境,桥下烟波美好,让人想到西湖段家桥。听那雨打水面的声音如玉落,情思悠远,想到爱情的美好,彼此魂梦不休。愿像江皋佩一般,不负彼此美好缘分,待到五湖风暖,共泛兰舟。 《七律·中秋》 【通韵十一安】 瑞叶相逢开绮筵,蟾光是夜照团圆。 清茶同品分秋韵,金粟丛攒醉画阑。 玉箸交分催锦绣,灯花闲落话流年。 欢声萦绕情何寄,似此佳期不负缘。 注解: 蟾光:月光。 瑞叶:盛世。 金粟:桂花。 玉箸:筷子。 释义: 与你们相逢于这盛世年华,展开美好的宴席。今夜月光照着我们团圆。同品清茶,感受秋之韵致,美丽的栏杆外,桂花丛丛盛开。筷子相交,品尝美食,灯花悠闲的照着,共话流年。欢声弥漫间,此情何寄,唯愿往后时光都如今天一样美好,不负彼此的缘分。 《七律·三晋行》 【平水韵上平一东】 车舆相顾许丹衷,三晋葳蕤入画中。 梦转平遥聆雅韵,思回今古醉诗风。 椿萱嘉善心犹暖,尘路和怡情愈融。 缱绻于怀君识否,馀 生依约任匆匆。 注解: 车舆:车辆。 丹衷:真挚的情感。 三晋:山西。 葳蕤:美丽的风景。 平遥:山西平遥古城。 椿萱:父母的代称。 缱绻:不离不弃的情意。 释义: 我们相伴在车上,怀着真挚的情意。山西美丽繁盛的风景,如画一样进入我的眼中。听着讲解,梦魂仿佛到了平遥古城,感受古雅的韵致。徜徉在今古之中,沉醉于诗词的风雅。你的父母都美好善良,让我心中温暖。相伴在尘世的路途上,彼此情意越发深厚融洽。我的心中,有许多缠绵不离的深情,你是否也一样呢。愿余生都能不离不弃,任岁月匆匆流逝,从不改变。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七律《山水》《天池》《雪原之韵》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律·山水》 【平水韵上平七虞】 雾锁平湖波影疏,重山拥翠抱明珠。 林涛鸟语传天籁,绣谷锦川倾玉壶。 峰卷岚光邻碧落,云涵蜃气见玄都。 翻疑韩众遥相隐,舞翰乾坤开画图。 注解: 玉壶:仙境。出自王绩的《赠学仙者》:“玉壶横日月,金阙断烟霞”。 岚光:山间的烟雾。出自宋?梅尧臣的《依韵和资政侍郎雪后登看山亭》:“更临危树看群岫,雪色岚光向酒浮”。 玄都:仙人居住的地方。出自唐·杜甫的《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配极玄都閟,凭虚禁御长”。 韩众:神仙。出自《楚辞·远游》:“奇傅说之托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 释义: 雾气锁住平静的湖面,波影清疏。林涛鸟语声传来天籁之音,美丽的谷壑和山川如入画图之中。山峰漫卷着岚光,仿佛与天相接。白云如蜃龙吐出的气息,幻作神仙居住的地方。让人不由得怀疑是否真有神仙隐居在此,落笔勾勒出这美好的图画。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七律·天池》 【中华新韵九文】 搦笔谁将玉色匀,天生造化醉乾坤。 重山雪净开玄圃,明镜台高绕碧云。 空影倒悬催绮梦,冰心遥契洗红尘。 题襟物外情犹逸,一片玲珑孰与伦。 注解: 搦笔:执笔。出自清·张怡的《玉光剑气集·艺苑》“王稚钦生有异质.不甚读诵,而搦笔为词赋,作古人语”。 玄圃:白色的仙境。出自宋·苏轼《题潭州徐氏春晖亭》“勿嫌步月临玄圃,冷笑乘槎向海滩”。 冰心:澄澈的心灵。 玲珑:晶莹美好。出自唐?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其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释义: 是谁执笔将玉色涂抹在这里,是上天的造化之工,才有如此醉人的美景。重重山峰间,白雪净美,开辟出仙境,高台上放置着明镜,周围白云缭绕。天空的影子仿佛倒悬,是美好的梦中才有的景象。澄澈的心灵与这里形成契合,似乎洗去了所有的尘埃。在这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尽情书写自己的情怀,一片晶莹美好,没有地方能与之相比。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七律·雪原之韵》 【平水韵下平五歌】 望里乾坤烟景多,重峦焕烂度星河。 光浮瑶草流金影,玉坠云衢著绮罗。 原上徐行俦雪色,人间窈窕作清歌。 白狐自在身将化,依约琳宫忘掷梭。 注解: 烟景:美丽的景象。 瑶草:仙境中的树木。 云衢:云中的街市。 掷梭:时间流逝。 释义: 放眼望去,天地间充满美丽的景象,重重山峦间,星河从这里经过。光影在草树间浮现,金光流转。白玉坠落到云中的街市,如披上了美丽的衣服。缓缓行来原上,和雪色融为一体,窈窕多姿,一路唱起轻歌。看那白狐多么自在,让人想化身为它,在这美丽的仙境中,忘却时间的流逝。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cxzz958.。鬼吹灯cxzz958. 第一百三十四章 《声声慢?离思》《蝶恋花?帘卷斜阳山影瘦 第一百六十五章 《声声慢?离思》 (词林正韵第三部) 迢迢递递,渺渺茫茫,年年冷冷滞滞。永夜蟾光,寒照薄襟无计。今宵泪阑漏断,枕边、月华如水。叶落尽,断人肠,不复去年香蕊。 望断参商千里。鸿雁杳,回眸锦何寄。忍顾菱花,鬓上雪霜空积。蛾眉那堪蹙损,忆西洲,燕燕济济。绮梦断,意未了、魂黯次第。 注解: 蟾光:月光。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文化中常用蟾蜍来代表月亮。于中秋景象的描述,古人曾有“银蟾光满”的形容。出自元·丘处机的《醉蓬莱·九月十八日西虢刘氏醮》“秀景稀逢,上真难遇,幸一时相际。雁影沉沙,蟾光照夜,醺醺同醉。” 永夜:漫长的夜晚。 泪阑:泪尽。 参商:指两颗难以相遇的星辰。 锦:信。出自宋·李清照《一翦梅》“云中谁寄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菱花:镜子。 蛾眉:美好的雅称。 西洲:情人相会之地。 释义: 遥远,渺茫,年年凄清冷滞。长夜月光寒冷,照在我单薄的衣襟上,可有什么办法呢。今宵泪也流干,漏也滴断,只有枕头边如水的月光做伴。窗外木叶落尽,让人断肠,桂花虽然开了,终究不是往年的样子。 极目望去,参商两颗星辰依然渺不可见,鸿雁难韵,我写下的相思应该如何寄出呢。我照着镜子,鬓上霜雪空自增多。眉头也皱损了,又想起与你相逢的场景,那时很多燕子在一起比翼双飞。再美好的梦终究会醒,只留我情意难了,越发的伤心销魂。 第一百六十六章 《蝶恋花?帘卷斜阳山影瘦》 (词林正韵第十二部) 帘卷斜阳山影瘦,翠减梧桐,胜景难如旧。 空逐落花风已皱,参商一别悲红。 难解相思犹有扣。辗转灯深,孤枕听残漏。 望断婵娟沉远岫,薄衾不掩寒凉透。 注解: 帘卷: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常见的意象,意思是将窗帘卷起,代表结束或收尾的意思。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参商:代指离别,难以相见。出自唐·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红:寓指相思。出自唐·王维的《相思》“ 红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漏:指古代计时工具,传世的漏壶为铜制,分播水壶、受水壶两部分。播水壶有小孔漏水,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划分一百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度,以表示时间。出自—《汉?佞幸传董贤》“二岁余,贤传漏在殿下。” 释义: 珠帘漫卷着斜阳光芒,山影清瘦。翠色已从梧桐树上减去,再也难以回到之前的美好景象。落花空自逐着风儿,一别如参商,只能独自相思。 相思如扣,难以解开。辗转间已是深夜,我靠着枕头听着残漏之声。遥望着明月沉下远山,薄薄的被褥不足以抵挡寒凉的浸透。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七律《春思》《夏夜闲题》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七律·春思》 (中华新韵十二恩) 寒梅落尽了香尘,流水浮青柳渐新。 往岁风霜今岁暖,来时冰雪去时春。 云霾渐共轻烟散,屐履莫辞芳草深。 绮陌行来愁自远,一壶清酒醉黄昏。 注解: 香尘:指花落成尘。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若不是衬残红芳迳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 云霾:浓云。出自现代-殷夫《时代的代谢》诗。“严坚的冰雪,覆盖着春的契机,阴森的云霾,掩蔽着太阳的金毫万丝。” 屐履:鞋子。出自宋·曾巩《游金山寺作》诗。“屐履上层阁,披襟当九秋。” 绮陌:美好的郊野。出自清?纳兰性德《念奴娇》词。“尽日缁尘吹绮陌,迷却梦游归路。” 释义: 梅花凋谢后香气随尘,河边的柳树渐渐抽出新芽。过往经历风霜,气候渐渐变得温暖;来时冰雪覆盖,离去时已迎来春天。阴云和雾气逐渐消散,别嫌弃草木茂盛,尽管穿着鞋子去探寻。行来郊野美景不断,忧愁自然消散;带着一壶清酒,在黄昏时分独自沉醉。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七律·夏夜闲题》 (平水韵上平一东) 荡漾池波深浅红,清幽不意此间逢。 星光明淡移桐影,萤火依稀掣晚风。 明月数分幽绮梦,菱歌一曲唱乌篷。 轻摇竹椅尘嚣远,漫听蛙声噪远丛。 注解: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出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清幽:秀丽而幽静。出自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有四五家当峡而居,竹篱茅舍,颇觉清幽”。 绮梦:美好的梦境。出自现代郁达夫《赠姑苏女子》“一春绮梦花相似,二月浓情水样流”。 菱歌:采莲歌。出自明·唐寅《题自画山水》诗之四。“烟山云树霭苍茫,渔唱菱歌互短长”。 释义: 池塘水波荡漾,深浅不一的红色倒影摇曳,未曾料到在这般清幽之地与美景相遇。星光忽明忽暗,梧桐树影随之移动,点点萤火虫在晚风中若隐若现。明月将几缕清辉洒入幽静的梦境,乌篷船上传来一曲采菱歌谣。躺在竹椅上轻轻摇晃,远离尘世喧嚣,任由远处草丛中 此起彼伏的蛙鸣传入耳中。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七律《望雨》《晚望》《柳絮》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七律.望雨》 (平水韵下平九青) 遥看帘幕挂沧溟,独坐虚堂意未宁。 万里江湖随浪起,无边草木带愁听。 登楼长恨乡关渺,倚槛频将客梦醒。 滴尽芭蕉怜夜静,惟余幽绪满窗棂。 注解: 虚堂:空堂。出自唐·李中《赠上都先业大师》:“懒向人前著紫衣,虚堂闲倚一条藜。虽承雨露居龙阙,终忆烟霞梦虎溪。” 乡关:家乡。出自《陈书·徐陵传》:“萧轩靡御,王舫谁持?瞻望乡关,何心天地?” 幽绪:幽深的思绪。出自清·李渔《蜃中楼·离愁》:“身輕意輕改却生前性,魂縈夢縈幽緒何時定。” 释义: 远看天空挂起帘幕,我独坐空堂,心绪难以宁静。江湖万里,波涛难平,怎忍听闻草木无边,皆含悲音。登楼处,只恨乡关渺渺。凭阑时,惊醒客梦。等到芭蕉滴尽,长夜寂静,惟有幽绪充满窗边。 第一百七十章: 《七律·晚望》 (平水韵下平十蒸) 向晚高楼试独凭,乱霞残日两难胜。 鸦翻暝色归荒野,雁带愁声入远陵。 钟杵声中云渐淡,梧桐枝上月初升。 人间万古苍茫意,并入西风一拊膺。 注解: 暝色:暮色。出自唐·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钟杵:古代的钟。 拊膺:抚胸。出自宋·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一:“以手拊膺坐长叹,空手无金行路难。” 释义: 黄昏时分独上高楼凭栏远眺,凌乱晚霞与将沉落日俱让人难以禁受。乌鸦驮着暮色飞过荒野,鸿雁携带愁声掠过残陵。钟杵声里,云渐淡去。梧桐枝上,明月初升。亘古以来的人世苍茫之感,尽数融入西风,让人不禁抚胸而叹。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七律·柳絮》 (平水韵下平十一尤) 谢女帘前雪未收,随风散作一春愁。 飘茵堕溷原无意,入幕当轩总是忧。 半晌颠狂春渐老,十分狼藉客登楼。 东君若问繁华事,回首杨花满故州。 注解: 谢女:指东晋咏絮才女谢道韫。出自唐.刘 禹锡《柳絮》:“索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 飘茵堕溷:飘落茵席或坠污渠,比如人生境遇各不相同。出自《梁书·儒林传·范缜》:“子良(竟陵王萧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贱贫?”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 东君:司春之神。出自清·纳兰性德《蝶恋花》词。“若得寻春终遂约,不成长负东君诺。” 释义: 谢家才女的帘前飞雪尚未消融,借风力散作京城九陌的春愁。飘落茵席或坠污渠皆为无意,进入帘幕或者当窗落下,总是让人忧愁。片刻的癫狂预示着春色渐老,极度的凌乱中游子独上高楼。若春神追问起人间繁华盛景,但见杨花纷扬掠过故州。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七律《清晨》《黄昏》《雨夜》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七律·清晨》 (平水韵上平八齐) 晨曦微度晓窗低,杨柳无声燕自啼。 菡萏分香红错落,蜻蜓照水影东西。 光氤书卷朝晖静,帘卷薰风竹影齐。 莫问诗心何处寄,烟霞落笔试新题。 注解: 晓窗:清晨的窗户。 菡萏:荷花。出自宋·欧阳修《西湖戏作示同游者》“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薰风:夏天的暖风。出自现代郭沫若《十年建国增徽识·博物馆》““旭日东方红似火,熏风南国暖於绵。” 新题:新的题赋。 释义: 清晨微弱的光线透进窗户,杨柳静静的,只有燕子在啼鸣。荷花散发出香气,红色的花朵错落开放,蜻蜓贴着水面飞行,影子在水面来回飞掠。晨光柔和地弥漫在书桌上,早晨的阳光十分宁静,卷起帘子,和煦的晨风拂来,竹子的阴影整齐地映在地上。不必问诗心寄托何处,那朝霞就在我的笔端,正好用来尝试书写新的诗篇。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七律·黄昏》 (平水韵下平七阳) 栈流金玉倚斜阳,回首人间暮色茫。 万壑沉浮翻浩荡,一山耸峙映辉煌。 诗成大块红尘远,眸断晴空雁字长。 莫道云深归路晚,襟怀落拓沐天光。 注解: 大块:自然 雁字:鸿雁排成的字。出自唐·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落拓:豪迈,不受拘束。 天光:天色。 释义: 金玉在栈道上流淌,依偎着西斜的太阳。回头望向人间,暮色苍茫一片。千山万壑在暮霭中沉浮起伏,浩荡不休。一山耸立,映照着夕阳辉煌的光辉。诗篇写成,感觉广阔的天就在眼前,尘世的纷扰离得很远。目光追随着晴空中排成长行的雁群。不要说云层深处归家的路途已晚。我只管敞开豁达洒脱的胸怀,沐浴着这天地间的光芒。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七律·雨夜》 (平水韵上平六鱼) 电光隔牖裂天衢,遥听雷车碾太虚。 雨泻银河惊鹤唳,风摇碧海走鲸鱼。 帘帷深闭乾坤小,尘虑渐抛人事初。 万马声中心愈静,从容此夜梦华胥。 注解: 牖:窗户 雷车:雷神出行的车。 太虚:天空 华胥:安乐美好的梦境。出自现代·郭沫若《卓文君》第一景“四处都是愁城?何处是华胥国境?几次想,仰我三尺长剑,令我魂儿飞升!” 释义: 闪电隔着窗户劈开了夜空。远远地听到雷声,像雷车碾过宇宙。暴雨从银河倾泻下,那声势惊得仙鹤都发出了凄厉的鸣叫。像有狂风搅动碧海,巨大的鲸鱼在其中狂奔。我把窗户紧紧关好,这小小的屋子便成了我自己的安稳天地,世俗的烦恼忧虑渐渐抛开,心境仿佛回到了人最初那种单纯的状态。外面雷雨交加,声音如同千军万马在奔腾,但在这喧闹声中,我的内心反而更加宁静。就在这从容自在的夜晚,我安然入睡,梦到了传说中的华胥之国。 第一百三十四章 第一百七十五章:《天净沙·暮怀》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天净沙·暮怀》 【中原音韵】 斜阳古渡荻花,西风断岸流霞。远寺枫山入画。寒鸦飞下。茫茫江汉无涯。 注解: 斜阳:傍晚时分西沉的太阳,其光线倾斜照射,常带有黄昏的视觉特征。在汉语中,“斜”描述太阳的倾斜状态,“阳”代指太阳本身,组合后特指黄昏前的落日景象。 出自唐代王维在《渭川田家》中首次明确使用“斜阳”一词:“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描绘黄昏田园景象,奠定了自然意象的基础。 荻花:荻草、荻子常见于水边湿地。其叶片长条形似芦苇。 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以荻花烘托送别时的凄凉心境,奠定其"秋愁"意象。 西风:指从西方或西北方向吹来的风,尤指中国秋季常见的季风。如李白《长干行》中“八月西风起”即描述此现象。 出自唐代李白《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首次明确以“西风”寄托羁旅之思。 寒鸦:乌鸦。 出自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寒鸦哀鸣"的拟声叠韵强化哀愁氛围,王昌龄《长信怨》通过"玉颜不及寒鸦色"的对比,借鸦羽暗色隐喻宫女失宠的悲凉。 释义: 夕阳斜斜地照在古老的渡口,岸边荻花随风飘摇;西风掠过峭立的堤岸,江面泛起晚霞的余晖。远处山中的寺庙隐在枫林之间,宛如一幅水墨画;几只寒鸦掠过天空,扑棱棱地飞落。极目远眺,浩渺的江汉平原无边无际,天地苍茫,令人心生寂寥。 逐句解析: “斜阳古渡荻花” →夕阳西下,古老的渡口旁,荻花(芦苇一类的植物)随风摇曳,渲染出荒凉萧索的氛围。 “西风断岸流霞” →西风掠过陡峭的河岸,晚霞映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增添了一抹绚烂又转瞬即逝的美丽。 “远寺枫山入画” →远处的寺庙掩映在枫林之中,如同一幅宁静悠远的水墨画,衬托出秋日的寂寥。 “寒鸦飞下” →几只寒鸦(秋天的乌鸦)从天空飞过,增添几分凄冷萧瑟的意境。 “茫茫江汉无涯” →放眼望去,长江与汉水交汇的平原辽阔无边,天地苍茫,显得人渺小孤独,引发无限感慨。 整体意境: 这首 诗通过夕阳、古渡、荻花、西风、寒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深秋黄昏时分的苍凉景色,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思念远方或感怀时光流逝的寂寥之情。………………………………………………………………………………………………………………………………………………………………………………………………………………………………………………………………………………………………………………………………………………………………………………… 第一百三十四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七律·夜怀》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七律·夜怀》 【平水韵上平一东】 月华悄坠小庭东,竹影扶疏动晚丛。 萤火点池星欲碎,虫声到槛梦犹空。 半窗幽事灯花里,一榻清光梧叶中。 忽觉衣单知序转,回眸秋气满帘栊。 ………………………………………… 注解: 幽事:幽微的心事。 出自宋·杨万里《癸亥上巳即事》诗:“曬書仍焙藥,幽事也勞神。” 清·吴伟业《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清齋幽事足,良會逸情兼。” 序转:时节轮转。 帘栊:窗帘。 出自唐朝·李昂《赋戚夫人楚舞歌》“未出帘櫳人已荐。”借指宫廷闺阁空间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秋月映帘笼",展现庭院建筑中的帘栊意象 …………………………………………… 释义: 月光无声地洒落在东边的小院,竹影摇曳在夜间的草木丛中。流萤在水面点出碎光,将倒映的星辰揉碎。虫鸣声传到门槛,惊醒了浅梦。半扇窗外藏着幽微心事,在灯花里流转。满床清辉浸透梧桐叶的影子。忽然感觉衣衫单薄才知时节更迭,猛回首,秋意已漫透了整个窗帘。 ………………………………………… 以下是《七律·夜怀》的逐句解析,结合平水韵上平一东的格律要求与意象分析: 首联:月华悄坠小庭东,竹影扶疏动晚丛 月华悄坠:以"悄"字写月光无声降临的静谧感,奠定全诗清冷基调。"坠"字拟人化,赋予月光动态。 竹影扶疏:竹影摇曳的姿态通过"扶疏"具象化,与"晚丛"共同构成庭院夜色图景。 颔联:萤火点池星欲碎,虫声到槛梦犹空 萤火点池:微观视角下萤火与池水相映,形成"星碎"的错觉,虚实结合。 虫声到槛:听觉意象强化深夜氛围,"梦犹空"暗含怅惘,呼应首联的静谧。 颈联:半窗幽事灯花里,一榻清光梧叶中 灯花幽事:"半窗"与"灯花"暗示独处沉思,以光影对比烘托心事。 梧叶清光:梧桐落叶与月光交织,"一榻"点明诗人倚榻凝望的孤寂姿态。 尾联:忽觉衣单知序转,回眸秋气满帘栊 衣单序转:触觉(衣单 )与节气感知(秋凉)联动,表现时光流逝的敏锐。 秋气满帘:"回眸"收束全篇,将主观情思投射于客观景物,余韵悠长。 格律与技法: 全诗押"东"韵(东、丛、空、中、栊),符合平水韵上平一东要求。 中二联对仗工整(萤火/虫声、灯花/梧叶),颔联"碎"与"空"字炼字精妙。 意象选择(月、竹、萤、虫)均具古典诗词典型性,营造出清寂而富于禅意的秋夜意境。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七律·秋思》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七律·秋思》 【平水韵上平一东】 清秋人立夕曛中,林薮香流金粟风。 苇岸时飞初雪白,枫山正著晚霞红。 云寒遥看鸿归急,日暮犹怜花落匆。 莫叹乾坤萧索里,来春有待物华丰。 ……………………………………………………… 注解: 夕曛:夕阳。 出自: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唐·戴叔伦《晚望》诗:“山气碧氤氲,深林带夕曛。” 宋·梅尧臣《金山寺》诗:“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 林薮:山野。 出自:《晋书·裴秀传》记载:"乐广尝与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辞论丰博,广笑而不言。时人谓頠为言谈之林薮" 金粟指桂花。 出自:宋·范成大《中秋后两日》咏“金粟枝头一夜开”。 ……………………………………………………………… 释义: 晚霞映照下独自伫立,桂花香气随风漫溢山林。芦苇丛中白絮纷飞如初雪,枫林尽染晚霞般鲜红。远望寒云中鸿雁疾飞,日暮时怜惜落花匆匆。莫因天地萧瑟叹息,且待来春万物再次蓬勃。 ……………………………………………………………… 以下是《七律·秋思》的逐句解析,结合平水韵上平一东的格律与意象分析: 1.首联:清秋人立夕曛中,林薮香流金粟风 "金粟风":化用范成大诗意,以桂花(金粟)喻秋风,既写视觉的金黄色泽,又暗含嗅觉的馥郁芬芳。 "夕曛":夕阳余晖与"清秋"构成时空背景,奠定全诗寂寥基调。 表达效果:通过"人立"与"风流"的动静对比,突显秋日独处的沉思状态。 2.颔联:苇岸时飞初雪白,枫山正著晚霞红 色彩对比:"初雪白"与"晚霞红"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强化秋日绚烂而短暂的物候特征。 修辞手法: 比喻:将芦花纷飞比作"初雪",枫叶红艳比作"晚霞"铺染。 借代:以"苇岸""枫山"代指典型秋景,凝练自然意象。 3.颈联:云寒遥看鸿归急,日暮犹怜花落匆 鸿雁意象:鸿雁南飞暗 合"秋思"主题,传递时光流逝的紧迫感。 情感递进:"犹怜"二字将客观景致转为主观感伤,为尾联转折铺垫。 4.尾联:莫叹乾坤萧索里,来春有待物华丰 哲理升华:从萧瑟中提炼希望,体现"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 结构呼应:与首联"清秋"形成闭环,"物华丰"回应"金粟风"的生命力。 格律与技法总结: 全诗押"东"韵(中、风、红、匆、丰),符合平水韵上平一东要求。 中两联对仗工整,颔联色彩描写尤为出色,颈联动态与静态交融。 意象选择(金粟、鸿雁、枫叶)兼具古典诗词典型性与创新性。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第一百七十八章:《鹊桥仙·七夕之思》 《鹊桥仙·七夕之思》 【词林正韵第四部】 月明画阁,鸳盟兰夜,牛女鹊桥相度。婵娟长照有情人,适佳日、襟期与诉。 琴箫声静,芙蓉香暖,缱绻韶光相顾。瑶笺应许寄金风,愿契阔、人间朝暮。 注解: 兰夜:七夕的夜晚。 牛女:牛郎织女。 婵娟:月亮。 襟期:期许。 缱绻:缠绵。 契阔:相伴。 释义: 明亮的月光映照着雕花楼阁,在这七夕之夜,恋人们共结鸳盟。牛郎织女正踏过鹊桥相会,这轮圆月长久照耀着有情人,在这佳节良辰,正适合倾诉心期。琴箫和鸣,芙蓉并蒂,在甜蜜的时光里相依相偎。在这金风时节写下诗笺,愿相依人间,无论朝暮。 ………………………………………………… 这首《鹊桥仙·七夕之思》以传统词牌为载体,通过典雅意象展现了七夕的浪漫与哲思。上阕"月明画阁"起笔,营造出静谧的七夕夜景,"鸳盟兰夜"化用秦观"金风玉露"意象,将牛郎织女相会与人间情愫交织。下阕"琴箫声静"以声衬寂,"芙蓉香暖"暗喻情意绵长,结句"瑶笺应许寄金风"既承袭了李清照"星桥鹊驾"的想象,又提出"契阔"与"朝暮"的辩证思考,呼应了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的经典命题。全词在第四部韵脚的流转中,既保留了宋词婉约特质,又注入现代情感观照。 …………………………………………… 这首《鹊桥仙·七夕之思》逐句白话解析如下: "月明画阁,鸳盟兰夜" 明亮的月光洒在雕花楼阁上,七夕夜的情侣们以月光为盟誓,缔结良缘。"兰夜"特指七夕,源自牛郎织女相会传说。 "牛女鹊桥相度" 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相度"二字既写鹊桥相会之景,又暗含时间流逝中情感的沉淀。 "婵娟长照有情人" 月光永恒照耀着世间有情人,"婵娟"代指月亮,呼应苏轼"千里共婵娟"的意境。 "适佳日、襟期与诉" 在这个美好日子里,人们互诉衷肠,"襟期"指内心期待,比秦观"金风玉露"更强调即时倾诉。 "琴箫声静" 乐声渐歇,以声衬静,展现七夕夜的静谧氛围。 "芙蓉香暖" 荷花香气温 暖弥漫,暗喻情意绵长。 "缱绻韶光相顾" 珍惜短暂相聚的时光,"缱绻"写尽缠绵不舍之情。 "瑶笺应许寄金风" 传说中可托秋风传递的情书,"瑶笺"指珍贵信笺,化用鸿雁传书典故。 "愿契阔、人间朝暮" "契阔"出自《诗经》,表达无论聚散都要相守的愿望,"人间朝暮"将神话拉回现实,深化情感主题。 全词通过"月明""琴箫""瑶笺"等意象,构建出七夕特有的抒情空间,既保留传统词牌格律,又注入现代情感表达。 …………………………………… 第一百三十四章 《钗头凤·玉山远《钗头凤·红叶诗》长相思 一百七十九章 《钗头凤·玉山远》 (词林正韵第七部,第十二部韵) 玉山远,蓝桥断,欲诉襟期桑海换。 泪如流,岁成秋。为题红叶,独倚空楼。愁,愁,愁。 帘空卷,星犹转。鬓华临镜梳还乱。 月当头,思难休。故人何处,望断归舟。忧,忧,忧。 注解: 蓬山:难以到达的山。 蓝桥:情人相遇之处。 襟期:心中的期盼 鬓华:头发 释义: 玉山无路,蓝桥已断,多想对你倾诉衷肠,可是物是人非如沧海桑田。泪水止不住地流,年华转眼成深秋。本想题诗红叶寄相思,却只能独倚空楼。愁啊,愁啊,愁! 帘幕空卷,星河流转。对着铜镜梳白发,越梳越是凌乱。明月正当头,思念不肯休。昔日故人今在何处?望穿秋水不见归舟。忧啊,忧啊,忧! ………………………………………………………………………………………………………………………………………………………………………… 一百八十章 《钗头凤·红叶诗》 (词林正韵第十八部,第七部韵) 题红叶,酬冰雪。画桥犹度兰香洁。 芳思远,流光浅,欲践鸳盟,桂香先遣。暖,暖,暖。 西洲别,相思切。远山望断唯明月。 愁肠断,素笺短。殷待明朝,雨晴风软。盼,盼,盼。 注解: 红叶:指枫叶,古人用红叶题诗寄托情谊。 芳思:美好的思绪。 鸳盟:爱情的盟誓。 西洲:指情人离别之地, 释义: 题诗在红叶上,回赠他冰雪般纯净的情意。画桥畔,秋风染着夕阳。美好的心思飞向远方未来,时光清浅美好。想要践行爱情的誓言,桂花香气已先萦绕身边。暖意,暖意,暖意。 美好年华倏然离别,留下相思深切。望穿远山只见孤月高悬。愁肠百转,素绢短笺写不尽心语。殷殷期盼明朝到来,待雨过天晴清风和软与你相依。盼着,盼着,盼着。 ……………………………………………………………………………………………………………………………………………………………………… 一百八十一章 《长相思》 (词林正韵第一部韵) 倚金风,醉金风,依约兰州缱绻中,蟾光满碧空。 月重重,水重重。一别何堪思渐浓,但期朝暮同。 注解: 金风:指秋风 兰州:开满兰花的汀州。 缱绻:缠绵不离。 蟾光:月光。 释义: 沉醉在秋风之中,流连在秋风之中,与你相依在开满兰花的汀州缠绵不离,看月光洒满澄澈夜空。 水中月影叠着天上月影,江波叠着远方的水波。别后思念愈发浓烈,只盼能与你再次相约,朝夕相伴。 ……………………………………………………………………………………………………………………………………………………………………………………………………………………………………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剪梅·落尽嫣香满院秋》《小重山·促织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剪梅·落尽嫣香满院秋》 (词林正韵第十二部) 落尽嫣香满院秋。半卷帘栊,明月如钩。瑶笺难托雁鸿稀,回首孤灯,空照蝇头。 漏断烛残夜未休,一枕清霜,知为谁留。香消金兽梦难酬,尽日相思,欲遣还愁。 注解: 帘栊:窗帘 嫣香:花朵。 瑶笺:书信。 蝇头:女子写的小字。 金兽:香炉。 释义: 繁花落尽,满院秋意。半卷起帘栊,望见天边弯月如钩。鸿雁不见,难寄信笺,回首只有孤灯一盏,空照着信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 更漏声断烛火将尽,长夜却未曾休止。枕上泛着清冷月光,不知为谁而留。金兽香炉中香料已燃尽,梦也难以实现。整日怀着相思之情,想要忘却却反而更添忧愁。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促织声中月满楼》 【词林正韵第十二部】 促织声中月满楼,不堪幽梦醒,泪无由。 空庭独立恨难休。漏声断,梧叶落清秋。 倚槛水空流。鬓间霜雪在,误归舟。 欲凭诗笔解牢愁,兰襟渺,墨尽问谁俦。 注解: 促织:蟋蟀。 羁旅:漂泊的路途。 牢愁:深深的愁绪。 兰襟:知心朋友。 释义: 蟋蟀鸣叫声中,月光洒满高楼。幽梦醒处,泪不知为何而流。独自站在空寂的庭院里,心中的憾恨难以平息。更漏声已尽,梧桐叶飘落,秋意正浓。 倚栏望去,碧水空流。双鬓已染上斑白,却迟迟未能踏上归途。想借诗笔消解这深重的愁绪,可知己依旧渺远,墨已写尽,又能向谁倾诉衷肠? ……………………………………………………………………………………………………………………………………………………………………………………………………………………………………………………………………………………………………………………………………… ……………………………………………………………………………………………………………………………………………………………………………………………………………………………………………………………………………………………………………………………………………………………………………………………………………………………………………………………………………………………………………………………………………………………………………………………………………………………………………………………………………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七律《晨起》《山水清韵》《林泉寄怀》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七律.晨景》 【平水韵下平十一尤】 静看曦轮依约里,晨烟叠浪动轻舟。 林峦次第开玄圃,苇阵扶疏隐棹讴。 霞对遥山清气绕,鸥栖浦溆晓光幽。 于今倚槛樊笼远,何必云边问玉洲。 注解: 依约:隐约。 曦轮:太阳。 棹讴:摇桨行船所唱之歌。 清气:天地间的美好之气。 浦溆:水边。 释义: 静看阳光隐约,清晨的烟夹杂着叠浪层层,拨动轻舟。山林依次展开仙境一样的画面,连成一片的芦苇茂密婆娑,传来摇桨行船的歌声。遥山朝霞将出,流转着美好的气息,鸥鹭在水边栖息,堆积着烟光清幽。于今凭栏遥望,尘世如梦,何须向白云之外去寻找仙人居住之地呢。 …………………………………………………………………………………………………………………………………………………………………………………………………………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七律·山水清韵》 【平水韵下平五歌】 画鹢闲抛块垒多,烟光云影共婆娑。 鸟声婉转迷深涧,山色清新染渌波。 遥听林涛翻晓籁,试从流水话渔歌。 翠微入抱开幽境,忘却尘间梦一柯。 注解: 画鹢:舟船。 块垒:胸中愁绪。 渌波:青绿的烟波。 晓籁:早晨的声音。 梦一柯:南柯一梦。 释义: 乘舟闲抛心中愁绪,看烟光与云影翩然多姿。婉转的鸟声从深涧传来,清新的山色染绿了烟波。遥听风吹过山林,传来清晨的声音,且试着从流水,想象渔歌的清雅闲适。将青翠的山峰揽入怀抱,进入空幽的境界,忘却尘世间的种种烦恼,就如梦一场。 ……………………………………………………………………………………………………………………………………………………………………………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七律·林泉寄怀》 【平水韵下平一先】 濠濮栖迟已忘年,从来旷抱寄林泉。 鸟鸣树杪禅心静,溪漱花光蝶梦翩。 谁遣清辉如画里,应怜幽草入吟边。 等闲取次思陶令,欲把芳樽效醉眠。 注解: 濠濮:隐者所居之地。 栖迟:流连忘返。 旷抱:开阔的胸襟。 树杪:树顶。 吟边:诗词的意境里。 陶令:陶渊明。 取次:随意游览。 释义: 流连于濠濮之间,忘却时间的流逝。我开阔的情怀,早已寄托在这林泉之间。听树上鸟声清幽,让我禅心静谧,看花光在溪流里流转,让我的梦魂如蝴蝶一样蹁跹。是谁将一点清光洒落林间,如画卷一样。应喜这碧绿的草木,体现着诗词一样美好的意境。等闲时随意在此间游览,不由得想起了山水诗人陶渊明。便直举酒杯,想效仿他的醉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