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终点》 第1章 哈尔滨 时隔五年,是陈霖主动联系的汪晴。 一通电话,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 从哈尔滨到海口的Z114号火车车厢内,半米之隔的陌生乘客正爬在卧铺上,翘着小腿,头戴耳机听流行歌,门外不时传来其他车厢的嘈杂声响,孩童的哭闹,放肆的大笑,亦或是激烈的争吵……**凡胎的**在宣泄中得到了最直白的投射。 电话没有被立刻接通,却也没响太久,像一场耐心限度之内的拉锯,直到熟悉的嗓音响起,将等待的烦躁与不安安抚。 “陈霖?” “在忙吗?”乏善可陈的问候,彰显着生疏。 “还好。有事?” 空气静默了几秒。 “没什么要事。就是想问你,上次你说在海口很好吃的那家餐厅,在什么位置?”陈霖故意说的“上次”,没有提五年前。 她记得清晰,却不知汪晴是否也记得。如若不,避而不言或能消除少许岁月带来的隔阂。 五年太久,对任何关系而言都已足够陌生。 可相识的时间却又那么长,不知不觉竟已长过半生。 提到餐厅,汪晴的话多了起来,从餐厅的位置到店面的装修,再到菜肴的种类,还有价格,甚至老板院子里养的比格犬……一一尽述。 汪晴是个擅长聊天的人,和任何人交流都能游刃有余,陈霖一直都清楚。这么多年来,从没变过。 她只是没有想到,五年前旅游细节,汪晴仍记得清晰。 这些年她总是会想起五年前的最后一面,阳光明媚,她和汪晴坐在咖啡厅靠近玻璃窗打电位置,安静地享用下午茶,她偶然提起前年春节她们一起游船的经历。那时的汪晴低着头,无奈搅动着咖啡勺,漫不经心地告诉她:现在越来越健忘,很多东西都不记得了。 此刻的她才后知后觉,也许当时的那句话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是汪晴在暗示她更久远的事自己已决心忘记,而她也不必再提。 “那家店位置有点偏,不过打车过去也挺方便……” 火车沿着铁轨行驶向既定的目的地,说话声淹没在巨大的机械音里,被车轮碾压过的世界单调没有杂音,唯独心跳声轰鸣。 出哈尔滨市区后,有一段路几乎没有信号,她被迫与汪晴断联。 窗外白雪皑皑,荒芜雪原上空无一人,远处枯木连成一线,分隔了天空与地面。 “喂?喂?陈霖?” 兴许是这头太久没有回应,信号恢复后,陈霖听见电话那头,汪晴正在询问她是否仍旧在听。 “抱歉,火车上信号不好,刚刚没有听见。” “你在火车上啊?” “嗯。” Z114号火车,自哈尔滨到海口,连接南北,途经23个城市,是全中国最美的四条火车线路之一。陈霖刚辞职,这次是特意出来旅游散心的。 “从哈尔滨出发?” “是啊。” “那要坐多久啊……怎么不坐飞机?” “46小时17分钟,两天多点的时间。” “真羡慕你啊,有这么多时间可以挥霍。” “有舍有得,都是自己的选择。” “说的是啊。那么,旅途愉快……” “最近好吗?” 突然打断的对话,让电话另一头陷入了沉默。 片刻后。 “还好吧……你呢?” “嗯,我也还好。” 似乎已无话可说。 汪晴大概也这么觉得,于是对她说:“我那边有事在忙,再联络?” 彼此心照不宣,是客套话。 陈霖没有出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直到对面挂断电话。 说了这么多无意义的话,她心里想的,其实是—— 我很想你。 刹那间,突然觉得,如果真正想说的那句话无法说出口,那么联络又有何意义? 1-2万字的短篇,日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哈尔滨 第2章 长春 12点34分,火车经停长春站。 午饭点,对面的女乘客摘下耳机,从卧铺上下来,去茶水间泡泡面。陈霖没出车厢,她包里有面包,今早刚买的,能够凑合一顿中饭。 车厢内共有六张床铺,陈霖睡南侧下铺,上面两张床铺是年纪相仿的一男一女,看上去约莫五六十岁。对面的女孩睡北侧下铺,中铺是一名外表气质绝佳的中年女人,最上铺则是空铺。 站台有乘客下车,又有新的乘客上车。来往擦肩的间隙里,截然不同的人生如平行线般靠近,又被快速推远。 而陈霖和汪晴的人生,却是两条致命的交叉线,有过最激烈的纠缠,再无限延伸向没有彼此的未来。 就像共乘一趟单程列车,彼此心知肚明,下一站便该是分别站。 于是无话可说,于是愈发沉默。 她们站在列车的左右两端,一个望着城市的街景憧憬未来,一个望着冰封的湖泊回忆往事。 都在等待那声打破沉默的报站。 她们的生活早就不一样了。 从16岁到33岁,十七年间,她与汪晴的命运几度纠缠在一起,有过几次复合,便有过几次分手。 闹剧演到最后,总会迎来结果。 陈霖乏了,放下手机休息。 闭上眼的一刹,车窗外的冰天雪地不再与她有关,脑中的景象被高一开学那天的艳阳所取代。 灰白教室里,十六岁的汪晴上台自我介绍,结束时她们目光相撞,汪晴突然冲她嫣然一笑…… 12点45分,列车重新启动了。 第3章 沈阳北 到达沈阳北,是下午15点22分。 陈霖午睡醒来,从包里拿出保温杯,喝水润了润喉咙。 对面的小姑娘出去扔泡面盒,回到车厢时,带了一名同龄的高马尾女伴回来。 两人坐在卧铺边缘,高兴地聊着天,语气里充满了旅行的期待感和兴奋感,让陈霖回想时18岁那年,高三寒假,她和汪晴的第一次旅行。 那是她们第一次结伴旅行,在学业最紧张的阶段,抛下所有烦恼,背着家人和朋友,只有她们两人,宛若一场浪漫又盛大的私奔。 去的就是沈阳。 那时她们手里都没什么钱,旅游的费用还是两年里省吃俭用凑起来的,乘坐的是凌晨1点45的快车,只买得起硬座。 清晨8点08分,到达沈阳北,第一站去的沈阳故宫,下午光顾大帅府,结束后在路边随便找了家店吃饭,心里祈祷天气能够暖和一点。 三天两晚,她们住火车站附近的旅馆,两个人订一间房,在一张单人床上凑合睡觉,逼仄的空间充满了压迫感,却成全了她们的第一次亲密。 深夜时分,汪晴呼吸声平稳,她却尚未入睡,侧过头便是少女天真青涩的容颜。 她心事重,便连月光也觉得浑浊。 那一晚她偷窃似的亲吻,汪晴一辈子都不会知道。 第二天去的红梅文创园和西塔街,排了半小时的队买师任堂,汪晴吃后直皱眉头,说糕点太甜,可她却很喜欢,于是汪晴便将一整盒都留给了她。 第三天去了北陵公园,中午时汪晴突发肠胃炎,疼得不能自已,她跑了几条街为汪晴买药,两人差点没赶上回程的火车。 那时候,满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哪怕是没有错过火车这样事情,都会让她觉得,自己的整个人生获得了眷顾。 回哈尔滨的火车上,汪晴困得打呵欠,将脑袋靠在她肩膀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陈霖微微侧头,垂下眼眸,注视着少女的睡颜,突然回想起前一晚偷偷亲吻的紧张。 第4章 锦州南 17点39分,火车抵达锦州南。 汪晴突然发消息过来:【刚我搜索了一下,那家店现在改地址了,我微信发你现在的地址吧。】 陈霖:【好。】 地点位于海口市秀英区,距离火车站大约十公里的距离。 从沈阳回到哈尔滨的那天晚上,陈霖曾问过汪晴,等高考结束,暑假想去什么地方。 汪晴不假思索,回答她想去海南。 去海口,文昌,或是三亚。 陈霖知道,汪晴的发小定居海口,经营一家贸易公司,汪晴一直很想去看她。 对当时的陈霖和汪晴来说,来往的火车票都是负担,往返机票更是高得吓人,更别说是在那里玩上几天。而汪晴的父母向来不喜欢她出去旅游,预算便成了她们之间最大的难处。 于是她们制定了很长的旅行计划,长到覆盖未来的五年,由北到南,终点是海口。 当时的她们都相信来日方长。 只可惜,计划的第一程便没能去成。 汪晴高考失利,和理想大学失之交臂,跟家里吵了一架,半夜里哭着敲响她的家门。 她为汪晴擦去眼泪,她们在深夜里拥抱,互诉心事,聊起共同的喜好,尚未执行的旅行计划,以及属于两个人的未来。 那个夜晚太过温馨,让陈霖错觉,她们是恋人。 第5章 葫芦岛北 18点05分,火车抵达葫芦岛北。 陈霖买了盒饭,25元,不怎么好吃。 上铺的男女一人要了一桶泡面,对面的女孩和女伴吃的自带的零食,而中铺的女人这会儿不在车厢内。 整个车厢,只有女孩和她的女伴一直在说话。从两人的交谈中,陈霖大抵知道,那是两名在哈尔滨念大学的女生,同校,不同专业,不同寝室。 同样是从哈尔滨到海口,冲这条颇负盛名的“南北之旅”而来。 不知是亲密的朋友,还是恋人。 与她们不同,大学时的陈霖和汪晴并不在同一所学校。 陈霖在陕西念大学,读英语翻译专业,而汪晴在山东,念的国际贸易。 高考前,两人曾设想过读同一所大学,但这种事又岂可能尽如人意。总之,高考过后,结局各奔东西。 但感情在,约定便在。 为了她们的旅行计划,陈霖每周的一三五,中午和晚上,都去学校的餐饮店兼职,周末跑小区发传单,风雨无阻。 而汪晴会画画,经常在网络上接一些零零散散的客单,相对她会轻松一些。 大一寒假,她们去了北京,她爱读史铁生,汪晴陪她在地坛公园坐了一下午。 同年暑假,去的威海,汪晴说想看日出,她们便凌晨三点打车去半月湾。 她们在海边租了一架沙滩椅,汪晴被时间磨得失去耐心,又生怕错过日出,不敢闭眼,便一直抱着她的肩膀,悠闲地晃着沙滩椅,以打发无聊时间。 昼与夜交替时刻,地平线至暗,天空的底色成了紫色,自上而下向着金色渐变,阴云上方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绯红,波光粼粼的海水温暖起来了。 在这氛围独特的景观之下,人的感官变得异常兴奋。 陈霖拿起手机想要拍照,脸颊却传来温软的触感。刹那间,她身体僵硬,本能地睁大了眼睛。 惊与喜交织在一起,温柔的海水义无反顾迎向金色沙滩,回应着她藏匿在心底的愿望。 那天天气多云,太阳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始终不曾现身。 乌云藏起金光,似乎不想让她窥见扫兴的真相。 * 从威海旅游回来之后,陈霖和汪晴的关系又亲密了不少。 只是谁也没提那天的吻。 两个人约定,如若谁提前攒够了假期旅行的钱,手头富余,便去对方的城市见上一面。 为了多见一面,陈霖有时会加班到很晚,辛苦却甘愿。 回想大学四年,她去山东的次数竟远多过汪晴来陕西。 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她们之间就已不一样了。 是她太迟钝,才会拖着步履踌躇的汪晴走了很远的路。 第6章 山海关 一颗蜜桃在溃烂前,呈现出的状态往往是最甜蜜的。 感情也一样。 大学期间,陈霖和汪晴一年至多五次见面。 因为和家人关系不好,寒暑假汪晴不爱回家,几乎每年都申请留校,然后在校外兼职。 想要见面,只能陈霖去找她。 大二结束的那个暑假,陈霖和汪晴约了去连云港,她们提前半个月就规划好行程,并且订了酒店。 陈霖的考试提前一天结束,她想给汪晴一个惊喜,于是改签了火车票,提前一天去汪晴的学校和她见面。 下站后,打汪晴电话,汪晴没接。 陈霖没放弃,拨了一次又一次。 直到在校门口,看见汪晴和一名女伴买饭回来,亲昵地搂着肩膀,一路有说有笑。 四目相对的那一刻,她看见汪晴脚步骤停,眼中有一闪而过的慌乱。 谁也没有说话。 汪晴没问陈霖为什么提早到来。 女伴没问陈霖是汪晴的什么人。 而陈霖也没敢问汪晴,那名女伴是她的朋友还是情人——因为她也没有身份。 一出默剧,在三个人之间上演。 女伴不咸不淡地看了陈霖一眼,不等汪晴开口,却知趣地回了宿舍楼,留下陈霖和汪晴两人,应对这诡异又尴尬的氛围。 那天她们吵了一架,汪晴说了句很伤人的话。 说的是什么呢?十多年前的事,陈霖不记得了。 据说当一个人的承受力超出限度,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会短暂性帮她遗忘痛苦的事。陈霖总觉得自己忘了不少事,有汪晴对她的不好,或许……也有汪晴对她的好。 火车驶入车站,车厢内响起播报:“尊敬的各位乘客,现在是19点16分,您所乘坐的Z114号列车已抵达山海关站……” 对面床铺的女孩和女伴不知在聊些什么,女孩无奈地对女伴说道:“朋友和恋人当然会有界限,怎么能够混为一谈呢……” 恍惚间,陈霖想起了刺痛她的那句话。 汪晴说:我们还是做回朋友吧。 第7章 秦皇岛 初次听这句话,陈霖只觉得好笑。 她们之间没有承诺,没有身份,只有凌晨时分一个意味不明的吻,汪晴却说:做回朋友吧。 “难道我们是恋人吗?”当时的她似乎这样一句话。 汪晴不作声,眼神却倔强。 是要和她断了。 有一瞬间,陈霖想提那个吻,可转念便扼杀住了冲动。 如若不想被答案刺伤,那么最好的方式便是不去问。 她和汪晴,不欢而散。 旅行计划被迫中止,陈霖回哈尔滨,中途退掉了去连云港的车票和预订的酒店,没问汪晴要那一半的钱。 她以为汪晴会联系她。可是没有。 第一次冷战便持续了两年。 两个人维持着微信好友的关系,陈霖偶尔会刷到汪晴的朋友圈,看到汪晴去了连云港,却不知道她是一个人,还是和那天的女伴。 * 大四下学期,陈霖突然在宿舍接到汪晴打来的电话。 电话那头声音很吵,汪晴喝多了酒,迷迷糊糊地说想她,听得她潸然泪下。 两年里,无数次,陈霖想要联系她。 原来她也是么? “为什么……” 电话里,陈霖的声音戛然而止。 想问的话太多,一时竟不知先说哪一句,怕轻视了原则,又怕冷落了情绪。 汪晴以为她想问那次的争吵,在电话里哑着嗓子说道:“当时觉得你没法接受我有别的朋友,可是我在学校里,总不能没有朋友吧……” 听着那些明显提前准备好的说辞,陈霖的心开始疼了。 可我们不该是恋人吗? 不该比朋友亲密吗? 朋友之间,难道也会发生亲吻吗? 陈霖心里想着这些事,到嘴边一句也不敢问。 因为她还想念汪晴,她从没有真正放下。 她害怕问到答案。 比起过去,她更渴望那个有汪晴的未来。 …… …… 真傻啊。 在19点41分,火车抵达秦皇岛时。 陈霖望着车窗外等候上车的乘客,这样想着过去的自己。 第8章 唐山北 21点05分,夜色浓重。 列车驶入唐山北站,外面开始下小雨,落在车窗上,像极了收不住的眼泪。 车厢门被推开,对面中铺的女人回来了,携了一身淡淡的烟草香,让多年不坐火车的陈霖记起来,每节车厢间都有固定的吸烟区。 她有许多年不抽烟了。 烟草对她来说,是深陷泥沼时用于麻痹自己的毒药。与汪晴的那场梦,她已经醒了很久了。 许是她的目光停留太久,女人迟疑着朝她看来,两人的视线就这么在半空中相撞。 陈霖露出抱歉的笑容,在心里责备自己过于唐突。 女人摇了摇头,并未感到冒犯。 第9章 北京丰台 22点38分,到达北京丰台,因方向调转,车次号由Z114暂时变更至Z111。 尽管车厢内有空铺,对面下铺女孩的女伴却没有在这里过夜,也许是不喜欢上铺狭窄窒息的空间。 23点后,女伴回了隔壁,车厢内又剩下原先的五个人。 陈霖不由想起自己第一次和汪晴乘坐火车。两人没买到同一车厢的票,而汪晴的车厢空着一张上铺,陈霖想和她待在一起,便用隔壁车厢的中铺和汪晴车厢的上铺调换了床铺。 上铺的空间很拥挤,睁眼便是天花板,睡起来其实很不舒服。 只是彼时情浓,她义无反顾。 此刻方知,这一步退让,恰是最致命的错误。 第10章 衡水 有时陈霖在想,她究竟是为了一个联系汪晴的借口,才会踏上这段旅程,还是因为不甘心,当年的旅行计划戛然而止,她没能走到终点。 如若是前者,那么方式未免太迂回曲折,也太孤注一掷。 像浪漫电影中,被创作者眷顾的主人公才敢拥有的冲动。 和汪晴冷战的两年里,陈霖独自去过不少地方。 重庆,长沙,成都,昆明,桂林…… 避开了她和汪晴旅行计划里每一个城市。 在她的潜意识里,仍旧期盼着有一些事是和汪晴一起完成的。 哪怕这张旅行版图上,已经被汪晴划去一些目的地,变得残缺…… 1点29分,列车抵达衡水站,陈曦仍旧没有睡着。 但她开始困了。 第11章 菏泽 凌晨4点的菏泽,火车车厢寂静无声。 一个异常平静的夜晚。 陈霖梦见了汪晴。 毕业前的一通电话,让她们的关系又回到了过去。 甚至急速升温。 大四毕业,她们再度成为彼此的唯一,她难得对汪晴提出请求,想要留在西安工作。汪晴一口答应。 她很高兴。 事实上,对那时的她而言,在哪里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不想再做那个退让的人。 这一回,妥协的人是汪晴。 汪晴收拾好行李箱,搬来她所在的城市,然后投简历,面试,入职,租房…… 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因为工作繁忙,当初的旅行计划被搁置,任由它在记忆中日渐陈旧,直到被其中一人彻底遗忘。 年末,陈霖出差新疆,恰逢母亲住院,她无法赶回,汪晴辞了工作回哈尔滨帮她照顾,整整三个月,若用人情来算,倒是她欠了汪晴的。 后来的三年里,她们不曾分开过。 挤在出租屋8平米的房间内,拥抱,接吻,上床……像世上的每一对恋人一样。 母亲离世那年,汪晴亦随她来回奔波,帮忙处理身后事。 你看。不提后来的事,汪晴其实对她挺好。 第12章 商丘南 凌晨5点,雨停了。 这趟旅程的第一个清晨,太阳从商丘南升起。 陈霖在嘈杂的声音里醒来。 对面床铺的两人还在熟睡,她上铺两名上了年纪的男女却起得很早,连时间都出人意料的同步。 陈霖拿过手机,看见微信上的未读信息。 汪晴母亲:【陈霖,你爸爸说你上个月回哈尔滨了?有空的话,和汪晴一起过来吃饭吧。】 这么多年来,在汪晴母亲眼里,她和汪晴都只是认识多年的老同学,相交半辈子的挚友。 她无法对汪晴母亲说出真相。 毕业同居的三年里,陈霖偶尔也会跟汪晴回家,见她的家人。 她有无数次想要告诉周围的人,她和汪晴是恋人,不是朋友,却每每都被汪晴的话所制止。 ——“等生活稳定些再说吧。” ——“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为什么一定要向别人证明呢?” ——“我父母身体不好,我不想他们因此受到刺激。” 陈霖听了太多这样的借口。 她从没有告诉过汪晴,其实从那时开始,她就预见她们不会有未来了。 但她仍全力以赴地去爱。 一遍又一遍,去验证直觉的正确性。 * 母亲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陈霖的状态都很不好。 那段时间她很依赖汪晴,甚至患上了焦虑症。 她会频繁打汪晴的电话,一遍又一遍确认她们之间的关系。 终于,汪晴开始受不了了。 ——“最近工作很累,我只想休息。” ——“陈霖,你太情绪化了。” ——“我可以解决问题,但我没办法解决你的情绪……” ——“我们各自冷静一段时间行不行?” ——“就当是我的问题吧。” 也许她有错,也许汪晴是真的疲惫。 她渐渐不再敢依赖汪晴了。 * 同居的第三年冬,汪晴突然辞职回家,只说家里有事,叮嘱她好好上班,自己无需陪伴。 一走便是一个月。 消息回得越来越慢,几通电话都是陈霖打的。 问她家里如何,问她过得如何。 汪晴答得含糊。 陈霖听出她不想说,便不再问,只说想她。 那头汪晴沉默很久,语气柔软下来,对她说道:“照顾好自己……” 声音微哑,透露出掩不住的疲惫。 陈霖忽然感到很不安。 她无法站在对面的身份,揣测汪晴的真实想法。 她们是截然不同的人。 汪晴看似任性开朗,却对一切有所保留。 而她沉默内敛,却偏爱走峤道,撞了南墙也不知回头。 * 春节放假,陈霖回哈尔滨过年。 受汪晴母亲邀请,初四去汪晴家吃饭。 汪晴母亲见到她,很热情地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陈霖啊,好久没见到你了,汪晴说你忙,没时间回来,怎么来家也不说一声呢……” 陈霖麻木地听着,目光始终在汪晴和她身边的男伴身上。 刹那间,汪晴避开了她的视线。 陈霖是体面人,过年不想扫兴,便在汪晴家吃完了这顿饭。 离开时,汪晴主动说要送她。 两个人走在冰天雪地间,陌生程度堪比不相干的路人。 率先开口的人是她。 “你母亲喊我来吃饭的事,想必你早就知道。” “她会叫你,你会答应,我也会。我以为这些都是我们默认的事情。” “所以,你不想演下去了是吗?明知道我会来,明知道我会不高兴,依然选择在我面前这么做。” “我不这样,你又会觉得我在骗你。有的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我不想对你隐瞒。” “你所谓的‘发生’是什么?交往吗?” “陈霖,你别胡思乱想,是我妈喊他来我家过年,我和他也是第一次见面。我能有什么办法?” “那你的打算呢?索性做一个听话的孩子,反正跟谁不是过呢——” “陈霖!你别说得好像我故意骗你感情一样。我也有在努力处理,如果一个月前告诉你,你会怎么做?跟我闹?还是去跟我妈闹?你不觉得你很咄咄逼人吗?” 时隔一个月没见,吵得不可开交。 汪晴在说态度,而她只想要结果。 第13章 阜阳 凌晨6点25分,到达阜阳。 汪晴突然打电话来。 细数这些年,汪晴主动打电话的次数少之又少。这时打来,倒像有急事。 陈霖接了电话。 “醒了吗?”手机那头,汪晴声音柔和。 “嗯。”陈霖平时没有早起的习惯,这个时间点对她来说还很早。 “在火车上待得还适应吗?” “多少有点不舒服。不过第一次坐这么长的火车,也算挺新奇的体验。” “你还是跟以前一样,体验派,喜欢自由的感觉。” “那你呢?” “我啊……我觉得太折腾。如果是旅行,大概会选择更舒服的方式吧。” “嗯,我想也是。”意料之中的回答。 “吃过早饭了吗?” “吃过了,有带一些面包。” “那就好。别饿着自己,你以前工作起来总是不顾身体,大学兼职的时候就这样,怎么劝你也不听。” “是吗?也许是因为年前生了场病,所以学会爱惜了。” “生病?怎么没听你说起?” 一句句寒暄,分明都是关心的话,陈霖却感觉不到热情。 她以为是分开太久带来的生疏,于是努力回应着,试图尽快与她热络起来。 末了。 汪晴问她:“对了。我母亲她……找过你吗?” 陈霖呼吸一窒,忽的意识到这通电话的目的了。 列车飞驰,铁轨成了连接荒芜原野与喧闹城市的桥梁,坚固的车窗隔绝开车厢里的倾盆大雨,和车窗外暴烈的太阳。 原来种种温情,都是回光返照。 第14章 麻城 “你放心,我不会对她说你不想听的话。” 陈霖心脏隐隐作痛,更觉得讽刺。 这么多年来,在汪晴母亲面前,她连她们曾经的关系都不曾说出口,汪晴却始终怕她多话。 其实真正害怕的人是她。 人们对同一件事物的不同理解,往往折射出自己的内心。就像在汪晴母亲面前,陈霖觉得自己是外人,没有身份,而汪晴不想母亲知道,是自己对不起陈霖。 汪晴沉默片刻,只回了一句:“抱歉。” 在某些事上,她们依旧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列车的鸣笛声尖锐,覆盖了电话里的人声,也屏蔽了她的心跳。 陈霖不清楚汪晴有没有说别的。 等周遭安静下来,电话已被挂断了。 8点51分,列车抵达麻城。 汪晴用手机发来消息:【不管怎么样,一个人旅行注意安全。】 无关的问候,像在修补一只破损的花瓶——虽不需要,却也想维持体面。 陈霖一狠心,回复她:【没有,这次和女朋友一起。】 一句伪饰自尊的谎话,不知是在骗汪晴,还是在骗她自己。 她在期待什么呢? 果不其然,汪晴避开了那个话题,又和她聊起别的,就好像在为已知的结局寻一个体面。 断断续续的聊天,间隔不定的回复时间,像藕断丝连。 我们之间,也许保持缄默才是最好的。 我不会被你的尖锐再度刺伤。 你也不必再怕我纠缠。 而我依旧保留着最初对你的美好印象,和我疯狂的想念。 那些想念蔓延出强大的根系,将过往的快乐放大,将空缺的时光填补。日复一日,在没有你的日子里肆意生长。 可我总是想起你。 怕你今生都不再想念我。 第15章 南昌 11点51分,列车抵达南昌。 陈霖午睡醒来,其他卧铺的人各自娱乐,对面下铺的女孩和中铺的女人偶有交谈,声音不大。陈曦上铺的男女依旧一言不发,一人开着音乐软件听搞笑的歌曲,一人刷着手机视频里的非洲动物大迁徙,仿佛两个毫不相干的世界被迫融合。 中途有乘客上错车,进入车厢后恍然察觉,又匆忙离开。 唯一的空铺始终没有被人占领。 陈霖突然很想知道,这张床铺究竟是没有被购买,还是购买的那个人没有上车。 第16章 吉安 14点09分,吉安站。 列车员推着推车经过各节车厢,一路吆喝卖零食饮料。 有新疆牛肉干,西梅,矿泉水,橙汁…… 陈霖只要了一瓶矿泉水。 她没吃午饭,到现在也没什么胃口。 对面的女孩拿着零食起身,陈霖以为是要去找她的女伴,却没想到女孩将零食放到了她的桌上。 陈霖一怔,下意识想推辞,又不忍拒绝这好意,犹豫之间,听见女孩小声说道:“吃点吧。人不能不吃饭的。” 陈霖蓦然想起汪晴那句无法触动她的“别饿着自己”。 她握紧女孩给她的零食,眼眶渐渐红了。 第17章 赣州 16点04分,赣州。 陈霖编辑了一条信息,删删减减,最终没有发出。 总觉得她们之间尚有未说完的话,可反复思量却又无话可说。 这刻她恍然大悟,那是一笔一笔未清算的旧账,遗留在过去,被岁月腐蚀风华,待浮出水面时,爱恨都已锈迹斑斑——再如何修补,都只于事无补。 说了,又得到什么呢? 也许,她本不该打这通电话的。 汪晴同样没有联系她。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毕竟当初也是这样。 那次吵架之后,她便和汪晴提了分手。 是她主动提的,也许骨子里仍希望被挽留,但汪晴却真的放了手。她想,汪晴大概是松了口气的。 来公寓收拾东西那天她也在。 两个人都平静得出奇。 就好像她们从很久之前起,就在等这个已知的结局。 再之后的两年里,谁也没有联系谁。 她以为汪晴会结婚,她也在等待那一天,让她彻底死心的一天。 可是没有。 共友不少,她想得知汪晴的近况轻而易举。 后来,她在朋友圈看到汪晴去了海南。 共友说,她是一个人去的。 犹豫再三陈霖没有给汪晴朋友圈点赞,但汪晴却破天荒联系了她。 【出来吃顿饭吧。既然你没删掉我,我想你应该不会拒绝。】 于是她们见了一面。 那天她们没有聊感情,聊的都是很琐碎的事情,电视剧,化妆品,工作,旅游……包括汪晴一个人去海南。 仿佛从恋人做回了朋友。 谁都也没有说尖锐的话。 她以为那会是一个新的开始,却没想到之后的五年里,她们再也没有联系过。 是在为自尊心较劲吗? 也许最初是的。 只是所有较劲到最后,都会开始放手的。 第18章 韶关东 18点36分,到韶关东。 陈霖的手机突然收到朋友的微信消息:【在澳大利亚旅游,差点忘记对你说生日快乐。幸好想起来了。宝贝,生日快乐。】 寥寥几句话,让陈霖蓦然意识到,原来她和汪晴连朋友都早已算不上了。 很久很久以前,汪晴曾是每个生日里最早祝福她生日快乐的人,她可以肆无忌惮地因为祝福晚一秒钟而计较,汪晴也会哄她。 而今心照不宣的默契,抹杀着一切存在过的证明。 陈霖认真回复朋友:【谢谢,没关系。】 第19章 广州白云 20点57分,列车到达广州白云站后,车次号重新由Z111变更为Z114。 和汪晴断联的第十四个小时,陈霖感到精神疲惫。 这种状态太熟悉了,在过去的十七年里,她曾经历过无数次。 她不知道汪晴在做些什么,和谁在一起,或是在做什么工作。她们已经五年不曾了解彼此的生活了。 五年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陈霖的人生到现在,也不过是六个五年有余。 没有汪晴的五年里,她走过三十七座国内城市,去过十一个国家,换过两份工作,熟悉的同事和朋友经历了一批又一批,从脆弱敏感变得近乎麻木,学会了与痛共处。 可被汪晴缝补过的灵魂依旧扎根在她的身体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广州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