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的秀发拂过你的钢枪》 第1章 第 1 章 楔子 飞机平稳的在云层中穿行,天空碧蓝,机舱内很安静,仿佛只听到美丽的空姐如风般穿梭的声音。 此时坐在飞往加拿大航班上的杨一婷头靠着机窗微闭双眼,双耳插着耳机正在倾听那首由军旅歌手小曾 演唱的已经听了无数遍的《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每到动容处思绪总会被牵回到了昨天: 这是2012年的最后一天,明天即将迎来新年元旦,城市里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下班后杨 一婷没有直接回家,而是一个人在步行街上悠闲的逛着,她想以自己的方式渡过这2012年的最后一个夜 晚; 正当她和卖冰糖葫芦的姑娘闲聊时,口袋里手机响起,一看是秦文军打来的:“……” 赶到老秦的所在地已是晚上8点多了,走在雪松路上异常的安静,仿佛能听到石桥下潺潺的溪水声, 草地上白雪皑皑,这里的一切与城外的热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穿过枝繁叶茂的雪松路,来到空旷的营 区,眼前晃然一亮,一轮明月如太阳般从身边挂出,“哇,好漂亮啊!”杨一婷孩子般心境又开始泛滥 了,傻傻的问秦文军:“秦哥哥(明明是自己比他大两岁,可她总喜欢这么称呼他),那不会是太阳 吧,还没下山么,好大好温暖哟!”“那是月亮好吧,刚刚升起来,所以看起来就在身边”秦文军见怪 不怪的拉着杨一婷照旧往连队走去,而此时的杨一婷仍旧沉醉在美景中:满天的繁星,一轮圆圆的明 月,两个相爱的年轻人,一段匪夷所思的对话和身边整洁又肃穆的军营…… 第2章 第 2 章 去夏树工作室交完手稿已是下午3、4点钟了,外面的风有点大,夹杂着小雪,嬴弱的太阳似乎还在 努力的照射着这深冬的大地。 杨一婷裹着老妈刚从北京寄过来的那条大红色的针织围脖,沿着老教育西路往枫叶咖啡馆的小道走 去,她个人很喜欢这个小店,面积不大却很干净,可能是远离市中心的缘故,店门前显得有些寂静,店 内的气氛格外的安静、详和。老板是一位50开外的男子,小店是他远在澳大利亚读书的儿子在去年假 期回来时开的,儿子回澳大利亚后,他就顾人帮着打理,进了店门后,杨一婷习惯性地找了个靠内窗的 位子坐下,在幽幽的灯光下,她点了份巧克力熔岩蛋糕和一杯鸳鸯奶茶…… 与同龄的大多数女孩子相比,在学业上可能一直都是家里的乖乖女,而对于工作的选择上她却显示 出了自己的性格,没有再听爸妈的意见,参加了一次国考之后,就没有参加任何考试和单位的招聘;她 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过活,也想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丰满些,于是在很多次的交涉之后,杨一婷拉着行理 箱离开了她喜欢的四方城——北京,回到了小时候和爷爷奶奶生活过的江南小城,开了一家服饰店,远 离了大都市青年人之间应有的竞争,安静的、努力的想让自己的梦想之花开得更纯正一些。正如杨一婷 在日记中写道:“我一直不知道这是该解释成一种清高还是想保留一种不识人间烟火的美丽与孤 独……” 而正当杨一婷喝着奶茶无聊的环顾四周的时候,小店的门角被人推动了一下,随即门外闪进来一个 男子的身影,进门时还不忘拍打着零落在身上的雪花,“哦,是一名军人。”杨一婷心里低咕道。 杨一婷依旧翻看着眼前的瑞丽杂志,时不时喝着奶茶,当她再次抬起头时,这名男子已端坐在自己 斜对面的沙发座里,手里捧了杯姜汁可乐,估计是用来驱寒的,可能是感冒了,他穿的那么单簿。此时 的杨一婷开始细细打量起眼前的这位“一身绿”来:个很高,约摸有178左右,长得挺帅。 杨一婷长这么大还重没有见到过男孩的睫毛长这么长的,有点卷,有点翘,很是漂亮。“一身绿” 似乎觉察到有人在看自己,顺应着杨一婷的这个方位望过来,他看上去是那么的腼腆,脸上随即范起了 红晕,只见他很快喝完杯中的热饮后,起身就往吧台走去,一婷没来由的随口喊住了他:“喂,同志, 你的结账单没拿……” 他下意识的回望了一下桌面,取了结账单便往吧台走去…… 天已暮色,远处的大路上华灯初上,杨一婷也起身准备回家,走出店门,天空中的雪花依旧在肆意 的飘着,不远处,一婷看见“一身绿”仍坐在车里的驾驶室里好像是在把玩着手机,当她走到路口准备 打的时,他却开车跟了过来,并诚恳的说:“你去哪里,我送你吧?”杨一婷感到有些意外,但她看到 “一身绿”那卷卷的,迷人的长眼睫毛时便爽快的答应了:“好啊。”于是,一婷跨上了挂有军牌的越 野车向城里的方向弛去……一路上只要杨一婷不开口,他基本上是不说话的,可能是自身职业的原由, 他说话、做事表现的都十分严谨。 很快,他便把她送到了小店门口,下车前她很主动的向他要了手机号码,他虽说很腼腆,但从他的 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对她是有好感的。 忙完店里的事,回到家,爷爷奶奶早已把馄饨包裹好了,就等着杨一婷回来下锅了,闻着那一碗碗 香喷喷的小馄饨,顿感一天的疲惫早已烟消云散了。 一婷的小店开在市中心的小巷里,面积虽不大也有30多平米,因是自家的门面房,所以没什么大 的压力,每天她总是早早起床,打理店面,出货,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出发,忙得不意乐乎。 尽管在北京的那头是妈妈的担忧和唠叨,而在江南小城的这头,杨一婷的心里却像开了花的火树一 样兴奋,她就是要放声歌唱……放声歌唱…… 第3章 第 3 章 这天,杨一婷正忙着把原来店里盘下来的物品重新整理摆滩,门外的喇叭声就已响个不停,随眼望去,朱小小的那辆红色小polo又停在了杨一婷的小店门口,只见她踩着双红色高跟鞋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很是鬼谧的说:“一婷,你今晚有空没有啊?我有事要找你商量呢!” 杨一婷笑着说:“啥事啊,这么神神秘秘的?” “给你介绍个人认识呗?” “呵呵,是给我做介绍么?”杨一婷红着脸…… “那是,你都26了,还不急这事啊,我还比你小两岁呢?老妈都催得不行了,你以为这里是北京啊,就算在北京26岁也该有男朋友了吧。” “呵呵,好啊,那就给我介绍一个呗。”一婷知道自己是说不过她的。 “汲水三千,只取一瓢,只取一瓢哦……”说完就兴冲冲的踩着那双“恨天高”扭走了。 朱小小是杨一婷小时候的玩伴,私底下的性格风风火火,咋咋呼呼的,她们的关系一直很铁,即便杨一婷后来转学去了北京,她俩也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能有一个从小一直玩到大的小伙伴也是人生中的一种幸福。 晚上的约会时间定在6点钟,在新岛咖啡一楼,奶奶知道晚上杨一婷要去相亲(当然这肯定是朱小小说的啦),出门前千叮咛万嘱咐:“相亲前要吃点东西,不要饿着肚皮去相亲,有人在的时候要保持女孩子的矜持,少吃多听,脸上要始终保持笑容。”想着奶奶说的这些话,在下午四点多的时候一婷就开始打点她的肚皮,先朱师傅的包子铺里买了两个豆沙包,再沿着西角街在85度C里买来自己最爱喝的一颗柠檬茶,杨一婷的人生理念就是:吃就要吃自己最想吃的东西…… 下午5点30,朱小小的那辆带有眼睫毛的红色小POLO就准时停在了杨一婷的小店门口了,又是盘发、又是拍粉底、打腮红、选配饰,一路忙伙,晚上六点朱小小把杨一婷送到位于西花园旁边的新岛咖啡屋,而那个叫某某某来着早已在大厅2号雅座等候片刻了…… 其实内心的杨一婷不是来相亲的,只是来应付应付的,她知道这个某某某是小小她妈妈的朋友介绍的,介绍给小小吧,又嫌大了点,不是很合拍,索性介绍给杨一婷,又做了好事又不得罪人。然而她还并不知道,小小此时早已有了心仪的对象,杨一婷这次来也是为了朋友两肋插刀…… 推进新岛咖啡屋,内景布置比较欧范,幽幽的音乐声中,仿佛走到哪里空气中都弥漫着茉莉花的清香,那个某某某已在那恭候多时了,从桌上剥的坚果壳就可以看出来,这个某某某真名叫刘畅,市盐业公司的职员,29岁的男士从穿着上看比较的成熟,他见到杨一婷就很热情的招待一婷坐下还关切的问她想喝些什么。 杨一婷不知道什么样的茶好喝,当她看到菜单里有薰衣草茶顿时眼前一亮,仿佛成片的紫色花海就呈现在眼前,于是她点了壶薰衣草想品品它是什么样的味道。 此时的刘畅开始了自我介绍,毕竟在社会上工作了几年,说话已是很自信和老道,他开门见山就说了对杨一婷的欣赏,一婷对于这个坐在自己对面长得有点平的刘畅根本就没有什么感觉,她只是很期待品一下薰衣草的味道,可能她自己压根也没想到她对薰衣草过敏,喝完一小杯后,就感觉人有点困,喝了三杯,一婷感觉眼皮越来越重了,而此时的刘畅还在滔滔不绝的在侃大山,杨一婷再已坚持不住了,打断了刘畅:“不好意思,我突然觉得好困,我先趴在桌上小睡一儿……”话刚说完,整个脸就“埋”了下去。 …… 晚上回到家已是九点多了,书房的灯还亮着,爷爷还在书房读书看报,奶奶此时一个人在房间里,杨一婷轻轻的推开房门:“奶奶”,听到杨一婷亲昵的叫声,老人家钉着锁扣的手顿时停了下来,满脸慈祥的望着她:“一婷,回来啦,今晚见的那个人感觉怎么样啊?有没有啥收获啊?” “我也说不上来,只感觉人还不错吧。”正说着,包里就传来了“北京,欢迎你”的歌声,一看就知道是朱小小打来的:“一婷,到家了吧,今天感觉如何啊?” 杨一婷笑了笑,掩着话筒向奶奶示意了一下,便跑回了自己的房间:“呵呵,你还问我哪,我可是为了掩护你而去相亲的。” 隔着话筒传来一阵阵爽朗(鬲鬲)的笑声:“我心存感激啦,我也知道那位刘畅也不是你的菜啦,哦,谁叫我们的杨大小姐是外貌协会的成员呢?” “呵呵,”杨一婷会心一笑:“好了,不和你贫嘴了,我要睡了。” “好的,亲,晚安!” “晚安~” 杨一婷合上手机:忙了一晚上了,也累了,本想泡个花瓣澡早点睡去,突然想到为夏树工作室写的文章还没有头绪呢,只得又从床上爬起来,泡了杯柠檬水,又开始坐在电脑旁码字了,房间里静悄悄的,只听见粉色蕾丝落地窗帘旁的卡通猫头鹰摆钟有节奏的拍打声,窗台边的香水百合静静的吐呐幽幽的芬芳,这株香水百合是远在北京的林鹏特意在网上花店为她订购的。 此时的杨一婷穿着睡袍,墨色的长发披散在肩上,为了缓解眼睛的压力,早已摘去了白天戴的美瞳,而换上了宽边框眼镜。 一婷正在码着字,突然电脑屏幕抖动了一下,天一客的头像正在频繁的跳动,“原来是他!”杨一婷的内心不禁掠过一阵惊喜;自从上次分别之后,就没有邹兵的消息,没想到这么晚了他还在线上。 “还没睡啊”,天一客写道。 “是啊,还没呢,好久不见。”对方发了一个害羞的笑脸:“好久不见,在干嘛哪?” “我在爬格字哪,呵呵.” “原来婷姐还这么有才啊”,随后邹兵又在网上发过来一杯冒了热气的咖啡。 听到对方叫自己婷姐,杨一婷顿觉得好亲切:“怎么这么晚还在线上哪?” “我休假在家,过两天要回部队了,睡不着。” “额,你在家啊?” “是啊,在湖南老家。” “哦,那有时间走这里走不?”杨一婷问道。 这时邹兵又发过来一个害羞的QQ笑脸:“好的,婷姐邀请我去的话,我是很乐意去看看婷姐的。” “嗯,好的。”随即,杨小婷用手机记下了邹兵的号码:“那我要睡了。”杨一婷很快回了过去。 “好的,晚安!” “晚安!”看着对方隐了QQ头像,杨一婷合上手提电脑,拖着略带疲惫的身体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4章 第 4 章 过完生日后,他们一起搭朱小小的车去看望杨一婷的爷爷奶奶。好久没有见到过老人家了,坐在车里的林鹏还有些激动和紧张,不知他们是否还记得自己。 推开家门,林鹏看见在客厅里忙着铺茶具的爷爷,便上前亲切的喊道:“爷爷,你好啊,我是林鹏。” 爷爷看着这么多年没见的林鹏,乐呵呵的,额头的皱纹都范起了光泽:“都长这么高了,越长越有型了,潇洒有风度,来,来,来,来”边说边往里屋走,“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也老罗~” “是啊,记得那年暑假过来玩时还是个初中生,一晃,都长这么大了。”奶奶这时也从厨房出来,走到他们中间。 大伙围着茶桌一一坐下,欢声笑语,客厅里兰花吐纳,果香扑鼻。 茶桌上的电水壶“哺——哺——哺”的冒着热气,淡淡的清茶香从泡有高山乌龙茶的紫砂壶里慢慢溢出。 挂在墙壁上的大摆钟似乎是在娟细的时间长河里不知觉得敲响了12下,林鹏看了看表,时间确是不早了,便起身告辞。为了不麻烦大家,他执意要自己打车回宾馆:林鹏预订的锦江宾馆就在人民中路上,打车也只要10分钟的时间,杨小婷和朱小小也就不再坚持;而朱小小自然就留下来和杨一婷同睡了。就如同儿时杨一婷没转学去北京前的光景一样。 也正是因为林鹏的到来,周末杨一婷歇业两天,与朱小小陪着林鹏游览了位于最北端的国家森林公园,东湖湿地和游园,让林鹏好好的感受了一番粉墙黛瓦、稻田阡陌、白鹭四起的江南水乡的美景和风情。每当玩到尽性时,杨一婷总会情不自禁的释怀一下她那浪漫的性情,而此时,一旁的林鹏总会脉脉含情的注视着她。 很快,转眼间就到了星期天的下午,林鹏带着愉悦的、略带不舍的心绪乘坐四点多的动车回了北京。 送完林鹏,在回来的路上,朱小小禁不住打趣杨一婷:“一婷,你还在寻觅啥,有这么好的男士在身旁,还不好好把握。” 杨一婷有些不好意思:“哎呀,你知道啥呀,人家又没说过什么。” “哟,你可别说这样的话啊,是谁从小到大都那么护着你,你来这里了,他为了给你过生日,还风尘仆仆地特意赶过来。”朱小小为林鹏打报不平,急着辩护。 “知道啊。”朱小小立马反驳:“年青有为的CEO,……”杨一婷吃惊的望着朱小小,朱小小得意得笑起来:“还是小CEO,小CEO,以后有望发展壮大成为大CEO的那种绩优潜力股;还要是个绅士。” “你又不知道我要找啥样的。”杨一婷喃喃自语低咕道。 杨一婷顿时无语,脸颊涨得绯红:“好啦,朱小小小姐,安心开你的车吧,感情的事我自己心里有数的。” 朱小小舔了一下小舌尖,便不再多说什么了。 此刻,华灯初上,城里霓红闪烁,那辆带有眼睫毛的红色POLO正往城区的方向驶去,后视镜里留下的是高架桥下宽宽的斑马线和马路两边修葺一新的绿树和花埔。 其实话说回来,杨一婷择偶的标准确是不低,她自身条件不差,165cm的身高,身材匀称,一席乌黑的长发,柔亮顺直,笑起来很甜,记得在大学期间假期去幼儿园做义工时,小朋友们都直呼她为“甜心姐姐”。 在学校里虽不是什么校花,但那独特的气质,也被同学们誉为“第二眼美女”。而朱小小则不同,把她丢到人堆里是那种特安静的人物,既不是第一眼美女,也不属于第二眼美女,162cm的个子,身材虽不错,却没有杨一婷那般性感,端正的五官,有点古代女子的气息,还是比较耐看的。虽说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异性缘却是极好的。 朱小小是有男朋友的,她现在的男友,也就是她一直自诩的结婚对象——程成,就是小小读本时的同学,还在南京读研究生,打了一手好篮球,又因为特喜欢画自画像,人称“小樱木花道”。当然他对《灌篮高手》的喜欢更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灌篮高手》“记录”了他们这代人的年少时光。 第5章 第 5 章 四月一过,进入五月的江南天气渐渐转热,杨一婷店里盘下来的货物已所剩无几了,她盘点完最后几个发卡和彩色头箍后,心情很是激动,期待着她人生第一次去外地进货的经历:杭州的四季青,上海的七浦路,都是可选之地。因为隔壁服装店的贡青过两天要去上海七浦路进货,所以杨一婷决定下星期与贡青一起到上海七浦路去看看。 “嘀—嘀—嘀……”门外好像有人按喇叭,杨一婷正欲起身往外走去,这时挂在门上的“小熊”就开始说话了:“欢迎光临,欢迎光临……” “邹兵……”杨一婷喜出望外,不禁脱口而出。 “婷姐”……邹兵一身挺瓜的绿色军装,笔直的站在那里。 “真没想到你会来!”杨一婷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忙帮着泡茶。 “婷姐,别客气,我待一会儿就要回去了,领导还在诊室等着我~” “在诊室等着你,这是什么个情况?”杨一婷纳闷的问道。 “我这次是陪领导送他母亲来看腰椎的,听说你们这里有个老中医的推拿术不错。所以这次领导好不容易抽控带他的老母亲来看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难怪今天会再次见到你呢。”杨一婷俏皮的笑道。 “婷姐,跟你说件事:我们中下旬可能要去藏区□□了。所以这次正好有机会,就想过来看看你。”邹兵坐在木桶椅上认真的说。 “藏区□□?”杨一婷不解的问道。 “是啊,也就是轮流执行。”邹兵抿了抿嘴答道。 “那要去多久啊?”杨一婷在忙着洗杨梅。 “半年吧可能更长……”此时有两三个姑娘进来选饰品,邹兵忙去帮着洗拣杨梅,换杨一婷过来招呼生意。 约摸又过了半个时晨,邹兵就被领导的电话催着回去了。 临走前,邹兵还特意关照一婷不要忘了联系。 杨一婷自是会心的微笑…… 第6章 第 6 章 小城的初夏云淡风清,散发着籽籽花的清香,这样的日子很应合杨一婷的性情。 08年5月12日本是个很普通的日子,那天江南小城的天气也不错,下午店里没啥生意,杨一婷就去隔壁贡青开的服装店转转,顺便让贡青帮自己修个眉毛。傍晚时分,贡青还在一婷店里叫了外卖,俩人交谈着哪家酸辣粉好吃哪部韩剧更火的时候,无意中坊间就有人说四川那里发生地震了,当时的杨一婷和贡青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什么,只觉得一阵后怕。 只到第二天,新闻、媒体扑天盖地的播报和现场拍摄,杨一婷她们才开始正真意识到一种恐惧和悲悯。 可能70后的人对于曾经的唐山大地震还有一些锁碎的记忆,而对于后来的80、90后出生的孩子们来说,对那段历史只能从电影片段或长辈的叙述中得知,是相当模糊的,而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汶川发生的里氏8.0的地震却让这些80后的年轻人真正感受到了一种震撼和使命。 08年5月的汶川,牵动了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的心。随着搜救工作的不断展开,有更多的志愿者开始往汶川那边涌去,而那些日子里,杨一婷可以说是捧着薯片看着新闻渡日子的,几乎每天都要对着电视淌眼泪—— 和很多中国人一样怀揣着一颗激动、难耐又无法平息的心。 而当时生活在江南一隅的杨一婷还并不知道,原本计划五月下旬去藏区执勤的邹兵所在部队在汶川发生地震后随即接到命令于5月13日凌晨就出发了,以排山倒海之势,在跨越五省一市,经过2800公里的长途机动后到达成都。官兵们尽管疲惫不堪,但一下成都火车站,就兵分三路火速向都江堰、汶川、北川三个重灾区进发,迅速投入抗震救灾战斗中。为了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该部规定每名官兵只能带2瓶纯净水,2袋压缩饼干,2个鸡蛋。 而当杨一婷知道这一切的时候却已是在抢险一个星期之后局势得到控制之时,邹兵有空找机会告诉杨一婷的,并向她讲述那里发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 “在汶川救灾现场,每天晚饭后,部队官兵宿营地的一个账篷里,聚集着参战的官兵,首长指示每人用一分钟给家里报个平安,然后继续投入抗震救灾的工作中。队里有个战士的家也在灾区附近,为了不让孩子担心,家里的老妈给队里寄来了一封信——《致前线官兵的一封信》,每到休息时间,政委都会给战士们读这封信,每每这时,总有人会眼圈泛红,眼角溢泪。”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之下,对于80甚至90后的孩子们来说,他们面对不光光是生与死,还承载着他人的生命! 而随着救灾工作的开展,账篷外,废墟中扒出的马蹄莲也越来越多,有的已经悄然绽放,一朵比一朵美丽,一朵比一朵坚强。 第7章 第 7 章 同样是5月,某天的下午杨一婷在店里给顾客推荐衣服时接到在北京一个同学的电话:“杨一婷,我通过朋友的帮忙准备这两天跟随红十字会赶赴汶川,人数有限,你参不参加。”听到这个消息杨一婷内心激动不已,立马就给了答复。 她心不在焉的送完这批客人后,立马把挂在店门前“欢迎光临”的牌子反了个面。她清了清喉咙,立即给在北京的老妈打电话: “妈,我有个事想和你说一下。” “有事就想到老妈了,啥事啊,说吧!” “我想…想跟红十字会去汶川。”杨一婷做好了心理准备,小心翼翼的说。 “能去感受一下生命的重量,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有助于人是不错的举动。想去就去吧。自己注意安全就好。” 杨一婷没想到妈妈在这件事上是如此的开明,对着电话喊道:“老杜谢谢,我爱你!”随即挂掉电话,就去订回北京的动车票。 要不是调不到假,朱小小也是要跟着去的,为了送杨一婷,晚上小小帮着她打理衣物和随身用品,忙活了一段后,杨一婷拉开冰箱门从里面拿出了两瓶日加满,两人对饮起来,杨一婷则是一脸的兴奋,她压根没想到那里的危险和困难,满脑子充斥着的只有年青人的热血和激情,而朱小小则坐在地板上仰天长叹:抱怨领导不肯调假,缺乏人情味…… 客厅里猫头鹰大摆钟敲已敲响了十一点,两人刚想睡下,杨一婷的手机又响了:“一婷”,是步雨打来的:“不好意思,我们也刚收到通知,时间提前了,明天早上8点就出发了。” “啊,怎么会这样。”杨一婷很是失望,随后声音一沉:“好的,没关系的,那你们到那了注意安全。”放下电话后,杨一婷郁闷的说不出话来,朱小小心里却是窃喜不已。 虽然去不了汶川,不过杨一婷通过邹兵总能第一时间感知到那里的一些情况:“婷姐,我们这里刚发生了一次余震,余震比较明显。”当主度亲临汶川救灾现场时,杨一婷关切的问:“有没有看到主席?!”“差点就看到了,我有战友见到主席了。”那声音既兴奋又激动,全然不顾一天忙碌的疲惫和辛劳。 第8章 第 8 章 邹兵所在部队在汶川待了二十多天,抗震救灾工作结束后,接到上级命令便顺道去了藏区进行执勤。 只到多年后,当邹兵退伍了,杨一婷才在邹兵的□□空间里看到了当年的一张照片:那是当年他们中的一支小分队在结束完救灾工作后,站在某地废区上的合影:其中的一人扛着大旗,其余很多人手里拿着铁锹,戴着口罩和劳动手套。在灰蒙的天空下,鲜红的大旗在风中更显得明动鲜艳,合照的标题为: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永不忘记!(标注:这是一种关于青春的记忆!) 抿着咖啡的杨一婷静静的坐在电脑前看着这张照片,内心的澎湃和激动仿佛在血液里开始流动。她只有尽自己的可能用手中的笔把这些情感和故事都写下来,不为别的,只为记录他们这代人渐渐逝去却又永远都无法忘怀的那份记忆和感动! 第9章 第 9 章 转入六月,杨一婷自家门面的小店终于整理完毕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办理的也很顺利。经过思讨和商量,杨一婷拿出学生时期攒下来的私房钱在贡青的建议下,开始了新一轮的装修。杨一婷下定决心要好好经营这家店。尽管说,30平米的小店装修也花不了多少钱,但看着一婷每日早出完归的忙乎着,爷爷奶奶也觉得很是辛苦。 江南的天气在快下雨前总是显得异常的闷热。这天,忙完装修的事宜后,杨一婷就买了两只西瓜回家,刚到家,就被奶奶叫回了房间:“婷婷,累不累啊,不管你做什么样的决定,爷爷奶奶都会支持你,人生嘛 ,多点阅历挺好。” “嗯嗯,奶奶说的正是!”杨一婷连连点头。 “创业总是需要资金的”,这时奶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2万元钱硬塞给杨一婷。 杨一婷感到很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好:“奶奶,这就算我借你的,以后有了再还给您!” “还啥还,这就是爷爷奶奶给你的,也是我们老俩口对你勇于创业的一种支持。” “哎呦,奶奶,忒感动了”,此时,杨一婷早已张开双臂环抱住奶奶,在奶奶的怀里撒起娇来。 就这样小店的装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杨一婷也开始买些有关于服饰和色彩的时尚书籍来看,小店装修的时候,她也会经常去贡青的店里看她如何整衣服和熨衣服。 因为小店的面积不大,装修的样式也不复杂,二十多天的时间,小店就已焕然一新了。 接下来几个年轻人又着手忙着开张的事宜。 周末,朱小小开着她那辆红色的小POLO载着杨一婷去小城市的花鸟市场买绿色植物。 一进花鸟市场,绿意盈盈,鸟语花香,过来买花木的人很多,稍许有些拥挤。小小听老妈说绿萝、吊兰、仙人球都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便和杨一婷两人从花鸟市场的这头走到那头,兜转了好几个店铺,讨价还价的买了十几盆绿色植物。 第10章 第 10 章 小店装修告一段落后,杨一婷就跟着贡青去七浦路探探路,首次体验了一把进货的感受。 贡青对杨一婷说过:“人总不能老把自己给端着,生活该咋样就咋样,不是总有那么多的人是高级白领,能出入高档写字楼,更多的还是生活在地面上:材米油盐,锅碗瓢盆。” 杨一婷原本以为以自己的眼光和个性开个服装店是比较简单的事情,在七浦路贡青看中的衣服,杨一婷一件也没看中,不是式样太潮,就是觉得价位太高,贡青有时只能暗自生笑,看着出来乍道的杨一婷,“嫩头青”一个,进货时砍起价来也不痛不痒的,她进货就好比淘衣服,尽捡价位不高的,一购就是七八十来件,有七种颜色的绝不会进6种,她相信“簿利多销”的经营理念。 平日看贡青总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但到进货的时候,她倒毫不含糊,一身深蓝色的大嘴猴休闲服,一双平底鞋,素颜不施一点粉墨,在七浦路服装城拥挤的人流中领着杨一婷从这家店铺串到那家店铺,麻辣干练。 而杨一婷也一改往常的淑女形象,先把自己放下,盘起长发,挽起袖口,提着黑色大塑料袋,推着个推车在鳞次栉比的店铺中游走。饿了,外面吃点路边摊,累了就倚偎在栏架前喝点饮料和水,她们进货的行程很匆忙,因为拉货的师傅下午定点就要回去了。整个进货的过程真心很累。 坐在回去的车上,杨一婷露出满意的笑容,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贡青笑了笑,很是淡然:“妹子,这就是谋生,出来打拼着实不易。生活其实很简单,吃饱,穿暖,有钱赚;像你条件那么好,找到优质男人就嫁了吧,女人其实没必要那么逞强。” 杨一婷咬了一下嘴唇,很认真得听着:她能跟她说什么呢,因为梦想,我在体验生活?我想拥有一个值得回味的青春岁月?说这些她是全然听不进去的。她会不会也像一些世人一样说自己幼稚呢。还是什么都不说吧,就这样带着善意的笑容沉默着似乎比说什么都好。面对这个和自己同龄的姑娘,她是如此的成熟,精于社会却又很自知,杨一婷觉得自己要学得真是太多了。 第11章 第 11 章 小店重新开张那天,杨一婷摒弃了许多世人的做法,没有花篮,没放鞭炮,只是在店门外扎了几只彩色的轻汽球,店铺里摆放了几束鲜花,小店取名为“闺蜜小店”。 小店开张头一天就迎来了好几批客人都是年轻的姑娘,尽管是进来看的多,真正买的人少,但也帮“闺蜜小店”增添了不少人气。 慢慢地,小店里的衣服也能卖出几件,可是时间一长小店就开始冷清了,只有看的人没有买的人,原本进价就便宜的衣服卖出时还要被还掉几个铜板,这样来来去去,不到三个月,店里就堆积了很多廉价的衣物。杨一婷顿时傻了眼,薄利多销的理念似乎并不行得通。隔壁贡青的店里秋衣秋裤都有上市了,她这里积压的货却卖不出去,杨一婷着急把夏装抛出去,后来急了,她和小小也顾不得淑女不淑女,形象不形象了,每到下班时间,朱小小就从单位跑到杨一婷的小店里,对着喇叭大声喊叫:“减价清仓,50元起,买一送一。”到最后实在是卖不掉的,就给朱小小打包送给她一些朋友和同事。 周末,朱小小又来店里帮忙,这些日子在网上学做了贵妃凉皮,找到机会赶紧要在杨一婷面前摆摆刀工了。忙伙间,有人进店里来选衣服,俨然是一对母女,还未等杨一婷招呼,其中一个年轻女子就喊道:“朱小小,……”,小小很是惊讶,回头一望,原来是初中同学:“吕舟!” 吕舟穿着淡粉色长裙,小肚在若隐若现中突起。朱小小忙过来介绍:“一婷,这是我的初中同学吕舟,初为人妇。” “吕舟,这就是我的闺蜜杨一婷。”杨一婷上前一步,大方的说:“你好!” “你好,你就是杨一婷啊,”吕艳吃惊道:“常听小小提起你,你不是在北京的吗?怎么会在这里呢?” 还未等杨一婷开口,朱小小就上前解释:“她大学毕业后回来创业的,为以后出国读书作准备。” 吕舟听完半信半疑的:“哦……”了一声。在一旁貌似选衣服的吕舟妈妈,一直在听她们的谈话,并时不时的打量着杨一婷。 寒喧了一番之后,母女俩才走出店门。朱小小她们继续为贵妃凉皮忙伙着,隔着窗户能很清晰的听到母女俩的对话:“……”。 “优秀,优秀还会跑到这里来开店。”品舟的妈妈很不屑的说。 “不是说她还要出国的吗?” “出国,出国又怎样呢,是留在国外呢?还是学两年再回来?回来后不是还要找工作的……” “这谁知道呢?” “在我看来,女人啊,没必要瞎折腾,忙来忙去最终还是要嫁得好。”此时,她笑容可掬的看着自己的女儿:“还是我们家舟舟好,一个大专生找了个博士生,虽说是外地人,但也是引进人才啊,30出出头,就享受副局待遇了。结婚没几月就怀上了,我这心里是越看越欢喜啊。”吕舟此时也是一脸的幸福。母女俩不禁“嗝、嗝、嗝……”的笑出声来。渐渐地,那声音也越飘越远…… 这边,听着这些话的杨一婷脸上火辣辣的,不好意思的望着朱小小,朱小小停下切凉皮的手喊道:“一婷,干嘛那,你可是杨一婷哎,怎么这样就不好意思了,不相干人等说得话有必要去理会吗,为了我们,你也要走得远一点哦!……” 杨一婷的眼圈有点潮湿,看到朱小小这么一本正经的样子,呵~呵~呵的笑起来:“嗯,今天我一定要好好吃一下你的凉皮,要化生气为食欲!记得帮我加双倍黄瓜丝哦……” “我还求之不得呢!”闺蜜小店又充满了欢声和笑语! 第12章 第 12 章 创业的道路还真不是轻而易举的,开业三个月下来,原本满怀兴奋的创业激情被浇了个透心凉。开店原没有想像那么简单,进货的过程也很是辛苦。杨一婷一脸的沮丧,安静的坐在枫叶咖啡屋里喝下午茶,她需要找个僻静的角落沉淀一下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枫叶咖啡屋的书袋里插满了各色杂志,杨一婷顺手翻开了一本叫《丰影》的杂志,这是夏树工作室里发行的。尽管这三个月里杨一婷依然帮夏树工作室写文章,但文章的质量在杨一婷看来明显是比不上从前的,什么《紫罗兰的爱情》,《阳台上的花开》都是一些“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短篇爱情小说,喝着咖啡看着自己写得文章杨一婷也不禁笑出声来,尽管知道《丰影》杂志只是因为版面有空缺让她的文章来填个缺,没有一分钱的稿费,但杨一婷心里都是非常感激的。起码在这里有她文字的存在,若干年之后她能在这里找寻到自己曾经追梦的足迹。 再说《丰影》杂志的创办也着实不易,她们也处在创业的前期,杂志内容充满了小城的气息,依靠刊登广告的费用来推行杂志的发行。即便这样,夏兰和她老公及她们的团队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丰影》杂志能做为介绍小城的城市名片放满小城的每一个茶吧、咖啡厅等休闲场所,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杂志推行自己的品牌。 正当杨一婷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包包里的手机铃响了,林鹏打来了越洋电话,他总是这么关心自己,而此时的杨一婷没有原来的俏皮和活泼,声音也沉闷了许多,林鹏挂完电话后随即给杨一婷传来一首经典英文歌曲《to Be better man 》来激励杨一婷为自己的梦想坚持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