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辞》 第1章 捡到宝贝(一) 楔子 (醒木一拍) 定场诗: 西周伐纣有奇珍,昆阳天火退莽军。 胡骑踏破边关月,白袍一剑定乾坤! (折扇轻摇)列位看官,且听在下细说这一段传奇! 话说那西周伐纣之时,姜太公手握一桩惊天秘宝——流光珠!此物乃西域千年火麒麟的内丹所化,五色流光暗夜生辉,两军阵前更可召天雷、引地火,端的是逆转乾坤的神器。 谁料千年流转,这宝贝竟到了汉室宗亲刘秀手中!昆阳之战,王莽大军压境,刘秀手持流光珠指天叱咤——霎时间陨星坠营、雷电裂空、暴雨倾盆!莽军魂飞魄散,汉军趁势掩杀,终成光武中兴之业。 光阴似箭,倏忽百年。 彼时中原王朝气数将尽,藩镇割据如豺狼争食,北境胡骑更似饿虎扑羊!那沧州、魏州两座边关重镇,连年遭胡人铁蹄践踏,朝廷却龟缩皓都,任由百姓啼饥号寒。 最可恨是那沧州刺史!见胡人破城在即,竟卷了金银细软,带着家眷护院连夜南逃,只丢下满城残兵与手无寸铁的黎民!胡人狞笑攻城,箭雨蔽日,百姓闭目待死之际—— 忽闻一声长啸震九霄! 但见一白袍少年成庆之,如蛟龙出水,仗剑杀入敌阵!剑光过处,胡将头颅滚落;更奇的是飞石如雹、惊雷裂地,胡军大溃,皆跪地哭嚎:“天神降罚矣!” 满城军民涕泪叩拜,共推这少年为沧州之主。朝廷顺水推舟,封他个“镇北侯”,暗地里却遣密探如蝗潜入沧州——为何? 各方势力早炸开了锅! 新王疑他身怀流光珠,藩镇惧他手握神通,胡人更传言他乃“雷神转世”。一时间,沧州竟成虎狼禁地,无人敢犯。成庆之趁机收流民、减赋税、劝农桑、通商贾,不过三年光景,荒城变作北疆明珠! —— 我从九岁那年便喜欢上了镇北侯府的二公子成珏。不光如此,我还觉得若能有机会接触到成珏,他定也能识得我的难得之处,这一点从我得知“镇北侯府二公子喜弹《广陵散》”之时便知。 然而河清街上人人都说我是做痴人说梦。 我觉得他们是俗气的很。门第算什么?财富地位又如何?在我看来那都是些一文不名的东西。成珏必定也认同我的想法。 然而,这话我不说出来。 年少之时,我倒真的说过,却引来一顿讥诮,往后我便懂了,有些话是不能说出口的,俗世人情大抵如此。 我出生在皓国北部沧州城河清街上最普通的一个小药材铺里。父母从附近乡下收购些药材,偶尔也自己去山上采。 因父母都是朴实诚恳的人,没什么大富大贵,但是养活我们一家三口也够了。所以一直以来我的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也没吃过什么苦。 1、 初夏的清晨,早上天刚蒙蒙亮,街上只间或有一两个行人的脚步声,阿爹阿娘就卸下门板准备营业。 空气中有薄薄的水汽,在晨光照耀下亮闪闪的,犹如金沙一般漂浮着。 院子里的木兰花树迎着晨光也愈发显得英姿勃勃。 木兰这种花树,当真是不错,花期从寒冬腊月之时便开始,一直到盛夏之时也常常能在繁茂的枝叶之间见到那白色傲然的身影,难怪沧州城人人爱它。 如往常一样,阿爹先是站在院子西侧的小药圃边上负着手将其中生机勃勃的药材们都巡视一番,宛如一员大将在审阅军队,然后是打扫铺子、洒扫庭院。 阿娘在厨房做些简单的饭菜,这个时节往往是粟米粥、藿叶汤还有咸菜之类的。 我呢,偶尔帮帮忙,偶尔看看书,偶尔自己玩自己的,阿爹阿娘向来是不爱管我的。 街坊里有些好事的妇女还为此曾跟阿娘说过:“女孩子就应该多使唤,要不然以后嫁了人什么家务都不会做那怎么行呢?” 阿娘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一笑了之。 早饭过后,晨露已干,阿爹将昨日从乡下收来的艾蒿都铺开在院子里的草席上晾晒,阿娘则从厢房里拿过铺着已经晒好的白芷的簸箩放在院中木兰树下的石桌上,侧身坐在石凳上开始挑拣,一边纤指翻飞,一边哼唱着《木兰谣》: “木兰开在断崖西,青石缝里抽新碧 不羡牡丹朱门艳,只向寒月借白衣 ——阿妹采药南山去,簪朵玉兰当马匹……”。 声音和着清风,飘飘渺渺,如丝线一般绵绵不绝于耳。 这种情况下,我总会有一种“我家很有钱”的错觉。 其实,在我还小的时候,我真的觉得我家是河清街上最有钱的,长大了才知道并不是这样。 接近晌午的时候,阿娘冲着厢房喊:“小兰,把这些药材送到王二娘家。” 对了,我叫沈兰辞,父母以及附近的邻居都叫我小兰。 “好,我马上去。”把《关雎》的最后一句抄完,我看着未干的笔墨很满意地点了点头,放下笔,跑进铺子的柜台旁拿过母亲包好的一大包药材便去王二娘家。 王二娘便是王二的阿娘,经营着一家脂粉铺,铺子矮矮的,不如我们家药材铺这么高大亮堂,难得的是胭脂水粉种类繁多,挤挤挨挨的,看着很是热闹。 而王二娘对待自己的铺子也着实用心,除了进一点现成的货,还经常自己捣鼓着研发一些新品种。 这几天便研发了一种叫七白膏的面脂,所谓“七白”便是指这七种药材——白芷、白蔹、白术、白茯苓、白及、白附子、细辛,据说有美白养肤之效——这是王二娘说的。 也便是因此,王二娘家脂粉铺和我家药材铺常年合作。 王二娘和王二爹年轻时从农村过来,过来的时候王二娘还怀着身孕。 一开始,王二娘经常到我家买一些研发脂粉时需要用到的药材。 后来阿爹阿娘看他们在这河清街上还没站稳脚手中也并无多少钱财,便与他们商议买药不用付钱,只当我家药材铺入了股,赚到钱了给些分红就是。 王二娘当然十分欢喜。 王二爹娘也都是朴实勤劳的人,没过两年王记脂粉铺便被经营得像模像样,虽比不上皓都那些贵族之家逛的铺子,在我们当地倒也是小有名声。 阿爹阿娘还经常在收到分红时感慨:“这便是好心有好报了。” 顺带说一句,那时王二娘肚子里的孩子并不是王二。 2、 此时的河清街上已是热闹非常,我挤过人群,跌跌撞撞地来到王二家脂粉铺。 “王二娘,阿娘让我给你送药材。” 看着“王记脂粉铺”的布幡我便开始喊,还没进去就闻到了甜腻的脂粉味。 没人回应,而且铺子里出奇的安静。 我探头探脑地往里看,没半个人影。大白天的王二娘不在铺子里能去哪呢? 正在疑惑之时,猛然间,一阵阴风掠过脖颈,肩膀被什么东西重重地往下压。 瞬间,前段时间看的那些志怪小说的各种恐怖场景此刻都如鬼魅一般直往我脑子里钻——青面獠牙、舌垂三尺、黑发负面、眼眶流血…… 我不是大白天遇见鬼了吧! 我僵着脖子缓慢地转过头——王二这小子正一脸坏笑地看着我。 我的怒气蹭地一下窜上了顶门心。 二话不说,双手抓住他的胳膊用力往肩膀斜向前拽,要给他个过肩摔,咬牙切齿地说:“竟敢吓我!” 王二嘴角的坏笑马上僵住,此刻正是一脸苦笑地看着我:“大侠饶命,大侠饶命。” “求饶就行了吗?” “再给你掏个鸟窝。” 这条件倒不错,我松开了手。 王二边用左手揉着被我拽疼了的右胳膊,边说:“我娘去吃吴小双家的酒席了。你把药材放在这吧。” 吴小双她娘俩还真是一样的小气,就因为前几日跟我阿娘拌了几句嘴,她孙子满月酒也没请我阿爹阿娘。 而拌嘴的原因仅仅是我阿娘说杂货铺孟大娘的儿媳妇孟小嬢嬢比铁匠铺杜阿公家的儿媳妇杜嬢嬢美,而她以为后者比前者美。 一个破酒席谁稀罕! “好啊。鸟窝什么时候掏?” “等过两天我腿上的伤好一点吧。”王二边说边用手指了指膝盖上的伤口。 不大不小正正好覆盖着膝盖的伤口,一看就是又和别人赛跑摔的。 我想了想,心下点了点头,迈腿要走。 “小兰,先别走,给你看样好东西。”王二神神秘秘地说。 能是什么好东西?不过又是些脂粉、香料之类的,我对这些并不感兴趣。 不过话又说回来看看也没什么损失,于是我跟着王二走了过去。 王二蹑手蹑脚地走进厢房,像是怕惊动了这满屋的灰尘似的。我站在门口看。 王二这间屋子不大,只容得下一张床、一个斗柜、一张椅子,斗柜也常当作桌子用,再就只容得下一个人,东西不多灰尘倒真的挺多。 唉,男孩子,果然还是不甚讲究,我说过他几次,还帮他打扫过几次,无甚作用。我摇了摇头。 只见王二从床头的斗柜里拿出一个红木盒子。 盒子看上去倒没什么特别的,甚至有点破旧,漆已经斑驳。 王二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又小心翼翼地从盒子里拿出一个什么东西,把盒子放下后,把右手握着的东西放到了左手的掌心,托着给我看。 是一颗圆滚滚的珠子,只是这珠子…… “你是在耍我吗?” 我怒气冲冲地瞪着王二。 这分明就是普普通通的石头啊,外表粗粝黯淡,无甚稀奇之处。 试问河清街上谁人没见过石头。 难道王二这颗石头有手有脚会说话吗? “这可不是普通石头。”王二像是听到了我脑袋里的想法,又神秘兮兮地说:“今晚吃过饭你再过来。” 暂且如此,倒时候验证了王二就是在骗我这一点我再揍他不迟。 3、 对了,忘记说王二其实有大名叫王琰。 他这个名字大有来历。 据街上的大人说,王二上面原有个哥哥,便是王二娘刚来河清街时怀着的那个。 当年,也就是皓元二年,河清街上人人都知道镇北侯府诞下了个二公子,取名为成珏。 两个月后,王二娘分娩生下一男婴,和王二爹商量给孩子取什么名字,想来想去王二娘便提议,就叫王珏。 贫贱人家原没什么文化,心想镇北侯府人人知书达理,取得名字定也是好的。 然而愿望虽好,结局并不怎么好。 这王大哥三岁早夭,王二爹去棺材铺买棺材,棺材铺的赵阿伯说是名字取得不好,说什么“双玉易碎,贫贱人家压不住这样金雕玉砌的字”。 王二娘两口自此便着了意。第二年生下王二便托十里八乡最有名的算命先生给取名。 据说当天算命先生看过王二的生辰八字用手捋着山羊胡须深不可测地说了句:“此子火弱。” “那该怎么办?”王二爹慌张地问。 算命先生略作沉吟,不置一词,大笔一挥,写下一个字递给王二爹。这才说:“此名可补命格缺火之弊,火盛则邪祟不侵!” 王二爹接过纸条,认真地看了看,也不知看没看懂,只是见他微微点了点头,又面脸堆笑地看向算命先生连声称谢。 过后又小心翼翼、如获珍宝地把这纸条叠好用一块红布裹成三角符压在王二枕头底下,俨然是把它当成了王二的护身符。 于是,王二便拥有了他的名字“王琰”。 只是这个名字太复杂了,太不像我们这些普通市井小民的名字了,所以我就按他的排行叫他“王二”。 慢慢地“王二”这个名字也就传开了。 街上的孩子听家里的大人说当时算命先生还说了一句:“谨防六岁之时水月之劫。” 不过这个我不太确定,也不敢向大人求证,因为据说王二爹便是王二六岁那年上元节为了救溺水的王二而死的。 的。 第2章 捡到宝贝(二) 4、 从王二家的脂粉铺回我家药材铺的路上,经过一家新开的茶肆,热闹得很,老远就看见门口乌泱泱地围了一群人。 说起这新开的茶肆,有钱人过去,花几十文钱点一壶好茶便可坐下来听书,再花十几文钱便可点书。 穷人过去,点不起茶点不起书,也能围站在一旁跟着听听,店家也很是欢迎,让店小二送过来几张矮脚凳,一点不像河清街北头那个翠宴楼——穷人去了只能用脚趾扣地。 去送药的时候顾不上看,现在没什么要紧事了,我便想凑进去看看热闹,说书人正讲到: “胡人狞笑攻城,箭雨蔽日,百姓闭目待死之际—— 忽闻一声长啸震九霄! 但见一白袍少年成庆之,如蛟龙出水,仗剑杀入敌阵!剑光过处,胡将头颅滚落;更奇的是飞石如雹、惊雷裂地,胡军大溃,皆跪地哭嚎:‘天神降罚矣!’ ……” 这段对于沧州城百姓来说可谓是百听不厌的,而且每次听到精彩之处众人都不禁拍手叫好。 现下这茶肆正堂之间正是拍手声、叫好声如同狂风下的浪潮连绵不断。 我前面两个头发花白的老者交首攀谈道: “十几年前,我们过的还是什么日子。 那次饥荒,听说整个沧州城死了一大半的人,只活下来两三成,我们城里的还好一些,郊外死的那可是不计其数,乱葬岗都堆满了死人。” 那说话的老者说到这里脸上的皱纹拧作一团,十分恐惧的样子,似是眼前便是那死尸遍地的乱葬岗。 另一老者忙应和道: “要不然怎么说我们整个沧州城都得了成大人的福佑呢。 从成大人镇守我们沧州城以来,十几年间,我们跟着享受了十几年的太平。” 旁边的人一众应和,无一不点头称是。 那年的灾荒我倒没有经历过,只是经常听大人说过那时沧州城的饥民先是到处挖野菜吃树皮,到后来野菜树皮都没了就吃观音土,最后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不过关于最后这一点有些老人很是讳莫如深。 就是到现在,胆子大些的孩子去那边玩回来时说在那里的地面上随手一划拉,土里埋的便都是白骨。 听来甚是恐怖,还好我生在这太平盛世,不需要经历这些。 我缩了下脑袋,不敢再听,便匆匆走开了。 5、 回到家,阿娘已经做好了饭菜。 我和阿爹一起到厨房把饭菜都端到院子里的石桌上。 木兰花树枝叶浓密,石桌上只有星星点点的光斑。 吃饭的时候我问:“阿爹,都说镇北侯是好官,他是如何的好呢?” 阿爹先是笑了笑,然后抬首慷慨激昂地道:“我们沧州城第一代镇北侯成庆之,平定战乱又施行仁政,救沧州百姓于水火之中。在位十年间,边境无人敢犯。我们现在安乐祥和,都是受到了他的庇佑。” “那现在的镇北侯呢?” “现在的镇北侯成昱,虽不如他父亲成庆之那样刚健威猛,但在位六年,边境也没什么大乱子。而且他仁善亲和,对百姓仁慈,对家人和善,也算是难得的好官了。”阿爹声调略微低了点。 “你说边境没有大的战乱……那就是还有小的喽?”我歪着头看向阿爹。 阿爹又笑了笑,这次笑容里却似有些尴尬,“咱们小兰很聪明。” 然后正了正神色,略作沉吟道:“是啊,听说这几年胡人又开始蠢蠢欲动……许是得知老侯爷去世了,想来试试这新任镇北侯的深浅。” “老侯爷是怎么没的呢?”我问道。 听我这么问,阿爹叹息一声道:“天妒英才啊。老侯爷走那年,才不过五十多岁。据说是受命去边境巡视时,夜里和下属喝多了酒,自己出去散步,不慎跌落悬崖……” 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竟是这么没的……我也不禁唏嘘一阵。 “可镇北侯府不是有流光珠吗?那成昱定也不怕这些胡人的吧?”我突然想到这里,便问道。 “流光珠……”阿爹顿了顿,“这都是十六年前的传说了。 自十六年前那次大战之后,也就民间这么流传,再没人见过它的踪影。莫说是朝廷,就连镇北侯府上下,也再无人提及此物,谁还知是真是假……” 阿爹说到这里,声音沉了下去,面露忧戚之色。 我略做思考,扯着嘴角冲着阿爹笑,“不管是否真的有流光珠,只要有镇北侯在,咱们就不必担心。” “小兰说得对!咱们老百姓啊,就该安安生生过好自个儿的日子。”阿爹听我这么说,脸上如雨后初霁,也露出了笑容。 这时,一旁一直默默支颐含笑看着我们的阿娘发话了:“早说让你别老杞人忧天的,你看,一个大人倒还不如孩子想得通透。”说完,好笑地瞥了阿爹一眼。 又用手摸了摸我的头说:“咱们小兰是真的很聪明。”眼神里漾着柔柔的光。 一片木兰花瓣坠落,砸在地上发出微微声响。 6、 晚饭过后,阿爹在正堂点起了桐油灯,又从壁龛中拿出那副祖上传下来的沉甸甸的榆木算盘,放在案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阿娘从前堂铺面的柜台上拿过账本,两人在昏黄的光晕下算起了帐。 随着算珠的“噼啪”声,时不时有夜蠓直扑向灯苗,“嗞”一声冒起一股青烟。 我看到这里喉间滚动了一下说:“我去外面转转便回”,就走了出去。 走到街上才发现天空已经成了墨蓝色,一弯新月像鱼钩一样挂在天上,倒像是有仙翁在银河里钓鱼一样。 街上已经罕见人影了,可是家家户户窗户都透出灯火,还有一两只萤火虫,像是想要与星星争辉。 偶而从远处传来几声狗吠,混杂着人说话的声音、吵架的声音、器具叮铃咣当的声响,让人有安定之感,恍然间觉得这样的温柔盛世可以绵延很远很远…… 我负着手、迈着大大的步子,学着那些有钱人的样子优哉游哉地晃悠着走入王二家的铺子。 没见王二娘,许是在后院做家务。 只见王二在铺子里整理日间经营弄乱了的脂粉,在灯火照耀下,脂粉盒子花枝繁蔓、满目琳琅,倒也十分好看。 王二见我来了也不言语,只将沾满了脂粉的手在衣襟上蹭了两把,转身钻进厢房。 片刻后,他双手捧着日间那个乌木盒子走出来,走在前头领着我往外走。 穿过街市直至河清街最南头那栋残破的院子旁边王二才停下。 只见王二谨慎地四面张望,灯火已远,这里只有星月的光辉照着亮。 见四周再没有其他人,王二朝我摆了摆手,示意我站在他的对面。 我、他和断墙形成三角锥形空间,王二于这小小空间里缓慢地打开盒盖。 盒盖刚打开一条狭窄的缝隙便有光彩倾泻而出,照亮了这整个空间! 见状,我瞬间明白了王二如此谨小慎微的原因,赶忙用手捂住了盒子。 显然这并不是普通的石头。 “怎么样?”王二满心期待地看着我。 “还可以吧。”我故作镇定地说,王二则心满意足地笑了。 “你从哪弄的?” “前几天去掏鸟窝的时候掏到的。” “你是在骗我?”这么罕见的东西怎么可能被那么随随便便找到,我是半点没信。 “我怎么敢骗你,真的是掏鸟窝掏的。”王二一脸严肃,以王二的性格,如果他一再这么说就说明他说的不是假话。 “在哪里?” “翠宴楼后面靠近城门那棵最大的槐树上。” “哦。” 这件事还真是有点奇怪,只是博学广知如我一时半会儿也想不明白,但是这可不能让王二看出来。 于是,我故弄玄虚地说:“这东西不要拿出来跟任何人看,除了我。知道了吗?” 王二一脸茫然地点了点头。 静默了一会儿,王二压低了声音问道:“你说,这会不会是传说中的流光珠?” “说什么鬼话呢,先不说流光珠是不是真的有,就算有还能被你看到吗?更何况还是在鸟窝里?” 话虽这么说,其实这个想法一开始我也有过,但是仔细想想这也太不合常理了。 可能是某个大户人家的什么奇珍异宝被人偷了放到鸟窝里恰被王二捡到了吧。 反正这个事情暂时是万不可声张的,待日后寻它的人寻不到渐渐平了风头,再换个地方卖掉也是可以的。 可是,如若这样,那我跟王二岂不是成了贼吗? 不过如果我们拿了出来交给衙门,会不会反被诬告成贼呢? 总之,这个东西是万万不能拿出来 第3章 爱慕 代理服务器连接失败,请更换代理。 代理一代理二代理三代理四代理五 木兰花辞来源更新 文学城 第3章 爱慕 由于版权问题不能显示:请下载看书神,继续阅读 最新章节在APP内更新,下载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