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吹》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逆天改命二十二 要说这本多田实的想法吧,还真有很大的市场,绝大部分的地方豪强都是抱着这种思想,导致了这些地方豪强面对胜德营不愿意拼命,满脑子只想着保存自己的实力,好留待胜德营退去后,与其他豪强争抢地盘。 面对这种情况,有心与胜德营再战的平正盛自然是不甘心的,可不甘心又能怎么样? 加贺一战,平氏精锐尽丧,如果不是有胜德营这个大敌在,平氏很有可能就被人吞并了,之所以如今还是带头大哥,那是这些地方豪强们已经被宋人吓破了胆,不愿意做这个出头鸟,这才把平氏又推了出来。 如今在平氏这边,实力超过平氏的,就有五六家,本多家就是其中之一,大家聚在一起无非也就是抱着报团取暖的想法,免得被胜德营各个击破,至于说出动出击,那是想都别想,还是那句话,等胜德营杀累了,自然也就离去了。 平正盛是有野心的,不会甘心做这些地方豪强的傀儡,利用平氏威信高的优势,开始了吞并,先从那些实力不如自己的开始。 攘外必须安内,这就是平正盛目前的主要任务,至于说胜德营,也就是五百多号人,能造成多大的破坏,北条氏的威胁都比胜德营来得大。 也正是如此,双方保持了僵持的局面,平正盛也一门心思地扑在了安内的道路上。 平正盛很有手腕,不动声色之间便以各种理由收拾了三家豪强,实力也跃居首位。 有了实力的支撑,平正盛说话的声音也开始可以大声了。 这次平正盛把目光投向了本多家。 由于本多田实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扬自己的保存实力论,平正盛对本多田实发起了舆论攻击。 保存实力这种想法,绝对是绝大数地方豪强的真实想法,但胜德营对于霓虹人来说,那妥妥的就是外族,抵御外族那绝对是政治正确,因此保存实力只能悄悄地做,绝不能说出口,反之嘴上绝对要慷慨激昂,誓死抵御外敌! 本多田实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本多家历来都是跟着藤原氏混的,如果不是被胜德营逼急了,本多家会主动与平氏汇合? 本多田实知道自己不是平氏的嫡系,生怕自己被平氏当做了炮灰,觉得法不责众,故意私下宣扬不抵抗,就是想着多拉志同道合之人,来对抗平氏不断要求自己出战的命令。 但平正盛手握大义名分,如今又占据道德制高点,对本多家进行了谴责,这就不是本多田实能扛得住的了。 本多田实知道自己绝 不能低头,一旦低了头,那么钝刀子割肉就要来了,自己早晚得玩完! 于是本多田实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举动,本多田实宣布这就带着本多家的军队前去找胜德营决战! 你平正盛不是指责我本多田实消极抗宋? 老子现在就去找宋人拼命,老子宁可死在了宋人的手中,也绝不便宜你平氏! 平正盛怎么也想不通本多田实怎么就一下子硬气了?本多田实如果敢拼命,就特么不会来投奔自己了! 平正盛很想说本多田实这不是去抗宋的,是去投宋的,但真的说不出口。 谁都知道胜德营根本就不接受投降,如果人家接受的话,那些地方豪强们早降了,还会跑来和你平氏汇合? 本多田实临走前,还不忘向平正盛要了一大批的辎重,老子都要去拼命了,你还不给点辎重? 平正盛明知本多田实绝不是那种敢拼命的人,但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把辎重给了,不给是真的不行啊,之前都把舆论造起来了,结果人家真的去拼命,自己还不给辎重?这个锅,平正盛也背不起啊! 本多田实一个转身就带着辎重回去了长岛,还大肆宣扬老子本多家是长岛的本多家,要抗宋也在长岛抗,胜德营只要敢来长岛,老子就敢死拼! 此时的霓虹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国家概念,本多田实的一番言论很有市场,我本多家是长岛的豪强,守护长岛才是我的责任,其他地方关我屁事! 结果就是陆续有豪强效仿,带着军队脱离了平氏,回到了自己的地盘,声势浩大的平氏联军也因此崩分瓦解。 其实吧,这一切都是源氏的功劳。 就在平正盛制造舆论要对本多家动手之际,源氏就找到了本多田实,明确表示跟着平氏混,早晚得被平氏吃干抹净,不如跟着我源氏混吧! 由于献城投敌,源氏在霓虹国的名声已经臭了,那么想要让人家跟着自己混,给出的好处就必不能少。 源氏首先给出的好处就是,只要跟着我源氏混的,胜德营绝对秋毫不犯! 这个好处可是实打实的,胜德营已经成为了这些地方豪强的噩梦,民间都已经有传闻了,胜德营都是魔星转世,指挥使李逵更是天杀星转世,所过之处,皆是白骨。。。 源氏只要能保证胜德营不来找自己的麻烦,就已经能领这些地方豪强们动心了。 源氏给出的第二个好处,那就是大义名分。 霓虹国的地方豪强,说 白了就是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有钱有人有资源,但由于没有上升通道,得不到朝廷的认可,但对地方拥有实质性的统治。 这些人非常渴望能拥有大义名分,将基业传承下去,而平正盛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用自己征夷大将军的身份给了这些人大义名分。 不过吧,平正盛给出的大义名分有点虚。 九一八之乱,只要眼不瞎,都知道是平氏的自导自演,说白了平正盛就是乱臣贼子,霓虹国的正统还是天皇血脉,平正盛也正是知道这一点,只敢给自己一个征夷大将军,还宣布了皇后有喜的消息,只要新一任天皇诞生,那么这个大义名分就算是实了。 可重点是,距离平正盛宣布皇后有喜的消息已经过去快十个月了,小天皇还没有生下来,这就不得不令人怀疑皇后有喜的真伪了。 第一千二百章 逆天改命二十三 源氏也正是针对这一点,表示皇后乃平正盛之女,有没有喜先另说,就算有喜了,谁又能证明是白河天皇的血脉?尤其是距离白河天皇驾崩已经过去了十个月,小天皇还没生下来,天知道是谁播的种! 言下之意就是平正盛给出的大义名分,那都是虚的,他自己就是乱臣贼子,乱臣贼子给出的大义名分是得不到上天的认可的。 况且平氏获罪于天的传闻在霓虹国已经漫天飞了,这就由不得这些地方豪强好好考虑了。 而源氏给出的大义名分就不一样了。 源氏明确表示我源氏已经送女进宫,那可是大宋的皇宫,大宋皇帝亲口答应,我源氏之女生子当封霓虹王! 中原王朝的正统血脉,难道不比天皇血脉高贵? 对于血脉论至上的霓虹国来说,一个普通的中原人血脉就已经值得这些地方豪强疯抢了,不然也就不会“渡种”这回事了,那么中原王朝的正统血脉,肯定至高无上的了,能被这样的血脉认可,这样的大义名分确实是平氏这个乱臣贼子给不了的。 有这两点保证,对于这些地方豪强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吸引力,但是源氏如何保证才是重点,万一听了源氏的话,然后被胜德营攻击了,那自己上哪说理去啊? 因此,源氏才第一个找上了本多田实,别人还能观望,但平正盛的刀已经架到了本多田实的脖子上了,本多田实要么慢慢被平正盛吃干抹净,要么就赌一赌源氏说的是真的。 对于本多田实而言肯定赌啊,继续跟着平氏早晚得死,赌源氏一边,至少还有一半的希望,那为什么不赌啊? 本多田实回到长岛后,胜德营派人来过一次,花荣亲口向本多田实保证,只要有源氏的担保,胜德营绝不攻击! 当然了,花荣也没白跑一趟,本多家承担一些补给任务也是要的。 只要不是要自己的命和地盘,补给这点小任务又算得了什么?况且还从平氏那里搞到了一些!本多家给的那叫一个爽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本多家这个榜样,其他豪强还不知道怎么选择吗? 面对联军的分崩瓦解,平正盛尽管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也已经无力回天了。 阻止?怎么阻止?拿什么阻止? 要知道这些地方豪强要钱有钱,要人有钱,给你平正盛一个面子,喊你一声大将军,不给面子,你平正盛就是乱臣贼子! 平正盛只要敢动刀子,这些地方豪强不敢和胜德营拼命,但绝对 敢和平正盛这个败军之将拼命! 届时,平氏能不能存在还是个未知数! 不如好聚好散,各奔东西! 不过平正盛也不是没有得到好处,至少有一部分忠于霓虹国的武士留了下来,被平正盛直接收编了,平氏的军队扩充到了近五万,平正盛有了与胜德营一战的信心! 平正盛很清楚霓虹人的秉性,只信服强者,自己只要不能洗刷战败的耻辱,那么别说号令天下了,就连最起码得尊重也不会得到;相反,只要战胜了胜德营,今天这些不听话的地方豪强们,明天就得匍匐在自己的脚下,乞求自己的宽恕! 不过此时与胜德营决一死战还不是时候,要知道胜德营就五百余人马,但源氏与北条氏的联军却已经足足有了近九万。 征夷大将军平正盛以朝廷的名义颁发檄文,言明胜德营这是外族入侵,凡是与胜德营为伍,那都是叛国通敌!并号召霓虹国的热血武士加入到自己的征讨大军来。。。 这篇檄文一出,霓虹国的热血青年们都被煽动了起来,纷纷加入到平氏大军中来,尽管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面黄肌瘦,但拳拳报国之心日月可鉴! 源氏这边也是不甘示弱,同样一片檄文,操刀者不是别人,正是大宋使节朱勔与王黼。 胜德营来霓虹的目的是什么? 是来接大宋使节团回家的! 胜德营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就算朱勔与王黼躲在深山老林不知道,但经常出来打探消息的华斋还能不知道吗? 当华斋得知师祖派出胜德营来接自己等人回家,激动地热泪盈眶,带着朱勔与王黼等人前来与胜德营相会。 按照道理说,胜德营的任务应该是完成了,也应该回去了,但中国人嘛,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的,来都来了! 来都来了,干的还不错,形势一片大好,难道就这么回去了?别说胜德营不甘心,朱勔与王黼也不同意啊! 对于朱勔与王黼而言,出使一趟霓虹,尽管事出有因,但还要麻烦胜德营来接,这本身就是失败,若是不干出点大事来,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了,这绝对是自己职业生涯的一大污点! 当平正盛颁发了檄文,朱勔与王黼总算是找到了可以发挥的优势了。 打仗是胜德营的事,但打嘴仗,朱勔与王黼岂能甘居人后。 一篇辞藻华丽、引经据典的檄文横空出世! 檄文是出了,所有人也都承认是篇好檄文,但关键的是,特么没几个人能看 懂啊! 胜德营最有学问的卢俊义表示,每个字自己都认识,合到一起肯定是好文章,但什么意思,不好意思,说不上来!只能婉转地表示自己学问浅薄,无福欣赏两位大人的风采! 卢俊义都看不懂,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至于说霓虹人,那就更属于对牛弹琴了。 然而对于朱勔与王黼二人所言,看不懂就对了,这片檄文根本就不是给霓虹人看的,而是日后给朝堂上的那些相公们看的。 想我大宋,风采风流,冠绝当世!来到了蛮夷之邦,有机会而不露上一手,日后回去只怕也不好在读书人的圈子里混了。 因此,朱勔与王黼拼弃前嫌,合作了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写出了这片锦绣檄文,引经据典多达三十二处,每个字都是斟酌再斟酌,至于说霓虹人能不能看懂,那根本就不是朱勔与王黼所关注的。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逆天改命二十四 当然了,有了一片锦绣檄文可以向朝中大佬们交差,朱勔与王黼这两个实用主义者另有绝招。 朱勔与王黼这二位之前躲在深山老林,有华斋这样的荒野专家,衣食肯定是无忧了,若是一般人,也许就只会静静等待机会,但这二位何许人也,大名鼎鼎的北宋六贼之二,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做到遗臭万年的,也是要有真本事的。 朱勔与王黼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大意,还是大意了! 但就在这一点上,还真不能怪这二位。 俗话说,当权不闹事!你都掌握了最高权力了,闹事不是给自己添堵吗?一般闹事的,都是想着趁乱上位的。 谁能想到掌控霓虹国最高武力的平氏居然会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这若是放到中国,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平氏要铤而走险? 朱勔与王黼经过分析,还是那么一句话,当权不闹事,闹事不当权! 九一八之乱其实是有预兆的,平氏难道就这么甘心交出手中的权力,灰溜溜地走了? 因此,总结到最后,还是大意了,所有人都被平正盛这个老狐狸用近乎完美的演技给骗了。 不过朱勔与王黼也因此得出一个结论,霓虹人信天命,非常地信天命。 要知道藤原氏已经败落,手中的武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在擂台上说了平氏获罪于天,如日中天的平氏便大势所去,进而导致了平氏铤而走险。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霓虹国血统至上,而血统论的背后逻辑便是天命。 一个人的成就不是努力得来的,而是由血统注定的,也就是说从一出生的那一刻,天命就已经注定了。 既然霓虹人这么信天命,那么朱勔与王黼又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朱勔与王黼在放出檄文的同时,也通过源氏向霓虹人宣扬了平氏获罪于天的铁证,五百破十万算不算铁证?肯定得算啊!就算是十万头猪,五百人也不可能一天抓完啊! 面对这一点,平正盛满肚子的委屈,却也不敢辩解。 面对营啸,就算是战神在世也无力回天,平正盛肯定败得不服气啊,但只要敢在这一点上辩护,那么就正好中了朱勔与王黼的计。 朱勔与王黼只需一个反问,难道营啸不是平氏获罪于天导致的?那么99的人不限于霓虹人肯定会觉得营啸就是获罪于天导致的。 平正盛是真的不敢在这一点上纠缠啊! 一般人到了这一步也许就满足了,但朱勔与王黼这两位还有更厉害的在后面等着。 朱勔表示比武赢回掘河天皇,以十场为限,此乃我大宋皇帝定下的,我大宋皇帝金口玉言,驷马难追,说了十场那就是十场,断无变更之理!之前在平安京只举办了三场,便因为九一八之乱而停止!如今我大宋使节朱勔宣布,比武继续进行,谁能赢得了我华斋华真人,便能赢回掘河天皇! 朱勔很是大度地欢迎平氏武士前来比武,并以大宋使节的身份保证比武武士的安全,当然了,死于擂台那就另当别论了。 华斋也表示之前不知道,但现在已经知道了,派出刺客刺杀我师祖的乃平氏,我华斋武艺平平,所持者唯有师祖的庇护! 言外之意就是不是平氏的武士就别来凑热闹了! 朱勔与王黼在这里打着嘴炮,联军的脚步也没有停止,一路向着镰仓进发。 联军所过之处,胜德营也是遵守承诺,凡是由源氏出面担保的豪强,一律秋毫不犯,只需承担一些为大军补给的任务便可。 没有源氏担保的豪强,那么就不好意思了,李逵的板斧早已饥渴难耐,胜德营也是秉承了宁可杀错绝不放过的原则。 此计出于大头,要的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并将一部分不安定因素逼得前去投靠平氏,以增加平氏的负担。 这一招狠毒啊! 平正盛之前被本多家等豪强临走前坑了一把,物资方面已经很紧张了。 之后,平正盛发出檄文,吸引了一大波热血爱国的霓虹青年,兵源是有了,但这些人都是带着嘴来的,平氏得管饭啊! 如今又是一波豪强前来投奔,这些人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唯独没有辎重。 你想啊,逃命的时候,谁特么还扛着几袋米啊,当然是带黄金等硬通货了,这些东西都很值钱,但填不饱肚子啊。 平正盛是很想将这些人都拒之门外的,但特么是真的不行。 在这当口能来投奔的,别管是出于什么理由,那都是对平氏的认可,而当举国认为平氏获罪于天的关键时候,平氏尤其需要这份认可。 平正盛决定出动出击,与胜德营决一死战! 原本的平正盛世想着以逸待劳,但特么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张嘴,不用等联军来,再过几个月,只怕内部就会因为缺粮而打起来了。 只有出击了,只要能战胜胜德营,那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作战三要 素,天时地利人和,胜德营虽客军作战,但由于有源氏和北条氏这两大地头蛇,更因平氏获罪于天的传闻,胜德营居然占了两项,唯一所缺的便是地利。 不过由于大头的计谋,地利虽说没有补齐,但至少把平正盛逼得出动出击了,而龙之谷的失守更是令平氏失去了最后的地利。 龙之谷,镰仓之要道,易守难攻,由平氏重兵把守,也是平正盛中意地与胜德营决战之地。 然而,就是这么重要的由三千精兵把守的战略要地,却被人攻占了,而立下如此奇功的,正是自源氏登陆后,便被人忽视的北条康云。 北条氏曾经是平氏最亲密的战友,对于平氏了如指掌,更是与平氏相当一部分的将领有着深厚的交情。 霓虹人信命,在平氏获罪于天的消息满天飞之后,平氏内部的人心就不稳了,毕竟有几个人敢和老天爷作对啊。 北条康云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只率五百精兵赶到了龙之谷,并秘密招降了龙之谷的守军副将。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声势浩大的联军所吸引的时候,北条康云里应外合,一举攻占了龙之谷,打出了斩首一千余人的傲人战绩。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逆天改命二十五 这一闷棍打得平正盛半天没缓过神来,先不说龙之谷的战略重要性,光是这三千精兵就让平正盛心痛不已。 胜德营在得知龙之谷被攻占的消息,一路高歌猛进,在平正盛组织反攻前及时赶到。 天险再加上胜德营的战斗力,面对这样的组合,平正盛犹豫了,而在战场上犹豫,那便是致命的。 随后联军的陆续到来,令平正盛彻底失去了夺回龙之谷的希望。 率领大军前来的平正盛很显然是不甘心的,但在战场上,最要不得的就是犹豫,当源足利率领大军进驻龙之谷后,平正盛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两军对垒,不是你想跑就能跑得了的,撤退一方若是没有妥善的安排,很有可能形成溃败的。 平正盛的八万大军与联军的十二万大军进入了对峙阶段,更要命的是联军不光在人数上占有优势,还有着龙之谷的天险,进可攻退可守,完全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平正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也愈发证实了平氏获罪于天的传闻。 平正盛粮草匮乏,之前能走却不走,如今想走又走不得,试探性地组织了两次进攻,在付出了数百条人命后,果断偃旗息鼓。 在反观联军,那是一点都不着急,已方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占据天险和主动,一个拖字就能把平氏拖垮,又何必冒险进攻呢? 联军不主动出击,平正盛也不敢跑啊,只因空中有五个黑点,平正盛虽不知那是什么,但却知道那绝对是宋人的秘密武器,配合着望远镜,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宋人的眼皮子底下。 尽管平正盛很清楚天上的那五个黑点是什么,但始终还是不甘心的,精心摆出了一个圈套,摆出一幅想跑得架势,安排了两千人的伏击圈,试图吃掉前来追击的胜德营。 结局嘛,也是很悲哀,跑没跑成,两千伏兵也被胜德营在源氏大军的配合下死伤殆尽。 这两千伏兵寄托了平正盛最后的希望,是平正盛最精锐的军队,巨大的损失几乎令平正盛一蹶不振。 联军也没有乘胜追击,只是牢牢掌握着主动,想要一步一步拖垮平氏。 联军能攻而不攻,平氏想攻却没能力攻,想跑也跑不掉,如此一来,双方又进入了僵持阶段。 这个阶段是非常沉闷的,联军一方粮草充足且占据主动,自然没什么;但平正盛却受不了了。 如今平氏大军的气氛是非常压抑的,全靠着平正盛的个人威信硬压着,但这种情况维持不了多久,一旦失控,再次出 现营啸也不是不可能。 但平正盛是真的没有办法了,能跑早跑了,还等到现在吗? 可没办法也得想办法啊,于是平正盛就做了一个令自己后悔终身的决定。 平正盛向联军喊话,要求比武继续。 之前打嘴炮的时候,大宋使节朱勔就已经提出了比武继续,但是华斋却表示自己只与平氏武士比武,毕竟派人前去刺杀师祖的幕后黑手是平氏,这叫冤有头债有主! 哪怕有大宋使节朱勔的再三保证,也没有哪个脑袋给驴踢了的平氏武士敢去联军大营比武啊。 如今平正盛提出比武继续,那也是有着自己的考量。 平氏之所以会落到今天如此局面,完全就是被扣了获罪于天的罪名导致的,只要比武继续,平氏能在接下来的比武中赢上这么一次,就能打破这个传闻,这对于平氏是非常有利的。 要说平正盛这个想法也不错,但前提是能赢,不过在这一点上也怪不得平正盛,华斋实在隐藏得太深了,整个霓虹国都没有人觉得华斋武艺高强,武艺平平华真人,这是霓虹人的共识。 平正盛的提议正中朱勔的下怀,岂有不同意之理? 双方派人进行协商,决定休战三日,于两军之间搭建擂台进行比武。 期间由于源氏的强烈提议,朱勔为了体现宋人愿意送还掘河天皇的态度,决定由先由平氏派出武士五名进行比武,再由源氏派出两名武士。 按照道理来说,掘河天皇回来对源氏是不利的,源氏之前也曾经强烈反对过比武继续进行,毕竟掘河天皇万一回来了,对于源氏的封王霓虹是很不利的。 但朱勔是谁?历史上出了名的一肚子坏水,一句“禅让”便让源氏欢天喜地地转变了态度。 “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禅让”莫过于尧、舜、禹这三者之间的禅让传说,此三人也被儒家认为是贤明之主的代表人物,并常用这三人对比后世之君。 其后“禅让”就让人给玩坏了,比如西汉刘婴禅让给摄皇帝王莽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的历史上,“禅让”曾出现过40余次。 “禅让”也成为了王朝更替的取得正统性的必要手段,比如周恭帝禅让赵匡胤,大宋的正统性就是这么来的。 “禅让”这二字仿佛给源氏打开了新天地,原来还可以这么玩的! 霓虹在宋人眼中是蛮荒之地,但终究是一个国 家,想要封王霓虹,第一步就是要将霓虹纳入版图,这才有合法性;而纳入版图,最温和的就莫过于“禅让”,这可以减轻许多不必要的阻力;这个国家的主人都同意了,其他人还能有什么话说! 只要宋人有心,掘河天皇注定是要回霓虹的,既然如此,那么源氏觉得赢回掘河天皇的殊荣还是落到自己身上的好,之所以要了两个名额,那无非就是掩人耳目,免得过于巧合。 朱勔与王黼这两位正副使对此自然没有异议,自从平正盛提议比武继续,这两位自诩是张安安弟子的坏水便决定好好给霓虹人上一课,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导自演,平氏那一眼就能被人看穿的九一八之乱简直就是小二胡闹! 源氏要两个名额,平氏是不同意的,但是被朱勔与王黼一句话就给怼了回去。 按照这二位的说法,华真人武艺平平,所持者无非就是师祖的庇护,平氏乃刺杀张安安的元凶,是决计赢不了华真人的,那么我大宋皇帝提出的赢回掘河天皇就显得不那么诚意了,为了显示诚意,源氏派出两名武士也是非常有必要,有了对比,谁是获罪于天也能一目了然! 论嘴皮子,平氏又怎么会是这二位的对手,当场被怼得哑口无言。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逆天改命二十六 崇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龙之谷! 一座高大的擂台凭空而起,华斋走上擂台,放声说道:“我华斋,武艺平平,所持者无非师祖庇护!请!” 华斋话还没说完,对手平利乙便突然拔刀就刺。 面对平氏的如此不讲武德,联军方面是一片哗然,就连平氏那边,也有许多人觉得不耻。 对手的不讲武德很显然是出乎华斋的意料的,面对突如其来的全力一刺,华斋根本就没有一点点的防备,吓得一个后仰,以及其难堪的姿势摔倒在地。 不过说来也奇怪,师祖的庇护仿佛真的显灵了,只见华斋在后仰摔倒之际,左脚鬼使神差地正中平利乙的下颚,将平利乙踢飞出了擂台。 看着脑袋着地,脖子已经扭曲的平利乙,所有人都知道平氏输了。 华斋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本能地做出了闪避的动作,这才发现擂台上除了自己再无他人,再定睛一看,原来对手已经摔落擂台,死得不能再死了。 “我华斋,武艺平平,所持者无非师祖庇护!”的声音再次响彻龙之谷的上空。 平利乙的失利对于平氏一方的打击是巨大的。 俗话说的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之前平安京的三场比武,那属于耳听,但如今这场,那就属于眼见了。 华斋如果武艺高强,赢了也就赢了;但华斋明明武艺平平,却能凭着运气赢了,也就印证了平氏获罪于天的说法,这就使得原本就士气低迷的平氏大军士气更跌一层。 平定次郎一看,赶紧飞奔上了擂台,拔刀说道:“平定次郎,请赐教!” 华斋还是那句:“我华斋,武艺平平,所持者。。。,卧槽!” 平定次郎更过份,华斋话还没说完,便举刀就砍,武德,什么是武德! 好在华斋之前已经领教过了一次平氏的不讲武德,一声卧槽过后,身形一闪,堪堪避过平定次郎的一刀。 平定次郎一刀抢得先机,刀势绵绵不绝,化作一道虹光,不离华斋左右。 华斋闪避得很狼狈,只能不住地后退,试图拉开与平定次郎的距离,但平定次郎又怎么会让华斋如意,紧追不舍。 华斋眼看已经退到了擂台的边缘,却在平定次郎的紧逼之下,自己连剑都没有拔出来,只能用连带着剑鞘砸向了平定次郎。 这一砸本是华斋的无奈之举,却不料又砸出个师祖庇护来。 平定次郎见华斋连剑鞘都一起砸 来,一招反撩,荡开华斋剑鞘的同时,一刀直刺华斋的胸口。 华斋剑鞘被荡开,门户大开,吓得手舞足蹈,剑鞘意外地搭在了平定次郎的刀上。 高手过招,对力量的控制都是很精妙的,华斋的剑鞘意外地搭在了平定次郎的刀上,这就足以改变平定次郎的发力点。 这是外人眼中的场景。 然而当事人平定次郎很有话想说,只因一股大力从刀身传来,牵扯着平定次郎不由主动地向前冲,这落到外人眼中,那是平定次郎因为意外改变了发力点导致的,但平定次郎却可以非常肯定,这一切绝不是意外,华斋绝对是高高手。 平定次郎很想告诉所有人,但此时气血翻涌,根本就说不出话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在大力地牵扯下,从擂台的边缘摔了下去。 这一切落到外人眼中,那就是平定次郎因意外导致用错了力,结果一个没刹住,自己摔下了擂台。 上天仿佛要惩罚平定次郎比平利乙更不讲武德,只见平定次郎脑袋着地,犹如西瓜爆汁,惨不忍睹! 败了!再一次败于意外!平氏一方有人彻底坐不住了。 只见一人飞快地窜上了擂台,嘴上说着:“平无司,请赐教!”手中的刀子却毫不留情地砍向了还是一脸懵圈的华斋。 平氏的无耻彻底激怒了联军一方,纷纷怒斥,但此时上前救援已经为时已晚。 华斋手中的长剑此时也已经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唯有剑鞘还在手中,见平氏如此无耻,也是怒了,大喝一声:“师祖庇护!”手中的剑鞘便向平无司扔去,希望能阻挡片刻。 说来也巧,扔出去的剑鞘犹如长了天眼似的,一下子正好套在了平无司的刀上,而此时平无司的刀带着剑鞘贴着华斋的鼻尖擦过。 刀上多了一把剑鞘,重量肯定发生了变化,平无司一刀落空,重心也失去了,踉跄着向前冲了两步。 也就是这两步,平无司的后背暴露在了华斋面前,华斋纵使武艺平平,也绝不会错过如此天赐良机,飞起一脚踹在了平无司的屁股上,大喝一声:“下去吧!” 平无司只觉得一股大力从屁股传来,身不由已地便从擂台上窜了下去,还没反应过来,一张脸便与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 而此时的华斋很显然也是被平氏的无耻所激怒,愤怒地从擂台跃起,稳稳地落在了平无司的后背。 如果说平无司还有一线生机的话,那么华斋这一跃则彻底葬送了平无司。 没有人可以指责华斋,既分生死也定输赢,这是早就定好的基调。 华斋已经被胜德营的人搀扶下去了,而被激怒的卢俊义手持盘龙棍,跃上擂台,高声喝道:“胜德营卢俊义,请赐教!” 平氏敢和武艺平平的华真人比武,但绝不敢和胜德营比,若不是朱勔曾说过华斋乃张安安亲自指定的比武人选,平正盛根本就不敢提议比武继续。 大宋使节朱勔在胜德营的重重护卫下,来到了擂台,大声表示今天的比武到此为止!明日,平氏若非经过我方允许,敢擅自登上擂台者,杀无赦!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还没完,朱勔爆着粗口表示老子就特么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明日想要比武继续,平氏比武之人必须经过我方人员的检查,老子信不过你平氏这些无下限之人! 平氏当然不愿意了,但朱勔才不管你愿不愿意,强硬地表示要么按照老子说的做,不然就不比了。 没有人可以指责华斋,既分生死也定输赢,这是早就定好的基调。 华斋已经被胜德营的人搀扶下去了,而被激怒的卢俊义手持盘龙棍,跃上擂台,高声喝道:“胜德营卢俊义,请赐教!” 平氏敢和武艺平平的华真人比武,但绝不敢和胜德营比,若不是朱勔曾说过华斋乃张安安亲自指定的比武人选,平正盛根本就不敢提议比武继续。 大宋使节朱勔在胜德营的重重护卫下,来到了擂台,大声表示今天的比武到此为止!明日,平氏若非经过我方允许,敢擅自登上擂台者,杀无赦!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还没完,朱勔爆着粗口表示老子就特么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明日想要比武继续,平氏比武之人必须经过我方人员的检查,老子信不过你平氏这些无下限之人! 平氏当然不愿意了,但朱勔才不管你愿不愿意,强硬地表示要么按照老子说的做,不然就不比了。 没有人可以指责华斋,既分生死也定输赢,这是早就定好的基调。 华斋已经被胜德营的人搀扶下去了,而被激怒的卢俊义手持盘龙棍,跃上擂台,高声喝道:“胜德营卢俊义,请赐教!” 平氏敢和武艺平平的华真人比武,但绝不敢和胜德营比,若不是朱勔曾说过华斋乃张安安亲自指定的比武人选,平正盛根本就不敢提议比武继续。 大宋使节朱勔在胜德营的重重护卫下,来到了擂台,大声表示今天的比武到此为止!明日,平氏若非经过我方允许,敢擅自登上擂台者,杀无赦!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还没完,朱勔爆着粗口表示老子就特么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明日想要比武继续,平氏比武之人必须经过我方人员的检查,老子信不过你平氏这些无下限之人! 平氏当然不愿意了,但朱勔才不管你愿不愿意,强硬地表示要么按照老子说的做,不然就不比了。 没有人可以指责华斋,既分生死也定输赢,这是早就定好的基调。 华斋已经被胜德营的人搀扶下去了,而被激怒的卢俊义手持盘龙棍,跃上擂台,高声喝道:“胜德营卢俊义,请赐教!” 平氏敢和武艺平平的华真人比武,但绝不敢和胜德营比,若不是朱勔曾说过华斋乃张安安亲自指定的比武人选,平正盛根本就不敢提议比武继续。 大宋使节朱勔在胜德营的重重护卫下,来到了擂台,大声表示今天的比武到此为止!明日,平氏若非经过我方允许,敢擅自登上擂台者,杀无赦!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还没完,朱勔爆着粗口表示老子就特么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明日想要比武继续,平氏比武之人必须经过我方人员的检查,老子信不过你平氏这些无下限之人! 平氏当然不愿意了,但朱勔才不管你愿不愿意,强硬地表示要么按照老子说的做,不然就不比了。 没有人可以指责华斋,既分生死也定输赢,这是早就定好的基调。 华斋已经被胜德营的人搀扶下去了,而被激怒的卢俊义手持盘龙棍,跃上擂台,高声喝道:“胜德营卢俊义,请赐教!” 平氏敢和武艺平平的华真人比武,但绝不敢和胜德营比,若不是朱勔曾说过华斋乃张安安亲自指定的比武人选,平正盛根本就不敢提议比武继续。 大宋使节朱勔在胜德营的重重护卫下,来到了擂台,大声表示今天的比武到此为止!明日,平氏若非经过我方允许,敢擅自登上擂台者,杀无赦!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还没完,朱勔爆着粗口表示老子就特么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明日想要比武继续,平氏比武之人必须经过我方人员的检查,老子信不过你平氏这些无下限之人! 平氏当然不愿意了,但朱勔才不管你愿不愿意,强硬地表示要么按照老子说的做,不然就不比了。 没有人可以指责华斋,既分生死也定输赢,这是早就定好的基调。 华斋已经被胜德营的人搀扶下去了,而被激怒的卢俊义手持盘龙棍,跃上擂台,高声喝道:“胜德营卢俊义,请赐教!” 平氏敢和武艺平平的华真人比武,但绝不敢和胜德营比,若不是朱勔曾说过华斋乃张安安亲自指定的比武人选,平正盛根本就不敢提议比武继续。 大宋使节朱勔在胜德营的重重护卫下,来到了擂台,大声表示今天的比武到此为止!明日,平氏若非经过我方允许,敢擅自登上擂台者,杀无赦!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还没完,朱勔爆着粗口表示老子就特么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明日想要比武继续,平氏比武之人必须经过我方人员的检查,老子信不过你平氏这些无下限之人! 平氏当然不愿意了,但朱勔才不管你愿不愿意,强硬地表示要么按照老子说的做,不然就不比了。 没有人可以指责华斋,既分生死也定输赢,这是早就定好的基调。 华斋已经被胜德营的人搀扶下去了,而被激怒的卢俊义手持盘龙棍,跃上擂台,高声喝道:“胜德营卢俊义,请赐教!” 平氏敢和武艺平平的华真人比武,但绝不敢和胜德营比,若不是朱勔曾说过华斋乃张安安亲自指定的比武人选,平正盛根本就不敢提议比武继续。 大宋使节朱勔在胜德营的重重护卫下,来到了擂台,大声表示今天的比武到此为止!明日,平氏若非经过我方允许,敢擅自登上擂台者,杀无赦!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还没完,朱勔爆着粗口表示老子就特么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明日想要比武继续,平氏比武之人必须经过我方人员的检查,老子信不过你平氏这些无下限之人! 平氏当然不愿意了,但朱勔才不管你愿不愿意,强硬地表示要么按照老子说的做,不然就不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