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征》 第202章 杨乂谢幕 公孙正抚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会,随后说道:“迎蜀王入都,执掌朝政!” 公孙正这个想法,直白点说,那就是投降,在他看来,杨颖是一定会接受他们的,毕竟他们手中还有一定的军事力量,若是杨颖接受了,南方的那些弟兄们,必然也都投靠杨颖,如此之下,他杨颖则可执掌天下。 正当公孙正和宋襄思考着,该如何迎接现在局势的时候,杨颖的信就送到了。 这信中的内容是出自卢他之的手笔,这是一封安抚信,信中的内容,就是告诉他们不要惊慌,让他们坐镇于洛阳,稳定住朝中的局势,同时分别给这俩人升了官,宋襄则成为了辅国将军,而公孙正则提拔为侍中…… 有了杨颖的这两封信后,这俩人的内心也算是平定下来了。 公孙正看着宋襄说道:“从今以后,你我就是蜀王的臣子了,要为他尽心尽责了……” 宋襄点了点头,也是默认了公孙正的话,对于他二人而言,这种结局,算是最好的结局了,当然他们也认为,天下如此之后,基本上就是安定下来了,到时候杨颖入洛阳,执掌权柄,未来杨颖必然成为皇太弟,到时候这皇帝不声不响的死了,那么杨颖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新的皇帝。 这是这两个人心中的想法,或者说,杨乂之前就这么想的,只不过杨乂是想干掉杨颖和杨瑜后,在成为皇太弟,从而在登上皇位…… 邺城。 杨颖此时坐在主座上,在他的两排则是一众近臣……此时他们正在开着会议,商量着这个天下,未来的局势是如何的。 杨颖也没有想到,自己能登上这个位置,距离那皇位基本上就是一步之遥了…… “依臣之见,王上如今宜即刻入京,亲掌朝政大权,昭告天下,明示这江山之主乃王上您。” “此次讨伐杨乂,诸位将士皆奋勇向前、功勋卓着,理应论功行赏,确保他们的利益得到妥善分配。” “其中,雍王杨瑜出力甚多,需着重安抚,以稳其心。” “再者,巴王与蓉城王势力因为积极的保持中立,亦需加以笼络。” “其次那杨元超,如今能迷途知返,也当给予适当的恩惠 ,如此方能稳固朝局,安定天下。” 杨颖点了点头:“你所说的是有这么个道理!” “你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然而,你提及要对杨元超施以恩惠,我却觉得此举欠妥。” “杨元超与杨乂同属一党,在围攻邺城时,他可是出了大力。” “这样的人,若还给予他恩惠,底下那些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定会感到心寒。” “依我看,应当剥夺杨乂封给他的封地,只保留他东海王的名号,让他滚回东海去,老老实实做个东海王,这对他而言,已然是莫大的宽容了。” 在杨颖看来,如今的天下已在我,对于不爽的人,那也没有必要惯着……他对于杨元超是十分不爽的,原因也很简单,如果不是杨元超对杨乂积极表态,继承了杨修的残余势力,从而来围攻邺城,他不至于如此狼狈。 所以此时杨颖上位后,第一个想做掉的那就是杨元超…… “谈及迁回洛阳定都一事,我认为实在没有必要。” “洛阳那是什么地方?此前多位当权者皆在那里悲惨丧命。” “我若回去,只怕重蹈他们的覆辙。” “如今在邺城,我觉得安稳自在,各方面都颇为适宜 ,实在无需劳师动众迁都洛阳。” 杨颖认为洛阳那地方不吉利,所以他不打算前往,在他看来,在邺城办公和在洛阳办公是一个样子的,同时杨颖此时还想着把皇帝给迁到邺城来…… 杨乂也最终到达了长安城。 此时杨瑜看着杨乂,内心之中是愤怒不已,杨颖对杨乂是有兄弟之情,他杨瑜可没有这种情感,对杨瑜,你是只有愤怒,认为这杨瑜不会做人,老子当初起兵把你推上位了,你不好好的报答我,反手想把我搞掉,这太忘恩负义了。 所以当他见到杨乂的那一刻,他也没有多说话,只是立马下令把杨乂给拉到闹市区…… 而杨瑜把杨乂拉到闹市去,可不是砍了那么简单,他要用十分残酷的刑法处决了杨乂。 他让人把杨乂的双手给绑起来,然后吊起来,随后在杨瑜的脚下,堆满木材,然后生起来大火…… 杨乂看到这个场景后,直接懵了,这是要把他活活的烤死呀…… 随着火势越来越旺,杨乂的吼叫声也越来越大……而围观的群众们,都为之震惊,没有想到,杨瑜竟然会用这么残忍的手段杀害杨乂。 而执行的人则是杨瑜的近臣‘皇甫诞’看着杨乂内心之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悲凉的,他叹了口气,随后自问道:“王上如此残暴,会不会遭天谴呀……” 最终杨乂就这样被活活的烤死了,最后尸体成了一个十分黑焦模糊的状态…… 如此之下,应该好好安葬才对,杨瑜并没有,而是砍掉了其头颅送到邺城,同时砍掉了其四肢送到襄城……当然送过去四肢的同时,还有一封信,那就是你们想活命,就自行把杨乂的家人全部处决了吧…… 而一直抵挡杨瑜的张谦,随着杨乂的死,也投降于了杨瑜…… 本来他是想投降杨颖的,毕竟自己的家人在洛阳城呢,但是一想,杨颖和杨瑜的关系十分好,而且他还得知,杨颖要把荥阳给杨瑜了,如此之下,他要投降杨颖,杨颖会不会把他送出去呀?、 如此之下,他思考再三,最后投降给了杨瑜,杨瑜对杨乂十分残暴,但是对于张谦,还是给予了赦免。 毕竟与张谦作战那么久,他深知这个张谦是什么水平,自己得到一个这样的悍将是没有什么坏处的。 而杨瑜这一次,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荥阳,从今以后,东边对他再也没有什么天然的防御壁垒了,同时他杨瑜还被授予了假黄钺,开府仪同三司……一下直接成为天下权势仅次于杨颖的存在。 喜欢权征请大家收藏:()权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03章 分赃不均 襄城。 此时杨乂的家眷都被聚集在一个院子里,围着他的则是一群精壮的士兵。 杨乂的母亲‘郭容’看着周边哭哭啼啼的人,她怒斥道:“都给我闭嘴!” “哭哭啼啼的,成何体统!” “身为长沙王家眷,生死当前,更应恪守体面与风度,哭哭啼啼像什么样子!” “长沙王在世时,尽享荣华富贵,如今他身陨,以死相殉,既是命数,也是身为家眷的道义,有何可惧?” “不过一死罢了,何人能免?” “都给我打起精神,莫要丢了长沙王府的颜面!” 就这样,长沙王的家眷基本上全部被诛杀,为什么说是基本全部,因为长沙王是留下了子嗣的,此子名叫‘杨崇’是长沙王的三子,也是最小的儿子。 此时他在荆州刺史胡图的家中,他保下了杨崇,除了杨崇外,全部被他杀掉,尸体送到长安城,而至于杨崇则以他失踪为由应付杨瑜…… 失踪也是很正常的,毕竟这种灭族的消息传来,长沙王府的人,不可能一点动作没有,他们集府中全部之力护送一个小孩离开,那还是很正常的,自己已经派人去找了,当然至于找不找的到,那就看天数了…… 胡图这么做,其实也是报答杨乂,毕竟也是身受杨乂恩惠之人,如今虽然保不下杨乂全家,但是留下其子嗣还是可以的,这也是尽之他所能了。 凤凰城。 按照之前的约定,杨颖如今赢了,天下平定了,李俊应该交还雍州才对。 但是到手的雍州,李俊又如何可能交出呢? 此时李俊看着杨瑜送来的信,让他离开雍州,李俊沉默着,而周边则是他的一众将领…… “族长!” “百年难得一遇的机遇,我等才得以踏入关内。” “若此刻离去,不知历经几代春秋,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才有可能重返此地。” “祖辈的江山近在咫尺,光复祖业之路,本就荆棘载途,眼下的艰难险阻,正是对我等的考验。” “此时正是关键时刻,怎可轻易言弃?” “臣恳请陛下,莫忘李家祖训。” “您乃大宋帝国后裔,身负着光复社稷,重振山河的重任,唯有迎难而上,冲破这重重困境,方能走上正轨,中兴大宋,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说这番话的,则是李俊的谋臣‘刘哲’,此时在他看来,不能就这样离开,一旦离开了,那想回来,那恐怕就不容易了…… 李俊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杨瑜精锐兵马,那也不是吃素的呀,如果真打起来,李俊内心是缺乏战胜杨瑜的信心的,而且一旦他这么搞,那可能就是与天下为敌了。 他看着刘哲说道:“我怎会忘却祖宗基业,又岂敢将李家家训抛诸脑后?” “我日夜所思,无不是恢复山河,重建大宋。” “可如今杨瑜其麾下兵马强盛,相较之下,我方实力悬殊,太过薄弱。” “若贸然与之交战,实难有胜算,这又该如何是好?” “虽我军在兵力与将领数量上不及杨瑜,但我军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若据守雍州,想必能固若金汤。” “只是此事不可声张,所谓‘出头的椽子先烂’。” “一旦挑明,必成众矢之的,遭各方围攻。” “依臣之见,杨瑜来函,我们只需给出模棱两可的回复,拖延周旋。” “与此同时,暗中加紧雍州的防御工事,严阵以待,时刻防备杨瑜可能发动的进攻。” “眼下先养精蓄锐,静候天下局势出现变动,再顺势而为,谋求突破之机 。” 刘哲的建议,那就是给杨瑜模糊回答,我不说还雍州,我也不说不还雍州,如果你来打我,那么我就迎战,如果你不来打我,我就继续固守于雍州,然后看着天下的局势变化而定…… 其实在刘哲的判断中,他相信天下安定不了多久的,必然还会大乱起来的,这是他作为谋士的直觉…… 段豪回到平州平城后,倒是继续发展经济,注重民生……同时也注重贸易,对于段豪而言,经营好平州,做个土皇帝也挺好的。 此时的段豪是没有什么争霸天下的野心的,他只想经营好平州,当一个好刺史,至于为什么打东五部,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东五部对平州有威胁,如今东五部已经平定了,他就可以安心的经营平州了。 至于天下是否会大乱,他其实是认为不会的了,如今杨颖是天下势力最强的,其次他还是皇帝的弟弟,未来继位那也就是一个程序上的事情。 如此之下,杨颖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天下共主,也就是新的皇帝。 这是段豪所想的…… 但是利益如果分配均匀的话,或者有人不在意自己的利益,那么的确就如段豪所想的一样了。 段豪对于此次讨伐杨乂,虽然占据了一些便宜,如得到了黑甲军和大量的粮食,但是段豪其实是没有得到应该所拥有的利益。 而与段豪一起出兵的王轩和段豪一样,也是没有分配到利益的。 我损失了那么多幽州铁骑,你一点封赏都不给我,你这是几个意思? 此时的王轩对于这个事情,是十分不爽的,杨乂平定了,你上位了,而我屁都没有……王轩的内心是有怨言的,所以他派遣了使者来到段豪这里。 在王轩看来,段豪和自己一样,损失兵马,什么都没有得到,肯定心里也有怨言的,所以王轩想拉上段豪反抗杨颖。 而他们的旗帜也已经选择好了,那就是东海王‘杨元超’。 杨元超出卖了杨乂,让你得以轻而易举的拿下杨乂,如今你转手就让我交出我现在的地盘,让我回到老家东海去,他杨元超,如何能愿意呢? 杨元超对此是心怀不满的,他此时也在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对付杨颖……这王轩和杨元超就这样暗地里联合起来了。 而他们选择的第三个人就是段豪,因为在他们看来,段豪和他们是一样的,是这场胜利者分赃不均的受害者。 喜欢权征请大家收藏:()权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04章 段豪的选择 当王轩的使者来段豪这里的时候。 段豪对此那只能装病了,因为段豪并不想卷入这场纷争中,但是他又不能直接拒绝王轩。 因为如果你拒绝了王轩,你又和王轩相邻,如此做法,岂不是就表明你是站在杨颖那里? 可以说在这个时候,段豪想中立,那都是没法中立的,因为倘若王轩起兵,那么杨颖必然要求段豪去的王轩,这个时候你是打还是不打呢? 所以此时的段豪只能选择和稀泥的想法,那就是病了…… 此时段豪面前只有傅策,段豪感叹道:“天下刚安定不久,百废待兴,正该励精图治,轻徭薄赋,与民生息 ,让百姓安居乐业。” “可如今这些人妄图穷兵黩武,为一己私欲挑起争端,争权夺利。” “如此行径,受苦的终究是天下苍生啊!” “实在令人痛心!” 段豪此时是有感而发,他内心之中,是不希望在有争端了,他只想好好的经营这一亩三分地…… 傅策看着段豪说道:“大人心怀天下苍生,所思所虑皆为民生福祉,此等高风亮节,实乃天下之幸。” “大人以仁爱为怀,慈悲为念,其仁德如春风化雨,润泽四方 ,真可谓是宅心仁厚,令人敬仰。” 段豪沉默了许久,随后看向傅策询问道:“以你之意,我该如何面对王轩与杨元超呢?” “大人,咱们所处的平州与幽州接壤,如今局势波谲云诡,实在容不得半点疏忽。” “若断然拒绝王轩的联合请求,一旦他举兵起事,杨颖势必会强令咱们出兵对抗王轩。” “反之,若与王轩携手,趁势快速拿下冀州,再合力围攻邺城,或许能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成就一番大业。” “但要是大人执意坚守本心,选择中立,势必会被他们定义为杨颖这一方,到时候我们死守平州,那处境可就艰难了。” “面对幽州的王轩,咱们孤立无援,况且平州资源本就匮乏。” “一旦王轩大军压境,咱们怕是难以招架,后果不堪设想啊” 此时傅策的建议,那就是让段豪加入王轩这一方,傅策是明白段豪心中的想法,但是他作为一个谋士,谋士的职责并非是顺着自己主子的心意而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主子还需要什么谋士呢? 我按照我的心意来就可以了…… 而谋士的作用则是给自己的主子提出来关键正确的建议,从而让自己的主子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他没有给段豪直接下结论,而是给段豪分析出来两个选择,所面临的事情,至于最后段豪选择哪一步,那是由段豪自己做决定的。 这也是高明的谋士所为,很多谋士,因为深受自己主子喜爱,忘乎所以,从而替自己的主子来决定事情,最后所导致的就是主子对你有逆反心理,从而偏偏不按照你的想法来。 而傅策作为高明的谋士,那就是把两个选择的利害关系直接表明了,而你一看这利害关系,只要不是个傻子,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而傅策的建议,那就是站在王轩他们这一方,对于段豪才是最有利的选择…… 段豪听闻后,也是立马就明白了傅策的意思,他沉默了会,随后看着傅策说道:“杨颖如今已然权倾一方,势力滔天,又有雍王杨瑜这等得力臂膀从旁辅佐,势力如日中天。” “反观我方,仅坐拥两州之地,再加上一个齐地。” “双方实力悬殊,如此局势之下,想要抗衡杨颖,实在是难如登天。” 其实段豪最为的担忧的,那就是站着王轩这一方,他们赢不了,这可是拿着全族人性命做的事情,这次可是做不了,左右摇摆了,只要站在那一方,那么全族的性命,那都是赌上棋桌的。 而傅策沉默了一会,随后才说道:“富贵险中求!” 听完这话后,段豪的双眼是死死的盯着傅策,傅策接着说道:“大人,这杨颖实在是目中无人,压根没把您的功劳和地位当回事。” “想当初那场与杨乂的战事,若不是您和王轩的鼎力支持,你和王轩的部将在前线浴血奋战,他杨颖哪能轻轻松松就摘取胜利果实?” “可如今呢,仗打赢了,他大权在握,却对您和王轩吝啬得很,连一点奖赏的意思都没有,这不是卸磨杀驴吗?” “如今大人您还在为他鞍前马后,就算这次成功挡住了王轩的变故,依我看,往后也很难得到应有的回报。” “以杨颖的那般性子,说不定还会因为王轩的事对您起猜忌之心,把您当成第二个王轩来防备打压。” “大人,再这么下去,可就太被动了。” “依在下愚见,您如今已经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当务之急,得尽快做出那个对自己有利的抉择啊。” 段豪当然也明白这些事情,他一直没有果断的做出来选择,其实还是希望稳定,但是想想这傅策的话,这何不是良苦用心呢? 他端起来桌子上的茶水,抿了一口,随后才缓缓的说道:“那么你就转达给王轩的使者吧,若是他起兵叛乱,我段豪一定会积极响应!” 就这样,王轩派遣来的使者,带着他们满意的消息,回到了幽州蓟城。 王轩得到这个消息后,则是大笑起来,不过这在他的预料之中,他并不知道,这里面的坎坷程度,若不是有着傅策的极力劝说,也许他真的就是在北边孤军奋战了。 不过在他的想法中,段豪是一定会支持他们的,理由也是很简单,因为段豪也遭遇了和他一样不公的待遇,毕竟仗打赢了,是要得到利益分配的,你杨颖什么利益不给他们,他接受不了,那段豪也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而王尚看向王轩说道:“哥,起兵之事要快,如今你已决定起兵了,那么我们必须要展开一个迅捷的速度,抢占拿下冀州!” 王轩点了点头,随后说道:“你说的没有错,不过你得让段豪和我们一起出兵拿下冀州!” 喜欢权征请大家收藏:()权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05章 杨元超起兵 “这是为何?”王尚疑惑的询问道。 “那段豪善于两面三刀,虽然他答应的很好,谁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答应我们呢?” “让他和我一起,一方面是告诉他,他跟着我们,是有明确的利益,未来杨元超上位,他则是从龙之功!” “另一方面,那就是彻底把段豪绑在我们这个战车上,防止他在搞什么小动作!”王轩对王尚回答道。 对于段豪这种,王轩并没有多少的信任,虽然段豪答应的十分爽快,但是谁知道,这是真答应,还是假答应呢? 造反这种事情,他得小心在小心,毕竟这是把全家的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事情。 而在十天之后,杨元超发布檄文。 “杨颖倒行逆施,罪大恶极!” “竟悍然诛杀朝中忠良长沙王杨乂,又将奸臣卢他之视作肱股,委以重任。” “更有甚者,其胆大妄为,竟敢挟持天子,妄图以天子之名肆意操控天下,将朝堂搅得乌烟瘴气,令百姓深陷水火!” “吾乃帝国宗室,东海王杨元超,身为大周帝国臣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目睹杨颖种种暴行,痛心疾首,为光复大周帝国,还朝堂以朗朗乾坤,现以“清君侧”之名,仗义起兵,讨伐杨颖这等乱臣贼子!” “天下群雄,皆怀忠义之心。” “值此国难当头之际,望诸位与我并肩携手,共举义旗,攻伐杨颖,扫除奸佞,使帝国重回清明之世,护我大周百姓安宁!” 自杨元超起兵与杨乂覆灭,中间间隔了一共不到两个月…… 杨元超的这次起兵,除了王轩和段豪的响应外,还有两个重要人物也跟着响应了,其中一个就是李俊,本来李俊占据在雍州,那是不占理的,但是杨元超这次起兵后,那就不一样了,我是响应杨元超的。 而另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刘成…… 这一次刘成是属于被迫参战的,因为他和杨元超是亲家,刘成其中一个儿子所娶的是杨元超的女儿……这性质就不一样了,如果杨元超失败了,刘成是会遭遇牵连的…… 当然最初刘成是想和这个儿媳展开割裂,但是刘成和卢他之的关系,并不太好,同时他其实也是参与了对杨乂的战争,而他也没有得到任何奖赏,在这种综合的原因之下,刘成最终选择了杨元超这个阵营。 而在南方,景州刺史胡图则是站在了杨元超的一方,原因也很简单,他得知了杨乂死的凄惨样子,作为曾经杨乂的部下,自然而言的是要为主公报仇,其次他曾经是杨颖的敌对一方,他害怕后面遭遇清算,所以他选择了加入杨元超一方。 而会稽王和豫章王这两个南方的藩王,因为支援杨颖对抗杨乂是得到了一定的力量扩张,不过他俩也选择了对付杨颖,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俩人,在南方拖住了杨乂的南部军团,然而却没有得到任何奖赏。 这俩人之前是有怨言,但是奈何实力不行,然而杨元超站出来了,他们自然而然的也就跟着站出来了。 可以说此时反抗杨颖的实力比反抗杨乂的势力,那都要庞大,之前反抗杨乂的时候,南方并没有达成统一战线。 然而杨颖这里,他们是达到了统一战线,共同对抗杨颖。 当然杨颖也不是孤立无援的,杨瑜是站在了他的这一方,毕竟杨颖作为胜利者,杨瑜是得到利益是最多的,保护杨颖,那也是守护自身的利益…… 而杨瑜则第一件事,则就派遣了张谦去打雍州……杨瑜对战略看的还是十分清晰的,他明白,如果雍州这个钉子不拔掉的话,那么他的关中是不安全的…… 而刘成则也派遣了自己的得力干将令狐兄弟,南下去攻打荥阳,简单而言,就是要拿下荥阳,从而以荥阳为根基然后逐步的进攻关中。 邺城。 杨颖看着眼前的战报,是十分的恼怒,他没有想到,仅仅七天王桑就把冀州给丢了…… 这王桑在他的眼里,那还是他不可多得的悍将,然而仅仅七天的时间,他把整个冀州都给丢了……而对方的统帅则是段豪。 其次依然是段豪亲征…… 至于仗打的那么顺利,并非是王桑的军事水平不行,而是王桑也没有想到,这事态发展的那么快,两个月前,那还是战友盟友呢,这两个月后,就成了兵戎相见的敌人。 其次段豪已经琢磨了许久拿下冀州的战术了,而王桑是没有任何防备的,如此之下,段豪才能轻而易举的拿下冀州,从而直接兵临邺城。 不过上一次杨颖面对这种事情是恐慌,不过这一次,他倒是很从容了。 毕竟他手里的军队也多了,北卫军,帝国中央军,豫州军,其兵力上是远远超过段豪他们的…… 杨颖看向一旁的卢他之询问道:“先生,以你来看,我们应该派遣谁来对付这个段豪呢?” 其实如今要讨伐段豪和王轩,杨颖的内心倒是有一种欣喜,其实在他的心里,他早就看俩人不爽了,他一直想干掉这俩人,只不过没有机会,如今机会摆在眼前了,他自然是不会错过。 而卢他之,沉默起来,正在琢磨着,让谁去好呢,而王桑站出来说道:“王上!” “请您恩准我再度出征!前番我兵败于敌,实非战之罪,皆因他们暗中偷袭,致使我军猝不及防,才痛失战局。” “这耻辱我一直铭记于心。” “此次,我定当倾尽所能,凭借一身所学和满腔热血,将功补过,一雪前耻,不负王上的信任与重托,恳请王上成全!” 而杨颖没有回答王桑的话,而是看着卢他之,而卢他之此时却点了点头,随后看向杨颖说道:“就让王桑他将功补过,带着北卫军去迎战段豪!” “而至于杨元超,就交给宋襄和公孙正,你看意下如何呀?” 杨颖点了点头,随后说道:“那么,就按照你所说的来办吧!” 喜欢权征请大家收藏:()权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06章 主帅 这一次,段豪直接兵临邺城外。 毕竟他抢占了先机,很快拿下了冀州,段豪也是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只要抢占先机,迅速拿下邺城,那么杨颖必然会被他抓到,杨颖一旦被俘获,整个战争也就结束了。 段豪所想的,那就是采取,当初杨乂的策略,围困邺城,从而把邺城给彻底困死,不过段豪还没有进行部署呢,王桑就带着北卫军北上而来,与段豪相互僵持。 段豪大营。 此时段豪的身边跟随的则是慕容凤,慕容麒麟,段无敌,还有王尚,王道之,这几个人…… 而段豪则坐在主座上,他们都统一听从段豪的调遣,此次南下,段豪为主帅,都督冀州,幽州,平州,三州诸军事…… 可以说,此时段豪现在成为了北方第一话事人,当然对面的杨颖也上都督平州,冀州,幽州三州军事……不过段豪更为有实权,毕竟他杨颖此时是无法调遣这三州之军,只能调遣自己的直属部队北卫军。 段豪此时走在沙盘上,随后看着众人说道:“王桑乃杨颖麾下举足轻重的大将。” “先前我军虽胜他一次,然当时乃是突袭,并非正面之战,胜之难免有愧。” “如今若与之正面对决,我军恐将陷入困境。” “况且王桑麾下的北卫军,尽是杨颖的心腹亲军,战力超凡。” “此事关乎重大,不知诸位有何良策,可教我军破敌致胜?” 而此时王尚笑着说道:“段刺史,您太抬举他了。” “王桑不过是我军手下败将,岂足与我军相提并论?” “其麾下北卫军虽号称精锐,且久经战阵,然兵力不过五万有余。” “反观我军,坐拥幽州铁骑之彪锐,平州军团之整肃,更兼塞外东五部骑兵之悍勇,兵强马壮,声势赫赫。” “正面交锋,我军何惧之有?” “依在下愚见,我军当鼓勇而进,一战破敌,直捣黄龙,以定乾坤!” 王尚的建议,可以说是十分的简洁,那就是以勇猛之势全力进攻,从而在正面战场上,彻底击溃对方。 其实王尚的这个建议,从纸面实力来讲,然后从沙盘演变来讲,都是可以的,但是战争,并非是靠单纯的沙盘演变,就可以判断出来战争的走势。 战场是有着很大不稳定因素的,战争之间,是可能发生任何意外的,毕竟传令传错了,或者主将落马,等意外情况,都是可能导致战争彻底崩溃,当然这种概率很小,但是不能排除这种概率。 段豪听完后,点了点头,并没有表现出来反对的意见,当然他也没有直接说好,只是点了点头,示意,我知道你的想法了,而此时段豪的目光,看向慕容麒麟,其实段豪还是想听听这个慕容麒麟的想法。 而慕容麒麟看到段豪的目光了,立马明白,这是段豪想听听他的意见,他对此内心是欣喜的,之前自己的才华无法展现,而如今段豪对他是特别的器重,如此他的内心自然是十分开心的。 慕容麒麟润了润嗓子,随后看向段豪说道:“王尚将军所言,亦有其道理。” “然当下北卫军已然构筑坚固防线,若我军贸然全力出击,即便取胜,亦必将伤亡惨重。” “如此一来,待兵临邺城之下,恐难有充足兵力实施合围。” “故而,王尚将军此计,用以战胜敌军并无不妥,只是取胜之后,后续计划的施行,怕是极为艰难,甚至难以成行 。” 随后慕容麒麟又接着说道:“依我之见,可先遣少量精骑冲击北卫军防线,以扰其阵脚。” “再遣大队骑兵迂回绕后,直抵邺城。” “至邺城后,不攻城,只需将其围而不攻,以此给杨颖施加压力。” “如此一来,杨颖定会迁怒于王桑,斥责其未能阻挡我军,进而对他心生猜忌,甚至萌动杀心。” “待那时,敌军内部必然生乱,而此乱局,便是我军破敌制胜的绝佳时机。” 段豪听完后,直接愣住了,他想过很多破敌之策,那都是战胜北卫军,从而一路兵临邺城,但是他没有想到,慕容麒麟所给予的战法,并不是与北卫军交手,而是采取的攻心战。 看着段豪那懵逼的表情,慕容麒麟笑着说道:“大人,兵者之途,厮杀交战乃最下之策。” “上乘之法,在于攻心,以心智谋略克敌制胜。” “兵法说‘攻心为上’,此乃战争取胜之至理,洞察人心,动摇敌志,方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成就万全之功。” 听完慕容麒麟的话后,段豪点了点头,随后拍打着慕容麒麟感叹道:“当初慕容大才,若是重用你的话,恐怕我未必能取胜呀!” 此时段豪内心是十分感叹,同时庆幸自己的运气真好,他不敢想象,当初的慕容大才,如果用的是慕容麒麟,那么他该如何作战呢? 恐怕这种攻心高手,早已经瓦解了他们的联盟之势,从而逐个击破了。 同时又感叹,那慕容大才输的不冤,小肚鸡肠,嫉妒其才华,这种人,不败,又怎么可能呢? 慕容麒麟听完段豪的话后,眼神中,多少有些失落,内心之中,为慕容部族的覆灭,还是感叹一些的,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当初的慕容部族基本上是无法挡住段豪的了,这是慕容部族的选择…… 而他在内心之中,也不得不承认,对比于继续让慕容大才执掌慕容部族,而接受的段豪的统治,未必就差……慕容麒麟也是看了自己部族人的生活。 虽然在政治上打压了慕容部族,但是慕容部族的寻常百姓们,生活条件是逐步的蒸蒸日上,比之前是好了许多…… 而在他看来,慕容部族的政治影响被打压,但是这并不会是永远的,因为只要段豪重用他,他的威望,必然会增涨上去,如此之下,到时候在段豪的势力圈层里,那也必然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而慕容麒麟低声说道:“大人此言诧矣,即便慕容大才,用我,也不会是大人的对手!” 喜欢权征请大家收藏:()权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07章 中五部 “麒麟,你过谦了,以你现在所展现的才能,当时你若在的话,必然可以力挽狂澜,拯救当时陷入困境的慕容部族!”段豪看着慕容麒麟说道。 “大人,绝非我故作谦逊,实乃实情如此。” “想当初,左右战局的关键人物是慕容大才,并非我。” “我纵是倾尽所能,以慕容大才刚愎自用的性子,也定不会对臣言听计从。” “就算起初愿意接纳臣的建言,时日稍久,也必定会心生疑窦。” “长此以往,战败的结局怕是无可避免。”慕容麒麟对段豪说道。 听完慕容麒麟的话后,段豪点了点头,对此也是认为如此的…… 最终这个军事会议,决定采取慕容麒麟的战略,简单而言,就是袭扰王桑的主力军团,让其无暇顾及别人,当然但是不与王桑进行决战,而另一方面,以主力军团,到达邺城,不采取强攻,但是佯装围城,给杨颖制造压力。 而在这场战的另一边杨元超这里。 杨元超派遣了自己的兄弟‘石正’让他担任主帅,去与宋襄对峙…… 此时双方在一个名为顿丘的地方对峙…… 顿丘并非是一座战略要地,但是因为石正是从齐地而来,而杨颖的地盘则是整个豫州,而从齐地踏入豫州,第一个所面临的城池则就是顿丘…… 顿丘因为不是战略要地,所以并非是一座坚城,所以不适合固守,当然宋襄也没有想过固守顿丘,因为在他看来,敌人的资源是充足的,如果你固守顿丘,敌人围上了,那么你只能等死,其次顿丘是挡不住敌人的。 所以宋襄是把顿丘当成一个据点,主要是储存粮食,而他则在顿丘的东部驻扎,面对石正。 石正与他也是相隔三十里地的地方,与其驻扎对峙。 此时在石正大营中。 石正仔细观察着地图,他在琢磨着如何战胜宋襄……宋襄率领的是杨颖的主力部队,也是杨颖最大的依仗。 若是能战胜这个宋襄,那么整个战争,都会相对简单一些,所以双方的交战,对于彼此都是十分重要的。 也是因为十分重要,所以双方对于此战,都是十分谨慎的,不敢轻易露出来锋芒……所以此时双方,都是相互试探的小战,没有一场全面的动员战争。 毕竟谁都无法承受失败的风险,当然这也说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倘若是石正输了,齐地一马平川,那么宋襄则可以一路高歌拿下齐地三州,兖,徐,青三州…… 一旦杨元超败了,那么段豪和王轩则就不足为惧了,因为这俩人,就没有正义性和号召力了,如今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则是因为杨元超是皇室中人,虽然是旁支,但是无论怎么讲,那也是皇室中人…… 而一旦他没了,这个造反军,则就成为了散沙,没有了主心骨,当一个势力没有了主心骨,毁灭那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石正看着沙盘,一直感叹,不知道该如何能一决胜负…… 石正在叹气的时候,他的对手宋襄也在犹豫之中,不知道该怎么办…… 而在战争的另一个战场,荥阳战场…… 刘成本来是打算派遣令狐兄弟强攻荥阳的,但是杨瑜则要求荥阳的主将‘蔡兵’强制出战令狐兄弟。 至于为什么放着荥阳这个坚固的战略要地不守着,而是要求蔡兵主动出击,原因很简单,因为杨瑜看不起刘成……另一方面,杨瑜想快点平定这场叛乱,解决了刘成后,一路向东,直接对付段豪和杨元超他们去。 看不起刘成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刘成手底下兵力并不多,虽然刘成号称有十万大军,但实则精锐之士只有三万……而且刘成还需要在北部布防,防止中部蛮族南下。 在这十八部蛮族中,最难缠的蛮族,就是中部蛮族,因为他们占据的土地最好,所以他们的实力最为强横。 而在中五部族中,则分别是北辰部族,拓跋部族,十九部,蒲族,姚族……这五个部族中,其中北辰部族和拓跋部族最为强悍……而其力量最雄厚的则是十九部。 为什么这么说呢,则是因为北辰部族和拓跋部族他们相对是十分团结的,一个整体部族,而为什么又说十九部是力量最为雄厚的呢,则是因为十九部的人口最多,兵马也是最多的…… 按正常来讲,十九部是要强于北辰部族和拓跋部族才对,因为他的人口和战马是最多的……但是十九部是由十九个小部族为了在这片土地生存,联合起来的一个联盟……这也是为什么他叫十九部的原因。 这十九部单拿出来,根本是上不了台面的,但是他们联合起来,那么谁都无法小视这股力量。 而十九部族的领头人也就是盟主则是力羯朱宏,他出身于力羯部族,因为其十分勇武,从而成为了十九部族的族长…… 十九部族的族长的选拔,那也是十分血腥的,是十九个部族族长选出来自己最为优秀的儿子,参加一个比赛…… 这个比赛就是把十九个部族最为出色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地方,然后把这个地方圈起来,然后进行一场厮杀游戏,而唯一活下来的那个人,则就是这个部族族长了。 而这个游戏则是由老族长死了后的第十天进行……也是因为这个传统,这个十九部族是没有部族可以做到一家独大的。 因为只要选拔新族长,那就是要进行生死游戏……这是铁的传统,当然这么选拔出来的族长,那也各个都是狠辣勇武之人。 毕竟要杀死十八个人,才能当上这个族长……这个比赛是没有弃权的,同时这个比赛也没有投降,简单而言,你不是被别人干掉,那就是干掉别人,这是活下来的唯一出路。 投降这是不存在的…… 而力羯朱宏参加这个比赛才过去两年,可见此人正是壮年之际…… 而至于北辰和拓跋部族则是相对雄厚的传统老部族,历史悠久,根基稳定……当然这两个部族,那也是世仇。 喜欢权征请大家收藏:()权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08章 被迫出战 而十九部族中的蒲,姚两部,相对而言要弱一些,他们这两个部族与十九部走的相对近一些。 主要原因是因为在中五部中,北辰部与拓跋部太强了,如果这弱小的部族不联合,不抱团取暖的话,那么势必是会被兼并的。 而蒲姚两部则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十九部靠拢…… 而刘成在面对杨瑜的时候,还不得不抵挡着北方的五大部族……毕竟这五个部族一旦南下,对于整个中原,那是很大的危害。 当然刘成知道危害大,还来与杨瑜打仗,除了利益问题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他对于北方的局势,相对有一种信心,这种信心并非是盲目的。 刘成对于北方一直采取的是均均衡政策,同时还采取着友好互市共同贸易的策略。 这个整体政策,简单而言,就是均衡各方势力的势力,防止一家彻底做大,同时刘成为了完成这个政策,他还让自己的女儿嫁到了拓跋部,从而与拓跋部达成血亲联盟。 这么一方面更有利于展开他的政策,另一方面,当他无法面对其他部族的时候,能借助拓跋部族的力量…… 至于为什么拓跋部族会帮助刘成,一方面是血亲联盟的原因,另一方面,那就是拓跋部族也不可能看着其余的部族做大,从而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至于友好互市共同贸易,这个是大周帝国提出来的战略方针,北方的蛮族为什么,时不时的要南下抢劫,要对帝国发动战争,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贫穷,日子没法过。 而这个战略的执行,其实就是解决北方蛮族的生活困境,让他们底层的老百姓日子能过得去,如此之下,这些百姓们就自然而然的不会想着战争了,底下的人不想着打仗,单单依靠高层是很难发动全面战争的。 杨烈虽然死了有些年头了,但是他的政策,还是在各个地方施行着的,这也是为什么,傻子当皇帝,天下还能相对稳定的原因…… 其实从整体来看,诸王们纷争夺权,但是整体的战争区域就是在中原这几个地方,帝国的南方是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战争的,还有很多北方的部分区域也是没有战争的。 如果这些诸王们,能不被权力所诱惑,共同肩负着杨家天下,那么这个天下依然是整体稳定的局面,等杨文熙生了儿子,死后,这个儿子继位,那么这个天下则就可以彻底的太平了。 但是诸王们,目前因为权力的诱惑,不考虑这些,都想着自己上位,从而执掌天下,皇帝换成自己这一脉,这才导致了战争的不断…… 虽然刘成对于北方的防范和治理是十分不错的,但是他还是不得不留下来部分兵力镇守于北方,防止突发意外。 另一方面,他又派遣了令狐兄弟攻打荥阳城。 而杨瑜是明白刘成的处境,所以他强制督促蔡兵出荥阳城与令狐兄弟决战…… 因为眼前并非是刘成全部的兵马,而你蔡兵带着的可是我关中精锐,此战下去,胜负则是一眼望去,属于自己必胜…… 而蔡兵是不认可决战的,因为他明白,令狐兄弟敢带着并州一半的兵马,就来打荥阳,那么自然是有一定的军事力量,这股力量是非同小视的。 在这种情况下,你固守荥阳依靠关中的资源是最为合适的,这样一点一点的消耗下去,令狐兄弟资源匮乏后,必然会撤离并州,这个时候在主动进攻才为上策。 这是出自于一个将领的基本判断,但是杨瑜乃是老大,他蔡兵即使认为这是不对的,那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依靠杨瑜的想法来打。 此时蔡兵带着驻守荥阳的兵马走出了荥阳城,准备在外部的平原之上,与令狐兄弟展开一场全面的决战…… 蔡兵的副将‘丘机’看着蔡兵说道:“将军,荥阳作为历史悠久的战略要地,城防坚固,实乃天赐的防御堡垒。” “我等坐拥此坚城,却放弃地利出城迎战,实在令末将不解。” “将军身经百战,定知坚守之利。” “只需凭此城高墙厚,依托关中源源不断的补给,敌军纵有千军万马,也难越半步。” “待其粮草耗尽、士气低落,被迫撤军之时,我军再乘势掩杀,必能大获全胜。” “此番出城迎战,即便侥幸取胜,也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到时兵力受损,如何东进支援蜀王杨颖?” “这岂不是因小失大、顾此失彼?” “还望将军三思而后行,趁现在撤回荥阳城,一切还来得及。” 丘机作为蔡兵的副将,自然也是懂的军事的,所以他一眼看出来了,你这么搞是不妥的,所以立马出言劝阻,希望这个蔡兵能赶紧撤回去,别到时候真打了,就不好收场了…… 而蔡兵叹了口气,随后说道:“你所言种种,我岂会不知?” “这原本亦是我心中初定的战略。” “坚守荥阳,以逸待劳,本是上乘之策,但如今雍王严令出击,我等怎敢不从?” “他手握生杀大权,若违逆其令,一道指令下来,你我项上人头恐难保全。” “我们也只能遵令而行,实无他法啊。” 蔡兵这话中,可以说是充满着无奈,他也不想这样,但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军令不可违,出去打,那还有打赢,活着的希望,但是如果不出去打,那么一条违背军令,直接人头落地…… 丘机听完蔡兵的话后,立马就明白了蔡兵的无奈,这个时候,他也说不了什么了…… 蔡兵叹了口气,随后说道:“事已至此,我军已然出城,决战避无可避。” “此刻唯有你我携手、并肩作战,全力赢下此战。” “若能将令狐兄弟斩杀或生擒,那便是天赐良机。” “届时我军趁势挥师北上,直取并州,如此一来,局势将大大向我方倾斜,在整体的局势上,我们还是有一定的主动权。” 丘机则是点了点头,随后说道:“全听将军的!” 喜欢权征请大家收藏:()权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09章 雍州战场 蔡兵出城与令狐兄弟在荥阳东北部的平原上相见,从而爆发了一场厮杀…… 双方都没有进行军阵布置,而是直接拿着刀,骑着马上去厮杀,当然并非是双方不想布置战阵。 而是因为如果布置战阵的话,敌人抢先了时机,那么他们战阵还未成,敌人就杀过来了,都为了掌握主动权,所以舍弃了战阵,直接冲锋厮杀。 而对于令狐兄弟而言,其实他们是没有想到蔡兵会突然出城的,虽然之前他们得到了蔡兵要来打他们的消息,但是他们对此信息是模糊的,有些不相信。 毕竟只要是个有脑子的人,那都知道固守荥阳城的重要性呀,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出城作战的,所以第一时间,令狐兄弟是把这个信息当成了假消息。 而当真的野外碰到了蔡兵的那一刻,令狐兄弟可以说是十分后悔,没有提前布置战势,但是野外遭遇了,那就不要想着布阵了…… 而蔡兵是知道令狐兄弟的位置,他来到这里,其实也是想打个措手不及,握住战机,从而趁势一举拿下敌人,当敌人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展开进攻。 野外战争就是这样,打个出其不意,谁先抢占了先机,谁就可以大概率的赢得战争。 而在杨瑜的西部,杨瑜派遣了张谦去打李俊…… 此时的李俊派遣了自己的得力干将‘呼延成俊’来去迎战张谦…… 宋部占据西部,统五部,其中呼延部族就是这曾经的五部之一…… 而在宋部旗下一共有五个大族,那也就是曾经的五部,分别是呼延部族,靳部,卜部,万俟部,赫连部……而宋部兼并五部,成为西部最为强大的部族。 而这五个部族中,宋部与呼延部是世代血盟。 宋部曾经流亡到西北蛮地的时候,是得到了呼延部族的接纳,才得以立足,后来双方联姻,成为一家人,至此宋部族长必须要娶呼延部族的子女,从而定下了世代血盟…… 也是因为如此,宋部直接平替了呼延部族,所以很多人说西五部的时候,是直接说宋部,而不说呼延部。 当然当初呼延部族与宋部联姻,缔结血盟,其实对于他们而言,那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他们面临的处境是十分的危难,若不是宋部,他们恐怕早已经灭亡了…… 因为这层关系,呼延部族与宋部是最为亲密的伙伴…… 而靳部,卜部,万俟部还有赫连部,都是由宋部征伐而拿下…… 而其中这剩下的四部之中,赫连部也相对特殊一些,赫连部族,按理来讲,里面的人,都是姓赫连才对,其实他们并不姓赫连,而是姓‘刘’…… 这个部族,相对特殊一些,也是因为这个特殊,他们和宋部也有一定的渊源。 曾经赫连部族的先祖是统一过北蛮的,而当时兵马强壮,大举南下,打了不少胜仗,也抢了不少东西,但是最终是没有实力彻底击败中原的帝国,而中原帝国也是看到这个机会,便与其联姻,进行盟约,才化解了当时的浩劫…… 而当时的中原帝国皇室为‘刘’…… 后来北蛮帝国解体,而其中这个帝国的皇室之中,有一部族就是赫连部族…… 蛮族的皇室和中原的皇室是不一样的,中原的皇室就一个姓氏,而蛮族是有多个姓氏的,相对乱一些…… 而赫连部族这一脉出自于联姻公主这里,而赫连部族为了避免战祸,改姓为‘刘’…… 毕竟你说你是皇族,在解体的那段时间,打的就是你……所以这个赫连部族以刘姓算是存活下来了,后来也就没有改姓,但是为了彰显高贵的来历,他们又把部族叫做‘赫连’。 毕竟你在蛮族这个地方生活,你得弄个在蛮族有逼格的东西,所以他们的部族又叫赫连…… 而呼延成俊则是李俊的小舅子,但同时也是他旗下最为悍勇的人…〃 呼延成俊带着三千重骑兵直接绕后张谦,从他的背后发动了一次突袭…… 此时的张谦也是很懵的,他打心底里是看不起这群草原上的蛮族的,觉的他们的战术是十分落后的,是不懂兵马的,直来直去的打,所以他内心,对此是轻视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觉的打败对方是十分轻松的。 但是张谦忘记了,这些蛮族可不是普通的蛮族,他们是深受中原文化,积极学习中原文化,甚至血脉当中,还有着中原血统的蛮族…… 和他所理解的蛮族,根本是两种蛮族,你懂战法,人家也懂战法…… 在北蛮之中,这个宋部甚至比你中原的大周帝国,还有更深厚的正统血统呢,你说人家是蛮族,人家hi说你是叛贼呢,你抢夺了人家李氏的天下呢…… 张谦率军迎面来到雍州,没有想到,半路直接遭遇了呼延成俊的背后突袭,打的他是一个措手不及…… 这三千重骑兵,那都是骁勇善战之士,而且他们都是全副重甲,而那个呼延成俊更是勇猛,直接冲在最前面,手握一把长槊,直接奔袭而向张谦…… 看到呼延成俊向自己奔袭而来,张谦也是大惊,好在他也是久经沙场的战将,虽然惊恐万分,但是作为一个将领的素质他还是有的,他没有大喊大叫,而是握着手中的长槊,在战马上,冷静回击…… 因为这一刻的冷静,让他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 躲过这致命一击的张谦,他明白,自己不能继续停留在这里了,如果这是先遣部队,后面还有大部队的话,那么他就遭遇了敌人的围击了。 到时候想出来,恐怕是不可能了,所以张谦冷静思考了一下后,立马明白,自己敌人判断出来了他的路线,从而伏击于他,如果自己这个时候,准备反击的话,那么势必会进入包围网,到时候必败无疑…… 冷静思考后的张谦,立马下达了撤军的命令,下达完这个命令后,他直接调转马头,直接逃离这里。 喜欢权征请大家收藏:()权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10章 张谦败逃 张谦下完命令,直接调转马头跑了,但是他带的兵,可就跟着惨了……尤其是后方的士兵。 最先得到命令的是张谦旁边的士兵,而等张谦调转马头跑的时候,后面的士兵还不知道消息呢…… 正常来讲,撤军是后队变前队撤离,但是这个时候,并不是正常情况,而是处于交战的情况下,此时后方突然得到了撤军的命令,那么必然是转头连忙跑的。 而后方的士兵,第一时间是得不到消息的,他们还在向前面走呢,如此之下,前后两边相互碰撞,从而拥挤起来,制造成了踩踏事故。 而在踩踏事故的情况下,他们还要面对呼延成俊的铁骑,如此之下,这场景顿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混乱…… 而就在这个时候,宋部的援军也紧接着到达,看到这个场景后,那么他们也是没有客气,直接开始发动进攻,对这张谦的军队就是一顿屠戮…… 此战一共进行了三天,伏尸三百里,可见其惨烈程度…… 而呼延成俊也是凭借此一战,彻底名号响亮西北……也让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个占据雍州以李俊为首的势力是不容小视的。 而张谦这一战,也彻底的让杨瑜丧丧失了收服雍州的力量…… 此时张谦带着自己的亲卫军来到了一个安全地方,才敢下马歇息…… 这三天的时间,张谦可以说是一直逃命,如今此时他在一个小河旁边,歇息起来,当然主要是补充水份,这日子里,他是缺吃的,缺喝的…… 之前他哪里吃过这种苦呢? 此时张谦坐在河水,低声询问道:“这是什么河呀?” 旁边的一位亲兵说道:“将军,这是环水河!” “在往南走,就到关中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张谦沉默起来,他往南看了看,随后又往北看了看,他知道,自己这一仗打的是十分的烂,回去被追责的话,那一定是被诛杀的。 他深深的吸了口气,询问道:“那么现在,我们还有多少人马?” 此时的张谦不想回去,因为回去那肯定是被杀的,所以他此时想反打回去,而亲卫沉默了起来,但是在张谦的追问下,才缓缓说道:“一共还剩下两千来人!” 听到这个消息后,张谦并不意外外,毕竟这一路奔袭,很多将领带着部分士兵,为他争取时间,而殿后惨死……如今能有两千回来,其实是已经十分不容易的了。 当然还有很多士兵,其实是半路发现打不过,也跑不了,那干脆就投降了。 李俊这个时候,正是需要兵马的时候,毕竟他才多少人,雍州又才多少人?所以对于这些降兵,他是积极接纳的,因为这些都是他未来争夺天下的资本。 雍州被大周帝国设立为一个战略缓冲地带,其地域不广阔,土地也不肥沃,但是这里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在战略上是很有意义的,但是生活上,是很差劲的。 所以这个地方,基本上是属于一个军事州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里的人口是十分少的,但是这里的人,家家户户都在当兵…… 同时雍州也是杨瑜的重要兵源所在地,虽然人口不多,但是这里的人,家家户户都是士兵,所以战斗力相对是高一些的,比起来其余地区,农户出来的士兵,战斗力是相当之高的。 但是他李俊是要光复祖宗基业的,这些兵力是不足够的,这也是他为什么接纳流民,同时也要接受降兵的原因,那就是扩充军事力量。 但是这个时候,还有一个问题,摆在李俊的面前,那就是雍州是贫瘠之地,粮食生产不足,你养那么多兵,这些兵是要吃饭的,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粮食,那么你是无法维持这些兵的生存。 如此之下,又和李俊的战略相违背,按照李俊谋士‘刘哲’的意思,那就是固守雍州,休养生息,寻求突破…… 但是你没有足够的粮食,手底下还那么多张嘴巴,你如何休养生息,你如何固守雍州? 所以此时摆在李俊面前的,那就是要进攻了,开垦土地,保证手底下的人,有饭吃…… 张谦此时也判断出来了这个问题,他此时蹲在水边,思考着李俊接下来的动作,他从部下们手中所得到的消息,还有之前的一些消息,他判断出来了,李俊绝对不会一直死守的雍州的,势必要出雍州的。 而他猜测着,如果自己是李俊,在这种情况下,那么该打谁,来扩张自己的地盘呢? 他首先想到的是凉州,然后是秦州,因为这两个地方是与雍州接壤的,但是他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凉州的土地比雍州的土地相对肥沃一些,这是不假的,最先打的是应该是凉州,但是凉州的吕超军事力量颇强,其手底下有凉州铁骑八千人,同时手底下的凉州军团有二十万人,这都让他畏之…… 至于为什么凉州军那么强,则是因为凉州是与西域连接的交通要塞,同时也是大周帝国辐射西域的重要堡垒。 要保证与西域的贸易是安全的,而且是正常的,那么需要保护这个贸易路线,这个时候,你就得需要军事力量了,另一方面,大周帝国是需要军事力量威慑西域诸国的…… 至于为什么要威慑西域诸国,也是为了贸易,如果你强盛,那么你在这个贸易上是必然占据一定优势的其次还有一点,那就是在凉州生活的人,并非都是传统的中原帝国的人士,而是有很多蛮族迁移而来的人…… 为了防止这些人作乱,那么也需要军事力量压轴…… 当然凉州军团的强大,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那些外迁过来的蛮族,他们都是部落制度的,同时效忠于帝国,也就是说他们的兵力,也是听从凉州方面调遣的…… 在这些因素之下,造就了凉州军事强悍的点…… 而对于李俊而言,李俊绝对不去招惹军事强横的凉州,那么另一个选择就是秦州。 喜欢权征请大家收藏:()权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11章 上下恐慌 而秦州,直接让张谦给排除了。 至于为什么排除秦州,因为秦州和雍州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贫瘠之地,其作用也是战略缓冲地带。 而且秦州和凉州又有些相似,这里是蛮族和中原子民混居的地盘……蛮族内迁,流民北逃,从而定居于秦州。 而秦州设立后,主要意义和雍州相似,都是战略缓冲地带,不过这个战略缓冲要比雍州更为重要,他一方面是帮助并州,另一方面也要帮助雍州…… 而且人口也是十分的稀少,不过秦州的地盘是十分之大的,但是大多都是草原和荒地。 而此时的李俊需要的是粮食资源,你去打一个这样的地方,不说这个地方的民风彪悍,战斗力非凡,你打下来这个地方,也解决不了内部的问题呀。 所以张谦直接把这个地方给排除了,而他最后所想到的,那就是关中。 如今的关中,看似还是十分强大,但是自从他这一败后,必然会让李俊膨胀,其次周边资源的富裕,那有关中富裕呢? 如果李俊得到关中,势力必然会大涨,到时候,这个李俊恐怕会直接建国称帝了,所以张谦立马就明白了,接下来,李俊一定会东出雍州,大举进攻关中。 正常来讲,关中力量,李俊是避其锋芒的,不然的话,刘哲也不会提出固守雍州,寻求时机这种战略。 但是张谦这一战,必然会让李俊,认为关中力量不过尔尔…… 想明白这一点后,张谦准备回关中去见杨瑜,给他说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帮助杨瑜构造关中防御系统,从而重新迎战李俊。 他想着,从哪里跌倒那就从哪里爬起来…… 张谦站了起来,随后看着周边的侍卫说道:“诸位,我们现在回关中……” 而此时的邺城,又被包围住了。 段豪采取了慕容麒麟的战略,利用骑兵袭扰王桑,王桑战之,那么就撤离,王桑撤离,那么就战之,利用兵力上的优势,让王桑无瑕自顾邺城…… 而在这个时机,段豪的大军,则从别的地方,来到了邺城,从而把也邺城包围起来…… 同时在包围邺城的同时,段豪把邺城周边的城池,也都给攻打下来了,这是为了解决围城士兵的粮食问题…… 而此时邺城内的杨颖,看到这个情况后,是直接懵了…… “这便是你力荐的王桑?” “我拨了北卫军归他统领,命他迎战段豪。” “我本也没奢望他能将段豪一举击败,只盼他能暂且抵挡一阵。” “可看看如今这局势!” “段豪的大军已接连攻下邺城周边的城池,邺城如今已成一座孤城,被敌军重重围困。” “长此以往,城中粮草迟早会消耗殆尽,城破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况且,我们把大部分兵力都调配给了王桑,致使邺城守卫力量严重不足。” “卢他之,你倒是说说,此事究竟该如何收场?” 此时的杨颖,对于卢他之的意见也逐渐的加重了,之前他是对卢他之言听计从,但是现在,他逐渐的比较反感卢他之了…… 一方面卢他之随着因为他的信任,逐渐的渐入了他的私生活,另一方面,他现在有了一个宠臣,这个宠臣挑拨他和卢他之的关系,再加上如今战局的不利…… 而卢他之心里也苦呀,他并非是举荐王桑的人,只不过他们这里有军事水平的人,那也就王桑了呀,而且王桑自荐,我只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如今出现了问题,这杨颖怪罪到他的头上了,他心里也是叫苦。 同时卢他之也暗骂那个王桑,心里嘀咕道,这种水平,你也好意思自荐?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王桑的情况,然而如今敌人已经到了他们面前了,他们一定是认为王桑是败了,不然敌人怎么可能到达面前呢? 毕竟此时的邺城又是出现了完全封锁状况之中。 而围攻邺城的人,则是由慕容麒麟亲自坐镇,当然段豪也只相信慕容麒麟能把邺城给彻底的围困住,派遣别人,段豪心里没有信心。 而慕容麒麟也没有让段豪失望,以很快的速度拿下邺城周边地区,随后大军汇聚在邺城中,封锁邺城,让邺城内部的信息与外部切断。 卢他之抬头看了看杨颖,随后低着头说道:“大王明鉴啊!” “初是王桑主动请缨,信誓旦旦地要戴罪立功,这可与臣毫无干系啊!” “其次,咱们军中人才虽多,但真正擅长统兵打仗的实在是找不出几个,也就王桑勉强还有些本事,所以臣才同意让他一试。” “谁能想到竟落得如今邺城被围的困局,这绝非臣之所愿呀!” “当下,我们只能凭借邺城现有的兵力,竭尽全力抵御敌人的疯狂进攻。” “同时,也唯有寄希望于宋湘能尽快回援,解邺城的燃眉之急,亦或是盼着宋襄能早日解决杨元超,从而与事情迎来转机!” 此时的邺城,要比当初杨乂围困邺城的时候,更为危急,因为当初杨乂围困邺城的时候,邺城还是与外面接触了信息,知道外部有援军,所以他们上下一心固守邺城。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对外部的消息,一点都不知道,上下陷入了一种恐慌之中…… 按照慕容麒麟的战略,他想的是杨颖和外面的王桑出现矛盾,从而动杀心,这样可能导致王桑叛逃,投降于他们,但是慕容麒麟没有想到的是杨颖与王桑是一点联系都没有。 之前也没有通信过什么,或者通信少,从而导致了他,在没有围困的时间到围困时间内,对于王桑是一点都不知道的,此时在他的心中,王桑和他的北卫军已经覆灭了。 如此之下,杨颖的内心是恐慌的,甚至有了想丢弃邺城,从而逃生的想法…… 当然对于杨颖的这种状况,并非是杨颖一人所想,基本上邺城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有这种崩溃的想法,认为他们自己现在,陷入了一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中。 喜欢权征请大家收藏:()权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12章 弃子 被围的一方,最害怕的则就是对外面的情况未知。 因为这种恐惧,会让一些人想投降,想跑掉…… 这种人,一旦多了,那么势必会让邺城乱起来,从而外部的敌人,不攻自破,拿下邺城。 此时的邺城上下都在惊恐和黑暗中,而造成一切的王桑,也不是很好受…… 此时的王桑已经知道了,段豪派遣了一部分兵马,绕过了他,从而又一次的围上了邺城,此时的邺城都在惊恐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王桑很清楚,到时候,恐怕他这里还没有什么问题呢,大后方才被攻破了。 围城围的是心理战,只要让人有心理上的恐惧和崩塌,那么城破是十分快的…… 毕竟有一句话,说的是十分真实,坚固的堡垒,往往是内部崩塌的。 王桑此时看着眼前的段豪,他心里是恨的牙痒痒,他想撤军,前往邺城,告诉杨颖,他还在呢,敌人不敢轻易攻打邺城的,只要他们坚守好就可以的…… 但是段豪的兵马,时不时的给他来一下,而他与段豪决战,段豪又避战…… 其意图可以说是十分明显,我就是牵制着你,不和你打,你打,我避之,你退,我追之……在这种战况之下,王桑是很被动的,打又打不的,退又退不得。 但是如果一直在这里待着,恐怕邺城崩溃,那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一但邺城败了,那么他们就彻底败了…… 而段豪此时坐在一个高坡上,静静的看着一切,他也得知了邺城的情况,所以他此时认为,胜利已经逐渐的偏向了他们…… 而在另一方,石正与宋襄则试探已经完毕了,则双方爆发了正面的战争……而那一战,石正打的是十分勇猛,身先士卒,当然宋襄也是如此,双方血战三天,竟没有分出来任何胜负,都不愿意退之…… 但是在损耗的面前,石正最先撤军,但是石正虽然撤军了,但是宋襄面对石正,他不敢追击,因为这一战,他们已经打了很久了,如果追击的话,那么可能会遭遇对方的拼死反击。 而他们疲惫了这么多天,一旦面临敌人的反击,那是可能彻底崩溃的。 而对于宋襄而言,虽然首要目的是打败石正,从而入齐地拿下杨元超,但是在兵法中,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那么首先要保证不败之地。 所以他不敢冒这个险,一旦追击崩溃,那么他们就败了,一旦他们败了,那么石正则可以带着大军,率先兵临邺城。 而他也是明白,邺城现在的情况并不好,正在遭遇段豪的围困……而邺城内部在这种情况下,是随时都有可能内部崩塌的。 其实此时已经萌生了撤军,支援邺城的情况,因为他害怕邺城崩溃,从而失守,那么到那个时候,他又处于一个什么样境地呢? 一旦杨颖被抓,或者被杀,那么他就杨颖党派的首要骨干,到时候那肯定是要拉到闹市区处决的…… 此时他看着公孙正说道:“邺城此刻危如累卵,城内人心惶惶。” “敌军断绝邺城与外部的任何联系,让城内陷入一片黑暗恐慌的经地中,若再无援军驰援,城破沦陷恐只是早晚之事。” “而王桑将军被段豪死死的牵制住,分身乏术,难以回防。” “如今环顾四周,唯有我部有可调配之兵力。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我有意挥师回援邺城!” “公孙正,你一向有办法,不知对此有何高见?” 公孙正抚摸着自己的胡须,随后盘膝而坐,端着一杯茶水,看望营帐之口,沉思着,而宋襄不敢打扰,静坐在一旁,等待着公孙正的话。 “此战困局,难不在驰援邺城本身,而在驰援之后的连锁危局。” “我军一旦拔营回救,石正必然会带着大军必衔尾急追,届时腹背受敌,局势将愈发凶险。” “若分出兵力轻装驰援,且不论能否冲破慕容麒麟的重重围城,即便赶到,以寡敌众又有几成胜算?” “但若坐视不理,邺城旦夕难保。” “一旦城破,蜀王杨颖落入敌手,生死难料,我们将全面崩盘,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你我,恐怕也会相聚于闹市街区!” “我思索再三,有一计虽尚不成熟,却或能破此危局,留守一部精锐兵力,阻挡石正,为回援兵力争取时间,同时暗中筹划弃守之计,以营救杨颖安全为首要目标,待救出杨颖后即刻放弃邺城,退守洛阳。” “待退守洛阳后,重整旗鼓,厉兵秣马,再与杨元超一党周旋,徐图破局。” “不知,宋将军,你看可行否?” 此时的公孙正认为,现在他们的局势是十分不利的局面了,邺城是必然要救的,但是现在救邺城,那么很有可能陷入敌人的团团包围网中,到时候,恐怕就是被敌人全面歼灭了。 如此之下,那么这个救邺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邺城如今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杨颖在那里,所以公孙正认为,邺城既然救不了了,那么救杨颖还是可行的。 如此之下救了杨颖,他们的旗帜就还在,到时候,带着杨颖前往洛阳,巩固局势,他们还是有周旋的力量。 到时候不说能打败杨元超,但是杨元超只要长时间打不下去,那么势必会与他们谈判的,只要谈判,那一切都是好说的…… 到时候,大不了让出来点利益,稳住目前的局势,他们掌握着洛阳城,手里有皇帝,如此之下,彻底做大,碾压其余的力量,那还是可以的,只要有足够的时间。 而宋襄听完公孙正的话后,也跟着沉默起来了,随后又询问道:“那谁可以挡得住石正啊?” “此人勇猛万分,你是看到的……” “若我跟着撤离,那么谁能挡得住他呢?” 宋襄的意思也很简单,这个留守的人,必须得是一个很猛的人,但是咱手底下谁猛呀? 当然我是很猛的,毕竟我和他打的难解难分,而且还小胜他一手,但是谁都知道,留守代表着是弃子。 喜欢权征请大家收藏:()权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213章 宋英 当然他宋襄并不是要表达,自己不能做这个弃子,而是他作为主帅,是不能当弃子的…… 如今他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勇猛无比,其有非凡战斗经验的弃子,但是这种人,又如何能轻易做弃子呢? 所以此时宋襄看着公孙正,他想着公孙正能提出来这种建议,那么应该是已经规划好了…… 公孙正沉默了一会,随后说道:“宋英即可!” “那可是我弟弟啊,他怎么能做这个……”宋襄一听连忙,否决公孙正的这个想法。 的确宋英是十分勇猛的悍将,但问题那是自己的弟弟呀,那个哥哥能轻易的看着自己的弟弟送死呢?当然做弃子和送死是两回事,但是基本上做了弃子,那又有几个的生还的呢? 明白这个道理的,宋襄是直接否决了这个建议…… 而公孙正并没有因此而退让,因为眼前的确只有宋英能承担这个重任,因为你留守在这里的人,那需要一个勇武的人,而如今他们这里除了你和宋英谁能独当一面呢? 你是主帅,你自然不能在这里当弃子,但是宋英不一样呀,他不是主帅呀,他只是一个偏将。 “将军,我深知您心中顾虑。” “然留守断后、阻敌追兵这等重任,除宋英将军外,军中实在难觅更合适的人选。我知晓,他与您血脉相连,您担忧他血染沙场,命丧于此。” “但您最清楚不过,宋英论武勇更是不在您之下,定能妥善完成任务,全身而退。” “将军不妨细想,石正麾下精兵强将尽出,攻势如潮,若不遣宋英这员虎将留守断壕,又有谁能凭一己之力,为大军回援邺城争取宝贵时间?” “此乃关乎全军生死存亡的大局,还望将军以大局为重。” 而宋襄此时已然不答应,虽然他知道公孙正所说的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他内心当中还是念及一些亲情的…… 看着宋襄一直不答应的样子,公孙正,沉默了一会,看了看四周,随后低声在宋襄的耳边说道:“有句话,我不得不提醒将军,宋英是你的弟弟,但非宗室嫡出,乃是令尊妾室所生。” “如今却在战场上锋芒毕露,勇猛过人。” “其如今展现出来的能力,不亚于你,倘若此番他立下赫赫战功,积攒出来军中威望,日后宋家族长之位恐生变数,还望将军早做筹谋。” 公孙正明白,简单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无法说服宋襄的,毕竟宋襄说白了是个糙汉,对于兄弟情感还是很深的…… 但是公孙正明白,要想说服一个人,那么首要的是说出来他的利益,讲利益得失,这个时候,即使在坚决的人,那么内心当中,都会动容,从而想细细听从你所说的话…… 这个时候,你站出来说的话,是维护他利益的,句句都在斟酌他的利益,表现的为他着想,那么此刻他大概率会被你说服。 宋襄乃南方江州豫章士族出身……这种大家族,那也是争权夺利的,毕竟谁能脱颖而出,胜任于族长,那么就能得到家族大量的资源,自己的亲人,也会跟着享福…… 而反之,如果争权失败,资源是得不到的,而且还会被掠夺资源,其从公孙正说的话,是十分有道理的,从某种情况上来讲,宋英是宋襄的潜在敌人。 但是家族内斗是内斗,但是在外面的时候,那还是需要团结起来的,不然家族如何能立足于世,从而对外呢? 也就是说,内斗争权归内斗争权,但是在面对外部的时候,家族上下是一致利益的,也是这个原因,宋襄不愿意宋英送死,因为无论怎么说,宋英那是宋家的人才呀。 但是被公孙正这么一挑拨,宋襄沉默了……是宋家的人才不假,但是也是实打实的触动自己利益的呀。 宋襄沉默了一会,随后说道:“你叫宋英进来……” 公孙正一听,他明白,自己的劝说是有戏了,他叹了口气,随后说道:“将军,这是为了大局!” 随后公孙正就离开了,而不一会宋英就走了进来,宋英是十分的年轻,才二十五多岁,他与宋襄差距是十七岁的差距…… 但是在公孙正的挑拨下,他对于这个青年,是有了一定的忌惮,想想也是啊,宋英如此年轻,战场上表现的如此勇猛,如果立下了战功,从而在军中享有了声誉,那么以后家族是培养他,还是选择自己呢? 其实现在家族,对于他,是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见。 因为站队长沙王的原因,此次出征,宋襄是带了自己的族人而来的,但是长沙王败了…… 很多族中的子弟说明了一些情况,家族里的一些族老,对此是很有意见的。 如今公孙正这么一说,这也是他很轻易动容的原因…… “哥,你找我什么事情?”宋英看着宋襄询问道。 此时营中就他和宋襄,宋英看到这种场景后,就明白,自己的哥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 宋襄握住宋英的手臂,掌心传来的力道似有千斤重:"邺城此刻已被慕容麒麟的大军围得水泄不通,蜀王若有闪失,我们整个家族便彻底陷入绝境之中。” “唯有倾尽全力回援,才能解救蜀王的危难,但石正的部队正在我们的面前,时刻的盯着,若我军尽数撤离,必遭追击,到时首尾难顾,从而全面崩溃!" 宋襄的声音顿了顿,目光中表现出挣扎与无奈:"弟弟啊,论军中勇武,无人能出你之右。” “这留守断后们,阻挡追兵的重任,我思来想去,唯有托付于你。” “我比谁都清楚,这是九死一生的险局,但为了保住宋家,为了给大军争取回援时间,哥别无选择。” “你只需坚守七日,七日之后,即便形势再险,也即刻撤离。” “我定会安排精锐在半路接应,保你平安。以你的武艺谋略,守这七日定能做到!” “"宋襄重重拍了拍宋英的肩膀,眼中泛起血丝,"弟啊,这不仅是为了我,更是为了我们整个宋家啊!” 喜欢权征请大家收藏:()权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