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寡夫[种田]》 1. 第 1 章 《小寡夫[种田]》全本免费阅读 山村的夜总是寂静,一声鸡叫声划破夜空,陈庆睁开眼睛穿好衣裳之后悄悄走出了房门,却发现灶房里已经有柴火哔剥的声音。 “娘,你怎么起这么早?”陈庆揉了揉眼睛,看见坐在灶门口的孙大娘。 孙大娘从灶前站起身:“今儿得把那边山头上的那块地给耕了,我问村长借了牛。你赶紧吃点东西,好一块儿去。” 陈庆去了院子里,捧了一捧清水洗脸,水缸里印出他的脸。 比五年前圆润了一些,但还是瘦弱,他从小个子比同龄人矮一截,又长着一张娃娃脸,当时在人牙子那里,他都是被挑剩下的,来看他们的人总是说他,个子小,不能干重活,说他腰细,一看就不好生养,最后才遇到孙大娘。 不再颠沛流离的日子让陈庆无比感谢灶房里的孙大娘,孙大娘的夫家姓孟,她早年丧夫,一个人拉扯着儿子孟涛长大。 陈庆不是洛河村的人,他家穷,爹早早地死了,小爹带着他被赶出家门,艰难地过日子,他跟小爹的性子很像,不爱说话,不爱交流,小爹在一天给他做好一顿肉,让陈庆吃了顿饱饭之后,第二天就跳了河。 内向的陈庆求到祖母家希望他们能给小爹办个丧事,祖母看着陈庆,说只要他愿意给一个老鳏夫做妾,就能给他小爹一张草席把他埋进陈家,那老鳏夫暴虐的名声早就传遍了,陈庆知道自己去了也是一个死字。 小爹的尸体摆了两日,就在祖母家以为陈庆要松口了,陈庆却干脆把自己卖给了人牙子,拿着二两银子让他小爹体面地走了,只是人牙子买了他却卖不出去,五年前他流落到洛河村,被孙大娘用三两银子买回家里,说是要给自家的儿子孟涛当夫郎。 洛河村的风俗是成亲前夫妻双放不能见面,陈庆在村长家住了一夜,等着第二天的婚礼,变故却突然发生,朝廷征兵,他甚至没见到自己的夫君孟涛一面,人就被带走了。 孙大娘本来说那就等孟涛回来再成亲,但村里人说既然席都摆开了,平白损失银钱,于是穿着一身简陋喜服的陈庆,抱着一只鸡行了成亲礼,嫁进了孟家。 时间一晃就是五年。 陈庆是个勤快的人,孙大娘也是,两个人把家里的这一方校园打理得十分赶紧整洁,家中没有条件起青砖房,所以是用黄泥脱的砖坯,垒起来的房子。 他们家的房子外面有一圈竹篱笆,是陈庆趁农闲的时候编的,他人勤快,手也巧,跟村长说过,在房子的外面锄了几块地,种了些小菜,日常他们两人吃也够了。 洛河村依山傍水,但良田不多,所以略微平整一些的山上,也都被分给村民们种上庄稼,孟家就分了这一块地。 孙大娘揭开锅,里面蒸着两个玉米面窝头,下面是一锅开水,水里煮着两个鸡蛋,陈庆很自然地从一边的咸菜缸子里拿出拿出咸菜疙瘩,切了成细丝,端到院子里矮小的桌上。 两人相顾无言地吃完这一顿简陋的早饭,随后陈庆背着背篓,拿着两把锄头,关上篱笆门,跟孙大娘一起出门,孙大娘在临出门前,把锅里的鸡蛋揣在怀里。 走到村长家门口,孙大娘看了一眼陈庆:“我先上山,你去村长家借牛。” 陈庆啊了一声,面上很是纠结,他嗫嚅着开口:“娘,要不还是您去吧。” 孙大娘不惯着他,把怀里的两个鸡蛋交到陈庆的手上,先一步去了山上。 陈庆站在村长家门口,转圈似的走了好几圈,随后深吸了一口气,像是给自己打气一般,敲开了村长家的门,面上带着些笑:“婶子,昨日娘跟村长说好了,来借一下牛耕地。” 村长的媳妇王婶子面上不虞:“这么早!” 陈庆面色通红,想起孙大娘给他的鸡蛋,他把鸡蛋交给王婶子:“小宝最近长身体,您别嫌弃。” 王婶子的面色这才好看些,把鸡蛋在手上掂量一下:“辰时中得还回来啊。” 陈庆点头,话说得很快:“肯定按时还回来,不会耽误您家的活计的。” 王婶子还是没什么好脸,把牛绳给了陈庆,又去搬了犁出来,陈庆肩上扛着犁,手里牵着牛,往山上去了。 他个子小,看起来十分吃力,但走得还是稳稳当当。 他到山上的时候,孙大娘已经开始锄地了,陈庆把犁在牛的身上安好,随后赶着牛开始犁地,有了牛,他们很快便将这块地锄完,此时阳光正好落在他们的身上。 “娘,您把牛给村长家牵回去吧,我再去山上捡点柴火。”他实在不想再去跟王婶子打交道了,要是可以的话,陈庆不想跟任何人打交道。 孙大娘点了点头:“别往深山里走。”她牵着牛离开,陈庆收拾好锄头,放在一边,往山里走去。 来到洛河村的日子过得太悠然闲适了,陈庆似乎都已经忘记了来这里之前自己过的是什么生活了,所以他无比感谢孙大娘把他带回了洛河村。 只是在这五年里,他偶尔也会想自己的夫君孟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刚开始的时候他问过孙大娘,孙大娘提起自己的儿子,总是赞不绝口,说他身材高大,有着一身的蛮力,跟小姑娘和哥儿说话会脸红,很孝顺。 总之孙大娘用尽自己的所有能用的词,全是来夸他的,偶尔陈庆也会从村里人的嘴里听到孟涛的事情,整个村里,也没有谁说过他品行不端,那应当是个好人吧。 在寂静无人的山上,陈庆的脸红了红。 时间过去五年,前两年孟涛还会往家里寄信,他不识字,每次都带着娘往村长家去,村长家的儿子孟鑫是上过学堂的,能帮他们读家书。 可惜每次孟涛的信,都没有单独写给他的话。 陈庆想,离上次孟涛寄家书回来,已经过去两年了,娘每次上集市都会去驿站问一问,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陈庆把见到的柴火堆好,解开自己缠在腰上的绳子,把柴火扛起来,又到他们的地边吧剩下的东西带上,才回了家。 这个季节是种玉米的时节,在去年交税的时候陈庆就提前把玉米种留好了,都是选的颗粒饱满的种子,毕竟村里人都靠天吃饭的。 回到家中,孙大娘已经又忙碌了起来,他们养着鸡鸭,她这会儿要出去割草喂鸡。、 她做事总是干净利落,看到陈庆回来便说:“阿庆把厨房收拾一下,鸡圈也该打扫一下,桌上的水记得喝了。” 陈庆点头,目送她背着背篓离开。 把捡回来的柴规整好,又用笤帚把厨房和院子都扫了一遍,最后去了一边的鸡圈里把鸡粪堆起来,这些都是极好的肥料,不能浪费了。 收拾完这些,陈庆坐在小桌边歇气,看到桌上留着一碗水,他端起来喝了下去,甜味从嘴巴一直延伸到了心口。 陈庆的心里很暖,孙大娘话少,头上的头发半黑半白,她长得不温婉,带着利索的劲儿,走起路来都带着风,村里的小孩儿都怕她。 陈庆刚进门的时候也很怕她,他的婚礼办得不像样,新郎官连面都没露,也不知道这门亲事到 2. 第 2 章 《小寡夫[种田]》全本免费阅读 陈庆脑子里一片空,他如今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撑住娘亲,娘亲是个很要面子的人,她绝对不想让别人看到她歇斯底里撒泼打滚的一面。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紧紧地抓住孙大娘的手:“娘,娘,您冷静一点,我们先问问情况,问问情况。” 孙大娘死死地掐住陈庆的手,两人一起走到拿来报信的,看起来像是管事的人的面前。 陈庆平日在村里沉默寡言,他性子闷,能不跟人讲话他都不跟人讲话,但今天这个样子,娘亲的情绪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他只能自己开口。 “请问,洛河村孟涛,是什么情况?”陈庆的声音有些飘,像是在抖。 “哦,正找你们呢。”那管事手里拿着一页册子,在上面划了一道,然后念着:“洛河村孟涛,昭化十二年,古平关一战中战死,朝廷特许十两抚恤金,你们谁来画个手印。” 那管事已经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里面放着是个银角,正好是十两,而面前的无论是陈庆还是孙大娘,都不想去接那银子。 “快点啊,我还忙着呢。”见他们不来接,那管事的便想要去拖陈庆让他去画手印,在他的手刚要拉上陈庆胳膊的时候,被一个人拦了下来。 “管事,我来吧。”周远看着已经呆滞住的两人,叹了口气。 那管事乐得有人接过这烂摊子,骂咧了两句随后跑一边喝茶去了,周远拿着那重若千斤的十两银子,朝前伸了伸。 “节哀。” 陈庆不想去接,在抬头看到那人的时候,立刻把头低下来,一边的孙大娘看着自己儿子用生命换来的那一个钱袋子,再也支撑不住,晕了过去。 陈庆一手扶住孙大娘,另一只手颤颤巍巍地接过了那个钱袋子,他顺手把孙大娘背到背上,在循着周远的指引,在那个本子上,按上了自己的手印。 怀里揣着十两银子,背上背着伤心过度的孙大娘,在四周都是重逢的喜极而泣的声音,只有他们两个人,与一切热闹格格不入。 周远看着他们的背影,一个那么瘦小的身子撑着他的娘亲,也不知道他们未来的日子,有多难过。 随后走到跟他们一起来的官府的人的面前,那个师爷恰好在找他,看到他之后赶紧把他带到了洛河村村长的身边。 “村长,这就是周远,在战场上是立过功的,他的老家没人,朝廷安排他落户在村里,分给他一块宅基地,另外五亩良田。” 村长是早就知道这事的,所以并不意外,在先前就选好了给周远的宅基地的位置,也把空着的良田打理了一番,就等着他来。 周远朝村长道了谢,不想再在这样的氛围里久待,他朝师爷说了声自己要去镇上找工匠,毕竟他现在还住在镇上的驿站里,要先把房子修好才是正事。 村里的热闹跟陈庆他们家格格不入,一起去的十来个人,只有孟涛没有回来。 陈庆把娘亲放在床上,怀里揣着那十两银子的抚恤金,陈庆觉得那不仅仅是十两银子,更是娘这一辈子的指望了。 陈庆看她一时半会不会醒来,把钱袋放到她的枕边,又去外面忙活去了,院子里的活其实已经被他做完了,他只是进行着重复的,没有什么意义的动作,来填补一下自己心里的空虚。 他对孟涛的印象,只是存在在别人的口中,就在今天,他以为孟涛要具象化,却没想到,是他认错了人。 想到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陈庆就羞愧得想要把自己埋起来,他在娘亲那么难受的时候,竟然在……在…… 他现在连想一下都觉得难以忍受,于是他结结实实地掐了自己一下,松开了手中的笤帚,有些无力地坐在门口,日头上升,又渐渐西斜,房间里的孙大娘没有要醒过来的意思,陈庆做好的饭凉了热,热了又凉。 在天完全黑了的时候,陈庆端着油灯,走到了孙大娘的房间里。 “娘。” 床上的人没有一点动静,中午她是什么样子,现在依然是什么样子。 “娘,起来了,吃点东西。” 陈庆把油灯放在床头,又端了他白天熬了大碴粥进来,看着床上的孙大娘。 孙大娘还是一动不动。 “娘,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陈庆坐在床边,“以后,咱们就像以前一样……” 他的话还没说完,孙大娘就坐起身来,一把掀开陈庆端来的碗,里面的粥撒了一地。 陈庆知道她心里难受,她的眼睛里没有光了,陈庆拉着她的手:“娘,我们的日子还要过的。” 孙大娘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怎么人人都回来了,就涛子没回来呢?” “老天爷为什么要这么狠!我中年丧夫,现在还要白发人送黑发人!” “现在什么指望都没有了,什么都没了!” 她再也没有了从前那样冷静的模样,歇斯底里地发着疯,把屋子里能砸的都砸了,憋在心里的气却怎么也撒不完,把屋子弄得一片狼藉之后,她又哭起来。 陈庆就站在房间里,安静地陪伴她。 过了好一会儿,孙大娘站起身来,捋了捋自己额前的头发,她看到床上的荷包,她站起身来,把荷包打开,拉过陈庆的手:“你嫁来家里,涛子的面你也没见过,苦了你这五年。” 她从荷包里拿出所有的银两:“你是个好孩子,也还年轻。”陈庆来这里的时候也不过才十六岁,如今过了五年,也才二十一。 “已经耽搁了你五年了,钱不太多,但带着这十两银子,你也应该能找个好去处,再嫁也好,自立门户也好……” 陈庆把银子还给她:“娘,您说什么呢,我已经嫁到孟家了,您现在是要把我赶出家门吗?” 孙大娘一夕之间像是老了十岁:“你跟涛子面都没见过一面,这亲事不作数的。” 陈庆摇头:“不是的娘,我们是成了亲的,也是有婚书的。” 他这话倒是提醒了孙大娘:“对对,还有婚书,得去村长家里把婚书给你解除了……” 说着她就想出门,被陈庆死死地拉住,孙大娘现在的情绪不正常,她所说的所做的,完全就是在交待后事,她现在还想着要好好安顿陈庆。 孙大娘挣扎了之后没了力气,她哭,陈庆也哭。 哭他们悲痛的过去,还有看不见的未来。 见孙大娘的情绪稳定了一些,陈庆打扫完屋里的一片狼藉,又简单地煮了个在杂面汤,拿出一个鸡蛋,给孙大娘蒸了个鸡蛋羹。 陈庆目光切切地盯着孙大娘,在模糊的油灯下,看着她把粥和鸡蛋羹都吃下去,才真正地放下心来。 晚间陈庆没敢回屋里睡,他守在孙大娘的门口,一下一下地打着盹,怕自己睡熟了孙大娘就做傻事了。 第二天一早,孙大娘从床上起来,打开房门就看看蜷缩着坐在门口睡着的陈庆,她的心里一酸,蹲下来看着陈庆其实还有些稚气未脱的脸。 她记得那日在镇上,恰好遇到人牙子,她第一眼就看到了陈庆,嫩生生的一张小脸,被人围观的时候头都要低到地下去了,周围人都说陈庆不值三两银子,但她还是把陈庆带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