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黛玉管家日常》 1. 第 1 章 《[红楼]黛玉管家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独坐在正面榻上,两边分别坐着贾赦、贾政夫妇。 向来热闹喧哗的荣庆堂,此时却静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贾母接连从下首四人脸上看过去,只觉凉意愈发冰冷刺骨,仿佛有了实物一般,从四面八方对着人侵袭过来。 贾母下意识朝旁边靠了靠,没寻到倚仗才想到鸳鸯已被她提前遣了出去。 今日的事儿是不能给外人听的,哪怕是她的左膀右臂。 今日是商议黛玉的亲事。 宝玉已于一月前迎娶宝钗,往日内定的宝二奶奶黛玉身份尴尬起来,便是不把人言论放在心上,黛玉今年十七岁,到了年纪也该寻户人家了。 因宝玉宝钗成亲之事,黛玉大病了一场,贾母本欲待黛玉身子好些再提此事,没想突然有人上门探口风,还是个熟人,同为四王八公的齐国公府,陈家。 齐国府如今当家人是当年齐国公陈冀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的陈瑞文,求亲者则是其侄陈愉。 不说功名爵位单说本人,陈愉是个出了名的病秧子,连贾母这甚少出府的人都知,齐国公府有个后生是个没福的,父母早亡不算自己身子骨更是不好,两年能大病三场,眼瞅着寿数不足的短命之人,怎么看都不是良配。 若是一般人拒也就拒了,可惜这人不好拒。 陈家和贾府同属四王八公,同气连枝一向交好,若是其他子侄求娶,贾母不见得不同意,便是不乐意不过就是几次说和,可偏偏是陈愉。 他不仅是陈家老太太最宠爱的孙子,陈瑞文的侄子,更是当今圣上两姨表弟。 圣上母家人口凋零,本家虽还在,不过也就只剩个姓了。 圣上外祖只两个女儿,长女入宫生了当今圣上,次女嫁入齐国公府留下了陈愉。如今外家和二女均已过世,陈愉说是两姨表弟,不如说是唯一的母家人了。 太上皇当初看重的接班人并不是当今圣上,传位过程中还有些不足为人道的事情,因此陈愉这个表弟远比其他兄弟亲近。 圣上登基后对这个表弟颇为照顾,不提各节礼厚重,单十几年不间断派太医院院使上门问诊,就可见如何上心了。 太医院院使绝非一般太医可比,是管着太医院的上官,堂堂正正的三品官员。 不说贾家一干人,就是身负一品诰命的贾母都请不来,为皇帝问诊的哪里是寻常人能使唤的。 贾母和陈家老太太有些老交情,对方曾多次念叨这个孙子不让人省心,一把年纪了还不成亲,每每说到此时就顾左右而言他,连圣上都为这个表弟发愁。 陈愉现今二十有二,能松口娶亲不仅陈家老太太,就是圣上说不定都放了心。 即便陈家近几年比贾家得势,得罪了依旧没什么所谓,可得罪圣上就要掂量一下了,哪怕只是十分之一的可能。 求亲不成实属常事,只是两方如今这情况不得不多考虑一些。 贾母看着私下互相递眼色的四人,心中重重叹息一声。 她的两个儿子早已失了血性,面上瞧着还撑得起来,内里却是挺不住了。明知不是门好亲,还里外找些冠冕堂皇的由头,不提黛玉,就是她听了都不免寒心。 嫡亲的外甥女,关键时候不护着,竟还哄骗自己推人入火坑。 他们难道就真的走到卖女求荣的份儿上了?卖的还不是自家的女儿。黛玉说是在贾家长大,毕竟还是姓林。 这便是她的亲生儿子。 贾母想高声责骂,张了张嘴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她如何不是这般。 对黛玉,对早逝女儿唯一的孩子,从小看到大的姑娘,自己除了疼爱难道没有一丝愧疚之心? 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黛玉那里,自己这老祖宗还有几分指望呢。 即便没了指望,她也该为黛玉真正做一次主。 “明日我亲自过去陈家,”静默半晌,贾母终于开口,“其他话不必说了。” “只是,”等到意料之外的话语,王夫人上前半步,刚要分辨就被贾政拦住。 “是。” 贾政应了话,贾赦、王夫人也不再多说,邢夫人自觉没有开口的余地,随着三人告了退。 贾赦贾政兄弟二人如何考虑,邢夫人琢磨不明白,只是一件事她怎么想也想不清楚。 怎么就认定不是门好亲了? 看黛玉如今半死不活的样子,能嫁出去就不错了,哪家能整日汤药伺候着,也就是她们这儿不嫌麻烦晦气。 陈家二房陈瑞文有爵位,三房陈瑞武是吏部侍郎,正四品的实权官员,大房陈愉又是皇帝的嫡亲表弟,这样的门第,说句大不敬的,当初元春不入宫,嫁到这等人家也是不吃亏,说不定还能比现在好些。 林丫头嫁去陈家也好,府里头正经奶奶哪儿比寄居别家的表姑娘差了,是她的好出路,对家里也是份儿助力。 出了贾母院,贾赦贾政径直离去,王夫人神色凝重地走在前面,邢夫人思量片刻跟了上去。 王夫人心中藏着事没心思招呼,邢夫人想着黛玉之事也不介意。 二人没让丫鬟跟着,看四下无人,邢夫人小声开口。 “老太太还是年岁大了,多好的一门亲事竟然不认。只道人家身子不好,怎么不看看自家林丫头什么个样子,要不是她那么副模样,谁家能过来提亲事? 人家陈家真想结亲,有的是比咱们这儿门第高的。这次不同意,下一次还不知过来什么人家。” 王夫人没接话心中暗忖,陈家不会平白过来提亲,听闻陈愉过往多次拒亲才拖到现今这年岁,想来不是中意黛玉也不会点头。 几个月前她曾带着探春、黛玉二人去北静太妃寿宴,操持寿宴的北静王妃出自陈家,正是陈愉的堂姐,陈瑞文嫡长女。 正经亲家,当日陈家几个兄弟应当也是去了的,若是猜得不错,那陈愉应当是无意中见过了黛玉。 那样招人的样貌,让人记着过后提亲再正常不过了,宝玉不正是被那娇娇娆娆的样子迷惑了去? 若是没有宝玉意外丢玉,神志不清娶了宝钗,黛玉现今估计已经是宝二奶奶了。便是没了关系,明眼人谁看不出来,宝玉心里头还有他林妹妹呢! 事情过了无须再提,这门亲事好坏,对家里是否能是份儿助力放在一边,和邢夫人心思一样,她也是希望黛玉能嫁过去。 不是觉得这门亲事好,只是另外两点。 只要黛玉还在贾家,宝玉心就定不下来,早早嫁了两人都能安生,以防真出来什么不好收场的丑事。 还有一点,元春那边。 她曾听元春提过,圣上对这位表弟不一般,同是四王八公一派关系不远,能与对方为善最好,便是不能也不能得罪了去。 如今家里 2. 第 2 章 《[红楼]黛玉管家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年前迎春出嫁,年中置办年事,年后巧姐老太太生病,宝玉丢玉,没多久又开始操持宝玉宝钗亲事…… 陆续半年多下来凤姐还没歇过,硬撑着办完宝玉之事,凤姐又倒了下去,本就不大爽利的身子,现如今愈发虚了。 宝钗进门后有了正经名头,凤姐便顺水推舟将管家之事推了出去,专心养起身子。 正如平儿说的,得放手时须放手,她身子这般,一味要强又有什么好处,谁天生甘愿被人骂的?再者手中权力重要也比不得自己命要紧,宝钗乐意管给她就是了。 于是王夫人一来,就看到凤姐斜靠在榻上,边逗弄巧姐边由平儿伺候着汤药。 “太太怎的过来了?” 凤姐看人进来作势起身,王夫人上前按住人,坐到一旁。 “起来做什么,我不过是过来看看,近日身子可好了些?” 无事不登三宝殿,她这位姑母可不是会主动上门体贴人的,约莫是有什么事情。 凤姐顺着应了话,转头看了眼平儿,平儿假借巧姐该午睡了,领人出去,顺道关了门让这姑侄二人单独说话。 王夫人看没了人不再绕弯子,将陈家求娶贾母不同意,希望凤姐找黛玉说和的意思透了出来。 凤姐面上浅笑附和,心里不由暗骂。 知道没什么好事,没想是这样的事,她这好姑母可真是会做人,得罪人的话倒是知道不自己说,老太太就是过后找麻烦,吃瓜落的人可不就是自己。 这事儿不能接,就是没老太太她也不能接。 不说她和黛玉交好,看她那样子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就是论起来,她说话也心亏。 以前她顺着老太太意思,话里话外点宝黛,后宝钗成了宝二奶奶,黛玉现今的难堪自己也算添了把火。 这时候过去跟黛玉提亲事,她哪里开得了口,便是硬着头开了口,以黛玉的心思哪里不知道这是怎么个意思,那般敏感聪慧的人,听到这话怎么还会“赖”着不走。 凤姐对黛玉一直存了份欣赏,又兼是从小看到大的妹子,如今病刚见了点起色,但凡有些疼爱都不能去说。雪中送不了炭就算了,怎么忍心还火上浇油。 王夫人避重就轻,陈愉身份配黛玉配得上,明面是个好归宿,可除开老太太担忧的身子问题,还有个更让人头疼的毛病,陈家不是好地方。 陈愉的父亲是嫡长子,然而因其早逝,陈愉身子又弱,爵位落到了二子陈瑞文头上,一般人家家产给大房嫡孙还是次子都有待商榷,何况真有爵位的人家。 当初不知陈愉是否能长大,爵位留给了二房,如今陈愉不仅成人了,还有个做皇帝的亲表哥,陈瑞文和其他陈家人怎么会没点想法。 皇位上边都有长孙、次子之争,所谓正支,陈愉能一点想头都没有?家里东西主动或被动从叔叔到侄子,又不是新鲜事。 名正言顺还有后台,将来陈家的爵位是传给陈愉,还是其堂兄,陈瑞文长子陈恪,都不好说。 爵位传承有争议,府里面怎么可能太平。 黛玉身子弱,好好调养都不一定能长寿,再嫁去那样情况复杂的人家,真不知还有几年可活。 事关黛玉一辈子,她这个做姐姐、做嫂子的拉不了,至少不能自己个儿推一把。 她这姑母只顾着自己儿女铁了心把黛玉嫁出去,劝是没得劝了,只是她可不去蹚这趟浑水。 “既然太太开了口,这事我自然是得办的,何况陈家家底根基摆着,就是老太太来了我也能说不算辱没了林妹妹,是个顶好的去处,只是,不是我推辞,”凤姐把话在心里转了两圈才开口。 “我虽是想去但终归不大合适。一来这会子我身子不好,说喜事难免不吉利;二来,我和她年岁相差许多,不比咱们园子其他一同长大的交情深厚,说起话来多少有些避讳隔阂。” 这话说得有把麻烦推给宝钗的意思,不过,她二人本就合不来,又因管家之事有些嫌隙,就是她光明正大推过去又怎么样? 想到当初太太对自己不闻不问,只一味让宝钗管家,凤姐心中冷笑,人家亲儿媳自然千好万好,她这个侄女退位让贤就是了。 “你是说宝丫头?” 看王夫人深思琢磨,凤姐没有插话,只安静等着。不多时对方点了点头,对着凤姐安慰几句匆匆离去。 宝钗因嫁了宝玉之事,躲着黛玉都来不及,这下让她去不知她怎么个想法。棒子不打到自己身上不觉疼,太太可真是丝毫不顾及别人。 反正宝钗是否难堪不关她事,能躲一时是一时,至于黛玉那儿,这样的事谁说有什么区别? 想想还真是造化弄人,老太太因太太不喜黛玉做儿媳,硬为二人做主怕黛玉今后被婆母磋磨,因此只暗中撮合没明面定下来。 好容易半年前太太因迎春不幸,宝玉又非黛玉不可松了口,谁想出来一场闹剧。 宝玉突然丢了玉人开始不大清楚,对他人糊涂单碰上黛玉清醒,说是清醒实则更糊涂,那哪儿像宝玉,分明是换了个人。 往常将林妹妹挂在嘴边的宝玉,那时候看见黛玉就避,还说什么“你怎的跟来了,我不愿再见你,离远些吧”之类的浑话。 开始都当他迷糊,后看他死活不再见黛玉才知是认了真。 太太本就不满黛玉,看宝玉这般顺势定下宝钗冲喜,老太太虽心有不愿,只是宝玉死活不肯和黛玉亲近,无奈只得认了。 成亲没几天玉找了回来,宝玉人明白了又开始念黛玉,反复说自己被神鬼附了体才会说混账话。 说什么都晚了,人是他死活推开的,宝钗过了门,木已成舟,他和黛玉再没有以后了。 大好的姻缘竟因为这一场癔症没了,或许天意如此,宝玉还有宝钗托底,只是可怜黛玉。 府中人都知她和宝玉情深,现今宝二奶奶另有其人,也不知她这日子怎么过来的。 。 如凤姐所料,想到要和黛玉说陈家之事,宝钗心中着实难堪,虽万般不愿可不好违抗只能应了。 姨妈和婆母大不相同,她能和姨妈说笑,面对婆母却没有推诿的余地。 可恨凤姐狡诈,把事情推了过来。 想往日她与黛玉二人如何亲密,今 3. 第 3 章 《[红楼]黛玉管家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潇湘馆暖阁中,黛玉倚在软枕上,视线越过面前人落到窗外。 昨夜一场秋雨让竹林愈发萧肃,昔日让人看了畅快的绿此时却只觉哀凄。 一场秋雨一场寒,昨夜的雨过了,今日的雨又要来了。明日这竹林又会如何? 不合时宜。 竹林如此,她也是。 宝钗还是新媳妇,这样扫人兴致的不该露在她眼前。 自己碍了人眼了。 黛玉收回视线看向宝钗,对方只低头摆弄手中茶杯。 当初宝玉宝钗成亲时,黛玉强撑着应对过去,礼成后人也倒下了,那时候黛玉想,就这样去了吧,干干净净地走了,借着老太太的怜意死后回了姑苏也算了结了。 无知无觉地去了怕还是件幸事,可惜,人最难清净。 浑浑噩噩躺在床上时,来来往往许多人,老太太,两位太太,凤姐姐,湘云,紫鹃,雪雁,还有更多她叫不出名字的丫鬟婆子。 大概是有名字的,只是人多起来就辨认不出到底哪个是哪个了。 说的话大差不差,就是分得出来又怎么样呢? ——林姑娘是看宝二爷娶了妻才病的,她二人早就私下定了。 ——什么大家闺秀,还不抵我家那两个丫头懂事,无名无分的就跟了宝二爷,这不,落得个这么个下场。 ——宝二爷身边人不好做啊。 …… 她竟然是那样无耻的人物吗? 昏迷中黛玉不住想,她为何还有口气存着,为何不肯去了。 她到这地步是为了宝玉吗?难道不是为了宝玉吗? 若她真就那样去了怕是就遂了人意了,是与不是盖棺定论,天可怜见,她和宝玉便是互生情意也是尊重守礼,从未有过任何出格举动,凭什么落得这样的名声。 带着一身的污水她到了地下该如何面对父母? 凭着一口咽不下去的气黛玉挺了过来。 将来如何另说,只是有一点,就是死她也不能死在贾家,不能因做不成宝二奶奶这样荒唐的事情而死。 大抵没有什么事情是人承受不了的,昏迷五六日的黛玉还是醒了过来,醒来的不止她一个,还有宝玉。 宝钗的夫君,曾和她心意相通,又亲手将她推开的宝玉。 她们两个没再见过面,老爷、太太、宝钗,甚至老太太都不会容许她们相见,不知是不信任宝玉还是不信任她。 宝玉也好她也罢,见与不见都不打紧了,就像经历了一场梦境,梦醒了就都散了,连带梦里的情丝愁绪。 黛玉心中自嘲,她今日依旧有这口气,只是为了逃离罢了,至于逃离之后,她已经无力去想了。 这场梦做得让人疲惫,麻木,厌倦。 一阵风吹来,雨丝顺着窗飘进来,紫鹃怕黛玉受凉急忙出门把窗户关好。 她一向是为自己想的。 黛玉眸光流转,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晚上。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可怜紫鹃还为自己操持谋划了,万两黄金她没有,知心人更是得不到,不需要了。 “宝姐姐,”收回思绪,黛玉歪头对宝钗笑道,“你过来给我说这些做什么?” 她们很久没这般坐到一块儿安静说话了,宝钗看着黛玉露出和以往一般无二的笑意,心中怜意愈发浓烈。 “你的亲事,总得问你一句。”即便怜惜也不得不说下去,“你可愿意?” “这话说得不对,姑娘家的事情父母做主,如今我父母不在,自然是老太太做主,怎么问起我来?” 这话很好回,冠冕堂皇的话自己说得太多了,宝钗正要开口眼角余光看到进来添茶的紫鹃愣了一瞬,不像在门口时候的刻意亲近,紫鹃虽是半低着头,仍从动作中看到端倪。 是不用其他言语表情,就能感觉到的质问。 一个小丫鬟尚且这般,此时对她笑着的黛玉是否也是怨恨不解的? 对着这样一个孤苦伶仃无人做主的姑娘,她还要争什么言语上的先后么? 宝钗下意识伸手去够黛玉手臂,隔了些距离就被人躲开,悬在半空的手转而拿起茶杯又放下。 紫鹃新添的茶是烫的,烫得人话都说不出来了。 “陈家可是个好去处?”黛玉收了笑,接着话道,“世家大族,圣上亲眷,想来是好的。” 要真是个好去处,过来问话的就会是老太太,再不济是凤姐,怎么会轮到自己。 宝钗低头苦笑,这话是方才她对黛玉说的,反过来听却觉十分讽刺。 有些话是不用明说的,黛玉心道,比如宝钗知道这门亲事不好,比如有人希望她嫁过去,比如…… 这府里已经容不下她了。 她难道就真要赖在这里吗? 淅沥雨声起,黛玉侧头看去,风吹竹叶,宛如浪涛,和着雨一同,似乎要将人带离。 到了这时候,谁又能将她带离,离了这她又能去哪里? 出嫁,出家,出殡,不过这三条路了。 出家得不了清净,出殡,即便出殡她也不想在那样的话中睡下,出嫁,大概只能如此了。 赵钱孙李,或者所谓的陈家,不是林家,不是贾家,于她而言都没什么分别。 走到这一步,除了苦挨着又能如何呢?横竖就是一条命罢了。 “我愿意的。”黛玉轻声道,“宝姐姐,我何时真让人作难过?” 宝钗忽然拿起帕子挡住脸,过了会儿才抬眼快语道。 “老太太还不知你心意,既然有了决断,还是尽早定了为好。”宝钗顿了顿继续道,“现下雨还不大,不妨咱们一同过去。” “一两日都等不得?”候在一旁的紫鹃猛地抬头,“二奶奶可是欺人太甚了!我家姑娘身子弱,平日里都少出门,何况这样的天气,且不说前” 说到黛玉大病初愈,紫鹃强行止住,说到病就容易让人想到原因,在宝钗面前说过去,对她家姑娘无疑又是一场难堪。 “好。” 黛玉开口,紫鹃一腔愤怒顿时消散,只能听话为黛玉穿戴整齐。 雨下得不大,紫鹃撑伞雪雁扶着黛玉在前,宝钗自己打伞跟在身后,一行人出了潇湘馆,出了园子,一直走到荣庆堂前。 里面她就不好跟进去了,宝钗止住脚,沉默一路在黛玉进门前突然开口。 “林妹妹,终是我对不住你。” “嗯。”黛玉没有回头,抬脚进了院。 。 紫鹃雪雁被鸳鸯拦在门外,黛玉进了里屋才见贾母坐在榻上,拿着个册子看。 “过来看看,”贾母看黛玉进屋,抬手招呼人上前,黛玉走近坐到一旁。 “这是?” “这是你母亲当年的嫁妆单子。” 贾母摩挲黛玉左手,细弱的手指好像握不住什么东西,一场大病后黛玉愈发单薄了。 “当初你琏二哥从扬州回来后,我就把你母亲东西全收了,只等哪日你嫁人再取出来。” 黛玉接过贾母递过来的册子,未答话泪已经落了下来。 是母亲留下的东西,从扬州回来明明还未十年,却好像已经隔了上百年,从梦中秉着那口气醒来后,她竟又觉得委屈了。 “我应下了。”黛玉抚摸册子喃喃道。 “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总有这么一天,我的玉儿会成别人家媳妇。” 贾母抬了抬身子和黛玉贴近,黛玉身上有些凉,贾母将披的斗篷盖到黛玉身上。 有人想让黛玉嫁到陈家她知道,有人过去找黛玉说 4. 第 4 章 《[红楼]黛玉管家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心怀怨恨。 她应该怨恨谁? 是怨恨两位不闻不问的舅舅,向来不管事的大舅母,还是为自己儿女考虑的二舅母? 亦或是被鬼神夺去魂魄的宝玉,他人口中抢她亲事的宝钗,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丫鬟婆子? 还是真心疼爱自己,却不能将自己置于宝玉、贾家之上的外祖母? 各人有各人的身份,她不能要求几位长辈,更不能苛求外祖母把自己放在首位,若是父母健在,她难道会将外祖母放在最前? 怪只怪她福薄命薄,父母早逝,只余自己孤身一人在这世上。 至于其他的。 黛玉垂下眼。 她不是当初不通世务的稚童,手中册子虽厚,却绝不是她全部该得的。 母亲的嫁妆还在,父亲,林家的东西去哪里了? 不会有人告诉她,不会有人为她出头,此时为她将来筹谋的外祖母也只闭口不谈。 混沌的思绪因这句问话逐渐清明,好像醒来后刚刚踏入人世,万丈红尘迎面而来,让人无措又觉好笑。 可怜得令人发笑。 只当用那些换来了这十年的安稳,时候到了,再送去另一家求安稳。 公不公道,甘不甘心,情不情愿,这话她说与不说都做不得数,只能退一步想,没有贾家的庇佑,她如今或许连这册子都落不下了。 贾家,宝钗,宝玉,外祖母……她能如何? 就当公道,甘心,情愿吧! 黛玉嘴角翕动,双手不住颤抖,贾母忽然伸手将人搂在怀中。 “就这样放在心里头,对谁都别言语,你不怨恨,贾家是你的外家,更是你的娘家,你有处可去,有家可归,有人可靠。” 贾母年过七旬,臂膀萎缩无力,一老一弱依偎,互相看不到神情。 透过衣衫,透过斗篷,黛玉感受到了这个华服下老人沉重的无奈,只是。 如果不怨恨,如果不是没了指望,她为何会这样匆忙应下亲事! “无处、无家、无人,”黛玉身躯轻颤,缓缓推开贾母,微微仰头低声道,“我不过是个草木之人,春尽秋来,该败就只得败了。” “没有这样的道理,”贾母深吸口气,一字一顿道,“若是到了那时刻,怨恨随你,好死不如歹活,你可记住了!” 轰隆一声雷—— 黛玉陡然惊醒。 不是因雷声,而且因为雷声前一闪而过的光亮,比房中蜡烛更加清楚地让人看到对方的神情。 是无意中说错话后,愕然、懊恼的神情。 方才似乎有位疾言厉色的老人站在了她身边,教她无奈之下可靠怨恨贾家人活着。 再细看过去,老人已经没了,只剩下温和慈爱的贾家老祖宗在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 不过电闪雷鸣的瞬间,那人便消失了,好似从未出现过,或者,那人那话原本就是她臆想的。 黛玉侧耳细听,依旧无法分辨对方再说什么,直到对方发觉不对,停下话语急声问道。 “玉儿,你怎的了!” 这句话她听懂了,为何前面听不懂?什么家里人,什么倚仗,她家里人不是早就死绝了么? 怨恨是因为有指望,没了指望便连话都听不进去了。 贾家不是她家,她没有家里人了,只剩一个外祖母,也仅仅只是外祖母。 朦胧中,黛玉仿佛回到了几年前,众人一齐去清虚观打平安醮,神前拈的第三出戏《南柯梦》开场了。 她和宝玉在为金麒麟争执,台上咿呀戏文不大注意,却又字字清晰。 诸色皆空,万法唯识。 无处排泄的浪涛似乎一瞬间找了出口,黛玉急促地喘了几口气,待完全平复才开口。 “只是记下了,只有求生没有求死的道理。” 黛玉回过神答话,贾母反而有了一瞬的怔忡,想说什么又不知从何开口。 黛玉起身重新将斗篷披到贾母身上。 “入夜了,您早些休息。” “外头雨急,在这儿歇一晚吧,东边碧纱橱一直收拾着。” 黛玉浅笑摇头,许多事情能否想开是一瞬间的事。黄粱一梦,何时是梦何时是醒或许不必看得太重。 和宝玉一场缘分,情断昏睡在床,再次醒来一腔愁怨不平。 可能都是梦,也可能都是醒,即便醒了谁能说不是另一场梦。< 5. 第 5 章 《[红楼]黛玉管家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贾家对亲事松了口,陈家便正式活动起来。 虽说是双方达成了共识,陈家还是正经请了媒人进门说和。 正式提亲是由北静太妃上门到荣国府提出的,贾母为主,贾赦夫妇、贾政夫妇四人作陪,在一众人见证下,贾母应下了黛玉的婚事。 贾母亲自写了黛玉庚帖,特意派遣贾琏送至北静王府,陈家合婚后挑了个吉利日子将聘礼送了过来,金珠首饰,银器玉石,妆蟒绸缎,四季衣服,加上折羊酒的银子粗算着近两万两。 这不是个小数目,小门小户另说,她们这样的人家,男方给多少聘礼,女方是要至少三倍返还的。 要知道迎春出嫁时候,嫁妆各物件足额换成银子不到一万两,用来作聘的更是不过三四千两。 陈贾作亲,都是体面人。就是为了名声贾家都不会做出克扣聘礼的事情,相反还会尽力为黛玉嫁妆拼凑。 说是拼凑也不大用别人,刑王二位舅母没有插手太多。促成亲事之时二人热络,到了凑嫁妆时候却哑了声。 相较陈家的两万两聘礼,如何给嫁妆着实是个难题,同样的几百一千银子放这里就有些不够看了。 拿少了听着不中听,拿多了自己手头不灵活,王夫人底子足,多拿一些能拿得出来,邢夫人却是根本拿不出来。 二人商议之下,干脆都没有从私房出银子,直到嫁妆落成才以添妆的名头敛了些物件送过去。 添妆添妆,顾名思义,额外添置的,几十两不少,上百两就是舅母情意厚重了。 太太不主动,尤氏,李纨,凤姐,宝钗四个做奶奶嫂子的自然不能太积极,互相通气后也将提前准备的东西留到添妆时候再拿。 贾赦贾政二人没有多少私房,提前向贾母说明,可由官中购置嫁妆。 和前几年不同,如今官中看着没多少,实则银子多的是。 去年甄家被抄后,许多东西于今年年初偷偷送到了贾家,不仅补了以前的窟窿,更是供得起接下十几年的开销。 然而,贾母并没有动用甄家的银子,让凤姐鸳鸯一同把贾敏嫁妆整理出来后,又拿了自己的体己。 不是一般的体己,见多识广的凤姐把黛玉嫁妆单子合好后,也吃了一惊。 黛玉嫁妆是贾母出,凤姐合的,休养了一个多月凤姐身子好了一些,加上家中实在没更合适的人,便自告奋勇把黛玉出嫁之事接了下来。 按凤姐私下合计,黛玉的嫁妆好说,当初贾敏作为荣国府嫡女,出嫁时毫不夸张说是十里红妆,便是过了多年有些损耗,剩下的也几乎三万余两近四万,贾母那边凑出几千、上万两银子就足够了。 结果,贾母陆续拿出的东西换成银子足有四万余两。 头面,摆设,衣物,香料等零零碎碎的东西放在一旁,只钱匣子和两个庄子摆出来就让人十分眼热了。 “二十两的赤金元宝十二对,二十两的白银元宝四十八对,赤金四十八两,白银一千二百两,制钱四百八十串,十种样式金锞子各四对,十种样式银锞子各十二对。” 贾琏拿着黛玉嫁妆册子,念了半页啧了七八几声。 “光这钱匣子的现钱粗算着就近万两了,老太太可真是舍得。” “是九千四百一十六两,”凤姐嘱咐完平儿和人将嫁妆分项放好,回头对贾琏道,“这算什么,老太太真正舍得的可不是这页。” 黛玉嫁妆册子又比贾敏厚了一倍,最前面记得是陈家的聘礼,紧跟着是贾敏的嫁妆,最后才是贾母添置的。 贾母添置的零散物件在前,大项在后,倒数第二页是钱匣子,倒数第一页则是两个庄子,最后还附着几张空白的,用于记录亲友添妆。 “她竟真把这两个庄子给出去了!” 贾琏看到最后一页脸色大变,这些日子他有事出去了一趟,今日才回来。 去之前听凤姐说老太太可能会多给些,以为银钱物件给足就行,没想竟还有庄子。 贾母手中一共两个庄子,还都不是小庄子,合计差不多有二十五顷地。 虽说是贾母私有,不过这两个大庄子产出一向按官中算,一年下来几乎小三千两,贾琏管着大进项,早已将这两个庄子看做是贾府的了。 “银 6. 第 6 章 《[红楼]黛玉管家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作为当初和黛玉一同回扬州,操办林如海葬礼,归置林家房屋田产奴仆,把东西从南边带回京的人,没人比贾琏更清楚黛玉原该有多少。 林家的家产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林家祖传的家产。林家祖上是列侯,底蕴比不上贾家,但那边人丁单薄,消耗的人少也不会分家分出去,因此几十年下来颇为可观。 第二部分是林如海当巡盐御史的各种收入,包括俸禄,养廉银以及不好明说的。不贪没可能,大贪却是谈不上。不过任职几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第三部分是贾敏的嫁妆,和前两部分相比只能说是个零头,来源归属明确,而且登记造册,不止一本册子,没有模糊的余地。 第三部分明确是黛玉的,前两部分还有林如海当初说定给贾家的份例。 林家主支无人,远些的旁支还是有的,按照如今律法,真落实到明面上,前两部分十之六七落不到黛玉头上。 即便当家人生前没有过继,只要本族还有男丁,死后依旧要选个男丁当嗣子,继承家业。 当然,律法是律法,实际上有许多操作的余地。生前安排好了,孩子也能守住,没人会去追究家产到底归了谁。 林如海生前不过继,自然更不希望家财外流,因此和岳家达成一致。 给贾家一定份额,作为贾家庇佑教养黛玉成人,护她成家,确保剩下的能留给她的酬谢。 亲是亲,利是利,既不能分得太开,又不能完全不分开。 当然,留给黛玉的是大头,否则就不用绕这样大的一个圈子了,毕竟直接按律法,前两部分黛玉也能得到十分之三四。 当初具体怎么定的份额只有贾母,贾赦贾政,经手此事又负责大观园具体事项的贾琏知道。 凤姐还是过后无法继续维持家用,同贾琏一起商议,旁敲侧击知道了个大概。 只是,约定总有不作数的时候。 当时事情来得巧,元春封妃特准省亲,贾家的现银不足以支撑大观园的修建,只能挪了林家的银子用。 第三部分物件多,归属又太过明确,不好插手,前两部分却是都投了进去。 几个人互相说着,待来日府里宽松了,将黛玉那份儿的亏空补上。不过贾母,贾赦,贾政,贾琏四人心知肚明,那窟窿补不上了。 两位老爷一向见解迥异,在此事上却默契地选择了沉默,本就和黛玉见不了几面,就假当没有这事了。 毕竟侵吞孤女,还是嫡亲外甥女的家财太过难听,放寻常人家都说不过去,何况他们这种世家大族。没外人说,自己想着都觉难堪,不如干脆忘了。 老太太那儿不能当没有这事,可她当初既然没有制止,过后自然也不能说什么,只能愈发疼爱黛玉,同时谋划宝黛亲事。 长辈都不就此事再说什么,贾琏一个做小辈的更不能说什么,而且,他也没有好说的。 表妹亲,银子更亲。 经手此事的当然从中捞了不少好处,林如海死后的几年,贾琏手头都异常阔绰。 知道点内情的都知道大观园是用了林家的钱盖的,但是谁都不会说出来,黛玉也不能说,说了难堪也取不回来。 林家具体有多少,林如海到底留给黛玉多少,只有贾家几个人知道。 黛玉是孤女,哪怕是老太太再多疼爱也没用,就是个没人做主的孤女。 没看府里想黛玉嫁去陈家,老太太最后不还是认下了,唯一能做的不过就是多添置些嫁妆。 黛玉不能向贾家质疑,失掉名义上的娘家可不是什么好事。 没有娘家或娘家不显的奶奶叫什么奶奶,当初的秦可卿就是下场。 孙绍祖哄骗欺辱迎春,是人混账也是迎春自己立不起来,夫为妻纲天经地义,孙家其他人可不敢像贾珍那样肆无忌惮玩弄人。 就是将来真有天黛玉在陈家站稳了脚跟,不再需要所谓娘家名头,而且那边陈愉还肯为黛玉做主,贾家也不怕什么。 双方挑明了又怎么样,林家的银子建了大观园,大观园就在那儿,大不了你就把园子收了。 你不要,园子是贾家的,你真敢要,那园子就是皇家的。 省亲别墅,你陈愉要有本事还有胆子,那找当今圣上要去! 当然,利上耍赖不认账,亲上还是过得去的。 多年的相处谁跟谁还没点情分,家里老太太,宝玉不必说,就是几位姑娘,李纨,凤姐这些常相处的,面上都是过得去的。 连贾琏这和黛玉交际甚少的表哥,对黛玉也有份儿真心的喜爱,聪慧美丽的姑娘谁看了不欢喜,何况是嫡亲的表妹呢。 贾琏年长,贾敏出嫁时贾琏已经懂了些事。那位不常联络的姑姑当初对他可是尤为不错,黛玉初进贾府时,贾琏是 7. 第 7 章 《[红楼]黛玉管家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黛玉放下笔,身旁小丫鬟凑近左看右看,发出一声惊叹。 “姑娘,我虽不大认识字,可只听你念,都觉得这几个字是极美的。” “美在哪里?”黛玉稍稍后仰,面带微笑看着眼前身着粉红短袄的小丫鬟。 “真叫我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小丫鬟歪了歪脑袋,眉头微皱,“大概是不像诗的美。” “仔细说说。” “两个黄鹂在柳树上喳喳叫,一行白鹭成着群飞去了天上,这话一读就好像景儿就在跟前儿,想想就觉得舒服亮堂,” 小丫鬟做思索状,接着道,“我以前在园子扫地时,也遇上过姑娘们读诗作诗,听着文雅却不大懂,可这两句话我竟能听明白。” 黛玉微笑点头,示意人继续说下去。 “连我这完全不通的都能听懂,觉得好,一点都不像诗。 只是我又觉得这两句不像诗的比那些文雅的还动人,又简单又明快,似乎人人都能作。可我活了这些年,从没在别的地方听见过别人这么说,哪怕这景儿是时常见的。” “你说你是完全不通,我看你却是比她们都通的。” 这孩子有种天然的悟性,倒是和香菱有些相似。 听说薛蟠之妻夏金桂,是个蛮横不容人的,也不知香菱如今可还好。 就是不好,以她现今自身难保的境遇,又能做些什么? 想通己身事易,看开她人命难。师徒一场,她竟只能遥遥念着。 黛玉轻叹一声,心中因面前人升起的喜悦淡了些。 “呀,原来我的名字是从这儿来的啊!” 小丫鬟没有被黛玉情绪感染,依旧沉浸在诗句中。 “前几日我回家,还和妈妈念叨,姑娘给我个一般的名儿,白鹭。别人叫一声都不知道是说鸟还是我,不像紫娟、雪雁两个姐姐,尤其是雪雁姐姐,同是颜色,怎么她是雪色,我是个寻常的白色。” “这会儿听了这诗,忽然觉得,我这名字比两位姐姐的还美上许多!” “呦,人没混熟,就在这儿挑起人名儿了,”凤姐大步进屋,看黛玉被小丫头逗得一脸笑意,扭头上下打量,“你就是何照家的小孙女?” “回二奶奶话,是我。”小丫鬟不妨有人进来,当即站直了身子。 “是个伶俐的,多大了,叫什么名儿?” “今年十二岁,叫白鹭,”看凤姐说话不像别人形容的那样凌厉,白鹭看了眼黛玉,大着胆子道,“以前取了小名叫小妹,只等哪日分到主子跟前得个正经名,现今分到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二奶奶你听,姑娘给我这名儿是不是极美的?” “是是,”凤姐听她说话利索响亮大方不由笑了出来,府里家生的丫头很少有能养成这样的,只和她说几句就觉得欢喜,“美得很。” 自己夸不觉什么,别人夸就有些让人羞涩了。 白鹭红着脸跑了出去,临走还不忘对着黛玉嬉笑两声,又对同来的琥珀做了个鬼脸以示亲近。 “这丫头真叫人喜欢。” “凤姐姐来晚了,这丫头归了我了,取了名儿的。”黛玉伸手指了指桌上的两行字,“还是正经的名儿。” 黛玉想着白鹭的样子又是一笑,老太太将何照一家指来做陪房,一是对方一直被周瑞欺压着不起眼,调走不会影响什么,二是其对南边庄子熟悉,收租便利。 本是流程性见见人,没想得了个惊喜。 何照一家和府里人不大一样,或许正是这不一样,让他们一家在贾家几十年都出不了头。 贾家不是他们的归属,她会是,所谓的木讷未尝不是另一种灵性。 “她刚来几天就有个正经名,怎么不见你给你房里其他人取?” 黛玉笑笑没接话茬。 琥珀名字用了多年叫惯了,还嫁了人,这时候改名字有些不尊重人。何况,琥珀与何照一家毕竟是有些区别的。 至于春纤,二舅母分派来的丫鬟,她不大好改名字。 “老杜的诗我向来喜欢,只是这首以往却更爱后面两句,近日想得通了,才觉出这两句的妙处。 景能寄情也能唤情,本就有的情是真,唤来的情亦不是假。” “什么情不情,真不真,假不假的,要说诗你该和懂得说去,跟我这儿可是驴的唇马的嘴。” 懂诗的,这府里最懂诗的要数宝钗 8. 第 8 章 《[红楼]黛玉管家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当初的齐国公陈冀共有四子一女,其中长房袭爵,其余分出去三房。 分出去的几房暂且不说,只论如今陈家主支。 长房陈老太爷已逝,因陈愉父亲在其前头没了,陈愉身子孱弱,爵位留给了二子,如今的三品威震将军,陈瑞文。 现齐国公府除陈家老太太外共计三房。 大房陈瑞安夫妇均已不在人世,只留陈愉一个儿子。 二房,即陈家当家人陈瑞文一房,太太赵氏,有二子二女。 嫡长子陈恪前几年成亲,现今已经有了个五岁的儿子;嫡长女品貌出挑,嫁入北静王府后育有一子;次子陈慎,次女为庶出,尚未成家。 三房,陈瑞武,任吏部侍郎,太太李氏,有一子一女,均为嫡出。 子陈恒今年六月成亲,女尚未议亲。 府中子辈共四位男丁,二房大爷陈恪,长房二爷陈愉,三房三爷陈恒,二房四爷陈慎。 子辈姑娘三位,二房大姑娘已经出嫁,三房二姑娘、二房三姑娘还未及笄。 和贾家相比,陈家陈瑞文爵位虽比贾赦低等,可为人有口皆碑,在府上说一不二,境况反而比贾赦强些。 陈瑞武任吏部侍郎,官位官声更是比贾政好上许多。 贾政学政一职做得并不出彩,卸了学政后暂任正五品工部郎中,官职比陈瑞武差,工部和吏部相比,在实权上逊色许多。 整体对比,陈家无疑比贾家得势,按凤姐的说法,陈家还算平静和睦,没有出过什么让人议论的事。 凤姐说面上是那般,黛玉却是不信的。 在外人看来,贾家难道不是和睦的?在其中住着才能知道内里争斗。 婆媳,夫妻,妯娌,兄弟,主仆,甚至父母子女,没一项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 想也知道,就陈愉的尴尬身份,府里不会真的平静。 黛玉不是十分在乎银钱的人,但无可奈何接受贾家剥夺后依旧有许多不甘。不计较不是不介意,只是无计可施之下,劝慰自己,让自己过得好些罢了。 推己及人,本该属于自己的爵位被他人占了,就是不在乎爵位,陈愉心里难道就一点不挂怀? 和自己势孤力薄无依无靠不同,陈愉毕竟有个据说对他颇为关照,做皇帝的表哥,他就甘心认命,不想争上一争? 退一万步,陈愉真无心爵位,二房陈瑞文陈恪对这个威胁他们爵位合理性的侄子、堂弟没有猜忌隔阂? 恐怕不止二房,三房的心里都不一定平静。 嫁去陈家后,陈愉将会是她在这世界最亲近的人,即便二人没多少情分,在外看来也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位素未谋面的夫君会怎么想怎么做,自己又该如何想如何做? “对了,说到他家新娶进去的恒三奶奶,和咱们家还能扯上些关系。”凤姐说了一通,喝了口茶。 “咱们家?”黛玉飞快想了一遍,“咱们认识的,今年似乎没有出嫁的姑娘。” “是梅翰林家的姑娘!她嫡亲弟弟定的宝钗妹子。” “竟是琴丫头的未来夫家。”黛玉轻呼道,“没想还有这样的联系。” 宝琴在园子住过一段时间,后薛家搬出去,宝钗嫁进来,二人便疏远了。 “那边府里两个奶奶,恪大奶奶出身勋贵,恒三奶奶出身清流,待你嫁去,就有个又清又贵的奶奶了。” 凤姐挑了挑眉,调笑道,“虽说咱们不是长嫂,可咱们也压得住场面!” 话是说黛玉,同时还点了李纨宝钗,黛玉知凤姐不平也不点破,只轻叹一声。 “不知这清贵是好是坏,场面该不该压。” 贾母年岁已高,只筹措嫁妆就精疲力竭,黛玉没有其他能倾诉的长辈,有些话只能憋在心里,实在忧愁困惑只能向凤姐袒露一二。 “这话我不敢乱说,”凤姐看黛玉出神,不再调笑,“咱们这样的门户,内里如何你也知道,府里各人心思没有一千也有八百,陈家到底如何,压或不压,还得你自己把握。” “行了,今儿说得差不多了,眼看日头就要落了,我就先带人回去了, 9. 第 9 章 《[红楼]黛玉管家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第二日黛玉、凤姐,琥珀,平儿,紫鹃,还有鸳鸯六个人一同对嫁妆做了清点,确认无误后当场叫人装了箱。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送过去,凤姐才放出添妆的消息。 两府中太太、奶奶、各位姑娘陆续将东西送去了潇湘馆,王家史家薛家,身处皇宫的元春也叫人添了,薛姨妈添得尤为厚重,比两位正经舅母还多了一成。 真论起来,薛姨妈和黛玉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关系,只是这礼上的也不算突兀。 当初宝钗还未搬出园子时,黛玉常和其在薛姨妈跟前闲话,还在口头上认了干娘。 虽说没举行什么正式点的仪式,黛玉还是从心底认了这位妈妈。 父母早逝,身边只有个年纪大的外祖母关怀,碰上个肯用心的长辈,自然会生出些依赖。 黛玉主动亲近,薛姨妈不拦着,一来二去别人眼中还真有几分母女的意思。 后因众人皆知的种种事情,二人没再继续妈妈女儿的称呼,此次黛玉出嫁,薛姨妈松了口气,才又将所谓的干亲拾了起来。 认与不认,与黛玉而言已经没了什么所谓。 舅舅舅母,哥哥嫂子,真情假意分不清的亲人多了,一个是否上心的干亲多了不多,少了不少。 别人不讲究真心实意,她这儿自己认死理有什么意思。 虽说她曾经是真的,把这位姨妈当作自己在这世上另一个母亲。 大概是病急乱投医,太想有个人疼着护着了,以至于得了些好话,就自以为是将一颗心扑上去。 到终了,自己得不到想要的伤心失望不说,对方说不定还有些烦扰。 收到薛姨妈礼时,黛玉多想了一些,很快又将其置在一旁。与其在那上面费心思,不如把功夫放在该放的上。 因嫁妆过多,两家商议提前四天搬过去,以便那边规整。 按照习俗,送嫁妆当天女方家要派遣人过去收拾新房,新屋按照新嫁娘习惯的陈设布置,待到了正日子不会让姑娘在陌生地方过于紧张。 说起熟悉黛玉起居习惯,没人比紫鹃更合适,就是真正一直陪在身边的雪雁,和紫鹃相比都要后退几步,因此黛玉默认后,凤姐直接点了紫鹃随行。 凤姐过去要和人寒暄,怕紫鹃没怎么出过门,年轻面嫩不好在那边使唤人做事不便,临走时又叫了琥珀。 贾琏凤姐带头,一行人连带总计十万余两的嫁妆,浩浩荡荡从贾府出发后,黛玉开始和平儿、雪雁、白鹭等一同收拾屋子。 嫁妆送过去了,她明日怎么也该搬出园子了。 黛玉今年十七岁,来贾府后大多值得记住的事情都在这里发生,喜怒哀乐百般愁绪,都和这园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许多时候,黛玉恍惚中都觉得,她会在这潇湘馆中长短待上一辈子。 屋子收拾有众多小丫鬟,有贾母指派过来的婆子,还有平儿雪雁盯着,其实用不大上黛玉。 众人有条不紊忙着,黛玉看没什么可做的,自己安静出了门。 冬日天冷,竹林更是寒凉,黛玉推开潇湘馆大门,沿着石子路顺着林子来回走了两圈。 黛玉心道,这时候她该想些什么的,能想得很多,人很多事也很多。 宝钗,迎春,探春,惜春,大嫂子,凤姐姐,湘云,高兴的难过的,总归是有许多。 然而,再次回到潇湘馆门口,黛玉却发现这一路下来她什么都没有想,无悲无喜,甚至宝玉都没能激起半分涟漪。本以为是刻意忽视,没料竟是真的不大想了。 恍如隔世,大抵就是如此。该念的不该念的,都一齐置在一旁了。 “姑娘,你怎么也学紫鹃,得了空就自己在林子里乱走动。” 雪雁翻到几件宝玉宝钗以前送的物件,不知如何归置,想找黛玉问询才发现人不在屋里,出门看人在转悠,回去拿了斗篷出来。 “也不说穿厚些,回来紫鹃又该说我的不是了。” 雪雁将斗篷为黛玉披好,碰了碰黛玉手指,感受到还有些热意才放了心。 “紫鹃近来也常来这儿走动?”衣服穿得多了,黛玉不着急进屋,站在门口和雪雁说起来。 “是,心里烦了出来转转多少能好些。” “怎么?” 婚期将近,黛玉身边人来人往,紫鹃也是常在府中各处取送东西,一向形影不离的二人细算下来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单独说过话。 “没什么,不过就是跟咱们去那边,舍不下这边。她老子娘还有兄弟嫂子待她好,这不,日子离得越近越别扭。” 10. 第 10 章 《[红楼]黛玉管家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忙乱两个多月后,到了黛玉出阁的日子。 今天的表姑娘,明天的陈家二奶奶,身份变了,底下人态度也变了,不用人特意嘱咐,在如何对待黛玉上,就自发用心了许多。 当然,王夫人是特意嘱咐过的,甚至还赶走了几个曾经议论过黛玉的婆子。 园子里的风吹草动,作为真正的管家太太,没有不知道的,只有不想知道的。以前不处理,只是没多大必要罢了。 用心不用心,一看便知。 黛玉不多言其中差别,别人精心照料,她便放宽心养着身子。 有了精气神,又被人妥帖呵护着,几个月下来,黛玉病容消退不少,人还是单薄没有血色,但是脸上已经不像最初那样吓人的苍白。 大红衣服被人一层层系好,黛玉终于有了些出嫁的实感。 被媳妇婆子们簇拥着到荣庆堂拜别贾母及其他长辈,黛玉一一看过自己这世上为数不多的能称得上“亲人”的人。 贾赦贾政对外甥女问心有愧,此时人要走了,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经过几个月的自我宽慰,到了此时真心觉得陈家说不定是个好归宿。 当着众人的面叮嘱了几句,到了陈家要好好过日子,有什么烦难事情回来说说,毕竟是一家人,总归互相得有些照应。 和两位做舅舅的不同,邢夫人这个做舅母的从开头就觉得是门好亲事,就是夫君没了,做个有钱有身份的寡妇有什么不好?家里头不就有现成的例子在,男人不男人的,有什么所谓。 本着这样的想法,邢夫人比他人真诚许多,成了独一无二实打实恭贺黛玉的人。 至于二舅母王夫人,因牵挂着被人硬留在院中的宝玉,没心思应对这边,说了几句吉利话糊弄了过去。 不管如何,面上都是祝福的。 新郎已至的爆竹响起,贾母松开紧握着黛玉的手,轻轻拍了拍黛玉肩膀,道了句珍重自身,叫来了一旁候着的贾琏。 作为黛玉的表兄,贾琏理所当然地承担了背黛玉出门的任务。 贾琏自认是个能说会道的人,此时背上黛玉却觉心头梗塞说不出一句喜庆话来。背上的姑娘似乎没有重量,轻飘飘的好像柳絮。 这是姑姑唯一的孩子,这是曾经全身心依赖自己的妹妹,他们的关系本该是十分亲近的。 不是没想过要多照顾些,只是想着想着人就要出嫁了,还没来得及真正做点什么,他连对方这几年怎么过得都不太知道。 他们,是不太熟的。 贾琏双臂收紧,忽然低声开口。 “林妹妹,你可还记得那年咱们一同去扬州,那时你还没我肩膀高,姑父临走前儿说唯独放心不下你,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照顾好你。 回来路上怕你心思重多忧虑,我还特意下船买了些孩子喜欢的玩意儿,里面你最喜欢兔子花灯,我说以后每年都买给你……” 贾琏说得有些急,说到后面声音还带了丝哽咽,黛玉只安静听他说了一路,待马上到地方才回了一句。 “不记得了。” 锣鼓喧天中,大红的轿帘落下,贾琏站在原地看着迎亲队伍逐渐远去,怔了许久才尴尬一笑。 多少年前的事了,不记得也好,毕竟,说好的花灯他也只买过那一次。 。 因送嫁妆那日声势过于浩大,到了成亲的正日子出来看热闹的很多。 喜庆日子人多是福气,陈家跟着陈愉过来接亲的婆子发了一路喜钱,乌泱泱说不尽的吉利话穿过轿子落到黛玉耳朵里,好像她和陈愉真是天造地设情投意合的一对,即便,他们从未见过。 亲事流程大同小异,随着身旁陌生的夫君,黛玉安静走完了全程,来的人很多,直到礼成送入洞房,黛玉好像还能听到人群熙攘。 进了屋后,陈愉没有再离开招待亲友,而是直接留在了房中。 既没有听喜娘的话掀盖头,也没有说话,只是坐在一旁安静看着黛玉。 被人看着是能察觉到的,黛玉脑中一片空白,设想中的成亲和实际并不相同,不是简单地多了一个名义上关系亲密的人,而是,他们真的会十分亲密。 和陌生人同处一室,只听对方时轻时重的呼吸声,就让人不自觉地战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