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帝业》 第章 序章 《战国帝业》全本免费阅读 田秀坐着一辆带蓬的驴车往王城的方向驶去,二月份的邯郸阴冷又潮湿,天气阴沉沉的,恰如田秀此时的心情一样。 就在一个多月前,田秀还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正在新疆罗布泊参与一项考古工作,在清理一座古墓中的陪葬品时他发现了一块刻着楔形文字的鱼型玉佩,他还来不及看清玉佩上的文字就两眼一黑昏了过去,等田秀再醒来就已经穿越到了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该死的周老头!你可把我坑惨了!”靠在驴车的靠垫上,田秀骂骂咧咧的说着后世标准的普通话,作为一名考古学家,他对战国的历史可谓非常熟悉,要不然他也不会去学考古学。现在看起来学了考古学是他最大的错误,如果他没学考古学,就不会碰见那个周老头,也不会听他的话去罗布泊参与考古,这样他的灵魂也不会莫名穿越到2000多年前一个赵国的大贵人身上。 虽然穿越这种事情在没有发生之前,田秀挺向往的。可是真的穿越之后他就不那么想了,这个时代没有电,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一切都显得那么糟糕透顶。 更要命的是田秀穿越到了长平之战时的赵国,现在的时间线大概是赵孝成王五年(公元前261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长平之战此时已经爆发了一年多,对于赵国而言,最多明年这个时候,赵国就要战败了。 以田秀个人而言,他实在想不到能有什么办法去拯救濒临毁灭的赵国,他虽然穿越成了一个赵国的大贵人,甚至他爹还是赵国的丞相。 但是田秀只是个白身,他就算是有拯救赵国的办法,也没有人会听从,这就叫位卑言轻。他想过向他爹献计救国,但是他的老爹这会儿都快自身难保了。 为什么他老爹会自身难保?因为他老爹不赞成和秦国决战,因而遭受到了平原君赵胜以及一大批赵国官员的**,最后不得已只能在家告假。 顺便说一句,田秀的老爹就是田单,没错就是那个用火牛计光复齐国的田单。 田单复齐以后,功高震主,齐襄王为了排挤田单,在赵国付出了50多城的代价之后,将田单“借”给了赵国。 当然了说是借,其实就是卖。 田单被齐襄王卖到赵国之后,原主就跟着他的老爹一块去了邯郸。 田秀在赵国自然是衣食无忧的,赵王对他老爹还是很看重的,田单一到赵国就被任命为了丞相。然而田单这个丞相并没有多少实权,真正的权力都掌握在平原君赵胜和将军廉颇手里,简单来说田单位高权不重。所以田秀就算是有个做丞相的老爹,他在赵国朝堂上也没什么话语权。 长平之战如果不出意外,赵国是铁定要歇菜了,等长平之战赵国战败,40万人被坑杀,紧接着秦国兵围邯郸,赵国被围城两年,易子而食折骨而吹…… 赵国就算能从邯郸之围中挺过来,最后也逃不过始皇的魔掌,与其留在赵国,倒不如去秦国投奔始皇帝,直接少走几十年弯路! 对了?始皇现在在哪?估计他现在还在**肚子里没出生!要不等他出生了,就去他跟前混个脸熟?等将来始皇继位了,还能混个“从龙之功”。 可是始皇帝后半辈子就是个疯批,等他一死马上天下大乱,秦朝二世而亡。秦国亡了,他这个始皇帝的从龙功臣怎么办?说不定要被项羽拿把弓弦勒死。 想到此处,田秀就感觉脖子上一阵冰凉,呼吸困难。他掀开轿帘,呼吸了一口外面的新鲜空气,驴车已经行驶到了邯郸最为繁华的商业区,马路上的行人很少,沿途的店铺也大都没有开门,整条街道上显得冷冷清清。 大战爆发了一年多,赵国的青壮年全部应征入伍,所以不光是邯郸,整个赵国上下都是一片萧条。邯郸这种大城市还好,要是到了乡村,路边随处可见大片因为缺乏劳动力而长满杂草的荒田。 邯郸的街头上除了零星的几家米铺外,其余的铺子大多都因为无人光顾而歇业了,实际上米铺里已经没有多少米可以卖,这场大战对赵国而言实在太长了,战前储备的粮食早就消耗一空 ,大量的青壮年去参军,让赵国的生产力遭遇重创,加上秦国对赵国周边几国的威胁,使得赵国遭遇了贸易封锁,国内举步维艰。 各种因素叠加,让赵国内部的情况越来越糟糕,不仅是普通市民无法得到充足的食物果腹,就连田秀这种赵国的大贵人,从上个月起每天都只能吃一顿饭。 战国时普通平民只能吃两餐,早上一餐,中午一餐,晚上是不吃饭的。贵族倒是有晚餐,不过贵族的晚餐也仅限于是一些甜品。 在长平之战爆发前,田秀家每晚都会有一顿夜宵,在战 第1章 赵国朝议 《战国帝业》全本免费阅读 丛台宫。 丛台宫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是邯郸城内规模最大最豪华的建筑群,宫内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应有尽有。 田秀来到宫城前面,一个长相英俊穿着一身华丽锦袍约莫20来岁的的青年人已经等候多时,似乎也是要进宫面王。 “不知道阁下是?” 青年人上下打量着田秀,似乎并不认识他。 原主和田秀都遵循父亲的命令,深居简出,极少与外人接触,因此在邯郸认识田秀的人极少。 “在下田秀,是都平君的公子!” 田秀冲年轻人拱手行礼,顺便报出了自己的身份。 听到田秀爆出自己的身份后,年轻人露出一抹不可思议,随即拱手还礼:“原来阁下就是都平君的公子,幸会幸会!我乃是马服君赵奢之子,马服子赵括!” 哦?您就是那个在长平之战被白起打的大败,最后被射成刺猬的赵括?田秀想到对方将来悲惨的命运,脸色不禁变得十分沉重。 “原来是马服子,久仰久仰!” “田兄也是要进宫面王?”赵括的兴致非常高昂,仿佛他马上就要当丞相似的。 “是!我找大王确实有些事情!”田秀这一趟来就是想告诉赵王,赵括这货信不得,哪怕他知道赵王不会听从,但还是想尽力阻止赵括为将。 历史上就因为赵王错用了赵括,结果导致40万大军被白起分割包围,最后全军覆没。 赵括对长平之战的战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后世有部分史书认为赵括率领赵军对秦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力,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田秀作为一个职业的考古学家,他曾仔细研读过这段历史,目前没有任何主流史料能证明赵括给秦军造成了极大杀伤,这种说法基本属于后人杜撰,并不可信。 如果想避免自己将来被始皇帝抓去修长城,那田秀就必须阻止秦国一统天下,想阻止秦国一统,首先就要让赵国在长平之战不能输的那么难看。 最起码田秀认为要让赵国能和秦国有一个体面的和平。 只有赵国保存了元气,才有能力继续和秦国抗争。 否则等到长平之战战败,秦国就会占据大势,东方六国将再也无力阻止秦灭六国。 想阻止长平之战的悲剧,首先就要阻止赵括这草包为将,这也是田秀今日来面见赵王的原因。 田秀和赵括站在王宫前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了一会,宫内走出了一个寺人,在校对了二人的身份后,就将他们领进了宫。 大殿上。 赵王穿着一身红蓝相间的王服,头上戴着12株冠冕,高坐在王座上,他的身边依次坐着五个人,似乎是在开会。 “拜见大王!”田秀和赵括一同行礼道。 “二位贤卿免礼,赐座!”赵王仍然是面带着微笑,看起来非常和蔼。 “谢大王赐座!”田秀跪坐在了一个比较靠外的草席上,他并不是赵王的近臣,所以不敢选择距离赵王较近的席位。 赵括紧随着田秀,坐到了他的旁边。 “前线打了胜仗了吗?怎么大王他们这么高兴?”刚坐下田秀就忍不住冲一旁的赵括问道。 “不是!”赵括笑道:“有比打了胜仗更振奋人心的消息,秦军的主将白起生病了,副将王齕替代了他,或许马上我们就能赢得大战的胜利了!” 白起这时候已经成名,他给关东六国造成的压力可谓山大,伊阙之战、华阳之战、宜阳之战、鄢郢之战白起凭借一己之力将六国吊起来打。 长平之战刚爆发时,秦王就派出了白起,赵王不甘示弱本来想调田单和乐毅出战,但这俩人食君之禄却不思为君分忧,这哥俩一个反战一个告病,赵王不得已才派了老将廉颇。 廉颇在前线面对白起一直采取守势,没办法对面可是白起,主动进攻搞不好要被白起打的全军覆没,只有防守才是最稳妥的。 正因为廉颇在前期采取守势,才使得这场大战进行了一年多还没有分出胜负,赵王屡次催促廉颇出战,廉颇都没有听从,他上书赵王说白起诡计多端,绝不能轻易出战。 赵王为此懊恼不已,正想找个人把廉颇换了,结果就听说了白起生病回到咸阳的消息。 白起这座大山一走,赵国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这会儿赵国上下都很乐观,似乎只要白起一走,赵国就能赢得大战的胜利。 “这的确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田秀言不由衷的说道。因为他知道白起并不是真的生病,这只是秦国一种战术,在白起走后廉颇也不会和秦军决战,而是继续坚守。 赵王终于受不了只会坚守的廉颇,换了胆大的马服子,马服子“不负众望”的让赵国全军覆没。 历史看来还是在往原来的方向发展! “二位少将军,你们今天来找寡人,是有何事?”赵王看着田秀 二人笑盈盈的问道。 赵括一脸正色的拱起手,道:“大王!臣听闻白起已经被调回咸阳养病,括以为我们破敌的机会到了!” “哦?”赵王皱了皱眉头,问:“马服子以为,我国将如何破敌?” “这简单!臣以为廉颇将军此时应当主动出击,依我大赵军队 第2章 赵括不可为将 《战国帝业》全本免费阅读 赵**内心犹豫不决之时,虞卿身后一个看起来十分虚弱的老者拱起手开口道:“大王!马服子不可拜为将,否则赵国危矣啊!” 这老者一开口,赵括就想开喷,但看了看对方,到嘴的脏话也只能咽了回去。 田秀看了一眼那个老者,搜罗了一遍脑海中的记忆,他竟然认识这老者,此人乃是赵国的前任丞相,教科书上鼎鼎大名的蔺相如。 没错,就是那个将相和的蔺相如。 蔺相如现年已经60多岁,须发皆白,他的面色苍白,说话时也有气无力,似乎是生了重病。 “蔺公!”赵**心疼的看着蔺相如,一脸关切的说道:“您身体不好,今日原不该叫您来的!” “老臣无妨!”蔺相如猛烈的咳嗽了两声,喘着粗气说道:“大王!您万万不可拜马服子为将啊!” “蔺公!马服子名满天下,寡人为何不能拜马服子为将?”赵**看着蔺相如狐疑的问道。 蔺相如又猛烈的咳嗽了好几声,听着他的咳嗽,好像要把肺都咳出来一样,虞卿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替他理气,赵王也不催促,所有人都耐心的等着蔺相如后面的话。 许久之后,蔺相如虚弱的拱起手道:“大王!以臣看来,今日大王以名使括,若胶柱以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何变也!此何能令我军获胜哉?故不可拜之为将!” 田秀熟读史书,很轻松的就理解了这番话的意思,蔺相如的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大王,你因为一点儿名声就让赵括为将,就像用胶水去粘住琴弦,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来的兵书,并不懂得变通,这样的人是不能让我军获胜的,所以您不能拜他为将。” 再简单一点的意思就是,赵括徒有虚名,你让他上场去和王齕对线,他绝对会被人打出屎来。 蔺相如话音一落,虞卿就拱起手附和道:“大王!蔺公所言有理啊!请您三思!” “呵呵!”虞卿话音刚落,就听赵**身边一个穿着儒雅的中年人发出一声冷笑。 田秀看了眼那人,这人他也认识,此人乃是赫赫有名的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 赵胜不仅是战国四公子,他同时还是赵王的叔父,赵国最顶级的权贵。 “仲父,你为何发笑呢?”赵**看着一旁冷笑的赵胜,疑惑的询问道。 “大王,臣失礼了!”赵胜在拱手行了一礼之后,缓缓开口道:“臣以为蔺公他们的看法不对,长平之战一直悬而不决,一年多来,我国消耗兵马钱粮无数,再拖延下去,我国不战而自崩!” 赵**听得赵胜的话,不禁微微点头。 这一年多来的大战早就耗空了赵国所有战前的储备,加上秦国对赵国进行的贸易封锁,赵国现在是举步维艰。 廉颇真要在长平继续和秦军相持下去,那赵国真的是要不战自崩了。 赵胜见赵**认同了自己的话,于是再接再厉道:“大王!廉颇老迈,没有年轻人的冲劲,马服子年轻,朝气蓬勃,他又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以他为将,焉有不胜之理?” 说到此处,赵胜还故意冷哼了一声用余光瞥了一眼身后的虞卿:“某些人总说马服子不可用,廉颇倒是能用,结果一年多来他吃了多少败仗?” 赵胜身后,平阳君赵豹也跟着拱手道:“大王,平原君言之有理,马服子可堪一用!” 场上五个大臣,两个支持赵括,两个则明确反对,两方人争执不下。 田秀发现反对赵括为将的两个人蔺相如、虞卿都是布衣出身的,而支持赵括的的赵胜和赵豹都是公族的代表人物。 这一次换将表面上来看就是该不该用赵括为将,实际上是一次布衣派和公族派的斗法。 廉颇也是布衣出身,他跟赵胜他们并不是一路人,赵括的父亲赵奢也是赵国的公族,虽然是没落公族,但赵括可是如假包换的公族派。 自从赵惠文王以来,赵国的兵权就一直都掌握在布衣派手上,甚至几年以前作为文官的蔺相如还曾经统兵伐齐一直打到刚邑。 公族派对布衣派长期掌握兵权早有不满,扶持赵括上位,这样公族派就能名正言顺的掌握赵国的军权。 所以说赵胜当然是要力挺赵括这个草包上位的。 “楼卿!你说说你的想法!”场上五个大臣,2比2打成平手,赵**只得把目光看向坐在五人末尾的楼昌。 楼昌是赵国的上大夫,他叔叔曾担任过赵国的丞相,不过后面因为先王的**叛逃去了秦国。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叔叔在秦国的缘故,楼昌在赵国一直都是亲秦派,长平之战爆发后,他曾力主和平只是当时赵国上下一心求战,所以没人理会楼昌,楼昌还因为这个原因坐了好长时间的冷板凳。 听到赵王询问自己的意见,楼昌再看了一眼赵胜和虞卿后,最终选择支持赵胜。 楼昌会支持赵胜并不意外,公族派虽然说没兵权,但是人家在赵国人多啊!俗话说人多力量大。 第3章 辩论 《战国帝业》全本免费阅读 “就凭你没有实战经验!”面对赵括气势汹汹的质问,田秀风轻云淡的回答道。 田秀这一句话直指要害,赵括在赵国的名气的确很大,但他确实没有实战经验,赵括所拥有的都是“理论知识”。他本人并没有上过战场更没有带过一兵一卒。 赵**一听田秀的话,同样是眉头紧锁。赵括曾不止一次在他面前谈论兵法,可是似乎他忽略了,赵括除了熟读兵书外,确实没有实战经验。 一个好的将军,不光是要有出色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战经验,这一点在古今中外都是通用的。 “大王!”赵括看赵王皱起眉头,赶忙拱起手说道:“臣是没有带兵经验,可是孙子吴起他们第一次带兵,同样没有经验啊!” 你还好意思碰瓷孙子跟吴起?你特么配吗?人家孙子吴起给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叫用兵如神,你赵括也贡献了一个成语叫纸上谈兵,说起来你赵括也很牛逼啊! 田秀看着赵括,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孙子和吴起在带兵前都曾长期在军中征战,熟谙军中诸事,敢问马服子,你可曾在军中待过一天?” 赵括被问的一愣,红着脸道:“我是没有在军中待过一天,可是……” “可是什么?”田秀看着赵括,一字一句的说道:“打仗不是过家家,推倒了还能重来,长平有45万大军,大兵团作战是闹着玩的吗?你没有半点实战经验,怎么敢去领导45万人征战?” 赵括竟然一下被说住了,半天也答不上来话。 赵胜没想到一向能言善辩的赵括居然会被田秀说住,在他心里他认为这必定都是田单教的。 原主在邯郸一直很低调,赵胜可不信田秀这么一个低调的人,突然能变得这样犀利。 该死的田单,你自己不敢冒头就让你儿子出来给我添堵! “马服子确实没有实战经验,也没有带领过大兵团作战,可是他熟读兵书!”赵胜亲自下场为赵括说起了话。 赵豹也紧跟着说道:“是啊!马服子熟读兵书,必定能克敌制胜!” 赵括也紧跟着保证道:“大王!括自幼熟读兵书,如果您拜我为将,我必定能为您击破秦军!请您相信臣!” 这下赵王又有点拿捏不定了! “大王!”田秀看着王座上的赵**,笑道:“如果熟读兵书,就能统帅45万大军,那臣自问也熟读兵书,您何不以臣为将?” “汝不过一黄口孺子!怎敢在大王面前夸此海口?”赵胜看着田秀,愤怒的说道。 “田公子是黄口孺子,难道马服子就不是?”虞卿紧跟着赵胜的话反驳道。 田秀反对赵括为将,这就等于和布衣派站到了一起,虞卿自然是要替他说话的。 “马服子熟读兵书名扬天下!论起兵事,在我赵国有谁能胜得过他?”赵胜又把赵括擅长理论知识这一套搬出来了。 要不是赵胜在后面邯郸之围的时候散尽家财,帮助赵国渡过难关,田秀真有点怀疑他是不是秦国派出来的间谍? 理论知识和实战是一回事吗?赵胜怕不是魔怔了。 其实魔怔的不光是赵胜,除了布衣派极少数的几个清醒者,包括赵王在内,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根深蒂固的认为只要赵括出战,就肯定能大胜秦军。 赵括在国内跟人家纸上谈兵的时候,那可是无人能敌,廉颇都不是对手,这么牛逼的人还干不过王齕? 要不是田秀知道历史,估计他也跟着去当魔怔人了。 “熟读兵书很厉害嘛?”田秀笑了笑,问道:“我听闻真正的贤才像孙子吴起他们都自己写兵法,不知道马服子会不会写兵法?” 这一问让赵括又羞又怒,他想反驳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赵胜冷笑了一声,道:“听公子的口气,你年纪轻轻,莫非就会写兵书了?” “我是不会写啊!可是马服子天下无敌,他总该会写兵书吧,连本兵书都不会写,算什么名将?”田秀说话时显得很平静,但这话的威力却是很大的。 我田秀是个垃圾我承认,马服子那么牛逼,总不能跟我个垃圾一样,连本兵书也写不出来吧? “马服子年纪尚轻,等他今后多参加些战争,一定能写出很出名的兵书的!”赵胜提高了嗓门为赵括辩解道。 打输了长平之战,赵括哪还有机会写兵书?怕不是在阴间写吧!他在阴间写出来了,你去看? 田秀白了一眼赵胜,又把目光看向赵**诚恳的说道道:“马服子那样厉害,现在却连兵书都写不出来,可见马服子并不是一个善于应变的人。 如果他真的善于应变,那就应该在古人的兵书上做出自己的创新。而不是一味循着兵书上的打法。臣听闻,好的将领都有自己的用兵方式,用兵之道当不拘一格,盲目遵循兵书上的战法,这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将军。” 赵王听完这番话,更加认为这是田单的意思。 田单可是凭着两座城光复了整个齐国的人物,在赵 **心中,田单是个真正善于征战的将军。 只可惜这位将军是齐人,并不愿意真心给赵国卖力,否则赵王早让他去指挥长平之战了。 赵**不自觉的将目光看向一个空着的席位,是专门留给田单的座位。 看着那个座位,赵**又看了看田秀,随即长叹一声:“田卿说的有理!马服子为将的事,寡人还要在细细思量一番!” 赵丹的话音一落,蔺相如和虞卿同时口称大王英明,赵胜则是都要被气的发疯了! 眼看赵括就要去替换廉颇了,可没想到半路跳出个田秀! 第4章 捐粮 《战国帝业》全本免费阅读 在田秀说赵国还有粮食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虞卿。 田单这个丞相不管事,赵国现在实际的主事人就是虞卿,筹备粮草的事情一直都是他在负责。 府库中的存粮已经耗尽,这是虞卿几个月前亲自报告上去的,田秀说赵国还有粮,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把目光看向了这个说赵国已经没粮的虞卿。 虞卿面对众人的眼光很是尴尬,要不是他再三清点过府库中的粮食,估计他自己都会怀疑赵国还有粮。 “大王!府库里确实没有粮食了!”虞卿拱起手一脸苦涩的说道。 赵胜也紧跟着阴阳怪气道:“府库里除了压库粮,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食了,田公子啊,你该不会是想让大王把压库粮拿出去吧?” 压库粮相当于是现在的战备粮,不到最后关头是绝对不能动用的,否则国家就真的要山穷水尽了。 “压库粮当然是不能轻易动用的,可是赵国的确还有多余的粮食!” 田秀的话音一落,就见赵**将信将疑的开口道:“田卿,我国真的没有粮了,你说的粮食在哪?” 田秀并没有回答赵**的问题,他只是将目光看向了一直在阴阳怪气的平原君赵胜。 迎着田秀有些怪异的目光,赵胜感觉浑身都不舒服,他用手指了指自己,道:“你看着**嘛?难道我家有粮食?” “难道没有嘛?”田秀歪了歪头,面色古怪的说道:“平原君啊!据我所知各国的贵族一直都有存粮的习惯,你好像有不少田地呢,而且我听闻你的生意做的也不小,你家会没有存粮?” 战国时贵族家里都是有存粮的,赵胜这种赵国的顶级权贵更是不会例外,原历史上赵国能在邯郸之围里坚挺两年,赵胜功不可没。 赵国危如累卵的时候,平原君慷慨解囊拿出了家中的存粮,硬是帮赵王度过了难关。 只可惜在长平之战最危急的关头,平原君并没有选择大方的慷慨解囊,否则历史究竟会怎样,将会变成一个未知数。 “仲父,你家中真的有存粮吗?”赵**眼神炽热的看着赵胜。 赵胜的富裕赵丹可是早就听说过,赵胜光是名下的土地就有上万顷,他的生意更是遍布七国,要不是田秀提醒,赵丹险些忘了这个富可敌国的叔叔。 迎着赵**那炽热的眼神,赵胜咽了咽口水,拱手道:“臣家里的确是有那么一点点存粮,如果大王需要,臣可以把他们全部贡献给您!可是那些粮食杯水车薪啊!” 赵**一听,神色顿时黯淡下去。感情自己的叔叔也不是那么富可敌国呀! 鲁迅说过,富人抠抠地板都能活三年。地主家里会没有存粮?平原君这个一点点粮食,怕不是亿点点粮食! “平原君,你这个一点点粮食,是有多少粮食?”田秀看着平原君追问道。 平原君想了想,道:“大概只有三四十万石吧!” 虞卿、蔺相如、赵王显然都被赵胜的回答吓到了,三四十万石粮是什么概念?一石粮就是120斤,也就是说平原君家的存粮有将近4000万斤,他还真是富可敌国啊! 田秀也被平原君的回答吓了一跳,他知道平原君家里有不少粮食,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30万石粮,也难怪后来邯郸之围的时候赵胜能靠一己之力养活整个赵国。 赵豹倒是没对这个回答有什么意外,他家的存粮其实也和赵胜差不了多少,只是赵豹都不知道,平原君其实不止这点粮食,刚才平原君故意少说了自己家存粮的数量,实际上平原君手上的粮食比他所说的数字要多一倍。 赵**有些不好意思,眼神中同时又流露着几分,迫切的说道:“仲父,赵国现在已经到了很危急的关头,眼看前线最多下个月就要断粮了,你手上那些粮食能不能先借给寡人?” 赵王说是借,但这种关头,赵胜要是不把粮食无偿送给赵王,他今后在赵国还混得下去? 三十万石粮食,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按照现在的粮价,这些粮食至少得值十万金还要多! 赵胜在内心肉痛了一阵后,一脸正色的拱起手说道:“臣说过,这些粮食都可以无偿贡献给大王!只要能解了长平之围,臣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第5章 求救 《战国帝业》全本免费阅读 光是平原君两个人就捐出了近50万石粮食,邯郸城中其他的权贵虽说没有他们两个人那么富有,但是再凑出20万石粮,绝对是不成问题的! 有了这七十万石粮,长平前线怎么着都能再撑一年半载! 一年半载的时间,长平怎么着也该打完了吧? 赵**正在心里想着的时候,就听平原君再次开口:“大王,如果贵族们捐出的粮食都吃完了,长平仍然悬而未决,我们又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一出,大殿上的气氛陡然凝固! 是啊!长平都打了一年多,要是再过一年还是没分出胜负,那赵国该怎么办? 楼昌又跟着提出一个问题:“贵族们捐出的粮食最多只够前线食用,可是我们的百姓也要吃粮,现在我国的粮产严重不足,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多百姓,难道我们要看着百姓饿死?” 战争并不是只有前线在消耗,后方同样是在消耗。就像现在赵国上下节衣缩食支援前线,百姓已经快不堪重负了。 真的再打一年,就算前线还有粮,后方也要崩,后方要是崩了,那前方也就完蛋了! 田秀本以为只要解决了前线军队的口粮,就能让战争进行下去,但现在看起来田秀把事情想的有些过于简单了。 “大王!不如还是以马服子为将,速战速决,方为上策!”赵胜再次提出了以马服子为将。 赵括一听自己还有机会上场,又赶忙请战:“括愿为大王效死,请大王允许臣前往长平和秦国一决死战!” “这……”赵**陷入为难之中。 如果让赵括上吧,又怕他缺乏实战经验被王齕打死,如果不让他上吧,再拖下去,事情只会越来越糟。 寡人该怎么办呢? “大王,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难道只有我赵国在消耗吗?”田秀看着陷入两难的赵王,再一次出言提醒。 赵**抬起头将目光看向田秀,“卿的意思是?” 田秀看赵王似乎还是有点不明白,就干脆把话挑明了:“大王,实质上,这场战争不光是有我赵国在消耗,秦国同样也在消耗,战争就是这样,两国在消耗中忍耐,先坚持不住的一方就必然失败。” 赵胜忍不住笑出了声,道:“我的公子,秦国比我国大得多,他们的耕地也比我们多,就算是拼消耗,我们也耗不过人家。” 秦国地处关中,关中之地本就肥沃,更不用说秦国还在惠文王时期得到了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巴蜀。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重视耕战,在秦国百姓除了打仗就只有种地,所以秦国的粮食产量一直都是七国的扛把子,连齐楚都比不过。 “平原君说的很对,他们的粮食产量确实比我们多,可是他们的士兵也比我们多,消耗要更大,而且不要忘记他们是客场作战,补给线漫长,实际上秦国的消耗并不会比我们小!” 正如田秀所说的那样,尽管秦国的粮产丰富,但长平之战本来就是秦军客场作战,秦赵两国的主战场围绕上党进行,在粮食转运时,秦国的粮食都要从遥远的咸阳运送到长平,相比之下赵国送到前线的粮食就要近很多,路上的消耗也会更少。 粮食运送到前线是需要民夫押运的,民夫也是吃粮的,很多时候送到前线的粮食,光是在路上就要被消耗掉一半。 再加上秦国为了打赢长平之战,出动了60万大军,秦军几乎倾巢而出,这给秦国后勤造成的压力并不比赵国小。 “贤卿说的有理啊!”赵**在感慨了一声后,语气坚定的说道:“战争比拼的就是两个国家的忍耐力,田卿说的对,我们两个国家都是在忍耐中消耗,寡人就不信,我赵国会耗不过暴秦!” 赵豹不合时宜的拱起手拆台道:“大王的决心是好的,但是缺粮的问题还是没解决,您难道要看着我们的百姓眼睁睁饿死吗?” 这一句话就让刚才赵王的决心没了一半。 耗下去百姓怎么办?赵国哪来那么多粮食养那么多嘴? “看来我今之计,我国唯有向周边国家借粮了!”赵**颇为无奈的说道。 现在的事情已经很明显了,赵国自己的粮食无论如何都不够吃的,想让百姓和军队都饿不死,只有找周围国家借粮。 “但不知上王欲向何国借粮?”这时已经从肉痛中走出来的赵胜满脸好奇的问道。 赵**扫视了一眼大殿上的群贤,道:“爱卿们以为我赵国应该向谁借粮?” 这个问题一出,众人都陷入沉思。 赵国如果想借粮,首先就是要向同处三晋的韩魏借粮,毕竟两国跟赵国的关系最深,距离也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