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 1. 第 1 章 《海燕》全本免费阅读 海燕是我母亲,她去世了,我才知道骨灰并不像电影电视里演的那样,灰黑色的粉末,而是象牙白色的,上头千疮百孔,一块一块饼干片似的,哗楞楞的倒入骨灰盒里去。 前后不过十几分钟,就把一个熟悉的人,变成了这样。 领我走此流程的人,边倒边诵道:“头是头,脚是脚,自己的位置自己找。”并提醒我照他的话重复。 我如提线木偶一般,木讷的重复,心里还在恍惚——这些物质,真的是她?是我母亲? 别说了无一丝生前的痕迹,且再怎么发挥想象,也看不出这是人类的尸骨。 太匪夷所思了。 很快装了满满一盒,当我轻轻盖上盖子,直到看见上面刻着“夏海燕”——她的名字。便知毋庸置疑也不能抵赖,这无论如何就是她的骨灰了,捧在手里轻飘飘的。 她走了,真的走了,永永远远的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了我。 引领员要带我去办理存储手续,存储她的骨灰。 我跟随着他,走出莲花楼,发现外面天很蓝,阳光灿烂得耀眼。 穿过停车场走去后面的另外一栋楼,我被里面从下到上排齐列满的木头柜子吸住了视线,如果我交钱,办存储,其中一个小门就会为我打开,我把盒子放进去,把母亲放进去,把夏海燕放进去,我就可以走了。 可是:“对不起,我不办了。”我转身匆匆往外走。 “哎老弟。”引领员截住我,我紧紧抱住母亲的骨灰,生怕他会伸手抢,然而他并不抢,只是温和地说:“我能理解老弟的心情,但是这个没有往家拿的,毕竟人鬼殊途,各有各的去处。” 我不想同他啰嗦,固执地抱紧母亲:“我自有安排,你别管了。” 没想他却笑了:“现在天寒地冻的,你怎么安排?想下葬也不方便动土,再说下葬也得选个日子,母亲辛劳一生,不能草率掩埋。小老弟,想开点,人人都有这一关,都得办存储,存储不贵,一个月才一千块钱。还送你莲花灯,黄泉路上照亮的,你再买点鲜花贡品……” “我母亲有遗言,她不想待在这!”我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引导员肯定觉得我是一个奇葩。 但母亲有此遗言并非我在编造,她弥留之际曾无数次说过,不要买骨灰盒,一个骨灰盒两千五,人都死了,花那个钱干啥? 她叫我随便拿个鞋盒子装她的骨灰。 我说那怎么行! 她才不得不改口说买个腌菜坛子也行,楼下的早市就有卖,才二十五。 怕我不肯照做,她甚至还亲自下楼买回来过一个,指着那棕色的坛子告诉我,以后我和你爸的骨灰就都用它装了,千万别买骨灰盒,一个木头盒子,要那么贵。 我只得哼哈答应,心想反正她死了以后她又管不着,怎么都得我做主。 但直到此刻,我才发觉自己忤逆了她,在心里跟她说了无数次的对不起,不肖的儿子,到底还是买了两千五一个的骨灰盒。 说心里话,两千五一个的骨灰盒并不比二十五的坛子好哪去,是我不够勇敢,可是我也没办法豁出一切无所顾忌,我害怕世人的眼光,害怕世人当她是个不称职的母亲所以才被草率的对待,想到此处,我又模糊了双眼。 而她的遗愿何止这一条,她是知道人死后骨灰不能及时下葬需要寄存的,也确实亲口说过她不想被寄存。 “不想跟个物件似的被锁在那些木头柜子里。上下左右全是别人的骨灰,多可怕!” 是啊,多可怕,妈不怕了,我带你回家。 室外零下十三度,呼出的气形成白雾,我站在道边,看着远处山上未融的积雪,忽然想起,她还说过她不想火化。 当时只觉得她舍不得钱,因为她听说,把尸体送去火化要花费七八千块。 她为此,还从拼多多上买了两把便宜的小锹,打算等开春,趁自己活着,找个地方自掘坟墓。当时我觉得她这行为荒唐可笑,现在想想,也许那时候妈妈就已经预料到了她的死期,她知道自己已经活不了多久了。 但是当我询问她为何这样做的时候,她只是风轻云淡的告诉我,她喜欢土葬,而且古代的帝王都是在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修坟的,等死了现修不赶趟。 我说:“别异想天开了,不是规划好的公墓根本不允许随便埋人。” 她嗤之以鼻,说她无论如何就是要挖好一个坑在那放着,等哪天她自己忽然觉得自己要死了,就溜溜达达的走过去往里头一躺,那死得得多舒服多自在啊,谁也管不着! 等你啥时候发现我了,就过去填填土,也不用堆成坟包,就平地就行,上面该走人走人,该种地种地,谁也不用告诉,谁也不用麻烦,她还说:“我又不是啥伟人,咋死不是死呢?等我死了,越简单越好,也不用建坟也不用立碑,也不用烧纸,也不用祭祀。我就埋在那,还不信谁敢过来把我挖出去移到公墓里?公墓十好几万呢,谁移动谁掏钱。” 我便当她还是舍不得钱,我更知道,她是恨不得把每一分钱,都留下给我花。 妈妈这一生殚精竭虑,什么都打算在前,就连死这回事,也是她这些年参加别人葬礼,亲眼看见,或间接打探出来的。 就像从前为我上学做准备,为家里开店做准备那样,她早早为自己的死,也在做着准备。 她知道我没有车,又没有兄弟,没有可靠的亲朋,连拉她去火葬场都很困难。 她处处为我着想。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她最终没有熬过这个冬天,也没有来得及在冬雪融化土壤疏松之后,亲手自掘出一处坟墓来,她在前天夜里没声没息的睡去了,我抱着她的骨灰,站在殡仪馆门外,仍然不相信她就这样死了。 妈妈啊。 我心里酸酸涨涨,连头脑也是懵的,好像身处一个逼真的梦境里,没有方向也走不出来,一切都是虚幻的,所以我也没什么眼泪,更不需要硬挤一些出来给谁看,我的至亲没有死。 但我反复招手,却没有车停,有的车似乎要停,临近才发现我怀里抱着一个骨灰盒,便立踩油门,逃也似的加速开走了。 没有一个车,乐意拉我和妈妈回家。 我便抱着骨灰盒,沿路往回走。 敬享园离家很远很远,我知道我无论如何是走不回去的,脑子里一会想要购买一个黑色的塑料袋套上,让出租车看不出这是骨灰盒,然后打车。 一会又怕此事中途败露,遭人忌讳,换来纠缠辱骂,我自己没什么,不想让妈妈遭受这些,不如打电话给爸爸,让他骑摩托车来接。 可是妈妈刚死,爸爸心情悲痛远甚于我,我不应该麻烦他。 可是,我就这样长久不归,把他独自留在家里真的好吗?他会不会想不开? ——如果他真的想不开,那这世界上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我忽然哭了,因为 2. 第 2 章 《海燕》全本免费阅读 她和爸爸联手骗我,她虽不是专业的演员,却天才一般把一切弄得这么像真的!就连那本日记,也是有的用油笔、有的用黑笔,一看就是每隔一段时间记下一篇的样子。 她如此处心积虑,连我都骗,只为了诈死远逃。 而这究竟怎么回事,就说来话长了。 一切都绕不开姥姥金铃,夏海燕的母亲。 姥姥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从前共同居住,我念高一时,我们一家三口搬到学校附近租房居住,留她独居在我妈遗言上写到的一处留给我的房产里。 得知女儿的死讯,她匆匆打车赶到我们现在的住处,而我爸骑摩托接我,比她到的还要晚上一些。 明明白发人送黑发人,但姥姥并没有想象之中悲伤,几年不见,她虽见老但却精神熠烁,两眼有光,看见我抱着骨灰盒下摩托,震惊地问我:“咋把骨灰拿回来了?一般不下葬,不都得存在殡仪馆吗?” 我爸替我说:“她不想被人存那,拿回来就拿回来了。” 趁我爸开门,我姥又说:“她想一出是一出,你也听她支配。” 我和我爸都没吱声,只是沉默的打开了门,请她进去。 当年妈妈搬走之后,与她再无来往,哪怕逢年过节,也是各过各的,她是第一次来这儿,打量了一下里外,问我爸这个破房子买花多少钱?当得知,这是以一年两千块钱租赁下来的,她表情更加难以形容。 我知道,她觉得我妈宁可租住在这个破地方,也要搬出来,不肯回去一起住,是对她嫌弃到了极点。 她刻薄地说:“人算不如天算呢,这我跟海燕一起住时,她成天苦着张脸,很怕我病了瘫到她手里,为了躲伺候,找个陪读的借口宁可搬出去租房,孩子转眼念大学了,也不回家,宁可住这破地方,就怕伺候我,结果我自己能走能撂,七八十岁耳不聋眼不花,全靠老天照顾,也没用她伺候一天,她自己倒得癌症先死了。” “就是一个没福的人。”——我姥跟很多人这样总结妈妈的一生,并且提出佐证: “五十五该开支了吧?当初家里占地,把满五十五开八百块工资的名额给了她,她姐她妹都有钱都不跟她抢,结果她这不也没享受到吗?五十五开支,五十五死了,一分没领。” “要么说人都是命呢,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别强求。” “再说人也得积德,得有良心!你说说这些年哪是对她不好?她生孩子老婆婆不管,从打幼儿园全都我接送,一直没撒手管到初中,这风风雨雨的不说,孩子吃个零嘴,印个卷子,学校要这要那零七八碎的不都是我花?再说家里买个菜呀米呀,生活上全是我搭,我虽然在她那住,房子钱我还出了四万也没白住,她姐她妹年年给,就是扶不起来,穷的除了恨这个就是怨那个,那财宝儿女有数得失全是命,她命中没有,谁有啥招啊?” 末了还不忘加一句:“小涛可千万别学你妈那样,心眼小,心事重,日子越过越窄,还把自己个折没了。” 我姥,我舅老爷,我姨姥,来了好些我妈的亲戚,其实都是我姥的娘家兄弟姐妹们,他们基本都在这个城市,或者城市周围的县城居住,他们都老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本意是来劝我姥想开点的,结果你们也看见,我姥可没什么想不开的,用她的话来说: “我有神保守,不管遇上啥事,从没有六神无主的时候,心不慌。” 金玲四十五岁的时候丈夫死了,没掉一滴眼泪。七十九岁的时候女儿死了,照样谈笑风生。 金玲说,她这丈夫、这女儿都没福,金铃还说,这个海燕就是随她爸,性格也随她爸,命运也随她爸,尽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搞出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样子,可能有忧郁症,要不能死这么早吗? 人家海霞海玉就都随我,既实际,又有钱,从不想那些有的没的,活得多开明!谁像她这么小心眼,认准一条道走到黑了。 她得这病,纯是自己把自己给憋屈死的,谁也没招。 我和我爸默默的收拾着屋子,将仅有的几把椅子都分给他们坐,我们爷俩站在外屋,准备饭菜给他们吃。 我爸买菜回来,我拿出一块五花肉,放在菜板子上笃笃笃的烂跺一气,恨不得能盖住我姥说我妈妈的那些话,同时也发泄着心中的愤懑。 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为什么要做饭给这些人吃? 我耳朵里听着这些,心痛如刀绞,恨不得将桌子掀了,将他们都轰出去打出去骂出去,因为我知道,我妈妈也不想听见我姥说这些。 海燕最恨的人是我姥。 虽然她在中年,晚年,曾经无数次说过,她不恨我姥了,一切都过去了,但是这一刻,我怎能不明白?她不会不恨的,甚至连我都替她恨起来,亲身经历一切的她,怎么能不恨? …… 事情说到现在,想必不认识我妈妈的人,应该也可以窥见她平凡又穷苦的一生了,然而,当我和爸爸终于送走了所有的亲人,爸爸关上门,看着我,眼睛忽然亮了亮。 他的眼底非但没有失去爱妻的痛苦,反而是压抑的兴奋,他低声说:“小涛,快点,跟我拿锹出去,给你妈立一座假坟。” “什么叫假坟?” “那根本不是她的骨灰,咱们就当成她的,将她埋在这里。”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震惊地问道。 爸爸说:“没有提前告诉你是害怕你不会演戏露出马脚,现在我们已经骗过了所有的人,你妈并没有死,她在云南买下来一个庄园,准备好了一切,在那边等我们过去团聚。” “这不可能!她哪来的钱?”我爸该不会是受刺激太大所以疯了吧? “她早就赚到了十几万,以后我会一点一点的告诉你!” …… 没想到这件事情居然还有这样的反转吧?别说你们,我也没有想到。 直到我随爸爸去了云南,当真与妈妈团聚并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才相信这竟不是做梦。 而我妈妈海燕,之所以用这样极端诈死的方式断亲,也全是姥姥的缘故。 夏海燕,是一个穷苦人家,三个女儿之中的老二,呵呵,是不是觉得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故事的开始确实俗气,金铃像很多六十年代生人的农村妇女一样,想生儿子,结果生出三个女儿,不幸的是她被计生办强行结了扎,再不可能有儿子了。 女儿们对她来说本就是累赘,何况条件有限,肉眼可见的供养不起。 她从女儿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审时度势,就开始挑选。她明白每个女儿的优缺点,也早在心里做出了抉择。 不知何时开始,她常常挂在嘴上说,三个孩子里属海燕长得最好看,将来她必能嫁给一个有钱人,不像大女儿海霞,生来脸上长了一片青志,还好天无绝人之路,海霞聪明绝顶,能靠读书。 但其实,海燕学习照样出类拔萃,年年学年第一,虽然稍比高年级的姐姐逊色,但也强于妹妹海玉许多。 不过海玉嘴甜,成年长在金玲的怀抱里,金玲也许自己都没觉察,她偏爱这个小女儿很多很多,大女儿上学的时候她接送,二女儿上学的时候让大女儿领着去领着回,唯独小女儿上学,她背着抱着,不肯撒手。 这孩子就愈发的会来事,会撒娇,会讲好听的哄人话。渐渐的不止父母,就连爷爷奶奶也总把好吃的东西多给她些,她又不独吞,会偷摸分一些给只顾看书的海霞和傻呆呆不会来事的海燕,更增添了她的好评,金玲逢人,不是夸大女儿聪明,就是夸小女儿心灵嘴巧,有情有义。 唯独对二女儿常年的漠视与只字不提。 海燕为了讨她欢心,其实也做过许多努力,她有一次去大伯家玩,大伯给了三个苹果,说是给你们姐妹三一人一个。 她欢欢喜喜抱回来,路上闻着苹果的香,很馋很馋,但是到了家里,看见妈妈,她说,大伯给了四个苹果,我的路上吃了,剩下三个,是妈妈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 她看着他们吃苹果,馋得直吞口水。 农忙的时候,海霞只管读书,也是海燕和海玉做饭,喂猪,去地头送饭,但有时天下大雨,海燕提出要去地里给大人送伞时,海霞不答腔仍旧看书,海玉也只顾看电视不想出去顶风冒雨,就只有海燕,会踩入泥泞小道,顶着天上的雷鸣闪电和大暴雨,孤身一个跑很远很远的路程,去地里给爸妈送伞。 但是这些点点滴滴,都过去太久太久了,久得可能除了海燕自己,其他人都忘记了。 就算记得,也于后来的他们生命境遇无数次的颠覆之下,变得不值一提。 金玲只记得海燕生来命苦,说她生海霞的时候,婆婆给二十块钱请了接生婆。 生海燕的时候,婆婆说二胎好生,就说什么都不肯给了,生海燕就一分钱没花。 等到怀了海玉的时候,金玲的姨母生第三个孩儿,难产死了,金玲回去奔丧,她母亲正因妹妹的死受到极大的惊吓,叮嘱她不管生第几胎都得请产婆,这钱绝不能省!甚至亲自出了二十块钱塞给她,告诉她生老三的时候,婆婆不给就用这个钱请产婆。 金玲说,你看那时候那么穷,也看出人各有命了,生海霞是三月,我没有奶水,就天天打牛奶给她喝。 生海燕是十一月底,天寒地冻青黄不接,家又穷,我没奶水,牛奶也穷的打不起了,她只能吃浆糊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