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女主的小丫鬟》 1. 第 1 章 《穿越女主的小丫鬟》全本免费阅读 [] 大庆四年二月。 虽已入春,天气却仍旧寒凉,早起又积了一.夜的露水,好歹滋润了干旱已久的土地。河源村的庄稼把式都在看地里的稻苗,预备等出了青苗就要开始下种了。 这些人眼睛闲不住,嘴更闲不住。 “这都要下种了,怎么顾大山的青苗才手指头长?” “是啊,眼看着都干旱三年了,不趁着这几天下种,往后稻苗活不过来吧?”刚种下的稻苗最吃水,也就是这几天没那么旱了,他们这些庄稼汉才急着种田,哪怕后头缺水太干,他们从嘴里省出来一口也够让秧苗活下来了。 “你管他呢?”有人撇嘴,“年节好的时候也没见他多辛勤,懒闲一个,只是苦了他后娶的媳妇,家里田地里哪边不顾着?等到了主家来收租的时候且看他怎么办吧!” 这话一说,各人眼中都带上了鲜明的苦意。 整个河源村都不是什么正经的农户。 或许曾经是,可三年大旱,地里收成不好,连活下去都艰难,不少人卖地卖田,又用地里的收成租着地主家的地种,好消息是自己不用交税了,坏消息是要先给主家交租子,留下来的三成才是自个儿家里的罢了。 也说不清哪个活法更叫人痛苦,都是苦熬着罢了。 田里一片沉默,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接着刚才的话头继续:“要说苦,还是顾二丫苦一些,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 一提起顾二丫,那些心软的就叹了口气。 村里头就这么些人,谁家什么情况他们都摸得一清二楚的。顾家前头那个媳妇金氏很是能干,哪怕顾大山是个懒汉,她也能把日子打理得红红火火的,那会儿谁不羡慕顾大山? 不过时间长了,他们的羡慕也就没那么深了,无他,金氏生不出儿子,拢共只生了一个顾二丫,后来又在顾二丫四岁的时候去了,留下这姑娘孤零零的一个人。 后头顾二丫还没出孝期呢,她亲爹顾大山就娶了个后娘回来。去年冬天里她后娘又生了个儿子,在屋里彻底站稳了脚跟。后娘站住了,前头不是亲生的姑娘日子可不就难过起来了? 顾大山懒,挣不上几个钱,旁人当家的上山下河只为了给家里改善伙食的时候顾大山就只揣着手满村晃荡招猫逗狗,地里的收成只够勉强果裹腹的,更别说家里添了新丁了,乡下人日子过得再苦,也苦不到男丁头上,这孩子一年里的襁褓米糊都少不得,后娘一心扑在年幼的儿子身上,连地里的活都顾不上了。 如今顾二丫不过才五岁,就已经帮着张罗起家事来,河源村的人经常看见顾二丫背着快拖地的背篓跟在大人后面去山里捡松果,更遑论洗衣做饭,劈柴扫地了,样样都得干。 顾大山懦弱,后娘梅氏厉害,两人吵嘴也是常有的事,言语里带出顾二丫来,很不像个长辈样子。 如今命苦的顾二丫便坐在院子里择野菜。 还未进春天,剩下的野菜都是旧年生的,根茎老得不行,加上缺水,蔫蔫巴巴的,她也不嫌弃,低着头,一双小手干活麻利,脑子里头已经开始想着等会要把婆婆丁和着玉米面捏成菜团子——婆婆丁得切细些,不然剌嗓子眼哩! 她一边想着菜团子咽口水,一边支着耳朵听屋里顾大山和梅氏撕吧吵架。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米呢?面呢?你要饿死我们娘儿俩是不是?”梅氏哭嚎着,“自从嫁给你,我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如今连糠咽菜都吃不上了!” 顾大山闷声闷气:“你收些声吧!别叫外头的人听笑话!” 梅氏炸毛:“笑话?你还怕别人听笑话?这村里头里里外外谁不知道你顾大山就是个癞皮狗,你的笑话还少吗?!你就是个笑话!” 她这话戳在了顾大山的痛楚,外头那些人心情好的时候愿意唤他一句顾大山,心情不好的时候便戏谑他,给他取“顾哈哈”,一是说他是个笑话,二是他们这本地话里“瞎”的谐音,说他眼瞎心瞎。 俩夫妻就这么吵起来了。 屋里头乒里乓啷响,顾二丫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心想,后娘骂琴爹倒是和骂她一般难听,她是“死丫头”,她爹是“癞皮狗”。 可惜顾大山的脸皮没顾二丫这常挨骂的脸皮那般厚,被梅氏唾沫星子溅了几回以后他也恼了,掷声:“若是这样不顺心,咱这日子也别过了,你赶早收拾东西回你娘家去!” 如顾二丫预料中一样,一提到回娘家,梅氏便像是被掐住了脖子一般说不出话了。 顾大山不乐意再呆在屋子里,出了门看也不看顾二丫一眼,溜溜达达往村头大榕树底下逛去,擎等着家里料理好饭菜,到饭点再回来端碗。 他走远了,屋里才慢慢响起呜呜的哭声,梅氏的哭声不像她对外头时候的泼辣样子,反而细细微微的,像是生怕人听见,又控制不住地从嗓子眼里迸发出来。 顾二丫倚在墙角根底下,心里头有种莫名的惆怅,摸不着来源,像是她还小的时候,被自己亲娘抱在怀里看见的风吹绿浪,以及听到的那绿浪之下的微不可闻的叹息。 可很快她就被肚子里火烫一般的饥饿驱赶了惆怅,她收拾好野菜,熟门熟路地进了灶房,想着刚刚后娘说没米没面了,打开米袋面袋一看,脸都绿了。 米只剩了一小把,面袋子早就空了。 她坐在门口想了一早上的菜团子眨眼就飞了。 顾二丫瘪瘪嘴。 往常被骂了那么多回她都装作听不见,可如今吃不着菜团子,她是真想哭了。 穷人家的丫头别的都好说,头花可以没有,衣裳也能不做,可见天儿地饿着肚子,就一心只想着吃食了。 顾二丫因为这个总被家里骂。 后娘和阿奶总骂她是饿死鬼投胎,见了吃的就亮眼滴光亮,家里一个窝窝头能掰成三半吃,她倒好,一口一个窝窝头——大多时候都只是找理由骂她,故意夸大了,因为顾二丫很少能分到一整个窝窝头。 大旱三年,把粮食耗光了,人都熬干了,除了地主,谁家还吃得起窝窝头呢? 顾二丫低着头,从那米袋里抠出一把米放进锅里,加了水放了野菜,烧火煮了一顿野菜稀饭粥。 一把米也没几个,米汤被后娘端走喂大弟了,剩下的那锅粥,顾大山喝了两碗,后娘和阿奶喝了一碗,剩下的锅底子才是顾二丫的。 浅浅的一口,喝进肚子里和没喝一样。 收拾了家务,顾二丫捧着肚 2. 第 2 章 《穿越女主的小丫鬟》全本免费阅读 [] 第二日梅氏早起时总是很不自在。 她自觉不是那些个丧良心的后娘。河源村这三年里因着干旱缺粮,人都快活不下去了,所以家家户户卖儿鬻女的也不少,她这些年把二丫养在屋里一直没卖已经算是很对得起她了。 只是心里这么想,面上总觉得难堪,昨儿夜里她也是这样,还是林阿奶看出了她的犹豫,道:“不过是个丫头片子,给她几口吃的养大也就不错了,以后总要嫁人的,咱们家里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大山又指望不上,难不成要看着咱们一家老小都活活饿死不成?” 当时梅氏垂着眼没吭声。 她也不好吭声,毕竟是当后娘的,做些什么事情人家都不错眼地盯着,平日里就说三道四的,更别说现在要卖孩子了。 她怕说出去不好听,怕村里人朝着她指指点点。 可这一点儿羞耻心放在生存和自己儿子面前,也就一丁点儿也不剩了。 林阿奶说了:“等把那丫头送走,倒是能换些精细点的粮食,大头才这么丁点儿大,老跟着咱们吃糠不好,难养活,这可是咱们家唯一的金孙,他爹那个样子你心里也有数,靠不住,你娘家那几个兄弟你更清楚了,指望不了一点,咱们不替他打算,谁替他打算呢是不是?” 梅氏想了想自己瘦弱的儿子,咬着牙说了好。 昨夜分明已经下定了决心,然而今早在院子里看见顾二丫在院子里埋头砍柴时,她仍旧有些羞愧。 犹豫了半晌,她才走过去,用比平日里温和半分的语气问:“你爹呢?” 顾二丫年纪小,睡了一觉起来就把昨天听到的话全忘记了,这会儿一板一眼答:“爹早起出去了,说是林表姑那边儿有什么事情要去帮忙。”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出来,差点叫梅氏的牙都咬碎了——这位林表姑是林阿奶亲姊妹的女儿,顾大山的亲表妹,早前命不好,嫁了个短命鬼,如今正孀居,顾大山经常去帮忙,两个人眉来眼去的,顾二丫亲娘死了以后两边都有点想凑活过日子的意思,只是林阿奶不同意,觉得林表姑克夫,又生不出孩子,怎么也不肯把人娶进来,扭头就叫顾大山和林表姑断了,娶了梅氏进门。 梅氏进门时候年轻,虽不算十分有姿色,到底也还清秀可人,顾大山慢慢转了心思,倒有了和梅氏好好过日子的心。 只是等梅氏怀胎十月,俩人不能亲近,顾大山就生了别的心思,又和那位林表姑拉拉扯扯起来,梅氏怎么甘心?她也不是打小就是老虎脾气,只是她娘家不顶用,顾大山又懦弱,林阿奶虽看不上林表姑,到底两个人还连着血脉关系,总比她一个当媳妇的外人好,她再不立起来,只怕要被林阿奶和林表姑辖制死了! 想到这里,她不由又庆幸起来——好在自己生了个儿子,林表姑一个侄女,总比不过亲孙子吧?哪怕顾大山再糊涂,靠着这个儿子和林阿奶她就能在顾家站稳脚跟。 目光再落到顾二丫身上时,她一颗心也就硬起来了:“二丫,你等会儿劈好了柴再把缸里的水挑满,再把你弟弟看好了,我到外头去一趟。” 顾家所有的柴都是顾二丫一个人在山脚下捡来的,她听她亲娘的话年纪小不往深山里去,就只在山脚下转悠,有些好的柴被人家捡走了,只剩一些零零碎碎的枝桠和落叶,倒也方便她搬运和劈砍。 至于挑水,更是做惯了的事情,她低头应下:“知道了。” 梅氏便出门了。 又过了一会儿了,林阿奶也起来了,她照例先去看了一眼自己的金孙,然后去了灶房,紧跟着骂声就顺着灶房的门溜进了院子里:“死丫头,起这么早也不知道做饭,你要饿死我啊!” 顾二丫扬声:“奶,家里没米没面了,昨天的婆婆丁也吃完了。” 林阿奶却不管这个,她从灶房出来,叉腰站在门口,只骂:“没有了不会再去捡?你瞧瞧谁家丫头和你似的懒!天天在家里头吃白饭!你奶我年轻的时候挑水砍柴喂鸡喂鸭什么事情不干?” 顾二丫还没吭声,她又骂:“哎哟我真是命苦,为了这个家操碎了心,儿子不争气,儿媳妇靠不住哇,老头子你怎么去得那么早哇!” 这是每日里都能看得见的哭嚎了,顾二丫半点没放在心上:“可是阿奶,砍柴我做了,挑水等会就去,咱们家也没有鸡鸭,我没地方喂呀!” 顾二丫虽然年纪小,可也不算太笨,她都很久很久没有吃过鸡鸭了——上一次吃还是梅氏怀孕的时候,就那一次她也没吃到肉,而是喝了一碗兑了好几次水的鸡汤。 此时此刻她相当真诚:“要不阿奶你买几只小鸡小鸭回来养吧!”养好了就能吃肉啦! 林阿奶一噎,随即恼羞成怒:“家里头都过的什么日子了你看不见?还想着鸡鸭鱼肉?那是你能吃的吗?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东西!死丫头,赔钱货!” 饶是顾二丫脸皮厚,这会儿也被骂得脸颊通红,她张了张嘴想说自己不是赔钱货,可不论是村里还是家里都总在说女儿孙女都是赔钱货,儿子孙子才是最金贵的,哪怕她心里再不认同,耳濡目染之下,那一点儿不舒服和不认同也被强行压下去了。 顾二丫心里闷得慌,只能低着头,恨恨地砍柴,心里想:总有一天,她要让阿奶知道,她才不是赔钱货,等她年纪大一点了,她就能再往山里头去深一点,春天捡野菌子,秋天拾果子,到时候把它们晒得干干的,卖给村里的货郎,一天能挣好几文钱呢! ——她以后会挣钱的,才不会是赔钱货! 顾二丫不出声,林阿奶骂了两句也自觉没意思,扭头进屋看孙子去了。 顾二丫饿着肚子劈完柴,又去把家里的水桶提出来准备挑水。 前三年实在干旱,周边能用的水几乎都被用完了,河源村比起旁的地方要略好一些是因为正好被一条大江的分支河流穿过,然后这条河也已经干了,他们要吃水得徒步走上两里地。 顾二丫年纪小,只提得动半桶水,也恰恰好,每家每户每天也只能打上半桶水罢了。 等她提着半桶水回来,就看见梅氏、林阿奶正陪着人说话。 那是个约莫四十的精瘦妇人,长着一双势利金钱眼,颧骨高高的,上头抹了樱红的粉,头发盘在脑后成了髻,听见动静,扭头看见顾二丫,吊着眼细细将她打量了个遍。 就这一下子的眼神,顾二丫就把她认出来了——是六姑。 她有些畏惧,擦着门边溜进院子里,连水也不肯倒了,躲进屋子里偷偷听外头的动静。 那位六姑来了相当一阵子了,之前大约已经说了些什么,这会儿的话有些没头没脑:“如今生意不好做,前几年倒还好些,那会子还没旱上呢!到处都缺人,给的价钱也都高些,如今是不行了,一个细丁也不过就二两银子,更别说女娃娃了。” 她伸出一只手晃了晃:“我也不瞒你,五斗米。” 林阿奶急道:“怎么才五斗?这才够一家子吃多久啊!往年不都是十斗么!” 六姑不客气 3. 第 3 章 《穿越女主的小丫鬟》全本免费阅读 [] 顾二丫坐在颠簸的牛车上,眼睛无神地盯着远方。 天已经亮了,她的眼前却模糊,只能看得见满眼的荒草,耳边还有细细的啜泣声。 牛车上除她以外还坐了四个丫头一个小子,个子都瘦瘦小小的,顾二丫细看了一眼,她今年五岁,竟然是这些人里头年纪第二大的了。 几个小孩脸上都湿润着,一个个都吸溜着鼻子轻声啜泣着。 六姑大约是听烦了,扭头道:“哭什么?有钱买你们的人家难道还缺那两三口饭不成?不比你们在家里的日子过得强?我呀,是带你们去过好日子的!别哭哭啼啼地招人烦!” 她面相实在刻薄,说话也并不好听,有两个年纪约摸只有三岁的小姑娘哭得更大声了。 六姑倒眉横眼的:“听不进去好话?你们要是再继续这样哭下去惹得老娘心烦了,就把你们卖到窑子里头去!那边就爱你们这些细皮嫩肉年纪小的小丫头!” 这下,连顾二丫都坐不住了,她伸手拽了拽那两个哭起来的小姑娘,悄悄摇了摇头。 她不知道窑子是什么东西,但能被六姑拿来威胁人,想必也不是什么好去处。 几个小丫头瑟瑟发抖地坐着,一点声音也不敢出,顾二丫也从发呆中回了神。 她不算太笨,被冷风兜头一吹,她也想明白了为什么爹娘要把自己卖掉了——无非就是穷这一个字。家里穷,米面都吃不上了,也只有卖了她换了钱和东西,她的弟弟才能活,家里人才能活。 她很难说清楚自己心里都有什么情绪,怨恨?怨倒是有一点,却很难恨得起来,她想啊,如果家里不卖她,她也不过是跟着他们一起挨饿,最后一个人都活不下来,大家一起死。 而现在,六姑话虽然说得很难听,却有一句很对,能买得起他们这些小丫头的人,难道还能饿得到她们不成?至少有一口饭吃,能让她活下去就够了。 家里人能活,她也能活,这样就再也没有不好的了。 想明白以后,顾二丫叹了口气,然后就抛开了所有的念头。 她实在是个很容易看开的人,心里从来都不装着事情,这会儿甚至已经开始观察起了自己的处境。 他们早就已经出了河源村了,身边这几个同样被卖掉的小孩她并不认识,六姑驾车走的这条路她也不认识,陌生的路,陌生的人,以及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陌生未来,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总是会让人心生忐忑和忧虑的,哪怕年纪再小也不例外。 可她们被六姑威胁了一通,谁也不敢说话,只闷闷地坐着。 到了中午的时候,六姑给他们一人分了一个麦糠饼,顾二丫畏惧六姑,也怕她以后不给她吃的,吃了半个,又把另外半个藏进了袖管里。 她眼尖,看见那个小男孩学着她的样子藏了一半。 两个人目光对视了一瞬,又都移开了。 六姑领着他们一路走了七八天,一路上走走停停,中途六姑下车,领了三个人下去。 再回来的时候,车上就只剩了二丫、小男孩石头和另一个小丫头巧儿了。 七八天的功夫,小孩子们都憋不住话,悄悄地交换过姓名,六姑也不管他们的小话,若是有缘分,他们兴许还能见上一两面,亦或是被卖作一堆,往后还能长长久久地相处,更多的不过都是四处飘零,徒记个名字罢了。 走到这个地步,他们都已经称不上人,只能算是货物。 老牛驮着这些货骨碌碌地进了一座陌生的城,顾二丫靠边儿坐着,眼睛睁得酸软,却一刻也不敢放松,她总要记下来时的路,恐怕将来还能有机会回去。 她刚刚还特意抬起头看了城门口的牌匾,可惜她不识字,看了半晌也不知道到了哪里,只大约知道六姑是到家了。因为一进城,六姑那刻薄的面相也软和下来了,显而易见地带了笑,偶尔还碰上熟人,略略站住说上几句话。 那些人大多会瞟一眼牛车上坐着的三个小孩儿,嘴上问:“怎么都才这么大点儿?” 六姑便笑笑:“年纪小的才好调.教呢!”她不是蠢人,牙人和牙人之间也有竞争,要当一个好牙婆,手里的人脉最重要,消息也得灵通才好,所以她从来不会透露自己要做什么,就怕被别人抢先一步。 顾二丫闷头跟着六姑回了家。 六姑家住得也偏得很,落在一条小巷里,青石板的路,走上几步就是一户,顾二丫一边跟着进门一边咂舌——万万没想到做生意的六姑家里比她们乡下房子还住得窄呢。 在她眼里,能在这时候出五斗米的六姑显然已经相当富有了。 可富有的六姑还住着个小房子,有个不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一口井,井边立了两根木头,中间牵绳晾衣服,上头挂着几件青布麻衣,还湿淋淋滴答着水,可见是家里有人。 六姑也明白,吆喝了一声,很快从里头走出来个才留头的丫头。 她一见六姑就笑:“娘回来了!怎么也不叫人提前带个消息回来!” 她亲亲热热地搂住六姑的胳膊,又打量了几眼顾二丫她们,也不过分好奇,只和六姑说话:“我和阿爹还以为娘你要过几天才回来。” 六姑:“你阿爹呢?” “阿爹去打听消息了。” 这显然是她们已经极为熟悉的相处模式,一问一答都十分熟练,等她们交代了几句家常再扭头看向自己的时候,巧儿抢着问了一句:“六姑,家里有热水吗?我帮您倒热水洗洗脚吧!” 顾二丫诧异地看向巧儿。来时的路上巧儿除了说自己的姓名以外就没和他们说过别的话,这会儿到了六姑家里,话反倒多起来了,竟还这样殷勤? 巧儿却不看她,借机凑到了六姑的女儿跟前:“姐姐,我叫巧儿,怎么称呼您?” “春杏。” 春杏对她的行为也不意外:“灶屋里有热水,你去吧。” 等巧儿走了,她转过身问了剩下二丫他们的名字便道:“咱们屋里没别的人,只我爹娘和我三个,你们住偏屋,别想着往外头跑,这边儿住着的都是我们熟人,你们的路引还在我娘手里头,跑了也出不了城。” 这就是给下马威了,小小一个人,偏偏和她娘六姑的性子一般无二。 敲打完以后,她又说软话:“你们也不过只在这里呆几天,手脚勤快些,我娘才好给你们找后路是不是?” 软硬兼施了一顿,她便出门 4. 第 4 章 《穿越女主的小丫鬟》全本免费阅读 [] 吃了一顿饱饭,顾二丫彻底放下了新,她是真没见过谁家临死前还给人吃顿这么好的饭的。 夜里睡觉的时候顾二丫和石头在一个屋,本来巧儿也睡这里,可入夜前她抱着枕头说想和春杏说说话,出去了就没回来了。 偏屋里头基本放的都是杂物,又用木板架了一张大铺床,上头放着两卷蓄了棉花的薄被子,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配置了,至少还是个像模像样的正经被子。 原先顾二丫在家的时候盖的是用旧衣服缝在一起的“被褥”,里头没有棉花,就算有,衣服都已经穿烂了,早就不保暖了,等到了三年大旱的时候,家里能卖的东西早就卖了,那真是家徒四壁,连个破袄子都没有,身上盖的也早就变成柳絮花了。 顾二丫把自己埋在被子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甚至隐约觉得自己闻到了阳光的味道,很快就昏昏欲睡了。 旁边的石头倒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借着窗户透进来的月光偷偷打量着顾二丫。 这年头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儿,全都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似的,顾二丫也不例外,她瘦骨伶仃的,脖子也细长,但她头小,眼睛也大,虽然常在乡下干活,皮肤却并不怎么黑,怎么都算得上清秀。 可石头总觉得她那双格外大而明亮的眼睛里透着一股清澈的愚蠢——小孩儿们懂事都早,很早就受过了家长里短的浸染熏陶,对于自己的处境也相当敏.感,至少石头觉得自己的未来会相当可怕。 所以他想不明白,为什么顾二丫还能笑得那么毫无防备?就好像所有不确定的未来都与她无关一般。 不知道是装的,还是心大。 他默默盯着顾二丫看了一会儿,刚准备闭眼睡觉,却见顾二丫忽然翻了个身。 两个人对视了个正着。 石头结巴了一瞬:“你……你没睡着?” 顾二丫才被他吓了一跳:“我都要睡着了,你不睡着盯着我看做什么?” 石头:“我睡不着。” 他虽然早熟,却也有限,此刻两个人挨在一起,多少生出一点倾诉的欲.望:“你说,他们要把咱们俩卖去哪儿?” 顾二丫说:“我怎么知道呢?倒是吃饭的时候依稀听见他们聊起城里的一个什么老爷。” 石头也记得。 晚间吃完饭的时候六姑的丈夫刘大嘴回来了,说是去打听消息去了,他们听了一会儿才知道原来六姑不是随便买人回来的,她虽然靠着做牙婆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却也没有过分富裕,很多时候都是人家跟她定了货,说了要收什么样的人,她才去看货买货回来,偶尔碰见还算不错的,她自己看中了也会挑一两个,大多数时候都是以物易物,总归是不会花钱买的,怕砸在自己手里头亏本。 之前在回来的路上被送走的那几个就是提前预定好的,顾二丫、巧儿还有石头就是六姑自己买的了,本来是还没找好下家的,可刘大嘴不是打听消息了么,那会儿他很高兴,说: “我先去问了城里富户的管家们府上还缺不缺人,他们都说不要人了,年景不好,卖人的多了去了,他们恨不得把府里头的人都发卖几个出来呢。”刘大嘴叹口气,“倒是天香楼的老鸨子说还要些人,可我想着你这回带回来的人不定是年纪多大的,咱也不做那太黑心的人,那些脏地方还是少送人去。” “后来她见我不说话,倒是给我递了个消息,说是中京城里有贵人要来,就住在庄子上,如今那边庄子上正要买些使唤用的丫头小厮。” 旁的他也没多说了,可石头和顾二丫这会儿盘了一下,觉着那里多半就是他们的去路了,若是一直呆在庄子里也算不错,可要是能被选上带回中京城,说不定还有更好的机遇。 至少石头是想被带回去的。 他也问顾二丫想不想。 顾二丫迟疑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在他的诧异的目光里道:“我……我不想离家太远。”她心里对自己那个家还有念想。 石头瞪大了眼:“他们都把你卖了,你难不成还想着回家不成?” 顾二丫觉得自己的想法可能不会被别人认同,但她还是说:“可是我爹卖我是有原因的呀,不卖了我,他们的日子可怎么过下去呢?” 她一向乖巧,就连被卖了,也会替家里人考虑。 可石头不会,他就像一块真正的石头一般坚硬:“可为什么一定要卖掉你?你家里若是能省下两口口粮,或是他们再多用用劲,不也不需要卖掉你么?” 顾二丫一下子哑口无言了。 她是知道外头的人怎么评价自己亲爹顾大山的,懒汉闲汉,顾二丫偶尔也会想,若是顾大山能多找个工上,是不是他们家里的钱就能多一些,能多熬上一段时间?等到今年的稻种种下去,熬到秋天,兴许就不用卖掉她了。 可也只是她的想象罢了。 石头还说:“再说了,为什么先被卖掉的是你?” 这句质问让顾二丫慌了神。 她张了张嘴还想解释,却深刻地明白,她之所以被卖掉,不过是因为于那个家里来说,她已经是个外人。 李奶奶、梅氏、她的弟弟还有顾大山才是一家人。 她不被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所接纳。 她是外人。 这个认知让她血气上涌,脸颊通红,唇色却唰得苍白下来。 连石头都能听出她语气里的恼羞成怒:“你还说我,那你怎么也被卖了?” 石头也说不出话了,半晌才道:“我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 他和顾二丫家里还不太一样,他爹是猎户,且相当勤劳,早些年也是能攒下来不少钱的,可他们家实在命不好,先是石头的爷爷病了,给他治病就掏空了家底,后来还是没治好,石头的阿奶也病了,还是痨症,本就不甚富裕,如今更是雪上加霜了。 石头声音低沉:“你知道没钱的滋味儿么?”他们家里借遍了能借的钱,弄到后来人家看到他们家里人都躲得远远的,恨不得隔着几里地都闭着大门。 他爹拼了命地上山打猎换钱,刚能喘一口气,旱灾来了。 人都要饿死了,更何况山上的畜生?有些没被饿死的,也早就被饿极了的人深入到山林里逮住杀了。 没了猎物也没了收入,家里还背着债,石头他爹娘眼睛都要哭瞎了。 月光如练,照亮了石头眼里的沉痛,他轻声说:“前些日子,我爹去买了一包砒霜下进了饭 5. 第 5 章 《穿越女主的小丫鬟》全本免费阅读 [] 她还是头一回摸到铜钱呢! 以前她家里的钱都是归林阿奶收着的,顾二丫偶然听林阿奶说起过,说家里的钱不可能给后娘梅氏管,因为怕她把钱拿回娘家去贴补兄弟,更不可能给她爹顾大山管,他手里兜不住钱,手里捏两个子儿恨不得一天就花完了。 那会儿林阿奶倒是难得拿正眼看了一眼她,在她跟前提起她娘,说她娘倒还勉强算是个好儿媳妇,管得住男人也收的好钱。 顾二丫还是第一次听她夸起自己亲娘呢。 不过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这会儿她捏着手里的钱,使劲摩挲了一把铜钱的手感,等出了门以后又把那几枚铜钱凑到脸颊边上闻了闻它的铁锈味,而后就紧紧握在了手里,生怕掉出去一两个。 六姑家离巷口并不算远,走几步路就到了,饼铺的存在也相当鲜明,因为顾二丫已经闻到了那里传来的浓浓的香味,面粉的香气,还有馅的味道。 她揣着铜钱走到铺子边上,那铺里的老板就招呼她:“买饼?肉馅的两文一个,菜馅的一文一个,光面饼没馅的一文钱两个。” 顾二丫还没来过城里,六姑带着他们坐车坐了好几天才到这儿,她也不懂这里的价格,春杏只说要两个饼,却没说要不要有馅的。 她犹豫纠结了一下,问:“我是帮巷子里六姑买,他们家常买什么样的?” 那老板哟了一声,细细打量她两眼,转身挑了两张光面的饼,每个好大一张,也厚得很,递给她:“就这个,一文钱。” 顾二丫接过饼,心里却在想,春杏说得果然没错,这周围住着的人果然都和他们家相熟呢,要是她真想跑,估计还没出城就被抓回来了。 得亏她没想着跑。 她后怕地又去买了煎菜馄饨。 煎菜馄饨里头有馅,又用了油,价钱要比光面饼更贵一些,五文钱一份,足有十二个。 买完了东西她就乖乖回去了。 春杏正坐在廊檐下嗑瓜子,见她回来便点头笑:“行了,准备吃早饭吧。” 顾二丫咂舌——他们这些乡下种田人谁吃早饭啊,除了农忙的时候一日三顿,其余时候都是过午才吃一顿,有时候晚上也不吃,勒紧裤腰带或者灌上一碗水早点睡也就挺过去了。 这些城里人果然和他们不一样。 这回顾二丫他们吃的就和六姑自家人吃的不是一样的饭菜了。 春杏把买的两块饼子切了小块,又一人给了一碗烂糊面——面是绿豆和小麦粉混合以后做出来的,这会儿麦粉价高,绿豆面便加得多一些,揉出来的面团很硬,春杏揉了一会儿就懒得揉了,是叫石头帮着揉好的。 发好的绿豆面用刀切成细条,下水滚熟,再掰两片白菜叶子,扯上两根蒜叶绘成一锅,方便又顶饿。 本来绿豆面是有些硬的,可用柴火锅煮了许久,早就烂透了,顾二丫捧着碗边吹边喝面汤,被烫得直吸气也舍不得放下,唏哩呼噜地灌进肚子里,又得了一小块买回来的饼,也被她捻着沾着碗边的面汤送进肚子里了。 一只碗吃得滴溜光滑,活像是被舔干净了。 顾二丫满足地放下碗,一抬头,发现所有人都在看她。 她懵了一瞬间,不知所措。 倒是六姑笑了,她得了消息心情好,鲜少说刻薄的话:“能吃是福,旁的不说,那些富贵乡里的老爷太太们就爱看你这样的,吃什么都香。”下人吃得香、吃得胖才显出自家的宽仁厚道来。 顾二丫似懂非懂,但她能听出来是好话,咧着嘴露出一个讨好的笑。 吃完饭照例是顾二丫和石头把碗筷都洗了。 六姑晚些时候要出门,这会正和春杏交代事情,从开着的门里看见他们俩干活,反倒说了几句:“这俩倒是勤快的好苗子,不拘是卖到哪儿,都有的是人要,倒是那个巧儿,你别和她走太近。” 春杏摆摆手:“嗨,哪能走那么近呢?往年这样的人也不少了,她愿意和我谈谈心也就随她去吧。” 他们经手的人也不少了,多的是打主意想留在他们家里当个洒扫丫头的,也有希望和她关系好些,六姑能替她们找个好去处的,这事儿谁能说得准?六姑是个生意人,心里头装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她也一清二楚,萍水相逢来的情谊当不得真。 利益当头才是真。 巧儿当真拿春杏当朋友才和她同吃同住么?必不可能的。 春杏心里也明明白白的,她也不图能找个真朋友,不过是多个人解闷罢了。 六姑见她心中明白也不多说什么,只道:“不过心眼子多未必不好,勤快爱干活的也未必能好,各人有各人的命罢了!” 她从前卖过一对双胞姐妹,便和如今的巧儿和顾二丫一般无二,姐姐勤快,妹妹嘴甜会哄人,两人一块儿卖进了一家富商那里,后来妹妹靠着嘴甜爬了富商的床,当上了姨太太,姐姐还在下人堆里打转呢。 六姑摇摇头,出门去了。 她一连出去了两天,到了第三日的时候才满脸喜气地回来,叫顾二丫他们跟着自己走。 当时顾二丫就觉着多半是他们的去路找好了,跟着一路走到地方才知道果然。 六姑领他们到的是个颇大的庄子,四个人绕着庄子边缘走了许久才寻到正门,顾二丫粗略看看,比他们河源村还大呢。 他们也不能从正门进去,都是走的后门,买人的管事正在后门坐着喝茶吃点心,见他们到了动作也不紧不慢的,叫到旁边去候着。 到了这里,便连六姑都不敢多说话了。来的路上她细细和他们说了规矩,叫他们无事不要张嘴,里头的人问什么他们再答什么,要是人家叫他们干活便勤快些。 说到这她还瞪了巧儿一眼,这丫头从进了他们的们就没干过活,光黏着春杏说话去了,一味把活计推给顾二丫和石头两个。 六姑叮嘱这些也是怕他们坏了自己的名声。 人家姜府放风声出来说要买人的时候可交代了,要手快勤快、为人伶俐的,倘若这一单她能做好了,往后在牙行里头她也能闯出点名头了。 此刻六姑领着三个小的站在旁边,心下也紧张得很。 顾二丫也紧张,她怕人家不要她。六姑说了,要是这家不要他们,等着他们的就只能是些不好的去处了。有多不好顾二丫不敢想,也想不出来。 可她也不敢抬头打量,只紧着脸皮盯着脚下的地砖看,看了半晌,忽然走了个神,心里嘀咕这家这么有钱呢,连这地上铺的砖都是整块的青石板,切得整整齐齐,一点儿碎边都没有。 这还是庄子上,主家不常来的。 等走完神,她才发觉屋里来了不少人,也大多都是和他们年纪差不多的丫头小子,一个个默不作声站着,脸上都是麻木。 她能看出来,六姑的脸皮绷得更紧了。 那喝茶吃点心的管事终于拍拍手站起来了,自我介绍说姓常:“今日来的各位都是消息灵通的老牙人了,我也不跟你们绕圈子,我们总共要留十个丫头五个小子,各家有什么本事尽管使出来。” 说完他又坐下了,只是这回不再喝茶,等着看谁先出头。 六姑犹豫了一下,到底不敢第一个站出来,等着看其他人怎么办。 到底是人牙子,一个个都精明,倒还真有出头的人,领着一个丫头就出来了,张口就来:“这姑娘会绣花儿,原先是在绣庄里头做活的。” 顾二丫肃然起敬——嚯,还会绣花呢?早前她倒是是听村里人说起过,河源村外头的镇上面有绣庄招学徒,预计要学两年,这两年一分工钱也没有,绣庄里头包吃包住,不许学徒回家,怕漏了手艺,这也罢了,每个月还要给绣庄两钱银子的学费 6. 第 6 章 《穿越女主的小丫鬟》全本免费阅读 [] 常管事再严肃的态度都忍不住笑了一下:“你会养狗?你知道府上的狗都是怎么养的吗?每日三斤的大棒骨,还有灶上厨子专门调配的狗饭,哪用得上你来养?”说难听些,他们府上的狗的日子过得比只怕还比他们这些奴才好呢。 这才叫人不如狗。 他摇摇头:“府上不缺养狗的人。” 狗可比人懂事多了,人能发脾气,狗能知道个什么?活又少又不会受气,这才是神仙都不换的日子呢! 不过他瞧了瞧顾二丫露出来的一双手,这么大点的年纪,茧子能厚成这样,倒也是个苦命人,而苦命的人一向是比其他人要更懂得规矩的。再添上石头这个小厮,倒也不是不能收下,能先出头,多少还是有些聪明劲儿的。 因此他点点头:“你俩都收下吧。” 和那个会刺绣的丫头不一样,他们这种不用参加考核的人收下来以后就直接送到后边下人房去了,卖身钱也是单独结给六姑。 刚刚六姑没有提起巧儿,顾二丫也不知道这丫头能不能被留下来,她来不及看结果就被领着换了一个地方。 刚买进来的丫头小子都先送到了厨房——准确来说是靠近厨房的后灶房,因为有些牙人为了省钱是不会给买来的人收拾洗澡的,但他们府里要伺候人,第一要义就是要干净,刚买进来的人一人一锅热水,两套普通下人穿的衣裳,洗刷干净以后换上衣裳再看被分到哪里去。 顾二丫进来的早,还有机会挑衣服的大小,那候着的老婆子让她比划了一下衣服的大小,教她:“选衣裳不能选正正好的,得挑大一号的。” 顾二丫问为什么。 她说:“这里头那么多人呢,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能到主子跟前的,府里说是每年都会发两套各季的衣裳,实际上主子鲜少到咱们庄子上来,管事的人也不是每年都会发衣裳的,兴许隔上一年才发新的。” 姜家这样的庄子有不少,没有主子来的时候,基本都是闲置着,庄子上都会有庄头,每年府里固定给庄子上拨钱作为开支,其中包括每日的开销还有下人们的衣裳,偏远的庄子上都没有什么油水,庄头们捞不到钱,就会从饮食、衣裳上克扣。 这老婆子也算是心肠好的,还记得提醒一下顾二丫,有些小丫头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只知道挑当季合身的,到了第二年换季的衣服迟迟发不下来,就不得不花自己的月例银子去买衣裳了。 顾二丫也想明白了,感激地朝她笑了笑。 洗澡的盆就放在后灶房里,顾二丫被卖了以后一点儿行李也没有,她离家之前本想收拾两件自己常穿的衣服的,可林阿奶不让她带,她也没什么能带的,之前的衣裳都是金氏给她做的,金氏走了以后她就没有新衣服穿了,原先那些很爱惜的衣裳也都当得差不多了或者穿旧了。 她是空着两只手到的六姑家里。 干旱的时候人吃的水都不够,哪还能洗得了澡?顶了天拿破布头沾点水擦一擦罢了。 平时脏惯了她没什么感觉,等拿着全新干净的衣裳进了庄子,她才久违地察觉到了窘迫。 姜府不仅备了热水,还有搓澡的帕子,以及皂角做的胰子,这东西顾二丫都没见过,还是那个老婆子怕她不会用,主动过来帮她打的胰子,又帮她搓了身上的泥。 等她洗完澡,外头就已经站了好几个同样收拾好的丫头小子了,可见那位常管事选人的速度相当之快。 又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常管事才姗姗来迟,给这买进来的十来号人分工。 除了那个会刺绣的丫头,其他人都大差不差的,自然也干不了什么精细的活。 顾二丫听了一会儿大致捋明白了,这庄子的主人家姓姜,姜老爷是十多年前的科举进士,太太倒是个侯府出身的千金,姜老爷是在中举那一年和太太成的亲,成亲以后又纳了几房妾室,膝下有四子六女。 不过常管事也只交代了府里的人口情况,其余事情都守口如瓶了。 至少顾二丫没听明白为什么姜老爷放着好好的中京城不呆,反而要跑到这小小的阆中来。 这里是阆中城这消息还是顾二丫这几日帮着春杏出门买东西打听出来的,六姑家门口饼铺的老板和她碰了几天面也熟悉起来了,有时二丫问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他也会答上两句。 河源村离阆中有一旬的路程,阆中离中京城那就不是一旬而是按月算的了至少要三五月的功夫,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才让这位姜老爷拖家带口到阆中来。 这也不是现在的顾二丫能操心的事情。因着老爷太太要来,庄子上其实有不少的事情要做,于她这样的丫头来说,最热闹最好的去处当然是太太屋里——但想也知道,这肯定轮不到她的。 庄子里的人虽然不多,关系却很复杂,能有好去处,早就被瓜分得一干二净了。留给新来的这些人的就只剩了各院的洒扫、照料花草的活,唯一例外的就是那个会刺绣的丫头。 常管家叫她直接在内院里伺候,领着一帮会针线的小丫头做窗纱床帘。 分到最后,石头被分去外院跑腿,顾二丫则被分到了内院的洒扫。 她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就被先领着去认地方了。 姜家的庄子占地约有百亩,有假山湖泊,离得远一些的地方还有田地,那边的田地是租给了佃户在种,中间隔了好几道门,两边互不来往打扰。 因着这几年干旱,中间的湖泊都干了。 那领着顾二丫往前走的正是刚刚好心提醒她挑大一寸衣裳的婆子,姓汤。 汤婆子话多得很明显,路过湖泊时都忍不住说上两句:“哎哟这湖都干了好几年了,老爷太太们马上就要来了,也不知道常管事怎么办呢!” 顾二丫跟在她后面,小心地问:“可这天旱着呢,常管事也变不出这一湖水啊。” 汤婆子一拍大.腿:“可不吗!可也不能就裂着地叫老爷太太们看不是?” 从这庄子买下来,那边就没来住过,起先倒是找了人好好规划过园子,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连湖里头种的都是精心挑选的一年一开的粉白好荷花,就指望着老爷太太们驾船游湖高兴,谁知道老天爷不下雨,愣是把一湖的荷花全干死了!” 说到这里,她又有些幸灾乐祸了:“谁叫 7. 第 7 章 《穿越女主的小丫鬟》全本免费阅读 [] 姜老爷一共五位内眷,加上他自个儿,一共要收拾出六个大院子出来。 姜老爷和太太安氏的必定是要最早收拾的,剩余的几个院子,常管家也自有他的安排。 这么多年他虽然一直没在中京城里,却一直密切关注着那边儿的消息,说白了偏远的庄子里头能捞的油水有限,再是天高皇帝远也扛不住地远人偏,他还想找准好时机回到中京城去呢。 要想回到中京城,那就得让主子记着他的好,若是太太记不得他,有别人也是一样的。 比如如今,最先收拾的必定是太太的院子,再就是谭姨娘的院子,因为谭姨娘是府里最得宠的姨娘,也是老爷的亲表妹,膝下有儿有女,打扫完了谭姨娘的院子以后就轮到了常姨娘。 常姨娘无宠,要是论宠爱排资论辈,她只怕得排到最后去,但她生了个好儿子,是老爷的头一个孩子,又是头一个儿子,哪怕再不得宠,这府里有任何的东西都不会忘了她的一份。 再后面就是柳姨娘,柳姨娘才进府里没几年,是姜老爷正新鲜的时候。 最后才轮到孟姨娘,孟姨娘成为姨娘的时间很早,又只有三小姐一个女儿,偏偏为人并不怎么样,不论是在老爷跟前还是他们这些下人面前都没什么威望。 这些事情常管事是不会和他们这些下人说的,他自己心里有数。 顾二丫能知道是因为庄子里的人经常聚在一块儿聊八卦。 她进了庄子以后一直埋头干活,也不多话,就和隐形人一般,旁人都不把她放在眼里,聊些不重要的消息的时候也不会刻意避开她。而这几天庄子里头最大的事情也就是主人家要来了。 下人们难免会提起主家的消息,顾二丫也就跟着听了几耳朵。 主要还是太闲了。 她每天要干的活就是把花园到太太屋里的那段路上的落叶残红扫了,再接上两盆水洒在地上不让灰尘飞起来——这原就是她在家时做惯了的活,唯一的变化也就是起得更早了些,因为常管事说了,要提前适应太太来了庄子上以后的生活,地上浇了水湿哒哒的不好看,也怕太太穿的鞋底子太软不着地,再摔着了可就要人命了。 所以要在太太起床之前就把这些活儿做好,洒了水的地也得干透了才行。 汤婆子说她也是赶上了好时候,马上就要倒春寒的时候了碰上了中京城来人,便是为了面上好看,常管事也没有克扣衣裳,冬春两季的都做了,若是和往年一样,只怕要挨冻的。 顾二丫最怕挨饿受冻,此刻也真切地觉得好。 可很快的,出了个大问题——中京城里来人了。 这人当然不是主子们,主子们要等运河的冰化冻了再坐船过来,打头先来的是管事们。 听说人还在路上呢,已经叫快马加鞭递了一连串的消息过来,信是常管事收的,他一个人能被派到庄子上多少也是有些本事的,年轻时候读过书认过字,平日里头读书信没有一点障碍,有时候庄子里的人写信也会让他帮忙看看,偏他又吝啬得要命,外头写信读信要钱,他有时候还比外头收得贵呢! 中京城的管事们人没到,信先到了,且提了一堆五花八门的要求,顾二丫不认字,也看不到信,但她能看出来,常管事被那些信支使得团团转,甚至怨气冲天的。 这几天庄子里的人个个都小心翼翼,生怕触了他的霉头。 很快,常管事就往下派活儿了。 顾二丫每日里不仅要去洒扫了,她还得跟着其他人一块儿帮忙收拾屋子——本来都已经收拾过一遍了,可看常管事的样子好像很不满意,或者说,按照中京城那些人的要求来说很不满意。 一群丫头们将原先换好的窗纱床帘全都重新拆卸下来,屋里摆好的家具器皿也都收起来了,一概换成了新的——噢,新的都是从中京城里坐船送来的,比那些管事们还早到了。 顾二丫好奇地看过那些寄过来的东西,听他们说这是家里的老爷太太们惯常使用的老物件了,床帘窗纱都是透气又轻盈的,好像叫什么月影纱,裹上十层也相当透气。 博古架上摆着的都是名家名品,墙上也是好字画,一副的价钱抵得上十个顾二丫了! 这些东西全都分门别类造册入了库,常管事每日都要巡视一遍,还叫了人守在外头,怕有人起了坏心思以次充好,偷偷把里头的好东西调包了,连带着整个庄子都吃挂落。 等东西重新摆好了,屋里屋外的地都扫了十七八遍了,中京城的管事终于来了。 人是上午到的,常管事亲自去接的,庄里其他人都去看热闹了,顾二丫不敢去,搬了个小凳子坐在灶房里边帮忙烧火。 除了自己屋里还有洒扫的地方,灶房是顾二丫来得最多的地方,汤婆子说她一到了灶房就走不动路,眼睛只差黏在那些个糕点饭菜上了。 每回她这样说,顾二丫就露出一个傻傻的笑来。 平心而论,她还是挺喜欢庄子里的。汤婆子总是在她跟前抱怨常管事抠门,说他舍不得花钱买肉,每天的饭菜里连点油水都没有,五花肉炖白菜叶子吃了好几天,看着就叫人厌烦——可顾二丫觉得,这饭菜已经相当不错了,米饭管够,还有肉,最近常管事大约心虚怕人告状,还会安排一顿点心吃呢。 就比如今天,灶间安排的下午的点心就是糖糕。 掺了红枣水泡发出来的面胚子,叫大师傅揉了好几遍,搁了一会儿以后切成一块一块的面团,拿手那么一压,从中间抠出一个窝,塞上一粒方红糖,双手合着一捏,团成个方块,上头再点一颗甜枣,放到蒸笼上蒸得整块糕都白白胖胖的,散发着诱人的香甜。 顾二丫一闻就流口水了。 不管是白面还是红糖,都是她从前吃不到的东西,这庄子里的人却十分挑剔,嫌糖糕太甜了齁嗓子,面太干了噎喉咙口——每回他们说这样的话,厨房间里的点心师傅都会叉腰瞪眼,把手里的刀哐一下搁砧板上,让他们爱吃不吃。 然后他就会朝顾二丫招招手,拿筷子给她夹一块糖糕,叫她坐到旁边吃。 糖糕本是一人一块的,但为了以防万一,大师傅总是会多做几块,每回顾二丫都能凭着她吃啥都香的吃相多吃一块。 方大厨子说了,哪有当厨子不爱看别人吃自己做的东西?谁要是有意见就告诉他,下回他好好“照顾照顾”他。